三颗枸杞豆教案

合集下载

三颗枸杞豆(教案)

三颗枸杞豆(教案)

三颗枸杞豆(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和讨论小说《三颗枸杞豆》,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生命的宝贵,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围绕小说《三颗枸杞豆》展开,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主题思想等内容。

1.3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第二章:小说背景介绍2.1 作家简介介绍小说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让学生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

2.2 作品背景介绍小说背景,包括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

2.3 故事梗概简要介绍小说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主人公分析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形象。

3.2 主要人物关系梳理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第四章:故事情节分析4.1 情节梳理详细分析小说的情节,包括冲突、高潮、结局等,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

4.2 情节解读对故事情节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意义。

第五章:主题探讨5.1 生命宝贵探讨小说中生命宝贵的主题,引导学生珍惜生命。

5.2 人生价值分析小说中人物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

5.3 道德观念通过小说中的道德冲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第六章:阅读理解练习6.1 选择题设计关于小说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的的选择题,检验学生对小说内容的掌握程度。

6.2 简答题设计关于小说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的简答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第七章:小组讨论7.1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7.2 话题选择话题包括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关系、主题思想等,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深入讨论。

7.3 讨论过程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思维的交流和思考能力的提升。

第八章:写作练习8.1 写作任务设计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小说内容,创作一个与小说主题相关的短文。

三颗枸杞豆教学教案优秀6篇

三颗枸杞豆教学教案优秀6篇

三颗枸杞豆教学教案优秀6篇《三颗枸杞豆》的教案篇一一、目标要求:1、继续学习写实文学和虚构作品的区别;2、了解课文倒叙、顺叙、补叙、插叙的写作方法及其作用;并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及层次结构;3、理解本文的深刻含义,珍惜时光,热爱生命,勤奋学习,永不放弃。

二、布置预习1、熟悉课文词语,把生字表上的词语在文中找出来,并注上拼音;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想一想文章的顺序是什么;3、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三、具体步骤:(一)检查词语预习情况(二)导入课文有一句话这样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其实每一个成功人士后面都有一个或者几个人,这些人可能成就斐然,也可能是个可悲的失败者,正是这么一个人,指引着他走上成功之路。

什么是成功?努力过了,奋斗过了,可以不必为浪费生命而后悔了,那就是成功。

至于能不能成就光辉伟大的事业,那是另一回事了。

(三)初步了解课文1、文中的我是作者吗?为什么?2、文章开头说我是一个植物学家,可主要内容写的是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这种写法在写作上叫什么?(倒叙)根据这种叙述的特点,给本文划分段落。

板书一:3、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写了我和三叔的几次相遇?(2次)这一部分文章以什么为顺序来叙述故事的?(以事情的发展为序)根据这一点,给这一部分划分层次。

讨论发言。

(四)分析课文内容第一层:1、指名朗读。

思考:这时的我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板书三:顽皮淘气,不爱学习,但很会观察事物,热爱大自然)2、这一部分可以不写吗?第二层:1、指名朗读,思考(1)三叔是个什么样的人?(2)在与三叔相遇的过程中,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3)说出这一部分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划分层次。

(4)他狡猾地一笑和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两名中的狡猾是什么意思?第三层:1、这一部分的起因与上一部分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2、读37—47,试着画一幅三叔的画,并模拟三叔的语气向同学解说画的意义。

解说前的指点:(1)三叔此时的身体状况如何;(衰弱)(2)三叔的语气是怎样的(悔恨自责痛苦)(3)三叔的神态是怎样的?(凄然一笑、微微一笑、滴下泪水)4、听三叔解说的过程中,我有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悲伤————沉默)5、三叔为什么会这么痛苦?他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教训?我有没有领悟到这一点?6、三叔为什么要对我讲这些?你理解他的用意吗?7、对话朗读48—54,体会三叔的感情,辨别太阳的含义。

《三颗枸杞豆》七年级语文教案

《三颗枸杞豆》七年级语文教案

《三颗枸杞豆》七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生命的意义;学习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所了解的枸杞豆。

2.教师简要介绍枸杞豆的特点和功效。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词语含义。

2.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

四、分析课文结构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分为几部分。

2.学生讨论每部分的内容和作用。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知识点。

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学生讨论句子和词语的含义,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三、感悟生命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三颗枸杞豆分别代表了什么?2.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课文1.学生自主复习课文,加深理解。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以“三颗枸杞豆”为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2.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

四、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2.教师布置下一课的预习任务。

第四课时一、课堂检测1.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三、拓展延伸1.教师介绍一些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2.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自己的素养。

四、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2.教师布置下一课的预习任务。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1.生字词学习教师活动:挑选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枸杞”、“蔓延”、“沮丧”等,通过图片、实物或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三颗枸杞豆(教案)

三颗枸杞豆(教案)

三颗枸杞豆(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并激发学生对小说《三颗枸杞豆》的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1.2 教学内容简介小说的背景及作者豆豆的经历。

引导学生了解枸杞豆的象征意义。

1.3 教学活动教师分享小说的背景及作者简介,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分享对枸杞豆的理解和联想。

第二章:情节梳理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

培养学生对情节发展的预测能力。

2.2 教学内容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

学生通过阅读预测情节的发展。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情节发展,提炼关键信息。

学生分组讨论,预测情节的发展,并分享讨论结果。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行为表现。

学生通过阅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分享讨论结果。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和探讨能力。

4.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探讨小说的主题。

4.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主题的思考和探讨,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5.2 教学内容教师推荐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5.3 教学活动教师推荐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识别小说中的文学手法。

培养学生对文学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比喻、象征等文学手法。

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识别和理解文学手法。

6.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学手法的运用。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并分享讨论结果。

三颗枸杞豆(教案)

三颗枸杞豆(教案)

三颗枸杞豆(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三颗枸杞豆》故事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背景。

教学内容:1. 向学生简单介绍《三颗枸杞豆》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主人公和生活环境。

教学活动:1. 向学生播放《三颗枸杞豆》的预告片或故事简介视频。

2.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观点,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第二章:分析故事情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和情节发展。

2. 帮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内心变化和成长。

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和情节发展。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主人公内心变化的看法。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能力。

2.收集学生的观点和见解,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第三章:探讨主题意义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探讨故事中的主题意义和生活哲理。

2.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善恶、生死等主题。

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主题意义和生活哲理。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2.收集学生的观点和见解,了解他们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第四章:创意表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帮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 帮助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属于自己的枸杞豆故事。

教学活动:1. 分组进行艺术创作,让学生通过绘画或表演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解释其与故事的关系。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颗枸杞豆(教案)

三颗枸杞豆(教案)

三颗枸杞豆(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和讨论小说《三颗枸杞豆》,使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通过阅读小说《三颗枸杞豆》,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家庭观念、亲情、友情、爱情等主题,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知识。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内容,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小说背景介绍2.1 作家介绍介绍小说作者及其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作家的创作背景和创作风格。

2.2 小说背景介绍小说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容和主题。

2.3 小说情节概述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对小说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三章:小说主题分析3.1 家庭观念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的家庭观念,如孝道、家庭和谐等。

3.2 亲情、友情、爱情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探讨亲情、友情、爱情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四章:小说人物分析4.1 主要人物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包括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4.2 次要人物分析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探讨他们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五章:小说艺术特色分析5.1 语言特色分析小说的语言风格,如朴实无华、幽默风趣等,引导学生欣赏小说的语言美。

5.2 情节结构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叙事技巧。

5.3 象征手法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枸杞豆的象征意义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第六章:阅读理解训练6.1 章节内容回顾回顾小说的相关章节内容,巩固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主题的理解。

6.2 阅读理解练习设计阅读理解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测学生对小说内容的掌握程度。

6.3 答案解析提供阅读理解题目的答案解析,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2023最新-教学设计《三颗枸杞豆》(优秀6篇)

2023最新-教学设计《三颗枸杞豆》(优秀6篇)

教学设计《三颗枸杞豆》(优秀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6篇教学设计《三颗枸杞豆》,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材情况篇一1.编排体系。

新教材以主题编排课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年华”与本单元“童年趣事”都是有关青少年成长的文章,为此,在教学中可将它们联系起来。

在上学期我们开展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图书馆搜集信息。

因此,在教学中可进一步练习资料的摘录、概括。

《三颗枸杞豆》知识点积累篇二八、《三颗枸杞豆》1、百草园和我的小树林有什么区别和相同?【1、都是我的乐园,都反映孩子喜欢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2、百草园和下文的三味书屋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小树林表明我贪玩,不珍惜时间,热爱大自然;为下文出现三叔和我的改变埋下伏笔。

】2、三幅画和三颗豆是什么意思?【1、三幅画代表三叔三个愿望:建筑师、作家、生物学家,下面三个0代表一事无成2、三颗豆代表:三叔生命终结;三个遗憾;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寄予对我的热切希望,希望我抓住时间、生命。

】3、三叔为什么把手伸向空中,手里捏着豌豆花?【一个临死之人对生命的留恋,对生活的渴望、不舍,对未完成愿望的遗憾,悲伤。

】4、三叔仿佛没看见我,后面说,三叔已经看见我,是矛盾么?【不是,说明三叔此时眼中无物,生命即将终止的绝望,也对身外一切事物的冷漠。

】5、看到三叔后,我呆呆的站了一会儿,忽然感到很乏味?为什么,不是以前我很爱逃学的么?【我开始改变了。

呆呆说明我的思想被三叔的问题触动不够啦;乏味说明我对原来的乐园改变了看法,觉得人生其实还有比小树林更加重要的东西,也为下位的改变作了铺垫。

】6、三叔流泪为什么?【遇难而退,一生一事无成,没有补救机会,无限悔恨。

】7、为什么把太阳比作红色的车轮?【1、颜色,外形相似2、车轮滚滚向前代表时间、生命不会为人而停止,我们不可以浪费时间和生命。

三颗枸杞豆教案

三颗枸杞豆教案

三颗枸杞豆教案三颗枸杞豆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借助于文中描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分析三叔的人物形象;二、理解“三颗枸杞豆”的内涵;3、明确本文所要的表达的“珍惜时间”的主题,鼓励自己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尽力成才。

老师喜欢敢想敢说敢做的同窗(敢想:动脑筋想问题;敢说: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勇于发言,擅长发言;敢做:勇于尝试他人没有过的做法或方式解决问题),什么是敢想敢做?是何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么?固然不是【教学重点】借助于文中描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分析三叔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三颗枸杞豆”的内涵【教学步骤】一、导入:以保尔·柯察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导入。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它给予咱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顾旧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可以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数的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二、整体感知,说说三叔的故事要求:请同窗们快速朗诵课文,以第一人称用几句简要的话说一说三叔的故事。

参考:三叔有着远大的理想(想做建筑师、想当著名作家、想成为生物学家),但都因为虚度年华,碰到困难就畏缩,半途而废,没有坚持,没有毅力,以致最后悔恨终生,用切身经从来感悟“我”,教化“我”,引导“我”。

(介绍教师节的由来)男:同窗们虽然知道有教师节这个为了老师的节日,但可能对教师节本身还不是很了解,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一下教师节的由来。

(看电脑)三、精读课文,品味三叔的人生。

要求:请同窗们再次跳读课文,找出三叔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品析,说说:三叔是如何的三叔。

出示板书:的三叔(提示:在空格处填入适当的词语或短语,并能扣住三叔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分析理由。

)学生阅读课文,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参考:一、浪费时间(做事半途而废、没有毅力)的三叔:(1)这是我一生的成绩三个O。

(2)我之前老是忘记了去捉它,让它在我头顶上溜走了几千次、上万次,我仍然没有想到要抓住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颗枸杞豆教案三颗枸杞豆教案(一)【教学目标】1、借助于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分析三叔的人物形象;2、理解“三颗枸杞豆”的内涵;3、明确本文所要的表达的“珍惜时间”的主题,激励自己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努力成才。

【教学重点】借助于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分析三叔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三颗枸杞豆”的内涵【教学步骤】一、导入:以保尔·柯察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导入。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二、整体感知,说说三叔的故事要求: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以第一人称用几句简要的话说一说三叔的故事。

参考:三叔有着远大的理想(想做建筑师、想当著名作家、想成为生物学家),但都因为虚度年华,遇到困难就退缩,半途而废,没有坚持,没有毅力,以致最后悔恨终生,用亲身经历来感悟“我”,教化“我”,引导“我”。

三、精读课文,品味三叔的人生。

要求:请同学们再次跳读课文,找出三叔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品析,说说:三叔是怎样的三叔。

出示板书:的三叔(提示:在空格处填入适当的词语或短语,并能扣住三叔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分析理由。

)学生阅读课文,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参考:1、浪费时间(做事半途而废、没有毅力)的三叔:(1)这是我一生的成绩三个O。

(2)我从前老是忘记了去捉它,让它在我头顶上溜走了几千次、上万次,我仍然没有想到要捉住它。

2、瘦弱的三叔:“颤颤摇摇的身体”,“筋骨能从衣服外面数出来”,眼睛似“大大的窗户”。

3、对生命留恋的三叔:拖着病体只身来到小树林。

4、遗憾、悔恨、忏悔的三叔:“凄楚”,“苍白的面容”,“凄然的笑”,“时间不多了”,“太迟了”6、对时间和生命顿悟的三叔:把太阳捉住就能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

(抓紧时间,好好利用时间学习、工作,让生命有一番作为,只有去不停地奋斗,去创造新生活,生命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7、对我充满期望的三叔: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小结:对学生发言内容进行整合,概括出文章中三叔的形象:树立理想——浪费时间——悔恨终身——充满期望四、品味探究,揭示三叔的用意1、提出问题:我身上是否也有三叔的影子呢?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2、调皮捣蛋的“我”理解了三叔的行为之后,也就读懂了“三颗枸杞豆”的内涵,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三颗枸杞豆”的启示。

参考:(1)这是三叔留下的,它是三叔一生的教训、悔恨,似三个零——三个理想无成。

(2)也似三滴泪,流在“我”心上。

(3)凝聚着三叔期望的枸杞豆,让我悟出了“生存的意义”,从而以此为起点,摆正对生活、对生命、对时间、对困难的态度。

五、联系生活,畅谈自我的认识提问:三叔也曾经有过美好的理想,但终因浪费时间而留下了一生的悔恨,三叔临终前送“我”三颗枸杞豆作为永远的纪念,实际上是将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寄托在“我”身上。

假如现在要你把这三颗枸杞豆也送给另外一个人,你准备送给谁,你的理由是什么?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六、课外作业课后积累与“惜时”有关的诗文。

三颗枸杞豆教案(二)[教学目标]1.诵读欣赏课文,体会课文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表现出的“我”的情趣。

2.深入探究三叔语言的深刻含义,分析三叔的性格特点,理解塑造这一人物的意义。

3.能感悟到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4.初步认识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

2.领会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探究问题]1.景物描写的作用。

2.三叔语言的深刻含义。

3.三叔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思路,分析情节的发展过程。

2.诵读、欣赏、学习课文充满情趣的景物描写,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作者简介]解读程海:程海最先是以写诗进入中国文坛的。

当时他还在一个县城工作,他的诗带有关中原野明丽清新的色彩,对于诗的形式也十分讲究,节奏感很强。

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国诗歌的研究和深厚的修养。

他的小说处处充满着新意,新的感觉、新的形象、新的描写,让你惊叹不已。

程海的小说不好读,但很耐读。

他既不靠曲折离奇的故事吸引人,又不是客观的讲述生活事件的过程,直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而是将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充分地心灵化、情绪化,也就是高层次地审美化。

程海的小说蕴藏着对家乡、故土和这片土地上的人的眷恋和热爱,虽然没有爆响,却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渐渐获得读者和文坛上有识之士的刮目相看。

据程海介绍,《三颗枸杞豆》发表于1983年,是程海当初在乾县文化馆工作时,曾在乾县祝家堡驻队,路遇一位癌症病人,与其聊天时注意到,这位垂危病人对树叶的观察如此之细,那种生命终结前对大千世界的感悟、对生命的留恋,使程海感触颇深,回去不久,仅仅用了一个下午,程海就一气呵成地写出了这篇《三颗枸杞豆》。

[整体感知]个人快速读课文,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思路梳理]1—2:交待“我”是一个植物学家,说明小时候是一个出名的“淘气鬼”,引出回忆。

3:门前小山谷里的树林是我的乐园。

4—34:我逃学到小树林里玩,遇到了三叔,有了许多疑惑。

35—54:在小树林里我再遇三叔,三叔对我说了他的教训、悔恨和对“我”的期望。

55—59:写三叔留给“我”的三颗枸杞豆给“我”的启示。

60:写自己勤奋、刻苦学习的动力。

2.概括“我”和三叔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小时候,是一个贪玩、不爱读书、爱逃学、不怕打、顽皮淘气、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后来,在三叔的生命意义的启发下勤奋、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个植物学家。

三叔,是一个身患癌症最终离开人世的人。

他有多个理想和志向,但由于没有抓紧时间,不够勤奋,见到困难就退缩,最终一事无成,只留下了对生命的悔恨。

3.思考:本文要告诉读者的是一个什么道理?你是怎样分析出来的?教学设计>文章实际上告诉读者要珍惜时间,抓住生命,只有勇于克服困难,不断奋斗才能实现理想这个道理。

通过三叔临终前对自己虚度一生,毫无成就的悔恨分析出来的。

景物描写:1.有感情地朗读3——9段,找出令你欣赏或动情的句子,分析其特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形象地表现小树林是“我”的乐园的?(1)答案示例:春天几乎从山沟里溢出来了。

“溢”是“充满而流出来”的意思。

在这里,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春季小树林里花草树木蓬勃生长、欣欣向荣的态势,饱含了“我”对小树林的喜爱之情。

(2)“我”在小树林的各种有趣的生活。

金巴牛的外形:像金质盾牌。

捉金巴牛:走、捏、堵、挖、捉花蝴蝶:冒冒失失撞慌慌张张飞。

“我”追蝴蝶:书包跳、书本飞撒一路。

自由自在,快乐无穷。

阳光一绺一绺像金色的丝绸。

欣赏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滿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墻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绿杨楼外出秋千”——欧阳修《浣溪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细雨》欣赏分析:词语生动。

选用形象的、新鲜的词语来表情达意。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绿”,“闹”,形象,传神,渲染出无限春意,盎然生机。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弄”,新鲜,活泼,“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王国维)。

“绿杨楼外出秋千”(欧阳修《浣溪沙》),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出”,也有无穷的意趣:“秋千时而从绿杨中荡出,时而隐没,荡秋千的人何等欢愉……”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景物描写的作用:探究:如果没有这些景物描写,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的欠缺在哪里?1.交待了人物活动的背景。

小树林是“我”的乐园,是三叔表示悔恨、给我启示的地方2.渲染了一种浓烈的充满活力的生命的气息。

“我”充满了活力,三叔感受生命充实,悟出生命的真谛。

3.刻画人物形象。

“我”的淘气及成为植物学家,三叔对生命的留恋,我们对生活的热爱,都是借助于景物描写完成的。

第一课时主要收获:学习作者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对童趣的形象描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探究“我”和三叔的两次相遇对“我”的启示。

2.感悟:抓紧时间,努力奋斗,顽强拼搏。

热爱生命,让生活充实而有价值。

不要虚度光阴。

初遇三叔1.速读9——34段,思考初遇三叔“我”明白了什么?“我”明白了三叔仔细地观察花花草草是他对生命的留恋,是对生命的热爱、渴求。

我隐约感到了时间的宝贵,生命的重要。

2.作者是从对三叔的哪些描写当中体会到这些的?(1)外貌:瘦弱不堪的病体眼睛像开得大大的窗户侧面写消瘦,又说明了想把看到的一切都记在自己的心里。

心灵的窗户是眼睛。

(2)动作:仔仔细细望、凝神望观察得极为仔细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留恋。

(3)神态:“狡猾地一笑”表现了三叔有了主意,想考一考“我”的心理,实际上这也表现了三叔对“我”的喜爱,对年轻的生命的喜爱,对“生”的渴望,渴望与人交流,渴望把自己的秘密告诉别人,与别人探讨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眼睛闪射出异样的光辉,脸颊上升起两朵红晕。

”三叔仔细观察后有所发现的兴奋,把他自己的发现告诉我,他知道我也是一个热爱自然的孩子。

“叹息”“怪异的声音”“时间已经不多了”“太迟了”:悔恨的心理。

(4)语言:对植物的仔细观察,体现出对生命的留恋,生活的充实,隐含对我的期望。

3.在和三叔的交往中,“我”的反应是什么?“我”惊讶于三叔把花看得那么仔细,在这惊讶中,已有了对三叔的敬意。

“呆呆”:既有对三叔知道得如此之多的惊讶,也有对三叔的叹息太迟了的不理解。

“感到很乏味”:三叔知道那么多,而“我”经常在树林里玩,对这些秘密却不知道,三叔这时也不再告诉“我”,我的兴趣被打断了,所以感到很乏味。

不是对“乐园”感到乏味,而是自己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了感到乏味。

这才和下文的“想念小树林”“想念可敬的三叔”的心理相一致。

再遇三叔1.读35—47,思考以下问题。

(1)这次“我”和三叔相遇的时间和上次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2)三叔的神态表现了什么心情?(3)听三叔的述说,“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4)三叔为什么要对“我”讲这些?你理解他的用意吗?2.读48—59段,辨别“太阳”的含义,体会三叔的感情。

3.这三颗红色的枸杞豆是什么意思?“我”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三叔对“我”的期望。

象征着三叔生命的终结。

象征着三叔一生的教训。

象征着三叔对我的谆谆告诫。

警示!由零为起点,奋发努力吧!总结课文:本文记叙了“我”童年时候怎样受三颗枸杞豆的启示,懂得生命的意义,转而勤奋好学的。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热爱生命,勤奋学习,永不放弃的人生道理,形象而又富有哲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