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蛋鸡种蛋孵化率的综合措施

合集下载

提高孵化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孵化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孵化率的技术措施孵化率是衡量一个孵化过程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养殖业来说,提高孵化率是一项关键任务。

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孵化率,是养殖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控制环境条件、合理管理孵化过程、优化孵化饲料等方面,介绍一些提高孵化率的技术措施。

一、控制环境条件孵化环境是影响孵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控制环境条件,可以提高孵化率。

首先,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

孵化温度是影响孵化率的关键因素,不同的动物对孵化温度的要求不同。

在孵化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精确控制孵化温度。

其次,要保持湿度适宜。

孵化过程中,湿度对孵化率也有很大影响。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湿度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调整孵化箱的湿度。

另外,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充足的氧气对于胚胎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所以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提高孵化率。

二、合理管理孵化过程良好的管理是提高孵化率的关键。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种蛋。

种蛋的质量直接影响孵化率,选择健康、无病无虫的种蛋是提高孵化率的前提。

其次,要正确操作孵化设备。

在孵化过程中,要按照孵化设备的说明书进行操作,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另外,要定期检查孵化设备的工作状态,保证其正常运转。

此外,要定期翻转蛋。

蛋壳上的胚胎往往会沉积在一侧,影响孵化的均匀性。

定期翻转蛋可以使胚胎均匀受热,提高孵化率。

三、优化孵化饲料合理的饲料配方对于提高孵化率也非常重要。

不同动物在孵化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有所不同,要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

过期变质的饲料会影响孵化率,所以要定期检查饲料的新鲜度,并保持饲料的卫生安全。

四、加强疾病防治疾病是影响孵化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合理的疾病防治措施可以提高孵化率。

首先,要注意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

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其次,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动物疾病的重要手段,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影响蛋种鸡孵化率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影响蛋种鸡孵化率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影响蛋种鸡孵化率的因素及应对措施一、环境因素对蛋种鸡孵化率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 温度:适宜的孵化温度是保证蛋种鸡孵化率的重要条件。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

因此,应根据不同孵化阶段调整温度,保持稳定。

在孵化箱内设置合适的温度控制装置,及时调整温度,确保孵化环境温度的稳定。

2. 湿度:合适的湿度有利于蛋种鸡胚胎的正常发育。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导致孵化率下降。

应根据不同的孵化阶段,调整湿度,保持适宜的水分含量。

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水的蒸发量,调节孵化箱内的湿度。

3. 氧气浓度:正常的氧气供应对胚胎的发育至关重要。

过低的氧气浓度会导致孵化率下降。

应保证孵化箱内的通风良好,及时更换新鲜空气,增加氧气供应量。

4. 光照:适当的光照对蛋种鸡的孵化率也有一定影响。

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都会对孵化率产生负面影响。

应根据不同的孵化阶段,合理控制光照强度和时间,保持适宜的光照条件。

二、管理因素对蛋种鸡孵化率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 蛋质量:蛋质量是影响孵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蛋壳完整、无裂纹、无污渍的蛋具有较高的孵化率。

应选用质量良好的蛋作为种蛋,并在收集、存储过程中注意保持蛋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2. 孵化时间:孵化时间的控制也是关键。

孵化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孵化率。

应根据蛋种鸡的品种和孵化箱的温度等因素,合理控制孵化时间,保持孵化的稳定性。

3. 孵化箱的清洁与消毒:孵化箱的清洁与消毒对孵化率也有一定影响。

孵化箱内部应保持干净,避免积存污物和病原微生物。

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良好的孵化环境。

4. 孵化箱的通风: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保持孵化箱内空气的流通,调节温湿度,并排除有害气体和湿气。

应合理设计通风系统,确保孵化箱内的空气质量。

三、饲养因素对蛋种鸡孵化率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 饮水管理:充足的饮水对于蛋种鸡孵化率至关重要。

应保证饮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清洗和更换水源,确保饮水的干净和新鲜。

2.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配方和管理对蛋种鸡孵化率也有很大影响。

提高鸡孵化率的几项有效措施

提高鸡孵化率的几项有效措施

提高鸡孵化率的几项有效措施影响鸡孵化率的主要因素是种鸡、种蛋及孵化条件等方面,生产中为了提高孵化率,创造良好的孵化成绩,必须从以下3方面着手。

1饲养优良种鸡1.1饲养优良品种,提高种鸡群质量种蛋的内在质量是由种鸡的遗传特性、营养水平和健康状态所决定的,要想获得遗传性能优良的种蛋,首先从饲养优良品种做起,充分利用杂交优势。

配套系种鸡群应保持一定数量,父母代种鸡每年必须重新引种,最好利用当年种鸡的种蛋孵化。

对于生长发育受阻、体质瘦弱或者有缺陷的成鸡应淘汰,只有健康的种鸡才能提供优质的种蛋。

1.2科学饲养与管理1.2.1种鸡的饲养现代营养学的研究表明,影响鸡胚发育和种蛋孵化率的主要营养因素有维生素、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等,例如种鸡饲粮中维生素A和B不足时,则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及健雏率明显降低,胚胎后期死亡增多,很多胚胎啄壳后不能破壳而死亡;如果维生素D、E及B6、B2不足,很可能造成胚胎在孵化初期或中期死亡。

生产实践已证明微量元素硒、碘、锰不足时,可造成胚胎畸形、孵化率下降及初生雏生长发育受阻。

由此可见,种鸡日粮配制至关重要,这一点对于种鸡饲养者或孵化场尤为重要。

1.2.2种鸡的管理加强种鸡的管理,确保鸡舍内有适宜的温度、良好的通风、清洁的垫草;重视鸡病的防治,严格执行防疫程序,防止疾病的发生;并合理安排公母鸡配偶比例,保证种公鸡有旺盛的繁殖力,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2加强种蛋管理2.1种蛋的选择2.1.1新鲜度种蛋越新鲜,孵化率越高;种蛋保存期长,保存室温高,孵化率就低。

试验证明,春季孵化,种蛋保存2d的孵化率比保存6d的孵化率高5%左右。

在炎热的夏季,保存12d的种蛋死胚率高达70%以上。

一般以产后1周内为合适,以3~5d为最好。

发达国家的中型孵化厂,每周出雏两次;大型孵化厂每周出雏4~6次。

2.1.2清洁度种蛋清洁,孵化率高;种蛋污秽,即使冲洗,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已进入蛋内、臭蛋、死胚蛋增多,孵化率不高。

提高种蛋的合格率和孵化率的措施 文档

提高种蛋的合格率和孵化率的措施 文档

《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提高种蛋的合格率和孵化率的措施班级: 牧医115姓名:刘衍宗(31号)指导老师:张玲提高种蛋的合格率和孵化率的措施-------以孵化鸭为例摘要:种蛋合格率和孵化率的高低一直是种禽场和孵化场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它直接关系着种鸡场和孵化场的经济效益。

概括地说,孵化不良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种鸡饲养管理不当、种蛋保存不好和孵化条件不合适。

因此,要提高种蛋孵化率,应采取以下措施。

关键词:种蛋、孵化率、(一)提高种蛋的合格率1、提高种蛋的受精率1、选择好优良的品种2、公、母比例要适宜,鸭群适宜的公母比例:蛋用型为1∶20~25,兼用型为1∶8~15,肉用型为1∶5~8。

3、配种方法最好采用人工授精。

鸭的人工授精是指用人工方法采集公鸭的精液输给种母鸭使其受精的一种繁殖技术。

4、加强营养。

种鸭饲料蛋白质水平较高,尤其是蛋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应满足需要并保持平衡,有利于提高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

5、加强种鸭的日常管理为种鸭提供清洁、干燥、安静的环境,垫料必须干燥清洁6适当水面公、母鸭喜欢在水面嬉戏、求偶,并容易交配成功。

7、利用年限,种公鸭只利用1个生物学产蛋年限就可淘汰,一般不用第2年的老公鸭配种。

母鸭在第1个产蛋年产蛋最多,使用年限以1年为好。

2、做好种蛋的收集、保存、消毒、选择一、种蛋的收集:把握好鸭产蛋与种蛋收集时间鸭产蛋集中在凌晨,基本上在上午的7时以前产完蛋;总的来讲,种蛋要及时收集,以保持种蛋清洁和高的孵化率。

二、种蛋的保存:鸭种蛋保存时间愈短,对提高孵化率愈有利。

在适当的条件下,保存时间一般不应超过7天。

长时间保存时即使保存条件适宜,孵化效果也受影响。

种蛋适宜的保存温度是13~16℃,如果保存期超过5天,10~11℃的保存温度最好。

较理想的保存种蛋相对湿度是70%~80%。

在保存过程中,为了防止胚盘和蛋壳粘连,影响种蛋品质,在种蛋保存期内要定期翻蛋。

一般情况下,保存时间在1周内可以不必翻蛋,超过1周,每天至少翻动1次,翻动蛋位角度在90度以上。

提高种蛋孵化率要把好十环节

提高种蛋孵化率要把好十环节

硫 的 利 用 相 互 影 响 , 而 直 接 或 间 接 地 影 响 尿 素 的 重 对 环 境 的 污 染 。 进 利 用 效 率 , 以也 应 注 意 补 给 。 所
5 在 牛 只 过 度 饥 饿 , 途 运 输 后 不 能 立 即 喂 含 . 长
( 尿 素 中毒 的处 理措施 四) 若 尿 素 饲 喂 方 法 得 当 , 牛 只 是 不 会 发 生 中 毒 的 ; 饲 喂 方 法 失 误 、 素 保 管 不 善 或 牛 只 误 食 则 若 尿 会 发生 中毒 。 1中 毒 症 状 。病 牛 全 身 痉 挛 , 胃 臌 气 , 吸 困 . 瘤 呼
逐 菌 体 蛋 白 , 不 利 用 非 蛋 白 氮 。所 以 , 日粮 中 尿 素 在 此 期 间 , 渐 增 加 饲 喂 量 。 因 为 牛 体 和 微 生 物 对 而 牛 氮 含 量 不 能 超 过 日粮 总 氮 的 5 , 蛋 白 质 水 平 保 持 尿 素 都 有 一 个 适 应 过 程 。 % 在9 %为 宜 ;3 日粮 中 的矿 物 元 素 。瘤 胃微 生 物 利 用 () 1 . 奶 量 较 高 (4- 7千 克 /日) 奶 牛 不 宜 喂 O产 2 2 的 含 尿 素 的 饲 料 。 因 为 在 产 奶 量 较 高 时 , 胃 中 微 生 瘤
收稿 日期 :0 5年 1 20 2月 1日
蛋 , 好 是 不 超 过 7天 以 内 的 新 鲜 种 蛋 , 多 不 能 最 最
费 。 因为 此 时 瘤 胃 中 微 生 物 利 用 现 存 的 蛋 白 氮 合 成
9开 始 喂 含 尿 素 饲 料 时 , 有 二 周 以 上 适 应 期 , . 应
维普资讯
2 0 . o 0 6N 3

畜 禽 养 殖

提高家禽种蛋孵化率的措施

提高家禽种蛋孵化率的措施

提高家禽种蛋孵化率的措施家禽蛋孵化率是指孵化后所得幼鸟数量与孵化前蛋数量的比例。

提高家禽种蛋孵化率对于农民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提高家禽蛋孵化率的措施:1.优选种鸟:选择具有良好遗传基因和高孵化率的种鸟进行繁殖,这样能够提高下一代的孵化率。

2.薄壳蛋剔除:孵化前对于壳蛋进行筛选,将薄壳蛋剔除,只保留有较高孵化率的蛋。

这样能够提高整体孵化率。

3.控制好饲料中的营养:饲料中的营养成分需要合理搭配,以满足孵化所需的营养需求。

特别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供给要充足,以确保胚胎正常发育。

4.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在孵化过程中,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是关键。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胚胎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温度过高还容易导致胚胎死亡。

湿度控制在50-60%左右,能够提高孵化率。

5.定期翻蛋:孵化过程中定期翻动蛋,使胚胎受热和受氧充分均匀,避免蛋内胚胎黏连和过大。

6.确保蛋的卫生和安全:清洁蛋壳,确保蛋的表面没有污垢。

并且要注意隔离和预防疾病的传播,确保蛋的安全,避免病原微生物污染蛋内。

7.注意孵化空间的通风:保持孵化空间的空气流通,以排除二氧化碳,保持氧气的供应,有利于胚胎的发育。

8.加强孵化管理:确保孵化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定期检查设备的维修和清洁。

并且及时催化胚胎孵化,以避免长时间卵期。

9.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于孵化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确保孵化全过程的细致操作。

10.增加孵化次数:可以增加每年家禽的孵化次数,通过分娩次数的增加来提高家禽种蛋孵化率。

综上所述,提高家禽种蛋孵化率需要从选种、营养、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措施,可以提高孵化率,提高家禽的养殖效益。

提高种鸡孵化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种鸡孵化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种鸡孵化率的技术措施加强种鸡的饲养管理要提供全价配合饲料,正确地进行饲料的加工和储存,以满足种鸡正常生长发育和产蛋的营养需要,维持其良好的种用体况。

尤其是粗蛋白质,钙、磷、锌、锰,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2等,必须按饲养标准供给。

加强种鸡的管理,确保鸡舍有适宜的温度、良好的通风、清洁的垫草;重视鸡病的防治,严格履行防疫程序,防止疾病的发生;合理安排公母鸡的配偶比例,保证种公鸡有旺盛的繁殖力,提高种蛋的受精率,从而提高鸡的孵化效果。

一、科学储存种蛋1、保存种蛋适宜的温度为8℃~18℃,最初几天稍高些,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其温度应逐渐降低。

2、保存种蛋的相对湿度为75%~80%。

3、注意蛋库内通风,保证库内空气新鲜、无特殊气味。

4、保存种蛋不超过1周时,不用翻蛋;超过1周时,每天翻蛋1次~2次,每次翻蛋45度,防止粘壳现象发生。

有研究表明,在产蛋后将蛋置于37℃下1小时或常温下放置2小时~4小时再保存,可提高孵化效果。

二、严格选择种蛋1、种鸡群应遗传性能稳定,健康高产,无传染病,饲养管理正常,种蛋受精率高。

2、种蛋越新鲜越好,存放时间越长,孵化率越低。

保存种蛋的时间:春秋季节不超过7天,夏季不超过5天,冬季不超过10天。

种蛋产出后最好在3天~4天内入孵。

3、种蛋的蛋壳应细致均匀,厚薄适中,对厚皮蛋、沙皮蛋、裂纹蛋要剔除;蛋壳表面要清洁,不应粘有饲料、粪便、泥土、蛋内容物等。

4、种蛋的品质要好,用灯光照视,应选择蛋黄颜色深、转动缓慢、转动范围小的种蛋;而贴壳蛋、散黄蛋,气室不在大端的蛋,均不宜用于孵化。

5、蛋重应为55克~65克;蛋的形状为椭圆型,蛋型指数最好为74%。

一般开产最初2周内的蛋、过大过小的蛋及畸形蛋不宜孵化。

如果种蛋大小不一,可按种蛋大小分批入孵。

三、提供适宜的孵化条件1、孵化温度:温度是孵化最重要的条件,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保证胚胎正常的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

适宜的孵化温度为37.5℃~37.8℃。

提高孵化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孵化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孵化率的技术措施孵化率是衡量孵化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养殖业来说,提高孵化率可以有效地提高养殖效益。

那么,如何提高孵化率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些提高孵化率的技术措施。

一、选用高质量的种蛋选用高质量的种蛋是提高孵化率的关键。

种蛋的质量直接影响孵化效果,因此,要选用外观完整、大小均匀、无裂纹、无污渍、无异味的种蛋。

此外,还要注意种蛋的存放条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受潮、受热、受冷等情况。

二、控制孵化环境孵化环境对孵化率也有着重要影响。

孵化箱内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都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一般来说,孵化箱内的温度要控制在37.5℃左右,湿度要控制在50%~60%之间,氧气含量要保持充足,二氧化碳含量要控制在0.2%~0.3%之间。

三、合理的孵化时间孵化时间也是影响孵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孵化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孵化率。

一般来说,鸡蛋的孵化时间为21天左右,而鸭蛋的孵化时间则为28天左右。

在孵化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蛋种和不同的孵化环境,合理地控制孵化时间。

四、科学的孵化操作孵化操作也是影响孵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孵化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孵化箱内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要经常检查和调整,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2.孵化箱内的蛋要经常翻动,保证蛋内胚胎的正常发育。

3.孵化箱内的蛋要经常喷水,保持适宜的湿度。

4.孵化箱内的蛋要经常通风,保持适宜的氧气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

五、科学的孵化后管理孵化后的管理也是影响孵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孵化后的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孵化后的雏鸡或鸭子要及时取出,避免对其他蛋的孵化产生影响。

2.孵化后的雏鸡或鸭子要及时喂食、饮水、保暖,促进其健康成长。

3.孵化后的孵化箱要及时清洗、消毒,避免病菌滋生。

综上所述,提高孵化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选用高质量的种蛋、控制孵化环境、合理的孵化时间、科学的孵化操作和科学的孵化后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蛋鸡种蛋孵化率的综合措施
姚建军
(贵州省万山特区农牧科技局贵州万山 554200)
蛋鸡的养殖在我过已经取得较大成功,但长期以来,孵化率低是家禽养殖的一大难题。

特别是在种蛋的规格、孵化温度、湿度、出雏处理等方面,如果不加以重视,就会直接影响家禽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

所以在孵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种蛋的质量
1.1 饲养高产健康的种鸡,只要饲养高产健康鸡群,才能保证有较高的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

要保证种鸡的健康;养殖场必须制定有效、完善的防疫制度,抓好卫生防疫工作,认真执行“全进全出”制度,饲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对不能提供营养全的配合饲料地区,种鸡的营养物质按饲养标准自行配料。

种鸡营养不全面,往往会导致胚胎在孵化中后期死亡。

1.2 种鸡雌雄配比及利用年限:选择体健产蛋性能高的公鸡和母鸡进行交配,防止近亲繁殖,雌雄比例一般为12~15:1,一般从26~28周龄开始选留种用,到70周龄淘汰。

对于刚开始产蛋的种鸡1~2周的种蛋不作种用。

2 加强种蛋的管理
2.1 种蛋的选择
种蛋应来自生产蛋率高,无经蛋传播的疾病,受精率高,饲喂营养全面的饲料,管理良好的种鸡群。

一般选在春、秋两季所产的蛋作种用,其受精率比其他季节要高,这是由于种鸡生理和气候因素。

而优良种鸡所产的蛋并不全部都是合格蛋,必须样选择,要求选择大小适宜,蛋形正常,蛋重在52~68g的受精但作种用。

心过大、过小、过圆、过厚、过薄、破损蛋及严重污染的蛋均不作种用。

2.2 种蛋的保存
种蛋保存的时间长短,取决于种蛋保存的温度及相对湿度。

一般种蛋保存时间以3~7天为宜,最好不要超过了两周。

保存的湿度为12~15℃,一般不超过鸡胚发育的生理零度温度(23.9℃),否则胚胎开始发育,入孵时会因为胚胎老化而死亡,对其孵化造成影响。

空气相对湿度以70%~80%(见表1)。

3 严格消毒
3.1 孵化室的消毒
孵化器及孵化用具的消毒,孵化器及孵化用具应在孵化前进行严格消毒。

可用熏蒸消毒,消毒药品福尔马林溶液和高锰酸钾晶体,方法是按孵化器每立方米容积用福尔马林30ml,加高锰酸钾15g,熏蒸消毒10h以上,孵化室熏蒸24h以上,也有同入孵蛋一起进行消毒或同孵化室种蛋共同进行消毒。

3.2 种蛋的消毒
种蛋最好消毒2次,第一次是在收集种蛋时,第二次应在入孵化时消毒。

正常用甲醛熏蒸消毒(见表1)。

表1 种蛋消毒方法
4 创造良好的孵化条件
4.1共给适宜的孵化温度
一般孵化适宜温度范围可掌握在37~38℃,当种蛋入孵全过程出时,各期孵化温度呈现前高、中平、后低,即变温孵化(见表2)。

当种蛋分批入孵时,孵化温度为37.8℃,孵化器和雏出器内温度恒定不变,即恒温孵化。

表2 整批入孵时鸡胚各日龄最佳温度
4.2 保持相对的孵化湿度
在孵化过程中,相对湿度对胚胎发育有很大影响。

一定要防上高温高湿和高温低湿,适当的湿度能使孵化期胚胎受热良好,孵化后期有益于胚胎散热,也有利于破壳出雏。

胚胎对相对湿度的要求呈现两头高,中间低。

前期一般相对湿度宜控制在60-65%,中期控制在55-60%,后期控制在65-70%。

见表3
表3 种蛋孵化各期湿度
4.3 合理通风换气
胚胎发育过程中不断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为保证胚胎正常的新陈代谢,必须供给新鲜的空气,孵化器内空气越新鲜,越有利于胚胎正常发育。

出雏率也越高。

新鲜空气中含氧量为21%,当孵化器内含氧量低于21%时,会影响孵化率,当二氧化碳为0.5%时,孵化率最高,高于0.5%时,胚胎发育减缓,死亡率增加,高于2%时,孵化率急剧下降,高于5%时,孵化率为零。

整个孵化期21天,可关闭进气孔,以后随着胚龄增加逐渐打开进气孔,以至全打开。

4.4 适度翻蛋
翻蛋可避免胚胎与壳膜粘连,有利于改变胚胎方位,促进羊膜运动。

孵化期间要定时转动蛋的放置位置,特别是1-7d更为重要,一般2h翻蛋一次,翻蛋每度为90孵化到移盘后停止翻蛋。

翻蛋时要轻、稳、慢,防止引起蛋黄膜、血管的破裂,尿绒毛膜与壳膜分离使胚胎死亡。

4.5 正确凉蛋
凉蛋的目的是排除孵化器内多余的热量,保持适宜的孵化温度,也有利于胚胎进行气体交换,凉蛋应根据胚胎发育
情况,孵化天数,气温和孵化器性能而灵活掌握,凉蛋时间一般为30min,胚蛋在10日龄以上每凉蛋2次。

5 做好照和移盘工作
5.1 照蛋
照蛋是检查胚胎发育和调节孵化条件的重要依据,一般孵化场每批次蛋照蛋两次,第一次照蛋是在孵化第5-6天,目的是拣出无精蛋,死胚蛋,破壳蛋;第二次是孵化到第19天,目的是为准确移盘和创造良好出雏环境提供依据,照蛋要求稳、轻、慢。

5.2 移盘
移盘的时间一般为鸡胚孵化到18-19天,具体可掌握有10%起嘴时移盘,移盘后停止翻蛋,增大湿度,适当加大通风,移盘要求快、轻、稳。

尽量缩短移盘时间,减少破损。

6 检雏与人工助产
6.1 检雏
雏鸡出壳后,每4h左右检雏一次,可在出雏30%-40%时检雏第一次,60%-70%时第二次检雏,最后再检一次,并“扫盘”。

检雏时,动作要轻、快。

尽量避免碰破胚胎。

检出绒毛已干的雏的同时,检出蛋壳,防止蛋壳套在其他胚蛋上,闷死雏鸡,将已打嘴的胚蛋并盘集中,放在上层,以促进弱胚出雏。

6.2 人工助产
在大批出雏后,对于少数难以出壳的雏鸡,可人工助产破壳,如破壳已过1/3,而绒毛发黄,发焦有的发干;包括胚胎,可用37-39℃的水湿润后再进行剥离。

当雏鸡露出头后,令期自行出壳。

蛋壳膜湿润发白的胚蛋,不能进行人工助产,因其孵蛋结束完全进行入腹腔或脐部未完全愈合,尿囊绒毛膜血管也未完全萎缩干枯,若强行助产,将会使尿囊绒毛膜血管破裂出血,造成雏禽死亡或成为毫无价值的死弱雏,人工助产要做到胆大心细,不以能撕断血管,造成死亡。

每次检出的雏鸡应及时分放在育雏室内,供给33-35℃的温度,雏鸡要先饮水后开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