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作物遗传育种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展业博士资格考试题库整理

博士资格考试试题1.试述高通量基因型分析的含义及其在遗传争论中的作用。
高通量基因型分析就是使用基因芯片及一代测序技术开掘序列多态性〔主要是SNP标记〕,目前SNP 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转换、颠换、及插入缺失。
在遗传争论中的作用:〔1〕利用高通量基因型分析来快速构建高密度的遗传连锁图谱,较常规的基于PCR 的标记分析通量更高,更省时省力。
在遗传图谱构建中高通量的基因分型方法可以更精准地检测出群体中的重组大事并确定重组断点,最终提高遗传图谱的区分率,有利于更加精准的定位QTLs。
〔2〕在基于自然群体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中,高通量的SNP 技术更加能显示其通量高,省时省力的优势,也只有高通量的基因型分析产生的大批量分子标记才能适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更便利构建材料的DNA 指纹图谱分析,用于品种的系谱来源争论及纯度分析2.请您简述〔1〕农作物群体改进的原理〔2〕自花授粉作物群体改进的方法〔3〕如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提高群体改进的效率农作物群体改进的原理: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群体内,假设没有其他因素〔如选择、突变等〕干扰时,基因与基因型频率保存恒定,各世代不变,这是基因平衡定律。
群体改进即不断的通过人为选择,打破群体基因和基因型的平衡,不断提高改进群体内人类所需基因及基因型的频率。
选择和重组是群体进化的主要动力。
自花授粉作物群体改进的关键在于使其异交化,在合成根底群体时导入雄性不育基因,建立异交群体的方法是首先用杂交、回交法把隐形雄性核不育基因导入群体中的每个品系,然后再把回交获得的品系的种子等量混合在隔离区种植。
由于只收获雄性不育株的种子,因此高水平的隐性雄性不育特性将连续保存在群体中。
每一代选择优良的雄性不育株,以该改进群体作为其次轮改进的根底群体,重复这个过程。
现在生物技术可以承受分子标记关心选择来提高群体改进的效率,前提是我们通过QTL 定位等猎取某些性状严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然后可以用分子标记对根底群体中的每一个株系进展选择,通过分子标记选择具有我们需要的优良等位基因的株系混合作为根底群体进展群体改进。
作物遗传育种试题与答案

作物遗传育种一.名词解释1 遗传: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
2 变异: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的相异性。
3 简并:1种氨基酸由1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
4 同源染色体:指分别来源于父母双方、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5 非同源染色体:指分别来源于父母双方、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
6 核型分析:对生物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进行的分析。
7 授粉:雄蕊中成熟的花粉粒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8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的相对差异。
9 表现性:指生物体表现的具体性状。
10基因型:是指生物细胞内基因的组合方式。
11回交:指杂种后代与双亲之一的再次交配。
12遗传率(广义):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比值。
13近亲繁殖:指亲缘关系相近两个个体间的交配。
14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杂种F1代在生活力、生长势、等数量性状上优于亲本的现象。
15显性性状:两个相对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他将在F1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6隐形性状:两个相对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他将在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17杂合体:指具有杂合基因的个体。
18纯合体:指具有纯合基因的个体。
19等位基因:指控制同一性状位于同源染色体对等位点上的每一对基因。
20性染色体:在同源染色体中形态结构相同或不同决定后代性别的一对染色体。
21常染色体:在同源染色体中与后代性别无关的各对染色体。
22间期:指两次细胞分裂的中间时期。
23.双交种:由四个品种或自交系先两两配或单交种,再由两种单交种杂交而得来的杂交组合。
24.杂种优势群:指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植互渗而形成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有利基因频率较高,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
25.杂种优势模式:当两个不同的杂种优势群之间具有较高的基因互作效应,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相互配对可产生强杂种优势的配对模式。
26抗病性:当环境条件适宜而出现某种病害流行时,作物某些品种对这种病害不感染或感染程度较轻,生长发育和农艺性状受害较小,称为抗病性或耐病性。
农作物遗传育种考核试卷

1.请描述杂交育种的基本步骤,并说明其优点和局限性。
2.简要阐述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工作原理,并讨论其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3.解释什么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并说明分子标记在遗传育种中的作用。
4.讨论转基因技术在提高农作物抗逆性(如抗旱、抗盐)方面的应用,以及这种技术可能带来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选择育种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选择具有抗病性的植株进行繁殖,从而提高下一代的抗病性。其他选项如杂交育种、转基因技术和空间诱变也可以用于提高抗病性,但选择育种是较为传统且广泛使用的方法。
D.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之间无关系
5.以下哪个单位表示遗传距离?()
A.基因
B.染色体
C.厘摩(cM)
D.分子
6.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中,以下哪种方法主要用于提高抗病性?()
A.选择育种
B.抗生素抗性育种
C.转基因技术
D.诱变育种
7.以下哪种农作物是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出的新品种?()
A.抗病水稻
B.抗虫棉
A.提高产量
B.改善品质
C.降低抗逆性
D.抗病虫害
19.以下哪个单位表示DNA序列中的核苷酸差异?()
A.基因
B.染色体
C. SNPs(单核苷酸多态性)
D.基因组
20.以下哪个基因与植物抗草害相关?()
A. EPSPS基因
B. ALS基因
C. GAT基因
D. Glyphosate基因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4.转基因技术中,常用的遗传转化方法有农杆菌介导的转化、______转化和基因枪法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博作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在外漂泊整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博作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在外漂泊整理)第四章引种1. 引种(广义的和狭义的)。
2. 引种的原理,气候相似论。
3. 名词:生态因素、生态环境、生态适应、生态地区、生态类型、引种驯化。
4. 引种的规律(如:小麦南种北引会怎样?)第五章.选择育种1. 选择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它们有哪些区别?如何根据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育种任务采取适宜的选择方法?2. 名词:选择育种,系统育种(纯系育种),混合选择育种。
3. 简述品种自然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选择育种的原理)。
4. 简述有性繁殖植物的系统育种和混合选择育种的一般工作步骤,以及如何提高选择育种的效率?第六章杂交育种1.名词:杂交、杂交育种、轮回(非轮回)亲本、早代测验2.简述组合育种/超亲育种的概念及其遗传机理3.简述亲本选配的概念及原则4. 杂种后代的处理方式及各自的特点5. 简述杂交方式,并简述复交方式的适用范围6.混合法和系谱法的比较7.为了提高选择和育种效率,对不同处理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8.简述杂交育种程序以及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9.简述回交育种的概念、意义10.回交育种与其他育种方法相比较的主要优点、缺点和局限性11.营养系杂交育种与有性杂交育种的区别第七章杂种优势利用1.杂种优势的概念、度量方法2.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3.杂种优势利用与杂交育种的比较4.利用杂种优势的基本原则5.不同繁殖方式作物利用杂种优势的特点6.选育杂交种的程序7.自交系的概念、应具备的条件8.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9.自交不亲和的概念、类型、要求10.杂种优势衰退的主要原因11.雄性不育系的遗传类型。
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12.利用三系制种的方法13.比较有性繁殖植物的杂交育种、营养系的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三者之间有何主要的联系与区别。
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1.名词:远缘杂交2.远缘杂交在植物育种中的重要作用3.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及其克服方法4.克服远缘杂种夭亡、不育的方法5.远缘杂交后代遗传特点、选择特点第九章倍性育种1. 系谱法与系统育种2. 品种与品系3. 杂交种与杂交育种4. 作物育种中,变异是如何产生的?5. 系统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3者之间有何主要区别与联系?6.名词: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单倍体/一倍体7.诱导产生单倍体的方法第十章诱变育种1. 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2. 临界(致死)剂量3. 试从创造遗传变异的途径上对作物育种的方法进行归类,并说明主要的区别。
2011-2018中国农科院博士作物育种学试题

201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作物育种学试题一简答题1.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答:主要分为原生境保存和种质库相结合的办法。
种植保存,贮藏保存(短期库20℃,湿度45%;中期库4℃,湿度45%;长期库-10℃,湿度30%),离体保存,基因文库技术。
2.品种审定其应具备什么特征?答: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与现有品种有明显区别;遗传性状相对稳定;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征一致;具有适当的名称。
3.瓦维洛夫起源中心学说的内容?答:瓦维洛夫的起源中心学说①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的频率较高。
②作物最初始的起源地称为原生起源中心(初生中心):有野生祖先,有原始特有类型,有明显地遗传多样性,有大量的显性基因。
当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到一定范围时,在边缘地点又会因作物本身的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隐形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即次生起源中心。
特点:无野生祖先,有新的特有类型,有大量的变异,有大量的隐形基因。
③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一年生草本作物间在遗传性状上存在一种相似的平行现象。
④根据驯化的来源,将作物分为两类。
一类是人类有目的驯化的植物,称为原生作物。
一类是与原生作物伴生的杂草,当其被传播到不适宜于原生作物而对杂草生长有利的环境时,被人类分离而成为栽培的主体,即次生作物。
瓦维洛夫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上的意义:指导特异种质资源的收集;起源中心与抗原中心一致,不育基因与恢复基因并存于起源中心;指导引种,避免毁灭性灾害。
4.植物抗病机制极其在高效育种中的应用?答:抗病机制①抗侵入:当病原菌侵入寄主前或侵入后,寄主可以凭借固有的或诱发的组织结构障碍,阻止病原菌的侵入和侵入后建立寄生关系。
②抗扩展:病原菌侵入寄主体内建立寄生关系后,仍会遇到寄生某些组织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的抑制而难以进一步扩展。
③避病:感病的寄生品种在一定条件下避开病原菌的侵染而未发病的现象。
④耐病:当某一寄主品种被病原菌侵染,其发病程度与感病品种相当,产量、籽粒饱满度及其他农艺性状等不受损害或影响很小。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 B.起一定作用 C.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区域性 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研究育种方法 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作物育种与遗传试题答案

作物育种与遗传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作物产量B. 增强作物抗病性C. 改善作物品质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下列哪个不是传统育种方法?A. 选择育种B. 杂交育种C. 基因编辑D. 突变育种答案:C3. 遗传多样性对于作物育种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 增加育种材料的选择性B. 提高作物适应环境的能力C. 有助于培育新品种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作物的自交和杂交有什么区别?A. 自交可以保持亲本的性状,杂交则会产生新的性状组合B. 杂交可以提高作物的杂种优势,自交则不能C. 杂交需要两个不同的亲本,自交则不需要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下列哪个是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的优势?A. 精确性高B. 速度快C. 成本低D. 可以改变作物的遗传特性答案:A二、填空题1. 作物育种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即通过选择和繁殖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逐步改良作物品种。
答案:遗传变异和选择2. 在作物育种中,________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诱导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新的遗传变异。
答案:突变育种3. 利用________技术可以对作物的特定基因进行编辑,从而实现精确改良作物性状的目的。
答案:基因编辑4. 作物的抗病性育种可以通过________的方式进行,即选择抗病性强的亲本进行杂交,培育出抗病性更强的新品种。
答案:杂交育种5. 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周期,它可以帮助育种者________。
答案:快速准确地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三、简答题1. 请简述作物育种的历史发展。
答:作物育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农业社会,最初是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进行。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杂交、辐射诱变等方法进行育种。
20世纪中叶以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得育种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作物改良中。
2. 描述作物育种中的杂种优势及其应用。
农作物遗传育种考试试题

农作物遗传育种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以下哪项不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内容?()A 分离定律B 自由组合定律C 连锁互换定律D 基因重组定律2、杂种优势是指()A 杂交后代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优于双亲均值的现象B 杂交后代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优于双亲中最优者的现象C 杂交后代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与双亲均值相同的现象D 杂交后代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与双亲中最优者相同的现象3、以下哪种作物通常采用自花授粉的方式?()A 玉米B 小麦C 油菜D 棉花4、基因突变的特点不包括()A 随机性B 稀有性C 多方向性D 可逆性E 有害性5、在杂交育种中,用于杂交的亲本称为()A 自交系B 杂交种C 品种D 亲本6、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于创造新的种质资源?()A 引种B 选择育种C 杂交育种D 诱变育种7、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缺失和重复会导致()A 基因数量的改变B 基因位置的改变C 基因表达的改变D 染色体数量的改变8、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是()A 表现为不连续变异B 受环境影响小C 受少数基因控制D 受多基因控制9、回交育种中,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为()A 轮回亲本B 非轮回亲本C 供体亲本D 受体亲本10、杂种优势利用中,生产上利用的主要是()A 品种间杂种优势B 自交系间杂种优势C 种间杂种优势D 属间杂种优势11、以下哪种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最为成功?()A 水稻B 小麦C 大豆D 花生12、选择的基本方法不包括()A 单株选择B 混合选择C 集团选择D 自然选择13、以下哪种作物的遗传基础较为复杂?()A 水稻B 玉米C 小麦D 大豆14、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A 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B 杂种后代出现一定的分离比例C 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D 杂种后代通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15、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酶不包括()A 限制性内切酶B DNA 连接酶C 逆转录酶D RNA 聚合酶16、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优点不包括()A 准确性高B 不受环境影响C 可以早期选择D 操作简单17、以下哪种作物的转基因研究进展较为迅速?()A 棉花B 油菜C 玉米D 大豆18、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不包括()A 花期不遇B 生殖隔离C 染色体数目差异D 基因频率相同19、以下哪种方法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A 柱头涂抹法B 幼胚培养法C 花粉蒙导法D 以上都是20、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是()A 产量B 品质C 适应性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遗传学的三大基本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课程名称及代码:作物生物学(2115)
适用专业:作物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信息科学,种子科学与工程,烟草科学与工程技术,草业工程学
考生注意事项:1.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纸上一律无效;
2.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1,请阐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在作物高产栽培中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15分)
2,试阐述作物冻害的机理。
冻害对作物生理功能的影响有哪些?如何防治?(20分)3,作物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提高作物群体光能利用率?(15分)
4,试述基因概念的发展?(15分)
5,如何利用基因工程的途径进行作物改良?(15分)
6,在作物育种实践中,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研究手段或方法来研究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20分)
课程名称及代码:作物学概论(3117)
适用专业:作物学,作物遗传育种,草业科学工程学
考生注意事项:1.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纸上一律无效;
2.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
1,作物发展
2,作物的营养品质
3,蒸腾系数
4,杂交育种
5,作物感光性
6,四碳作物
7,基因工程
8,复种轮作
9,Sustainable agriculture
10,Harvest index
二,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6分)
1,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
3,作物的优良品种应具备哪些特点?
4,作物良种繁育的程序?
5,作物种植制度的优化应兼顾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共50分,任选5题,每小题10分)
1,为什么说我国粮食需求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2,以1种作物为例,阐述作物的产量形成过程及产量各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3,概述作物品种改良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4,分析作物免耕栽培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前景。
科目名称:分子育种(376)
适用专业:作物遗传育种
准考证号:
考生注意事项:1.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纸上一律无效;
2.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常用的DNA标记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不同DNA标记的产生方法。
(20分)
二,作图群体的构建是分子标记连锁图谱构建的基础。
作图群体怎样构建才是理想的作图群体?(20分)
三,举例说明基因型与表现形之间的关系。
了解这种关系对植物育种有何指导意义?
(20分)
四,举例说明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育种上有什么应用价值。
(20分)
五,近等基因系在作物遗传育种上有何应用价值?怎样培育近等基因系?试举例说明。
(20分)
科目名称:高级作物育种学(333)
适用专业:作物学,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科学与工程
准考证号:
考生注意事项:1.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纸上一律无效;
2.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问答题(共5题,每小题20分)
1,作物抗病育种与其它抗逆育种有何不同?试以你所熟悉的一个作物对某一种病害为例阐述作物抗病育种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2,在作物育种中,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和作用?请予说明?
3,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中如何实现亲本创新?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在杂种选配中有何意义?
4,除了应用目的基因转化之外,给你一个转基因的育种材料,你还可通过什么方法实现基因转移?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5,遗传力,遗传进度在作物育种中有哪些作用?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