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质量检测A组(答案与解析)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同步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同步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载体是传统文化。
从古希腊的命运悲剧,()。
而曹雪芹却相异于横向意义上西方的悲剧意识载体,着力从纵向传统文化中提炼出不同于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和”为文艺思想的喜剧结局规律及表现方式,在沉沉的哭泣中控诉男尊女卑文化的种种罪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尊女卑意识和男权至上原则禁锢的恰恰是女性的自由,而用来禁锢女性自由的正是在落后传统文化思想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封建制度。
在这些“吃人的制度”中,男权主义制度是“吃人的制度”的主体。
这样一来,男权主义制度和专制主义制度就是导致女性悲剧命运的最强幕后黑手。
当男尊女卑的文化基因和男权至上的制度形式契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古代中国独有的制度文化。
在《红楼梦》中,无论是性格孤傲的林黛玉,或者八面玲珑的薛宝钗,都没有逃脱悲剧的命运,都属于“薄命司”之列,这就从根本上相异西方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论。
”不仅贵族小姐不是因为性格而“香消玉殒”,就连女奴丫鬟们也不是因为性格才导致“红颜薄命”。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至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再到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演进路径及核心内容B.至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再到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演进路径及核心内容C.至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再到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核心内容及演进路径D.至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再到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核心内容及演进路径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B.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C.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检测练习(附参考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检测练习(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读《红楼》,趣辨人”活动小组设计了一道试题如下,请给出横线处补写最恰当的一项()豪迈如史湘云, ① ;稳重如薛宝钗,② ;唯有敏感如林黛玉, ③ 。
A.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②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B.①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C.①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③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D.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②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③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二、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中多次用到“岔话”方式,在叙写某事时停住而转向其他事。
岔话不仅使人物心理微妙丰富,也自然转换了情节。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李纨等人向王熙凤申请诗社活动经费时,被王熙凤揭穿老底说她一年收入很多,以下是两人的对话。
李纨笑道:“你们听听,我说了一句,他就疯了,说了两车的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
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得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给平儿打报不平儿。
忖夺了半日,好容易‘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里不受用,因此没来,究竟气还未平。
你今儿又招我来了。
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
”说的众人都笑了。
凤姐儿忙笑道:“竟不是为诗为画来找我,这脸子竟是为平儿来报仇的。
竟不承望平儿有你这一位仗腰子的人。
早知道,便有鬼拉着我的手打他,我也不打了。
平姑娘,过来!我当着大奶奶姑娘们替你赔个不是,担待我酒后无德罢。
”说着,众人又都笑起来了。
2.此处岔话转移后的话题是什么?3.转移话题后达到了什么效果?4.反映了李纨怎样的性格特征?近期阅读《红楼梦》,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末世危机。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检测练习(附详解答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检测练习一、单选题1.鲁迅说过:“要极俭省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下面对眼睛的描写,依次判断人物正确的一项是()①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②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③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A.①黛玉②惜春③探春B.①宝玉②黛玉③探春C.①宝玉②黛玉③凤姐D.①黛玉②惜春③凤姐2.以下不属于《红楼梦》的别名的一项是()A.《石头记》B.《风月宝鉴》C.《情僧录》D.《镜花缘》3.下列关于《红楼梦》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秦可卿死前托梦给凤姐,说她是“临粉队里的英命,告诫她“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说“盛筵必散”,叫她为自己的未来早做打算。
B.贾珍引着贾政众人入困,一路上佳境叠现,贾政命众客拟写画额对联。
众客心中早知翼政要试宝玉的课业进益如何,只将些路查来教衍,宝玉也颇现才情,奈何贾政始终不合心意,呵斥贬抑不断。
C.元春省亲之后,担心贾政使人封锁大观园,便下一道逾,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
宝钗住了蘅芜苑,黛玉住了潇湘馆,探春住了秋爽斋,宝玉住了怡红院。
D.三月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
黛玉后来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
宝玉自比张生,黛玉自比为莺莺。
4.名著阅读。
面对贾赦欲娶其为妾的威逼利诱,进行了殊死反抗,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格特征()A.鸳鸯B.袭人C.晴雯D.紫鹃5.作者有意通过大观园来展现自己的理想乐土,比如说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就种满了什么植物,以隐喻林黛玉孤标傲世的高尚节操,并与馆名相呼应?()A.梅B.兰C.竹D.菊6.《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香菱苦吟诗,大家的反应各不相同,下列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
”②“何苦自寻烦恼。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同步练习(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红楼梦》中的楹联,与一般的楹联一样,具有明确的实用性、装饰性和欣赏性。
由于其题写处所不同,内容多种多样,风格也①:或冷峻如悲秋萧声,或飘逸如归牧晚唱,或幽远如山雨游云,或凄婉如孤竹瘦石。
可以说,《红楼梦》的楹联,充分体现了作者独到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一)意境上的恬静幽远。
“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兰风蕙露”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藕香榭”联),自然地引发读者置身其中去遐想幽思,去体味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灵秀与静谧。
(二)情感上的忧郁哀婉。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太虚幻境”联),几多感慨与凄楚,几多惆怅与哀婉,似乎是一曲忧郁的洞箫,令人置身于浓烈的悲剧氛围之中。
(三)寓意上的②。
《红楼梦》中的楹联,既以它的情趣引人入胜,又以它的理趣③。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太虚幻境”联),写出了作者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社会生活的深切感受,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1.请在文段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对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
3.对联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许多回目完全可以当作名联来欣赏。
下面选取《红楼梦》两个回目,请你任选一个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加以赏析。
(1)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2)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二、整本书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宝黛共读《西厢记》①且说宝玉自进花园以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谁想静中生烦恼,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
茗烟见他这样,因想与他开心,左思右想,皆是宝玉顽奈烦了的,不能开心,惟有这件,宝玉不曾看见过。
想毕,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
部编高中必修下整本书阅读《红楼梦》阅读检测题(含答案+解析)(精校Word版)

部编高中必修下整本书阅读《红楼梦》阅读检测题(含答案+解析)(精校Word版)一、根据小说内容,填空:1.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被打死的小乡绅之子叫__________,凶手是诨名叫“呆霸王”的__________。
案子中被拐卖的丫头是住在葫芦庙旁的__________的女儿__________,即后来跟着林黛玉学诗的___________。
【答案】(1). 冯渊(2). 薛蟠(3). 甄士隐(4). 甄英莲(5). 香菱【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
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此题考核“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情节,注意根据原文作答。
2.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闻到的奇香叫____________,饮的仙茶叫__________,品的酒叫___________,听的歌曲名叫____________。
【答案】(1). 群芳髓(2). 千红一窟(3). 万艳同杯(4). 红楼梦【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
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此题考核“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的情节,注意根据原文作答。
3. 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所见到的对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入“孽海情天”宫门时,又见到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答案】(1). 假作真时真亦假,(2). 无为有处有还无(3). 厚地高天,(4). 堪叹古今情不尽【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
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题检测(含答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题检测1.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6分)《红楼梦》中,空空道人担心石头上的故事“世人不爱看”,因为故事写的不过是“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
“小才微善”的意思是,有点小才情、小长处。
你是否同意用“小才微善”来评价宝钗、探春和王熙凤呢请从三人中任选一人,结合原著内容,说明理由。
2.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6分)《红楼梦》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充分体现了贾府内外的种种矛盾。
请从元妃省亲、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这三个事件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该事件能体现哪两种矛盾。
3.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5分)有评论者认为,贾宝玉的叛逆性表现在他对少女们的同情、尊重和一往情深。
请从原著中分别举出三个具体情节,加以印证。
4.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5分)鲁迅评价《红楼梦》时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呼吸领会之者,唯宝玉而已”,你认为宝玉“领会”到了什么请结合一处情节简要分析。
答案 (示例)先生这句话是说,富贵之中,早已遍及悲凉之雾,然而感受领会到的,只有宝玉一人而已。
(1分)宝玉在大富大贵生活之中,领会到聪明灵秀、纯洁天真的少女们的美好,尽全力维护,但同时也深知这份美好终将被虚伪丑陋、腐朽无能的社会吞噬。
(1分)他想尽办法去探望被遣出大观园的晴雯,与晴雯交换信物留作念想,晴雯死后他更是动情写下《芙蓉女儿诔》以示祭奠。
(2分)但姐妹们的变迁、丫环的生离死别,让他目睹了一幕幕丑剧和悲剧,从而产生了颓势无法挽回的浓厚的失落和无力感。
(1分)解析首先解释鲁迅的评语,然后提炼概括宝玉的认知,最后结合具体情节解读这种认知。
所选情节可以是晴雯《芙蓉女儿诔》、黛玉之死、金钏之死等。
5.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5分)宋人知雪,以雪构建了大宋独特的雪文化;雪芹喜雪,以雪为《红楼梦》锦上添花。
《红楼梦》书中,曹公或以雪营造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或直书雪中雅事,烘托人物形象;或以雪入诗,展示丰富寓意……请选择以上一个角度,概述与雪有关的内容,并加以分析。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过关训练)(解析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过关训练)(解析版)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过关训练)(解析版)《红楼梦》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展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深刻描绘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心理斗争。
整本书的阅读对于读者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文化体验,也是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水平的绝佳机会。
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关注小说的情节发展。
《红楼梦》的情节错综复杂,涉及到很多家族成员的婚姻、权力斗争、爱情纠葛等等。
我们可以仔细分析每个章节的情节起伏变化,思考作者通过情节的设置如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情感共鸣。
同时,我们也可以体会作者通过情节的铺陈展示出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的刻画。
其次,我们可以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研究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小说所揭示的社会道德观念和人性弱点。
同时,我们还可以思考作者如何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创造展示出封建社会的种种荒谬和虚伪,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第三,我们可以从情感的角度来阅读《红楼梦》。
小说中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描写,涉及到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情感关系。
通过阅读小说中的情感描写,我们不仅可以体味到作者的思考和感悟,还可以从中汲取人生的真谛和智慧。
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对《红楼梦》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
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社会文化现象,可以通过对这些典故和现象的解读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和背景来解读小说,探究作者在小说中呈现的思想和主题。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不仅是一次文学之旅,更是一次对社会、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通过全面深入地阅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
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启示,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让我们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用心去读,《红楼梦》必将成为我们阅读之路上的珍贵财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的悲剧:“冷月葬花魂"叶朗①《红楼梦》的悲剧性是什么,红学家有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性不在于贵族之家的衰亡,而在于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被毁灭,是美的毁灭的悲剧。
②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一个“情”字,他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追求“有情之天下",追求春天。
曹雪芹深受汤显祖的影响。
在他看来,“有情之天下”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大观园就是“有情之天下"的理想世界。
③大观园是“太虚幻境”在人间的投影。
脂砚斋和红学家们都谈到过。
“太虚幻境"是一个“清净女儿之境”,大观园也是。
这里聚集了一群明亮、活泼、聪明、灵巧、热烈、多情的少女,她们把生命和爱情结为一体,她们维护爱的尊严,维护人性的尊严。
她们追求“情"的自由,追求“情”的解放,追求“有情之天下",追求春天。
这里有□□□□:龄官在蔷薇花架下,在地上一点一画地画了十几个“蔷”字,连下大雨也没有感觉。
这里有秋爽结社:从探春提议结海棠社开始,大观园的女儿们一次又一次聚会,赋诗,咏海棠,咏菊花,咏梅花等等。
这里有黛玉葬花:黛玉用花囊把落花装在袋里,埋在一个花冢之中,并作葬花吟。
这里又有□□□□:湘云吃醉了酒,在山子后面一块青板石凳子上睡着了,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口里还作睡语,作酒令。
④但这个理想世界被周围的恶浊世界所包围,不断受到打击和推残。
大观园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悲凉之雾",很快呈现出秋风肃杀、百卉凋零的景象。
《红楼梦》的悲剧是“有情之天下”的毁灭,而不是贵族之家的没落,用黛玉的诗句就是“冷月葬花魂"。
⑤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从贾政、王夫人等统治阶层的人看来,她们悲惨的结局都是由她们的“不端”“过失"引起的,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质量检测(A组)答案与解析
(全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
一、按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C)【解析】此句似贬实褒,从反面写出宝玉对封建正统的不屑和轻视。
2.(B)【解析】宝玉抓周时不取纸墨笔砚,单抓脂粉钗环,惹得贾政大怒,断言其“将来酒色之徒耳”。
3.(B)【解析】B句是第十八回中薛宝钗所题诗句。
4.(C)【解析】王熙凤精明机变,善于根据长辈的脸色行事,此处的情绪突变也是为了逢迎贾母。
5.(C)【解析】王夫人还有一亡子贾珠,且贾环在贾府中不具备“众星捧月”的地位。
6.(C)【解析】元春落泪均与亲情有关,C不符合落泪的原意
7.(A)【解析】黛玉黄昏时探望的原因见B、C选项,这表现了黛玉深爱宝玉,又行事谨慎的心理。
8.(B)【解析】贾府上下并非皆对刘姥姥尊重,这笑中有嘲讽、有取笑,也有对贾母等人的逢迎之笑。
9.(D)【解析】黛玉此时不是失望,是心系宝玉,是对宝玉深深的关心和挂念之情,写出了两人间的爱恋。
10.(D)【解析】该选项体现出的是晴雯对宝玉的深情。
11.(B)【解析】此语是用来形容探舂的。
《红楼梦》第三回:“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
12.(D)【解析】此句没有表现了对不公平命运的顽强抗争。
二、将正确笞案填入下列试题画线处(本大题共10小题,共26分)
13.《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
该书以贾宝玉、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与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史、薛、王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大厦将颓的时代内容。
14.《红楼梦》题名众多,除原名和《红楼梦》之外,请写出其他任意三个书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和《金玉缘》(任选三个即可)
15.“旧红学”是王国维之前的“红学”,主要有两个派别:评点派和索引派。
“新红学”的代表人物是王国维、胡适、俞平伯、周汝昌等,他们的红学评述代表作分别为《红楼梦评论》、《红楼梦考证》、《红楼梦辨》、《红楼梦新证》。
16.《红楼梦》中的人名经常谐音取义,如贾雨村取义为“假语村言”,甄士隐取义为“真事隐”。
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四人的名字合起来取义为原应叹息。
17.《红楼梦》中涉及贾府五代人,即“水”字辈,如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代”字辈,如贾代化、贾代善;“文”字辈如贾敷、贾敬、贾赦、贾政、贾敏(任选两个即可);“玉”字辈,如贾珍、贾琏、贾宝玉、贾环(任选两个即可);“草”字辈贾蓉、贾兰、贾蔷、贾芸(任选两个即可)。
18曹雪芹在第五回《终身误》中对宝钗和黛玉的行为表现、性格倾向加以比较,作了一个初步概括: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黛玉则是世外仙妹寂寞林。
19.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其中几个主要人物各配备了一件独有的标志配饰,贾宝玉佩戴的是通灵宝玉、薛宝钗佩戴的是金锁、史湘云佩戴的是玉麒麟。
20.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饮的仙茶叫千红一窟,品的酒叫万艳同杯,听的歌曲名叫红楼梦,这些都喻指了红楼女儿的悲苦命运。
21.贾府中的最高统治者是贾母,管理贾府日常事务的是王熙凤,在管理上最具改革色彩的女子是探春。
22.“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章中,林黛玉与湘云联句,黛玉作“冷月葬诗魂”五字,湘云说她“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妙玉亦说“太悲凉了”。
此语暗伏第九十七回焚稿断痴情的不幸结局。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中
的含义(4分)
【参考·提示】金玉良缘”指的是宝玉和宝钗之间的关系,宝玉有通灵宝王,宝钗有金,最后两人为夫妇(2分)“木石前盟”指的是宝玉和黛玉之间的关系,宝玉是神瑛侍者下世,黛玉是绛珠仙草下世,神瑛侍者曾施雨露之惠于绛珠仙草(2分)。
25下面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一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两个女子的命运,请指出这两个女子是谁,并简要分析判词中预示了两人怎样的命运。
(4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参考·提示】这两个女子分别是林黛玉(1分)和薛宝钗(1分)。
“可叹停机德”以乐羊子妻停机劝学的典故喻宝钗劝宝玉进学之事。
然而宝玉不喜读书,宝钗每每有意劝谏,均受到宝玉冷落(1分)。
“金簪雪里埋”,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1分)。
“堪怜咏絮才”是因林黛玉作咏絮词,感怀自己命运遭际;自幼寄居贾府,少人疼爱。
再加上她自幼多病,故常生悲戚之感(1分)。
“玉带林中挂”暗示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1分) 26.《红楼梦》中很多人物的名字表达了作者的某些暗示,请举两例说明。
(4分)
【参考·提示】(写出一个人物名字1分,暗示1分。
两个人物共4分。
示例一:贾府四春的丫鬟,分别名作抱“琴”、司“棋”、侍“书”、入“画”,合之为“琴棋书画,暗示她们主人的闲情雅趣和艺术修养,暗合社会所认同的大家闺秀形象。
示例二:甄英莲,谐音“真应怜”,贾府通称香菱。
她本生在官宦人家,为甄士隐的独女,从小被拐卖,后遭夏金桂欺负。
一生命运坎坷,实在可怜。
27.贾府遭到变故后,贾母有何作为?从中你可以感受到贾母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参考·提示】贾府遭到变故后,一败涂地,老祖宗贾母先是向上天祷告,求皇天保佑,总有合家罪孽,情愿一人承当,只求以自身一死,宽免儿孙之罪(1分)。
后是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分散给众子孙及家仆,又将家里仆人分派,该遣散的遣散,该配人的配人,安排得妥妥当当(1分)。
贾母的这些作为显示出她是一个心地善良,会理家,明大义、识大体(1分),经得起风浪,遇事不乱,有主张的女性(1分)。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8.在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中,宝钗对宝玉突然发怒,一改常态,语中带刺。
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宝钗发怒的原因。
(10分)
【参考·提示】
(1)宝钗发怒的导火索是宝玉的一句话—“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
”(1分)这句话在宝钗和黛玉看来都是奚落之言,因为他调笑的是女孩子的体态,伤及少女的自尊且杨妃之比易生歧义(2分)。
(2)宝钗发怒的原因还与宝玉解释没去给萨蟠过生日的原因有关(1分)。
宝玉没去给薛蟠生日道贺并非因病而是因与黛玉产生摩擦,心情不好才推脱不去的。
宝玉不诚实和过分客气的态度使宝钗觉得生分,内心不满(2分)。
(3)宝钗发怒更与内心暗藏有对宝玉的微妙情愫有关。
宝钗也爱恋宝玉,她对宝黛的和好也许并无不满,但听到风姐说二人“都扣了环了(亲密得不肯分手)”,不觉心里郁闷(2分)。
因此,她隐藏的敏感神经被挑起,又捕捉到黛玉的得意之态,并笃定地认为是宝玉的话遂了黛玉的心愿,因此用话语冲撞宝玉(2分)。
29.第九十八回中,临终前的黛玉满怀心腹事,但没有说完“宝玉,宝玉,你好……”这句话就去世了,请结合原著中的相关内容分析黛玉可能要说什么。
为什么?(10分)
【参考·提示】
评分标准:明确黛玉要说什么,2分;对相关情节引述得当,4分;分析合理,4分。
示例一:黛玉可能要说“你好狠心”。
此时黛玉的内心充满了怨恨。
小说中,宝玉曾为否认与宝钗的姻缘而砸玉、发誓,而他说的“你放心”,是对爱情的郑重许诺。
宝玉挨打后给黛玉送旧手帕,黛玉感动而题诗,更是二人心有灵犀的证明。
但黛玉没想到宝玉最终背叛了自己,因而死前焚稿断痴情,可见其心中的怨恨。
示例二:黛玉可能要说“你好可怜”。
因为此时黛玉的内心充满了爱怜。
宝黛心心相印,互为知己,彼此信任。
黛玉深知宝玉爱的是自己,却要怀着对自己的爱恋与回忆和宝钗生活下去,能有多少幸福可言。
况且黛玉深知宝玉品行高洁,特立独行,自己这一去则世间再无懂他之人。
念及独剩宝玉在红尘中挣扎,黛玉充满了同情。
示例三:黛玉此时可能就是没有说出具体内容。
因为此时黛玉的内心极为复杂,很可能爱恨交加,悲欣交集。
宝黛二人虽青梅竹马,但不是冤家不聚头,其间有众多的误会和激烈的冲突,也有脉脉的深情和相同的志趣,还有郑重的承诺和最后的背叛。
黛玉心念真情,可能有爱;自己一片痴情却遭对方背叛,自然有恨;未成正果而魂归离恨天,可能有悲;此去终可脱离苦海,此生艰难短暂但幸有宝玉的真情相随,也许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