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对三峡地区环境的影响及控制对策_王海云
三峡水库_藻类水华_成因条件研究_王海云

收稿日期:2006-08-15作者简介:王海云,男,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三峡大学环境工程系,副教授。
文章编号:1001-4179(2007)02-0016-03三峡水库“藻类水华”成因条件研究王海云1、2 程胜高1 黄 磊1(1.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三峡大学环境工程系,湖北宜昌443002)摘要:在对三峡水库“水华”监测研究的基础上,从水库运行、水文、气象、温度、富氮、富磷、生化降解速率、pH 环境、缓流水态角度,深入剖析了大型水库富营养化的特征和成因条件,指出水力学条件的改变是引发“水华”的基础,确定了水利工程运行形成的特殊水文情势,人文、物理、化学、生物过程沉淀、吸附、解吸和生物降解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导致水华的爆发,同时具有发生频繁、消失快的特点。
指出库水总磷含量大,以泥沙吸附颗粒态磷、游离颗粒态磷、胶粒态磷、溶解态磷等多种形态存在,各种磷组分与藻类生长在适应的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的作用影响机理下形成了复杂的协同作用,加速增强了藻类生长过程,以至爆发“水华”。
提出防治三峡“水华”是一项多学科攻关的系统工程。
关 键 词:水体;水华;成因分析;三峡水库中图分类号:X 824 文献标识码:A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 ,蓄水393亿m 3,长江干流长度710km 。
一级支流数十条,水库面积1080km 2,涉及湖北省的4个县,重庆市的15个区、县。
水库位于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不高。
水利工程建设带动了库区的农业经济同时也随着蓄水之后未来一段时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进入敏感期,由于沿一级支流周边农业经济的调整与发展,畜禽、水产养殖、农药、化肥、农膜、秸秆造成的面源污染负荷的增加,对库区水环境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加速了水库富营养化的进程。
三峡水库自2003年6月蓄水至今已3a ,水库运行之后发生的“水华”是特大型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独特的水污染事件。
论三峡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其对策

沧三热点分柝峨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其对策_周淑清三峡学院[摘要]三峡工程是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一项工程,但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为消除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应当制定《长江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规定开发性移民方针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和秽民方式与环境容量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规定长江流域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确立规划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定长江流域“绿色产业”制度.[关键词]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对策三峡工程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项重要工程举措本质上是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一项工程但是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对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问题做出了客观科学的评价并针对不利影响提出对策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第一.三峡工程可有效地控制上游洪水.提高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有效地减免洪涝灾害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减缓洞庭湖的淤积和萎缩因此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是最大的生态效益。
长江下游分洪能力的提高同时能有效减少下游湖泊的泥沙淤积,减缓这些湖泊的萎缩,延长洞庭湖的使用寿命并能对湖区支流洪水进行补偿调节减轻湖区洪水威胁。
由于水库调节作用枯水期下泄流量增加.还有助于提高坝下游河道污水稀释化.改善水质减轻污染。
第二,三峡工程利用清洁的水能发电.与燃煤发电相比,可以少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减轻酸雨、温室效应等大气危害以及燃煤开采,洗选运输、废渣处理所导致的严重环境污染。
第三.三峡工程能增加长江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有利于改善枯水期水质,并可为南水北调提供水源条件。
同时水库将改善库区气候,有利于拓展夜业.扩大和改善鱼类和水生物生栖环境。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关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口向综合三峡工程修建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会加剧库区原已比较尖锐的人地矛盾。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时,淹没耕地和园地36万亩,移民安置区内城市,县城.集镇农村居民点、工矿企业迁建公路等专业设施的复建.还要占用7万亩耕园地。
三峡工程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与利弊分析

三峡工程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与利弊分析摘要:大型水利工程是世界各国与洪涝、干旱灾害抗争的重要工程措施,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筑建了近百万的水库工程,其中,大型水库约4.7 万座。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是长江治理开发的关键工程。
三峡工程在发电、泄洪、航运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效益,然而在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引起了学者专家的争议。
随着三峡工程蓄水的初运行,长江中下游的江湖关系更加复杂,有包括水文、泥沙、生态以及环境等方面在内的大量科学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正文:1.三峡工程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以洞庭湖为例,洞庭湖历来是洪涝重灾区,主要原因是长江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超出河道泄洪能力.洞庭湖因泥沙淤积,调蓄洪水的功能已是每况愈下。
三峡水库的兴建,将给湖区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首先,随着入湖泥沙的减少,可减少氮、磷的流入,从而减轻洞庭湖的富营养化程度,大大减轻水质污染,保护了水生生物。
其次,由于入湖泥沙的减少,延缓洞庭湖的淤塞,稳定了自然条件,因而有利于消灭钉螺,并到达根治血吸虫病的目的。
第三,随着防洪减灾效益的增加,气候生态环境将大大改观,将使湖区周围的自然风景区面貌一新,使其中的鸟类、禽类等生物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的某些不利影响,从气象上来看,首先,水库的兴建将使库区紧靠水体的沿江地带的降水量有所减少,从而使那里的夏秋干旱有所加重,而在库区以北数十公里以外的山地,其降水量将有所增加,从而使那里的洪涝、秋雨及夏收作物的低温冷害有所加剧。
其次,水库建成后,进入洞庭湖的鱼类可能减少,白鳍豚的栖息地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三峡工程建设背景下洞庭湖水面面积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近年来洞庭湖水面面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年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三峡工程的运行给洞庭湖水面面积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阶段性蓄水导致长江三口来水减少而引起湖水水面锐减。
其次,50余年来洞庭湖年水位平均水位和最低水位均呈上升趋势,月水位主要表达为1 一3月为上升趋势。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中国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历经数千年,形成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基础。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对于长江流域的水文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一.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1. 生态系统被破坏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尤其是对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大量的土地、森林和湿地被淹没,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2. 水位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使得水位产生明显变化。
长江水位升高,影响了附近的村庄、城市和湖泊,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重创。
水位变化也会导致水生物种群的变化,对长江的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 水质受影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带来的大规模水利建设对水质造成了不利影响。
建设期间,各种污染物被排放入长江,导致了长江水质恶化。
同时,人类活动和建设施工也会对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二.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生态问题解决方案1. 改善生态环境为了改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必须开展绿色生态建设,推行生态修复工程。
茂密的植被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调节气候,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2. 构筑生态走廊采取创建生态走廊的方式,可以将绿色通道延伸出去,形成生态连通通道,有效地解决了生态问题,实现了不同生态系统间的协调与互补。
3. 控制发展规模为了减少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必须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减少建设规模,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限制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规模,以达到生态和经济的协调。
4. 促进科研创新为保护和改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促进科研创新是必要的。
应成立科研机构,进行生态环保技术研究,提高技术水平,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态城市。
结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宝贵的水资源,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遗产,必须得到严格保护。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我们在兴建水利工程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水利工程作为新生的环境组成与其他各环境组成的协调和平衡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
标签:水利工程;环境保护;水库一、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和大气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会使库区微气候环境条件有所改变,包括气温、风速、湿度、降水等。
有关研究表明,水面上空比成片的房屋群上空空气的透明度高8%~10%;水面上空与陆地上空相比较,紫外线辐射高出30%,气温降低4~5℃,相对湿度提高10%~15%。
一般情况下,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控制,但大中型水库和灌溉工程的修建,使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对局部小气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
2、对水质的影响水利工程对水质产生影响,尤其是水库工程对水质的影响较明显。
水库形成后,库区流速减小,水库的沉清作用显著,有利于削减溶解矿物质,减少浑浊度和生化需氧量,增加营养物质浓度。
库内水温一旦出现分层,库水会形成一种密度屏蔽,库内水流流速小,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因此复氧能力减弱,使得水库水体自净能力比河流弱。
3、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修筑堤坝将使鱼类特别是洄游性鱼类的正常生活习性受到影响,改变了河流水生生态系统,破坏了水生生物的生长、产卵所必需的水文条件和生长环境。
兴建水利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重点体现在对鱼类资源的影响上:①水库大坝截断江河,使洄游性鱼类不能顺利完成其生活周期。
②改变鱼类区系组成。
水库形成后,水体的水文条件发生较大变化,从而改变了鱼类的栖息环境。
不同的鱼类栖息环境不同,因此,库区的鱼类组成常发生明显的变化。
4、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也是有利有弊。
一方面通过筑堤建库、疏通水道等措施,保护农田免受淹没冲刷等灾害;通过拦截天然径流、调节地表径流等措施补充土壤的水分,改善土壤的养分和热状况。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研究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研究三峡库区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对于保护和建设其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三峡库区是一个生态脆弱区域,保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保证库区水质的安全和稳定;控制三峡工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和河流淤积;保护库区生物多样性,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库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的生态功能;加强粮食作物生态种植,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强河流管理,对于河流水质、水量、流速等进行合理调配和管理。
其次,应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
三峡库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区,需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增加绿化覆盖面积,建设库区绿色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修复生态系统,恢复水域、湿地和山区的自然生态;建设绿色农业,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发展生态旅游业,保护和开发库区独特的生态资源;加强农村环境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保护农田和水源。
此外,还需要加强库区生态环境管理。
三峡库区是一个复杂的区域,需要加强管理,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
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和权限;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库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加强环境执法,打击环境污染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度;加强科学研究,推动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技术进步。
总之,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绿色生态环境和加强管理,可以保护和发展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利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水利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水利工程建设都是改善社会的民生工程,建坝的本意是为了给人类带来美好的生活条件,但现实生活中水利建设工程在抗洪、水利灌溉、发电、渔业养殖、旅游开发、改善湿度、调节水资源等方面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社会和自然带来了许多破坏和潜在的危害,例如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等。
随着我国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增多,水利工程项目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水利建设,影响的范围更广、潜在因素更加复杂、周期更长,有些影响可能还会进行累积或是产生滞后效应,甚至不可逆。
比如当前专家们讨论最激烈的三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
所以参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相关单位,在施工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应该把环境问题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加以重视。
施工过程中提前考虑到可能对工程所在地的生产、生活等各方面会产生的不利影响,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分析水利工程对自然的影响已经得到多数专家的公认:具体表现在水源分布、气候、水文、淤泥沉积、地质等多方面。
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分布及不平衡,影响范围及情况也不同。
长江委员会统计,我国长江沿河流域大小水库已有4.8万座,而且还在大力修建,这些水库的落成使得水库密度分布不合理,大大改变了物种的栖息和分布。
治理起来非常困难,在雨季充足的时刻看不出影响,但是在雨水贫乏的季节,由于多处截流,极易是长江断流,形成下游水资源枯竭。
“跑马圈水”式密集型水电工程的兴建,使得各集团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水电资源建设,各种水利工程特别是急剧发展的小水电工程先是从上游进行“圈”掉大的江河,由此导致了沿河流域的中小支流出现“无河不修坝,河流节节寸断”的状态。
据报道在四川仅34km的石棉县水河,已建成的和正在施工的水电站竟达17个。
对气候的影响水利工程对气候的影响一般是指大型规模,工程越大,影响程度越大,对绝大多数工程来讲不存在这方面的因素,当然对于密度较大水利工程,它们的协同作用相当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影响,比如三峡大坝、长江流域的密集型筑坝拦水。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近年来,随着三峡水库的建成和运行,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水库蓄水后,一些环境问题如滑坡、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日益严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希望能够改善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
在水库蓄水后,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了对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在一些易发生滑坡和土壤侵蚀的地区,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了植被的种植和修复,加强了对土地的保护和管理,有效地减少了土地的流失和侵蚀,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其次,政府加强了对三峡库区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水库蓄水后,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护和管理好当地的水资源,政府加强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通过加强对水库周边的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水资源环境。
再次,政府加大了对三峡库区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在水库蓄水后,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强了对环境污染源的监测和治理工作。
通过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排放监测和管理,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环境污染问题。
最后,政府加强了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宣传教育工作。
在水库蓄水后,政府加强了对当地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意识,增强了他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积极性,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总之,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是一个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力度,加强对环境问题的监测和管理,通过各种措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当地的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盐渍危害的秧苗,可有效缓解生长受抑制的状况。
2 3 3 合理调剂秧苗如在三叶期之前死秧,可以考虑补落谷;如在四叶期之后死秧,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调剂秧苗,减少损失。
3 结 论海水浸染对水稻秧苗有危害作用。
当秧田水全盐量浓度达1565mg/L以上时,秧苗开始发病并偶有死亡,秧苗对秧田水全盐量的半致死浓度为2265 5mg/L。
秧苗在不同的生长期对海水浸染的抗性不同,三叶期抗性最差。
海水浸染对水稻秧苗危害的表现特征:一是随秧田水串灌而加重的加浓性;二是危害程度与病害发生具有协同性;三是危害程度与天气等因素具有相关性。
防治海水浸染对水稻秧苗危害的主要措施是换水洗盐,实行科学的水浆管理和适当的激素调节,在危害严重时可采取调剂秧苗等补救措施。
收修改稿日期:1998 12 30本栏目责任编辑 张腾江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对三峡地区环境的影响及控制对策Study on Countermeasures of Environment Impacts of Three Gorges Project王海云 (宜昌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宜昌 443000)摘 要 阐述了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对三峡地区的环境影响,揭示了受工程影响所产生的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问题,论述了大型水利工程对环境大系统影响的模糊性,提出了环境影响 不确定性 的概念,介绍了应用可靠性分析方法评价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并针对三峡水利工程建设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了控制对策。
关键词 工程施工 水利工程 环境影响 不确定性 对策 三峡Abstract The paper indicates the i mpacts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to its environ ment,including atmospheric environ men t,water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uzzy character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o environmental system,presenting the concept of uncertainty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The paper i ntroduces the method of e valuating different uncertainties with reliability analysis.The paper also suggest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environmen tal problems produced from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Key words Project construction,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Environ mental i mpacts,Uncertain ty,Countermeasures, Three Gorges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简称工程)是举世瞩目的跨世纪特大型水利工程。
该工程对三峡区域的环境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
从工程开工起,国家环保总局建立的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中心及下属各网站便对库区及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实行了全过程跟踪监测。
作为工程建设所在地的宜昌市环境监测网在积极参与这项工作的同时对施工区及邻近区域的环境质量实施连续监测,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现就此阐述工程建设对三峡地区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控制对策。
1 工程对环境的影响1 1 环境质量状况1 1 1 区域环境质量状况1 1 1 1 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占三峡地区面积95 7%的植被发育的丘陵、中低山地,环境空气质量达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简称标王海云 男,43岁,硕士,工程师,曾发表论文30多篇,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两篇,出版专著一本。
18第11卷 第3期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9年6月准)一级标准;占三峡地区面积4 3%的河谷、盆地及山间平坝中的城市、县城和集镇,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SO2、NO x、TSP浓度达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1 1 12 水环境质量状况。
长江干流水质较好,各水期达地面水 类水质标准[1](GB3838-88)。
经近几年对库区及中、上游各断面监测表明,主要常规项目浓度值基本稳定,与历年测定值相当;库区一级支流中香溪河、青干河、童庄河、泄滩河达地面水 类水质标准,太平溪、乐天溪、高家溪达地面水 类水质标准,茅坪溪达地面水 类水质标准。
1 12 施工区环境质量状况1 12 1 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从连续4年的环境监测结果表明,施工区环境空气质量维持在二至三级标准上,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为TSP、NO x。
1 12 2 水环境质量状况。
工程施工对长江干流水质有所影响,但尚未对长江干流水质构成威胁。
施工区的长江干流主江段除黄陵庙断面个别项目超标外,各水期达地面水 类水质标准。
1 123 声学环境质量状况。
大能量建筑施工活动和大流量的交通运输活动,对施工区区域声学环境构成一定影响。
区域总体环境噪声污染水平基本在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3类功能区标准上。
施工作业区、作业场所的施工噪声在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标准 限值内。
交通噪声超标严重。
1 2 环境问题三峡水利工程自1993年开工至今已有5年,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之中,目前已分别完成土石方开挖的85%和回填的50%,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已完成设计总量的11 8%。
随着工程进展,逐步形成的一个新的人类经济活动能量必然对环境产生影响。
特别是在大江截流之后,这一新的人类经济活动能量对库区及中、上游的生态环境影响逐步表露出来。
1 2 1 大气环境三峡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带动了三峡坝区(宜昌县、秭归县)工业、乡镇企业的发展,间接带动了邻近城市(宜昌市、宜都市、当阳市)国民经济全方位的发展,同时继续推动着三峡区域各县(市)的经济发展,然而大气污染点、面源亦随之增加。
三峡地区目前的大气环境质量问题见表1。
大气环境中的总悬浮微粒施工生活区接近二级标准;施工生产区超三级标准,日均值超标严重,表1 三峡地区目前的大气环境质量问题地 域超 标 状 况坝区(晓溪塔镇)TSP、SO2分别超二级标准0 39倍、0 38倍;降尘超标0 23倍宜昌市城区降尘、硫酸盐化速率分别超标0 57倍、2 74倍;酸雨出现频率几年间均在31 8%~67 2%之间,酸雨量占总雨量的30 3%~67 2%。
宜都市城区酸雨出现频率72 2%枝江市城区酸雨出现频率59 4%。
当阳市城区硫酸盐化速率超标1 78倍;降尘超标0 1倍。
高达0 69mg/m3,瞬时最大值达2 28mg/m3。
降尘最大值达69 91t/km2 月,超标准7 7倍,月均值为21 83t/km2 月,超标准1 73倍。
CO日均值超三级标准,最高达5 01mg/m3,瞬时最大值达12 33mg/m3。
1 2 2 水环境1 2 2 1 大江截流和建库后,由于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工程施工对水环境影响更加明显。
经监测表明,库区各城市江段普遍有污染带形成,原存在的重庆、涪陵、巴东、宜昌、秭归岸边污染带逐渐扩大。
这些污染带共有10个项目超标,污染带总长15 3km,宽5m~150m。
据不完全统计,库区80多个城镇的沿江污水年排放量共达37947万t。
1 2 2 2 长江三斗坪江段岸边水域受工程施工生产废水影响超地面水 类水质标准。
其中悬浮物超标严重,其他金属元素检出率也随之上升和超标。
在施工区下游的黄陵庙消减断面,总汞超标,水质为地面水 类标准。
表2为施工区三斗坪断面1983年、1993年和1997年的水质监测结果。
表2 三斗坪断面水质监测结果mg/L年份SS COD BOD5NH3 N NO-2 N NO-3 N Cu P 19832191 400 600 070 0160 0570 0030 037 19933782 251 150 090 0250 0130 0040 059 19979152 370 920 180 **** **** 0490 102从表2看,该江段在葛州坝蓄水后,三峡工程开工前水质仍符合地面水 类标准,但工程开工后,悬浮物、C OD等量值逐年升高,这充分说明工程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对长江干流水质污染状况。
1 2 2 3 三峡库区水面漂浮物污染日益严重。
从三峡施工区进入葛州坝库区的漂浮物近年明显增19多,在葛州坝一带形成1m~2m厚的漂浮垃圾层,目前已影响到葛州坝水利枢纽的正常运行。
1 2 2 4 三峡库区水域保护目标的划分类别混乱。
库区水域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白暨豚、白鲟、中华鲟、长江鲟,二类保护动物江豚等130多种鱼类的产卵场地。
为保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经湖北省政府批准的 宜昌市水环境保护规划 将长江三斗坪上游湖北省段水域划定为 类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长江其他江段水域为 类保护目标。
经历年的监测资料表明,长江干流三峡库区各断面所监测的21个项目均在地面水 类水质标准以内,其中绝大部分项目达地面水 类水质标准。
然而不少单位在对库区水域保护目标的划定与评价上执行地面水 类标准,甚至出现按地面水 类标准进行评价。
人为降低水体质量,使水质保护失控。
1 2 2 5 水污染事故频频发生。
据长航港监督处的资料,长江平均每天发生1 5起污染事故,三峡库区发生的船舶污染事故占长江干流污染事故发生总数的50%。
仅1997年库区就有300t硫酸倾覆进长江,同年10月份又发生150t一级危险品纯苯泄入长江的事故。
1 2 2 6 大江截流之后,水位抬升,约有2万公顷耕地受淹,其中有6000公顷耕地位于水库消落区。
耕地中含有的氮、磷、钾和有机质,使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增加。
又由于支流随带着大量的农业化肥物质逐渐积累在静水水域处,形成类似于葛州坝水库黄柏河入口处富营养化的问题。
1 2 2 7 受三峡工程主要是夜明珠中转站生产废水的污染,以及废弃物污染,葛州坝水库夜明珠水域水质恶化,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超标严重。
1 2 3 生态环境及其他1 2 3 1 大江截流后,库区水位抬高,移民和城镇上迁。
然而砍伐植被,破土开垦,加剧了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有的农业生态环境更加脆弱,造成更大范围的水土流失。
经黄陵庙、宜昌水文站1997年的监测数据表明,长江水体含沙量增加。
1 2 3 2 近年来库区水生动物天然捕捞产量明显减少。
长江特有的白甲鱼、岩原鲤、中华倒制鲅在鱼业产量中的比重已很少。
白暨豚近年来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