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应用文献综述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和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是现代地理科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在地理研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的信息处理系统。
它通过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组成,其中最核心的是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它提供了数据输入、编辑、查询、分析和输出等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城市规划中,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规划师分析土地利用、交通流量、人口分布等数据,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环境保护中,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监测和分析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侵蚀等环境指标,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支持。
在农业生产中,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农民进行土壤肥力评估、农作物生长监测等工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未来,地理信息系统将继续发展壮大。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理信息系统将能够获取更高分辨率、更全面的地理数据,为各个领域的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支持。
同时,地理信息系统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结合也将带来更多的创新应用。
二、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航空器、卫星等远距离感知设备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的光谱、热红外、雷达等多种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地表的地形、植被、土壤、水体等特征。
遥感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地质勘探中,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寻找矿产资源、识别地质构造等。
在灾害监测中,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自然灾害,提供及时的预警和救援信息。
在农业生产中,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土壤湿度等指标,为农民提供农业管理的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遥感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处理空间数据的工具。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GIS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主流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军事等领域。
在GIS领域中,遥感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文就来探讨一下遥感技术在GIS中的应用。
简单来说,遥感技术是利用航天卫星、无人机等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监测的科学技术。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量的地理信息,其中包括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地类型、水体等等。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地面上的各种信息,并利用计算机的算法和模型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GIS领域中,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地图制图地图制图是GIS的一个基础应用方向。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地面上各种信息数据,并将其进行处理和分类,然后用各种技术手段将其显示在地图上。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某个区域的地形、气候、道路、建筑等等情况,极大地方便了地理工作者对地面情况的了解和研究。
二、资源管理遥感技术在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农业生产方面,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农作物进行监测,定期了解各种作物的生长情况、植被覆盖度以及土地利用情况等等信息,以便更好地进行农作物的生产管理和资源配置。
在能源领域,也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太阳能、风能等能源进行监测和计算,以确定最佳安装方式和产生量。
三、环境保护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河流、湖泊、海岸线等进行监测和预判,以及对大气质量、水质等进行研究和评估。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林业资源、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在遥感技术的应用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存在卫星遥感数据处理的复杂性、不同卫星数据的质量与精度差异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遥感技术在GIS中的应用效果。
除此之外,由于对遥感数据的理解存在难度,因此,目前遥感技术的使用普及度也有限,还需要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逐渐提高遥感技术的应用水平。
城市发展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应用文献综述

城市发展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应用文献综述王轲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ical Inf ormation Systems和遥感技术(RS,Remote Sensing的应用领域日趋广泛和深入。
本文讨论了GIS 和RS在城市发展研究应用四个方面,即:城市环境质量监测、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管理。
通过对这些技术实际应用的分析说明,探讨RS和GIS等信息化技术在城市发展科研领域更泛的应用。
1 前言伴随着人口快速聚集、城市空间急剧扩张以及经济高速增长,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交通等问题日益凸现;而城市化过程产生的负面效应反之又阻碍、减缓和抑制着城市化进程,给城市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挑战。
随着城市发展问题研究的深入以及城市化影响在区域乃至全球尺度上的扩展,迫切需要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图象处理与空间分析功能应用到城市发展研究领域,作为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协助研究和解决复杂的城市问题。
因此,研究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以及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决策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是20世纪60年代在现代物理学(如光学、红外、微波、雷达等、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等支持下形成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
[1]遥感技术系统主要由遥感平台(飞机、卫星等、遥感仪器、图像接收处理和分析判读判读应用四个部分组成。
按遥感平台使用飞机或者卫星来划分,分为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卫星遥感。
过去近20年中,高分辨率、多时相、多波段的空间遥感信息业已揭示了城市化过程中人类活动对环境干预的区域演变及其动态特征的变化过程。
作为一项信息工程,其应用是通过多平台、多时相、高分辨率的信息源,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使瞬间遥感信息延伸为时间序列的数据库,建立综合模型和专家系统,以期赢得预测、预报的时间,为决策和相关学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技术,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是一种特定而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和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逐渐成为现代地理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系统,而遥感技术则是利用航空器或卫星等飞行器对地面进行观测和记录的技术。
两者的结合应用广泛,对于环境管理、城市规划、资源调查和天气预报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环境管理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收集、整合和分析遥感数据,可以实时监测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变化、水质污染等环境指标,为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全球森林覆盖率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森林火灾、森林砍伐等情况,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其次,在城市规划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能够帮助城市规划者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空间格局和发展趋势。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实现城市用地规模、道路交通网络、人口密度等方面的模拟和预测。
这些信息对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调整和基础设施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外,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城市建筑物、道路和绿化等进行监测和更新,及时了解城市的用地利用情况和空间布局变化。
再次,在资源调查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对自然资源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评估。
通过收集和分析遥感图像和地理数据,可以获取土地类型、矿产资源、水资源等信息,并进行多尺度、多维度的空间分析。
这些信息对于农业发展、矿产勘探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农业领域,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农田植被指数、土壤湿度等指标,为农作物种植和农业灾害预警提供支持。
最后,在天气预报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气环境的实时和空间信息。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全球范围内的气象数据,并生成气象产品,如云图、风场图等。
遥感技术文献综述

遥感技术文献综述当涉及到遥感领域的文献综述时,以下是一个基本的模板可以作为参考:概要:在这篇文献综述中,我们对遥感技术在特定应用领域或特定主题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和分析。
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我们总结了当前遥感研究的进展、应用方法和研究结果。
本文综述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关于遥感在特定应用或主题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的全面概述,以及未来研究的潜在方向。
引言:在本节中,我们简要介绍了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的背景。
我们提供了关于遥感数据获取、遥感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方法的概述。
此外,我们对遥感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进行了讨论。
方法:在这一部分,我们说明了文献综述的方法和搜索策略。
我们详细描述了我们使用的数据库、关键词和筛选标准。
我们还讨论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排序的过程。
研究进展:在这一节中,我们总结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遥感技术在特定应用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我们回顾了相关文献,涵盖了该领域内的关键问题、挑战和解决方案。
我们介绍了不同研究团队的工作,讨论了他们的方法、数据来源和实验结果。
应用:在这一部分,我们探讨了遥感技术在特定应用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我们列举了使用遥感数据解决的问题,并说明了遥感技术在这些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我们还介绍了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技术,包括图像分类、变化检测、地表温度估算等。
未来方向:在这一节中,我们提出了遥感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讨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挑战和限制,并提出了潜在的解决方案。
我们还探讨了遥感技术可能的改进和创新,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遥感应用需求。
结论:在这篇文献综述中,我们回顾了遥感技术在特定应用领域或特定主题方面的研究进展。
我们总结了当前研究的成果和应用方法,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希望这篇综述能为研究人员提供有关遥感技术在该领域应用的全面概述,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请根据你的具体要求和领域知识,填充各个部分的内容,这将是一篇完整的遥感文献综述。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通用模板,具体结构和内容可能会因涉及的应用领域或主题而有所不同。
地理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地理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地理科学作为研究地球表面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学科,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涵盖广泛领域的综合性科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地理科学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很多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综述地理科学领域的相关文献,以帮助我们了解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数字地图和地理数据的集成应用系统,它提供了一种具有空间分析能力的数据管理和可视化工具。
许多研究人员利用GIS技术进行地球表面的地貌分析、气候模拟、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例如,Smith等人(2018)利用GIS技术分析了城市空气质量与人口分布的关系,为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遥感技术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遥感图像和数据来进行地理研究的方法。
由于其高分辨率和广覆盖能力,遥感技术在地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Huang等人(2017)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遥感数据,研究了湖泊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
三、环境变化与资源管理地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环境变化与资源管理。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系统退化的日益严重,我们面临着诸多的环境挑战。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地球表面的环境变化,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管理策略。
Li等人(2019)通过对气候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的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区的干旱趋势与水资源分布的关系,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城市化与区域规划随着全球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与区域规划成为了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等因素,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例如,Jackson等人(2016)研究了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城市规划的建议,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环境变化与资源管理以及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等多个研究领域。
中国的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应用

中国的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与遥感技术是现代地理科学中应用广泛且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中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GIS与遥感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农业与林业管理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的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应用的现状、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中国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可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首先,在城市规划与管理方面,GI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管理等方面。
例如,许多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城市GIS平台,通过对城市土地、建筑和交通等信息进行分析和管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其次,在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管理方面,GIS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也非常丰富。
通过对自然资源的调查与监测,以及环境污染和灾害的预测与防治,GIS技术为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了有力工具。
例如,在水资源管理中,通过对地表水、地下水和水库等进行综合管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保护水资源的安全与可持续利用。
此外,在农业和林业管理方面,GIS技术有助于提高农林业的生产管理效率。
农业方面,通过对土地利用、土壤状况及气象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为农民提供精准的农田管理方案。
林业方面,通过对林地生态环境、林木采伐和防火等进行监测和管理,有利于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中国遥感技术应用现状遥感技术是通过采集、处理和解释卫星或飞机传感器所获取的远程图像,以获取地表信息的方法。
在中国,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灾害预警、气候变化和资源调查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气象因素等,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例如,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评估PM2.5浓度分布,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在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方面,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有助于灾后评估和资源调配。
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中,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城市规划的准确性、效率和可持续性,有助于构建更宜居、更绿色、更美好的城市。
遥感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数据获取技术,通过卫星、飞机、无人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表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分析和综合,生成各种地图和影像产品,用于提供有关地表特征的信息和空间关系。
在城市规划领域,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地表覆盖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识别城市用地、土地不透水面积、道路、建筑物、绿地、水体等地理要素。
这些地理要素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因此识别这些信息是城市规划中的必要步骤。
传统的手工获取这些信息显然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数字遥感图像直接获取这些信息,大幅简化了数据获取过程。
其次,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地表变化监测。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地表的变化也越来越剧烈。
例如,新的区域开发、新建筑物的兴建,城市基础设施的升级,自然灾害、森林火灾等都会引起地表变化。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地表变化检测,及时发现城市变化的趋势和热点区域,并且可用于对规划决策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
再者,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地表特征分析。
城市规划需要对地表特征进行综合性分析,分析地形、地貌、地貌类别、地表覆盖、土壤类型、水资源、水文现象、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相关特征,以制定更全面的城市规划。
遥感影像技术可以提供遥感数据的不同频段,这些数据包括可见光、红外线、热红外数据等,综合这些遥感数据可以对地表特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最后,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城市规划中常用的数据处理和管理工具,GIS可以对遥感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制图等操作。
例如,GIS可以用于线路规划、地形分析、作为决策支持系统、土地利用分析等等。
通过GIS和遥感技术的结合,可以更加精确和快速地处理遥感数据,从而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发展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应用文献综述王轲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ical Inf ormation Systems和遥感技术(RS,Remote Sensing的应用领域日趋广泛和深入。
本文讨论了GIS 和RS在城市发展研究应用四个方面,即:城市环境质量监测、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管理。
通过对这些技术实际应用的分析说明,探讨RS和GIS等信息化技术在城市发展科研领域更泛的应用。
1 前言伴随着人口快速聚集、城市空间急剧扩张以及经济高速增长,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交通等问题日益凸现;而城市化过程产生的负面效应反之又阻碍、减缓和抑制着城市化进程,给城市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挑战。
随着城市发展问题研究的深入以及城市化影响在区域乃至全球尺度上的扩展,迫切需要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图象处理与空间分析功能应用到城市发展研究领域,作为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协助研究和解决复杂的城市问题。
因此,研究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以及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决策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是20世纪60年代在现代物理学(如光学、红外、微波、雷达等、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等支持下形成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
[1]遥感技术系统主要由遥感平台(飞机、卫星等、遥感仪器、图像接收处理和分析判读判读应用四个部分组成。
按遥感平台使用飞机或者卫星来划分,分为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卫星遥感。
过去近20年中,高分辨率、多时相、多波段的空间遥感信息业已揭示了城市化过程中人类活动对环境干预的区域演变及其动态特征的变化过程。
作为一项信息工程,其应用是通过多平台、多时相、高分辨率的信息源,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使瞬间遥感信息延伸为时间序列的数据库,建立综合模型和专家系统,以期赢得预测、预报的时间,为决策和相关学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技术,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是一种特定而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的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国际上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开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初,经过30 多年的迅猛发展,目前发达国家已将它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用于城市动态管理和规划发展,并将它作为对城市重大问题和突发性事件进行科学决策的现代化手段。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在城市方面的发展尤为成功,而我国城市信息系统研究则以遥感为先导,1980 年在天津和1983 年在京、津、渤地区都进行了探索。
1989 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正式在常州、洛阳和长沙市三个中等城市进行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建设。
1990 年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在经济特区和东南沿海域市,对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潮[2]。
3 城市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地理效应在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地、大气、生物等自然环境要素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使自然物理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产生人工化地貌(房屋建筑、人工化气候(热岛与温室效应等、人工化的地面(混凝土或沥青路面等、人工化“水系”(给排水管网等以及许多其他设施,形成具有人工化环境的生态系统[3],从根本上改变了自然景观自然景观形态结构,导致自然景观的退化。
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向环境投放大量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干扰了大气层热平衡,同时通过改变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改变环境物质成分以及影响化学元素迁移,来改变地理系统物质流,加速了自然过程的速率。
4 RS和GIS在城市发展研究中的应用4.1 城市环境质量监测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主要涉及水质监测、大气监测、生物监测和土壤监测等。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城市就开始进行应用航空、航天技术监测环境、调查土地资源和应用于规划、管理的尝试。
1980年,天津市率先进行航空遥感监测实验,利用假彩色红外摄影,编制1∶1万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图。
同时通过大气气溶胶采样及地面大气污染监测数据,对大气、水源、飘尘和SO2含量,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在500米×500米格网上,自主开发制图软件,编绘出版了《天津市环境质量图集》[4]。
80年代末期,遥感应用于赤潮监测。
1989年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接收并处理了渤海海区赤潮TM图像,展示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赤潮的可能性[5]。
9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遥感开始向纵深发展,其趋势之一是追溯城市化的过程和演变的历史,探索城市发展的动向,为制订城市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趋势之二是从遥感监测发展到建立城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则成为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信息源,而且作为定期动态监测系统,不断更新城市信息数据库。
城市热岛导致的热环境问题分析方面,以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撑,选用LandsatETM+影像,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特征,较好地模拟了热环境的空间变化,定量揭示了城市人类活动对热环境的影响机制(周亮,2006;岳文泽,徐建华,2008。
在城市土壤重金属来源与污染指数空间分布状况调查方面,以GPS对采样点精确定位,采用克立格( Kriging法计算土壤重金属和Nemero 综合指数的差值,由ArcGIS9.0软件完成差值图的绘制,直观表征重金属污染高风险区(廖晓勇,陈同斌等, 2006。
城市植被覆盖实地监测方面,以ASTERL1B级数据和土地利用图为数据源,统计分析,选择植物群落最敏感的植被指数,初步探索出快速、准确、方便的调查植被分布的方法和技术,为植被实地监测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杨颖慧,2007,此外还建立基于像元信息分解的城市遥感自动识别系统,取代传统目视解译,已应用于城市绿地信息提取(余前等,2006。
4.2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目前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有如综合指数法、图形叠置法、层次分析法和景观生态学法等, 但由于城市景观多样,建筑物林立,透视条件差,难以取得大范围内的适时观测资料以满足区域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需要。
RS技术以空中为信息获取平台,具有宏观、适时、快速获取地上物之优势,并可通过转换,以直观的形象真实显示地貌形态。
GIS技术具有编辑、加工和评价长时段、大地理区域数据的能力及卓越的建模和影响预测能力,能够识别和分析环境影响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累积特征[6],再配合以地面同步观测、采样,就可在宏观信息和微观主份的结合上,把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就其评价侧重的应用领域而言,涵盖了城市的地质环境分析评价(陈春生,1990;李双林,1996;韩震,杨锋杰,李永庆等,2000;肖美英,2007,城市植被覆盖的生态功能与效益评价(陈云浩,李晓兵,史培军等,2002;何兴元,宁祝华,2002;陈晔, 赵纯勇, 杨华,2005,城市环境污染研究中单项污染因子评价(丘荣祖,张东水,余德志等,2005;陈峰,尹春芹,蒋新等,2008,城市空间结构与拓展形态研究评价方面(赵滔滔,1996;Murad,2003;赵黎光,2007;武占云,2007。
随着研究的深入,RS和GIS技术应用于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一个新课题。
陈功等利用RS技术将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以及植被信息提取, 同时利用GIS技术对已有的各种调查资料及数据进行管理, 为电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直观的基础数据及图形, 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叠图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7]。
马玲等就西部支线机场建设的不利因素, 提出了将遥感和GIS技术的优势充分应用于机场建设前期选址决策中, 并以腾冲驼峰国际机场建设为例, 探讨应用遥感技术, 制作遥感图像三维可视化, 为决策者提供直观的实地三维影像图;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 进行坡面、坡度和净空分析, 可以为机场选址、布线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遥感和GIS技术的综合应用对西部支线机场现代化建设创优工程提出了一定思路和技术方法[8]。
随着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科学的发展,城市遥感观测与海量信息管理日趋成熟,使得将城市个体特征与区域地理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城市风沙灾害性评价成为可能。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构建合理模型(model全面评价中国北方沙区城市风沙灾害危险度,为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9]。
4.3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涉及的基本问题是城市设施和城市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布,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作为存储、分析和管理空间数据的技术,为日益复杂的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可以协助城市规划工作者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朱阿兴、Carl G. Amrhein、Anthony C. Lea,1996。
相应的,GIS 在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中应用的研究也日益广泛和深入,研究的角度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按照研究涵盖的地域空间范围来看,其中就包括了城市空间扩展与建设用地格局分析研究(Anthony Gar-On Y ehand Xia Li,1997;陈晓军、张洪业、刘庆生,2004;李江、段杰2004、土地评价研究(黄瑞红,1997;梁留科,1998;马安青、王建华、陈东景、巴雅尔、周月敏,2002;朱子豪,1996、公共设施的选址应用研究(Mark W. Horner and Tony H. Grubesic,2001;周启鸣、K. Charnpratheep,1996、GIS 在小尺度的社区景观规划和设计中的应用(Kheir Al-Kodmany,2000等方面。
另外,有研究者对于GIS 作为增加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编制过程程度和提高规划公平水平的工具(EmilyTalen ,1998;Emily Talen, 2000、城市规划和管理中应用GIS的非技术性问题(Hiroyuki Kohsaka,2000;宋小冬,1996以及利用GIS 实施在线规划(OnlinePlanning的实践(Lee Lik Meng and Tan TS,2002等方面也作了探讨。
GIS 在不同专业中的应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GIS应用的局限性,而不要忽略专业知识对GIS 在本专业中应用的重要性。
具体到GIS 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例子,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只有将GIS 与城市规划专家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充分发掘出GIS 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潜力(朱阿兴、Carl G.Amrhein、Anthony C.Lea,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