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实施方案
某地农田重金属修复示范设计方案

某地农田重金属修复示范设计方案1.中-重度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模式1)蜈蚣草植物萃取修复蜈蚣草是一种适应性强的植物,其根系能够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该修复模式主要是通过种植蜈蚣草,收割后将其进行植物萃取,提取出重金属,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为了提高蜈蚣草的修复效果,可以通过调节土壤pH值、添加有机肥料等方式来改善土壤环境。
同时,也可以采用混种模式,将蜈蚣草与其他植物相结合,形成复合修复模式,提高修复效果。
2)蜈蚣草-柑橘间作修复蜈蚣草与柑橘的间作修复模式是一种生态环境友好型的修复方式。
该修复模式主要是通过种植蜈蚣草与柑橘相结合,利用蜈蚣草的吸金特性,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同时柑橘的根系能够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质量。
这种修复方式不仅可以修复土壤,还可以提高柑橘的产量和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收益。
2.中-轻度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模式1)重金属钝化修复重金属钝化修复技术是一种将重金属转化为难溶性或不活泼的物质,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的修复方式。
该修复方式主要是通过添加钝化剂,将重金属转化为难溶性或不活泼的物质,从而减少重金属的毒性和迁移性。
为了提高钝化剂的效果,可以通过调节土壤pH值、添加有机肥料等方式来改善土壤环境。
同时,也可以采用混合钝化剂的方式,提高修复效果。
2)植物阻隔修复植物阻隔修复技术是一种通过植物根系形成的屏障,阻止重金属的迁移和扩散的修复方式。
该修复方式主要是通过种植具有阻隔作用的植物,利用其根系形成的屏障,阻止重金属的迁移和扩散。
为了提高植物阻隔的效果,可以通过选择具有强根系、快速生长的植物,同时也可以通过调节土壤pH值、添加有机肥料等方式来改善土壤环境。
同时,也可以采用混种模式,将具有阻隔作用的植物与其他植物相结合,形成复合修复模式,提高修复效果。
3.清洁农田优先保护模式清洁农田优先保护模式是一种通过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模式。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案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案小组成员:一、修复目标一定区域内植被覆盖率95%以上,蜈蚣草种植2亩、黑麦草种植2亩、向日葵种植3亩、本土植物3亩。
二、修复必要性随着工业废水和城市垃圾的大量排放,污水的农业灌溉,土地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不仅危害农作物的生产物,而且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由于重金属对植物危害的表现常常现象不明显,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往往被人们所忽略,而且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污染过程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治理也比较困难。
三、实施内容根据区域内重金属污染区的地形地貌因子(地面坡度、覆土厚度、土层物质组成、灌溉条件)、土壤物理性质(容量、分散系数、初始入渗速度、孔隙度)、土壤化学性质(酸碱度、水溶性钙含量、氮磷钾含量)、生物因子(酶活性、微生物总量、呼吸强度)等指标判定影响区域土壤修复与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性因子。
并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及相关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研究技术等相关资料确定总体思路。
四、方案具体实施调查1、现状作采样工作图和标注采样点位图针对示范区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测量:确实示范区地形、地貌、面积、形状、地面坡度、覆土厚度、土层物质组成、灌溉条件、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生物因子等指标。
绘制示范区草图。
2、现状监测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将示范区划分为近乎等面积的四个区块,在每个区块中心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采样点1个,共布设4个监测点位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3、采样器具准备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器材类、GPS、罗盘、照相机、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4、监测项目镉、砷、铅、锌采样、土壤采样样品流转、运输中防损、样品交接、样品制备、制样工具及容器、制样程序、风干、细磨样品、样品分装、样品保存。
五、土壤分析测定1、测定项目镉、铅、砷、锌2、样品处理普通酸分解法准确称取g(准确到mg以下都与此相同)风干土样于聚四氟乙烯坩埚中,用几滴水润湿后,加入10 mLHClρml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蒸发至约剩5 ml时加入15 mLHNO3ρml继续加热蒸至近粘稠状,加入10 ml HFρml并继续加热,为了达到良好的除硅效果应经常摇动坩埚。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1. 引言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过自然界背景值,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中含有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后会长期积累,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矿区、农田和城市居住区等地。
工业园区和矿区因为生产活动和矿藏开采过程中大量排放废物和废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普遍超标。
农田中,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中的重金属也是污染源之一。
而城市居住区由于车辆尾气、工厂排放和垃圾填埋等活动,使得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作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显得尤为重要。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质量。
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会导致作物吸收过多的重金属,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
在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种植蔬菜和水果,可能会导致这些作物富集大量的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土壤重金属污染还会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都有一定程度的危害,影响土壤的生态平衡。
这将导致土壤贫瘠化、生态系统失衡,进而影响地球生态环境的健康。
土壤重金属污染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长期食用受重金属污染的农产品,会导致人体内重金属超标,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如免疫系统紊乱、神经系统疾病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不可忽视,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和修复措施,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1.3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环境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这种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技术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转化或降低重金属的生物 活性,从而降低其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动物修复
利用某些动物如蚯蚓等对重金属的耐受性,通过 动物的生物活动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活性。
CHAPTER 04
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 政策与法规
国际相关政策与法规
国际组织
例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土壤保护组织( IUSS)等,这些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土 壤修复的国际政策与法规。
等多种疾病。
经济危害
重金属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影响农业产值,同时治理和修 复重金属污染需要投入大量人力
、物力和财力。
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与趋势
现状
全球范围内,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 家,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重金属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趋势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治理技术的进步,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土壤修复已成为全 球关注的焦点,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加大投入,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化学修复技术
氧化还原
通过调节土壤的氧化还原 电位,使重金属发生氧化 或还原反应,降低其在土 壤中的活性。
酸碱调节
通过调节土壤的酸碱度, 改变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和 溶解度,从而降低其生物 有效性。
拮抗作用
利用某些化学物质与重金 属产生拮抗作用,降低其 在土壤中的活性。
生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
利用超富集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通过收 获植物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
国际公约
例如《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控制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等,这些公约对重 金属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修复方法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修复方法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一些重金属元素因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超过环境负荷能力而导致其浓度异常增加的现象。
重金属污染土壤不仅会威胁人类健康,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处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非常重要的。
处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通过物理措施改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质地和结构,减少重金属的迁移和积累。
常用的物理方法有:-土壤改良:使用有机质或黏土对土壤进行改良,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水和保肥能力,从而减少重金属的迁移。
-土壤覆盖:通过在重金属污染土壤表层覆盖一层覆盖材料,如塑料薄膜或植物秸秆等,减少重金属的接触和迁移。
-土壤加固:使用水泥或其他胶结材料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加固,减少其扩散和迁移。
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改变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和溶解性,降低其毒性。
常用的化学方法有:-添加吸附剂:如活性炭、氧化铁等可以吸附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尽量减少重金属的迁移和积累。
-酸碱调节: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可以改变重金属的形态和溶解度,使其转化成为较为稳定的形态,减少毒性。
-配位剂处理:添加一定量的配位剂,如EDTA(乙二胺四乙酸)或EDTA钠盐等,可以与重金属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降低其毒性。
3.生物方法生物方法主要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对重金属的吸收、转化和解毒作用,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常用的生物方法有:-植物修复:一些具有较强重金属耐受性和积累能力的植物,如拟南芥、大豆等,可以通过自身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从而修复土壤。
-微生物修复: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可以通过菌根和菌丝的形成,在土壤中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元素,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综上所述,处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嘿,铁子们,今儿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相当硬核的活儿——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咱们这就开始,准备好了吗?咱得明确一下这个工程的背景和目标。
咱们国家近年来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有大量受污染的土地亟待修复。
咱们这个示范工程,就是要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经济的修复之路。
一、工程概述1.工程名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2.工程地点:地区3.工程目标: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使其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恢复土地的生产功能。
4.工程期限:2年二、工程实施方案1.调查评估要对污染土壤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污染类型、污染程度、污染范围等。
这个阶段,咱们要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如无人机遥感、便携式检测设备等,对污染土壤进行全面检测。
2.修复方案设计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修复方案。
这里有几个关键点:(1)物理修复:包括换土、客土、深耕、覆盖等手段,目的是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2)化学修复:通过添加化学试剂,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3)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资源,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转化、降解。
3.工程实施(1)确保施工质量,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操作。
(2)做好施工安全防护,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工程进度。
4.监测与评估(1)定期采集土壤样品,检测重金属含量。
(2)评估修复效果,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三、工程难点与创新点1.难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复杂,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跨学科合作。
2.创新点: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路线,提高修复效率。
四、工程预期成果1.修复受污染土壤,恢复土地生产功能。
2.形成一套完整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
3.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提供成功案例。
好了,铁子们,这就是咱们这个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大致内容。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铅、镉、汞、铬、镍等金属元素超出环境质量标准或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土壤重金属污染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成为当前环境保护领域至关重要的工作之一。
本文将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的相关方法,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1. 工业活动: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中含有重金属元素,并在降雨的作用下,通过气态、颗粒态等形式沉降到土壤中,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2. 农业活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中含有部分重金属元素,过量施用或者不当使用会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引发土壤重金属污染。
3. 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尾矿渣、城市垃圾等排放到土壤中,也会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1. 原位稳定化治理:采用添加剂固定化重金属,促进重金属形成不溶性或难溶性的稳定化物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金属的活性,减小其生物有效性和毒性。
常用的原位稳定化剂包括磷酸盐、氧化铁等物质。
2. 清除和修复: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含重金属的表层土壤剥离、清除或者在土壤中加入吸附剂、离子交换树脂等材料,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得到有效去除。
通过植物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手段,修复土壤的物理结构与肥力,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3. 植物修复: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超量吸收、转运与富集作用,通过种植金属超富集植物(如铜绿微姜、拟南芥等),促进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去除和修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4. 微生物修复:利用某些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的生物转化和去除作用,通过添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促进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转化和去除,实现土壤重金属的修复。
5. 热解吸收法:通过高温处理土壤,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被挥发或转化为无害物质,然后对土壤进行修复,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案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案土壤,是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农业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因此,制定有效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案至关重要。
一、土壤污染的现状与危害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呈现出从工业污染向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延伸,从点源污染向面源污染扩散,从城市向农村蔓延的趋势。
土壤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包括重金属(如镉、汞、铅等)、有机物(如农药、石油烃等)、放射性物质等。
土壤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受污染的土壤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例如,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种植的农作物可能含有超标的重金属,食用这些农产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如引发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
其次,土壤污染会影响土壤的生态功能,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和生态平衡。
此外,土壤污染还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进一步扩大污染范围。
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源头上预防土壤污染的发生。
同时,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要及时采取治理和修复措施,防止污染的进一步恶化。
2、分类治理,因地制宜根据土壤污染的类型、程度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理与修复方案。
不同地区的土壤性质、气候条件等存在差异,因此治理与修复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3、综合治理,协同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同时要与土地规划、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等工作相结合,实现协同治理。
4、公众参与,全程监督鼓励公众参与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加强对治理与修复过程的监督,确保治理效果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三、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技术方法1、物理修复技术(1)土壤置换法将受污染的土壤挖出,换上未受污染的土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实施方案
1工程内容
根据示范区内重金属污染区的地形地貌因子(地面坡度、覆土厚度、土层物质组成、灌溉条件)、土壤物理性质(容重、分散系数、初始入渗速度、孔隙度)、土壤化学性质(酸碱度、水溶性钙含量、氮磷钾含量)、生物因子(酶活性、微生物总量、呼吸强度)等指标,判定影响区域土壤修复与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性因子。
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国内外相关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研究技术等相关资料确定本次示范工程工程内容及总体思路:
将东岭锌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侧兴隆场村涂家崖组10亩区域土壤污染严重的农田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示范基地。
对选取的示范基地首先进行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监测,在调查监测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平整,一方面选取不同重金属富集植物种类及方法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示范工作,另一方面选取不同淋洗剂采用土壤淋洗法治理修复受重金属污染土壤。
对于植物修复技术,在示范区不同片区分别种植对重金属铅、镉、锌、砷等具有较强富集能的蜈蚣草、黑麦草、向日葵等绿色植物进行治理修复研究,其中,对种植向日葵片区开展在向日葵根部土壤混和添加不同人工合成的鳌合剂对比土壤重金属治理修复效果研究工作;对于物理化学修复技术中的淋洗法修复技术,在示范区内选取0.5亩土壤分别采用HCl、柠檬酸和Na2-EDTA三种常用淋洗剂和不同的淋洗次数等条件进行土壤
淋洗法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试验,利用一年时间初步取得示范治理成效,为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工作全面开展打好坚实基础。
2工程具体实施方案调查
2.1土壤现状调查监测
①现状作采样工作图和标注采样点位图。
收集包括监测区域土类、成土母质等土壤信息资料。
收集工程建设或生产过程对土壤造成影响的环境研究资料。
收集造成土壤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的毒性、稳定性以及如何消除等资料。
收集土壤历史资料和相应的法律(法规)。
收集监测区域工农业生产及排污、污灌、化肥农药施用情况资料。
收集监测区域气候资料(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水文资料。
收集监测区域遥感与土壤利用及其演变过程方面的资料等。
现场踏勘,将调查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利用,丰富采样工作图的内容。
针对示范区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测量,确实示范区地形、地貌、面积、形状、地面坡度、覆土厚度、土层物质组成、灌溉条件、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生物因子等指标。
绘制示范区草图。
②现状监测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将示范区划分为近乎等面积的四个区块,在每个区块中心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采样点1个,共布设4个
监测点位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采样器具准备
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器材类:GPS、罗盘、照相机、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等。
监测项目:镉、砷、铅、锌
采样:采样点可采表层样或土壤剖面。
一般监测采集表层土,采样深度0~20cm,特殊要求的监测(土壤背景、环评、污染事故等)必要时选择部分采样点采集剖面样品。
剖面的规格一般为长1.5m,宽0.8m,深1.2m。
挖掘土壤剖面要使观察面向阳,表土和底土分两侧放置。
一般每个剖面采集A、B、C三层土样。
地下水位较高时,剖面挖至地下水出露时为止;山地丘陵土层较薄时,剖面挖至风化层。
对B层发育不完整(不发育)的山地土壤,只采A、C两层;
干旱地区剖面发育不完善的土壤,在表层5~20 cm、心土层50 cm、底土层100 cm左右采样。
对A层特别深厚,沉积层不甚发育,一米内见不到母质的土类剖面,按A层5~20 cm、A/B层60~90 cm、B层100~200 cm采集土壤。
草甸土和潮土一般在A层5~20 cm、C1层(或B层)50 cm、C2层100~120 cm处采样。
采样次序自下而上,先采剖面的底层样品,再采中层样品,最后采上层样品。
测量重金属的样品尽量用竹片或竹刀去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土壤,再用其取样。
剖面每层样品采集1kg左右,装入样品袋,样品袋一般由棉布缝制而成,如潮湿样品可内衬塑料袋(供无机化合物测定)或将样品置于玻璃瓶内(供有机化合物测定)。
采样的同时,由专人填写样品标签、采样记录;标签一式两份,一份放入袋中,一份系在袋口,标签上标注采样时间、地点、样品编号、监测项目、采样深度和经纬度。
采样结束,需逐项检查采样记录、样袋标签和土壤样品,如有缺项和错误,及时补齐更正。
将底土和表土按原层回填到采样坑中,方可离开现场,并在采样示意图上标出采样地点,避免下次在相同处采集剖面样。
标签和采样记录格式见表1、表2和图 1 。
表1 土壤样品标签样式土壤样品标签
样品编号:
采用地点:
东经北纬
采样层次:
特征描述:
采样深度:
监测项目:
采样日期:
采样人员:
表2 土壤现场记录表
采用地点东经北纬样品编号采样日期
样品类别采样人员
采样层次采样深度(cm)
样品描述土壤颜色植物根系土壤质地砂砾含量土壤湿度其它异物
采样点示意图自下而
上植被
描述
注1:土壤颜色可采用门塞尔比色卡比色,也可按土壤颜色三角表进行描述。
颜色描述可采用双名法,主色在后,副色在前,如黄棕、灰棕等。
颜色深浅还可以冠以暗、淡等形容词,如浅棕、暗灰等。
黑
暗栗暗棕暗灰
栗棕灰
红棕黄棕浅棕
红橙黄浅黄白
图1 土壤颜色三角表
注2: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
和粘土,野外估测方法为取小块土壤,加水潮润,然后揉搓,搓成细条并弯成直径为2.5~3cm的土环,据土环表现的性状确定质地。
砂土:不能搓成条;
砂壤土:只能搓成短条;
轻壤土:能搓直径为3mm直径的条,但易断裂;
中壤土:能搓成完整的细条,弯曲时容易断裂;
重壤土:能搓成完整的细条,弯曲成圆圈时容易断裂;
粘土:能搓成完整的细条,能弯曲成圆圈。
注3:土壤湿度的野外估测,一般可分为五级:
干:土块放在手中,无潮润感觉;
潮:土块放在手中,有潮润感觉;
湿:手捏土块,在土团上塑有手印;
重潮:手捏土块时,在手指上留有湿印;
极潮:手捏土块时,有水流出。
注4:植物根系含量的估计可分为五级:
无根系:在该土层中无任何根系;
少量:在该土层每50cm2内少于5根;
中量:在该土层每50 cm2内有5~15根;
多量:该土层每50 cm2内多于15根;
根密集:在该土层中根系密集交织。
注5:石砾含量以石砾量占该土层的体积百分数估计。
土壤采样样品流转
装运前核对:在采样现场样品必须逐件与样品登记表、样品标签和采样记录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分类装箱。
运输中防损:运输过程中严防样品的损失、混淆和沾污。
对光敏感的样品应有避光外包装。
样品交接:由专人将土壤样品送到实验室,送样者和接样者双方同时清点核实样品,并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确认,样品交接单由双方各存一份备查。
样品制备:
制样工作室要求:分设风干室和磨样室。
风干室朝南(严防阳光直射土样),通风良好,整洁,无尘,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
制样工具及容器:风干用白色搪瓷盘及木盘;
粗粉碎用木锤、木滚、木棒、有机玻璃棒、有机玻璃板、硬质木板、无色聚乙烯薄膜;
磨样用玛瑙研磨机(球磨机)或玛瑙研钵、白色瓷研钵;
过筛用尼龙筛,规格为2~100目;
图2 常规监测制样过程图
土壤样品(>500g)
自然风干
除去砂砾/植物根系等异物
过2mm筛
>2 mm部分<2 mm部分
土称重记录
研磨
混均
称重
分样存档样品(约200g)
实验室样品(约200g)
分样(各100g)
研磨到0.25 mm
样品测定
研磨到0.15 mm
样品测定
样品分装:装样用具塞磨口玻璃瓶,具塞无色聚乙烯塑料瓶或特制牛皮纸袋,规格视量而定。
制样程序
制样者与样品管理员同时核实清点,交接样品,在样品交接单上双方签字确认。
风干:在风干室将土样放置于风干盘中,摊成2~3 cm的薄层,适时地压碎、翻动,拣出碎石、砂砾、植物残体。
样品粗磨:在磨样室将风干的样品倒在有机玻璃板上,用木锤敲打,用木滚、木棒、有机玻璃棒再次压碎,拣出杂质,混匀,并用四分法取压碎样,过孔径0.25mm(20目)尼龙筛。
过筛后的样品全部置无色聚乙烯薄膜上,并充分搅拌混匀,再采用四分法取其两份,一份交样品库存放,另一份作样品的细磨用。
粗磨样可直接用于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等项目的分析。
细磨样品:用于细磨的样品再用四分法分成两份,一份研磨到全部过孔径0.25mm(60目)筛,用于农药或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量等项目分析;另一份研磨到全部过孔径0.15mm(100目)筛,用于土壤元素全量分析。
制样过程见图8-1。
样品分装
研磨混匀后的样品,分别装于样品袋或样品瓶,填写土壤标签一式两份,瓶内或袋内一份,瓶外或袋外贴一份。
注意事项
制样过程中采样时的土壤标签与土壤始终放在一起,严禁混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