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修复教学提纲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与治理对策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与治理对策一、概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特定重金属元素存在过量,从而对周围环境和生物产生危害的现象。
此类污染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本文将会阐述其危害与治理对策。
二、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包括自然和人为两大类。
自然来源:是指自然环境中所含有的重金属元素水平,可能因为气候、土壤、地质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人为来源: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包括:工业排放、农药、化肥的使用、道路交通以及城市化等。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期饮食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农产品,会导致身体内重金属的积累,而这些重金属逐渐向人体内器官和组织稀释扩散,损伤人体组织器官并引发对人体健康的毒性效应;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引起植物死亡、病虫害增多、光合作用能力降低等问题,从而影响生态系统构建;同时,这类污染对于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张弛程度也会起到重要的影响;3. 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土壤重金属及其在养殖、农业、市场艺术的实际应用中造成的危害会驱使部分生产活动加速工艺改变、产业升级,从而导致失去就业机会、农产品采购过程的金融代价叠加等问题。
四、土壤重金属治理对策1. 应对重金属来源在治理重金属污染中,应以减少重金属源头的污染为第一步,该项措施包括:限制重污染工业的生产,对于重金属污染物品的使用加强监管、修建植物污染屏障以及建设废品处置场等;2. 均衡土壤生态系统治理重金属污染应注意运用自然生态化解的原则,通过植被的生态修复、微生物活性促进、土壤-植物-微生物互动等方式进行治理。
这些改变可能会增加土壤环境安全系数、提高土壤生态效率,有效地回收污染土壤,并促进微生物类产生新的代谢型能力;3. 提升土壤养分水平治理重金属污染也需要提高土壤养分水平,以达到复绿、恢复等目的,其中包括用离子交换树脂、和层层统制等技术完善土壤结构,并进行适量的施肥处理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1. 引言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过自然界背景值,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中含有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后会长期积累,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矿区、农田和城市居住区等地。
工业园区和矿区因为生产活动和矿藏开采过程中大量排放废物和废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普遍超标。
农田中,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中的重金属也是污染源之一。
而城市居住区由于车辆尾气、工厂排放和垃圾填埋等活动,使得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作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显得尤为重要。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质量。
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会导致作物吸收过多的重金属,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
在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种植蔬菜和水果,可能会导致这些作物富集大量的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土壤重金属污染还会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都有一定程度的危害,影响土壤的生态平衡。
这将导致土壤贫瘠化、生态系统失衡,进而影响地球生态环境的健康。
土壤重金属污染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长期食用受重金属污染的农产品,会导致人体内重金属超标,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如免疫系统紊乱、神经系统疾病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不可忽视,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和修复措施,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1.3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环境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这种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浅析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防治修复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与危 害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与危害
近年来,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据调查,我国耕地面积有近20% 受到重金属污染,这对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重金属污染会导 致土壤生态系统失衡,影响农作物生长,甚至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引发各种 疾病。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分析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中存在着一些重金属元素,如汞、铅等。这些元 素在地球形成过程中分布广泛,难以清除。此外,气候变化、土壤酸碱度等因素 也会影响重金属的活性和迁移转化。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分析
2、人类活动因素:人类活动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工业废水、 废气排放和农药使用等都会将重金属引入土壤。例如,采矿、冶金、化工等行业 产生的废弃物往往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四、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2、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钝化、化学氧化和化学还原等。 化学钝化是指利用添加钝化剂,使重金属在土壤中形成稳定性较高的络合物,降 低其生物有效性。化学氧化和化学还原则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重金属离子转 化为不易被生物吸收的形态。
四、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3、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植物修 复是利用对重金属具有较强耐性和积累能力的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和富集重金属 离子,从而实现污染土壤的修复。微生物修复则是利用对重金属具有分解能力的 微生物,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低毒性或无毒性物质。
浅析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防治修 复
目录
01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 的现状与危害
02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 的成因分析
03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 的防治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1. 引言1.1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的重要性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对其进行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维护生物多样性。
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对农作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
治理与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土壤重金属污染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长期接触受重金属污染的农产品或土壤可能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如中毒、癌症等。
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也是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的重要性在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与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镉、铬、铜、镍、铅、锌等元素超标的现象,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药、化肥、废弃电池等。
这些重金属元素对于土壤和生态系统具有严重的危害。
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降低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重金属会在食物链中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引发多种疾病,如肝肾毒性、免疫系统紊乱等。
重金属还对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使得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与危害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治理与修复。
1.3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括化学修复方法、生物修复方法、物理修复方法、植物修复方法和综合修复方法等。
在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的研究仍然相对分散,缺乏整体性的研究框架和系统性的研究方法。
不同研究机构和团队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与共享,导致研究成果难以得到有效整合和推广应用。
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单一修复方法的研究,缺乏多种修复方法综合应用的研究,使得针对不同污染情况的修复方案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题和局限性。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危害及治理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危害及治理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防治成为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对主流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等进行总结概括,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土壤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引言土壤作为生态环境中重要的部分,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财富,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人们的不合理开发、土地滥用等原因导致土壤污染的情况十分严重。
大量工业废水不合理的排放、不合格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及在矿山开采和冶炼过程中忽视了废矿渣的收集,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在不断地积累下呈现出隐蔽、长期、表聚、不可逆性的特点,然后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经过水环境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健康。
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也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
1 重金属污染土壤现状1.1总体情况2014年根据环保部联合国土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来看[1],我国的土壤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全国土壤超标率达16.1%,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占全部超标点位82.8%。
以污染情况分布来看,南方土壤污染情况比北方严重;尤其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工业基地污染尤为严重;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镉、汞、砷、铜、铅、铬、锌、镍 8 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 7.0%、1.6%、2.7%、2.1%、1.5%、1.1%、0.9%、4.8%)图1- 无机污染物超标情况Fig. 1-1 The situation of Inorganic Pollutant exceed standard 2002年,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对部分经济发达、工业化水平高的地区开展了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2],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近四成的农田存在重金属超标情况,其中严重超标的土壤占10%。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交通运输污染源
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和轮胎磨损产生的粉尘中含有重金属元素,如铅、锌等,这些元素通过自然沉降和降水进入土壤 ,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震动也会对土壤造成影响,如高速公路沿线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其他污染源
01
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和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 ,如汞、镉、铅等,这些元素进 入土壤后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和农民减少对 土壤的污染,如对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和采取生态保护措 施的农民给予补贴或奖励。
农业措施
01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农民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避免过量使用导致重金属污染,同时选用
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化肥。
02
发展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是一种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环保、健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 害以及防治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 • 研究展望与建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人类赖以 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然而,随着工 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 染问题日益严重。
开展环保教育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环保教育,引导学生和居民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
完善土壤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对 重金属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推动企业 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
VS
提供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政策 ,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土壤重金属污染防 治工作。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定义土壤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对人类的粮食、药材、木材等生产和生存提供了基础保障。
然而,长期的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也导致了土壤的污染,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了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4.5g/cm³的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在土壤上很难被分解和转化,因此往往会长期累积于土壤中,并对土壤、植物、哺乳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2.1 工业活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许多金属元素(如铜、镉、铅、锌等)被使用,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中都含有大量的重金属,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就会导致环境重金属污染。
2.2 农业生产农业生产中使用的肥料、农药等产品中往往都会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长期不断使用,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从而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2.3 垃圾填埋场城市垃圾填埋场中的垃圾也是重要的重金属污染源之一。
由于填埋场一般缺少防渗层,导致废弃物中的化学物质滲入土壤中并污染环境。
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3.1 影响植物生长和人类健康重金属会影响土壤生物和根系生长,从而导致植物难以吸收足够的营养来生长。
人类通过食用长期生长在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的植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
3.2 污染农田和水源土壤重金属会通过流失和渗透污染附近的农田和水源,严重影响农作物和饮用水源质量。
4.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4.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加强对城市垃圾填埋场的监测、控制和治理,建立防渗层,减少垃圾渗漏,严格监管固废处理。
4.2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加强对农村废弃物的治理,减少农业污染物的排放;推广有机肥料和低毒、低温农药的使用。
4.3 工业生产控制建立重金属污染企业的追溯、监控、承诺制度;强制执行行业标准,严格规定重金属含量;鼓励企业使用循环经济的生产方式,减少重金属排放。
5. 结论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对环境、植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过环境容许量的现象。
这种污染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
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药使用、废弃物处理等。
通过大气、水体等传播途径影响农作物生长,影响人体健康引发疾病。
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尤为重要。
加强管理、控制污染源、改善土壤质量是必要措施。
未来应加强监测,完善法律法规,促进技术创新,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有效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是一项迫切的任务,需各方协力应对,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防治措施,来源,传播途径,农作物,人体健康,管理,发展趋势,社会共同努力。
1. 引言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定义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过环境容许范围的情况。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g/cm^3的金属元素或类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原子量和毒性。
常见的土壤重金属包括铅、镉、铬、汞等。
这些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过量会导致土壤失去生产力,影响农作物生长,甚至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土壤重金属污染通常是由于工业废水、废弃物、农药残留等造成的。
这些重金属通过大气沉降、水体渗漏等途径进入土壤中,进而被植物吸收,最终进入人体造成危害。
对农作物的污染会降低产量和品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包括影响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
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管理土壤、减少重金属排放、清理污染土壤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
加强监测和治理重金属污染,推动科技创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举措。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土壤资源,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包括对环境、农作物、人体健康等多方面的影响。
重金属污染会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部分重金属如镉、铬、铅等对植物具有毒性,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修复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阐明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污染情况及造成的危害,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对土壤污染及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将重金属加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原有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1].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主要指对农作物和人畜生物毒性显著的Hg、Cd、Pb、Cr、以及类金属As,还包括具有毒性的Zn、Cu、Co,Ni、Sn、V等污染物,后者在常量下对作物和人体是营养元素,过量时则出现危害.加强土壤污染的化学及生态研究对推动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和污染状况除了来自于土母质本身的重金属,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研究表明:Pb、Cd、Hg、As与大气污染有直接关系[2].来源于象汽车含铅汽油燃烧排放的尾气、工农业生产、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气体,它们经过自然沉降和雨淋进入土壤.公路、铁路两侧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是Pb、Cr、Zn,Cu、Co、Cd等,大气汞的干湿沉降也可引起土壤中汞含量的增高.城市大量的工业废水流入河道,其中含有的许多重金属离子,随着污水灌溉、污泥施肥而进入土壤.太原、淮阳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自污灌以来逐年增高.广州市郊污灌区农田中Pb、Cd、Hg、Cr、As等重金属污染超过临界值,残留超标率分别达16%、100%、68%、16%和52%[3、4].研究还表明:用城市污水污泥改良土壤,重金属Hg、Pb、Cr的含量明显增加,青菜中的Pb、Zn、Cu、Cd、Ni也增加[5].胡永定[6]通过对徐州荆马河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的分析和研究,发现Cd是由垃圾施用和农灌引起的,Pb、Zn、Cu、Cr是由垃圾施用引起的,As是农田灌溉引起的,Hg是各种途径都有.另外城市生活垃圾、车辆废弃物、垃圾堆放场附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都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如北京郊区某垃圾场周边土壤中Cd含量是对照组的8倍.金属矿山的开采、有色金属的冶炼排放的废水、重金属冶炼矿渣的堆放,工厂烟囱的排放物等,随着降雨淋溶被带入水环境或直接进入土壤,都会成为土壤重金属的来源.许多研究表明:随着磷肥、复合肥的大量施用,土壤有效镉的含量在不断增加,作物吸收镉量也相应增加.据马耀华等对上海地区菜园土研究发现:施肥后,Cd的含量从0.1mgkg- 1上升到0.32mg kg- 1.魏秀国等人通过对广州市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及评价发现:铅污染最为普遍,其次是砷污染;就污染的程度而言,镉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砷[7].2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2.1对土壤生态结构和功能稳定性的影响大多数重金属在土壤中相对稳定,一旦进入土壤,很难在生物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分解,难以从土壤中迁出.从而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生物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明显不良影响,影响土壤生态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大量研究证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其微生物生物量比正常使用粪肥的土壤低得多,并且减少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藤应[8]等在国内首次通过核酸快速提取系统提取了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的DNA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复合污染导致了农田土壤微生物在基因上的损伤,影响了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的细菌丰富度,改变了土壤环境的优势菌群,从而使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化发生变化,重金属复合污染严重的农田土壤DNA含量较低.2.2对植物的影响吸收到植物体内的重金属能诱导其体内产生某些对酶和代谢具有毒害作用和不利影响的质,间接引起植物伤害.如某些重金属胁迫下植物体内产生过氧化氢、乙烯等类物质对体内代谢和酶活性的负效应,同时也能够对其带来直接伤害.如镉与巯基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合引起氨基酸蛋白质的失活,甚至导致植物的死亡[9].重金属的胁迫有时会引起大量营养元素(N、P、K)的缺乏和有效性的降低,较高浓度的重金属含量有抑制植物体对钙、镁等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和转运的能力.重金属处理引起植物铁含量的下降或缺乏,导致铁参与生理过程的异常,呈现铁缺乏症状.如较高浓度的锌处理使大豆出现叶片失绿的毒害症状,在铁供应条件下叶片也不能复绿.经过镉处理的小麦幼苗叶和根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其茎和叶中富集的镉量增加,铁、镁、钙和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下降,重金属也影响钙离子在植物体内的分配.研究证明:当镉超过一定浓度后对叶绿素有破坏作用,并促进抗坏血酸分解,使游离脯氨酸积累,抑制硝酸还原酶活性[10].土壤较高的镍水平显著抑制了小麦对氮的吸收,外界较高的镉浓度也引起玉米植株磷浓度和吸收量的下降.刘秀梅等人在研究农作物的分布规律时发现,高浓度的铅严重阻碍作物的生理活动.研究发现:Cr、Hg使小麦、玉米受到污染:Cr、Zn、Cu能引起水稻、蔬菜的污染.茂名市茂南污灌区由于Cd、Pb污染严重,每年有4万吨稻谷不能食用.土壤农作物受Cd污染导致“镉米”的地区还有上海的沙川灌区、广东的广州和韶关地区,广西的阳朔、湖南的衡阳等[11].在我国,由于重金属污染而引起的粮食减产达1000万t/a,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12].2.3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农产品质量下降,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伤害,尤其是区域性疾病的发生.据沈阳市卫生防疫站的调查结果表明:有30年污灌历史的张士污灌区,由于使用“镉米”,人尿中Cd含量增高,风湿性关节炎、肾炎、溃疡病平均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癌症平均死亡率增加.Cd还影响酶的正常活动,并可造成贫血、高血压、骨痛病等疾病,其危害可达几十年.陕西省华县龙岭村,面粉中镉的含量超出国家标准1.6倍,铅超标2.98倍;芹菜中Hg、Cd、Pb、Cr、As全部超标,其中汞超标16倍,铅83.5倍,属于严重污染和特级污染,现已成为一个“癌症村”,经查明:铅、砷污染是致癌的主要原因.曾昭华、曾雪萍研究了癌症与土壤环境中Sn元素的关系[13]发现:癌的产生和发展与土壤环境中锡元素质量分数有关,居住在锡元素质量分数高的地区的人群,食管癌、宫颈癌死亡率一般较低,而肝癌、鼻咽癌死亡率较高,反之亦然.通过对河南、山西等地的食道癌发病区研究表明:病区土壤中Cu、Zn、V、Zr等元素含量高.砷化物被广泛用作杀虫剂和除草剂,通过对内蒙古、山西等地砷中毒与环境关系的研究[14],证明自然和人为作用能将环境中砷释放出来提高水的毒性,加剧砷中毒的发生并导致癌症发生.As可引起皮肤癌、膀胱、肝脏、肾、肺和前列腺以及冠状动脉疾病和所谓黑足病等慢性肾中毒.3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土壤污染的修复途径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措施,其中物理和化学措施主要是通过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使其由活化态转变为稳定态,从而减小其毒害作用.或是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使其保留浓度接近或达到背景值[21].当前世界各国很重视对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的研究,国内外专家曾采用深耕法、排土法、客土法、热解吸法、电化学法、化学冲洗法、热处理法、非毒性化改良剂法等来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但由于各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都没有成为理想的修复措施[15- 16].近年来,土壤修复中生物学措施最受关注.3.1生物修复技术3.1.1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就是利用植物吸收、富集、降解或固定土壤中重金属离子或其他污染物,以实现消除或降低污染程度,修复环境的综合环境生物技术[17].主要包括植物提取、植物挥发、植物稳定[18]和植物促进等修复技术.有关植物提取的报道最多,通过植物提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基础是超累积植物,目前已发现400多种,积累Pb、Cu、Ni、Hg、Cr、Co的含量一般在0.1%以上,Mn、Zn含量一般在1%以上[19].国内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蔬菜对不同重金属污染土壤有很大差异[20- 22].已有报道紫花苜蓿对镍和铜离子具有较高的富集作用;叶春和的研究表明:紫花苜蓿对铅也具有较高的富集能力.纸皮桦、加拿大杨[23]、红树对土壤中汞的吸收、储存能力强,苎麻是较强的吸镉耐镉植物.林匡飞在苎麻吸镉特征及镉土的改良试验中得出,在含镉100 mg/kg的土壤上改种苎麻,5年后,土壤镉平均降低26.7%.龙育堂对非食用经济作物苎麻净化土壤中的汞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汞质量分数为130.0 mg/kg的土壤中苎麻仍能正常生活,属耐汞植物.据测算,其种植会使土壤的净化限缩短8.5倍,该技术不仅可去除汞,还可美化环境,带来经济效益[24].植物促进是根据重金属的螯合原理,向土壤中施加螯合剂如EDTA、DTPA、EGTA、柠檬酸等活化土壤中的重金属,增加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提高富集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促进植物的吸收,是植物修复发展的一个新方向[25].因为植物修复主要是通过收割地上部分进行的,施加螯合剂提高了某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促进了重金属向地上部分的转移,因而对植物修复的成功非常有利.研究发现向铅污染土壤中加入EDTA(1.0 g/kg)后24 h,Pb从根向枝干部分的净转移提高了120倍.中国科技工作者陆续发现了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大叶井口边草以及锌、镉等超富集植物[26].很多研究发现印度芥菜可吸收Pb、Zn、Cu、Cd 等,在Cu为250 mg/kg、Pb为500 mg/kg、Zn为500 mg/kg条件下能生长,在Cd 为200 mg/kg出现黄化现象[27].利用超积累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是一项绿色廉洁的污染治理方法,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前景.3.2微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对重金属的亲和吸附或转化为低毒产物从而降低重金属污染程度.由于微生物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亲和吸附能力,有毒金属离子可以沉积在细胞的不同部位或结合到胞外基质上,或被轻度螯合在可溶性或不溶性生物多聚体上,一些微生物如动胶菌、蓝细菌、硫酸还原菌以及某些藻类,能够产生胞外聚合物如多糖、糖蛋白等,它们具有大量的阴离子基团,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李志超发现有些微生物能把剧毒的甲基汞降解为毒性较低的无机汞.近年来微生物生物技术己逐步应用于净化污染土壤,通常采用新的原位处理、反应器或土壤填埋对污染土壤进行生物修复,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加入真养产碱菌株使得土壤水悬浮液得到净化.一些微生物可对重金属进行生物转化,其主要作用机理是微生物能够通过氧化还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作用转化重金属,改变其毒性,从而形成了某些微生物对重金属的解毒机制.有人以硒的生物甲基化作为基础进行原位生物修复,通过耕作、优化管理、施加添加剂来加速硒生物甲基化,使其挥发来降低毒性[28].4展望解决重金属元素污染首先从源头控制污染,同时加强重金属元素生态化学行为和修复技术研究,特别是应用前景远大的植物和微生物技术,寻求多种修复技术的综合运用.筛选以体外抗性为主导机制的重金属排异植物,特别是农作物,减少其向可食用部位的转移和积累,减低在食物链中的数量.寻找那些既对污染物有较多的抗性又能保证生物产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的崭新途径.如培养富锌小麦、富锌蔬菜等,既合理利用锌资源又可改善人体锌营养,研究证明补锌效果优于无机制剂硫酸锌.生物修复技术具有费用低、对环境影响小、效率高等特点,是一项绿色廉价的治理方法,是值得探讨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