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喷涂与喷焊技术
合集下载
热喷涂与热喷焊

(3) 冶金-化学结合:熔融粒子撞击基材表面时释 放出的能量使喷涂材料与基材之间发生局部扩散和 焊合,形成冶金结合。如喷涂镍包铝复合粉末时的
放热反应。
热喷涂的涂层与基材的结合主要以机械结合为 主,结合强度较差(<70MPa)。
二.热喷涂技术的分类及特点 1.热喷涂技术的分类(按热源分类)
热喷涂 燃气法 气体放电法 火 焰 线 材 喷 焊 热电法 感 应 加 热 喷 涂 激光热源法 激 光 喷 涂
三.热喷涂材料 1.喷涂材料的分类(非金属类)
非金属类 分 类 品 种 (1)A1 系:A12O3、 A12O3·SiO2、 Al2O3· MgO (2)Ti 系:TiO2 (3)Zr 系:ZrO2、ZrO2·SiO2、CaO-Zr02、MgO- ZrO2 (4)Cr 系:Cr2O3 金属碳化物 及硼化物 包覆粉 团聚料 熔炼粉及 烧结粉 塑 料 (1) WC、W2C;(2)TiC; (3)Cr3O2、Cr23C6;(4))B4C、SiC Ni 包 Al、Ni 包金属及合金、Ni 包陶瓷 金属+合金、WC 或 WC-Co+金属及合金、氧化物+金 属及合金、氧化物+氧化物 碳化物+自熔性合金、WC+Co (1) 热塑性粉末:聚乙烯、尼龙、聚苯硫醚 (2) 热固性粉末:环氧树脂
复合线材
金属包陶瓷 塑料包覆
三.热喷涂材料 1.喷涂材料的分类(金属类)
金属类 分 类 品 种 纯金属 合 金 Sn、Pb、Zn、A1、 Cu、Ni、W、Mo、Ti 等 (1)Ni 基合金:Ni-Cr、Ni-Cu;(2)Co 基合金:CoCrW (3)MCrAlY 合金: NiCrAlY,CoCrAlY、FeCrAlY (4)不锈钢;(5)铁合金;(6)铜合金;(7)铝合金 (8)巴氏合金;(9)Triballoy 合金 (1)Ni 基自熔性合金:NiCrBSi、NiBSi 自熔性合金 (2)Co 基自熔性合金:CoCrWB、CoCrWBNi (3)Fe 基自熔性合金:FeNiCrBSi (4)Cu 基自熔性合金
表面处理第十一讲 热喷涂

2 热喷涂材料的选材原则
(1) 要把实用性、工艺性和经济性结合起来考虑,尽量选择 合理的喷涂材料。
(2) 对于重要的部件以获得最优涂层性能为准则;不十分重 要的部件则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准则。
(3) 根据工件的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工作涂层。
(4) 为满足喷涂工件的使用要求,可采用复合涂层和梯度涂 层。
2 电弧喷涂 电弧喷涂原理示意图、设备和喷枪。
(1)电弧喷涂特点
1)热效率高:电弧喷涂热能利用率高达60%~70%。 2)涂层密度(70~90%)比火焰喷涂涂层致密,结合强度比火 焰喷涂高。
电弧喷涂特点(2)
3) 电弧喷涂可以利用两根成分不同的金属丝 制备假合金涂层。
4) 由于电弧喷涂是两丝同时送进,所以喷涂 效率高。
(2) 等离子喷涂工艺(1) 1) 输入功率和电参数:确保粉末熔化良好,防止出现生粉。 2) 等离子气体的选择: 氮气:热焓高,价格低廉,是等离子喷涂主要工作气体。 氩气:易于引弧,等离子弧稳定,有很好的气体保护作用。 氢气:可作为辅助气体起到提高热焓和防氧化的作用。
等离子喷涂工艺(2)
热喷涂材料的要求
(1)热稳定性好,在高温焰流中不升华,不分解(复合粉末)。 (2) 有较宽的液相区,使熔滴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液相。 (3)与基材有相近的热膨胀系数,以防止因膨胀系数相差过 大产生较大的热应力。 (4) 喷涂材料在熔融状态下应和基材有较好的浸润性,以保 证涂层与基材之间有良好的结合性能。
4) 压缩空气压力和流量:影响喷涂材料的雾化效果和熔粒的飞 行速度,对涂层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5) 喷涂距离应控制在100~200mm,喷涂角不应小于45°。
(3) 电弧喷涂的用途 1) 在钢铁构件上喷涂锌、铝涂层,对构件进行长效防护。 2) 在钢铁件上喷铝可防止高温氧化。 3) 在钢铁件上喷不锈钢或其它耐磨金属,用于耐磨蚀防护。 4) 在机械零件上喷涂碳钢、青铜等材料,用于修复零部件。 5)在塑料制品上喷涂屏蔽涂层等。 6) 用电弧喷铝或喷锌生产复合钢板。
机械设备维修中热喷涂与喷焊技术研究

现合金 结合 ,更加牢 固。
根据零件 材料和涂层材 料而定 。净化 处理的 目的就 是去掉 零件表面 的氧化皮 、油渍等污物 ,关 键是要去掉渗入 的油
脂 。粗化 处理则是为 了增 加涂层材料 与基 材之 间的接 触面 积,如喷砂、滚花、电拉毛等方式 。 1 . 2 . 2 预 热处理 :预 热是针对 工件进 行加 热处理 ,
荷 的工件 为了提高涂层 结合 的强度 ,必要 时应对涂层进行
l 热喷涂技术特征
1 . 1 热 喷涂 概述
热 喷涂技术是利用 电弧等热源 ,将喷涂材料 从 固体变 为熔 融状态 ,在 高压气流 的推动 下喷涂材料被 雾化 ,直接 喷射 到机 械零件 的表 面 ,材料 喷射到工件表 面上 受到 阻力 影 响而形成扁平状 ,附着到工件 表面达到修 复磨损表面 的 目的。持续 的喷涂 则可 以使得 喷涂材料之 间相互 咬合 ,进
( 焊 )技术对 机械部件 的表 面进行维护 与再造可 以利用较
低 的成本 恢 复零 件 的性 能 ,对 于 工厂 节 能减排 和 资源 节 约、建设环境 友好型社会具 有举足轻重 的作用 。热喷涂 和 喷焊技术是主 要的技术类 型,技术优势和应 用都有较 为广
阔的前景。
处理 ,主要是防止腐蚀 介质 深入到涂层 内而对基材产 生影 响 。用于 防腐的材料主要有 石蜡 、环氧树 脂、硅树脂等 , 也可利用 氧化物作为 防腐剂 。当然防腐剂 的选择应根据介 质 、环境 、温 度等进行综合 选择 ,对于承 受高温或者重载
2 . 2 喷焊 技术 过程 分析
喷焊 的过程是利用离子 气在钨极和喷 嘴之间施加高 频 火花 ,引燃非转移弧 ,借助其引燃转移 弧 。此时通过送 粉 气和保护气 ,焊接材料被送 入气 枪 ,粉末经 过 电弧形成熔 融状态 ,并喷射到零件表面 ,工件焊接部位在 转移弧 的作 用下形成熔池 ,喷射到熔池 的焊 接材料与基材 相结合形成
根据零件 材料和涂层材 料而定 。净化 处理的 目的就 是去掉 零件表面 的氧化皮 、油渍等污物 ,关 键是要去掉渗入 的油
脂 。粗化 处理则是为 了增 加涂层材料 与基 材之 间的接 触面 积,如喷砂、滚花、电拉毛等方式 。 1 . 2 . 2 预 热处理 :预 热是针对 工件进 行加 热处理 ,
荷 的工件 为了提高涂层 结合 的强度 ,必要 时应对涂层进行
l 热喷涂技术特征
1 . 1 热 喷涂 概述
热 喷涂技术是利用 电弧等热源 ,将喷涂材料 从 固体变 为熔 融状态 ,在 高压气流 的推动 下喷涂材料被 雾化 ,直接 喷射 到机 械零件 的表 面 ,材料 喷射到工件表 面上 受到 阻力 影 响而形成扁平状 ,附着到工件 表面达到修 复磨损表面 的 目的。持续 的喷涂 则可 以使得 喷涂材料之 间相互 咬合 ,进
( 焊 )技术对 机械部件 的表 面进行维护 与再造可 以利用较
低 的成本 恢 复零 件 的性 能 ,对 于 工厂 节 能减排 和 资源 节 约、建设环境 友好型社会具 有举足轻重 的作用 。热喷涂 和 喷焊技术是主 要的技术类 型,技术优势和应 用都有较 为广
阔的前景。
处理 ,主要是防止腐蚀 介质 深入到涂层 内而对基材产 生影 响 。用于 防腐的材料主要有 石蜡 、环氧树 脂、硅树脂等 , 也可利用 氧化物作为 防腐剂 。当然防腐剂 的选择应根据介 质 、环境 、温 度等进行综合 选择 ,对于承 受高温或者重载
2 . 2 喷焊 技术 过程 分析
喷焊 的过程是利用离子 气在钨极和喷 嘴之间施加高 频 火花 ,引燃非转移弧 ,借助其引燃转移 弧 。此时通过送 粉 气和保护气 ,焊接材料被送 入气 枪 ,粉末经 过 电弧形成熔 融状态 ,并喷射到零件表面 ,工件焊接部位在 转移弧 的作 用下形成熔池 ,喷射到熔池 的焊 接材料与基材 相结合形成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授课教案:热喷涂和喷焊修复法

①高速、高温的喷涂射流对人和设备都有伤害。
②喷涂粉尘有害健康,注意防尘、通风。
③喷涂噪音可能损坏听力,请使用耳罩。
④喷涂弧光的辐射有损视力,请戴护目镜。
7、发展趋势:
(1)大面积长效防护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2)修复强化大型设备及进口零部件国产化
(3)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的应用
(4)气体爆燃式喷涂技术进一步得到应用
(3)工艺简单,修复周期短,生产率高,成本低。
(4)能改善和提高零件表面的性能,如抗氧化性、导电性、绝缘性、隔热性
等。
(5)喷涂层的结合强度不高。
3、应用范围
(1)恢复磨损工件的尺寸,如机床主轴、曲轴、凸轮轴轴颈、电动机转子轴、
机床导轨和溜板等;
(2)修复铸件的砂眼、气孔等缺陷;
(3)在需要耐磨的部位,喷一层耐磨材料如磷青铜或铝青铜,以提高零件的
6、合拢固化
将粘接件的粘接表面紧密叠合在一起,并根据粘接剂的特性确定固化温度、压力和时间。
7、检验
对完全固化后的粘接件进行全面的检验,观察有无裂痕、气孔等现象。
8、加工
如有必要可对粘接后的工件进行机械加工,以满足使用要求。
六、粘接修复法的应用
磨损性机件的修复:直接填补法、粘加塑料板法、粘接剂喷涂法
断裂型机件的修复:注意粘接接头设计
(5)氧乙炔火焰塑料粉末喷涂技术发展迅速
(6)热喷涂技术在化工防腐工程中得到应用
(7)激光重熔技术开始应用
(8)在建筑装潢医疗卫生方面也得到了应用
8、喷涂喷焊的分类
根据热源不同,热喷涂技术可分:火焰喷涂、电弧喷涂、等离子喷涂、电爆炸喷涂等。
热喷焊技术可分:火焰喷焊、等离子喷焊等。
喷涂喷焊材料可分:线状和粉末状。
②喷涂粉尘有害健康,注意防尘、通风。
③喷涂噪音可能损坏听力,请使用耳罩。
④喷涂弧光的辐射有损视力,请戴护目镜。
7、发展趋势:
(1)大面积长效防护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2)修复强化大型设备及进口零部件国产化
(3)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的应用
(4)气体爆燃式喷涂技术进一步得到应用
(3)工艺简单,修复周期短,生产率高,成本低。
(4)能改善和提高零件表面的性能,如抗氧化性、导电性、绝缘性、隔热性
等。
(5)喷涂层的结合强度不高。
3、应用范围
(1)恢复磨损工件的尺寸,如机床主轴、曲轴、凸轮轴轴颈、电动机转子轴、
机床导轨和溜板等;
(2)修复铸件的砂眼、气孔等缺陷;
(3)在需要耐磨的部位,喷一层耐磨材料如磷青铜或铝青铜,以提高零件的
6、合拢固化
将粘接件的粘接表面紧密叠合在一起,并根据粘接剂的特性确定固化温度、压力和时间。
7、检验
对完全固化后的粘接件进行全面的检验,观察有无裂痕、气孔等现象。
8、加工
如有必要可对粘接后的工件进行机械加工,以满足使用要求。
六、粘接修复法的应用
磨损性机件的修复:直接填补法、粘加塑料板法、粘接剂喷涂法
断裂型机件的修复:注意粘接接头设计
(5)氧乙炔火焰塑料粉末喷涂技术发展迅速
(6)热喷涂技术在化工防腐工程中得到应用
(7)激光重熔技术开始应用
(8)在建筑装潢医疗卫生方面也得到了应用
8、喷涂喷焊的分类
根据热源不同,热喷涂技术可分:火焰喷涂、电弧喷涂、等离子喷涂、电爆炸喷涂等。
热喷焊技术可分:火焰喷焊、等离子喷焊等。
喷涂喷焊材料可分:线状和粉末状。
热喷涂与喷焊技术

2.热喷涂分类
3.热喷涂特点
能够喷涂的材料范围特别广; 能够在多种基体材料上形成涂层; 一般不受工件尺寸和施工场所的限制; 沉积效率高,特别适合沉积后膜涂层; 对基体材料的热影响小; 调整涂层成分比较容易; 容易对制品进行局部强化或改性; 节约贵重材料; 方便维修。
三.喷涂工艺方法
1.电弧喷涂 电弧喷涂最早是由瑞士工学博士 M. U. Schoop 在 1913 年提出的,到 1916 年研制成功了第一把 实用型的电弧喷枪。图1所示为世界上的第一台电 弧喷涂设备。
世界上的第一台电弧喷涂设备
1)电弧喷涂原理
电弧喷涂是用电弧将喷涂材料加热熔化,再用 压缩空气雾化,喷射到基体表面形成涂层的一种 热喷涂技术
对封孔剂的基本要求是:
a 粘度低,渗透性好; b 化学性能稳定,能耐化学腐蚀或溶剂作用, 不与涂层材料发生有害反应; c 容易古话,最好能常温固化,且与涂层粒子粘 结牢固; d 安全无毒,使用方便。
按照封孔剂材料的类型,封孔剂主要分为有 机封孔剂和无机封孔剂两类。前者一般用于常温 和不高的环境温度下,如微晶石蜡、酚醛清漆、 环氧清漆等;后者则多用于高温涂层的封孔,如 水玻璃、水解硅酸乙酯、磷酸铝等。
二.热喷涂技术原理 1. 热喷涂技术原理 如图1所示, 在喷涂过程中,被热源加热并被 高速气流雾化的喷涂材料颗粒被喷射到基体表面, 和基体发生撞击,速度由每秒几十、几百米骤然 降为零,颗粒由于撞击而产生巨大的变形铺展, 形成片层状结构,并迅速冷却下来,如图2所示。
图1 热喷涂技术原理示意图 1- 基体 2- 涂层 3 热源 4- 热喷 涂材料 L- 熔体 S- 固体
式中 σ b ——涂层的粘聚强度, N/mm 2 ; F ——涂层破断最大载荷, N ; d1 ——试件喷涂前直径, mm ; d2 ——试件喷涂加工后直径, mm 。
热喷涂喷焊与堆焊PPT课件

热喷涂喷焊与堆焊
4 涂层形成过程
(1) 喷涂材料被加热到熔融状态。 (2) 喷涂材料被雾化成微小熔滴并高速撞击基体表面,撞击 基体的颗粒动能越大和冲击变形越大,形成的涂层结合越好。 (3) 熔融的高速粒子在冲击基材表面后发生变形,冷凝后形 成涂层。
热喷涂喷焊与堆焊
在涂层粉末熔化过程中,将材料参数及有关变量,如 热导率、熔化温度等,统一纳入到加热条件及气流动力学 方程中,可得到以下不等式。
• 残余应力: 致密涂层 > 疏松涂层 • 涂层应力大小可通过调整工艺参数而部分控制,
但更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梯度过渡层缓和涂层应力
热喷涂喷焊与堆焊
减少涂层残余应力措施: (1) 减小涂层厚度; (2) 调整喷涂工艺参数; (3)采用较疏松涂层; (4) 采用梯度过渡层缓和涂层内应力
热喷涂喷焊与堆焊
8 涂层的结合强度
缺点:孔隙将降低涂层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优点: 但孔隙可以储存润滑剂,提高涂层的隔热性能,减小内应力 并因此增加涂层厚度,提高涂层抗热震性能,提高涂层的可 磨耗性能。
热喷涂喷焊与堆焊
6 热喷涂中的相变
相对基体来说,熔滴尺寸非常小,冷却速 度可达10∧6 K/s,冷却后会形成非晶态或亚稳相, 完全不同于同样材料在轧制态或铸态的组织结 构。
热喷涂喷焊与堆焊
➢ 涂层是由无数变形粒子互相交错堆叠 在一起,形成一层堆积而成的层状结构。 ➢ 涂层性能具有方向性,垂直和 平行涂层方向上的性能不一致。 ➢ 涂层中伴有氧化物等夹杂,存 在部分孔隙,孔隙率4%-20%。
热喷涂喷焊与堆焊
涂层内有一定比例的孔隙,产生原因是: (1) 未熔化颗粒的低冲击功能; (1) 喷涂角度不同造成的遮蔽效应; (2) 凝固收缩和应力释放效应
4 涂层形成过程
(1) 喷涂材料被加热到熔融状态。 (2) 喷涂材料被雾化成微小熔滴并高速撞击基体表面,撞击 基体的颗粒动能越大和冲击变形越大,形成的涂层结合越好。 (3) 熔融的高速粒子在冲击基材表面后发生变形,冷凝后形 成涂层。
热喷涂喷焊与堆焊
在涂层粉末熔化过程中,将材料参数及有关变量,如 热导率、熔化温度等,统一纳入到加热条件及气流动力学 方程中,可得到以下不等式。
• 残余应力: 致密涂层 > 疏松涂层 • 涂层应力大小可通过调整工艺参数而部分控制,
但更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梯度过渡层缓和涂层应力
热喷涂喷焊与堆焊
减少涂层残余应力措施: (1) 减小涂层厚度; (2) 调整喷涂工艺参数; (3)采用较疏松涂层; (4) 采用梯度过渡层缓和涂层内应力
热喷涂喷焊与堆焊
8 涂层的结合强度
缺点:孔隙将降低涂层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优点: 但孔隙可以储存润滑剂,提高涂层的隔热性能,减小内应力 并因此增加涂层厚度,提高涂层抗热震性能,提高涂层的可 磨耗性能。
热喷涂喷焊与堆焊
6 热喷涂中的相变
相对基体来说,熔滴尺寸非常小,冷却速 度可达10∧6 K/s,冷却后会形成非晶态或亚稳相, 完全不同于同样材料在轧制态或铸态的组织结 构。
热喷涂喷焊与堆焊
➢ 涂层是由无数变形粒子互相交错堆叠 在一起,形成一层堆积而成的层状结构。 ➢ 涂层性能具有方向性,垂直和 平行涂层方向上的性能不一致。 ➢ 涂层中伴有氧化物等夹杂,存 在部分孔隙,孔隙率4%-20%。
热喷涂喷焊与堆焊
涂层内有一定比例的孔隙,产生原因是: (1) 未熔化颗粒的低冲击功能; (1) 喷涂角度不同造成的遮蔽效应; (2) 凝固收缩和应力释放效应
热喷涂中喷涂与喷焊的区别

喷焊包括喷涂和喷焊两种工艺,所获得的覆盖层分别称为喷涂层和喷焊层。
喷涂与喷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件受热情况不同
喷涂无重熔过程,工件表面温度可始终控制在250℃以下。
一般不产生变形和使工件的组织状态发生变化。
而喷焊要使涂层融化,重熔温度可达900℃以上,不仅易引起工件变形,而且多数工件会发生退火或不完全退火。
2、与基材的结合状态不同
喷涂层与基材表面的结合以机械咬合为主,尽管存在微区冶金结合,涂层结合强度不高,一般为30~50 MPa。
喷焊通过涂层熔化与基材表面形成冶金结合,结合强度一般可达343~440MPa。
3、所用粉末不同
粉末火焰喷焊所用粉末必须是自熔性合金粉末,而喷涂所用粉末不受限制。
4、覆盖层结构不同
喷焊层均匀致密,一般认为无孔隙,而喷涂层有孔隙。
5、承载能力不同
喷涂层不能承受冲击载荷和较高的接触应力,适用于各种面接触工件的表面喷涂。
喷焊层可承受冲击载荷和较高的接触应力,可用于线接触场合。
综上所述,当工件承载大,尤其是受冲击负荷作用和在腐蚀介质
中使用时,以采用喷焊为宜,当工件不允许有变形发生或不允许改变其原始组织,而且工件不承受或仅承受轻微冲击载荷时,则宜采用喷涂。
目前广泛采用的有粉末火焰喷焊及等离子弧喷焊两种工艺。
第六章 热喷涂技术

2013-8-5
25
第六章 热喷涂技术
热喷涂的特点之三
(3)工件受热少 例如氧--乙炔焰喷涂、等离子喷涂或爆 炸喷涂,工件受热程度均不超过250℃, 工件不会发生畸变,不改变工件的金相 组织。
2013-8-5
26
第六章 热喷涂技术
热喷涂的特点之四
(4)生产效率高 大多数工艺方法的生产率可达到每小时 喷涂数千克喷涂材料,有些工艺方法可 高达50kg/h以上。
2013-8-5 41
1.火焰喷涂
火焰喷涂设备简单,一枝喷枪。 喷枪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产生火焰的氧、 乙炔供给系统和供料(粉末或丝材)系统。
2013-8-5
42
1.火焰喷涂
喷枪
初期的火焰丝材喷枪 美国METCO的5P-Ⅱ粉末喷枪
2013-8-5
43
线、棒材喷涂都是将材料 从喷枪中心孔送出,由氧 的火焰将其熔化,通过压 缩空气将熔化的材料雾化 成微粒,并将其喷射到基 体表面沉积成为涂层。 特点:操作简单,设备运 转费用低,可手持操作。 材料:线材主要有 Zn,Al,Cu, Mo, Ti等及其 化合物,铝包镍,镍包铝, 金属包碳化物等复合线材; 棒材主要为Al2O3、 Al2O3 + TiO2及TiO2陶瓷 材料。
2013-8-5 45
火焰粉末喷涂过程中
爆炸喷涂技术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将燃气爆 炸技术引入热喷涂领域。其主要特点是涂层与基体 的结合强度高,涂层孔隙率小(小于0.5%),工件 受热小,涂层在制作过程中受空气污染小。
PT100型爆炸喷涂设备
2013-8-5 46
高速火焰喷涂是20世纪80年代初 期由美国开发的,由喷管出口处 燃烧的高温射流迅速膨胀,产生 了超音速火焰,焰流速度高,颗 粒熔化充分。该方法制备的涂层 与基体结合强度高,涂层致密, 孔隙率小于1%,并且涂层的残 余应力小。但是成本较高,限于 应用于一些关键部位制作上。 特点:所得涂层性能可与爆炸喷 涂相媲美,但其工作效率,工作 条件的可变范围更优越;成本较 高。 材料:最适宜喷涂碳化物基的粉 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 喷涂颗粒的变形铺展
在喷涂前,基体经过净化、粗化预处理,表面
形成了一定的粗糙度,变形铺展的喷涂颗粒可以 镶嵌在粗化表面上,形成机械嵌合作用,和表面 结合在一起,如图3所示。 不断和基体撞击、变 形铺展的喷涂颗粒互相填塞、堆积而形成喷涂层, 如图4所示。
图3 喷涂颗粒和基体的结合
图4 涂层的形成
9.结合强度
1)涂层拉伸结合强度 这是测定喷涂涂层与基体界面之间沿法线方
热喷涂、喷焊技术
引言
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对各种机械设备零 件的表面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表面熔融凝固技术 通过表面涂覆与改性,改变金属或非金属表面的 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应力状态和形态,使机械 设备零件适应高温、高压、高速、重载及腐蚀介 质、恶劣工况条件工作的需要,有效改善材料表 面性能,提高生产力,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 污染,改变零部件的外观,已成为提高产品质量 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制造技术。受到各工业部门的 重视,现已在航天、航空、冶金、机械制造、煤 炭、电力、石油、化工、纺织等工业部门得到应 用。
4.涂层材料
首先,热喷涂材料最好有较宽的液相区,因为 涂层材料需要熔化后才能喷涂到基体上去,而较 宽的液相区可以使熔滴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液相: 一般金属材料和氧化物陶瓷材料都适合热喷涂技 术。
其次,对喷涂材料的形状与尺寸也有要求。一 般喷涂用材料都必须是线材或粉末材料。
5.涂层形成过程
涂层形成的大致过程是:涂层材料经加热熔化 和加速一撞击基体一冷却凝固一形成涂层。其中 涂层材料的加热、加速和凝固过程是三个最主要 的方面。
图5
热喷涂层一般都会有一部分孔隙(0.025%一50 %),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三个:
1) 未熔化颗粒的低冲击动能; 2)是喷涂角度不同时造成的遮蔽效应; 3)是凝固收缩和应力释放效应。
7.热喷涂中的变相
喷涂过程中熔滴撞击基体冷却凝固形成 涂层。相对基体来说,熔滴尺寸非常小,冷却 速度可以达到106K/s。冷却后会形成非晶态或 亚稳相,完全不同于同样材料在轧制态或铸态 的组织结构。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时,涂层的这 些亚稳态结构会向稳定相转变,或发生分解。 有些相变甚至会产生相变应力,导致涂层破坏, 因此在设计涂层时应引起注意。
喷涂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中国的这个比值,仅 为美国的11%,日本的17%。这说明,中国的热喷
涂仍处于发展阶段,远未达到成熟和饱和阶段,
也正因为如此,热喷涂在中国的市场广大,机遇 甚多,发展前景看好。
一.热喷涂概念 利用热源将材料加热至熔化或熔融状态,借
助气流高速雾化形成“微粒雾流”,沉积在经过 预处理的工件表面,形成与基体紧密结合的涂层 的一类技术称为热喷涂。
涂层材料的熔化非常关键,一般希望所有涂 层材料都完全熔化并一直保持到撞击基体表面之 前,并且不产生挥发。一些简单的模型可以描述 热气流中固体粉末的熔化过程。将材料参数及有 关变量,如热导率、熔化温度等,统一纳入到加 热条件及气流动力学方程中,可得到以下不等式:
S(λΔT)2/Vµ≥L2D2/16P
8.涂层应力
大部分涂层材料的冷却凝固伴随着收缩过
程。当熔滴撞击基体并快速冷却、凝固时,颗
粒内部会产生张应力而在基体表面产生压应力。 喷涂完成后.在涂层内
部存在残余张应力,其
大小与涂层厚度成正比。
涂层达到一定程度时,
强度或涂层本省的结合强度时, 涂层就会发生破坏。如图6所示。
式中,S为粉末在焰流中的运动距离;λ为平均边 界层的热导率;ΔT为平均边界层的温度梯度;V 为平均焰流速度;µ为平均焰流粘度;L为粉末材 料的熔化潜热;D为粉末的平均直径;P为粉末密
度。
6.涂层结构
如图5所示是等离子喷涂钼涂层显微结构形貌 图。可见涂层由大小不一的扁平颗粒、未熔化的 球形颗粒、夹杂和孔隙组成。几乎所有热喷涂层 都具有上述相同的特征,差别只在于尺寸的大小 和数量的多少。
2.热喷涂分类
3.热喷涂特点
能够喷涂的材料范围特别广; 能够在多种基体材料上形成涂层; 一般不受工件尺寸和施工场所的限制; 沉积效率高,特别适合沉积后膜涂层; 对基体材料的热影响小; 调整涂层成分比较容易; 容易对制品进行局部强化或改性; 节约贵重材料; 方便维修。
薄涂层一般比厚涂层更加经久耐用。高收缩材 料如某些 奥氏体不锈钢容易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 因此不能喷涂厚的涂层。
喷涂方法和涂层结构也影响涂层的应力水平。 致密涂层中的残余应力要比疏松涂层的要大。涂 层应力大小还可以通过调整喷涂工艺参数而部分 控制.但更有效的办法是通过涂层结构设计,采 用梯度过渡层缓和涂层应力。
据不完全统计,在“八五”期间(1991~1995 年包括1996年),中国热喷涂行业总产值为3亿元年 左右(包括热喷涂设备、材料、施工与技术服务、 辅助设备材料等)。1996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 约为7.5万亿元(约为9100亿美元),热喷涂产值约占 其0.39/10000。据国外有关材料介绍,近几年美国 热喷涂总产值约为20亿美元,日本为800亿日元, 分别占其国民经济总产值(GNP)的3.6/10000和 2.3/10000。热喷涂产值在GNP重的比值是该国热
第一节 热喷涂技术
概述
热涂技术最早于1910年由普博士发明,当时命 名:“金属喷镀”
1979年9月27—10月1日在美国Florida州Miami城 召开第八届国际热喷涂会议,采用“热喷涂”,这一 名词,这就是“热喷涂”名词的由来。
我国热喷涂技术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 当时由吴剑春和张关宝在上海组建了国内第一个 专业化喷涂厂,研制氧乙炔焰丝喷及电喷装置,并 对外开展金属喷涂业务。
二.热喷涂技术原理 1. 热喷涂技术原理 如图1所示, 在喷涂过程中,被热源加热并被 高速气流雾化的喷涂材料颗粒被喷射到基体表面, 和基体发生撞击,速度由每秒几十、几百米骤然 降为零,颗粒由于撞击而产生巨大的变形铺展, 形成片层状结构,并迅速冷却下来,如图2所示。
图1 热喷涂技术原理示意图 1- 基体 2- 涂层 3 热源 4- 热喷 涂材料 L- 熔体 S- 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