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我看昆明农村新变化
浅谈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化

浅谈改革开放40年家乡的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十年前的家乡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小村庄,经济贫困,人民生活拮据。
但如今的家乡变得繁荣富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这些变化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四十年前,我的家乡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村民们生活在温饱线以下。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家乡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引进了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农民种植的作物增产高效,家乡的农业产值大幅增长,农民们的收入也随之增加。
家乡的工业、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发展,使得家乡成为了一个繁荣兴旺的地方。
四十年来,全村的人均收入增长了数十倍,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巨大跨越。
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四十年前,我的家乡因为工业生产和农业耕作造成了环境的破坏。
河流被污染,树木被砍伐,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工业气味。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环保意识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各项环保政策得到了贯彻执行,家乡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河水清澈见底,周围的山峦也绿意盎然,空气清新,鸟语花香,这些变化让老百姓喜出望外。
家乡的风景也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了一个风景旖旎的旅游胜地。
文化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四十年前,我的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水平很低,村里连个小学都没有,很多村民都是文盲。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修建了许多学校和图书馆,培养了大批的教育工作者。
如今,全村的孩子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村民们的文化素质大大提高,这为家乡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
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十年前,我的家乡是一个落后的小村庄,没有有效的治理机制和规范。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家乡在村级干部的带领下,完善了村民自治的各项制度,成立了各种协会和组织,村里治理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村里的事务也变得规范、有序。
村干部负责任,廉洁奉公,为村民排忧解难,全村的风气和社会治安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随笔:讲百姓身边故事 看沧桑巨变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随笔:讲百姓身边故事看沧桑巨变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随笔:讲百姓身边故事看沧桑巨变偶尔回家,偶尔翻开发黄的相夹子,看着父辈的穿着,在不经意间,想象生活原来的样子,也在茶余饭后,自然地感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变化,才发现,生活在变,人生在变,时间在变,日飞月驰中,万事万物都在变。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眨眼四十年,中国城市,中国的乡村,甚至中国的整个社会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能感觉到改革开放之好,生活之好,岁月之好。
纵观四十年,人们的思想解放了,观念更新了,经济腾飞了,生活质量高了......衣、食、住、行无不好转,曾经全国努力解决温饱,今天举国迈步小康,文县和全国一样,毫不例外,历经着那段由贫穷到富足,由追求物质到精神的难忘历程。
不由衷感慨那么一句:一切尽在变中!衣之变听老年人讲:当年在计划经济时期,穿衣服,“蓝白灰”是三大调。
“四个兜”的中山服、军干服是穿着主题。
夏天,男的穿一件短袖白衬衫,是很高大上的。
女的,着装也很简朴,那时候,在城里偶有,在农村,几乎找不到穿裙装的女人,如果,能在农村看到穿着裙子的女人,那定是城里到农村亮相的时尚妹。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补丁”是平常人家衣裤的商标和品牌,肩、屁股、膝盖,补丁最多,补丁叠补丁。
衣料,大多褪色。
那时候,十年难添一新衣。
大人穿旧,剪破凑整,东拼西凑改孩装,颜色五花八门,花花绿绿,凑合又能穿几年。
那时候,供销社,有卖的布料,消息传出,购者疯拥,排长队,碰运气,运气好,还能得一块兴高采烈回家,运气差,埋怨中垂头丧气而归。
“出门勾背裹袖筒,冷来提领缩颈项”。
冬天,棉袄自制,一件棉袄穿上十多年,棉花成板状的,棉疙瘩硬硬的,穿上冷冰冰的,依然用它御寒,打发严冬。
“有钱的人,大不相同,身上穿的是灯草绒”。
能穿一件灯草绒的衣服,那可不是一般的豪华。
要知道,只有少数干部家庭才玩得起,农民,凤毛麟角。
贫寒之家,虽得布票,偷换钱,顾生活,因为布票是不准买卖。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2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精选12篇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2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精选12篇(篇一)改革开放带来农村生活巨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普通百姓的生活如芝麻开花,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今天,当我们站在时代前沿,回头看那奋斗历程,不禁感慨万千。
某某年前,人们所行走的道路大多是羊肠小道,好一点的能铺上石子砂石就很不错了,记得小时候,家住某某农村,那是一片山区,人们出行是很不方便的,出门办事或到镇上赶集,都要翻越一座座大山。
而所谓的路,也就是那一条条羊肠小道。
路蜿蜒曲折,盘旋而上,有的地方就靠近岩石边上,不小心就可能滑落,其难度可想而知。
而为了及时办好事就必须得赶时间,人们很早就得起床,趁得月色匆匆而行,再匆忙而回,一般来回都要花费一天时间。
如果是买卖东西,还必须得肩挑背扛才行。
因为不方便和不能远行,记得年幼时只能逢年过节才能和父亲去集市上热闹一回,大多时候只能呆在家里想着外面的天空。
到我上小学和中学时,已是改革开放初期了。
那时对于路,已经有了变化,人们也有了一些认识,知道要发展经济必须先修好路,路通才能发展,路好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在不是农忙的时节,村里会有组织地安排劳动力进行修路,将一些小路拓宽,将弯路拉直,有条件地铺上石子砂石等,这样在雨天出行也不用深一脚浅一脚的,出行就方便多了。
而直接的变化就是我们小孩子可以随时和家人去赶集,到集市上看看逛逛,不用掐指盼日到年关。
再后来,有些路慢慢铺上了沥青、三合土等,路也平整了不少。
现如今回到家乡,发现家乡的路有了更大的变化。
随着国家农村路路通工程,道路到处都硬化了,出门就更方便了,家里的经济作物、特色水果等都可及时快捷送到远方。
而那一条条国道、省道将各个城镇相互联系在一起,有力地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二)车的更替在以前,人们出门办事主要是靠徒步,跋山涉水,顶风烈日,辛苦可想而知。
记得开放最初几年,有一辆自行车是很多人的梦想。
那时,看到别人买回一辆自行车,都要好奇地看个够,摸个透,真是羡煞不已。
近代历史变革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

近代历史变革——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生在90后,肯定是经历不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那种热潮。
但是在相对落后一点的农村,我经常听到一些长辈谈及现代农村的诸多变化,他们也都是十分感慨,现在的生活真的远超从前了。
从自身经历而言,童年时没有见过的许多事物,现在纷纷涌现,那些年经历的一些农村苦,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了历史洪流中的一片浪花。
小时候包括现在,也是经常听大人说着,以前吃的粮食只有玉米面粗粮,吃红薯干儿、红薯粉儿、红薯叶,当时要想吃上一回白面,那得等到过年,还不一定吃得上。
农村呢,除了过年,没有过其他节假的习惯,一是没钱没物过,二是都要出工做活,也没时间过。
那时,农民最大的奢望与梦想,就是能天天吃大白米饭。
至于菜,就只有天天开水煮蔬菜了,油肉这些平常是没有的,也只能是过年时能吃几天。
古代晋惠帝曾问老百姓何不食肉糜?那么要问那时候的农村有肉吃吗?当然有,只不过吃肉的机会也是很少。
听父亲说,当时生产队里养猪,遇到特殊的日子,就会选一头猪杀掉,全队人吃肉。
那个时候吃肉叫打牙祭。
父亲还说,80年代中后期,农村里吃肉的机会已经开始多了起来。
这时农村也通电了,一开始出现了收音机,慢慢黑白电视开始出现,不过那时停电是经常的事。
对于农村的住房变化,这个算是最直观、最明显可以看到的变化了。
当年的建筑,土墙,灰瓦,屋顶竹结构,易腐朽,由此也导致了下雨天屋里漏水的现象。
在奶奶去世之前一直住的是这种房子,我也在里面住过很多次。
冬天可以挡得住风,但是下雨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了。
住土墙茅草房,最凄惶的时候是下大雨时,房顶漏水,家中盆桶罐之类的容器得全部用上,晚上直接无法安睡。
但漏水还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最让人恼火的事墙脚浸水进水。
老土墙房,通常没做什么基础,经年累月,墙脚被老鼠打了好多洞,雨水会从洞中浸进来,浸湿家中还是小事,最主要的是担心土墙会被泡松垮塌。
所以,每当下大雨,我们小孩在屋内用盆桶罐接漏水,大人得冒雨在屋外掏檐沟,使雨水尽可能地流走不形成积水,保护墙脚。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悟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悟家乡变化改革开放极大的便利了我们的衣、食、住、行,生活越来越精彩。
很多地方带来的翻天地覆的变化,大多数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
下面是我带来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悟家乡变化,有兴趣的可以感悟一下。
我的家乡陇川,陇川傣语称“勐宛”意为太阳照耀的地方。
它隶属云南省德宏州,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与缅甸山水相连,阡陌相连,是中国景颇族和阿昌族人口分布最多的县,这里最大的优势是土地开发成本低、适宜发展绿色产业经济。
1994年我出生在陇川县的一个小乡村里,对于改革开放脑海中记得特别清晰的是:1978年春天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自此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然而对于第一次接触到改革开放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却记得不太清晰了。
到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风雨历程,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现在的中国。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祖国大地,同时也给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陇川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机遇与希望。
改革开放,实现了从黑白电视到智能手机的转变,越来越发达的信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听老一辈讲:70后,那个时代家里有一个收音机已是一户富裕人家了,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发射成功,这是一个历史跨度,也为电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80后,是看着黑白电视长大的一代人,那时候看电视特别积极,虽然只是黑白色的,但也是80后孩子娱乐的一种方式,像《黑猫警长》、《舒克与贝塔》,也许对于90后的我们来说,我们没看过也不了解。
但是对于那个时候80后的孩子来说那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90后的我们可以说是幸运的,到了这一代已经有彩色电视了,比较受人们欢迎的电视剧和动画片有《八仙过海》、《蓝猫淘气三千问》、《蜡笔小新》等等,这些电视剧和动画片伴随着我们度过了整个童年。
那时,在我们村里一般家庭很少有电视,我们只得放学或吃好晚饭后早早的去小伙伴家里抢占位置,有时候去的晚了只能坐在最后面,虽然听不太清楚声音,但也看的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40年以来,中国实施的改革开放从根本行地改变了中国,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我是一个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农村的孩子。
亲自经历了农村的一系列变化。
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真是说也说不完,数也数不清。
现在的农村,机械化、科技化、智能化、电气化一应俱全。
现在正朝着农业合作化、家庭农场,农业生态园示范区发展,逐步形成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发展,农民的衣食住行得到了全面提升,住的是别墅洋房、电器齐全、电视冰箱、彩电数字化、煤气电磁微波炉、手机微信普及全覆盖。
农村村村通公交,家家都有小轿车,穿的色彩斑斓花式多样,款式齐全的美丽世界,到那里都是洋溢着幸福的喜庆气氛,吃的是讲健康,讲营养,市场物质丰富,品种齐全,想吃什么就有什么,真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现在在老百姓心中、生活美滋滋、幸福乐淘淘、到了晚上有跳广场舞的,健康散步的、健身器材锻炼的,以前农村人想都不敢想的,现在也时尚了,健身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幸福要素,总之在老百姓心里最有感概的就是“幸福”二字。
回顾改革开放前,农村又是一个什么样子呢?生活是非常艰苦,劳动强度又比较大。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都要下地劳动。
不论是酷暑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不论是狂风暴雨,还是电闪雷鸣,无论是农闲农忙,还是节假日期,都要下田劳动,没有一个盼休息的念头。
起早摸黑,有时候农忙季节,凌晨一、二点钟就要起床干活,一直干到下午七、八点钟,甚至更晚。
如果家里遇到重要的事,都舍不得休息。
因为要争工分,年终分配要按工分计算,一年到头要挣一、二百元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的家庭劳动力不足,年终分配时还倒欠生产队的,这叫超支户,还要拿钱出来才能分得粮食回家过。
介绍改革开放云南变化

介绍改革开放云南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初期,云南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云南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为云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
云南地理位置独特,与东南亚国家接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资源。
改革开放后,云南积极引进外资,开展对外贸易,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
特别是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云南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往来的重要枢纽,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升。
云南的农产品、矿产资源、旅游业等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经济结构逐渐优化。
改革开放促进了云南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云南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制约了云南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云南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大量的资金被投入到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一大批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有效地改善了云南的交通运输条件,提高了云南与外界的联系和互动。
改革开放带来了云南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初期,云南的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贫困现象较为严重。
然而,改革开放后,云南经济发展迅速,人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特别是农村地区实施的农村改革政策,使农民收入得到了大幅增加。
此外,改革开放也促进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人民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
改革开放推动了云南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后,云南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和外国游客。
云南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各类旅游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同时,云南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创意企业和文化艺术人才,云南的文化影响力逐渐扩大。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显著改善,社会文化繁荣发展。
论述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农村的变化

农村文化No n g c u n w e n h u a论述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农村的变化李明虎四十年前,邓小平同志指出国家再不实行改革,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事业必然会被葬送。
现如今,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人们的面貌都发生了非常深刻的转变。
国际社会中,我国的地位举足轻重,主要来自于坚持不懈的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
四十年众志成城,四十年砥砺奋进,四十年春风化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开放顺应了我国人们要美好生活、创新和发展的历史要求,对世界各国人民要和平生活、合作和发展的时代潮流有所契合。
中国改革开放必然会获得成功,也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1农村生态的变化我国在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
另外,农村环境也是我国环境保护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必然会影响到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进程。
但是,农村环境保护新形势在现如今的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中很难得得到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但是,随着城市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危害,尤其是相关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不高的情况下,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必然会受到更严峻的挑战。
2乡村发展的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发展获得的成令人瞩目,但发展失衡的现象也变得日益显著,主要表现为同群体利益诉求的失衡、区域发展失衡和城乡发展失衡。
城乡失衡是当前最引人关注的问题。
环境保护、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城乡之间的差异也日益显著。
农民的改革红利远落后与城镇居民,进而导致农民日益贫困。
农民存在的贫困是现实存在的,只要是不平等的公共服务供给、“权利”、“身份”被制度化的结果,最终导致农村呈现出严重环境污染、养老照顾不到位、医疗供给不足、农村教育滞后等问题的出现。
假如不能够有效和科学的解决上述问题,那么农民生活质量的可持续改善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必然会受到制约,农村社会锚段必然会有所加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看昆明农村新变化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回首过去,40年的风雨路程,一路艰辛汗水,依然还是斗志昂扬。
这四十年全国人民只争朝夕,开拓进取,取得了令人惊喜的进步。
改革的路途虽然艰辛,但是收获却丰硕无比。
4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中国科技也飞速发展,制造业正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改革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到西部、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
使中国社会发生全方位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前后,国内各个方面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以人口居多的农村变化最大,接下来就基于昆明周围一个农村谈一下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的新变化。
【经济】
对于农村而言,谈经济自然离不开农业这个话题,这里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就是2016年,在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张面值80分的纪念邮票,名字叫做《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庆祝从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
从1992年开始,中国改革开放正式对农业体制进行改革,2006年废除延续千年的农业税,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转型新时期。
这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做出了重大调整,是对农民在税负上与城市居民平等地位的恢复,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为解决三农问题,政府完善农业补贴相关政策,鼓励和指导农民在土地上发家致富。
我所熟知的这个乡村,前几年以种植烟草为主,实行政府补贴,烟草公司设置站点负责收购,从整体上解决了农民种地找不到销路的问题。
近几年,烟草进
行管制,农村种植的经济作物主要以蔬果类为主,最大的变化就是以温室大棚为主的种植方式开始普及,一大批现代化农业机械走进农村,实现农业半自动化,从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靠天吃饭的状况。
2017年,无公害蔬菜种植超过3000亩,已具备产业规模,农民种植蔬菜收入超过2500万元。
除此之外,还种植核桃、密本南瓜,已初步具备产业规模,已发展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成立农业蔬菜协会组织1个。
【教育】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学前班的一个带班老师是一个快接近退休的老教师,应该只有小学水平,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他任然是带我们开眼看世界的一个长者。
逐渐的有大学毕业的支教老师来到学校参与教学,大概到2013年,片区实现教学资源整合,建了新学校,实现了多功能教学,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师资力量都得到明显改善。
截止目前全乡建有中学1所,建有小学5 所,教师大约200人,中学生1000人左右,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
然而,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仍然很突出,举几个例子,农村的业余生活很单调,文化熏陶基本谈不上,每天面对的都是形形色色的生活琐事。
如果说这些小事阻碍的孩子更高意识形态的形成,那么网络时代低俗不入流的文化是真正误导孩子价值观的元素。
近几年政府扶持农村普遍安装宽带网络,对这个新科技,很多成年人学会使用以微信为中心,各种快手火山小视频外加内涵段子为辅的娱乐工具。
一时间,大家仿佛看到了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这对他们来说是意义非常重大的。
自然孩子也很激动的加入到这个行列里,就这样,在一个意识形态形成的关键时期,被引导到这样一个不
入流的文化里,然而却没有人察觉。
所以前几天对内涵段子快手等做出的强制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化】
文化方面,在各级政府的统一指导下,各居委会按计划会定期举办一些文艺活动,如歌手大赛,春节文艺汇演等,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很多年以前,有一个时候会非常热闹,那就是有商贩来贩卖东西的时候,如生活日用品、家电等各类器材,这时候大家会认识到很多新的东西,其实有很大一部分确实是欺诈,谎称是各种高科技,由于这种闭塞导致大家的认知很低。
近年来这方面问题改观很大,对外联系已经不是什么难事,所以了解外面的世界非常简单。
但是这也衍生出很多新的问题,就像上面所说的,民众突然收到大量新奇的文化元素,一时间没有适当的引导,都普遍接受,特别是这些低俗不入流的文化。
对于这类问题政府必须发挥好自己的职能,切实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否则农村必将在意识形态上分离出另外一个群体。
【民生】
总的来说,农民的幸福感显著提高,体现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首先应该说一下基层政府的变化,现在进入扶贫攻坚阶段,农村是主要阵地,首先对各基层居委会进行大力整改,明确职责,完善制度。
所以最明显的就是街道办事处建立健全了新型农业服务体系,虽然是基层,却处处彰显规范化、制度化。
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政府部门起好带头作用,农村才能更好地发展。
经过多年来民众的勤劳奋斗,政府牵头发展新型农业,招商引资,实现了很多家庭发家致富,奔向小康。
住房上,基本上都已经是红砖、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小楼,毕竟对于中国人来说,房子是心灵的港湾,是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就吃来说,常见的鸡鸭鱼肉然并不是民众的最佳选择,渡过了那个追求温饱的时代,民众对于吃有了更高的要求,体现在追求更加美味,更加健康的新兴食物。
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有一个集贸市场,各居委会配有村民活动中心、篮球场等。
大部分家庭都有汽车。
摩托车或是农用运输车等,一方面出行更加方便,另
外对于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这个小乡镇的发展是巨大的,它所呈现出的新面貌也是广大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后呈现的新风貌,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基础医疗开创新局面。
到2020年,农村将以新型农村的面貌展现出它的活力,展现出新农村、新风尚、新形象。
但是同时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第一,收入增幅减缓,农民手中可用于消费的购买力仍十分有限。
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幅进一步减缓。
第二,产品结构不合理。
不少生产者和经营者,把开发新产品和推销商品的着眼点放在城市市场,追求高附加值,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的设计多数是以城市需求为基础,造成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商品结构趋同性问题十分突出。
第三,消费环境差、消费观念落后,不少农民对家电仍是处于"买得起用不好或用不起"的窘境。
从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来看,消费环境仍然较差。
一些地区供水、用电、道路、电视信号接转台等基本问题仍未解决好。
不少地区农村电力设施落后,农村电网损耗大,电价高,农民使不起,影响了家电的普及。
据一些地区农民反映,由于电价太贵,电视机的用电尚可负担,但是冰箱、洗衣机则是买得起,用不起。
农村电价的问题不解决,家电等机电消费品在农村的普及和正常消费将受到严重制约。
加上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对一些新特产品难以接受,从而限制了农民的消费面。
第四,信息服务薄弱。
主要体现在信息不足,真正用于农民生产、生活信息指导不多,信息质量不高,鱼目混珠的现象时有发生,令农民不敢轻信;信息网络不够健全,使一些信息无法送到农民手中。
第五,农民负担仍然较重,削弱了农民有限的购买力。
近年来,尽管政府三令五申减轻农民负担,但不少地区一些不合理负担和名目繁多的变相收费仍在严重削弱农村购买力。
第六,流通组织滞后。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部分干部的市场观念、市场意识淡薄,只重视抓生产而忽视流通组织的建设。
一些农民盲目生产、无序流通,
导致销售不畅,大部分农产品市场建设规模小,没有形成网络,配套设施差,服务功能严重不足,市场带动作用很弱。
第七,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使广大农民购物时心有余悸,望而却步。
如最近兴起的拼多多,就以低廉伪劣产品进入广大农村市场,将大量假冒伪劣商品投向农村,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利益,也影响了农村的消费环境,使农民正常的消费需求不能顺利实现。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是不菲的,虽然还存在各种突出问题,但是改革开放所打下的基础,形成的一套完备的体系将为中国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在人的一生中也算是不惑之年了,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来说,则是刚刚迈开了一大步。
这四十年的沧桑巨变,这四十年的进取历经艰辛,这四十年有喜,有忧,有泪,也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