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合集下载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人教版初三)2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人教版初三)2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人教版初三)2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本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差不多方略。

3、宪法的作用,宪法的法律地位。

4、公民有政治权益的内容、行使渠道,爱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能力目标:1、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明白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治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

3、依法却行使政治权益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法律在爱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爱护法律的权威。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怀、爱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政治义务,也是青青年热爱祖国的具体表达。

本课教学重点与难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全然保证。

2、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差不多内容和差不多特点。

3、法治国的科学含义及意义。

4、依法行政的要紧内容。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引言通过一个小故事,让学生明白作为国家的主人,关怀国家的事,参与国家治理,依法行使监督权,既是我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表现,也是对国家应尽的责任,由此引入本课内容。

一、民如何样当家作主〔板书〕依照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在我国,人民有权决定国家大事。

那么,人民通过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和制度来行使权力呢?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板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的全然政治制度〔板书〕〔书本74—75页材料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作用加深对人民代表大会职能的讲明。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板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全,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都由它来选举或任命;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第六课第三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第六课第三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第六课第三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2.能力目标:提高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二)、教学课时:2课时(三)、教学简案:【学生感悟】① 阅读教材:5分钟②小组讨论小字材料提出得问题:10分钟【教学简要】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板书)同学们已经看了教材,现在我们大家来讨论一下教材的内容【题问】选举权属于那种公民权呢?政治权利那么政治权利的含义是什么?①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板书)【查一查】:公民的政治权利有那些?【提问】:来广洲打工的外地大学生……,遭毒打致死,给我们什么启示?权利需要监督和制约,每个公民要承担起监督的责任,我们不仅要关注身边的事,也要关心国家大事,我们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

对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的建议和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及其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得我权利。

【做一做】:P83最后小字材料【提问】② 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方式有那些?A 向人民代反映或人大常委会反映。

B 可采取举报信向有关部门反映。

C 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监督。

③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A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B 应当事实求实,以事实为依据,如时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C 不能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2、维护国家安全:我们的政治义务(板书)【提问】地图的完整与否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地图完整:反映着国家团结统一,繁荣富强。

地图不完整反映着国家利益受损害,领土不完整,也反映了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国家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

因此,①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政治义务什么是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的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漏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学案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学案

《参与政治生活》学案一、知识点拨(一)整体知识感知与学法指导1.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社会生活是由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组成的。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是每一个公民享有的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

而要尽到一个公民应尽的政治责任,就有必要了解我们享有的权利,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第六课引导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履行自己责任的能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从单元看本课侧重说明的问题本课侧重帮助同学们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

(二)学习目标第三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设两目。

第一目“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一方面说明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引导同学们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第二目“维护国家安全”,结合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引导我们树立国家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课标要求: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二、达标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小明在上学的途中,看到道路两旁挤满了卖水果的摊位,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就打电话给相关部门,要求解决。

这是他在行使A.建议、监督权 B.选举权、被选举权C.申诉、控告权 D.检举、揭发权2.2008年2月4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在写给广东网民朋友的信中说:“我们愿意成为大家的网友,求计问策,接受监督。

”之前,6月汪洋公布个人电子邮箱向全球网友征集建设“新特区”的意见,并两次约见提意见的网民,20多次以个人名义回复提意见的网民……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我国政府鼓励公民积极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B. 公民必须关心国家大事,有权决定国家与地方的重大事务C. 我国公民享有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D.公民行使立法监督权,必须直接参与(二)简答题请回答:公民形式建议权和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三、综合能力训练(一)不定项选择题1.公民的政治权利是()A.特指宪法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B.特指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与议政的民主权利C.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D.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2.小张发现校园周围有许多看相、算命的,还有几家非法经营的网吧,于是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初中思想品德 第六课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教案一

初中思想品德 第六课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教案一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设计说明】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

本课通过老师对社会相关热点事件的介绍如:微博问政、各地反日示威游行、日本人员非法登上我钓鱼岛等事件,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出有关的观点和原理。

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综合能力,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本科学习明白作为社会公民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要积极履行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要让知道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以及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义务,要保守国家秘密,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学好这节内容有助于学生以后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公民的政治权利、怎样正确行使政治权利以及国家安全,这些概念比较模糊,对政治权利和在生活中的其他权利区分不开,权利义务意识淡薄等。

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在行使政治权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学会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参与政治生活,主动关心和维护国家安全。

2.能力目标: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自觉履行公民的政治义务,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

3.知识目标: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要依法行使自己的建议权和监督权;维护国家的安全。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渠道;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教材特点,依据新课标,通过展示相关社会热点时事的资料与图片,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同时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显示知识框架,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计理念:通过新闻事件的点评,自然引入新课的主题)新闻材料:据新华网2013年02月20报道: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区二里沟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栾松巍建议,让公车挂红色牌照,以便于统一管理和群众监督,遏制“公车私用”现象。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政治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方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

二、教学内容1.政治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什么是政治生活?–政治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2.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方法–选举投票–参加政治组织–提出建议和意见–参与公共事务3.民主意识的培养–理解民主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培养尊重他人意见和平等协商的意识4.法治意识的培养–理解法治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培养依法行事、尊重法律和公正的意识预习导入(5分钟)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简要总结政治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

新知讲解(20分钟)1.讲解政治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实例和案例,让学生理解政治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2.讲解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方法。

–分别介绍选举投票、参加政治组织、提出建议和意见、参与公共事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3.讲解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分别介绍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基本概念和培养方法。

案例分析(30分钟)1.准备一些与政治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2.学生就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探讨不同的参与政治生活方式和方法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拓展活动(20分钟)1.分组进行小组展示,让学生就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发言。

2.整理小组发言,让学生总结出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和影响。

总结归纳(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反思课堂所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1.请学生撰写一篇文章,介绍自己对政治生活的理解和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计划。

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

本节课通过讲解政治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的参与政治生活方式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通过拓展活动,提供了学生展示和表达的机会,加深了学生对政治生活的理解。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word教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word教案

第六课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教案高雪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能力目标:1.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德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学;问题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然后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1.一切权利属于谁?他们怎样行使手中权力?2.全国人大同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4.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地位、意义、要求分别是什么?5.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板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那么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呢?( 1)人民怎样行使权力?邳州人民(直接)选举邳州人大代表)邳州市邳州市邳州市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徐州市人民(间接)选举徐州人大代表)徐州市徐州市中级徐州市中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江苏省人民(间接)选举省人大代表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江苏省江苏省高级江苏省高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间接)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最高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特别说明:①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选出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④行政、审判、检查机关相互独立、各司其职,互相监督。

⑤全国人大同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大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其它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他监督。

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都要向它报告工作,全国人大有权对过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

人教版思品九级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与练习

人教版思品九级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与练习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重点提示】1.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

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利。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说同其他国家机关相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呢?其职权主要有: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都由它来选举或任命;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监督权。

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

并受它监督。

、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它报告工作。

全困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对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如果觉得它们的行为有问题或者对它们的二作不满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提出来并要求它们答复,并有权组织调查委员会来对特定问题进行调查。

3.什么是依法治国?为什么说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4.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宪法规定了国冢生活中哪些根本问题?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巾的根本问题,都是由宪法规定的。

5.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宪法与我们的生活非常密切,我们应如何对待宪法?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是其他法德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第六课第三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案(人教版九年级)2doc

第六课第三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案(人教版九年级)2doc

课时计划第 8 周星期三第节年月日课题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目标1、了解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

2、培养依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3、明确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和维护国家安全,是青少年的政治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教材分重点正确行使政治权利;行使政治权利、维护国家安全与中学生的关系难点正确行使政治权利;行使政治权利、维护国家安全与中学生的关系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二、讲授新课一、依法行使政治权利1、公民政治权利的含义2、行使政治权利的表现——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3、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4、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人民代表是如何产生的?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什么是“政治权利”?我们中学生还能参与政治生活吗?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指出其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看看下面几种反映问题的途径是否可行?回顾所学知识学生集体回答学生根据小栏目问题回答学生从相关链接归纳学生回答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学生从图中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教学过程二、维护国家安全1、国家安全的涵义2、国家安全的重要性3、维护国家安全的要求三、课堂练习从地图维权——微软:MSN地图上竟分裂台湾中国引入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政治义务提问: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显示“小民与好处费”图片提问: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学生分析学生根据P86“小栏目”分析、讨论学生回答小结了解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

作业随堂优化训练:板书设计一、依法行使政治权利1、公民政治权利的含义2、行使政治权利的表现——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3、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4、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二、维护国家安全1、国家安全的涵义2、国家安全的重要性3、维护国家安全的要求教学后学生对政治权利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中学生如何行使政治权利不清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参与政治生活(教案)第六参与政治生活(教案)第一节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制国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能力目标:1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德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的?2、依法治国是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难点:1、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的?2、依法治国【时安排】2时【教学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学;问题教学法、讲授法【教学内容】:第一时:人民怎样当家作主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然后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人民怎样行使权力?2、全国人大同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3、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4、教材P74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代会通过,我们可以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一)人民怎样当家作主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国内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那么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呢、人民怎样行使权力?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

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利。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②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接受它监督。

③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它报告工作。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对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等。

【活动二】从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代会通过,我们可以说:﹡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是代表人民群众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人大代表不满意就是人民不满意,人大代表不赞成就是人民不赞成。

﹡体现了人大代表的民主意识增强;﹡体现了人大代表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职责的意识增强;﹡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监督权;﹡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对它们提出质询案等等。

○从该事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答: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接受它监督,向它汇报工作。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最高权力最大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的选举或任命;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监督权。

【活动三】人民对国家大事的决定权,是通过爱行使的。

例如:﹡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决定兴建长江三峡工程;﹡设立重庆直辖市。

○你还知道哪些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权力的事例?答: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决定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决定修建青藏铁路等等。

堂小结:本节我们了解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懂得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方式,知道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的最高权利机关,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我们应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积极通过合法途径参政、议政。

板书设计:当堂训练:第二时生活在法制国家里授内容: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然后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教材P7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2、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含义是什么?3、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二)生活在法治国家里讨论:从P7图示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说明我国法律制度在逐步完善;社会生活中得很多问题都通过法律来解决;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治的轨道。

也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依法治国:A、标准是宪法和法律;B、主体是人民;、目的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D、实质是崇尚法律权威,认为法律权威高于个人意识。

3、依法治国的意义:A、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

违法必究:指凡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任何各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适用法律上平等。

、任何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P76相关链接告诉我们:国家行政机关是重要得法律实施机关。

我国绝大部分法律包括涉及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以及与人民群众利益有关的法律都要由行政机关去落实。

因此,行政机关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的看法,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也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6、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P777、依法治国对公民个人的要求: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堂小结:通过本,我们知道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懂得了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该怎么办。

作为公民,生活在法制国家,就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板书设计:第二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宪法的作用;宪法的法律地位。

能力目标:认识宪法的作用和地位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和维护国家安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难点: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宪法与公民的关系【时安排】1时【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教学内容】第二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板书)首先,学生阅读教材(P78-P81)并思考: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次,小组讨论,从那些方面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学生感知:请学生阅读教材P78小字材料,说说宪法与普通法律有什么不同?大家讨论后的出结论:、从宪法规定的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

普通法律治规定国家生活中得某一方面的问题。

2、宪法的构成学生再讨论:P80小齐为什么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它是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力的?从小齐的例子我们应该:3、宪法对公民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从这个意义上说: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以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板书)引导学生从教材P80图示中得出宪法所处的法律地位做一做:P80宪法与普通法律得“母子”关系(行政诉讼法、行政法、行政处罚法)、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1)法律效率,指法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2)最高法律效力的具体表现:①宪法使其他法律得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各人的活动准则。

2、从宪法的制定、修改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严格堂小结:总之,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得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更为严格。

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设计:第三节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能力目标:提高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内容与途径难点:维护国家安全:我们的政治义务【教学时】2时【教学方法】材料分析讨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教学过程】第一时: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一、依法行使政治权利【活动一】选举权属于哪种公民权?行使选举权需要哪些条?答:选举权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

行使选举权需要的条: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②年满18周岁;③依法享有政治权利。

、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活动二】你怎样看待这事?答:该事给我们的启示:A、权力需要监督和制约;B、每个公民都要承担监督的责任;、每个公民都要关注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

D、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

2、行使政治权利的表现——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①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

②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

③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3、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②采用书信、电子邮、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③通过媒体工具(电视、广播、报纸)进行监督。

【活动三】阅读下列材料,并指出其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渠道:①通过人大代表;②通过媒体工具;③向有关部门反映。

4、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公民应如何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或怎样正确行使监督权?)答: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①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②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活动四】上述做法哪些正确?那些不正确?为什么?答:(1)采用书信向报刊投稿和采用电话等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等做法是正确的。

因为这些做法都符合公民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2)采用贴大字报、采取聚众闹事等方法是不正确的。

因为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堂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合法途径。

我们要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依法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板书设计:当堂训练:第二时维护国家安全:我们的政治义务二、维护国家安全:我们的政治义务【活动五】地图的完整与否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答:A、地图的完整反映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繁荣富强。

B、地图不完整反映着国家利益受损害,领土不完整,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

、国家安全的涵义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