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案(新授课)

合集下载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全文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全文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全文5篇]第一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学习目标:1.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学习难点: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的物体(或是两个长方体纸盒)、尺子;老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框架、透视图、组装的长方体框架,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3分(1)引出立体图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图形变变变动画”你们想看吗?(想)看!这是一个点.仔细看,点变成了什么?(线或线段)线又变成了什么?(正方形)谁知道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回答正确!接着看,正方形又变成了什么?(长方形)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再看,长方形又变成了什么?(长方体)对了它叫长方体。

老师厉害吧,会变图形。

你们看(拿出正方体模型),这是什么形状的?(正方体)(2)联系生活实际:那,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师:你说……;你说……;你说……,这么多。

(3)引入课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如果老师把一个长方体画在黑板上,它应该是这样的(帖透视图)它叫做长方体的透视图。

二、长方体(24分钟)1.发现名称、特征:(3分钟)现在,请你从桌堂里,找出一个长方体。

仔细看一看,你对长方体有哪些认识?自学:师提示:看一看,摸一摸呦。

(巡视时和学生小声说:这叫什么?这?这?数一数,几个面,比较一下他俩—指相对的面。

或听或教他们说说)组内交流: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8分谁能代表小组勇敢的站起来说说。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5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一)了解并掌控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理解并掌控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三)培育同学仔细审题的习惯,使同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精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二)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用具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或活动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预备老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元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同学口答后老师板书:长度单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厘米老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同学口答后老师板书:面积单位1米2=100分米21分米2=100厘米2厘米2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4米=( )分米=( )厘米。

(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500厘米=( )分米=( )=米。

(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老师: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日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

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学习新课1.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电脑动画图(或抽拉投影片)。

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提问:体积是多少?(1分米3。

)给一条棱涂色,提问:棱长多少厘米?(10厘米。

)1厘米3为单位,一个一个涂,涂满一排,提问:体积是多少?一排一排涂,涂满十排(一层),提问:体积是多少?一层一层涂,涂满十层(即全部涂上)。

提问:体积是多少?(10×10×10=1000(厘米3)。

)老师:由此可知1分米3等于多少厘米3?同学口答后老师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老师:假如把刚才的图理解为棱长1米,即体积为1米3,它的体积是多少分米3?再请同学看一遍电脑动画图后,同学口答老师板书:1米3=1000分米3。

老师:能说一说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1000。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通用14篇)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通用14篇)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

2、在操作中认识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探究新知(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

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

2.学生拿学具小组讨论,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同时讨论后填写操作实验报告。

面棱顶点长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1)探究完成实验报告。

(2)汇报讨论结果。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4.引导学生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改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

向学生说明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改变。

5.练习:要求根据特征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三)认识正方体1.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察,观察后按提提纲独立回答问题,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独立观察提纲:(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面棱顶点正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1.班集体讨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相同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现代小学数学”五年制课本第十册第3~5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3.渗透子集思想,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长方体的特征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等),指出这些图形是平面图形。

2.出示长方体教具,讨论长方体和长方形的区别,揭示长方体是立体图形。

二、揭示课题:平面图形是研究同一个平面内的多种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而立体图形研究的是在若干个面内的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今天我们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评:从复习平面图形导入立体图形,开门见山的导入课题。

】三、讲授新课:(一)长方体的特征1.出示思考题(1)长方体有几个面?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特点?(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数一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

相对的棱长短怎样?(3)3条陵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评:学生带着思考题去实践操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便于操作。

】2.学生利用各自准备的长方体物体,通过看、摸、数,回答思考题的问题,讨论长方体的特征。

(1)师提问①: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样数的.?老师注意比较学生的不同数法,有意识引导学生按顺序数面的个数,使学生清楚知道长方体的面是由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组成。

【评:教者表扬了按顺序又对又快地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的同学,很快地原来漏数或重复的同学,也能正确地数出面的个数。

可见,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师提问②:这些面各是什么形状?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认识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或者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提问③: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特点?要求学生通过度量相对的两个面的长、宽,真正认识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案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目标(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案重点和难点(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案过程(一>复习准备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然后老师说明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b5E2RGbCAP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请学生先观察,再请两三位来摸一摸,然后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学生: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

p1EanqFDPw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教师:这些物体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我们还能在它们所占的位置上放别的物体吗?(请一位同学演示。

>学生:不能。

教师:可见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教师请学生从教具中挑出长方体后,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留出写“正方体”的空>。

DXDiTa9E3d(二>学习新课1.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学生:面。

(教师板书:面>教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学生:有一条边。

教师:这条边称为棱。

(板书:棱>教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学生:点。

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点。

(板书:顶。

>(2>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的导学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的导学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导学案
兴宾区河西小学:五年级组数学老师
年级:五年级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课时一节科目数学
目标:1.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中长、宽、高的相对性。

教学操作流程
教学内容
提要时间
学生学习事项
教师教
导事





听课记录
与评价
一、谈话
导入3分钟1.观察长方体。

(全班)
2.学生回答。

(个人)
提问
二、探究
长方体的特征15分钟
1.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小组)
2.汇报交流。

(全班)
引导、提
问、反馈、
评价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7分钟1拿着长方体指出长、宽、高(双人)
2长方体的棱可以分为几组(小组)
1. 汇报交流(全班)
巡视、反
馈、评价


四.探究正方体的特征12分钟 1.拿出正方体指出面、顶点和棱(双
人)
2.合作探究正方体的特征(小组)
巡视
反馈
评价


五、小结3分钟回答提问。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特性。

2、学会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等基本元素。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 教学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与识别。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组成元素及其性质。

3、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方法
1、实物演示与图像辅助。

2、小组讨论与互动问答。

3、案例分析与实际操作。

四.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利用实物(如骰子、饼干盒)或图片展示,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2. 概念讲解
①详细阐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属性,包括它们的面、棱、顶点的数量及其特点。

②通过对比,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3. 互动探究
①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列出它们的特征,并与同学交流。

②教师提问,例如:“所有的正方体都是长方体吗?”以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4. 应用实践
①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例,并描述其特征。

②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测量家中某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物
品的尺寸,并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五.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汇报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的理解程度。

六. 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师需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MicrosoftWord文档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MicrosoftWord文档

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学习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习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图.学习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图.教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二、预习学案: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教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教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三、导学案:学生探究.(一)长方体的特征.动画演示:长方体的特征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教师板书:面、棱、顶点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讨论提纲: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教师板书:长方体: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顶点:8个.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3、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呢?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棱?教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二)正方体特征.1、动画演示:正方体的特征教师提问: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教师板书集合图:长方体正方体四:课堂检测: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1)(2)(1)长方体的长是()厘M,宽()厘M,高()厘M, 12条棱长的和是()厘M.(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体,12条棱长的和是()分M.(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M,3厘M和2.5厘M.它上面的面长是()厘M,宽()厘M,左边的面长()厘M,宽()厘M,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M.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4、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图纸上的立体图?五、课后作业.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2、说出下图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六、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面棱顶点长方体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8个正方体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12条长度都相等8个七、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案(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第2页及练习一1~4题。

教学过程:
、温故预习
1.回忆我们所学过的图形有哪些?
2.小结:平面图形:
二、课堂助学
1.例 1.
(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长方体有.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个面。

2.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1)自学书本第1页。

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
(2)同桌用手摸长方体纸盒,互相指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思考: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吗?
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分别叫做
(2)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量出它的长、宽、高。

5.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6.讨论长万体和正万体的关系 相同点: 三、巩固练习
(2)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有几个面完全相同?
(3) 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有几个面是正方形?其余几个面完全相同吗? 3、看右图的长方体回答问题。

F 面、后面、、和左面分别与哪个面完全相同?
不同点:
1 .看图说出长方体的长、宽、 咼各是多少。

• R ■ 'V
c
o
2. (1)右图中,哪个是正方体,
哪个是长方体?
5cm
(1) 上面是什么图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2) 前面是什么图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3) 右面是什么图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5cm

4、下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 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它们的长.
四、当堂检测
、判断:
二、填空:
相对的棱(
3.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5.—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a 、b 、h,那么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宽、高各是多少?
1. 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 一个长方体中,可能有4个面是正方形。


3. 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4. 长方体最多有4条棱长度相等。

5. 长方体最多有4个面完全相同。

1.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
),
2.正方体是由 6个完全相同的( )围成的立体图形。

它有( )条棱,它们的长
度都(
),有(
)个顶点。

),正方体可
以说是长、宽、咼都(
)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
)的长方体。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 ,棱长之和是( ),当a =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
长总和是(
)厘米。

6.—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
)分米。

7.—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7厘米、6厘米和5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用一根长72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9 .一个长方体的棱
)cm.长总和是80厘米,长是13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