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合集下载

11.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十一课 元朝的统治

11.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十一课 元朝的统治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一、元朝的疆域1.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疆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二、行省制度1.背景: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措施(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在地方: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除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3.影响: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明清以后继续沿用。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原则:为了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根据各地区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

2.措施(1)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如在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对西藏的管辖①蒙古贵族招降吐蕃,吐蕃各地归附蒙古,开始在西藏调查户口,设置驿站。

②元朝建立后,将西藏划为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③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3.意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释疑解难简述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1)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割据和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大江南北的统一。

(2)元朝行省制度的设立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对后世行政区划影响很大。

(3)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4)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台湾。

这是中国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标志。

(5)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主管全国的佛教事宜和西藏的军政要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说课稿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说课稿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元朝的统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1课,主要讲述了元朝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元朝历史的深入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教材从元朝的建立、元朝的制度、元朝的经济、元朝的文化、元朝的灭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政权,如设立行省制度、推行科举制度、铸币等。

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到元朝的经济繁荣,如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商业的繁荣等。

此外,元朝的文化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元曲、元画等。

然而,元朝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元朝的灭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元朝的统治者和百姓共同努力,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对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元朝的历史,学生可能存在一些认知上的误区,比如认为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或者认为元朝是一个落后的王朝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同时,学生对于元朝的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详细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元朝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元朝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2.教学难点:元朝的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和细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课件

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三国时台湾称夷洲,230年, 吴国大将卫温、诸葛直率 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
隋朝时,台湾称流求, 大陆商人常到流求贸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 了澎湖巡检司,负
人民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 易。
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确记录。
知识讲解
回顾元朝以前汉藏两族交往的史实?
唐蕃会盟碑
行省 些 中行央省派不出再机密 院带构有转中变书为省常的设官的书 省衔地,方最行高省行逐政渐机由史台构临时。性行的省 制 制度在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继续沿用。
吏 户 礼 工 刑兵
行省 路府州县
地方
——
知识讲解
行 省 制
地 方 行 政 制 度
中 书大 省都
腹里:山东、 山西和河北, 直属中央的中 书省
人教版 七年级下
枢密院
(军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皇帝
中书省
(行政)
御史台
(监察)
吏 户礼 兵 刑 工
元宣政院印
学习目标
1 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重点)
2 掌握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及影响。(重点)
3
掌握元朝对西藏、台湾地区管辖的史实;理解元朝民族交融的史实
元唐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建


——
宋变
为为
《 盛 郡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
元,县
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
史然, 幅有

地员天
理之下
志广者
》,,
咸汉

知识讲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共23张PPT)

开始在西藏调查户口,设置驿站。
②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 ,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
宣政院印
政院直接统辖,掌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朝廷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2)意义: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朝的民族分化政策
等级 名称 民族
第一等
第二等
蒙古人
色目人
蒙古族
原西夏人、畏兀尔 人等 原金统治区汉族、 契丹和女真等 原南宋统治区汉族 和其他民族
第三等
第四等
汉人
南人
行省制度
皇帝 枢 密 院 吏 户 中 书 省 礼 兵 刑 工 监察 事务 御 史 台
行政区划与管理 制度,被称为 “行省制度”
军事 事务
版图历史最大
元 朝 统 治
中书省
行省制度
行中书省 澎湖巡检司 宣政院
边疆管辖
西藏成为元 朝的正式行 政区 澎湖巡检司 管辖澎湖和 琉球 琉 球
澎湖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2.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1)措施:①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的 同时,就开始对西藏地区用兵和招降,后来 蒙古贵族代表与吐蕃的上层政教代表共同议 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此后,蒙古统治者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北到西伯利亚,南到 南海,西南包括今西 藏、云南,西北至今 新疆东部,东北至外 兴安岭、鄂霍次克海 ,总面积约1600万平 方千米。
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 、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 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 融合。到元朝时期形成一个新 的民族——回族。
二、行省制度 1、中央机构
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 部,分管各项政务;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调度全国的军队; 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共30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共30张PPT)

皇帝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
枢密院 中书省
(军事)(行政) 行省
御史台
中央政府
(监察)
地方政府
路、府、州、县 结论:元参照了中原王朝制度,建 立了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的意义
今天中国的省作为 地方以及行政区域 ,其建制和名称都 来源于元朝的行省 制。元朝政治制度 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
3、边疆地区
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这是描述的哪个
朝代的疆域(
C
)
A.北魏
B.金
C.元
D.清
8 . “都省握天下之机 , 十省分天下之治” , 这
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A.实行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D
)
C.创立科举制 D.推行行省制度
9 . 元朝疆域辽阔,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 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请你正确选择( ①仿效中原政治制度 ,建立行省制度 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
课堂小结
元朝疆域: 元朝的版图是历史上最大的 中央: 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行省制度 地方: 行省
路、府、州、县
元 朝 的 统 治
台湾: 澎湖巡检司 边疆管理 西藏: 宣政院
知识拓展:
四等人制
课后习题:
1.“□□的统一,结束了300多年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 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处 应填写(
西藏
台湾及 澎湖列岛
台湾:
• 材料一: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
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 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 峡与福建省相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 ,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 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琉球、澎湖岛
东南海疆
隔海相望,隋 朝以来,大陆 和台湾接触频 繁。唐末宋初 ,开始有汉族 人定居台湾
回顾元朝以前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史实?
①三国时台湾称夷洲, 230年,吴国大将卫温、诸葛 直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 陆人民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 确记录;
②隋朝时,台湾称流求, 大陆商人常到流求贸易。
回顾元朝以前汉藏两族交往的史实?
第11课 元朝的政治
一、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 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 际不及焉”。
--- 《元史· 地理志》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统一 的封建王朝。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 ,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史·地理志》
提问:材料说明了元朝疆域的什么特点?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元朝疆域范围:“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 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阅读元朝疆域图,想一想:与汉唐时期的疆 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元朝疆域超越
汉朝和唐朝时期。 今天的新疆、西藏、 云南,东北广大地 区,台湾及南海诸 岛,都在元朝的统 治范围之内。
材料 :“元代回回遍天下”
思考:“回回”指的是哪个新的民族
?它是怎么出现的?

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行省制度
元朝建立后, 逐步确立了君 主专制的中央 集权制度。
1.中央机构
“世祖即位……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 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权者 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 思考:元朝中央机构有哪些—?—各《自元分史管·什百么官事志务》?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课件(共29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课件(共29张PPT)

D 3 对西藏加强管辖,并使之成为正式行政区的是( )
A.汉朝政府 B.唐朝政府 C.宋朝政府 D.元朝政府
行省制是元朝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
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 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二、行省制度
1、背景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 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 助下,参照中原历代 王朝的统治方式,逐 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 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含君主专制和中央集 权。 (1)君主专制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 一个人或少数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其主要 特点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 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 断性和随意性。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 (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 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 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 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
的统治。
元朝时,在西藏 设立宣慰使司都 元帅府,通过宣 政院管辖西藏。
西南地区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东南地区 澎湖巡检司
元宣政院印
元朝及以前汉藏两族交往的史实
(1)唐朝时期,西藏称为吐蕃,文 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并专门刻 “唐蕃会盟碑”,汉藏两族关系友 好密切。
(2)元朝时期,设置宣政院,标志着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版图历史最大
元 民族融合:回族
朝 统
行省制度
中书省、枢密院御 史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课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课件
元代中书省和印章
三、对边疆的管辖
1.对台湾的管辖
(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地隶泉州晋江 县,至元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 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
——元《夷岛志略》
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 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对西藏的管辖
拉萨 布达拉宫
元宣政院印
1.吐蕃各地归附蒙古后,蒙古统治者开始在西藏调查户口,设置驿站。 2.元朝建立后,西藏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辽阔。实 现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 行有效的管辖,促进民族交融。
历史借鉴价值:1注重对边疆地区管理。2处理中 央与地方关系。3合理调整对地方行政区划。
中书省的古今对比
元朝的中书省相当于当今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管理 全国行政事务;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和山西)由 中书省直接管辖,在这种情况下,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北 京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
谢 谢 大 家 听课时有问题,应先举手,经教师同意后,起立提问。
上课期间离开教室须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 上课必须按座位表就坐。 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在课桌、门窗、墙壁上涂写、刻划 要注意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离开教室要整理好桌椅,并协助老师关好门窗、关闭电源
1.元朝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
A. 中书省
B. 行省 A
C. 澎湖巡检司 D. 宣政院
2.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下列哪一项
不属于进步性的表现( D )
A. 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B. 加强了民族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朝的统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对台湾、西藏的管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面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元政府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帮助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并与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元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教学难点】
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一住就是17年。

他回国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向欧洲人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东方世界。

据说,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游记,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向往。

(展示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行纪》图片)
教师设问:你知道元朝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吗?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在政治上实行何种制度?
二、新课学习
一、元朝的疆域
图片展示《元朝的疆域》。

再展示汉朝和唐朝的疆域图,提问: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疆域有什么拓展?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而在汉唐时期,这些地方都不在领土范围内。

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展示白塔寺图片。

教师展示材料: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

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提问:这次“遂一天下”与前朝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元朝。

二、行省制度
教师引导: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忽必烈采取了一些不同于蒙古贵族在漠北的统治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1)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

当时共设立了十个行省。

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展示图片,使学生更能直观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
指导学生观察元朝地图,找一找中书省位于何处,相当于现在的哪些省区?十个行省又包括哪些地方?
学生回答:中书省包括山东、山西和河北等地区;十个行省分别是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

教师提问: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元代的行省制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回答:元朝的行省制度与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都是适应我国疆域辽阔的特点,将各个地区统一在中央政府的管辖下。

元朝的行省辖区较大,多相当于今天行政区划的二至三个省,如元朝辽阳行省包括今天东北三省。

元朝行省名称,明清以后一直沿用,至今,有些名称仍在使用,但大多数名称已变化。

学生讨论:行省制度的目的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总结:目的:为了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

作用: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元政府对边疆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管理?
学生回答:元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指导学生在元朝疆域图中找出台湾和西藏,思考:元朝时是如何管理台湾和西藏
的?
1.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1)措施: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2)意义: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1)措施:①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就开始对西藏地区用兵和招降,后来蒙古贵族代表与吐蕃的上层政教代表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

此后,蒙古统治者开始在西藏调查户口,设置驿站。

②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朝廷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2)意义: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展示地图,使学生更直观地明确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管辖区域。

图片展示:元宣政院印与澎湖巡检司印。

学生思考: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促进了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西藏地区的发展。

问题探究: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学生讨论后回答: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朝以来分裂割据、政权分立的局面,奠定了元明清6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格局,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边疆的开发,为科技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中西交通的发展,加速了蒙古汉化,有利于社会进步,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边疆各族大量进入中原和江南,汉族大量迁居边疆,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课堂总结
元朝的疆域:超载汉唐
中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元朝的统治行省制度
地方:行省路、府、州、县
澎湖巡检司:澎湖和琉球(台湾)
边疆地区管辖
宣政院:西藏
四、课堂练习
1、中国在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是哪个朝代( D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2、元朝行使宰相职权的政府机构是( A )
A、中书省
B、尚书省
C、枢密院
D、宣政院
3、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开创了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 D )
A、郡县制度
B、均田制度
C、科举制度
D、行省制度
4、元朝在澎湖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管辖( B )
A、新疆地区
B、台湾地区
C、西藏地区
D、岭北地区
5、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A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
6、阅读材料: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1)你从材料中能够获得什么主要信息?
(2)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边疆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3)为了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元朝设置了什么机构?在西藏设置了什么机构?
答案:(1)元朝疆域辽阔
(2)行省制度。

(3)澎湖巡检司;宣政院。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
二、行省制度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元朝的统治,涉及内容比较多。

教学中,我充分结合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和元政府对台湾和西藏的管辖;同时通过展示图片和图形以及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基本知识。

同时,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措施,使学生增强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