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读
高一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读(共45张)-PPT课件-图文精选全文完整版

四、《红楼梦》的故事结构
3、多条线索彼此交叉(网状结构) 元春、王熙凤一线 甄士隐、贾雨村一线 刘姥姥一线
五、《红楼梦》的写作特色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 2、诗化小说 3、百科全书式小说
清代的一个文学评论者叫二知道人,他说:“太史公记三十世家,曹雪芹只记一世家。……然雪芹记一世家,能包括百千世家”。
对贾宝玉的认识,关涉到《红楼梦》这本书的定位: 风月情浓 vs.“情种” 才子佳人 vs. 悲金悼玉
《红楼梦曲》·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红楼梦》第一回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 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 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 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导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

绘制贾府人物表
阅读活动
任务1:略读前五回,理清情节、 人物关系
第五回:全书总纲。通过 贾宝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 玉梦 画册、判词及歌曲的隐喻 游太 形式,含蓄地将《红楼梦》 虚幻
正面篆文:通灵宝玉,莫 背面篆文:一除邪祟,
失莫忘,仙寿恒昌
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阅读指导
二、从梳理小说主线入手 《红楼梦》设计了由两条主线 构成的网状形式:一条是以贾 府为中心,叙述四大家族由鼎 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一条是以 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 大观园中人物的命运。阅读时 可以梳理“家门败落”“人物 聚散”这两方面的内容,体会 纵横交错的结构特点。
要发表评论。——毛泽东
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 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
导读梳理
三、书的别名和版本
(一)从通灵宝玉的来历取名为 《石头记》
(二)从一僧一道的神秘角度名 为《风月宝鉴》
(三)从黛玉以泪报答宝玉滋润 之恩角度取名为《还泪记》
(四)以书中主要的女主角取名 为《金陵十二钗》
细读《红楼梦》中描写某个人物的相 关段落,分四个小组讨论人物性格的多样 性和复杂性。每一组选择一个人物进行分 析。
贾宝玉
神瑛侍者转世真身,荣国府贾 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贾府 通称宝二爷。因衔玉而诞,系 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 与林黛玉心灵相通,互为知己, 发展了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之 爱。然在贾府家长的刻意为之 下与表姐薛宝钗成婚。婚后一 二年中举,旋出家,回到青埂 峰。
阅读活动
任务1:略读前五回,理清情节、人物关系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读方法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读方法【方法导读】《红楼梦》该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涉及服饰、医药、饮食、园林、诗词、习俗、宗教、礼仪、历史、茶酒文化等。
其中的人物关系十分复杂,再加上该书文字属于半文言半白话的,阅读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阅读时除了采取常见的浏览、略读、精读、研读、重读五步阅读法和批注阅读法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关系导图法出示人物关系图,理清家族关系。
《红楼梦》一书中涉及的人物共计975人。
其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的主要人物有50多人。
在阅读时,用图表梳理四大家族的人物关系,可以利用姻亲关系进行识记,这样对书中的人物及其事件了解就十分清楚了。
如:2、经典诵读法《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被诗化了的小说。
无论是名声在外的《葬花吟》、元春省亲时即兴创作的牌匾名,还是金陵十二钗的判词、斗诗大会中的菊花诗,无不展现了《红楼梦》一书的诗词魅力。
通过对这些经典诗词的诵读与研读,品味古典诗词隽永的韵味,分析其中塑造的形象,营造的氛围,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如:以《葬花吟》为切入点,把前五回的40多首诗词中,选择其中的15首编入诗词库,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经典诵读。
例如:读“护官符”,可以采用快板式,“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读起来朗朗上口,再加上快板的节奏,读起来兴趣十足。
读《葬花吟》,可以采用吟唱式。
合着视频中的音乐,练习吟唱。
3、视频影响法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各类型女性的代表。
我们通过课外书、影视剧对林黛玉这位女主人公有所了解,但对其他人却并不熟悉。
阅读之前,先收集整理十二钗的视频资料,阅读原著后,把相应的文字内容与视频内容进行比较,分辨影视与原著的区别,重新认识金陵十二钗,感受原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焦点研读】焦点一一叶落而知秋——从林黛玉的诗词洞察宝黛爱情宝、黛爱情是《红楼梦》中最经典最突出最吸引人的故事,也是几百年来《红楼梦》中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尽管原著对二人爱情的叙述只是这部博大精深的小说中的一小部分,但一叶落而知秋,其它很多方面的内容都对二人爱情进程与走向的作了大量的暗示。
必修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第四讲:人物之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身份三、困于笼中的富贵闲人
贾宝玉对贵族的富贵生活感到束缚和窒息 “可恨我为什么生长于这侯门公府之家,綾锦沙罗,也不过 裹了我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 富贵二字真把人荼毒了。”
此事有两条线。一是宝玉在一次聚会中认 识了蒋玉涵,此人是忠顺王府中王爷心爱 的戏子,与宝玉交好,遂成朋友。宝玉与 蒋玉涵有比较密切的私交,所以忠顺王府 找不到蒋即来贾府寻人。二是宝玉在王夫 人处和金钏说话,被王夫人听到,即要撵 金钏出去,金钏羞愤难挡,自杀。正值贾 政听说丫头自杀,问起此事,贾环背地使 坏,说宝玉逼死金钏。贾政气极。忠顺王 府又正好来人问贾政要寻蒋玉涵,指名要 问宝玉。贾政又怕极。素来,贾政又最器 重宝玉,连气带怕又恨铁不成钢,数罪并 罚,将宝玉毒打。
从宝玉挨打的事件中看出贾宝玉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一方面他是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逆 子”,另一方面又因为他毕竟是在“温柔富贵之乡”长大的,终于免不了出身阶级和时代历史的 限制。
正像他居住的怡红院回廊上“各色笼子内的仙禽异鸟”一样,太多的束缚固然不断地激发着 他自由生活的意志;但狭窄而温饱的生活,却也软化着奋飞的毛羽,使他还不能毅然冲破荣国 府这个封建牢笼。
身份四、封建正统的叛逆者
首先,表现在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上。 宝玉说程朱理学等儒家的书,“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杜撰”出来的,除“明明 德”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理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 却阅读《西厢记》《牡丹亭》一类的“小说淫词”,他称赞《西厢记》“真真 这是好书”,看了“连饭也不想吃”。
宝玉挨打
这个事件表面上是写父亲教训儿子这要把儿子打死,反映出正统思想对叛逆意识的极端仇恨。但宝玉并不因挨打就放 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贾宝玉在贾政的淫威如此紧逼之下,始终没有求饶,也没有“悔改”的表示,这表现出他不 屈服于封建势力;但是,他也没有作出正面的反抗,在贾政的喝禁之下,既不敢轻动一步,连 趁隙溜到后面去利用贾母来作抵抗也不敢。这种软弱的表现,在贾宝玉初期反封建的斗争中尤 其明显。
高中语文必修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1:导读指导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1:导读指导教学设计《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一部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描述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众多人物的情感纠葛,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复杂多变。
因此,本导读将在教师的引领下,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习效果。
一、导读目标通过导读,学生应能:1.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2. 熟悉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 理解小说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人性悲喜;4. 掌握小说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二、导读过程1. 导读前准备在导读前,教师应事先阅读并精读全书,熟悉小说的整体结构和核心内容。
同时准备一份主题导读的PPT,包含必要的图文资料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导读第一课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简要介绍其生平和文学成就。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
接下来,教师介绍全书的基本情节,可以使用PPT展示人物关系图和故事梗概,使学生对小说的整体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介绍人物时,教师可以选取几个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角色,例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通过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导读第二课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的前几回,帮助他们熟悉小说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方式。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中提供的注释和译文理解难点词语和句子,同时注意整体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描绘。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 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感情发展有何特点?- 你认为林黛玉性格中有哪些矛盾之处?- 薛宝钗和林黛玉之间存在怎样的争执?4. 导读第三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例如,通过讨论以下问题:- 《红楼梦》通过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怎样的批判?-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是否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同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学者对《红楼梦》的评论和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导读课件

黛玉葬花
• 黛玉夜访宝玉,丫环拒不开 门,黛玉疑是宝玉故意不见, 含泪而归.次日乃祭饯花神之 日,黛玉见园中落花无主,又 勾起伤春愁思,乃荷锄葬花, 不由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 一面哽咽,一面低吟"葬花词", 以遣愁思....
• 出身皇商家庭。母亲是 金陵王家的小姐,外公 和舅舅都是朝中拥有军 权的势要人物。薛宝钗 幼年丧父,兄长薛蟠 “终日惟有斗鸡走马, 游山玩水而已”。鲜艳 妩媚 ,举止娴雅。
惜春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王熙凤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如桃冰李水春好风空结相子妒完,,枉到与头他谁人似作一笑盆谈兰。?李纨 巧姐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秦可卿
金陵十二钗判词正册是对 红楼梦中身在官宦之家的 薄命女子的描述. 各首判词中用隐晦的诗境 提前暗示了她们的命运— —在封建礼教的束缚和摧 残下必然"红颜未衰身先 死",照应了红楼梦"千红 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的主题.也反应了中国千 年以来女性的悲哀.
• 《红楼梦》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 1-5回是序幕,为全书定下骨架。
• 6-18回通过刘姥姥进荣国府、元春省亲、秦可卿之死, 写出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繁盛景象。
• 19-54回写贾府安享富贵尊荣的生活,这部分有宝黛钗 情感发展,有贾府的奢侈生活(凤姐宝钗过生日、清虚 观打醮、两宴大观园),有繁华中的矛盾(叔嫂遇鬼、 凤姐泼醋、宝玉挨打),也有丫鬟们的情感世界(晴雯 不受屈辱、鸳鸯誓死不嫁)等情节。
薛宝钗
稳重随和,多才多 识,举止娴雅,热 衷于“仕途经济”, 恪守封建妇德,而 且城府极深,能笼 络人心,得到贾府 上下的夸赞。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读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读设计【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讲述了贾宝玉等主要人物在红楼的生活、爱情和人生遭遇。
本文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导读设计,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小说。
在背景介绍中,将介绍小说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背景,帮助读者了解更多关于小说的背景信息。
主要人物分析将深入剖析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情节梳理将对小说的主要情节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读者理清故事线索。
在文学风格探讨中将探讨小说的特点和风格,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其艺术魅力。
总结评价将对整本书进行全面评价,为读者提供评价参考。
阅读建议将给出阅读小说的建议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体会作品。
参考资料提供了相关的参考书目,帮助读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引言、整本书阅读导读设计、背景介绍、主要人物分析、情节梳理、文学风格探讨、总结评价、阅读建议、参考资料1. 引言1.1 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以宏大的家族命运为背景,展现了清朝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描绘贾宝玉、林黛玉等一众人物的命运起伏,勾勒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虚构世界。
在阅读导读设计中,我们将通过分析整本书的主要人物、情节梳理以及文学风格探讨等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小说。
通过对主要人物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情节梳理部分将帮助读者把握整个故事线索,理清其中的情节脉络,从而更好地把握故事的发展和主题的展开。
在文学风格探讨中,我们将探讨作者在文学创作中运用了哪些手法和技巧,以及这些手法对整个作品的意义和影响。
在本文的后续部分,我们将总结评价《红楼梦》,并提出阅读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这部作品。
我们将列出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红楼梦》及其背景和作者。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红楼梦》阅读导读,让大家更好地领略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红楼梦》导读一 读回目梳理主线,知读法探索门径

《红楼梦》导读一读回目梳理主线,知读法探索门径年级:高一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统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读一任务简述《红楼梦》是长篇章回体小说,其回目简练工整,精要地概括了各章回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初读回目以梳理整本书内容及主线的方法。
《红楼梦》是艺术中的“绝大著作”,其内容之广博、内涵之深厚、艺术之丰美容易让人望而却步。
作为高中生应该如何阅读整本书,在读前进行经验交流和方法指导尤为重要。
学习目标1.简介《红楼梦》相关评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通过梳理整合小说回目,学会整体把握整本书内容及线索。
3.通过交流阅读经验,掌握略读、精读、研读文本等方法。
自主阅读活动设计1.课前自主阅读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前言,以表格的形式梳理以下内容,撰写读书摘记:①曹雪芹家世与身世遭际;②《红楼梦》内容、结构和艺术特点;③《红楼梦》版本沿革。
2.自主阅读全书章回目录,完成以下任务:①阅读回目,读准字音、节奏,初步理解回目含义;②查阅辞典,疏通回目中生僻字词,深入理解其内涵,如“夤缘”“指迷”“仙醪”“铁槛寺”“箴宝玉”“谶语”“手足眈眈”“笞挞”“戏彩斑衣”等;③梳理整本书的回目,圈点表示人物活动空间转换及家族盛衰变化词,人物称谓及命运归宿词,整合并思考,《红楼梦》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它是围绕哪两条线索交织推进的?3.泛读前五回,给每一章回写一则内容提纲。
学习资源1.介绍长篇章回体及回目的含义,推荐相关的助读资料,提供知识支架。
2.推荐小说的阅读方法和经验,提供方法支架。
学习进程一、深情导入,消除畏难情绪,激发阅读兴趣《红楼梦》是一部什么书?王国维先生说,它是艺术上的“绝大著作”1;周汝昌先生说,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综合体和集大成”2;王蒙说,它是“生活的百科全书,语言的百科全书”3。
如此巨著,我们怎能错过?然而,一入红楼,我们却深感楼深似海!很多中学生都觉得《红楼梦》读不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 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
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 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 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 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 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 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 书礼也忘了,鬼 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 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 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 情一案不成? 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
例: •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 • 薛宝钗元宵节制的春灯谜诗中有一句“恩爱夫妻不到
冬”,这就既符合谜底“竹夫人”的情况,又对宝钗 的结局起到了暗示的作用,所以贾政听了觉得它是 “谶语”,满腹狐疑。
六、《红楼梦》的主题
•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 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 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 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 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
Ø 正因为人有悲欢离合,聚散难测,我们更应该加倍 珍惜此时此刻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亲人、师友,哪怕 曾经给过你短暂慰藉与鼓励的人,因为他们是你青 春年岁中不可或缺的财富和垂垂老矣时必将珍视的 记忆。
• 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送到惜春那儿,惜春笑道: “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 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把这花 可戴在那里!”
• 宝玉对黛玉说的“你死了我做和尚去”也是如此。
• 风筝之于贾探春。第五回中隐喻贾探春命运的“册 子”上,画面有“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支大 船,船上有一女子,掩面涕泣之状”,再加上画后 题诗和后面的《分骨肉》曲子,都暗示探春要远嫁 海外。
六、《红楼梦》的主题
1、反封建反正统主题?
六、《红楼梦》的主题
2、色空主题?
《好了歌》及《好了歌注》
这两首曲子出现《红楼梦》在第一回中。甄士 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 “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 田产,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 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 甄士隐真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 上,突然见一个跛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 甄士隐听后,诵出《好了歌注》。
(1)谐音暗示。包括人名、地名、物名。
例如: • 贾王薛史—家亡血史 • 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甄英莲—真应怜 • 十里街——势利街,仁清巷——人情巷,葫芦庙——糊涂庙 • 万艳同杯—万艳同悲,千红一窟—千红一哭 • 蜜青果—觅情果,灌愁水—惯愁水。
(2)花的暗示。
如:第63回
• 宝钗的“动人”,就品貌言行,则体现了东方女子 的典型美—— 进退有据,刚柔有度,行止得当, 藏用俱时,集闺阁伦理于一身,其容姿之美、身态 之静、谈吐之温婉这正是“艳冠群芳”的牡丹的品 格。
六、《红楼梦》的主题
3、多重悲剧主题? • 鲁迅: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 王国维:“《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
彻尾之悲剧也!”
六、《红楼梦》的主题
3、多重悲剧主题?
• 家族悲剧:大厦将倾,簪缨之族走向败落; • 爱情悲剧:宝黛感情; • 人生悲剧:众多年轻美好的生命最终消失凋零。
Ø 正因为人生理想与现实往往是充满矛盾的,生活有 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地去学习, 去生活,才能在遇到磕绊之时更加沉稳、从容;
• 脂砚斋:“黛玉情情,宝玉情不情。”
对贾宝玉的认识,关涉到《红楼梦》这本书的定位:
• 风月情浓 vs.“情种” • 才子佳人 vs. 悲金悼玉
《红楼梦曲》·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 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 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 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 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 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 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 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待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问道:“你满口说些什么? 只听见些‘好’‘了’‘好’‘了’。” 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 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 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 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 歌》。”
《红楼梦》阅读
一、曹雪芹及《红楼梦》的创作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约1715-约1764),祖籍辽阳。先祖原是汉人,明末入满洲籍,属正白 旗。高祖曹振彦随清兵入关,立有军功。曾祖曹玺之妻为康熙 乳母、祖父曹寅为康熙伴读,与皇室关系密切。自曹玺起三代 世袭江宁织造一职达六十年之久,备受康熙帝恩宠。雍正五年 (1727),其父曹頫以多项罪名被革职,家产也被抄没,全家 由南京迁至北京。曹家自此衰败落。此时曹雪芹只有十三岁。 回京后,曹雪芹曾在一所宗族学堂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 遇潦倒,常常要靠卖画才能维持生活。他的一生的最后十几年, 流落到北京西郊的一个小山村(《红楼梦》就是在那里写成 的),生活更加困顿,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 的地步。乾隆 二十六年(1762)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三、《红楼梦》中的人物
贾宝玉 • “水泥论”
• “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比那阿弥陀佛、 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吾无比的呢。”
• “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 识,皆出于我之上。”
• “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闺阁中本自历
历有人”。
Ø “为闺阁立传”
钗黛之争 钗黛合一
• 黛玉冰清玉洁,纤细柔弱,多愁善感,一如清新带 露的出水芙蓉,用自己的纯洁和恬静,映照着俗世 的污浊和喧嚣。
• 湘云有如“花中神仙”般的潇洒倜傥和名士风度, 天真坦荡的性格使得其自身有如海棠般“崇光泛 彩”。
(3)梦的暗示。 例如: 甄士隐的梦,贾宝玉的梦,王熙凤的梦……
(4)诗词曲、谜语的暗示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 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 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 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 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 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 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 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 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2、三个世界互相映衬
太虚幻境------神话世界 大 观 园------理想世界 贾 府-------现实世界
四、《红楼梦》的故事结构
3、多条线索彼此交叉(网状结构) • 元春、王熙凤一线 • 甄士隐、贾雨村一线 • 刘姥姥一线
五、《红楼梦》的写作特色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
2、诗化小说
• 曹雪芹不仅塑造了这些熠熠生辉的主要人物,也写 活了很多小人物。比如伶牙俐齿的丫鬟小红,痴情 的戏子龄官,幽默风趣而又朴实善良的刘姥姥……
• 并非俯视,而是平视
四、《红楼梦》的故事结构
1、别具匠心的神话背景 • 女娲补天 • 木石前盟 • 还泪之说 • 警幻仙子、空空大士、渺渺真人
四、《红楼梦》的故事结构
l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 破了。(鲁迅)
l “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毛泽东)
l 世界文学史上为一个作家专门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只 有两个:一个是红学会,一个是莎学会。
三、《红楼梦》中的人物
• 1974年南充师院中文系统计为601人,其中男323人,女278人。 • 1974年南京大学中文系统计为623人,其中男282人,女341人。 • 1982年上海师大徐恭时先生统计为975人,其中男495人,女480人。
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 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 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 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 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 后语?”众人听了,都笑说:“老太太这一说,是谎 都批出来了. ”贾母笑道:“这有个原故:编这样 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 所以编 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 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何尝他知 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
三、《红楼梦》中的人物
林、薛之优劣,有超越少男少女恋情的文化内涵, 林黛玉实际上凝聚了千古文人所追求的一种恣情任性、 张扬自我、追求自由的一种精神状态,而薛宝钗一。
三、《红楼梦》中的人物
王熙凤 • 褒贬不一 • 周思源:五辣俱全
三、《红楼梦》中的人物
一、曹雪芹及《红楼梦》的创作
两个文本系统: 1、抄本系统(脂批本系统) 2、刻本系统(程高本系统)
己卯本(1759)
庚辰本(1760)
程甲本
• “《红楼梦》是写青少年的一本书。”——蒋勋
• “《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人生经验,社会经验, 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 梦》就是人生。《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部 《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20年。” ——王蒙
3、百科全书式小说 • 清代的一个文学评论者叫二知道人,他说:
“太史公记三十世家,曹雪芹只记一世 家。……然雪芹记一世家,能包括百千世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