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公式总结2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二轮复习(物理)浮力专题突破(知识点总结+针对练习)

2020年中考二轮复习(物理)浮力专题突破(知识点总结+针对练习)

浮力及其探究一、浮力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其压力差就是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液体。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由公式可知,浮力只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放入液体中的物体的重力、密度、体积、形状、所处位置和全部浸没时的深度无关。

3.比较“全部浸入”和“部分浸入”:当物体全部浸入液体(气体)时,V排=V物;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气体)时,V排<V物。

二、物体的浮沉1.浮沉条件上浮:F浮>G物(ρ物<ρ液);漂浮:F浮=G物(ρ物<ρ液);悬浮:F浮=G物(ρ物=ρ液);下沉:F浮<G物(ρ物>ρ液)。

2.计算浮力的方法(1)称重法:F浮=G-F示(2)产生原因: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4)利用浮沉条件:漂浮或悬浮时F浮=G物3.浮沉条件的应用(1)密度计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计在不同的液体中所受浮力相同,因此在密度大的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小,所以密度计刻度上小下大。

(2)轮船轮船在不同的水(如江水、海水)中都处在漂浮状态,所受浮力相等。

轮船的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排水量(m排)和轮船质量(m船)、货物的质量(m物)的关系:F浮=G物+G船,G排=G 物+G船,m排=m物+m船。

(3)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与沉。

潜水艇在水下时浮力不变,充水时,重力增大,当重力大于浮力则下沉;排水时,重力减小,当重力小于浮力时上浮。

典型例题例1两个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把体积相同的A、B两个实心小球放入两种液体中,两球静止时的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B. 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C. 小球A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液体中的浮力D. 在甲液体中容器底对小球A的支持力小于对小球B的支持力例2 甲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1的液体,乙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2的液体。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 总结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 总结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速度公式:t s v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求时间——vt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合力公式:F = F 1 + F 2[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F = F 1 — F2[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密度公式:V m=ρ浮力公式: F 浮=G – FF 浮=G 排=m排g F 浮=ρ水gV 排F浮=G压强公式:p =S Fp =ρgh帕斯卡原理:∵p1=p 2 ∴2211S F S F =或2121S S F F =F 1L 1=F 2L2或写成:1221L L F F =滑轮组:F =n 1Gs =nh对于定滑轮而言:∵n =1 ∴F = G s = h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对于动滑轮而言:∵n=2 ∴F = 21Gs =2 h机械功公式: W =F s功率公式P=tW机械效率:总有用W W =η×100%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Q = c m △t (保证△t 〉0)燃料燃烧时放热Q放= mq★电流定义式:t Q I =欧姆定律:R U I =W = U ItW = U It 结合U =I R →→W = I 2Rt W = UI t 结合I =U /R →→W =RU 2t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P = W /t P = I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1=I 2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分压原理:2121R R UU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2121R R P P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 =I 1+I 2分流原理:1221R R I I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U 1=U 2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2023年北师大版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项突破——运动和力计算题

2023年北师大版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项突破——运动和力计算题

2023年北师大版物理中考二轮复习专项突破——运动和力计算题一、计算题1.质量为2.5kg 的木块,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一个人所受的重力为500N ,他的质量是多少千克?2.如图所示是某地的桥梁旁竖着的一块标志牌。

一辆重型卡车自重为1.5×105N ,若该车运送8m 3钢材,行驶到该大桥处。

求:(ρ钢=7.9×103kg/m 3)(1)汽车的质量? (2)钢材的质量?(3)通过计算回答该车能否通过此桥?3.质量为1300kg 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是车重的0.02倍,求:(1)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受到地面的支持力; (2)汽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对汽车的牵引力。

4.质量为50 kg 的物体在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0.2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他本身受到重力的0.2倍,求: (1)物体受到的拉力大小;(2)若物体速度增大为0.4 m/s 并匀速运动,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3)若水平拉力增大为120牛,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g =10 N/kg)5.八年级的同学在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密度”知识后,召开了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会上,同学们想知道红薯(俗称地瓜)密度是多少.于是有的同学从家中带了一个质量1.4 kg 的大红薯,测得其体积是1 300 cm 3.求: (1)红薯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顿;(2)红薯的密度是多少?(g 取10N/kg ,保留2位小数)6.小明同学的质量是50kg ,他受到的重力大小是多少?(g 取10N/kg )7. 小雪利用烧杯承载某种液体,用弹簧测力计和量筒测量该液体的密度,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与烧杯中液体的体积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10/g N kg 。

请根据图象回答:(1)图线与纵轴交点的含义;(2)杯中液体的密度;(3)通过计算说明,横坐标40对应的纵坐标的值。

专题02:仪器的使用和读数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宝典提分专题(原卷版+解析)

专题02:仪器的使用和读数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宝典提分专题(原卷版+解析)

专题二:仪器的使用和读数命题点1:刻度尺的使用及读数【注意】1.被测物体的长度应为末端对应的刻度值减去始端对应的刻度值.2.使有刻度线的一侧紧靠被测物体,并与被测长度平行.3.视线正对刻度读出数值,读数时看清分度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若估读值为“零”,也要补上.4.注意填空后面的单位转换:1 cm=10 mm.【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图中木块的长度为cm。

2.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为cm;3.(2021·四川南充市·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如图所示,天平中物体的质量为______g。

命题点2:停表的读数【注意】1.停表内圈的单位是“分钟”,外圈的单位是“秒”.2.读数前,先分清内圈和外圈的分度值.3.读数时,对于外圈一圈表示30 s的停表,内圈的分针小于30 s时(指针未过半刻度线),读外圈小于30的读数;内圈的分针大于30 s时(指针过半刻度线),读外圈大于30的读数.4.注意单位转换:1 min=60 s.【针对训练】1.图乙机械停表的读数为______s。

命题点3: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温度计注意:1.先估计被测物体温度,再选择适当量程的温度计.2.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3.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4.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例外),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液面齐平.6.读数时,要看清分度值和液柱方向,弄清楚示数是在0 ℃的上方还是下方.体温计注意:1.看清分度值,体温计精确到0.1 ℃.2.体温计有细管(缩口),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针对训练】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图中(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小明同学所在的小组在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时,她观察到教室墙上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教室的温度是_______℃;实验中如图乙所示,测量水温的做法正确的是______.3.(2021·甘肃武威市·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为温度计的一部分,该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如图乙所示,用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背熟20 个核心公式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背熟20 个核心公式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背熟20个核心公式随着中考的临近,备考阶段的物理学习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物理不仅是考试科目,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其中,物理公式的掌握和应用是考试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而背熟核心公式更是学生在中考物理考试中必须要做到的一个要求。

下面将介绍20个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并要求学生背熟这些核心公式。

1.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位移 / 时间2.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 = (末速度 - 初速度) / 时间3. 牛顿第二定律:力 = 质量× 加速度4. 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位移× cosθ5. 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 = 功 / 时间6. 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 1/2 × 质量× 速度^27. 弹簧弹力的计算公式:弹力 = 弹簧常数× 位移8. 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 力 / 面积9. 波速的计算公式:波速 = 频率× 波长10.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的总量在一个封闭系统内保持不变。

11. 真空中光速不变: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恒定,为3.00 × 10^8 m/s。

12. 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摩擦力= μ × N顶点到达时间t = 2 × v0sinθ / g 最大高度h = v0²sin²θ / 2g最远水平距离d = v0²sin2θ / g14. 热量的计算公式:热量 = 热容量× 温度变化量15. 波长和频率的关系:波速 = 波长× 频率16.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速 = 频率× 波长17. 电流强度的计算公式:电流强度 = 电荷 / 时间18. 电压的计算公式:电压 = 功 / 电荷19. 电功的计算公式:电功 = 电压× 电荷阻力 = 阻尼系数× 速度背熟这些核心公式是中考物理备考的基础,只有牢固掌握这些公式,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准确解答问题。

2024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情分析+练习 专题02 光学(学生版+解析版)

2024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情分析+练习 专题02 光学(学生版+解析版)

专题02光学目录考情分析..........................................................................................................................................2知识建构..........................................................................................................................................3考点一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4)【真题研析.规律探寻】........................................................................................................4 考法01光的直线传播.............................................................................................................4考法02光的反射.....................................................................................................................4考法03平面镜成像.................................................................................................................5【核心提炼.考向探究】............................................................................................................7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7 考点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12【真题研析.规律探寻】..........................................................................................................12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13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14 考点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8)【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18)【核心提炼.考向探究】............................................................................................................20【题型特计II.命题预测】..........................................................................................................20 考点四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4)【真题研析·规律探寻】..........................................................................................................24 考法0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24考法02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24【核心提炼·考向探究】............................................................................................................26【题型特计II·命题预测】..........................................................................................................27考点要求课标要求光的直线传播厂—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L|| 2.33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中考物理必备重点公式归纳

中考物理必备重点公式归纳

中考物理必备重点公式归纳中考物理是一个重点在于掌握基本概念和运用简单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目。

下面是中考物理必备的一些重点公式的归纳:1.动力学公式:- 动力学基本公式: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F=mΔv/Δt其中,Δv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Δt为物体速度变化所花费的时间。

-力的平衡条件:ΣF=0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不发生加速度变化时,合力为零。

- 动能公式:Ek=1/2mv²其中,Ek为物体的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 势能公式:Ep=mgh其中,Ep为物体的势能,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2.机械能守恒公式:-机械能守恒定律:Ei=Ef其中,Ei为系统的初机械能,Ef为系统的末机械能。

-动能与势能转化关系:Ek+Ep=常数在物体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3.压强公式:-压强定义公式:P=F/A其中,P为压强,F为作用在面积为A的平面上的力。

4.浮力公式:-浮力公式:F=ρVg其中,F为浮力,ρ为液体密度,V为物体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5.力学功、机械功公式:-力学功公式:W=F·s其中,W为力学功,F为力的大小,s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的大小。

-机械功公式:W=ΔEc其中,W为机械功,ΔEc为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

这里列举的公式只是中考物理必备的一部分,还有其他一些公式,如光学公式、电学公式等,也是中考物理中的重点内容。

对于中考物理,理解这些公式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物理重点公式归纳总结

物理重点公式归纳总结

物理重点公式归纳总结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物理公式。

这些公式是物理学研究和应用的基石,为我们理解自然界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对一些物理学中的重点公式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一、力学公式1. 牛顿第二定律F = ma这是力学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公式,描述了物体所受合外力和其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2. 动能公式K = (1/2)mv^2描述了物体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动能是物体运动能量的一种体现。

3. 力的合成公式F = √(F₁² + F₂² + 2F₁F₂cosθ)该公式用于计算两个合力对物体产生的合力大小和方向。

其中θ为两个力之间的夹角。

4. 弹簧力公式F = kx表示弹簧所受弹性力与其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系数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二、热学公式1. 热量传递公式Q = mcΔT描述了传热量与物体的质量、比热容和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其中ΔT表示温度的变化。

2. 摩擦热公式Q = μFn用于计算摩擦力产生的热量,其中μ是摩擦系数,Fn为垂直摩擦力。

3. 比热容公式Q = mcΔT描述了物体单位质量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其中c为比热容。

4. 热膨胀公式ΔL = αL₀ΔT该公式用于计算物体长度在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化,其中α为线膨胀系数,L₀为初始长度,ΔT为温度变化。

三、电磁学公式1. 库仑定律F = k(q₁q₂) / r²库仑定律用于计算两个电荷之间的电力大小和方向。

其中q₁、q₂为电荷的大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2. 电阻公式R = ρL / A描述了电阻与材料电阻率、导线长度和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其中ρ为电阻率,L为导线长度,A为导线截面积。

3. 电功公式W = VIt电功用于计算电路中电源对电荷的做功。

其中V为电压,I为电流,t为时间。

四、光学公式1. 折射公式(n₁ / v₁) + (n₂ / v₂) = (n₂ - n₁) / R该公式用于计算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公式总结2
热学公式:
光速(电磁波的速度):C=3×108m/s (真空中) 声速:V=340m/s (15℃) 人耳区分回声:≥0.1s
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
1.01×105Pa 水的密度:ρ=1.0×103kg/m3
水的凝固点:0℃ 水的沸点:100℃ 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元电荷:e=1.6×10-19C 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安全电压:≤36V
家庭电路电压:220V 人步行的速度V=1.1m/s 一个成人的质量约为60Kg
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人耳听到的声音的范围:
20Hz----20000Hz
单位的换算:
长度:蛋白质的分子直径约为50 nm = ________m = __________dm = __________cm =
__________mm=___________μm,一条路长2500 m = __________Km
质量: 一个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0Kg = _____________g =______________mg
=_____________t (吨)
时间: 12min = _______________s =_______________h 2h=
_______________min=_______________s
面积: 一个斜面的面积约为20cm2 = _______________m2
体积: 1m3=_______________cm3=_______________dm31L =_______________ml
=_______________m3 (1m3的水的质量为1吨)
密度:铜的密度ρ=8.9×103kg/m3 = _______________g/cm3 ρ=13.6g/cm3 =
_______________ kg/m3
温度:25℃=_______________K
速度:108Km/h=_______________m/s 15m/s=_______________Km/h (注意:比较速度的
大小要换成同一个单位)
大气压强: 1标准大气压 = ________cmHg柱 = ________mmHg柱= ________Pa = ________m
水柱
电流: 1A=_______________mA=_______________μA
电压: 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_______________mV=_______________KV
电阻: 1MΩ=_______________KΩ=_______________Ω
电能:1KJ=_______________J 5 Kw·h =_______________J
功率或电功率: 3KW = _______________W=_______________MW
频率: 235.6Hz = _______________MHz=_______________KHz
一些需要估计的物理量:
一个正常人的体重:__________ 一只苹果的质量:____________ 一只鸡蛋的质量:_____________ 一支新的铅笔的长度:____________一张纸的厚度:____________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____________ 一张桌子的高度:_____________ 正常人每分钟心跳的次数:___________正常人步行的速度:___________ 骑自行车的速度:____________骑自行车时的功率:____________ 大拇指的指甲的宽度:____________一个学生的身高: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