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 《测量平均速度》机械运动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测量平均速度》机械运动课件PPT文档

sAB= _4__.0__0_ cm, tBC= __1__ s,vAC= _0_._0_3__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 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_____大______ 。
4. 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
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
斜面的坡度不同、选取路程不同等。
3. 斜面坡度不可过小,也不可过大,为 什么? 斜面坡度过小,小车做变速运动不 明显,小车也有可能不会运动;坡度过大, 小车运动太快,时间太短,会增大时间测 量的误差。
4. 小红在测量路程时,从斜面顶端量到 斜面末端或中点,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不对。因为小车有一定长度,所以测 量路程时,必须从小车的头量到头,或从 尾量到尾,否则计算会出现错误。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物理量有___路__程____和___时__间____ ,分别用
__刻__度__尺___和___停__表____测量,然后由公式
__v_=__s_/_t __计算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
的平均速度。路程s和时间t必须__对__应____,
③根据测得的__s_1_、__t1__, 利用公式__v_=_s_/t__算出 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_平__均__速__度__公__式__v_1___ 。
④将金属片移至__斜__面__的__中__部___,测出小车到金 属片的_距__离__s_2__。
⑤测出小车从_斜__面__顶__端__滑过_斜__面__上__半__段__路__程__s2_ 所用的__时__间_______ , 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 __平__均__速__度__公__式__v_2_____。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 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_____大______ 。
4. 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
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
斜面的坡度不同、选取路程不同等。
3. 斜面坡度不可过小,也不可过大,为 什么? 斜面坡度过小,小车做变速运动不 明显,小车也有可能不会运动;坡度过大, 小车运动太快,时间太短,会增大时间测 量的误差。
4. 小红在测量路程时,从斜面顶端量到 斜面末端或中点,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不对。因为小车有一定长度,所以测 量路程时,必须从小车的头量到头,或从 尾量到尾,否则计算会出现错误。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物理量有___路__程____和___时__间____ ,分别用
__刻__度__尺___和___停__表____测量,然后由公式
__v_=__s_/_t __计算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
的平均速度。路程s和时间t必须__对__应____,
③根据测得的__s_1_、__t1__, 利用公式__v_=_s_/t__算出 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_平__均__速__度__公__式__v_1___ 。
④将金属片移至__斜__面__的__中__部___,测出小车到金 属片的_距__离__s_2__。
⑤测出小车从_斜__面__顶__端__滑过_斜__面__上__半__段__路__程__s2_ 所用的__时__间_______ , 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 __平__均__速__度__公__式__v_2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1.4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18张PPT)

问题③: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
一是受工具精度所限;二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 读数误差;三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
问题④: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
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 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 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 A.1.67m/s
B.1.5m/s
C.2.17m/s
D.2m/s
【课后练习】答案
● 1.B ● 2.D ● 3.C ● 4.C ● 5.A ● 6.C ● 7.B ● 8.C ● 9.B ● 10.B
●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 的路程
● 3.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400m决赛中,前300m小明落后于小王,后100m小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王领先到达终点,关于这 次决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 B.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与小王的平均速度相等
• (六)实验步骤: • 1、检验器材 • 2、将木板和木块组装成斜面,将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小车在顶端做好标记。 • 3.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同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撞击金属片停止
计时。 •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t,测量小车的运动路程s。 • 5.将金属片固定在斜面的中部,重复步骤3、4,进行第二次测量。 • 6.记录数据,并整理器材。
讨论
问题①:为什么每组得到的两个速度v1,v2不一样大?两者是二倍关系吗?
小车越走越快,下半段更快,因此全程速度大 于上半段速度,但不是二倍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测量平均速度》机械运动PPT精选课件

④由
算出速度。
第六页,共十六页。
师生总结 完善方案
• ①刚才的操作还存在什么问题?
a.要提前做好分工协调(发令员、操作员、计
时员、记录员)。
b.每一组数据要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 ②实验要求得到运动到底端和到中点两 个结果,怎么办?
实验要分两大步:金属片卡在底端测量完 后,再将金属片卡在中部测量。每次测量 可测三遍以上。
实验总结 问题讨论
问题1: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
一是受工具精度所限;二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读数误差 ;三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
问题2: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 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过小 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准。起止 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表格。 F.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 v=s/t 算出各个速度,求出平均
值,得到结果。 G.整理回收器材。
第八页,共十六页。
记录表格
路程
s1=
s2=
时间
t11= t12= t13= t21= t22= t23=
平均速度 平均值
v11=
v1=
v12=
v13=
v21=
v2=
v.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第十页,共十六页。
边学边练 一试身手
请分析下述哪些是错误的? ① 该实验测出的速度就是小车到达末端碰
金属片时的速度。
错误.平均速度小于末端速度。
② 让小车走得慢一点,路程适当长一点, 则测量的误差可以小一点。
正确。
第十一页,共十六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测量平均速度》机械运动PPT精选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25张ppt) (共25张PPT)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A.20m/s C.8m/s
B.10m/s D.都不对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 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
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___2_4 ___m/s
•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上午9时3分25秒09:03:2522.4.12 •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上午9时3分22.4.1209:03April 12, 2022 •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9时3分25秒09:03:2512 April 2022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60
50
金属片
30 40 20
10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操作2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路程S2,
所用的时间t2,算出 小车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计算平均速度
重点5【记录表格】
路 程(m) S1= S2=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2年4月上午9时3分22.4.1209:03April 12, 2022
•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
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9时3分25秒09:03:25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A.20m/s C.8m/s
B.10m/s D.都不对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 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
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___2_4 ___m/s
•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上午9时3分25秒09:03:2522.4.12 •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上午9时3分22.4.1209:03April 12, 2022 •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9时3分25秒09:03:2512 April 2022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60
50
金属片
30 40 20
10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操作2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路程S2,
所用的时间t2,算出 小车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计算平均速度
重点5【记录表格】
路 程(m) S1= S2=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2年4月上午9时3分22.4.1209:03April 12, 2022
•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
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9时3分25秒09:03:25
人教版八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2021优质ppt

实验要分两大步:金属片卡在底端测 量完后,再将金属片卡在中部测量。 每次测量可测三遍以上。
分组实验 测量探究
实验步骤:
A.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B.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测出小
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
C.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
④ 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段时间和下半段时间的速度
分别为v1v2,则全程的速度是(v1+v2)/2。
正确.可设出时间t,表示出路程s=vt,与上类似,由
公式推出结果。
实验拓展 问题探究
(一)利用气垫导轨和红外线计时器改进实验
:
①该实验中哪些方面的改进减少了测量误差?
a.减小了阻力,运动更均匀了。 b.利用红外线计时器,时间测量更准确。 c.利用轨道上刻度,长度测量更准确。
4.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 运动叫做 ;平均速度等于 除以 ;
学习目标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 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目的 : 2、实验原理 :
3、实验器材 :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v =s/t
斜面、小车、刻度尺、 停表、金属片(挡板)
平均速度 平均值
v11=
v1=
v12=
v13=
v21=
v2=
v22=
v23=
实验总结 问题讨论
问题1: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
一是受工具精度所限;二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 读数误差;三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
问题2: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 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 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 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分组实验 测量探究
实验步骤:
A.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B.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测出小
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
C.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
④ 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段时间和下半段时间的速度
分别为v1v2,则全程的速度是(v1+v2)/2。
正确.可设出时间t,表示出路程s=vt,与上类似,由
公式推出结果。
实验拓展 问题探究
(一)利用气垫导轨和红外线计时器改进实验
:
①该实验中哪些方面的改进减少了测量误差?
a.减小了阻力,运动更均匀了。 b.利用红外线计时器,时间测量更准确。 c.利用轨道上刻度,长度测量更准确。
4.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 运动叫做 ;平均速度等于 除以 ;
学习目标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 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目的 : 2、实验原理 :
3、实验器材 :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v =s/t
斜面、小车、刻度尺、 停表、金属片(挡板)
平均速度 平均值
v11=
v1=
v12=
v13=
v21=
v2=
v22=
v23=
实验总结 问题讨论
问题1: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
一是受工具精度所限;二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 读数误差;三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
问题2: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 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 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 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22页)

(甘肃月考)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
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 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发现情况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 程,汽车行驶了14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 过的总距离为30m,求:(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福建·期中)一列长 36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 1800m的隧道,如果该火车的时速是54km/h,请问: 火车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4 测量平均速度
物理学中用什么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定义?
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的单位有哪些?
v s t
m/s
km/h
s 由速度公式 v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
t
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 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 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进行实验与记录数据
路程(m) S1= S2= S3=
运动时间(s) t1= t2= t3=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分析论证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 ➢小车在不同路程(时间)段平均速度不同,某物体的平 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 度。
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 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C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60
50
金属片
30 40 20
10
2.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 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1,记 入表格。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 程的平均速度v1。
金属片
4.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 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 时间t2,记入表格,算出小车通过上半 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实验记录表格】(记录结果要有单位)
路程(m) s1= 0.6 s2= 0.3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t1= 4 t22
思考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思考2: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通 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分析与论证】 v2<v3,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
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实验总结】
问题1: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 一是受工具精度所限;二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 读数误差;三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
问题2: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
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过 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准。 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谢谢大家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3月 2021/3/312021/3/312021/3/313/31/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3/312021/3/31March 31, 202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1.4测量平均速度 (共20张PPT)

课堂小结
⒈科学探究的环节(七个环节) ⒉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分析过程)
典例分析
故由速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 s甲→乙 26 cm v甲→乙=———=———= 13 cm/s , t甲→乙 2s s乙→丙 64 cm v乙→丙=———=———= 16 cm/s, t乙→丙 4s s甲→丙 90 cm v甲→丙=———=———= 15 cm/s . t甲→丙 6s ⑵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前段路程运 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故小车全程 不是做匀速运动.
合作探究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 度v3呢?
金属 挡板
s3=s1-s2
t3=t1-t2
合作探究
⒌通过计算可知下半段路程s3=s1- s2、下半段时间t3=t1-t2,进而可 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 速度v3.
合作探究
【设计表格】
路程/m
s1 = s2 = s3 = s1 - s2 =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典例分析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 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 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 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 式是“时:分:秒”.
典例分析
⑴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典例分析
【精讲精析】 ⑴可以按照小车的左侧面对应的刻度读 数,甲位置处的刻度值为90.00 cm, 乙位置处的刻度值为64.00 cm,丙位 置处的刻度值为0.00 cm.据此可填 出小车由乙至丙的路程为64.00 cm, 由甲至丙的路程为90.00 cm. 从甲至乙运动的时间为2 s,从乙至丙 运动的时间为4 s,从甲到丙运动的时 间为6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4 2
2021/02/22
o
2
46
8 t/s
19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大家观看
为了方便教学与学习使用,本文档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时间:20XX.XX.XX
2021/02/22
20
2021/02/22
12
金属片
2021/02/22
13
环节五:分析与论证
实验数据
路程 (m)
上半段 S1= 下半段 S2=
运动时间(s)
t1= t2=
速度(m/s)
v1= v2=
结论:小车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 大 )。
2021/02/22
14
环节六:评估
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
1.上半段路程和下半段路程分得不等; 2.计时; 3.测量估读……
2021/02/22
15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源自?(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 观 点是否正确。
(2)学习了用实验探究物体速度变化的方法。
2.初中阶段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应该清楚掌握什么?
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中的注意事项……
2021/02/22
PPT图表:
PPT下载:
PPT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PPT论坛:
PPT课件:
语文课件: 数学课件:
英语课件: 美术课件:
科学课件: 物理课件:
化学课件: 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
(1)在斜面上用 刻度尺将路程分
为S1 和S2,并 标记A、B、C ; (2)将金属片放在B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到B点的时间tB, 则t1 = tB ; (3)将金属片放在C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至C点的时间tC ,则 t2 = tC -tB ; (4)计算出S1、S2两段的速度V1、V2 。
s
甲
乙
2021/02/22
o t
18
例: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 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 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 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像(s-t图), 你从该图像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1)在__前__2_秒_物__体__匀__速_运动了2m (2)_物_体__在__2__~___5_秒_ 没有s/运m动 (3)_5_~__7秒__物__体__以_2_m_/s的速度运动
16
s 4、分析运动图像
s
o 静止
v
t
o
匀速直线运动 t
v
o
匀速直线运动
t
2021/02/22
匀o变速直线运动 t
17
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乙两运动物体
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A )
A、v甲 > v乙
B、v甲 < v乙
C、v甲 = v乙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方法:t1 = tB
复位
计时
(3)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思考:能让小车从B点开始运动吗? 能让小车运动到B点时开始计时吗?
讨论三: 方法:t2 = tC -tB
实验中应记录哪些数据? S1、S2、tB 、tC、 t1 、t2 、V1、V2
环节三:设计实验
4.步骤
PPT模板:
PPT素材:
PPT背景:
2021/02/22
6
环节三:设计实验
5.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t1= tB =
t2= tC – tB=
S1=
v1=
S2=
v2=
路程 (m)
上半段 S1= 下半段 S2=
运动时间(s) t1= t2=
速度(m/s) v1= v2=
2021/02/22
7
环节四:进行实验
准备工作:
1、调整斜面的高度适中,使小车刚好从斜面上滑下,不能太快。 2、练习停表的操作:启动、停表、回表、读数。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测量平均速度
2021/02/22
1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速度的变化
环节一: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环节二:猜想与假设 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环节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设计实验?
2021/02/22
2
科学探究的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得出结论 评估 交流与合作
2021/02/22
3
环节三:设计实验
1.原理: v s t
2.方法:
用刻度值测出SAC的长,
同时测出小车从A滑到C
所经历的时间t,用
v s t
算出速度
3.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块、
环节三:设计实验
讨论二: 怎样测小车运动的时间?
(1)秒表的使用方法
(2)上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注意事项: 1、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2、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 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 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 的数据更准确。
金属片
2021/02/22
9
金属片
2021/02/22
10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2021/02/22
11
金属片
4 2
2021/02/22
o
2
46
8 t/s
19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大家观看
为了方便教学与学习使用,本文档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时间:20XX.XX.XX
2021/02/22
20
2021/02/22
12
金属片
2021/02/22
13
环节五:分析与论证
实验数据
路程 (m)
上半段 S1= 下半段 S2=
运动时间(s)
t1= t2=
速度(m/s)
v1= v2=
结论:小车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 大 )。
2021/02/22
14
环节六:评估
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
1.上半段路程和下半段路程分得不等; 2.计时; 3.测量估读……
2021/02/22
15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源自?(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 观 点是否正确。
(2)学习了用实验探究物体速度变化的方法。
2.初中阶段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应该清楚掌握什么?
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中的注意事项……
2021/02/22
PPT图表:
PPT下载:
PPT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PPT论坛:
PPT课件:
语文课件: 数学课件:
英语课件: 美术课件:
科学课件: 物理课件:
化学课件: 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
(1)在斜面上用 刻度尺将路程分
为S1 和S2,并 标记A、B、C ; (2)将金属片放在B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到B点的时间tB, 则t1 = tB ; (3)将金属片放在C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至C点的时间tC ,则 t2 = tC -tB ; (4)计算出S1、S2两段的速度V1、V2 。
s
甲
乙
2021/02/22
o t
18
例: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 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 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 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像(s-t图), 你从该图像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1)在__前__2_秒_物__体__匀__速_运动了2m (2)_物_体__在__2__~___5_秒_ 没有s/运m动 (3)_5_~__7秒__物__体__以_2_m_/s的速度运动
16
s 4、分析运动图像
s
o 静止
v
t
o
匀速直线运动 t
v
o
匀速直线运动
t
2021/02/22
匀o变速直线运动 t
17
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乙两运动物体
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A )
A、v甲 > v乙
B、v甲 < v乙
C、v甲 = v乙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方法:t1 = tB
复位
计时
(3)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思考:能让小车从B点开始运动吗? 能让小车运动到B点时开始计时吗?
讨论三: 方法:t2 = tC -tB
实验中应记录哪些数据? S1、S2、tB 、tC、 t1 、t2 、V1、V2
环节三:设计实验
4.步骤
PPT模板:
PPT素材:
PPT背景:
2021/02/22
6
环节三:设计实验
5.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t1= tB =
t2= tC – tB=
S1=
v1=
S2=
v2=
路程 (m)
上半段 S1= 下半段 S2=
运动时间(s) t1= t2=
速度(m/s) v1= v2=
2021/02/22
7
环节四:进行实验
准备工作:
1、调整斜面的高度适中,使小车刚好从斜面上滑下,不能太快。 2、练习停表的操作:启动、停表、回表、读数。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测量平均速度
2021/02/22
1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速度的变化
环节一: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环节二:猜想与假设 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环节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设计实验?
2021/02/22
2
科学探究的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得出结论 评估 交流与合作
2021/02/22
3
环节三:设计实验
1.原理: v s t
2.方法:
用刻度值测出SAC的长,
同时测出小车从A滑到C
所经历的时间t,用
v s t
算出速度
3.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块、
环节三:设计实验
讨论二: 怎样测小车运动的时间?
(1)秒表的使用方法
(2)上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注意事项: 1、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2、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 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 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 的数据更准确。
金属片
2021/02/22
9
金属片
2021/02/22
10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2021/02/22
11
金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