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化学高三年级《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氯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

1
一、氯气 1 、 氯 气 的 分 子 式 为 _________, 电 子 式 为 __________ _, 结 构 式 为 ______________。 2、Cl2 的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______色有______气味___毒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___, ___液化,能溶于___,易溶于______、______等有机溶剂,1 体积水在常温下可溶 解__体积氯气。 3、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______,是一种______的非金属单质,是________ 剂。 (1)跟金属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 氯气跟绝大多数的金属反应生成 _______价 金 属氯化物。 ① ② Na + Cl2 ―― _________ (火焰呈____色,产生_______)
Cl2→_________________ 4、氯水的成份和性质 (1)新制氯水中存在_____、 ______、 ______三种分子和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 四种离子等七种微粒 , 当它与不同物质反应时 , 参加反应的粒子可能 ________, 其 现 象也 可 能 _________ 。 向 新制 氯 水中 滴 加 紫 色 石 蕊 试液 , 先 ______,后______。久置氯水的成分是__________,液氯的成分是______。 (2)次氯酸的化学性质①不_____性,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氯水需保存在 _____ 瓶中;②强 _____ 性 , 其还原产物为 _____, 故一般用来
② 漂 白 粉 的 制 取 、 成 分 和 应 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漂 白 粉 的 主 要 成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漂 白 粉 的 有 效 成 分:__________________, 漂白粉漂白原理: Ca(ClO)2 + HCl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l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① H2S + Cl2 = _________________, ② SO2 + Cl2 + H2O = + CO2 + H 2O =
高中化学必修1《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1《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概述本教学设计针对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中的《氯及其化合物》,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性质和应用。
教学目标1. 了解氯及其化合物的特性和性质。
2. 理解氯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工业应用。
3. 掌握氯及其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氯及其化合物相关实验。
5.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意识,通过小组活动和实践探究,加深对氯及其化合物的理解。
教学内容1. 氯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 氯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工业应用。
3. 氯气和氢气的反应。
4. 氯的防治工作和环境保护。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真实的生活案例或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氯及其化合物的兴趣。
2. 知识探究:通过教师讲解和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氯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3. 案例分析: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实际案例,分析氯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工业应用。
4.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加深对氯及其化合物的理解。
5.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合作完成一项与氯及其化合物相关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意识。
6. 归纳总结:学生归纳总结所学内容,整理知识框架,加深对氯及其化合物的理解。
7. 提高拓展:通过课外阅读或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氯及其化合物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实验操作和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小组活动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成果。
4. 综合测试:通过测试学生对氯及其化合物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氯及其化合物》相关内容。
2. 视频和图片: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氯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3. 实验器材:相关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4. 图书和期刊:提供与氯及其化合物相关的图书和期刊,供学生进一步拓展。
化学新教材优质课教学设计氯及其化合物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的学习,建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和流程的模型,掌握利用该模型分析其他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方法。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完成氯离子检验的相关实验,使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与一般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于氯气制取过程中氯气的尾气处理和吸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化学家在环境保护中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氯离子检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知道了氯气的用途,氯气有什么用途呢?(自来水消毒剂、制氯化氢、制漂白液、制漂白粉),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那么氯气是如何得到的?二、讲授新课【板书】氯及其化合物二、氯气的制取【投影】氯及其化合物二、氯气的制取【讲解】上节课我们曾经提过,氯气的发现应该归功于瑞典化学家舍勒,舍勒发现氯气是在1774年,当时他正在研究软锰矿(即二氧化锰),当他使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并加热时,产生了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这种气体就是氯气。
其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现在这种方法仍然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重要方法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这个使用的必须是浓盐酸,稀盐酸是无法与二氧化锰反应的。
【学生活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根据初中学习过的气体实验室制法填写下表,找几位同学来复述其填写的结果。
气体制取原理(方程式)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装置图【投影】气体制取原理(方程式)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装置图O 22KClO 3 ————→高温 ————→高温催化剂 ——————→高温、高压催化剂 ======MnO 2△ 2KCl +3O 2↑2KMnO 4K 2MnO 4+MnO 2+O 2↑固体+固体加热O 22H 2O 22H 2O +O 2↑固体+液体不加热CO 2CaCO 3+2HCl =CaCl 2+CO 2↑+H 2O 固体+液体不加热【讲解】通过上面的表格,同学们可以分析得到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应该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决定。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考纲解读】1.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卤族元素的性质。
【知识梳理】一、氯气(1)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呈色,有气味,溶解性:水。
(3)氯气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结论:氯水中的分子:,离子:。
HClO(次氯酸)的性质:Ⅰ.弱酸性:酸性弱于H2CO3。
Ⅱ.不稳定性----见光分解2↑由于HClO的分解,使Cl2和水逐渐反应,直至氯水失效,因此氯水要现用现制,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Ⅲ. 强氧化性:可漂白、杀菌,能使红布条、品红等褪色,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
(4)氯气分别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 + NaOH ===Cl2 + Ca(OH)2 ===漂白粉的成分:有效成分:漂白原理:在空气中:。
在盐酸中:(5)强氧化性:完成下列反应的有关方程式(1)Cl2与淀粉碘化钾溶液:(2)Cl2通入FeCl2溶液中:(3)Cl2通入SO2的水溶液中:二、氯气的制法<1>工业制法:(1) 电解饱和食盐水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2)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化学方程式<2> 实验室制法1.药品:浓盐酸+氧化剂写出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2.发生装置:固+液反应加热主要玻璃仪器有:3.净化: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氯气中常含有、等杂质气体,为除去气体杂质,应将混合气体先后通过盛有、的洗气瓶。
4.收集方法:5.验满方法:6.尾气处理:知识点一:氯气的性质例1、有人说:氯水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因而液氯也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例2、下图所示:若关闭I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
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A.浓H2SO4B.饱和NaCl溶液C.浓NaOH溶液D.水知识点二:氯气的制法例3、A B C D E讨论并指出各装置的作用:A B CD E【限时训练】1.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A. 次氯酸钠溶液B. 次氯酸钙溶液C. 氯水D. 氯化钙溶液2.下列物质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 )A、CuCl2B、HClC、FeCl2D、Fe3O43. 在下列物质中,溶于水可以生成两种酸的是()A. CO2B. SO2C. HClD. Cl24.下列关于新制氯水及久置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制的氯水呈黄绿色,久置的氯水无色B、新制的氯水漂白作用强,而久置的氯水漂白作用很弱C、新制的氯水所含成分多,而久置的氯水所含成分少D、新制的氯水中无氯离子,而久置的氯水中则含氯离子5.自来水常用适量氯气杀菌消毒,不法商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牟取暴利。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相关实验操作方法;2.掌握氯及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氯和氯化物的性质及用途:1)氯的性质:氯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和漂白性;2)氯化物的性质:氯化物是一类化学物质,通常呈盐状晶体或固体,可溶于水;3)氯及其化合物的用途:氯可用于制备一些重要的化学品,如氯化铁、氯化锂等;氯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消毒、药物制备等领域。
2.氯及其化合物的常见实验操作:1)氯的制备实验:实验药品:盐酸、过氧化氢、氯化亚铁。
实验步骤:a.取一小量盐酸倒入试管中;b.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c.将氯化亚铁粉剂加入试管中,观察气体的释放和颜色的变化。
实验现象:试管中会有气泡产生并且气体呈现黄绿色。
2)氯化钠和氯化银的晶体结构实验:实验药品:氯化钠、氯化银。
实验步骤:a.取一小块氯化钠晶体放在干净的滑片中,覆盖上一个玻璃片,利用显微镜观察;b.重复上述步骤,用氯化银晶体代替氯化钠晶体。
实验现象:氯化钠和氯化银晶体都呈现盐状晶体的结构。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展示氯的图片和相关实验仪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想,激发学习的动机。
Step 2: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并简要讲解氯的制备实验和氯化钠、氯化银的晶体结构实验。
Step 3:实践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进行氯的制备实验和氯化钠、氯化银的晶体结构实验。
鼓励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
Step 4:知识总结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氯的制备方法和氯化钠、氯化银的晶体结构特点。
Step 5:拓展延伸向学生介绍其他重要的氯化物,如氯化氢、二氯甲烷等,并让学生了解其性质、用途和相关实验操作方法。
Step 6:学以致用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制备一种氯化物,并记录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总结实验心得。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和学生状况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一》其次章其次节第一课时。
从教材学问体系构建看,它是非金属元素内容学习的开端,又是以后学习其余非金属元素和元素周期律的根底,所以本章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争论方法看,氯气是典型的非金属,本节学习化学特有的科学方法“构造打算性质,性质影响用途”,对以后争论其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具有引导意义。
从教育目的看,氯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响;氯气与水的反响。
难点:氯气与水的反响。
3.教学目标的制定(1)学问与技能① 能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
② 把握氯气与金属、非金属以及与水的反响。
③ 知道氯气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试验观看氯气与金属钠、铁、铜、氢气反响的试验现象,理解氯气与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响的实质。
②通过观看试验演示,对氯气与水反响的产物进展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根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氯气觉察到氯被确认为一种的元素经受了数十年的时间,体会科学争论过程需要不懈探究。
②关注氯气具有毒性,能够以绿色化学的角度辩证对待化学带给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二.教学过程设计其次章教师教法和教学过程其次节氯及其化合物学生活动和学习过程设计意图引入:[ 教师提问 ] 生活中有哪学生动脑思考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观些物质或用品中含有Cl 元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素?[展现]PPT 展现金秋盐田学生观看图片,了解氯元引导出氯元素在自然好风光图片素在自然环境中的存在界中的存在形式。
[教师]现在展现的图片是形式。
金秋盐田的秀丽景象,这是由于蒸发产生了大量的结晶盐。
[展现]PPT 展现浩瀚的海洋、资源的宝库图片[教师]海水中含盐 3%,主感受海洋资源的浩瀚力了解氯元素是富集在要为氯化钠。
假设将海水量,氯元素以 NaCl 形式海洋中的元素。
《第二章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如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理解次氯酸的性质和用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安全认识,认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塞位,培养环保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
2. 教学难点:次氯酸的强氧化性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试管、橡皮管、镊子、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氯气发生装置。
2. 试剂:氯气、金属(如钠、镁、铝等)、金属化合物(如氯化银等)、酚酞溶液、石蕊试纸。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含有氯元素的物质图片,如漂白粉、自来水、加碘盐等,引出氯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 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新课教学1. 氯气的性质(1)演示氯气与金属、非金属以及水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相关问题。
(2)通过PPT展示氯气的化学性质,如强氧化性、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等,并讲解相关化学方程式。
2. 氯离子的检验(1)通过PPT展示含有氯离子的物质,如食盐、自来水、游泳池消毒剂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检验。
(2)演示氯离子检验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诠释原因。
3. 氯气的用途通过PPT展示氯气的用途,如自来水消毒、化工生产等,引导学生了解氯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室互动1.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中含有氯元素?2. 讨论:如何根据氯气的性质推测氯气的用途?3. 思考:实验室如何制备氯气?有哪些注意事项?(四)小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氯气的性质、用途以及检验方法。
2. 安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思考如何改进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实验操作。
《氯及其化合物》优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2节氯及其化合物本节是全章教材的重点之一。
氯不仅是卤素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也是最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是进一步学习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教材对氯气的性质、氯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检验等介绍较为全面。
这对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巩固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大有裨益。
同时也培养学生全面认识物质,辨证认识物质的能力。
教材设计了“思考与交流”、“实验”、等栏目,充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同时还设计了“资料卡片”、“科学·技术·社会”等栏目,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识,化学史,体会科学研究精神。
教学目标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氯气的性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1.通过探究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对性质进行预测和检验的认知模型。
2.通过含氯物质及其转化关系的认识过程,建立物质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联。
氯气的化学性质。
查阅资料了解氯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提问】同学们知道海水的主要成分有哪些(水,氯化钠等)你知道其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什么【引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海水中含量很高的元素——氯。
【投影】化学家舍勒发现氯气的生动故事。
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的过程中,用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且有强烈的刺鼻气味,使他感到非常难受,但他继续对该气体进行研究,发现它可与很多的金属和非金属反应,再将这种气体溶于水,又发现该气体还能使有色的纸张、花朵、衣物等褪色。
通过以上的信息材料,讨论以下的问题:问题1:推测氯气的物理性质。
问题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及反应。
展示一瓶氯气,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氯气的物理性质,得出结论后,再与课本上的结论进行对比,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10(章节4-1:氯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高考要求分析]1.卤族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元素是卤族元素的代表。
所以,氯及其化合物往往是每年高考的热点。
经常涉及到氯气、氯化氢、次氯酸盐和次氯酸等物质。
2.要熟练掌握氯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熟练掌握氯化氢的结构、性质、用途和制法。
在中学化学课本中对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的性质叙述不多,但在复习中也要作为重点加以挖掘和推广。
[知识综合脉络]氯及其化合物联系网络[基础知识梳理]一.氯气1.化学性质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表现强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Cl2与绝大多数金属能反应(除极少数不活泼金属),且变价金属(如Fe)一般能氧化到最高价。
2Na+Cl2=2NaCl(白烟)2Fe+3Cl2△2FeCl3(棕褐色)思考:常温Fe能否与干燥Cl2反应?你能举出实例吗?(不能,除非潮湿Cl2.液氯用钢瓶盛装运输)Cu+Cl2点燃CuCl2(棕黄色的烟)注意:由Cu在Cl2中燃烧的现象说明无水CuCl2为棕黄色固体,只有溶于水其颜色由于浓度不同显绿色或蓝色.思考:[CuCl4]2-+4H2O[Cu(H2O)4]2++4Cl-(绿色)(蓝色)在此平衡体系中,改变下列条件:①加入适量NaCl ②加入适量AgNO3溶液③加入适量水,溶液颜色将如何改变?(①绿色加深②蓝色变深③变蓝色)(2)与非金属的反应氯气除与H2反应外,还能与P、S、S i等非金属反应2P+3Cl2点燃2PCl3PCl3+Cl2=PCl5反应现象:有白色烟雾生成——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烟、雾同时生成的一个反应。
其中PCl3是生产农药敌百虫重要原料。
PCl3、PCl5都极易水解PCl3+3H2O=H3PO3+3HCl PCl5+4H2O=H3PO4+5HClSi+2Cl2高温SiCl4(工业制单晶硅(高纯硅)的重要反应)(3)与化合物的反应①跟水反应:Cl2+H2O HCl+HClO(歧化反应)水溶液称氯水,氯水存在的微粒,分析一下其中存在哪些分子、哪些离子?思考:(a)如何证明氯水中存在Cl2、H+、Cl-、HClO?(b)0.224L(标况)Cl2溶于2L水中,Cl2、Cl-、HClO物质的量之和0.01mo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②跟碱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实验室中常利用该反应用来吸收多余Cl2)思考:标准状况aL H2与Cl2混合气体光照爆炸后的所有物质恰好使bmol NaOH完全转化为盐,则b与a的关系可以是。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工业上用来制取漂白粉)。
思考:(a)工业上为什么用Cl2来制取漂白粉?(b)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效成分是什么?其漂白原理是什么?(c)自来水净化过程可用液氯和绿矾来净化消毒,也可用氯胺(NH2Cl)来杀菌消毒、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净化消毒过程。
参考答案:(a)形成比次氯酸更稳定的比次氯酸盐,便于运输、保存。
(b)CaCl2和Ca(ClO)2,Ca(ClO)2,Ca(ClO)2+H2O+CO2=CaCO3+2HClO(c)Cl2+2Fe2+=2Fe3++2Cl-,Fe3++3H2O Fe(OH)3(胶体)+3H+。
氢氧化铁胶体可起吸附杂质而起净化水的作用。
氯胺跟水可发生如下反应:NH2Cl+H2O NH3+HClO,生成的次氯酸可起杀菌消毒作用。
③跟其它还原性物质反应S2-(H2S)+Cl2—Br-+Cl2—Fe2++Cl2—SO32-(SO2)+Cl2+H2O—I-+Cl2—④跟有机物反应氯气可跟烷烃、苯、苯的同系物、苯酚等有机物发生取代反应;氯气能跟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发生加成反应。
二.氯气制法(1)反应原理(尽可能考虑能够生成氯气的途径)课本中实验室Cl2的反应式:__________在这个反应中①盐酸作用?(还原剂与酸)②足量MnO2和含4mol HCl的浓盐酸加热制得Cl2物质的量1mol(填小于或等于或大于)③该反应必须加热到900C左右,为什么温度不能再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若实验室没有浓盐酸,可用什么代替?写出化学方程式.⑤其它可能生成Cl 2途径有:KMnO 4+HCl(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ClO 3+HCl(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bO 2+HCl(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ClO)2+HCl(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Cl+H 2O −−→−电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制Cl 2) (2)发生装置除用来制Cl 2还可用来制取哪些气体?_______________(3)除杂装置(洗气)——除去Cl 2中少量HCl 、水蒸气,可先通入______(亦可用___)除去HCl ,再通过浓H 2SO 4(或P 2O 5或CaCl 2)除去_______。
用向上排空气法(4)收集装置。
验满:(5)吸收装置——烧杯中盛有______________溶液(不能用水代替)。
三.次氯酸、漂白粉的性质HClO 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 (氧处于中心),所以电子式为。
次氯酸、次氯酸钙等有多方面的性质,经常用到以下几方面性质:(1)HClO 是一种弱酸,与碳酸比较电离能力有如下关系:H 2CO 3>HClO>HCO 3-,请分析下列反应: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ClO 溶液中:NaClO + CO 2+H 2O=NaHCO 3+HClO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Cl 2+NaHCO 3=NaCl+CO 2↑+HClO(2)ClO -是一种弱酸的酸根离子,能发生水解反应:ClO -+H 2O HClO+OH -,所以次氯酸钙溶液显碱性。
若遇到铁盐、铝盐易发生双水解:3ClO -+Fe 3++3H 2O=Fe(OH)3↓+3HClO(3)HClO 和ClO -都具有强氧化性,无论酸性、碱性条件下都可以跟亚铁盐、碘化物、硫化物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如:硫酸亚铁溶液遇漂白粉:2Fe 2+ + 5ClO - + 5H 2O = 2Fe(OH)3↓+Cl - + 4HClO漂白粉遇亚硫酸酸盐:ClO -+SO 32-=Cl -+SO 42-(4)HClO 见光易分解:2HClO −→−∆2HCl+O 2↑ (5)次氯酸钙中的Ca 2+、ClO -可以表现出一些综合性质。
如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次氯钙溶液中: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注意理解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跟次氯酸钙溶液反应的差异:Ca(ClO)2+Na 2CO 3=CaCO 3↓+2NaClOCa(ClO)2+NaHCO 3=CaCO 3↓+HClO+NaClO[典型例题分析][例1]氯气是有毒的,曾被法西斯制成毒气弹用于侵略战争。
当这种毒气弹顺风爆炸时,以下防御方法正确的是( )(A )人、畜应躲到低洼的地方 (B )人、畜应到较高的地方去(C)可用肥皂水或尿浸湿软布蒙面(D)人可以闭住不呼吸,以免吸入氯气中毒[解析]从物理性质角度分析,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氯气易积聚在低洼的地方,所以人在较高的地方比在低洼处更安全。
从化学性质考虑,氯气易跟碱反应,肥皂水或尿都是碱性物质,所以用肥皂水或尿浸湿软布蒙面有一定防护作用。
从生理常识知道,人是不可能闭住不呼吸的。
[答案]BC。
[例2]市场上销售的“84”消毒液,其商品标识上有如下叙述:①本品为无色液体,呈碱性;②使用时加水稀释;③可对餐具、衣物进行消毒,可漂白浅色衣物。
其有效成分可能是()。
(A)Cl2 (B)SO2 (C)NaClO (D)KMnO4[解析]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很多,只要抓住“本品为无色液体,呈碱性”,就可从待选项中选出次氯酸钠。
[答案]C。
[例3]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欲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HClO溶液,下列方法可选用的是()(A)加硫酸钙,充分反应后蒸馏(B)加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蒸馏(C)加磷酸钙,充分反应后蒸馏(D)加氯化钙,充分反应后蒸馏[解析]盐酸是强酸,次氯酸是弱酸,考虑选一种能跟盐酸反应,不能跟次氯酸反应的物质。
硫酸钙和氯化钙都是强酸盐,不能跟盐酸反应。
碳酸钙能跟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由于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的酸性强,所以碳酸钙不能跟次氯酸反应,可以选碳酸钙。
磷酸钙跟盐酸可发生反应生成磷酸的酸式盐,但不能跟次氯酸反应,所以也可选用磷酸钙。
[答案]BC。
[例4]含有农药、染料、酚、氰化物,以引起色度、臭味的废水,常用化学氧化法进行处理。
所用的氧化剂有氯类(如液氯、漂白粉、次氯酸钠等)和氧类(如空气、臭氧、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一个典型实例是用含氯类氧化剂处理含有剧毒的氰化物(含氰根离子)的废水。
在碱性条件下(pH=8.5~11),氯气可将氰化物中氰根离子氧化为比它毒性小一千倍的氰酸盐(含氰酸根离子)。
(1)写出含氰根离子废水中用氯气氧化,生成氰酸盐时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2)若使含氰酸根离子废水中再投入氯气可使氰酸根转化为无毒的气体等,写出这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在用液氯不便的地区,可用漂白粉处理含氰根离子的废水,若将其氧化为氰酸根离子,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解析]题中所涉及的“废水处理问题”实质上是用含氯类氧化剂(如液氯、漂白粉、次氯酸钠等)来氧化废水中的剧毒氰化物。
抓住“氧化氰根离子为氰酸根离子”、“氰酸根离子氧化为无毒气体”等信息。
进而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可推出氰酸根离子中元素应转化为氮气与二氧化碳方可无毒;再抓住“碱性环境”,pH=8.5~11为弱碱性,有逸出二氧化碳的可能。
[答案](1)CN-+2OH-+Cl2=CNO-+2Cl-+H2O(2)2CNO-+4OH-+3Cl2=2CO2↑+N2↑6Cl-+2H2O;(3)CN-+ClO-=CNO-+Cl-[课堂练习]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有可溶性氯化物(B )在一溶液中滴加BaCl 2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 且不溶于稀硝酸,原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或硫酸盐(C )盐酸中加入AgNO 3与HNO 3的混合物, 产生白色沉淀(D )可用AgNO 3溶液与稀硝酸来检验可溶性氯化物2.选用一种试剂可把浓度为2mol·L -1的NaHCO 3,Na 2S ,Na 2SO 3,Ba(NO 3)2,Na 2SO 4一次性加以区别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