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使用主要卫星简介

合集下载

美军测绘保障体系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美军测绘保障体系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美军测绘保障体系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在占有绝对信息优势的情况下,实现了战场单向透明,同时使用了大量精确制导武器。

而美军的测绘保障作为战场情报准备的一项基本内容,为战场指挥、武器使用以及作战行动提供精确、实时的战场地理空间(geospatial)情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测绘保障手段1.地理空间情报的准备与获取①战前准备充分,提供大量战场地理空间基础信息美军利用其建立的庞大的战场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图及其他图像数据。

对伊开战前,美测绘部门就为可能的作战行动准备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包括高程数据、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控制图像、精确定位数据,以及航行安全信息等地理空间基础信息。

这些基础数据可以随时获得并加以更新。

它们可保证空中和海上航行安全,并能制作三维可视化地表景观,进行地形分析,生成目标精密定位数据。

还能在此基础上生成更精确、更详细,并且包含更多时态地理空间数据的面向任务数据集的加固基础数据,以满足特殊任务的需要。

基础数据主要通过光盘携带,面向任务的数据集则主要通过全球广播系统由国家机构,如美国国家图像与测绘局(NIMA)和国防后勤局传送到师、团、营各梯队,然后把这些数据发送到一系列服务器,分发给最终用户。

②全面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作战行动提供精确的定位信息GPS系统的应用是美军对伊作战的主要技术支持手段之一。

美军所有参战部队,包括海军舰艇、各种作战飞机、运输车辆、坦克装甲装备、绝大部分攻击导弹和制导炸弹以及地面作战人员和特种兵等均装备了各种GPS接收装置。

美军使用具有抗干扰能力的军用GPS接收机,单机定位精度达到5米左右。

GPS的广泛使用,为美军作战指挥和各种武器平台以及作战行动提供了高精度的战场定位信息。

此外,为加强定位能力,美军还分别于今年1月29日和3月31日发射了2颗GPS-2R卫星。

③充分利用各种侦察平台,及时获取战场地理空间图像情报美军大量使用了包括航天、航空、无人机及地面侦察等多种传感器及时获取战场地理空间图像情报。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情报侦察手段的运用及特点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情报侦察手段的运用及特点
2.情报侦察系统的技术水平较高
此次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多种侦察手段。空间图像侦察主要依靠“锁眼”KH-12成像侦察卫星,分辨率可达0.15米;“长曲棍球”卫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的军用雷达成像卫星,成像精度达0.3米,不受各种恶劣气候影响,甚至可对地下目标进行侦察,该卫星的使用降低了伊拉克境内沙尘暴天气对美军轰炸行动的影响。在空中,美军使用的监视与指挥机、电子侦察机等传感器都经过了升级改装,侦察能力比1991年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时期有明显提高;在战前核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U-2侦察机也是最新改进型,装备了最先进的“电子眼”摄像镜头,可以从14.6千米的高空拍摄清晰的地面图像;RQ-1“捕食者”、RQ-2“先锋”和RQ-4A“全球鹰”等无人机都经过了改进,并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此外,为了对付可能的核生化袭击,美军还加强了几乎所有地面侦察车辆的核生化探测能力。
总之,侦察情报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正如国外分析家指出的,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飞机、坦克等武器装备性能并没有本质性的提高,但侦察情报传输和处理系统的改善却使得美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3.情报侦察和指挥、作战手段的融合更加紧密
在此次战争中,美国动用的情报侦察系统与作战指挥、电子对抗、打击兵器等系统或平台联为一体,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指挥和作战的情报需求,使打击行动具备了实时和近实时性,大大缩短了“杀伤链”的周期,提高了火力打击的效率。如伊拉克当地时间3月20日傍晚,伊导弹机动发射车向科威特境内发射的“阿巴比尔”导弹射出后不到半小时即被美空军飞机击毁,证明美军目前已基本能够通过迅速判读和分发侦察情报获得瞬时实施攻击的能力,在缩短“传感器至射手”的时间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即使通过侦察手段发现了机动导弹发射车,也只能束手无策,因为情报需要数小时或数天才能传递给战场指挥官,这样,敌方就有充分的时间将发射车移动至别处并发动新一轮的进攻。此次联军除了广泛应用“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等进行情报传输、处理外,还针对伊拉克战争中可能出现的城市战,首次为参战部队装备了“21世纪旅及旅以下战场指挥系统”(FBCB2);该系统的特点是通过战术互联网的通信基础结构将平台相互连接,传递态势认知数据。美军第4机步师和第3机步师及英国第7装甲旅等都装备了该系统,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情报应用和指挥能力。

卫星技术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应用

卫星技术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应用

卫星技术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应用为了获取更多、更详尽的伊拉克情报,以便为美国的外交和军事决策提供依据,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动用了多种卫星严密监视伊拉克的一些特定设施。

美国目前部署的军用卫星系统覆盖了对伊作战所需要的各个信息领域,动用的卫星种类包括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等多种类型。

美国在其本土有21处、本土之外有15处基地上共有33600人在对伊拉克战争进行天基支持。

侦察卫星成像侦察卫星通过可见光、红外、合成孔径雷达等手段对地面进行照相侦察,可提供伊拉克国家领导人驻留地点、重点军事设施布防情况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生化武器的部署情况,监视战区军事态势的发展。

电子侦察卫星主要用于截获伊方雷达、通信、遥测等系统的传输信号,从而探明伊方重要领导人物和指挥控制中心的位置、辨识伊方军用电子系统的性质、位置和活动情况,并通过对所得情报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伊方军队的调动、部署乃至战略意图。

在对伊战争中,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对于了解战场情况、确定打击目标、提高打击精确性、准确评估打击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1.成像侦察卫星(1)KH-11卫星KH-11卫星在320千米的高空轨道上工作。

三颗(分别于2001年10月,1996年12月和1995年12月发射的)先进的拥有光学与红外传感器的KH-11卫星能提供全天时、全天候的武器设施搜查能力。

例如,2001年10月5日发射的15吨重的KH-11卫星,在每日凌晨两点(当地时间)左右向北飞过巴格达上空,使用其红外与微光能力侦察,下午约3点又由北向南飞过巴格达,使用其日光光学能力进行侦察。

(2)KH-12卫星KH-12卫星是1990年2月28日开始发射的,至今已经发射了4颗。

它能以与“哈勃”空间望远镜一样的方式成像,即其光学系统的相机采用了当今最尖端的自适应光学成像技术制成,可在计算机控制下随视场环境灵活地改变主透镜表面曲率,从而有效地补偿因大气造成的畸变影响,使分辨率达到0.1米。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武器面面观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武器面面观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武器面面观邓广志伊拉克战争是一场真正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美军在战争中投入了几乎所有高精尖武器装备,为其实现战略和战役目的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美军投入的主要高技术装备(一)侦察兵器1、卫星。

用于侦察伊全境的有5颗,其中3颗"锁眼"光学成像卫星分辨率为0.1米,每颗卫星每日飞越伊上空2次;2颗"长曲棍球"雷达成像卫星,分辨率为0.3-1米,每日飞越伊上空6次。

美军有2颗专门用于监视伊导弹发射导弹预警卫星,每30秒向地面发送一次电视图像,为美军进行拦截提供预警信息。

2、侦察机。

美军共出动各型侦察、预警飞机100余架对伊实施侦察,包括E-3、E-8、U-2S、RC-135、U-2S、(E)P-3等型侦察、预警机及无人机等。

其中投入使用的无人侦察机包括美陆军的"指针"、"猎犬"和"影子200"无人机,海军陆战队"龙眼"和"先锋"无人机,空军"全球鹰"和"捕食者"无人机等共10余种。

(二)指挥通信系统美中央司令部在卡塔尔建立指挥和控制中心,将战术作战中心的指挥和控制装置从美中央司令部总部部署到卡塔尔。

美陆军在科威特部署了"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该系统汇集了从数千个装在战车和飞机上的GPS接收机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同侦察机、特种部队和中央情报局特工获得的战场情报进行融合,并实时上网发布,不断更新,能使美军指挥官随时跟踪战场上美军作战部队、友军、敌军的行踪及了解战场态势。

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坦克、装甲车、直升机均装备了该系统。

美军还启动了全新的"跨信息通讯体系":在太空,美军部署了首批携带波束活动天线的高速宽带通讯卫星,能将美军事指挥机关下达的作战命令快速有效地传输到全球各参战单位;使用"国防卫星通信系统"传输重要军事终端与美军事指挥部门之间的声音、数据、数字和电视图像,并采用超高频技术为大容量固定用户提供保密音频和高数据率通信服务;部署了24颗全球定位系统卫星为导弹部队和战斗轰炸机提供精确导航或制导数据。

美军测绘保障体系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美军测绘保障体系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美军测绘保障体系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在占有绝对信息优势的情况下,实现了战场单向透明,同时使用了大量精确制导武器。

而美军的测绘保障作为战场情报准备的一项基本内容,为战场指挥、武器使用以及作战行动提供精确、实时的战场地理空间(geospatial)情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测绘保障手段1.地理空间情报的准备与获取①战前准备充分,提供大量战场地理空间基础信息美军利用其建立的庞大的战场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图及其他图像数据。

对伊开战前,美测绘部门就为可能的作战行动准备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包括高程数据、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控制图像、精确定位数据,以及航行安全信息等地理空间基础信息。

这些基础数据可以随时获得并加以更新。

它们可保证空中和海上航行安全,并能制作三维可视化地表景观,进行地形分析,生成目标精密定位数据。

还能在此基础上生成更精确、更详细,并且包含更多时态地理空间数据的面向任务数据集的加固基础数据,以满足特殊任务的需要。

基础数据主要通过光盘携带,面向任务的数据集则主要通过全球广播系统由国家机构,如美国国家图像与测绘局(NIMA)和国防后勤局传送到师、团、营各梯队,然后把这些数据发送到一系列服务器,分发给最终用户。

②全面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作战行动提供精确的定位信息GPS系统的应用是美军对伊作战的主要技术支持手段之一。

美军所有参战部队,包括海军舰艇、各种作战飞机、运输车辆、坦克装甲装备、绝大部分攻击导弹和制导炸弹以及地面作战人员和特种兵等均装备了各种GPS接收装置。

美军使用具有抗干扰能力的军用GPS接收机,单机定位精度达到5米左右。

GPS的广泛使用,为美军作战指挥和各种武器平台以及作战行动提供了高精度的战场定位信息。

此外,为加强定位能力,美军还分别于今年1月29日和3月31日发射了2颗GPS-2R卫星。

③充分利用各种侦察平台,及时获取战场地理空间图像情报美军大量使用了包括航天、航空、无人机及地面侦察等多种传感器及时获取战场地理空间图像情报。

[doc]美军AN/PSC-5型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简介

[doc]美军AN/PSC-5型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简介

美军AN/PSC-5型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简介‘外军电信动态》2003年第5期美AN/PSC一5型便携式2墨通伤绵俞张海翔在外国电视媒体报道的伊拉克战争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军地面部队使用的一种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该终端就是AN/PSC一5型便携式卫星通信设备,它是一种新型通信设备,美军于2000年9月才开始装备部队.单信道战术卫星(SCTACSA T)是美军战斗网无线电(CNR)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AN/PSC一5型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则是美军单信道战术卫星系统的地面部分设备.该终端是一种新型通信设备,美军于2000年9月才开始装备部队.海湾战争后,美陆军特种部队,测量部队,核爆炸观察部队和远距离侦察部队都提出,需要一种可以在复杂战术环境下为战术分队提供小容量话音通信的卫星战术通信系统.当时,美陆军和其他军兵种的特种部队为满足眼前急需,分别各寻门路,先后自行发展了几种单信道战术卫星终端.主要有AN/Psc一3,AN/PSC一7,AN/PSC一10和AN/VSC一7型.其中AN/PSC-3和AN/VSc_7采用同一种类的收/发信机,专为车载系统使用,而AN/PSC一7和AN/PSC一10则是两种主要结合了商用技术的终端.这些终端在总体上各有利弊.为充分利用有限的战术卫星通信资源,满足营以下战术分队的实际需要,并实现新的战术卫星通信系统与传统通信系统(如单信道地面与机载无线电系统(SINCGARS)),最大限度地互通.美参联会发布了第37号政策备忘录,指定由美陆军牵头负责AN/PSC一5(见图1)型单信道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的研发.随后,美军与美国雷声公司签订了首批2部车载式和227部背负式的AN/PSC一5型的设备合同,并要求该公司在2000年9月交货.美军的订货要求图1AN/PSC-5型终端及卫墨通信天线提出,AN/PSC一5型设备要能根据战术需要按固定,车载或人员背负灵活配置,能满足美军各军兵种的不同需求.美军打算用AN/PSC一5型设备最终替换掉其他便携式战术卫星通信终端.目前,美各军兵种部队配备的AN/PSC一5型终端大约有5000部.AN/PSc-5型终端的主要特点1.选用了美军现有的多种空间装上加密设备后的AN/PSC一5型终端总重量不到12磅.在战场使用中,美军各部队一致反映该系统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美军空降部队的伞降兵在着陆5分钟后便可利用该终端实现与本土指挥所的联系.2.该终端具有多种通信速率,与其他设备有较好的兼容性.AN/PSC一5型终端可按视距通信,卫星通信和按需分配多路存取(DAMA)~种方案选择通信速率.视距通信的速率为16kb/s;卫星通信的速率为1200b/s,2400b/s,9600b/s和16kb/s;按需分配多路存取的速率为:75b/s,300b/s,600b/s,1200b/s,2400b/s,4800b/s,9600b/s和16kb/s.AN/PSC一5型终端可使用的话音和数据加密设备包括KY一57/58,KG一84,KW一5(可以与KY99和KY99A兼容),其接口与KL一43C/F,AN/PSc一2A,数字文电设备组(DMDG)和SINCGARS所使用的接口及电缆设备通用.由于AN/PSC一5型终端可以用视距内方式和”简单转发方式”与SINcGARS实现互通,所以,投入使用后为美陆军,海军陆战队等地面部队已大量装备的SINcGARS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视距通信.计划改进的主要内容AN/PSC一5型终端经美军各军兵种试用,一致反映设备的可靠性高.但战术分队在指出该终端能支持视距通信,架设,撤收都比较方便且易于操作使用的同时也提出了几项改进意见.主要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应该嵌入该终端内,系统应改进话音识别并应具有寻呼和密钥空中重新分发功能,要能动中通并且可以用按需分配多路存取的方式寻由.本栏责任编辑:刘俊平战术卫星通信是未来美国地面部队作战的关键尽管在伊拉克战争中,地面网络发挥了作用,但是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都认为他们的视距通信不适于快速部署和分散作战.当部队在作战地域快速展开并超出其无线电覆盖范围时,通信罔络便会不畅,即使是像第4步兵师这样的数字化释取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第4步兵师使用最先进的视臣电台,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E—PLRS)以及其他基于EPLRS战术互联网主干的数字化系统.在伊拉克战争之前,第4步兵师也进行了多年的试验.当部队成群作战时,EPLRS电台工作良好,但当该师在伊拉克大部分地区展开时,便出现了问题.美国陆军通过为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战斗指挥(FBCB2)系统建立一个卫星接口解决了这个问题,初期是为了使用EPLRS并生成敌我双方作战平台的战场图像.当使用EPLRS系统时,该系统便被用于附近作战的低级战术部队间的通信.在伊拉克, FBCB2系统一直配备到连级作为蓝军跟踪系统使一44一用.卫星通信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陆军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该如何使用基于EPLRS的FBCB2.陆军不会放弃这种能力,因为该系统有其优点,其系统更新和数据交换速率几乎是瞬时的,但相比之下,通过卫星更新敌我军队图标的时间是5-7 分钟,并且发送报文只需要几秒钟.此外,每辆车上都配备视距电台,但一个连队只有几台蓝军跟踪系统,因而所有部队无法共享态势感知.陆军下一步开发一种可在视距电台与卫星间快速交换的混合能力.陆军还期望软件系统与其他能力能够交互.陆军正计划将卫星能力综合进下一代软件电台.战术卫星将是通往未来的必由之路.译自(Jane’sDEFENCE~gEKL Y)(2003年8月号)(贺玉寅李申)。

美国军用卫星现状与性能(多图)

美国军用卫星现状与性能(多图)

美国军用卫星现状与性能(多图)美国军用卫星现状与性能(多图)美国从60年代初开始发射军用卫星,迄今已发射了数百颗,现在在使用的约一百颗这样。

这些卫星在侦察、监视、预警、通信和气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军在科索沃战争中就动用了由“大酒瓶”静止轨道卫星、“雪貂”-D极地轨道卫星和“折叠椅”大椭圆轨道卫星等8颗卫星组成的电子侦察卫星系统,由KH-12、“长曲棍球”、“太阳神”-l和其它小卫星等10~12颗卫星组成的成像侦察卫星系统,16颗海洋监视卫星系统以及“国防支援计划”(DSP)等30多颗卫星,为美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资料。

美国发射的军用卫星约占美国发射卫星数量的一半。

这些卫星数量多、种类全,从性能上讲主要分为6类,即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通信卫星、测地和绘图卫星及国防气象卫星。

一、侦察卫星1.成像侦察卫星自1960年美国第一颗成像侦察卫星问世以来,迄今已发展到第6代。

目前在轨使用的成像侦察卫星有5颗,即3颗KH-12与2颗长曲棍球,进行军事侦察,以提高时间分辨率。

与先前的KH系列相比,KH-12卫星通过采用先进的自适应光学成像技术,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随观测视场环境的变化灵活地改变主透镜表面曲率,从而有效地补偿了大气影响造成的观测影像畸变。

KH-12卫星上载有充足的燃料,可实现机动变轨。

它不仅有光/近红外成像仪,还增装了热红外成像仪,可用于对地下核爆炸或其它地下设施进行监测。

长曲棍球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军用雷达成像卫星,采用了合成孔径雷达技术。

当雷达工作在X波段时,可在云、雨、雾、黑暗和烟尘环境下完成对地面目标的全天候侦察。

当雷达工作在20~90兆赫时,雷达波长为米级,绕射穿透能力较强,对假目标、伪装后目标以及地下深处的设施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根据卫星照片不同的使用情况,对地面分辨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共分为四级。

第一级是发现,指大致知道目标形态,从照片上仅仅能判断目标的有无;第二级是识别,指发现目标较为细致,能够辨识目标,例如是人还是车,是大炮还是飞机;第三是确认,能较为详细地区分目标,能从同一类目标中指出其所属类型,例如车辆是卡车还是公共汽车,房子是民房还是军队营房;第四是描述,能更为细致地知道目标的具体形状,识别目标的特征和细节。

战争中的“天眼”—— 军事卫星

战争中的“天眼”—— 军事卫星

战争中的“天眼”——军事卫星作者:暂无来源:《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12年第12期文/魏岳江你们看过电影《星球大战》吗?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战争可能在太空真实上演。

到那时,光怪陆离的太空武器会轮番登场,上演一场场生死决战。

在未来的太空大战中,有一种武器会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就是——军事卫星。

实际上,军事卫星已经在地球上的现代战争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战场上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有人说,波斯湾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天战”,因为波斯湾战争证明,“空间武器系统无论在战略行动还是在战术行动上,都已成为现代作战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以伊拉克战争为例,美军使用多种侦察卫星,形成严密的监控网络,像一只只“天眼”从太空时刻追踪、窥探着伊拉克的一举一动。

这些“天眼”功能各异,名字也五花八门!“锁眼”卫星,是美军在这场战争中使用的光学成像卫星,或许我们可以叫它“夜猫子”,因为它白天黑夜各两次飞越伊拉克上空,可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对伊拉克的目标区进行扫描。

“夜猫子”厉害,但“透视眼”——“长曲棍球”雷达成像卫星更神奇!原来,这种卫星携带的雷达为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能显示伊拉克埋在地下的管道和伊军地下掩体等目标。

此外,透视眼“长曲棍球”的跟踪能力超强,它能时刻跟踪伊拉克的装甲部队、机动导弹的行动,并将拍摄到的图像在30秒内传输到美军在卡塔尔的联合作战中心。

有些侦察卫星不仅是“千里眼”,还是“顺风耳”呢。

比如“大酒瓶”卫星,就是用来监听伊拉克无线电通信和广播的。

一些气象卫星也大显身手,比如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还利用了气象卫星进行气象侦察,进行沙尘暴预警。

一旦伊军使用化学武器,气象卫星也能及时探测到。

跟踪太空卫星,绝非易事要想跟踪太空卫星,就必须先了解卫星轨道。

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就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按离地面的高度,轨道可分为低轨道、中轨道和高轨道;按形状可分为圆轨道和椭圆轨道;按飞行方向可分为顺行轨道(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逆行轨道(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赤道轨道(在赤道上空绕地球飞行)和极地轨道(经过地球南北极上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使用主要卫星简介一、侦察卫星侦察卫星通过可见光、红外和合成孔径雷达等手段对地面进行照相侦察,可提供伊拉克国家领导人驻留地点、重点军事设施布防情况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生化武器的部署情况,监视战区军事态势的发展。

电子侦察卫星主要用于截获伊方雷达、通信、遥测等系统的传输信号,从而探明伊方重要领导人物和指挥控制中心的位置,辨识伊方军用电子系统的性质、位置和活动情况,并通过对所得情报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伊方军队的调动、部署乃至战略意图。

在对伊战争中,侦察监视卫星提供的情报对于了解战场情况、确定打击目标、提高打击精确性和准确评估打击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1. 成像侦察卫星(1) KH-12侦察卫星KH-12卫星是1990午2月28日开始发射的,至今已经发射了4颗。

它能以与“哈勃”空间望远镜一样的方式成像,即其光学系统的相机采用了当今尖端的自适应光学成像技术制成,可在计算机控制下随视场环境灵活地改变主透镜表面曲率,从而有效地补偿因大气造成的畸变影响,使分辨率达到0.1m。

卫星上的红外相机可发现地面伪装物、飞机发动机和大烟囱等有热源的目标。

卫星上的高级“水晶”测量系统(ICMS)可使数据以网格标记传输。

卫星还装有雷达高度计和其他用于测量地形高度的传感器。

3颗KH-12卫星运行在270~1000km的轨道上。

KH-12燃料用完后可由航天飞机进行在轨加注,因而该星的机动变轨能力极强,具有无限制的轨道机动能力。

KH-12卫星的设计寿命为8年。

KH-12卫星的光学系统在KH-11的基础上,增加了热红外谱段,能探测伪装和埋置结构目标,对地下核爆炸或其他地下设施进行监测,探知导弹和航天器的发射,分辨出目标区内哪些工厂开工,哪些工厂关闭等。

由于使用了更先进的技术,所以KH-12的分辨率达0.1m。

星上装有一台潜望镜式的旋转透镜,能把图像反射到主镜上,因而卫星在大倾角的条件下也能成像。

它还采取了防核效应加固手段和防激光武器攻击的保护措施,并增装了防碰撞探测器。

图18 KH-12光学侦察卫星KH-12卫星具有4个特点:◆采用大型CCD多光谱线阵器件和凝视成像技术,使卫星在取得高几何分辨率能力的同时还有多光谱成像能力,其先进的红外相机可提供更先进的夜间侦察能力。

◆采用计算机控制镜面曲率技术,因而当卫星在高轨道普查或在低轨道详查时,能快速改变镜头焦距,这样就能在低轨道具有优越的分辨率和在高轨道获得大的幅宽。

◆机动能力强,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

◆可进行电子侦察。

在1999年北约空袭南联盟的行动中,美国使用了3颗KH-12卫星,其中2颗分别运行在昼夜轨道平面和晨昏轨道平面,轨道倾角97度。

另1颗KH-12运行在这两者之间,能克服目标光照射对成像侦察的影响。

它们每日飞过目标区域上方两次,并能对飞行轨迹东西两侧区域进行斜视成像,使7~10km 的观测幅宽有较大扩展。

(3)“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军用雷达成像侦察卫星,是美国21世纪初空间雷达成像侦察的主要工具。

它不仅特别适于跟踪舰船的活动,监视机动式弹道导弹的动向,而且还能发现经伪装的武器装备,甚至能发现藏在地下数米深处的设施。

“长曲棍球”卫星的主体呈八棱体,长8m,直径约4m,一对太阳能电池板在轨道上展开后跨度为45.1m,可提供10kw以上的电力,这在当今卫星中是最大的。

因为这种卫星要向地面发射微波能量,所以需要大量的能量。

卫星设计寿命8年,运行倾角为57~68度,轨道高度为670~703km。

图19 Larcrosse雷达成像卫星该星的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呈矩形,长14.4m,宽3.6m,由3个平面天线阵组成,每个天线阵含4个长度相等的子阵。

雷达的几何分辨率为0.3~3m,所获图像数据通过大型抛物面可跟踪天线经“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传至白沙地面站,再经过国内通信卫星传到贝尔沃堡。

它不仅适于跟踪舰船和装甲车辆的活动,监视机动或弹道导弹的动向,还能发现伪装的武器和识别假目标,甚至能穿透干燥的地表,发现藏在地下数米深处的设施。

“长曲棍球”卫星还载有用于目标识别的光学遥感器,以供KH-12详细成像使用。

1997年10月23日发射升空的第3颗“长曲棍球”卫星带有相控阵馈电系统,采用抛物面雷达天线,成像质量有所改善。

该星与另一颗星配对工作,因而可以反复侦察地面目标。

据卫星跟踪专家指出,现在每日两次飞过伊拉克的“长曲棍球”雷达成像卫星有分别于1991年3月、1997年10月和2000年8月发射的3颗。

2. 电子侦察卫星(1)“入侵者”卫星“入侵者”卫星是美国第五代电子侦察卫星,也是最新一代超大型静止轨道电子侦察卫星。

1995年5月14日美国发射了一颗新型电子侦察卫星,卫星重4.5吨,天线直径100m。

据分析,该卫星可能是“大酒瓶”卫星与“漩涡”卫星的组合体,兼具两者的功能。

1996年4月24日又发射了第二颗这种卫星。

《简氏航天指南》认为这两颗卫星是“入侵者”卫星。

1998年5月9日发射的一颗信号情报卫星可能是第三颗“入侵者”卫星。

由于美国对该型号卫星采取保密措施,因此很难获得有关“入侵者”卫星的确切资料。

据分析认为,“入侵者”卫星汇集了“大酒瓶”、“奥里昂”和“漩涡”等卫星的功能,是目前最先进的电子侦察卫星。

(2)“白云”卫星“白云”卫星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的电子型海洋监视卫星,用于对海上舰船和运动目标的雷达和通信信号进行跟踪和定位。

“白云”卫星已经发展了两代,1990年以前发射的是第一代,以后的是第二代。

第二代也称为“天基广域监视系统”。

第—代卫星从1976年4月30日首次发射到1989年9月6日最后一次发射,其间一共发射了10组40颗卫星。

第二代卫星截止到目前共发射了3组12颗。

图20 NOSS海洋监视卫星“白云”卫星系统由4组16颗卫星组网工作。

每组4颗卫星采取“一母三子”的形式,由一颗大型母卫星和3颗小型子卫星组成。

每组卫星采用一箭四星方式发射,子卫星与母卫星的轨道相似,以几十千米的距离分布在母卫星周围,构成三角形,向母卫星传送数据。

目前在轨工作的“白云”卫星系统由第二代卫星组成。

3组第二代卫星的母卫星分别是KH-12和“长曲棍球”卫星。

第二代卫星系统采用KH-12和“长曲棍球”卫星作为母卫星,装载光学成像设备和雷达成像设备,分辨率高,并具备全天候、全天时监视能力。

卫星组网,覆盖面积大,重访周期短,可在北纬63.4度至南纬63.4度之间的地带每天监视30多次。

3. 预警卫星“国防支援计划”系统是美国现役的预警卫星系统,其任务主要是提供弹道导弹攻击预警,用于监视伊拉克的导弹发射。

目前在轨的主要是第三代“国防支援计划”导弹预警卫星。

第三代“国防支援计划”卫星尺寸有所加大,卫星高9~9.9m(太阳电池阵展开后),红外望远镜从装有燃料和电子仪器的舱体伸出3.6m,而前两代卫星高度为6.6m。

第三代卫星比第一、二代卫星重量分别增加1500kg和675kg。

第三代卫星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卫星望远镜的红外焦平面设计为两部分,以保持红外探测器不被地基激光器致盲,而且卫星还有能力在检测到被攻击企图后,从拦截器的打击范围机动出去。

图21 DSP导弹预警卫星二、通信卫星军用通信卫星是承担战略通信和战术通信的主要手段,在作战指挥、情报传递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通过军用通信卫星,如“国防卫星通信系统”、“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和“军事星”系统等,可双向传送数据、语音、图像等信息,实现对战区内所有作战手段的指挥与协调。

美军的“斩首”行动就是利用通信卫星将地面人员侦察到的信息通知布什,并随即发出攻击命令。

1.“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国防卫星通信系统”采用超高频频段,可为美军所有军兵种提供全球通信,包括语音、数据、图形和图像等通信。

“国防卫星通信系统”的主管单位是美国国防通信局,第三代卫星的主承包商是洛·马公司,每颗第三代卫星的成本约为1.6亿美元。

“国防卫星通信系统”一共发展了三代,现在第一代已退役。

第一代“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又称为“初期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在1966—1968年间共发射了26颗卫星。

第二代“国防卫星通信系统”,从1971年开始发射,到1989年一共发射了17颗卫星。

美国在使用第二代卫星的同时,从1982年开始发射第三代:卫星“国防卫星通信系统”3。

美国国防部一共定购了14颗第三代卫星,将在2003年完成全部卫星部署。

图22 DSCS国防通信卫星第三代“国防卫星通信系统”的标准星座由5颗工作卫星和至少3颗备份卫星组成,可提供全球范围的高数据率保密通信。

“国防卫星通信系统”3卫星采用加固技术,具备一定的抗核辐射能力;采用多种扩频设备,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星上在超高频转发器之外还载有一个单信道特高频转发器,可以向战略核部队传送紧急指令,具备高度抗干扰能力。

“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在海湾战争中暴露出战术通信能力差的缺点。

2.“军事星”“军事星”是美国国防部的新一代通信卫星。

作为陆、海、空三军共用的战略和战术相结合的军用卫星通信系统,“军事星”具有抗干扰性和保密性以及抗核爆炸等特点。

作为为具有核威胁时期的生存能力而研制的“军事星”1,能在核攻击后自主地工作。

在卫星及其搭载装置防间接核攻击的同时,地面设施也设计成能在核环境下使用。

“军事星”系统卫星数目为6颗,包括2颗第一代“军事星”(“军事星”1)和4颗第—二代“军事星”(“军事星”2)。

“军事星”系统的主管单位是美国空军下设的联合军事星计划办公室,主承包商是洛马公司。

“军事星”1卫星的成本为10亿美元,“军事星”2卫星的成本为8亿美元。

两颗“军事星”1已于1994年2月8日和1995年11月5日发射入轨。

4颗“军事星”2已有2颗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发射入轨。

图23 Milstar军事星“军事星”1采用双星组网方式,采用跳频技术、星上处理技术、点波束和捷变波束技术,可提供抗干扰保密通信。

1992年开始研制的“军事星”2在“军事星”l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去掉了抗核电磁脉冲辐射的防护措施;在原来的192个低速率信道之外,又增加了32个中速率数据信道,使总通信容量提高了近百倍,造价却降低了20%。

另外,“军事星”2的轨道机动能力也增强了。

3.“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是一种军民两用通信卫星,任务是转发地面站对中低轨道航天器的跟踪测控信号和中继从航天器发回地面的信息。

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部署“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到90年代中期才完成系统配置,建成完全实用的系统。

美国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到目前一共发展了两代,第一代共7颗卫星,已经发射完毕,第二代共3颗卫星,现已发射了2颗,将在2003年完成部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