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利工程建设

合集下载

三峡水利工程施工现状分析

三峡水利工程施工现状分析

三峡水利工程施工现状分析一、施工现状1.进展情况自1994年开始建设以来,三峡水利工程已经完成了主要建设任务,包括建设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共计三个阶段。

目前,主坝、水电站、船闸、船闸游船航道、大库区移民安置等重点工程已经基本完工。

目前,主要处于工程验收和设备调试阶段。

2.工程规模三峡水利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工程,总装机容量达到2250兆瓦,年均发电量达到1.1万亿千瓦时。

主坝总长2335米,最大坝高为181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水坝。

3.技术水平三峡水利工程采用了许多国际先进的施工技术,包括混凝土拱坝施工、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等。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方使用了各种最新的设备和工艺,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二、存在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由于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了大量的水库蓄水,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库的蓄水改变了原有的河流生态系统,影响了当地植被和动物的生存。

2.移民安置问题为了进行工程建设,三峡水利工程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安置。

虽然政府提供了相应的安置政策和资金支持,但一些移民仍然存在生计和生活问题,导致了社会稳定问题。

3.工程质量问题由于工程规模庞大,施工难度大,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一些工程质量问题导致了设备损坏和安全事故,影响了工程的正常运行。

三、对策和建议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了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可以对水库蓄水量进行调整,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可以采取措施加强植被和动物的保护,减少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

2.改善移民安置政策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移民安置政策,提高移民安置的效率和质量。

可以适时调整安置政策,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解决移民的生计和生活问题。

3.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应该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督和管理。

可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严格执行施工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可以加强工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之,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的一项重要工程,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峡水利工程

三峡水利工程

三峡水利工程三峡水利工程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称三峡工程。

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下面是带来的关于三峡水利工程的主要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三峡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长2335米,底部宽115米,顶部宽40米,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

大坝坝体可抵御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下泄流量可达每秒钟10万立方米。

整个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约2800万立方米,耗用钢材59.3万吨。

水库全长600余千米,水面平均宽度1.1千米,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调节能力为季调节型。

三峡水电站的机组布置在大坝的后侧,共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地下6台,另外还有2台5万千瓦的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远远超过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

三峡电站初期的规划是26台70万千瓦的机组,也就是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度。

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建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

再加上三峡电站自身的两台5万千瓦的电源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250万千瓦。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1日宣布,截至2014年12月31日24时,三峡电站全年发电量达988亿千瓦时,创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新的世界最高纪录,并首度成为世界上年度发电量最高的水电站。

三峡电站全年累计发电98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4900多万吨原煤消耗,减少近一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如果每千瓦时电能对GDP的贡献按10元计算,三峡电站全年发出的清洁电能,相当于为国家带动创造了近一万亿元财富。

这也为国家“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三峡工程的业主是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设计单位是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监理单位是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西北公司,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发展等。

三峡大坝工程建设方案最新

三峡大坝工程建设方案最新

三峡大坝工程建设方案最新一、概述三峡大坝是中国在长江上兴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和湖北省巴东县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之一。

三峡大坝工程的建设方案是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实践,最终确定了一套完整的工程设计和建设方案。

二、设计考虑1. 水文地质条件由于三峡大坝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需要对周边地质、水文等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确保大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要考虑大坝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

2. 建设标准三峡大坝工程建设要符合国家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并且要考虑到工程在未来的使用、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3. 工程规划根据三峡大坝工程的功能和需求,要对项目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布局,确保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并且要考虑到项目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便利性。

4. 环境保护在建设三峡大坝工程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的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工程建设不会对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三、工程建设方案1. 大坝结构三峡大坝的主要结构包括溢洪道、泄洪坝、船闸、水轮发电站等。

为了确保大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大坝的水工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计算,梯级式设计,以减少对下游的影响,符合国家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2. 水电站建设三峡大坝带有水轮发电站,根据大坝所在地的水资源条件和电力需求,对发电站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布置。

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水电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要确保发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船闸建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之一,三峡大坝的船闸是十分重要的,对大坝的船闸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布置,以确保大型船只能够顺利通过,并且要确保船闸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周边环境保护在三峡大坝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的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工程周边的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确保工程建设不会对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三峡工程建设实录

三峡工程建设实录

改革开放前,作为三峡工程实战准备的葛洲坝工程,已于1970年12月30日在宜昌举行开工誓师大会,并于1971年5月下旬开始施工。

由于仓促上马、设计不周,1972年12月停工。

经修改设计,1974年10月20日复工,后因原材料、能源等短缺,1976年又被迫停工。

改革开放后,葛洲坝工程的建设步伐加快。

1981年1月顺利实现大江截流,当年7月二江电厂1号机组并网发电,1988年12月大江电厂最后一台机组并网发电,标志着电站全部建成,向改革开放10周年献上了一封厚礼。

在此期间,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国力的增强,以及兴建葛洲坝工程积累的经验和信心,三峡工程问题再次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热议,迅速促成了三峡工程的决策、论证和兴建。

邓小平决策三峡工程重新论证自1958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在积极谋划三峡工程的兴建。

由于文革、中苏关系恶化、面临战争危险等因素,1970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批准先在葛洲坝修建低水头发电站,并下发了印有毛泽东主席12月26日“赞成兴建此坝”批示的《中共中央关于兴建宜昌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批复》(中发[1970]78号)。

至于三峡工程“建还是不建”,中央一直没有定论,到了1979年前后,各界出现了“上还是不上”的激烈争论。

为此,邓小平说要实地看看。

1980年7月上旬,邓小平在四川、湖北、长办负责人鲁大东、陈丕显、魏廷峥的陪同下,乘“东方红”32号轮,从重庆启航向三峡宜昌进发。

邓小平在听取他们意见时,四川一方担心淹没区移民任务艰巨表示反对;湖北一方则为拦洪蓄水和开发电力主张兴建;长办一方介绍了一些技术问题,也认为兴建三峡工程是可行的。

邓小平耐心听不表态,风趣地说你们两派意见我都听明白了。

7月12日,邓小平视察在建的葛洲坝工程时,亲临3号船闸底层查看施工现场,慰问工人,受到热烈欢迎。

他还亲切接见三三○(葛洲坝)工程局及宜昌地、三峡工程建设实录文/程锡勇即将建成的三峡工程172019年第7期档案记忆1970年12月26日毛泽东主席关于赞成兴建此坝的批示市、县及军分区领导干部,并浏览了市容。

长江三峡的工程方案

长江三峡的工程方案

长江三峡的工程方案三峡工程的建设方案是经过多次深思熟虑、科学论证和长期实践的结果,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

本文将对三峡工程的工程方案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背景长江三峡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至重庆市涪陵区之间,是长江上游最狭窄险峻的一段,也是长江干流上游最为重要的水库群之一。

长江三峡在水文、地质和生态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其治理和开发一直是中国水利工程的重大课题。

二、工程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三峡工程的建设是为了解决三峡地区的防洪、航运、水电和水资源等综合利用问题。

三峡地区每逢雨季,长江上游的大量洪水涌来,容易造成下游的洪水灾害。

三峡地区水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水电发电基地,但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传统水电站的开发利用受到了限制,需要采取全新的治理方案。

另外,长江三峡是中国水运的瓶颈,三峡工程的建设也可以解决长江干流上游和下游的航运问题。

三、工程方案三峡工程是由三座横跨长江的混凝土重力坝、两座电站和五级船闸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具体的建设方案包括:1. 建设三座混凝土重力坝三座混凝土重力坝分别是:三峡大坝、向家坝和温家坝。

三峡大坝是三座坝中最为庞大的一座,坝身长约2300米,最大坝高是181米,坝顶长宽均为40米。

向家坝和温家坝是三座坝中的两座辅助坝,分别位于三峡大坝的下游,用于调控下游的洪水。

2. 建设两座水电站三峡工程的两座电站分别位于三峡大坝的左、右岸。

左岸电站是三峡左岸发电厂,右岸电站是三峡右岸发电厂。

两座电站共安装了32台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2500兆瓦,年发电能力达到1.8万亿千瓦时。

3. 建设五级船闸五级船闸位于三峡大坝右岸,主要用于过闸及排水。

其中临江船闸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级船闸,可同时过闸两艘10万吨级大型货轮。

此外,还建设了干货码头和散货机械装卸码头,形成多层次的港口建设。

四、工程实施与效果三峡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对地质、水文、生态和社会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概况和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概况和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概况和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张超然 戴会超(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湖北宜昌,443002)关键词 建设 关键技术 围堰 大坝 厂房 永久船闸 三峡工程摘 要 三峡工程建设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

工程于1993年开始施工准备,1994年12月宣布正式开工;1998年11月8日胜利实现了大江截流,这标志着三峡一期工程的结束和更具有挑战性的二期工程的开始。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和二期围堰防渗体施工难度大;二期工程大坝和厂房结构复杂,施工强度高;永久船闸规模大,高边坡施工技术难度高。

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一系列关键性技术难题,将使我国水电科学技术达到新的水平。

1 工程概况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

枢纽主要由拦河大坝、水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83m 。

泄洪坝段居河床中部,两侧为厂房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电站为坝后式厂房,左、右厂房分别安装14台和12台单机容量为700M W 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200M W,右岸还预留了供后期扩机的6台机组的位置。

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及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施工期另设单线一级临时船闸,配合导流明渠满足施工期通航要求。

主体工程的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10259万m 3,土石方填筑2933万m 3,混凝土浇筑2715 收稿日期:1997-12-08停止。

为加快明渠冲淤,决定龙口合龙于26日提前开始(龙口合龙提前的其他原因已如前述)。

26日以后,明渠平均流速增加到1.50m/s 以上,最高达明渠7号断面不同时段淤积图1.95m /s 。

渠内产生明显冲刷,分流比迅速加大。

30日,明渠过水面积达设计断面的67.6%~94.7%,分流比已达91.8%,同时,在11月5日和6日,还两度用专用船舶实施高压空气对明渠淤积部位进行了扰动的辅助冲淤。

三峡工程与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

三峡工程与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

三峡工程与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水利工程建设一直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领域。

其中,三峡工程作为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里程碑,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三峡工程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以及对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三峡工程的历史背景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国家,但由于地势、气候、人口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

很多地区常年面临着旱涝之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长期致力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由此,三峡工程应运而生。

二、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三峡工程的建设始于1994年,耗时17年。

它位于长江上游的宜昌和葛洲坝之间,是由三座大坝和五级船闸组成。

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问题,并发挥其在水电、航运、灌溉等方面的作用。

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了大规模的拆迁、搬迁工作。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同时,工程的建设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巨大的地质灾害风险、环保问题等。

然而,中国的技术人员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最终完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三峡工程对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三峡工程的建设不仅解决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问题,还提供了可观的水电能源,并改善了航运条件。

这对于中国以及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中国国内积累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经验和先进技术,这对于中国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另外,三峡工程的成功也对国际上的水利工程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经验和技术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的对象。

这不仅增强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也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机会。

四、三峡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挑战尽管三峡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环境问题,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生态破坏,对鱼类、植被等生物群落造成了巨大影响。

三峡水利工程导流方案

三峡水利工程导流方案

三峡水利工程导流方案1. 三峡水利工程概况三峡水利工程位于中国长江上游的湖北省宜昌市至重庆市间,是中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该工程包括三峡大坝、岷江枢纽、水电站和船闸等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

三峡工程的主要功能是发电、航运、防洪和水资源利用,拥有多项世界纪录,如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世界最大的电力机组等。

2. 导流方案的意义在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大坝拦截了长江,导致坝下水位上升,需要进行导流工作以确保上游地区和大坝的安全。

导流方案是为了有效地减轻大坝压力,有效地保护周围地区的安全,确保坝区和上游地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同时还要保证坝址下游有足够的水量维持生态环境。

3. 导流方案的实施三峡水利工程导流方案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预备导流:即在大坝修建前的预备工作,主要包括对导流通道、导流洞口和导流渠道的准备工作。

(2) 设计导流:根据大坝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导流方案,包括导流渠道的设计、导流时间表的制定等。

(3) 实施导流: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际的导流操作,包括打通导流洞口、控制水流方向等。

(4) 监测导流:对导流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导流工作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保障大坝和周围地区的安全。

4. 导流方案的挑战三峡水利工程导流方案所面临的挑战包括:(1) 大坝高度:三峡大坝高度达185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重力坝,因此在导流过程中需要严密地控制水流,以避免对大坝产生不利的影响。

(2) 大坝设计:为了保证大坝和周围地区的安全,导流方案需要符合严格的工程标准和规范,确保导流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水流控制:在导流过程中,需要对水流进行精准的控制,既要确保大坝和周围区域的安全,又要保证坝址下游有足够的水量来满足生态及航道的需求。

5. 导流方案的优势三峡水利工程导流方案的优势在于:(1) 安全可靠:三峡水利工程导流方案经过科学论证和实际检验,使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了导流工作的安全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发展水产养殖,丘陵山地发展果 林业,坡地发展畜牧业; ③改造中低产田; ④引导农民到三峡工程建设所带动的
例4 (2)BD (3)建筑业建材业(如水泥、石料)
运输业 旅游业 引进外资或技术联合办企业等
讨论: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秀丽的景色 真的风光不在吗?说说你的看法。
整体说来,未来的三峡景观将更美。水位 升至175米后原来特有的急流险滩等景观将 消失,部分文物古迹被淹,有39处旅游景点 受淹,占三峡转户口区旅游景点的13%。蓄 水后宜昌三斗坪至丰都近400公里的水面将 形成峡谷型水库,一个全新的长江三峡将以更 加迷人的风姿呈现在世人面前。长江三峡段以 及库区两面三刀岸的深涧谷地中也将呈现新的 景区。三峡工程坝区也会成为三峡旅游的热点。
3. 负面影响较小的 地震、陆生动植物——有效防治
(四)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1.淹没的——迁移和原地保护
2.未发掘——尽力抢救
3.形成新景观
P222
例3 (1)提高知名度,发展旅游业 (2)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亚欧板
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
(3)位于地形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地处湿润区 ,流量丰富 。
(4)①C处位于板块交接,地壳不稳 定,而A处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建站更 安全;②A处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 建站投资更为节省;③C初建站效益较 为单一,而A处具有防洪、航运、南水 北调等综合效益;④A处供电市场广阔, 辐射范围大,输变电距离短难度小,
经济效益更好。
例4 (1)①宜农荒地的开垦;
②因地制宜发展大农业,如三峡库 区
2、有利的安置条件
(1)受淹特点:相对分散→就地后靠安置
优点是不离本乡本土,移民容易接受,避免 了大量外迁、远迁所造成的困难和后遗症; 缺点是容易对当地的环境带来过大压力。
(2)移民结构:非农业为主(发展第二、
三产业) 一般不存在重新安置问题
2.移民结构
(1)非农业为主 (2)农村移民问题: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大 农业,改造中低产坡耕地 。 ②发展第二、三产业
(1)水灾成因
湖泊萎缩
(2) 三峡工程防洪效益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库容,拦 蓄洪水和泥沙
二、三峡工程的意义和作用 2、发电
三. 发电
长江三峡段位于我国地势从第二阶梯向第三阶 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长江三峡水电站建成 后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华中、华东 1、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2、减轻铁路压力。(大秦、京广线等) 3、清洁能源,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3、长江三峡工程 位于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
三峡水利工程位于图中的 ④ (数字),坝址的地质
构造是 背斜 。
选择在三斗坪建坝的原因: 从水文方面看,该地位于三峡出口处,水量大,水流急; 从地质方面看,该地是由花岗岩体构成,且地震烈度小; 从工程方面看,该地河面较窄,便于施工。
二、三峡工程的意义和作用 1、防洪——首要目标
②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经 济,拓宽环境容量。
③对移民迁建后的生活安 置作全面安排。
3、开发性移民
成功案例——桐树湾村
“线上一条路,路边二排 房,房后一片园”的后靠 安置模式 线上一条路(175米水位 线)→解决交通问题
路边二排房→在公路两旁集中建设移民新居
房后一片园→是指就近为移民开辟耕地果园,安置生 产出路
1.长江航运的重要地位——东西航 运大动脉。
2.川江航道对长江航道的限制 3.三峡水库对川江航道的改善
万吨轮直达重庆; 单向通过能力达5000万吨; 运输成本降低三分之一
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宜昌到重庆的长江航道长约 660 千 米,人们习惯上称这一段为 川江 航道。
(2)将三峡工程和葛洲坝工程的名称填入图中 适当位置。
三峡电站有效输电范围及输电系统示意图
2、发电 (1)水能丰富 落差大、径流量大
(2)发电效益 社会经济效益
缓解华东、华中能源紧张的状况; 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良好的区位,辐射主要经济发达地区。
环境效益
水电代替火电,减少煤炭的消耗,减 少“三废”的排放,利于环保。
3、航运
黄金水道(低成本,大通量)
(一) 移民安置问题 ——(成败关键)
1、艰巨性
(1)安置数量巨大——113万
113万人
1、艰巨性
(2) 移民环境容量不足——最大困难
生态环境脆弱,经济 贫困落后,特别是人 多地少,产业劳动力 容量低。
1、艰巨性
(3) 科教落后,人口素质低,思乡恋土观念 →一定难度和障碍
(4)安置不妥 有后遗症,影响 社会安定。
三峡水利工程建设
一、长江三峡和长江三峡地区
1、长江三峡
指长江干流自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 关间192千米的河段
三 峡
瞿塘峡 巫峡
江水 切开 三个 背斜
峡谷间被向斜 和
构造盆地隔开
西陵峡
构造 形成
2、长江三峡地区
指自宜昌至重庆的三峡工程淹没区及 周围地区。大致以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周 围移民安置范围为界线,包括从湖北宜 昌到库区回水未端的重庆市沿岸的20多 个县(市区)。即三峡库区。
(3)三峡水库的正常的蓄水位为 13_5-_175 米。
(4)三峡水库建成后,险滩被 淹没 , 水 流 __趋__缓____,航道 加宽加深____,万吨级船队
可从上海直达 _重__庆____,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 低成本,大通量 ”的作用。
4、其他作用
供水、灌溉、南水北调、水产 养殖、旅游等
三、三峡工程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③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相结合
3、从政策层面来看:政府重视和全国的支援 4.工程周期长,安置工作可以从容进行
3、移民方针—— 开发性移民
1开、发通性过移发民展既经保济证来移安民置的移生民活水平,又为库区经济 发展和移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有利于移民安置的长 治久安。 ①除去一次性补偿外,移 民资金作为开发资金。
②造成新的水土流 失、环境污染 ③诱发地震、滑坡 ④库区和库尾的泥沙 沉积加重,影响自然 景观 ⑤影响水生生物和珍 稀物种的生存环境 ⑥蚊虫滋生 ⑦咸潮
(三)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1. 不可逆转的影响 ①淹没耕地和文 物——搬迁、防护
②水生动物—— 建自然保护区
2. 影响较大的
水土流失、泥沙——有效控制
成功安例——浙江加善 “相对集中、插花安置”原则
(二)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 有利有弊,
1. 有利影响(中下游)
但利大于弊
①减小洪水对中下游 生态和环境的破坏 ②有利于血吸虫的防治
③减轻洞庭湖等的萎缩
④增加水量,改善水质 ⑤调节气候 ⑥减轻污染及酸雨危害
2.不利影响(库区)
①淹没耕地文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