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1)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通用7篇)_1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通用7篇)小学语文听课记录1一、激情,情境导入师:这天我们学的课文里面也有一个艾滋病患者。
患者的名字叫德诺,他才十岁。
德诺找到了他生命的药方了吗?让我们一齐走进课文《生命的药方》(出示课题)二、通读,初次感悟问题找到“生命的药方”了吗?从哪儿读明白的?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流利。
1、检查生字词:指名读抽读齐读。
①读准字音。
②读懂词语。
2、想想课文中找到的“生命的药方”是什么?3、交流。
板书:快乐、友情“生命的药方”指的就是友情。
你是怎样明白的?从谁的话中能够看出“生命的药方”指的是快乐和友情?是德诺的妈妈,哦,是那位不幸的母亲,为我们揭开了“生命的药方”的真谛。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走进德诺,感受孤独。
2、德诺的妈妈为什么说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文中去找到答案。
3、反馈,随机学习。
德诺十岁那年因为输血(xuè)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伙伴们全都躲着他。
(1)指名读。
(2)从哪个词中体会到了他十分孤独,十分无助?(全都躲)(3)这些伙伴在德诺染上艾滋病之前是如何和他相处的?听课评析艾滋病是透过血液等传播,跟艾滋病患者一齐吃吃饭、握握手是不会被传染的。
其实,有许多像德诺这样染上艾滋病的人,需要大家的关心,支持,老师期望同学们都能像艾迪一样给那些需要帮忙的人关心和爱护,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完美。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2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教师联机出示地图,让学生自己找出西沙群岛。
(出示课件地图页)为同学们讲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并以假想参观的方式进入西沙。
很快便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交流汇报。
此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以读为主线,首先让学生点击课文朗读,自由欣赏,初步感知课文。
(教师适时抛出西沙群岛“什么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件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
让学生到西沙小站尽情地畅游)第三环节:网络搜索,知识拓展。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范文4篇)-一年级语文下听课记录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范文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的资料 4 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1) 第一单元试卷讲评讲评目标:1、知识目标: 通过讲评试卷,检查出学生不理解或没掌握的知识点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2、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答题规范和答题技巧的原则。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在答卷时要认真审题,养成良好的习惯讲评1 重点:单韵母、声母、拼读音节识字讲评难点: 拼读音节识字讲评方法:讲解法、讨论法课型: 讲评课讲评过程:一、总体分析:1、本次考试的内容分为十二项内容,内容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二、错例讲解与分析:1、第四题照样子,在() 里填上声母或韵母: 学生能较好地完成,有六个学生a和o没有加声调。
2、第六题照样子,拼一拼,写一写: 有五名同学ü没有去点。
3、第七题读一读,连一连: 有部分同学没有连对。
4、第十题读拼音识字,连一连。
失分最多,失分原因: 学生不认识字。
三、学生改错及订正过程: ( 一)学生自由翻看试卷,看看哪些是不该答错而答错了,找找自己做错的原因,同时订正一些自己b5E2RGbCAP现在能改正的错题。
(二) 讲评试卷,查疑释疑1、学生订正错题,同时观察分析: 哪道题最容易出错或哪道题需别人帮助的。
2、生提出问题一:投影出示第四题:照样子,在() 里填2上声母或韵母: (1) 发现一下你错在哪儿,为什么错,(2) 谁全对,请做全对的同学说说当时做这道题是你是怎么想的, 还有好方法吗, 五、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今后准备怎么做, 第二单元试卷讲评讲评目标:1、复习23 个声母。
2、复习巩固平舌音、翘舌音。
3、学会补充音节。
讲评重点: 出错较多的题目。
讲评难点: 补充音节讲评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课型: 讲评课讲评过程:一、总体分析:第二单元过关练习的情况: 做得比较好的同学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讲评单元测评卷。
听课笔记(范本20篇)全面版

《听课笔记》听课笔记(一):授课教师:xx年级(班):一(1)班课时:1科目:数学课题:《人民币的认识》听课记录(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儿童歌曲《一分钱》,让学生说说歌曲的资料。
师:明白什么是人民币吗?你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引入新课,板书:人民币(二)探究新知:认识人民币:出示例1主题图片⑴看一看,说一说,你都认识那些币值的人民币?⑵认一认,辨一辨,说一说这些人民币的特征:出示真币⑶师小结;全面认识人民币。
⑴认一认,辨一辨模拟人民。
⑵指名汇报:介绍所认识的人民币(三)兑换游戏:师出示物品及标价:橡皮:一角尺子:一元问:买这两样文具能够怎样付钱呢?2.同桌讨论、交流3.汇报:4.师小结,板书:1角=10分1元=10角(四)实践活动(五)巩固拓展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从歌曲《一分钱》导入,缩短了学生与学习资料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透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学生用心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表达潜力、注意力和观察力。
3、透过模拟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和学会使用人民币。
4、教学有特色。
听课笔记(二):授课教师:xxx年级(班):一(2)班课时:1科目:数学课题:《认识整时》听课记录一、情境导入。
师:这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你们猜猜他是谁?对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孙悟空,孙悟空小时候淘气顽皮,上学总是迟到,每一天早上,别人都去上学了,他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于是师傅送给他一份礼物,大家猜一猜,师傅买了什么东西给悟空?生:闹钟。
师:孩子们真聪明,孙悟空高兴极了,但是他不会看时间,他想请同学们和他一齐认识钟表,你们愿意吗?师:这天这节课我们就一齐来认识整时。
板书:《认识整时》二、探究新课1、认识钟面2、认识整时。
①、出示第64页主题图。
②、课件出示8时、3时、6时,学生认读。
③、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④、小结整时的读法。
三、课堂活动1、拨钟练习①师拨钟,小组抢答。
最新听课记录(范文10篇)

最新听课记录(范文10篇)听课记录(一):授课教师:xx科目:语文听课时间:xx课时听课课题:蜜蜂引路听课地点:xx班级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并要求学生读课文,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2.自学生字新词学生要读准生字的读音,划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并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资料学生要再次读课文,初步感知资料。
4.研究第一、二自然段学生要默读课文,并用扩句法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听课评析:教师强调指导朗读是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贯穿于教学始终。
听课记录(二):授课教师:xxx科目:语文听课时间:xx课时听课课题:生命的药方听课地点:xx班级1.情境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入课题:“今日我们学的课文里面也有一个xx病患者。
患者的名字叫XXX,他才十岁。
XXX找到了他生命的药方了吗?让我们一齐走进课文《生命的药方》(出示课题)”。
2.通读,初次感悟学生要读通顺流利,理解课文。
3.细读课文,深入感悟学生要指名读,到文中找到答案,感受孤独。
听课评析: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加深感悟。
他们带来了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通过比较大小和观察图形,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和形状的关系。
最后,通过练题的形式,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创设了情境,组织了活动,拓展了延伸,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探索新知,培养了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探究能力。
同时,教师也通过谈话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听课,积极参与,努力掌握知识,同时也要善于发现身边的角,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经过观察和寻找,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角的概念。
同时,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思考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需要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制作等活动,以获得正确的角的表象和掌握其本质特征,从而增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研究热情。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一)

听课记录时间 日 第 节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一次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特征是什么?二次函数图象是什么形状呢? 问题2 如何用描点法画一个函数图象呢? 【教学说明】 ①略;②列表、描点、连线.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 画二次函数y=ax 2(a >0)的图象. 画二次函数y=ax 2的图象.探究2 y=ax 2(a >0)图象的性质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x 2,212y x =,y=2x 2的图象. y=ax 2(a >0)图象的性质 1.图象开口向上.2.对称轴是y 轴,顶点是坐标原点,函数有最低点.3.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简称右升;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简称左降.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 已知函数24(2)k k y k x+-=+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1)求k 的值.(2)k 为何值时,抛物线有最低点,最低点是什么?在此前提下,当x 在哪个范围内取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二次函数y=ax 2(a >0)图象的画法及其性质.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请与同伴交流.听课记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向学生展示国际数学大会(ICM --2002)的会标图徽,并简要介绍其设计思路,从而激发学生勾股定理的兴趣。
可以首次提出勾股定理。
二、做一做通过学生主动合作学习来发现勾股定理。
(1)、让学生尽量准确地作出三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cm 和4cm ,6cm 和8cm ,5cm 和12cm ,并根据测量结果,完成下列表格:abc2a 2b +2c3 4 6 8 512三、议一议1、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在图象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板书: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 和b ,斜边为 c ,那么222c b a=+。
小学音乐课听课记录1

小学音乐课听课记录1
我在小学音乐课上进行了听课并记录了下来,以下是我的听课记录:
这节小学音乐课主题是“音乐中的旋律”,老师在课前就已经准备好了所需要的教具和乐器。
课堂开始,老师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些基本的音乐概念,并通过演示和伴奏配合,让学生们了解旋律的概念和作用。
接下来,老师开始用手打拍子,同时配合旋律唱起一首动感的歌曲,学生们跟随老师的节奏一起齐唱。
老师一边强调歌曲中不同节拍的强弱变化,一遍用乐器演示,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然后,老师分发了一些乐器给学生们,让他们用这些乐器随着旋律演奏。
学生们十分兴奋,纷纷拿起手中的乐器,用力地敲打着,尽情享受着音乐的快感。
接着,老师让学生们充当指挥家,通过手势指挥全场,让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首乐曲。
学生们配合老师的指挥,欣赏着音乐,同时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和声音来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最后,老师鼓励学生们在课外多听听音乐,学习如何欣赏和理解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整节课堂气氛热烈而活跃,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
老师不仅传授了音乐知识,更让学生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美与欢乐。
此外,老师还很好地掌握了时间,把握了讲解和演示的适度,使听课效果深入人心,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听课记录(1)

听课记录1. 课程信息•课程名称:XXXX课程•授课教师:XXX教师•授课时间:XX月XX日 XX:XX-XX:XX•授课地点:XXX教室2. 课堂内容概述这节课,老师主要介绍了XXXX内容。
下面是我对这次课的听课记录和总结。
3. 课堂内容详述在这节课上,老师详细讲解了XXXX内容。
以下是我对每个部分的详细记录:3.1 XXXX在这部分,老师首先介绍了XXXX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他指出XXXX是XXX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XXXX的特征和作用。
然后,老师详细解释了XXXX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他给出了一些实际案例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XXXX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3.2 XXXX接下来,老师引入了XXXX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他首先讲解了XXXX的定义和分类。
然后,他详细解释了不同类型的XXXX的原理和特点。
老师还通过举例来说明不同类型XXXX的应用场景和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3.3 XXXX在这部分,老师介绍了XXXX的重要性和作用。
他指出XXXX在XXX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提出了一些关键的研究问题。
老师还分享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让我们更好地了解XXXX的前沿发展和应用前景。
4. 我的思考和收获通过参加这次课程,我对XXXX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在课堂上的思考和收获:•首先,我对XXXX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有了清晰的认识,这对我的学习和研究非常有帮助。
•其次,通过老师的案例分享,我更好地理解了XXXX的实际应用场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最后,我对XXXX的前沿发展和研究方向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激发了我对未来深入研究XXXX的兴趣。
5. 总结综上所述,这次听课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案例分享,我对XXXX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思考将对我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期待下一次的课程,继续学习和成长。
听课记录1

科目
数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王宇
节次
第三节
授课班级二年六班课题来自等差数列听课人李丽
教学过程
过程评价
复习提问:数列通项公式
引课哈雷彗星周期珠峰温度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
数列填空
新课学生总结概念
等差数列最少有多少项?项与项之间的关系
等差中项定义
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推导(迭加法与迭代法)
教材例1
练习
例2应用题
练习应用题
小结
作业
引入新颖
学生总结,利于总结能力提高
应用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优缺点
优点:1引入新颖,
2课堂活跃
不足:教学中和蔼些会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
二、任务
1、练习朗读
2、认识课文
3、品位细节
4、表达感受
三、活动一:练习朗读
1、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词的方式练习读音。
2、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方式练习体会。
活动二:认识课文
建议大家从内容、人物、结构、写法、全文主旨等角度来做正面的练习。
1、用“这是的一篇课文”的句式来说话。
2、用“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的故事”的句式来说话。
总结:1、写“我”的“童年故事”的文章——回忆性。
2、先叙事再叙感,层次分明的文章——清晰性。
3、基本上由“细节”构成的文章——生动性。
4、通过一件小事表现多个人的文章——艺术性。
5、通过一件事表达生活感悟的文章——哲理性。
活动三:品位细节
请同学们自选内容,选择句式说话。
1、亨特的爸爸是一个的人。
2、课文对亨特的描写,最突出的特点是?
文中对“我”的描写,最成功的地方是心理描写。
活动四:表达感受
现在我们试着说一句话来表达学习课文之后的感受,这句话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如:我多年坚持作读书笔记,有同事问我是怎样坚持下来的。
我说:每天做一点吧,走一步,再走一步。
人在很累的时候要像运动员那样,挥一挥紧握的拳头,学会鼓励自己。
先把自己写的句子念给自己听。
本节课活动小结:
1、朗读活动——练习朗读。
2、理解活动——认识活动。
3、分析活动——品位细节。
4、体验活动——表达感受。
《走一步,再走一步》听课记录
一、导入
二、任务
1、练习朗读
2、认识课文
3、品位细节
4、表达感受
三、活动一:练习朗读
1、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词的方式练习读音。
2、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方式练习体会。
活动二:认识课文
建议大家从内容、人物、结构、写法、全文主旨等角度来做正面的练习。
1、用“这是的一篇课文”的句式来说话。
2、用“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的故事”的句式来说话。
总结:1、写“我”的“童年故事”的文章——回忆性。
2、先叙事再叙感,层次分明的文章——清晰性。
3、基本上由“细节”构成的文章——生动性。
4、通过一件小事表现多个人的文章——艺术性。
5、通过一件事表达生活感悟的文章——哲理性。
活动三:品位细节
请同学们自选内容,选择句式说话。
1、亨特的爸爸是一个的人。
2、课文对亨特的描写,最突出的特点是?
文中对“我”的描写,最成功的地方是心理描写。
活动四:表达感受
现在我们试着说一句话来表达学习课文之后的感受,这句话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如:我多年坚持作读书笔记,有同事问我是怎样坚持下来的。
我说:每天做一点吧,走一步,再走一步。
人在很累的时候要像运动员那样,挥一挥紧握的拳头,学会鼓励自己。
先把自己写的句子念给自己听。
本节课活动小结:
1、朗读活动——练习朗读。
2、理解活动——认识活动。
3、分析活动——品位细节。
4、体验活动——表达感受
《热爱生命》
(一)、导入:
文中的主人公遇到了哪些困难?
生1:被同伴抛弃
生2:饥饿,没有食物的支持
(二)、哥哥九死一生回来后没有多久,他的弟弟也想去挖金。
同学们! 如果你是哥哥,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劝说弟弟不要去。
注:留足3至5分钟时间让学生熟悉课文,找一找,读一读。
(三)、学生讨论:
生1:狼太可怕了。
师扮演弟弟:有手枪
生2:会招到朋友、众人的抛弃
师扮演弟弟:我知道你的朋友变坏了,可我的朋友却是真心相交,患难与共,不会变坏。
生3:人在大自然面前是脆弱的。
师扮演弟弟:哥哥!你不要再劝我了,你所说的物品我会买的,你提到的东西我会去准备的!(弟弟不耐烦的说)
师:此时此刻,弟弟正和黄金热恋着。
(四)、硬汉精神
1、哥哥见自己劝不了弟弟,况且有很多事情还是让弟弟自己去经历也好。
于是哥哥对弟弟是说:你可以去,我不再阻拦你,但你要有男人的精神(板书:硬汉精神)
师:说说文中的哥哥身上具有哪些硬汉精神?
生1:必须心存希望
2、师:硬汉精神非常丰富,请生找出。
生1:坚持
生2:该放弃的放弃
生3:不服输
生4:永不服输
生5:唯我独尊
生6:人性的自私(痛恨且可怜比尔)
3、师问:为什么不吸比尔的骨头?
他必须保持一颗人的心。
4、师板书总结:
野兽爪下,沉着镇定
荒野独行,勇敢坚强
……
问:哥哥为什么能做到这些?
生:热爱生命
(五)、拓展延伸
哥哥对弟弟说:请等我三分钟!哥哥从抽屉里拿出一只锦囊说,你也许会坚持不下去,请你到时把其打开。
锦囊中有一句话,也许会让弟弟渡过难关,问学生:你觉得该怎么写?
生1:生命有所求,死有所值
阳光是生命中的希望;母亲是生命中的爱于责任。
生2:热爱生命
生3:一张白纸。
困难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六)、作业:
给汶川的人民写一封信,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二、优点:
1、最佩服教师的勇气,将长达44节的小说拿来赛课,本身就需要教师极高的素养,同时也说明薛老师对教学的理解也比其他人高上一筹,就冲这一点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2、教学设计尽得一“巧”字,化繁为简,以哥哥的劝说贯穿全文,让我明白什么叫大理至简。
其实教学流程本就没有必要设计的那么复杂,“简单的预设,精彩的生成”才是课堂教学的至高境界。
3、问题设计简单有效,全篇只用了:哥哥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劝说弟弟不要去淘金?哥哥身上具有哪些硬汉精神?三个问题便理清了全文的脉络。
再想想我自己冷乱而繁杂的问题设计,真是惭愧!
4、教师本身的幽默机智。
教师把弟弟的热衷淘金的性格演绎的活灵活现。
调皮、幽默而不失高雅的教师形象也为课堂增色不少。
我想这就是老师的人格魅力所至了!
5、文章驾驭难度高。
既要充分展现南外学生的风采,又要紧扣文本,挖掘文本,做到“深入浅出”,实属不易。
教者对文本把握挖掘得当,堪称典范。
6、最后锦囊妙计设计实在是“妙”,学生回答更为精彩。
《紫藤萝瀑布》
一、教学大概流程:
(一)、读花语。
走进紫藤萝的心灵。
1、看大屏幕,凝神细听。
(教师范读)配上精美的课件
2、让学生说说听完文章后的初步感受。
3、生读。
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摘下来,仔细品析。
生1:找出其中活动的动词“推”“挤”,用拟人的手法。
生2:“我在开花”,热闹的感觉。
生3:繁盛的美。
(二)、写花语。
生1:充满活力的生命在欢笑、生长着。
生2:生命的魅力
(三)、将花语融入到你的生命里再读。
(四)、介绍背景材料
(五)、花语献给谁?
二、优点:
本课记录比较吃力,缘于教者声音太轻,我又坐于后排。
作为得分最高的选手,想来大致有这样几点处理较好。
1、教者将文章与个人风格融为一体。
给我们的感觉就是《紫藤萝瀑布》一课就
应该由江南女子演绎才能深入文本。
2、教者深沉忧郁的朗诵,轻柔温情的花语以及坚韧有力的脚步给我留下了极深
的印象。
我怎么也无法想象将“刚”“柔”之美集于一身的竟然是一南方女子。
她的花语是那样的柔弱,可她的步伐却又那样的坚定,对生命的思考通过自己的手势、脚步阐释的淋漓尽致。
我想这便是曾老师的成功之处吧。
3、真正的达到了“人”“文”合一的境界。
我们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太多的
关注了上课的“可观赏性”,或者叫“表演性”。
于是老师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吸引评委的眼球上,把学生放在第二位,而书本则可怜的沦为教师表演的道具,被摆放在最末了!还好这种次序完全颠倒的行为被专家们慧眼一一识破。
我想这也是今后我该如何走好教育人生的最大借鉴。
听课记录:
第一节、初一(3)班授课老师:刘亚红老师
授课课题:Goldilocks and three little bears
1
2
3
l
l
l
l
5
第二节、初二(2)班授课教师:黄凤欢
授课内容:Module 7 Time off Unit 1 She asked if I was practicing too much.
2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