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解读与范文
2019年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doc

2019年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高考作文题目一公布,立刻就是高考的热点话题之一,那么今年的20XX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是怎样的呢?应届毕业生会及时为大家公布的,以下20XX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作文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你活好自己了吗?按一些幽默程序员的说法,“别人的生活在你看来是.jpg,但在他自己看来则是.gif”。
大致意思就是:你看到的是别人的表象,而不是他人生的真实演绎。
一位穿着简陋的妇女,身后跟着一个孩子,似乎很是畏惧她的母亲似的,这一路都没敢和她母亲对视。
想必,那是个严厉的母亲。
走到地铁站台,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拉着二胡,身旁放着一只铁盘,里面只有零星几枚硬币。
妇女经过老人身旁时,一脸嫌弃的转过脑袋,对孩子说:“看吧,多可怜。
你要是不听话,以后也会活成那般模样。
”我在一旁静静的看着。
孩子胆怯地点点头,跟着母亲走了。
那般模样?那名妇女能出此言,必然是发自内心的。
不过,分明是发自内心的自卑。
很明显,她也不过是个农村妇女,只是来到大城市,这才显得神气活现。
由此,不禁想到:评价他人生活的同时,你的评价可能恰好就是你内心的真实写照。
当一个人是自卑的时候,看到别人光鲜的生活时,更多的是羡慕,嫉妒,甚至上前恭维。
我也许不得不去猜测那位妇女的生活,也许也是十分辛酸,十分贫苦,不那么如意吧。
这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也许每天都会发生,以至于被人们渐渐淡化了。
再说唐朝的大诗人刘禹锡,曾被“送”给一间“陋室”,简陋到比当今的“蜗居房”还要简陋。
人们纷纷议论着刘禹锡的生活该将是如何悲惨如何不悦,同时也有庆幸自己没有违背官府,生活还没有落得这般下场。
但实际上刘禹锡那种安贫乐道的心态早就将他置于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境界了,该写诗写诗,该喝茶喝茶,日子过得闲适惬意。
2019上海高考作文题解析千帆过尽

2019上海高考作文题解析千帆过尽遍阅人情,千帆过尽,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范文:《人生的主角》。
人生如同一场舞台剧。
起起落落,浮浮沉沉,自己永远是这场舞台剧的主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每个人的人生都独一无二,别人的成功永远只属于别人。
人生路上,自己去感受去体验,收获属于自己的掌声与喝彩,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人生在世,难道就只能像西西弗斯那样辛苦劳作来回奔波?是汲汲于功名利禄,还是在观众席上艳羡他人的成功?都不是!我们不能只羡慕他人的成就,而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幸福,不是只羡慕别人的光环,而是朝着诗和远方,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拼尽全力向它奔赴。
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自己能以一种淡定与从容行走人生,若处烟雨深巷,走过青石板小路,巷口的一串冰糖葫芦也能陶醉;若处喧嚣闹市,走过天桥,便融入茫茫人海,流连于街市的繁华和城市的沧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踟蹰犹豫,莫徘徊不前。
虽然我们还很年轻,犹如盛夏一棵独立的向日葵,虔诚地仰望着自己的人生,跟着理想目标,始终坚持着奋力向前。
人生之路不尽平坦,或许会有狂风骤雨,或许翅膀会被折断,但只要天空还在,翱翔之梦就永不会停止;或许会有崎岖的山路,或许铁蹄会被踏破,但只要大地还在,驰骋的心将永远存在。
相信自己,哪怕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能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
正如汪国真所说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想起一位挑战生命极限的作家——史铁生。
他用残缺的身体,表达出最为健全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展现的是存在的明朗和欢快。
他成了自己人生的主角,他不甘当那个在路边为他人鼓掌的人。
恰恰相反,他那用生命书写的文字,获得了他人的掌声与喝彩。
顺其自然,春去秋来,不忘陌上初心,秋去冬来,不惧瓦上素凉寒霜。
淡看浮世繁华,学会淡然,把自己活成一帧静美的风景,把自己的人生书写成一道最靓丽的文字。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与掌声,人生这一场舞台剧,主角还是自己。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解析及高分作文

大考瞭望 性的事物的独特性:拓展视野,见识、了解更多与自身不一样的事物,在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自我的 体认,以便更好地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东西。
立意分析
立意角度示例
写作点拨
1.必须坚持文化自信 2.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 的 3.民族文化在互鉴中升华
4.眼界开阔,方能正视自 我
熬。熟悉的门铃声——小提琴曲《梁祝》响起,
奇怪,这么晚了谁会来?打开门,一位长者走了 进来,原来是夏乐的恩师——托马斯先生。
“孩子,曲目定了没有?” “没有,这不,我正为此事发愁呢!” “说说你的想法吧。” “恩师,我来自中国,我的音乐骨子里都 有‘中国味’,这么多年来,我倾听了不同国家 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 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 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但寻找到最后,我发 现‘中国味’还是在我早先多年演奏的中国曲目 中。我一直将《梁祝》作为我的门铃声,就是因 为听着它,每天都能感觉生活在自己国家里。所 以,我想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演奏《梁祝》,只 是担心您老不高兴,因为这不是您老传授给我的 曲子。” “孩子,你多虑了。我这次来,就是要你 演奏你们国家的《梁祝》,你虽然是我的学生,
大考瞭望
2019年高考 上海卷作文题解析及高分作文
安徽省淮北市天一中学 孟晓东
文题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 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 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得了多届少年小提琴大赛冠军。不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对中国小提琴曲的演奏,让夏乐渐渐失去了兴趣,他开始尝试
2019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_高中作文

2019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2019上海高考作文详情: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9上海高考作文范文初看此题,心中不禁一沉。
这题,不好写啊,实话实说,这是我的第一感觉。
原因很简单,如果我是一位对音乐不怎么感兴趣,甚至基本不听音乐的同学,那可如何是好?本人,就不是音乐领域的行家,对世界乐坛的认知近乎小白。
但冷静下来,转念一想,又觉得这可能是一种误解。
音乐虽是作文题的关键词,但此题考察的目标,却不是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进而言之,为什么考“音乐”?这里头可能蕴含着深意。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世界各国文化的大融合,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而音乐,恰恰是体现这一特点的最佳载体。
因为,它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可以轻松跨越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差异造成的层层阻隔。
戴上耳机,按下开关,全球年轻人都可以沉浸在同一个音乐世界1 / 3里。
目睹此情此景,若还有人认为,各国的经济、文化可以实行闭关自守、各行其是,那无疑是荒谬的。
不过,音乐无国界固然不假,但各国音乐之间的差异,就连我这个音乐门外汉也能分辨得出来。
且不说流行音乐,印度电影里的动人歌舞、日本电影里的风雅古音、好莱坞电影里未来感十足的配乐,无不渗透着本国文化的味道。
正因和而不同,才造就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于是,我们理应追问,中国音乐的位置又在哪里?但这么问或许并不恰当。
作文题题干中的提法显然更高明——音乐的“中国味”,而不是中国的音乐。
此中差异何在?以周杰伦为例,他的“中国风”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青花瓷》《发如雪》《千里之外》等作品里,自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但他的音乐创作,同样离不开R&B等西方音乐风格的滋养。
另一方面,世界音乐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少不了对中国音乐的借鉴和学习。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评析及满分作文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评析及满分作文On June 7th。
after the Chinese language exam for the 2019nal College XXX known as the "Gaokao") in Shanghai ended。
the Shanghai XXX topic for the exam。
The Institute then XXX to analyze the topic。
and they unanimously agreed that the essay topic for the 2019 Shanghai Gaokao led to an open cultural perspective。
self-XXX。
and a XXX.XXX。
modern atmosphere。
and XXX。
intellectual。
physical。
artistic。
XXX literacy n。
XXX virtue。
XXX。
and e Chinese people with a vibrant Chinese heart。
facing the world。
the future。
XXX.The XXX of the topic were based on XXX Chinese values ina global perspective。
combining the rhythm of tism with XXXreal-world problems in a global context。
achieving the ideal of n。
The topic not only XXX of Shanghai as an nal cultural city butalso pointed to the new era task of XXX perspective.XXX "XXX"Feeling," "being more us," and "finding" are respectively the ways。
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高分作文评析例文10篇+点评

★例文1:走出去,返回来罗素曾言:“多远乃万物之本源。
”正如大千世界,古老的华夏文明乃是古埃及、古巴比伦等诸多历史起源中的一支,面对纷繁的世界,我们该如何认识我们认为自己早已熟识的事物。
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一个“走出去”进而“返回来”的过程。
不同事物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化,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认识事物时带有简化作用的偏见的产生。
布朗斯说过:“偏见是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思考能力缺乏的体现。
”我们以“中国味”的大气磅礴定义所有中式风格的音乐,而以西方的小夜曲、圆舞曲最为著名,在不知不觉中便沦为了偏见的奴隶,此时便具有了“走出去”的必要性。
华为老总任正非否定了“自主创新”所带有的光辉,这并非是否定“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而是倡导人们避免陷入偏见的泥沼,一再简化前进的目的,而无法深刻地认识事物的多样,以致丧失了认识自我的感情。
沉重的历史积淀化作包袱,迫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浮于表面,使我们安逸于认识的舒适圈中。
失去了交响曲的激情澎湃,我们如何体悟高山流水的悠扬绵长;失去了摇滚音乐的自由舞动,我们如何沉醉陕北民歌的精神支柱。
失去了与其他事物的交融与荟萃,我们在认知惰性中越陷越深,正如路遥所写:“当一个人沉浸在温柔之乡以后,就再也难以获得重回风暴的勇气。
”走出去,突破局限,更为全面而理性地看待与认识事物。
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走出去,让我们窥探到一个更为全面的世界。
同时,“返回来”的重要性也是应当重视的。
若是只管“走出去”那便向鲁迅先生笔下“拿来主义”所批判的那样所靠拢,只知“进去”而不知“拿来”。
在“走出去”的基础上,我们冲破了偏见与局限的束缚,我们要“返回来”,形成更为深刻的感受。
中国社会具有“从旧见行古道”的传统意识。
我们寻找的“中国味”常常是能令我们孤芳自赏的“历史荣耀”,可是,缺失了对于多样事物的认识,我们如何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似已熟知的事物,缺失了深刻的认识,很快我们的兴趣或许便灰飞烟灭,我们如何才能更有意识地去创造自己的价值?走出去,返回来,这是缺一不可的过程。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和分析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和分析【题目回放】(70分)预测,是指预先推测。
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很多于800字。
【评分标准】一类卷(63~70分)总体标准:能准确理解材料,角度恰当,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
有新意,有文采。
一类上(68~70分)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一项者:1.能从材料中引发深刻的道理并富有说服力,文采优美的。
2.能从材料中引发深刻的道理并富有说服力,语言朴实无华而有一定功力的。
3.在立意、构思、文体应用等某一方面有创新的。
4.思考角度独特且富有说服力的。
一类中(65~67分)基本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者:1.能从材料中引出有深度的道理,但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不足的。
2.在立意、思考角度、结构、文体某一方面有创新,但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不足的。
一类下(63~64分)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者:能从题意中引出有意义的道理,角度比较独特,但在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不足的。
二类卷(52~62分)总体标准:理解材料基本准确,角度较恰当,立意较深刻,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40~51分)总体标准:尚能理解材料,角度尚恰当,立意一般,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9分)总体标准:偏离材料,角度或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0~20分)总体标准: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卷1.脱离材料。
2.文理不通。
3.全文不足400字。
【一类文上(69分)】:预测与立命“余路还要走多久/你攥着我的手/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挣扎的自由”——赵雷《成都》2016年,赵雷的一曲《成都》让多多少少被命运刺痛过眼睛的入暗自垂泪:生活的无奈在于你预测到了余路,却还是在挣扎。
2019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

2019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2019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为《成长的困境》,要求考生以阅读材料为基础,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谈谈对人生困境与成长的理解。
在解析这道作文题目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成长的困境"和"人生困境与成长的理解"。
明确了题目的核心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举例阐释困境与成长的关系困境是人生中一种常见的状态,经历困境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经历。
通过举例子,我们可以更具体地阐述困境对成长的促进作用。
比如,我们可以举出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说明他们在遭遇困境时是如何通过努力与坚持,最终克服困难并取得成长和成功的。
二、分析困境对人生的启迪困境不仅是考验,更是给予我们启示的机会。
通过深入思考困境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智慧和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生和成长的意义。
我们可以引用名人名言,如"困境是成长的催化剂",从而强调困境对于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和智慧的重要性。
三、探讨克服困境的方法和策略在困境面前,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我们可以探讨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困境,从而实现成长。
这些方法可以包括积极乐观的态度、寻求帮助的勇气、坚定的信念等等。
通过以身边的例子作为佐证,我们可以更具体地说明这些方法的有效性。
四、个人体会与总结最后,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个人体会与总结。
通过在文章结尾的部分,我们可以表达自己对于困境和成长的理解,以及通过这道题目的思考和写作,对自己的成长产生的影响。
这是一个可以展示个人思考和洞见的机会,也是对文章内容的一个回顾与总结。
综上所述,2019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要求考生以阅读材料为基础,写一篇谈谈对人生困境与成长的理解的文章。
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可以从举例阐释困境与成长的关系、分析困境对人生的启迪、探讨克服困境的方法和策略以及个人体会与总结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2019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解读与范文
作者:
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9年第43期
【考场原题】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作文题引领开放的文化视野,引领对文化的自我辨识,更引领了对认识事物方法论的思考。
一、立意高远
题目先呈现一个例子,再提出“要求”。
从结构上看,与以往的材料题保持一致,但立意更加大气,且富有时代气息,体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表现出人格内在教育与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机统合,更能引导青少年重德铸魂、健康成长,做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有着蓬勃中国心的中国人。
二、视野开放
“倾听不同”引领开放的文化态度。
材料中的“倾听不同”是“开放”的态度,“接触”“感受”以及“更有意识地去寻找”则分别是“开放”的过程、方式与影响。
“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则体现了命题的层次性。
三、思维深化
试题题干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从“音乐”的范畴谈接触外部差异性的音乐,有助于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这是在呈现一个具体“案例”);第二句提示考生,不宜就音乐说音乐,而要
从音乐拓宽开去,重点谈论“认识事物”。
这样看来,解读本题有两个思维层面可供选择:
1.立足材料内容,“中国味”是核心概念(所谓“中国味”即中国文化味),据此可以将题意转化为“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确立论题时要注意“中国味”的内涵丰富,选材范围广:可写音乐(如果化大为小,可以专谈“白鹿原上的老腔”等),也可写本民族的美食、绘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