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5 醇 酚(2)-1教案

合集下载

【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醇 酚第2课时(教案)

【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醇 酚第2课时(教案)

第三章第一節醇酚第2課時酚一、教材分析新課標《有機化學基礎》模組從知識內容的編排體系上看,“更多的是從如何研究一類化合物的角度去探究物質的性質和應用,更多地需要從不同類別的有機化合物,其結構上的區別去認識其性質和應用的區別,更多地需要關注不同類別的有機物之間的相互轉化”。

因此,提出了“通過對典型代表物——苯酚的組成、結構特點和性質的認識,上升到對酚類物質結構和性質的認識”課標教學要求。

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能說出酚類的定義及苯酚的物理性質,掌握苯酚的化學性質;2.通過分析苯酚的結構特點,推出苯酚應具有的性質;2.能力目標:(1) 理解苯環和羥基的相互影響。

通過苯酚的性質實驗培養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2) 分析羥基對苯環的影響,推出苯酚易發生取代反應,培養分析和推理的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結構決定性質的分析,培養唯物主義的思維觀點和思維方法;通過苯酚的性質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苯酚的化學性質;酚羥基與醇羥基的區別難點:酚羥基與醇羥基的區別;有機官能團的相互影響四、學情分析上節課剛學習了醇的相關性質,學生對醇羥基官能團的性質有了一定程度的知識積累通過酚羥基的預習,學生會更好的掌握酚的性質。

五、教學方法1.實驗法探究合作交流2.學案導學:見後面的學案。

3.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佈置預習六、課前準備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學案完成學案內容填寫。

2.教師的教學準備:準備實驗儀器七、課時安排:1課時八、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並瞭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導入] 由虎門銷煙學生觀看視頻引入課題。

展示本節課學習目標,強調重難點。

步步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明確學習目標。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一节酚醇教案设计(1)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一节酚醇教案设计(1)

《醇和酚》教课方案一教材醇和酚是自然界中宽泛存在的两种有机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特别宽泛的应用,在醇的学习中仍以乙醇为典型代表物,联合醇的构造特色,介绍了醇的消去反响、代替反响和氧化反响,在一元醇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乙二醇、丙三醇,并以图片的形式列举了它们的应用;经过“思虑与沟通”和“学与问”的方式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部分醇的沸点,介绍了醇分子间的氢键。

苯酚是酚类化合物中最典型的一元酚,本节介绍了苯酚的酸性和代替反响,在体现方式上主假如归纳推理式,经过实验现象归纳苯酚的性质;教材中经过“学与问”比较苯、苯酚和乙醇的性质,注意醇和酚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它们共同特色是都含有羟基(—OH )官能团。

教课时,要依据“构造决定性质”的基本思想,研究羟基官能团的构造特色及其化学性质,对照醇和酚的构造和性质;并培育学生知识的迁徙能力——从乙醇的构造和性质迁徙到醇类的构造和性质,从苯酚的构造和性质迁徙到酚类的构造和性质;以此要修业生自主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互相影响。

运用多种教课手段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

二学情:与第一章烃的性质的学习思路不一样,本节在有机反响种类以及反响规律的学习以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展望必定构造的有机化合物可能与什么样的试剂发生什么种类的反响,生成什么样的物质的思路和意识,本节内容是学生首次运用所学规律展望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响,经过学习醇酚的性质发展这类思路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基于学生首次经过剖析构造展望性质,娴熟程度不高,在醇的化学性质部分,运用沟通商讨指引他们剖析醇的构造,进而展望可能发生的反响,在苯酚化学性质的部分,则让学生考虑其性质并与苯和醇的性质进行比较,先经过活动研究,让他们剖析苯酚的构造,研究其性质,再从官能团的互相影响的角度剖析苯酚的化学性质。

三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认识醇、酚的构造特色。

(2)、掌握醇的代替反响、消去反响、氧化反响机理。

高中化学《醇酚》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醇酚》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教学指导思想《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苯酚的内容编排在烃和醇之后进行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对苯酚可能与哪些试剂反应及反应类型具有一定的猜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从苯酚的结构入手,注意与醇和苯的性质比较,通过学生活动的方式探究苯酚的物理、化学性质。

2.教学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线,它需要老师不断探索,设计优质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

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应当是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知识背景以及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依据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

本节内容是安排在乙醇后面的又一种烃的衍生物,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安排入苯酚有其独有的作用。

因苯酚的结构中也含羟基,通过苯酚性质的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羟基官能团性质的掌握,而苯酚性质与乙醇性质的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让学生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在学生掌握苯酚性质的同时,又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了方法。

教材的这一安排以及本节内容的知识特点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成为可能。

苯酚结构中与乙醇的相同点(都有羟基)为学生对苯酚性质的探究提供了基础;而苯酚结构中与乙醇的不同点(羟基与苯基相连)又为学生的进一步的探究提供了空间。

因此,将该节的内容设计成探究式教学模式极佳。

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本节课的探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苯酚中羟基和苯基性质的探讨(官能团共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技能;二是苯基和羟基性质的相互影响的探讨(官能团特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

2021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3.1醇 酚第2课时(教案1)

2021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3.1醇 酚第2课时(教案1)

3.1醇酚教育规划第2课时教..学目的常识技术使学生把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特征、重要性质、了解苯酚的用处;把握苯酚的查验办法。

进程办法培育学生操作、调查、剖析才能,加深对分子中原子团相互影响的知道,培育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情感价值观逐步建立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化学学科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爱好,培育学生务实进步的质量。

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

难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结构四、苯酚1.分子式:与板书设计C6H6O;结构式:略;结构简式:2、苯酚的化学性质(1)跟碱的反响——苯酚的酸性(2)苯环上的替代反响苦味酸(3)显色反响:苯酚跟三氯化铁溶液效果能显现紫色。

3、苯酚的用处教育进程补白引进]上一节课咱们介绍了含有羟基的两类有机化合物:醇和酚。

这节课咱们以代表物来学习酚的性质。

四、苯酚展现]苯和苯酚分子的份额模型.1.分子式:C6H6O;结构式:略;结构简式:展现]苯酚样品,辅导学生调查苯酚的色、态、气味。

(若苯酚显粉红色,应解说原因)演示]在试管中放入少数苯酚晶粒,再加一些水,振动,加热试管里的物质,然后将试管放入冷水中。

设问]描绘试验现象,试做出定论.仔细调查、积极考虑,描绘现象,并得出定论:讲]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加热可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苯酚的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易溶于有机溶剂。

留意:运用苯酚要当心,假如不小心沾到皮肤上,应当即用酒精洗刷。

讲]放置时间长的苯酚往往是粉红色,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就能使苯酚慢慢地氧化成对-苯醌。

投影]2、苯酚的化学性质讲]苯酚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羟基和苯环之间的相互影响所决议。

(1)跟碱的反响——苯酚的酸性投影](试验3-3(2))调查描绘现象:溶液由污浊变为通明弄清。

问]描绘试验现象,试做出定论。

讲]考虑、剖析,得出定论:苯酚能与NaOH产生中和反响,苯酚显酸性。

板书]投影](试验3-3(3))向一支盛有苯酚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向另一支苯酚钠溶液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5高中《醇酚》word教案一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5高中《醇酚》word教案一

第一节新人教版化学选修5高中《醇酚》word教案一【差不多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选修5》2.年级:高二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三章第一节第1课时5.教学时刻:40分钟【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把握乙醇的结构特点和要紧化学性质,明白得羟基对化学性质的阻碍。

(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从观看实验入手,启发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样方法和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乙醇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观点通过学生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乙醇要紧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羟基对化学性质的阻碍【教学过程】[引入]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辉煌辉煌的文化,诗词确实是其中璀灿的明珠,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交等等,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中都提到了一种什么物质?(酒)对!酒中的要紧成分是乙醇,请大伙儿依照高一、高二我们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判定,乙醇是由哪些基团组成的?(乙基CH3CH2-和羟基-OH)。

什么是醇?有哪些醇?醇有哪些性质?这些性质与醇的结构有如何样的联系?投影交流观看、比较激发学生思维。

分析、讨论运用分类的思想,你能将上述不同结构特点的物质分为哪几类?第一类—OH直截了当与烃基相连的:第二类—OH直截了当与苯环相连的: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讲解在上述例子中,我们把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醇;羟基与苯环直截了当相连形成的化合物叫做酚。

学生听、看明确两者的概念过渡、提问醇和酚分子结构中都有羟基(—OH),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这一讲,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醇的有关知识投影、讲述一、醇1、醇的分类一元醇CH3OH 、CH3CH2OH 饱和一元醇通式:C n H2n+1OH二元醇CH2OHCH2OH 乙二醇多元醇CH2OHCHOHCH2OH 丙三醇学生听、看、摸索使学生了解醇的分类讲述本课时我们以饱和一元醇为例来学习醇的性质摸索与交流请认真阅读对比教材P49页表3-1、3-2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或作出什说明?分析较多数据的最好方法确实是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数据变化的曲线图来。

【人教版选修五】醇、酚标准教案

【人教版选修五】醇、酚标准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二、知识讲解考点1:醇及醇的命名1.醇: C n H 2n+1OH2.饱和一元醇的命名①选主链:选择含官能团—OH 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②编号位:从离—OH 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③写名称:支链位置→支链数目→支链名称→羟基位置→某醇。

这种基本命名比较简单,只要按照基本步骤把主链选好,编好号即可。

命名时醇是母体,主链有几个碳则命名为“某醇”,不要把羟基作为取代基。

如:命名为3—甲基—3—戊醇。

考点2:醇的化学性质1.与活泼金属(Al 之前)的反应,如:2R-OH+2Na→2RONa + H 2↑2.取代反应 :(1)与HX, ROH +HX RX +H 2O(2)分子间脱水:2R -OH ROR + H 2O3.氧化反应:①燃烧:C 2H 5OH+3O 2→2CO 2+3H 2O (淡蓝色火焰)②催化氧化:2C 2H 5OH+ O 22CH 3CHO +2H 2O 注:醇氧化规律:(1)R-CH 2OH → R -CHO(2)-OH 本位C 上只有1个H ,氧化得酮(3)-OH 本位C 上没有H ,不能被氧化,但可燃烧。

4.消去反应:C 2H 5OH CH 2=CH 2 +H 2O注:从一个有机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等分子),而生成不饱和(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

(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物质:某些醇和卤代烃(与连有羟基或卤原子的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

(3)典型反应CO H CH CH OH CH CH SO H ︒+↑===−−−→−-1702222342浓 △催化剂 △ 浓H 2SO 4 1400C 浓H 2SO 4 1700C 〔O 〕HO||22323BrH O H CH CH CH CH CH CH NaOH ∆++↑===-−−−→−--乙醇 知识延伸:根据某些产物推知官能团的位置由醇氧化成醛(或羧酸),含有;由醇氧化成酮,含有;若该醇不能被氧化,则必含有COH(与—OH 相连的碳原子上无氢原子);5.酯化反应:C 2H 5OH +CH 3COOH CH 3COOC 2H 5 +H 2O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学年下学期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一节醇酚教案2

学年下学期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一节醇酚教案2

年级高二教材人教版选修5章节课题酚(第二课时)课型1. 认识醇、酚的构造特色。

教知识技术目标 2. 掌握醇的代替反响、消去反响、氧化反响原理。

学目 3. 掌握酚构造的特色,代替反响。

标过程方法目标经过学习掌握醇的代替反响、消去反响、氧化反响原理。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乙醇的反响原理。

并提升学生自学归纳总结能力教课醇的代替反响、消去反响、氧化反响原理要点教课醇的催化氧化、消去反响原理难点教具惯例教具教课经过训练,教师解说等方法进行教课方法教课教师行为过程反检默写: 1、消去反响(分子内脱水)2、分子间脱水→醚 3、与 HX 作用→R— X馈查【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乙醇和一些在构造、性质上跟乙醇很相似的醇类有机物,我们已经知道醇类物质的共性主假如由羟基决定的。

换言之,醇分子里都含有羟基官能团。

可是,含有羟基的有机物都属于醇吗?请同学们分析以下化合物:3CH—OH【回答】第一种化合物属于醇,第二种不属于醇。

师:醇是分子里含有的羟基跟链烃基直接连结的有机化合物。

在第二种化合物中,跟知羟基连结的是苯环。

这种烃的含氧衍生物叫做酚。

苯分子里只有一个氢原子被羟识基代替所得的生成物,是最简单的酚,叫苯酚。

接下来我们学习苯酚。

讲解【板书】苯酚一、酚和苯酚的构造特色【设问】从构造简式剖析,苯酚和乙醇的构造有什么相像和不一样之处?第三章第一节新讲课学生设计企图行为限时检查成效完成学生培育学生的阅读自学归纳能教力材,并提高学生自学归纳总结能力1 / 4同样点:它们都有羟基,都由烃基和羟基构成。

不一样点:烃基不一样,乙醇分子里是链烃基(乙基),苯酚分子里是芳烃基(苯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酚的定义部分。

)师:在这里,羟基跟苯环连结是什么意思?【练习】在以下几种化合物里,属于酚类的是()学生培育学生的阅读自学归纳能教力材;并提高学生自学归纳总结能师:请同学们小结酚的分子构造特色。

力;【小结并板书】(1)拥有苯环构造,(2)拥有羟基官能团,知( 3)羟基跟苯环连结。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醇酚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醇酚

第三章第一节醇酚(2)
加深对分子中原子团相互影响的认识,
逐渐树立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化学学科思想,激发
养学生求实进取的品质。

难点
酚样品,指导学生观察苯酚的色、态、气味。

出结论
放置时间长的苯酚往往是粉红色,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就能使苯酚慢慢地氧化苯醌。

[投影]
、苯酚的化学性质
[讲]思考、分析,得出结论:苯酚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苯酚显酸性。

[板书]
3
指导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
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该反应很灵敏,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板书]
子性质较
[苯酚还可以与硝酸、硫酸发生取代反应,请学生写出苯酚发生硝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苦味酸
酚分子中,羟基与苯环两个基团,不是孤立的存在着,由于二者的相互
溶液,可以看到溶液呈此色。

锦纶)、医药、染料、农药等。

粗制的苯酚可用于环境消毒。

纯净的苯酚可配成洗剂和软膏,有杀菌和止痛效用。

药皂中也掺入少量的苯酚。

[投影]酚醛树脂的合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主要教学活动
1.介绍苯酚的组成与结构
2.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苯酚物理性质的学习
(1)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久置的苯酚往往是粉红色的,这是由于部分苯酚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对苯醌的缘故。

(2)苯酚具有特殊的气味,熔点为43℃,沸点为182℃。

(3)苯酚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4)室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是当温度高于65℃,能与水混溶。

(一)性质预测
1.从苯酚结构入手结合已有的知识预测苯酚的化学性质
(羟基和苯基直接相连)
2.依据醇的性质(官能团—羟基)和苯的性质(烃基—苯基)
3.
类比甲苯分子内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分析苯酚的结构特点,进一步预测苯酚的取代反应
(二)实验探究 1.苯酚的取代反应 【实验1】
向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 无色的苯酚稀溶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溴水,振荡。

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有大量的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苯酚与饱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羟基确实增强了与其相连的苯环的活性。

2.苯酚的酸性 【实验2】
向盛有少量苯酚晶体的试管中加入2mL 蒸馏水,充分振荡得到苯酚浊液。

继续向试管中滴加5%氢氧化钠,振荡。

通过类比甲苯分子内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苯酚的结构特点,进一步预测苯酚的取代反应,提升类比迁移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苯酚的
溴代反应,证实了对苯酚取代反应的预测。

体悟到化学学科观念“有机化合物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现象:
苯酚浊液变为澄清溶液。

结论:苯酚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还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剂水将苯酚溶解了呢?
【实验3】
取两只规格相同的试管,分别加入2mL 苯酚浊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少量 5%的NaOH 溶液,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与NaOH 溶液等体积的蒸馏水,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加蒸馏水的试管中依然浑浊,而加NaOH 溶液的试管中,苯酚浊液变为澄清溶液。

结论:苯酚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钠盐——苯酚钠;苯酚具有酸性。

【实验4】
向上述反应得到的澄清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澄清溶液变浑浊
结论:苯酚的酸性比盐酸弱,苯酚具有弱酸性。

【实验5】
向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持续通入一定量的CO 2气体,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澄清溶液变浑浊
结论:苯酚钠与CO 2和水反应得到了苯酚;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

问题1:苯酚钠与CO 2和水反应除了生成苯酚以外,还有什么产物呢?
问题2:数据分析可推知,苯酚和碳酸钠理论上是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的,二者是不能大量共存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通过改进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应用对比的实验方法,提升设计实验的能力。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加深对“强酸制弱酸”反应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能描述和分析苯酚的重要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
6

取两只规格相同的试管,分别加入2mL 苯酚浊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少量 少量1mol/L 的Na 2CO 3溶液,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与Na 2CO 3溶液等体积的蒸馏水,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加蒸馏水的试管中依然浑浊,而加Na 2CO 3溶液的试管中,苯酚浊液变为澄清溶液。

结论:苯酚的酸性介于碳酸和碳酸氢根的酸性之间。

(三)理论解释
(四)性质小结
通过对比苯和苯酚的取代反应,提升分析有机物分子结构特点,加深对苯酚取代反应的理解。

通过对比乙醇和苯酚中羟基的活性,提升分析有机物分子结构特点,加深对苯酚具有弱酸性的理解。

站在化学观念“有机化合物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高度,梳理苯酚重要的化学性质。

(一)实际应用
1.苯酚有毒,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如何处理?
2.做完苯酚实验的试管如何清洗?
3.含有苯酚的废水如何处理?
……
(二)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