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课程(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中文版)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3220080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 )学分:3学分总学时:60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24学时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 使用教材:《基础分子生物学》,郑用琏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实验教程》,刘箭编著,科学出版社,2012年;2. 主要参考书:《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版),朱玉贤、李毅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分子生物学》,郜金荣,叶林柏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分子生物学简明教程》,刘永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精要速览系列:分子生物学》(第3版)(中译版),特纳(Phil Turner)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研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和规律性的科学。
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已在生命科学、医学和工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里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方向与前沿,了解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特点,掌握生命活动中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表达及其调节控制等内容。
二、课程基本要求(一)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 掌握分子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特点;2. 了解基因概念的演变,掌握基因的概念,及核算分子的精细结构与功能;3. 掌握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及特点;4. 掌握DNA 复制的一般特点及过程,掌握基因突变和遗传重组的分子机制;5. 理解转录的基本过程、机制;掌握真核RNA 的转录后加工;6. 掌握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学机制;7. 掌握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模式和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规律,深刻理解基因表达的精细性和复杂性及高度可调控性;(二) 基本技能1. 掌握质粒DNA、RNA的提取和检测方法;2. 掌握PCR方法,及感受态制备和转化筛选方法;3. 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方向与前沿,及其在有关领域的应用与前景。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精)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基因结构、基因表达,以及生物大分子互相作用以及生理功能,以此了解不同生命形式特殊规律的化学和物理的基础。
分子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奥秘的学科,代表当前生命科学的主流和发展的趋势。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分支,本课程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二是阐述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三是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本大纲适用于夜大专升本等专业学生。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做到:1. 掌握、熟悉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与相关临床知识的联系。
2. 学会应用基本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并能应用于临床。
3. 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时数分配绪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内容。
课程内容一、介绍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二、介绍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三、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现状与未来。
考核知识点一、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二、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内容。
三、医学分子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
四、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现状与未来。
考核要求一、掌握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二、熟悉医学分子生物学主要解决的问题。
三、了解1. 医学分子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
2. 医学分子生物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章基因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的结构特点及基因的遗传功能,了解基因突变的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课程内容一、基因的基本概念及基因的结构特点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大部分生物中构成基因的核酸物质是DNA, 少数生物(如RNA病毒)中是RNA。
2.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概念。
3.基因的结构特点基因的基本结构包括结构基因和转录调控序列。
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连续的,而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不连续的,由内含子和外显子组成。
2024年度现代分子生物学课件完整版

DNA重组的方式与意义
01
02
03
04
同源重组
发生在同源序列之间的重组, 包括交叉互换和非交叉互换两
种类型
位点特异性重组
发生在特定DNA序列之间的 重组,需要特定的重组酶催化
2024/3/24
转座重组
通过转座子的移动实现的 DNA重组
DNA重组的意义
促进生物进化,产生生物多样 性;参与基因表达调控;修复
翻译水平调控
通过mRNA的稳定性、翻译起始速率等因素控 制蛋白质合成的数量和质量。
表观遗传学调控
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方式影响基因表 达的可遗传变化。
2024/3/24
适应环境变化
使生物体能够根据不同环境条件调整基因表达模式 ,以维持内环境稳定。
细胞分化与发育
在细胞分化和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调控确保不 同细胞类型具有独特的表型特征。
2024/3/24
4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研究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的结构 特点、理化性质以及生物功能。
研究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翻译等 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基因表达的调控
细胞信号传导与基因表达调控
研究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以及环境因素 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利用酵母双杂交、免疫共沉淀等技术研究蛋 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功能。
2024/3/24
蛋白质测序
利用质谱等技术对蛋白质序列进行测定,包 括肽质量指纹图谱、蛋白质组学等。
蛋白质表达与功能分析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在特定宿主中表达目标蛋 白质,研究其结构和功能。
《现代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现代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分子生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48 学时学分:3学分考核方式:考试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开课学期:第5或6学期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一直是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体系、蛋白质-核酸体系和蛋白质-脂质体系。
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功能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
现代化学和物理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推动了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的研究,从而出现了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
本课程是研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和规律性的学科,也是生物专业的主干课程,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生物类各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核心课程,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培养造就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高层次专门人才所需基本素质的重要课程。
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染色体与DNA、基因和基因组、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转录、翻译、原核生物基因表达与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发育与分子调控等,此外,还包括各种讲座。
总之,通过分子生物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从分子水平上去分析、理解生命现象与过程,提高学生思考与探索生命奥秘的能力,从而为生物技术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提供详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课程学习的同时,要求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自学能力、专业英语能力、应用知识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方法与考核(一) 教学方法1.以学科体系为主体,以应用为目的,教学过程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2.本课程以讲授为主、自学和讨论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并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加深对细胞生物学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操作。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一章

二、分子生物学定义
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 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主要指遗传信息的 传递(复制)、保持(损伤和修复)、基因的表 达(转录和翻译)与调控。
16
第一章 绪论
回顾所学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定义 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 分子生物学展望
17
三、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桑格(Sanger) 吉尔伯特( Gilbert) 伯格(Berg)
了遗传密码及其在蛋白质合成方面的技能而 分享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31
32
3、发展阶段(1970年代以后) ● 1970年,Temin 和Baltimore在RNA肿瘤病
毒中发现逆转录酶。
RNA 复 制
复 制 DNA转 录 RNA 翻 译
逆 转 录
蛋 白 质
33
34
35
1980年,与Gilbert和Berg共享诺贝尔化学奖
逆 转 录
蛋 白 质
中国科学院2001年硕士入学考试分子遗传学试题:
何谓中心法则?如何基于该法则来解释生物形状
的遗传和变异?(10分)
24
25
● 1958年,Meselson 和Stahl证明 DNA半保留 复制。 半保留复制是遗传消息能准确传代的保证。是 物质稳性的分子基础。
26
Stahl
Meselson
分离规律(The Law of Segregation)
自 由 组 合 规 律 ( The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13
在孟德尔遗传学的基础上,美国著名的遗传学家 Morgan又提出了基因学说。连锁遗传规律
14
第一章 绪论
分子生物学全套课件(2024)

2024/1/26
17
蛋白质在细胞中的作用
蛋白质可以作为酶催化生物体内 的化学反应,维持生命活动的正 常进行。
蛋白质可以作为载体运输物质, 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
蛋白质可以作为抗体参与免疫反 应,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
蛋白质是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 催化、运输、免疫、调节等。
2024/1/26
21
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
DNA结合蛋白的作用
识别并结合特定DNA序列,影响基因转录。
染色质结构与基因表达
染色质结构的变化可影响基因的可及性和转 录活性。
2024/1/26
信号转导与基因表达调控
细胞外信号通过信号转导途径影响基因表达 。
转录后调控机制
包括mRNA剪接、转运、定位和降解等过程 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或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组差异,揭示物种进化、基 因功能等生物学问题。
生物信息学在基因组学中的应用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现新的基因、 突变位点以及与疾病相关的遗传变异等。
27
THANK YOU
感谢观看
2024/1/26
28
2024/1/26
8
DNA的复制与修复
01
02
03
DNA复制的过程
起始、延伸和终止三个阶 段,涉及多种蛋白质和酶 的参与。
2024/1/26
DNA复制的特点
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 制等。
DNA修复的机制
直接修复、切除修复、重 组修复和SOS修复等,用 于纠正复制过程中产生的 错误。
9
DNA的转录与表达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引言: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生物体中分子层面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为我们深入理解生命的本质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课程教学大纲将全面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以培养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
一、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和意义-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分子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1.2 教学目标- 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情1.3 教材和参考书目- 主教材:《分子生物学导论》- 参考书目:《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手册》、《分子生物学前沿研究综述》等2.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DNA与RNA的结构与功能- 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2.2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DNA/RNA提取与纯化技术- 基因克隆与表达技术- 蛋白质分离与纯化技术2.3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生物信息学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2.4 分子生物学前沿研究-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应用- 基因组编辑及其潜在风险与伦理问题- 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1 理论授课- 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进行讲解,注重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 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图表、实验操作步骤等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3.2 实验操作- 安排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课程,如DNA提取、PCR扩增、蛋白质表达等- 强调实验操作中的规范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3.3 讨论与交流-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安排小组或个人报告,让学生展示和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四、考核方式4.1 平时表现- 出勤情况、课堂参与、讨论表现等4.2 实验报告- 每个实验都要求学生撰写详细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4.3 期末考试- 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于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实验技术的掌握程度4.4 课堂作业- 布置课后习题,旨在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五、教学资源支持5.1 实验室和设备- 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实验室环境和必要的实验设备- 培训学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仪器的操作技能5.2 电子资源- 提供电子课件、学习视频等电子资源,方便师生教学互动和知识传递- 设置在线学习平台,方便学生查阅教学资料和提交作业5.3 学术资源-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利用学校实验室和图书馆等资源进行科研项目的开展六、教学评价与反馈6.1 学生评价- 定期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意见反馈- 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课程改进和优化6.2 教师评价- 教师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总结教学经验和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结语:本课程教学大纲旨在全面覆盖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研究领域,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

《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分子生物学》是生物科学领域的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生物体内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知识,为进一步学习生命科学相关领域奠定基础。
本课程共32学时,每周4学时,共计8周。
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了解生物体内重要分子的结构和功能;3. 能够运用分子生物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基因组与基因表达:要求学生掌握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2. 遗传信息传递:了解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掌握遗传信息传递的途径和规律;3. 细胞信号传导:了解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和机制,掌握信号传导在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中的作用;4. 蛋白质合成与降解:了解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的过程和机制,掌握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调节;5. 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应能够理解和掌握上述教学内容,能够运用分子生物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实验技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3. 结合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 定期进行课堂测验和作业批改,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题型;2.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
六、教学支持与保障1. 提供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器材和试剂,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2. 提供相关网络资源和学习平台,方便学生自主学习;3. 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4. 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提供学习支持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案
2007~2008学年第 1 学期
授课专业:生物技术
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
主讲教师:何宁佳
查幸福
赵爱春
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
二、总课时数:45
三、先修课程:基因工程原理
四、使用教材:
PC Turner, AG McLennan, AD Bates&MRH White, 《Instant notes in Molecular Biology》, 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八次印刷
五、教学参考书:
1 PC特纳、AG麦克伦南、AD贝茨、MRH怀特,《分子生物学-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中文版》,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七次印刷。
2 朱玉贤,李毅编著《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3次印刷。
六、考核方式:理论课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总成绩,平时成绩30%,中期考试10%,期末考试60%
七、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
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
教案可以按每堂课(指同一主题连续1~2节课)设计编写。
教案编写说明
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相应课型栏内选择打“√”。
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4、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
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
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5、教学方式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
教学手段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
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
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7、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8、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