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C热敏电阻

合集下载

ntc热敏电阻采集频率

ntc热敏电阻采集频率

ntc热敏电阻采集频率1.引言热敏电阻(N eg at ive T em pe ra tu re Co eff i ci en tT he rm is tor,简称N T C热敏电阻)是一种温度变化敏感的电阻器件,具有随着温度升高而迅速降低电阻值的特性。

在电子领域中,NT C热敏电阻被广泛应用于温度检测、温度补偿、温度控制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探讨NT C热敏电阻的采集频率。

2. NT C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N T C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温度特性。

在常温下,NT C 热敏电阻的电阻值较高,随着温度升高,半导体材料中的载流子增多,电阻值迅速下降。

这种温度特性使得NT C热敏电阻成为一种理想的温度传感器。

3. NT C热敏电阻的采集频率意义N T C热敏电阻的采集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对NT C热敏电阻进行温度采集的次数。

采集频率的设定直接影响到实时温度检测的效果。

较高的采集频率可以提高温度采集的精度和灵敏度,但同时也增加了计算和处理的负担。

4.如何确定N T C热敏电阻的采集频率在确定N TC热敏电阻的采集频率时,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4.1温度变化速度N T C热敏电阻的采集频率应足够高,能够满足被测温度的变化速度。

如果温度变化很缓慢,采集频率可以较低;而如果温度变化很快,则需要较高的采集频率以捕捉到温度的瞬时变化。

4.2系统响应时间采集频率还应考虑系统的响应时间。

如果系统响应时间较长,采集频率设置过高可能导致数据积压,造成数据延迟;相反,如果系统响应时间较短,可以适当增加采集频率以提高温度采集的实时性。

4.3资源和功耗高采集频率需要更高的处理器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同时也会增加系统的功耗。

因此,在确定采集频率时需要权衡资源和功耗的限制。

5.结论N T C热敏电阻的采集频率是实现准确温度检测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温度变化速度、系统响应时间和资源限制等因素,合理地确定采集频率可以提高温度采集的精度和实时性。

ntc温敏电阻

ntc温敏电阻

ntc温敏电阻
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温敏电阻是一种随温
度下降而电阻值减小的热敏电阻。

其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呈负温度系数,即温度升高时电阻减小,温度降低时电阻增加。

这种性质使得NTC温敏电阻在温度测量、温度补偿和温度敏感控
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关于NTC温敏电阻的一些基本信息:
1.工作原理: NTC温敏电阻的电阻值变化与其材料的温度敏
感性有关。

通常,NTC温敏电阻由氧化物(例如,锰氧化铜)制成。

随着温度的升高,氧化物晶格中的自由电子增多,电子迁移变得更加容易,从而电阻值减小。

2.特性曲线:NTC温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曲线呈指数关系,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电阻值随温度呈指数下降。

这种特性使得NTC温敏电阻在一些特定的温度范围内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

3.应用领域: NTC温敏电阻广泛用于温度测量、温度补偿和
温度控制等方面。

它们可以作为温度传感器,被嵌入到电子设备、电路中,用于测量和监控环境温度。

4.热敏控制: NTC温敏电阻还常用于热敏控制电路中,例如
用于电源电路的过热保护、温度补偿电路等。

在这些应用中,NTC温敏电阻能够提供可靠的温度敏感特性。

5.替代传感器:在一些应用中,NTC温敏电阻也被用作替代
传感器,例如在测量液体温度或表面温度方面。

总的来说,NTC温敏电阻因其负温度系数的特性,在温度敏感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选择和使用时,需要考虑其特性曲线、温度范围以及精度等因素。

NTC热敏电阻特性参数基本知识

NTC热敏电阻特性参数基本知识

NTC热敏电阻特性参数基本知识NTC热敏电阻(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Thermistor)是一种温度敏感的电阻器件,其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降低时则电阻值增加。

它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温度控制以及温度补偿等领域。

了解NTC热敏电阻的特性参数对于正确选择和使用该器件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NTC热敏电阻的基本知识以及其特性参数。

1.NTC热敏电阻的材料2.NTC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NTC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NTC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NTC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在室温附近随温度线性下降。

即温度升高,电阻值减小;温度降低,电阻值增加。

这种特性可以通过温度系数来描述,即NTC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为负值。

3.NTC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α)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电阻值单位变化所对应的温度变化。

一般用%/°C来表示。

温度系数越大,NTC热敏电阻的灵敏度越高。

常见的NTC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范围为-1%~-6%/°C。

4.NTC热敏电阻的额定电阻值与温度关系NTC热敏电阻的额定电阻值只是一个参考值,一般在室温下测量得到。

随着温度的变化,NTC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也会相应改变。

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温度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NTC热敏电阻型号和相应的电阻值。

5.NTC热敏电阻的温度测量范围和精度6.NTC热敏电阻的响应时间7.NTC热敏电阻的封装形式综上所述,NTC热敏电阻的特性参数包括电阻温度特性、温度系数、额定电阻值与温度关系、温度测量范围和精度、响应时间以及封装形式等。

在选择和应用NTC热敏电阻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具体的设计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这些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够帮助工程师正确选择和使用NTC热敏电阻,从而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NTC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热敏电阻分为三类: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 ),临界温度电阻器(CTR )。

图1-1 NTC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如图1-39所示。

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NTC 热敏电阻器在室温下的变化范围在10O ~1000000欧姆,温度系数-2%~-6.5%。

⑴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温度方程)(T f =ρ T B T e A /'=ρ T B T B T T Ae e SlA S l R //'===ρ 其中:SlA A '= 电阻值和温度变化的关系式为: )11(exp NN T T TB R R -= R T --在温度T ( K )时的NTC 热敏电阻阻值。

R N --在额定温度T N ( K )时的NTC 热敏电阻阻值。

以25°C 为基准温度时测得的电阻值R N =R25,R25就是NTC 热敏电阻的标称电阻值。

通常所说 NTC 热敏电阻多少阻值,亦指R25值。

B---NTC 热敏电阻的材料常数,又叫热敏指数。

TT T R RT T T T B 000ln -=该关系式是经验公式,只在额定温度 TN 或额定电阻阻值 RN 的有限范围内才具有一定的精确度,因为材料常数B 本身也是温度 T 的函数。

NTC 热敏电阻器在室温下的变化范围在10O ~1000000欧姆,温度系数-2%~-6.5%。

已知温度T 、额定温度T N 和R25即可求的热敏电阻阻值R T 。

⑵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主要特性 电阻温度系数σdTdR R TT 1=σ微分式(),可得 2TB -=σ 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是负值。

-----温度测量电桥应用温度测量电桥的A 点所在的桥臂的电阻是固定的,故A U 是固定的。

B 点所在的桥臂的电阻t R 随温度变化,故B U 是变动的。

电阻t R 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t R =1.5K 指NTC 热敏电阻的标称电阻值R 25。

NTC热敏电阻特性参数基本知识

NTC热敏电阻特性参数基本知识

NTC热敏电阻特性参数基本知识NTC热敏电阻(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Thermistor)是一种温度敏感的电阻器件,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它具有快速响应、高精度、可靠性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温度补偿、过热保护等领域。

一、NTC热敏电阻的结构与原理NTC热敏电阻由导电粒子均匀分布在陶瓷或聚合物基底中组成。

当温度升高时,导电粒子随之受热膨胀,导致电阻器的电阻值下降;反之,当温度下降时,导电粒子缩小,电阻值则上升。

这种负温度系数的特性使得NTC热敏电阻可以作为温度变化的传感器使用。

二、NTC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1. 热敏特性(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TCR):TCR是NTC热敏电阻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斜率,通常以ppm/℃或%/℃来表示。

TCR越大,NTC热敏电阻对温度变化的灵敏度越高。

2. 零点电阻(Zero Power Resistance):零点电阻指NTC热敏电阻在零功率状态下的电阻值。

NTC热敏电阻的零点电阻通常在室温(25℃)下测量。

3. B值(B Value):B值是NTC热敏电阻数据表的一个重要参数,用于描述NTC热敏电阻电阻值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B值越大,NTC热敏电阻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越快。

三、NTC热敏电阻的封装形式与特点1.芯片型:芯片型NTC热敏电阻封装小巧,适合高密度集成电路板焊接使用。

常见的封装形式有0402、0603、0805等。

2.线材型:线材型NTC热敏电阻采用线材引出,方便直接连接电路。

常见的线材型NTC热敏电阻有带头、带露点、带保护套等。

3.壳体型:壳体型NTC热敏电阻采用外壳封装,结构较为坚固,适用于恶劣环境下的温度检测和控制。

常见的壳体型NTC热敏电阻有玻璃封装、金属封装等。

四、NTC热敏电阻的应用1.温度测量:NTC热敏电阻可以通过测量其电阻值来获取温度信息,广泛应用于温度计、恒温器、温度传感器等领域。

ntc温度与热敏电阻阻值

ntc温度与热敏电阻阻值

ntc温度与热敏电阻阻值NTC温度与热敏电阻阻值热敏电阻是一种能够根据温度变化而改变电阻值的电子元件。

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即温度升高,阻值下降;温度降低,阻值增加。

这种特性使得热敏电阻在温度测量和温度补偿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热敏电阻是一种温度系数为负的热敏电阻。

它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迅速下降,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温度检测和控制系统中。

NTC热敏电阻的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温度敏感特性。

在半导体材料中,带电载流子的浓度与材料的温度密切相关。

当温度升高时,半导体中的带电载流子浓度增加,从而导致电阻值下降;当温度降低时,带电载流子浓度减少,电阻值增加。

这种温度与电阻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使得NTC热敏电阻成为温度测量和控制的理想元件。

NTC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温度特性曲线来表示。

一般来说,NTC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呈非线性关系。

在常见的NTC热敏电阻中,常用的温度特性曲线有三种:B值曲线、R-T曲线和Steinhart-Hart曲线。

B值曲线是NTC热敏电阻最常见的温度特性曲线之一。

B值是指在某一温度下,NTC热敏电阻阻值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B值越大,NTC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越敏感。

B值曲线可以用来描述NTC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但是由于其非线性关系,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来获得准确的温度值。

R-T曲线是NTC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这种曲线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可以直观地展示NTC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

R-T曲线在温度测量和控制系统中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其非线性关系,需要进行适当的校准才能获得准确的温度值。

Steinhart-Hart曲线是一种更加精确的描述NTC热敏电阻温度特性的方法。

该曲线是通过数学模型拟合得到的,可以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提供高精度的温度测量。

Steinhart-Hart曲线可以通过三个或更多的测量点来确定,从而实现对NTC热敏电阻的精确温度测量。

NTC热敏电阻器介绍

NTC热敏电阻器介绍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 
热敏电阻器是敏感元件的一类,按照温度系数不同分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

热敏电阻器的典型特点是对温度敏感,不同的温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电阻值。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大,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低,它们同属于半导体器件。

 
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1Cient)是指随温度上升电阻呈指数关系减小、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现象和材料。

NTC热敏电阻器广泛用于测温、控温、温度补偿等方面。

它的测量范围一般为-10~+300℃,也可做到-200~+10℃,甚至可用于+300~+1200℃环境中作测温用。

.由于热敏电阻器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使接在电桥对角线间的表头指示也相应变化.这就是热敏电阻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热敏电阻器温度计的精度可以达到0.1℃,感温时间可少至10s以下.它不仅适用于粮仓测温仪,同时也可应用于食品储存、医药卫生、科学种田、海洋、深井、高空、冰川等方面的温度测量. 。

NTC热敏电阻

NTC热敏电阻

NTC是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的缩写,意思是负的温度系数,泛指负温度系数很大的半导体材料或元器件,所谓NTC热敏电阻器就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

它是以锰、钴、镍和铜等金属氧化物为主要材料,采用陶瓷工艺制造而成的。

这些金属氧化物材料都具有半导体性质,因为在导电方式上完全类似锗、硅等半导体材料。

温度低时,这些氧化物材料的载流子(电子和孔穴)数目少,所以其电阻值较高;随着温度的升高,载流子数目增加,所以电阻值降低。

NTC热敏电阻器在室温下的变化范围在10O~1000000欧姆,温度系数-2%~-6.5%。

NTC热敏电阻器可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温度补偿、抑制浪涌电流、测温、控温、温度补偿等方面。

应用热敏电阻器时,必须对它的几个比较重要的参数进行测试。

一般来说,热敏电阻器对温度的敏感性高,所以不宜用表来测量它的阻值。

这是因为万用表的工作电流比较大,流过热敏电阻器时会发热而使阻值改变。

但用万用表也可简易判断热敏电阻器能否工作,具体热敏电阻器的检测方法如下:将万用表拨到欧姆挡(视标称电阻值确定挡位),用鳄鱼夹代替表笔分别夹住热敏电阻器的两个引脚,记下此时的阻值;然后用手捏住热敏电阻器,观察万用表示数,此时会看到显示的数据(指针会慢慢移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改变,这表明电阻值在逐渐改变(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阻值会变小,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阻值会变大)。

当阻值改变到一定数值时,显示数据会(指针)逐渐稳定。

若环境温度接近体温,则采用这种方法就不灵。

这时可用电烙铁或者开水杯靠近或紧贴热敏电阻器进行加热,同样会看到阻值改变。

这样,则可证明这只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是好的。

用万用表检测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时,需要注意热敏电阻器上的标称阻值与万用表的读数不一定相等。

这是由于标称阻值是用专用仪器在25℃的条件下测得的,而用万用表测量时有一定的电流通过热敏电阻器而产生热量,而且环境温度不一定正是25℃,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TC电阻串联在交流电路中主要是起“电流保险”作用.
压敏电阻并联在交流侧电路中主要是起“限制电压超高”作用.
为了避免电子电路中在开机的瞬间产生的浪涌电流,在电源电路中串接一个功率型NTC热敏电阻器,能有效地抑制开机时的浪涌电流,并且在完成抑制浪涌电流作用以后,由于通过其电流的持续作用,功率型NTC热敏电阻器的电阻值将下降到非常小的程度,它消耗的功率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对正常的工作电流造成影响,所以,在电源回路中使用功率型NTC热敏电阻器,是抑制开机时的浪涌,以保证电子设备免遭破坏的最为简便而有效的措施。

压敏电阻的工作原理:比如一个“标称300V”的压敏电阻在220V的工作中,突然220V上升到310V!这时压敏电阻被击穿,通过很大的电流,熔断了保险丝后,就保护了后面的电路,然后压敏电阻又恢复了原来的状态. 我的故事讲完了.
老人家:^_^按照你说的意思是压敏电阻设计时最好是放在保险管后面咯,那样压敏电阻导通时不会对电网有什么危害吗?而保险管一般都是慢断的!
是NTC没错.
没通电时,NTC的阻值高,一通电霎那,阻值仍高,限制了涌流,随着NTC有电流流过,温度增加,阻值下降到很低,可以忽略.
明白了,但是这样的话,正常工作时,电流小,阻值就小,那么突然来一个浪涌电流,或者电路那段路使得电流增大,那就起不了保护作用了吧,也就是说只能拿来防通电时的浪涌了吗?
正常工作后基本就没有浪涌电流了吧?只有浪涌电压.如果真有浪涌电流,例如电源短路了,由于NTC已经导通了,对它也无能为力,只有靠保险丝起作用.记住NTC只是起开机保护的就可以了.
试想若电路已经正常上电,NTC已低阻,这时遭遇高压NTC是无能为力的
说的不错,在电源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频繁开关机,会对电源造成伤害的,因为这时由于NTC的温度上升,阻值下降,对浪涌的抑制能力已经及其有限了
说的对,采用NTC抑制开机浪涌的电源设备,不能够频繁的开关机.需要等NTC冷却,恢复至其冷态阻值后,才能再次开机.要不,安装NTC的意义就没有了.
对小功率电源电流小NTC不怎么发热,所以有一定作用.
我知道是用NTC电阻.
如果用普通电阻+继电器或者可控硅,不知可否?
很好,比单纯用NTC电阻强多了,NTC在断电又立即上电时将失去抑制作用.
所以频繁开关机,NTC就无效了
好东西啊,有创意!哥们.
但是可控硅的偏置电路单搞电阻也不行啊,并且估计大功率电源上不行,那样肯定损耗有点大啊
PTC是保险作用,NTC是限制浪涌电流.
NTC:负温电阻,温度越高,电阻越小,用于串在输入回路中限制开机浪涌电流.正常工作时发热,电阻降低,不影响工作,但是它是消耗能量的,功耗不能忽略.NTC也可用于测温.
PTC:正温电阻,串在输入回路中,又称为:自恢复保险丝.过流时发热,电阻增大,与输入等效断开,冷确后电阻降低,可继续工作,不需要更换,常与压敏电阻、TVS同时使用.
压敏电阻:类似稳压DIODE的雪崩效应,超过嵌位电压后电流迅速增大,但不会短路,这点与放电管不同.
PTC用途很多,如彩电的消磁电路,电冰箱压缩机的启动电路等.
过温保护有时也用PTC
串在回路中PTC,NTC都可能用到,但PTC是相当于保险丝作用的,NTC 是限制开机电流用的.
受教谢谢前辈们.
用压敏电阻(突波吸收器)
NTC(负温度系数)即温度变高阻值变小,(PTC)热敏电阻(正温度系数)则相反,两个作用截然不同,NTC串联于L线上,而PTC并联于L,N线上,NTC的作用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即开机瞬冲击电流很大,所以串一个NTC可以降低开机瞬间冲击电流,(在电路上串一电阻也可得此效果,但电阻上有一定损耗,造成效率低)它工作情况如下:刚开机瞬间,由于常温,那么阻抗大,此时相当于在电路上串一电阻,当电路工作,电流流过NTC,温度升高,阻抗变小,此时相当于短路,即开机可以抑制瞬间电流,而正常工作时又可损耗小(几乎零损耗).不能当保险丝看等,要想炸掉NTC,恐怕PCB也全黑了.PTC是一高压抑制作用,也可叫防雷管,说到防雷管也许大家就不陌生了,标准电压AV2500V,工作原
理相似于稳压管,也就是两脚电压达到击穿电压时,两脚相当于短路,电流可达十几A到上百A不等,而工作电压也取决于取值.7D471K/271K.还有一种放电压管200,高压可达AC4000V.但大家可能会想到,雷电打在输入端,那么在输入线接PTC怎么于起到防雷作用呢?这个如果要解释,那么我又得说好多了,所以这个问题其它网友回答吧
如果电源炸压敏电阻,可能是那些情况引起的呢? 还有电路设计时如何选择压敏电阻呢?
问一下,SCK057热敏电阻稳定电流是多大!
我串在220AC中电流在1A时就开始发烫,到3A已经烫得不得了!! 现在220AC电路上有个好10A得该怎么办呀??
请问热敏电阻放在零线上可以吗,是不是一定要放在火线上啊?
对于2PIN的线来说,交流输入其实哪条都一样了
哦,那对于3PIN的来说还是有要求的吧,还有,有没有安规要求啊,比如,在热敏电阻的两脚之间有没有不能走铜的距离要求,其本体有没有要架高的要求?谢谢!
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理解它的工作原理,明白自己的需要,灵活运用才是关键
有哪位XD帮忙解释下PTC的工作原理啊,小弟先谢谢了!
你可以看看书籍《开关电源设计技术与应用实例》,上面有很清楚的介绍.
开关电源,热敏电阻的选取原则是什么?
在满足稳态电流的情况下,在温度在25摄氏度的条件下测到的电阻值应为: R>=1.414*E/Im E:输入电压
Im:浪涌电流,其提到,一般在开关电源中,浪涌电流为稳态电流的100倍.
NTC 是负温度系数的电阻:温度升高时阻值减小,温度降低时阻值增大.
一般开关电源都有一个比较大容量的滤波电容,这个电容在未未通电时候两端电压几乎为零,当你将插头插入220V电源插座时候,如果没有NTC,瞬间相当于让220V电压通过电容短路,这样可以看出插
座孔里面打出火花,即使有NTC也会有比较小的火花,伴随啪啪声,我实测过许多开关电源串联的NTC常温下电阻为5-10欧姆左右,
有了NTC负温电阻,插上电源瞬间,电路中电路巨大,NTC大量发热,电阻迅速下降到0欧姆左右,但下降过程中电容两端电压越来越高,最后稳定,电流变得非常小,如果开关电源待机状态,一个比较优质的开关电源待机电流会有最开始的10A下降到1-5毫安,正常工作时候,视功率而定,大概220W,电流为1A左右。

实际上NTC 就是保护瞬间接通电源过程中巨大电流对开关电路,尤其是滤波电容的冲击,防止整流二极管,电容等各个部件的损坏,而实际待机和正常工作时候,它就会因为电流小而不发热,不发热电阻又回到5-10欧姆,总电流限制在20安左右,可以通过计算获得他正常工作时候,假设电流为1A,电阻为10欧姆,消耗的功率为 p=1*2X10=10W,实际上10w 功率会使NTC继续发热,直到它热稳态,发热使NTC电阻下降到0.5欧姆左右,这样,功率消耗为0.5W,而待机时候,由于电流非常微小,NTC上消耗功率仅仅为,0.004W左右。

大家明白了吧。

如果是小功率开关电源,10-50W, 在设计开关电源时候,调整实验时在电源输入端接一个PTC正温系数保险比较好,就是自恢复保险,例如接一个0.5A,250Vptc,做实验时候,每当
大于0.5A左右,保险强烈发热,瞬间电阻非常大,自动断开断开电源输入,这样保护了开关管不至于发热过大而烧毁,要知道做实验的时候,往往要调整电路,排除开关电源故障后保险温度才会降低,但真的当开关管烧坏后,直接导致电流急升,这个时候PTC会发生强烈的爆裂声音,并且冒烟,因此做实验时,请将PTC 遮盖住,以免当电路内部短路时,爆炸物伤及眼睛,因此做实验时候也不要忘记在输入电路里面加0.5-5A保险丝,这样减少炸管的机会,因此在开关电源正常使用时,切勿加入PTC做保保险丝,因为开关管损坏时候,PTC 很有可能导致炸裂并冒烟危及周围零部件安全,另外开关电源都有输出短路保护,初级电流增加很多情况下自然就会自动保护。

在开关电源次级线圈输出回路中不使用PTC,因为PTC电阻的接入过流保护时电阻呈现为高阻抗,几乎只有几十毫安电流流过,维持ptc强发热状态(这个发热状态目的是断开次级回路),次级回路被断开后,就会让光电耦合反馈失效,一般情况下光耦不导通会让开关电源驱动芯片加强驱动开关管进行工作,这样就会导致开关管强烈发热最终烧毁,所以很少看到PTc在开关电源中做自恢复保护器。

如果真的要ptc保护开关电源的话,那么不要将 PTC串入次级线圈,而是在开关电源输出端,到负载之间串联一个合适的PTC,这样负载假设短路,PTC进行保护,这样完全别开了光耦调整电路。

事实上在自治开关电源中,在输出到负载之间串联PTC可以很好的解决过流保护。

尤其当你设计
负载与开关电源功率不匹配的情况下将发挥更好性能。

要知道初学者不一定能很好的设计好过流保护,而导致开关管烧毁发热等。

常规铁心变压器输出功率100W以下,输出电压60V以下,端接一个1.1A,ptc做保护非常理想,当电路大于2.2A时候,立即发强热保护变压器不至于烧毁。

另外电池组件里面接个PTC保护既简单又有保护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