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例外论”的形成原因及对美国外交的影响
美国外交

1、“美国例外论”坚信美国是特俗国家,美国代表着进步和未来世界最美好的社会模式,美国由于他国,应给成为他国得楷模,美国人民是具有特殊使命的特俗人民,具有拯救其他受苦受难的人民的神圣使命。
美国例外论强调美国与众不同,是一个上帝特别恩赐的地方;美国例外论不仅认为美国是独特的,而且认为美国是其他国家的楷模,是一座照亮世界的山巅之城,他为人类树立了一个始终由正义与仁慈所指引的民族的高尚而且新颖的榜样。
从建国之后至今,美国的外交政策始终与使命感紧密相连,始终以民主、自由、人权作为其政策依据。
2、单边主义:所谓单边主义即独自处理外交政策与事物的倾向。
他具体表现在美国在所有事务上都要以美国利益为重,而不能让美国受到其他国家、国际组织、或者一些条约和联盟的制约。
单边主义产生于美国特殊的历史环境及文化背景中,实际上是美国至上在具体对外行为中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在国际社会中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
3、孤立主义:所谓孤立主义是美国针对欧洲所采取的外交方针和政策,其主旨是避开欧洲的战争,不受欧洲国家控制。
他是美国早期外交的政策基础。
美国从其国内资产经济阶级的利益出发,为维护和发展商业资本为目标,以保证资本原始积累、争取海上自由、发展中立贸易,但又不能陷入欧洲政治漩涡及欧洲战争和不能断绝与英国的经济联系,从而形成了孤立主义外交方针。
(1793年4月华盛顿发表《中立宣言》)4、门罗主义:门罗主义是孤立主义与扩张主义的体现。
1853年门罗原则被冠以门罗主义㈠提出背景:拉美的独立运动、欧洲强国的打算(英、法、俄)、美国的野心。
㈡内容:门罗采取亚当斯:美国应该单独果断地行动以反对欧洲列强干涉西半球的事务的建议,于1823年12月2日向国会提出咨文,宣布三项原则,即“不准殖民原则”、“互不干涉原则”、“美洲体系原则”,强调:①今后欧洲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作为将来的殖民的对象;②欧洲的政治制度与美洲的政治制度本质上不同,欧洲列强把他们的政治制度扩展到西半球的任何企图都将危及美国的和平与安全,美国现在不干涉任何欧洲列强的现存殖民地和保护国,将来也不干涉;③对于那些已经独立的,并且已经得到美国承认的美洲国家,任何欧洲列强进行的任何干涉,美国只能认为是对合众国不友好的表现。
“美国例外论”的形成原因及对美国外交的影响

摘要:“美国例外论”是美国文化的一个核心理念,它认为美国是个与众不同的国家。
这种思想受到宗教因素、政治制度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发展成为美国文化传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国例外论”对美国的理想主义、单边主义外交政策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美国例外论;形成原因;外交政策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301-01 “美国例外论”是关于美国人如何看待自身,如何看待美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作用以及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思想见解和主张。
美国人认为,美国与其他国家是不同的,美国人是上帝的选民,美国各项制度优越,是其他国家的典范,美国负有拯救世界的义务,它必须向世界推广它先进的政治制度、民主自由观念。
一、“美国例外论”的形成原因(一)宗教因素。
在欧洲受到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带着清教精神来到北美。
这些人把北美看做是他们的耶路撒冷,来到这里是受到了上帝的指引,他们是上帝的选民。
1630年,率领清教徒移居马萨诸塞的清教牧师约翰•温思洛普曾说道:“上帝的以色列就在我们中间……我们将是山巅之城,所有人的眼睛都在注视我们。
”[1]由于当时在北美没有国家,也就没有共同的国家意识,这时,对上帝的信仰和忠诚成了唯一的心灵纽带。
这种“山巅之城”意识从美国建国之前就深植人们心中,成为美国世代相传的思想遗产。
建国后,美国社会中依然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20世纪初共和党参议员艾伯特•j•贝弗里奇曾说“上帝已经标明美利坚人民是他的选民来领导整个世界走向复兴。
”基督教文化是美国文化传统的主要内涵,美国人相信美国是世界上唯一按照上帝旨意建立的国家。
(二)政治因素。
在殖民地时期,由于远离欧洲的控制,殖民地人习惯于自己管理事务,比当时欧洲人民享有的自由权大得多。
因此,殖民地时代的美国人就曾称自己是“自由的民族”。
建国后,美国抛弃了欧洲的贵族制、君主制和等级制,避免了欧洲的腐败、专制、阶级冲突,以人民主权为原则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国。
美国外交复习完整版

---------------------------------------------------------------最新资料推荐------------------------------------------------------美国外交复习完整版名词解释 1. 美国例外论在美国政治家和民众中间广泛存在的美国例外的思想是美国人共享的历史文化传统。
美国例外论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美国人相信自己是纯洁的,没有沾染旧大陆的阴谋、自私和狡诈,因此美国在国际上的目标总是高尚的,并非谋取私利,而是有着利他主义的高尚动机。
第二,美国人相信美国可以避免欧洲的权力政治,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可以带来利他主义的结果并使整个人类获益,美国是惟一在国际舞台上在追求国家利益同时又怀有崇高理想的国家。
第三,美国人具有一种国际行为中的道德优越感,只有美国是新的国际秩序的建立者、主宰者和国际行为的裁判者,美国目的总是能为手段提供合法性。
第四,美国人有拯救世界的意识和责任。
第五,美国的制度和发展模式是优越的,应该成为整个世界效仿的榜样。
美国例外论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意识形态(informal ideology),深刻地塑造了美国人的自我认知、对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与角色的看法,从而影响美国的对外行为与对外政策。
美国例外的思想使美国人在处理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时有一种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赋予美国外交浓厚的理想主义的色彩;同时例1 / 3外论隐含的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和伪善也刺激了美国外交中的干涉主义,在导致其外交屡屡失败的同时,也给国际社会和其他国家带来了灾难。
2. 美国的使命观在很多美国人看来,美利坚民族是上帝的选民,美国应对人类的发展和命运承担一份特殊的责任。
美国的学者指出,美国在民主政府和资本主义方面的试验为人类提供尽可能最好的生活,随着美国作为一个强国在世界政治中获得更高的地位,美国人开始相信,这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行动应受美国的政治和道义原则的指引。
_美国例外论_初探_问题和方法

“美国例外论”初探:问题和方法邓 超摘 要 “美国例外论”研究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出现了许多分支。
学者们几乎已经穷尽所有可能的解释,新的突破有望通过研究方法的调整而取得。
而且,美国例外论提出了一系列不容回避的问题。
本文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释途径。
关键词 美国例外论 美国社会主义 历史规律 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作者邓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07级博士生 (北京 100871)。
“美国例外论”是一个引起不同学术领域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
由此派生出来的“美国没有社会主义”问题,更为世界瞩目。
它涉及到对美国社会的认识和美国对外政策的把握,涉及到社会主义本质、未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等重大的问题。
本文拟对该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初步梳理,试图讨论新的研究途径。
一、“美国例外论”的三种主要取向“美国例外论”正式提出于法国学者亚力克谢・德・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
在书中,托克维尔将美国与欧洲大陆国家进行了比较,认为“美国人的际遇完全是一个例外”。
①认为美国的发展不同于世界的普遍发展,美国的建立和发展具有独特的道路,需要以特殊的方式来理解美国。
这种观念广泛地存在于美国人的思想深处,形成了一种非正式的意识形态,支配着美国人的行为方式。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美国例外论大致出现了三种主要发展维度:确信自己具有某种“特殊”的神秘天命。
从殖民地时期开始,很多美国人心中就有一种“天定命运观”。
1620年,第一批以英国清教徒为主的移民乘坐“五月花号”帆船抵达北美大陆,他们把自己视为“上帝的选民”,负有拯救全世界的特殊“使命”。
这种观念影响了美国人对其它国家的态度和看法。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非学术态度的美国例外论。
美国例外论的第二种取向关注美国社会独有的特点集合以及美国组织社会生活主要领域的独特方式。
目的是寻求迥异于其它国家的“美国模式”。
②“所有不符合美国国情的传统理论和世界潮流都受到了质疑与挑战,并由此更新与创造了大量的新理论,旨在适应和解释美国的奇迹”③。
美国例外论是美国霸权主义对外政策的思想基础

美国例外论是美国霸权主义对外政策的思想基础钱文荣[内容提要]今年9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撰文批评美国对外政策的“美国例外论”,引发美国官方及媒体专栏作家的反弹。
长期以来,推行霸权主义一直是美国的基本对外政策,其思想基础就是“美国例外论”。
“美国例外论”思想早在美国建国时就产生并指导美国对外扩张的“天命论”思想,为美国对外推行帝国-霸权主义政策辩护。
冷战结束后,美国一超独大,更加无视一切国际法,接连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或滥用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扩大动武范围,或抛开联合国安理会采取单边主义行动,或打着民主旗号干涉别国内政,奥巴马更是肆无忌惮地利用现代技术监控各国政治、外交、经济和军事情况,在反恐中不顾主权国家的反对杀害无辜平民,把美国自己制造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转嫁其他国家,等等。
美国对—“例外论”,理应受到国际社会的批评。
外政策的思想基础——[关键词]美国对外政策“例外论”思想基础[作者简介]钱文荣,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 D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241(2013)06-0031-06今年9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美国《纽约时报》发表题为《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另一种方式》的文章,批评美国的“例外论”,立即遭到美——31国官方和一些高官、媒体专栏作家的反驳,为“美国例外论”(又译“美国例外主义”)进行辩解。
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甚至说他“受到了侮辱”。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美国白宫发言人和一些反驳文章的主要辩解是,强调美国的“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就是“例外的,独一无二的”,回避了普京文章批评的要害。
普京的文章是针对奥巴马总统9月10日就叙利亚问题向全国发表的讲话而撰写的,因为奥巴马在这篇讲话中首先使用了“美国例外论”的思想。
他说:为了美国的理想、原则和国家安全,“我们必须(对叙利亚)采取行动”;“这就是使美国与众不同之处,就是我们例外之处”。
针对奥巴马的这种“美国例外论”思想,普京在文章中批评了美国在对外政策中使“军事干预别国内部冲突已成为美国的家常便饭”,动辄使用“残暴的武力”。
“美国例外论”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根源

“美国例外论”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根源,其核心思想是,上帝选择了美国,把它安置在北美这片新大陆上,并赋予其特殊的使命:在这里建立一个自由和民主的样板。
美国因此是“自由之乡”、“山巅之城”,是世界各国光艳夺目的榜样,美国因此肩负着上帝所委托的把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和民主制度推广到世界各个角落的使命。
从“美国例外论”所导出的美国人的全球使命,被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小施莱辛格做了确切的描述。
他说,我们被指示“成为文明的传教士……我们必须播种我们的理想,种植我们的秩序,把我们的上帝强加于人”。
“美国例外论”在19世纪中叶引导了美国在美洲大陆的扩张,19世纪末在美国变得强大起来之后又引导美国外交政策走向帝国主义的政策,以及在二战后谋取世界霸权。
由于信奉根深蒂固的“美国例外论”,美国人总是强调,美国在世界上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要“担当世界的领导”,而不是谋求世界霸权。
而对于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来说,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古典自由主义是美国的另一个基本价值观念。
古典自由主义的基本信条是,信奉个人自由和权利的价值,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民主制。
“美国例外论”和古典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关联是,“美国例外论”要求把美国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推广到全世界,而美国人所要推广的就是自由主义所信奉的自由、权利等价值观念和民主制。
了解了这层关联,人们就不会感到困惑:为什么美国的国内政治和外交之间时常呈现出矛盾——在国内讲民主,在国际上争霸权。
尽管美国国内的不同党派在具体的外交政策上存在着分歧,尽管在美国的外交理念上一直存在着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争,但是在美国注定领导世界这一点上,美国政治家们始终存在着广泛的共识,即使连表示将更多地尊重其他国家发展道路的奥巴马总统也不例外。
他反复强调说,在同其他国家一起努力来应对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时,美国要担当世界领导。
他想要做的,是通过更多地运用美国的软实力,来恢复被以单边主义、先发制人、政权变更等为特征的布什主义所破坏了的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
国际法领域的美国例外主义

国际法领域的美国例外主义美国例外主义的外交传统在其国际法实践中也有多种表现,在国际人权、环境、贸易、反恐、军控等领域突出地表现为以单边主义为主要特征的行为。
国际组织作为国际社会和谐关系的主要协调者,应从自身的立法、决策、实施、争端解决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应对美国的例外主义行为,同时还应积极主动地与非政府组织、全球市民社会合作建立全球治理的模式,以更好地以多边途径解决国际问题。
美国例外主义由来已久,在国际法领域也有多种表现。
伴随着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拒绝签署《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尤其是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并在其后又出现阿布格莱布和关塔纳摩监狱的“虐俘”丑闻后,对“美国例外主义”的重新审视尤其重要。
一、国际法领域美国例外主义的体现(一)理论上对国际法的重新定位美国例外主义观点认为:由于美国出于崇高的促进自由价值的意图,又有完善的政权,因而有权用自己的道德判断去评判别国国内制度的善恶并奖善惩恶;不承认美国法律之外的任何法律权威,不容忍任何外界将适用于他者的标准应用在美国身上;反对通过国际多边合作来保障美国的安全和争取世界和平,坚持认为美国作为有着领导世界使命的民主大国,应该利用自己的实力在国际体系中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美国的安全和世界的和平。
美国国际法学界有观点认为,一个国家是否参与和遵守国际法最终要由这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决定,国际法在调整国家的行为,至少在限制和调整美国的行为时是存在限度的,这个限度就在于它是否符合一国的国家利益。
这一观点实际是为美国实行单边主义进行辩护。
把国际法的规则和原则全部归结于国家利益,那么国家就可以不遵守国际法。
这和国际法上有关强行法的一般认识是严重背离的。
美国学者把国际法看成是美国国际政策的一个部分,他们更多地把对国际法的认识政治化,更多的是从政治学、经济学这些角度来讨论法律问题,甚至认为国际法院不是一个司法机关,而是一个政治机构,法官的投票完全是一个政治行为,完全可以从政治的角度进行解释。
[美国,基因,外交]美国外交战略的文化基因
![[美国,基因,外交]美国外交战略的文化基因](https://img.taocdn.com/s3/m/805fe7b19b6648d7c0c74661.png)
美国外交战略的文化基因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美国最近批评中国限制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对中国制定《国家安全法》也颇有微词。
这些明显的认知错误有美国对中国固有的偏见,也有美国个人主义至上的文化与中国不同的因素。
中美两国远隔重洋,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和价值理念。
正是这种文化基因,影响着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
最近,中美关系处于敏感时期,出现不少矛盾和问题。
深入了解美国文化的特点,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分析和掌握其外交政策的形成和演变。
美国文化的核心是个人主义谈起美国文化,人们会想到基督教信仰、崇尚自由、机会均等、个人至上、公平竞争、开拓进取、有限政府、分权制衡等理念,但其核心是个人主义。
正如美国社会学家贝拉所说,个人主义是美国人最深刻的民族特性。
美国文化中其他内涵,都是围绕个人主义而展开、与个人主义有紧密的联系。
这与中华文化更多崇尚集体主义,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和社会的利益相结合大相径庭。
中国文化中国家一词就很典型。
有国才有家,家寓于国之中。
这里并非说美国人就没有爱国情怀,只是从价值取向上看,美国人强调的个人追求,个人价值至上。
从个人主义理念出发,美国政治和经济体制之设计,都赋予个体自我发展的自由。
这种刻意塑造自我,追求个性化的个人主义渗透美国内外战略思想的方方面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自由主义。
它与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孪生兄弟,两者密不可分。
美国标榜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追求财富自由。
美国的《独立宣言》《美国宪法》《人权法案》都充分体现了这种自由主义理念。
可以说,自由主义是美国政治文化的基础,也是美国立国的根本思想。
美国学者福山认为,20世纪世界历史的根本变化就是经济和政治自由主义的胜利。
其次是追求功利。
个人主义孕育了功利主义。
美国社会中,讲究实用、追求功利是普遍认可的伦理观念。
美国学者潘恩和洛克认为,在美国,政治和经济进步是个人行为的产物,指导个人行为的准则是功利和自身的利益。
这种功利主义表现的,一面是理想主义,另一面是现实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美国例外论”是美国文化的一个核心理念,它认为美国是个与众不同的国家。
这种思想受到宗教因素、政治制度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发展成为美国文化传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国例外论”对美国的理想主义、单边主义外交政策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美国例外论;形成原因;外交政策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301-01 “美国例外论”是关于美国人如何看待自身,如何看待美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作用以及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思想见解和主张。
美国人认为,美国与其他国家是不同的,美国人是上帝的选民,美国各项制度优越,是其他国家的典范,美国负有拯救世界的义务,它必须向世界推广它先进的政治制度、民主自由观念。
一、“美国例外论”的形成原因
(一)宗教因素。
在欧洲受到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带着清教精神来到北美。
这些人把北美看做是他们的耶路撒冷,来到这里是受到了上帝的指引,他们是上帝的选民。
1630年,率领清教徒移居马萨诸塞的清教牧师约翰•温思洛普曾说道:“上帝的以色列就在我们中间……我们将是山巅之城,所有人的眼睛都在注视我们。
”[1]由于当时在北美没有国家,也就没有共同的国家意识,这时,对上帝的信仰和忠诚成了唯一的心灵纽带。
这种“山巅之城”意识从美国建国之前就深植人们心中,成为美国世代相传的思想遗产。
建国后,美国社会中依然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20世纪初共和党参议员艾伯特•j•贝弗里奇曾说“上帝已经标明美利坚人民是他的选民来领导整个世界走向复兴。
”基督教文化是美国文化传统的主要内涵,美国人相信美国是世界上唯一按照上帝旨意建立的国家。
(二)政治因素。
在殖民地时期,由于远离欧洲的控制,殖民地人习惯于自己管理事务,比当时欧洲人民享有的自由权大得多。
因此,殖民地时代的美国人就曾称自己是“自由的民族”。
建国后,美国抛弃了欧洲的贵族制、君主制和等级制,避免了欧洲的腐败、专制、阶级冲突,以人民主权为原则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国。
美国人认为这是世界上最高尚、最纯洁的政体,能最大程度维护个人利益,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
“旧世界的一切政府如此根深蒂固……以致无从在亚洲、非洲或欧洲改革人类政治的条件……美国人不仅为自己而且也为全世界赢得了立足点。
”[2]殖民地人们在北美按照共和原则建立了一个新的政体,这成了“美国例外论”思想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三)自然环境因素。
北美大陆地域辽阔,土地肥沃,大西洋和太平洋把它与欧洲、亚洲隔离开来,那里又没有其他强大的国家。
这种地理环境对美国人例外心理的影响很大。
早期的清教徒认为北美是上帝特意留给他们,让他们进行神圣实验的地方。
北美是他们的避难所,使他们能逃离欧洲的苦难和罪恶。
乔治•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提到,美国处于与欧洲“分离和遥远的位置”,这使得美国可以“采取一条不同的路线”,美国不应“摒弃特殊的地理位置带来的有利条件”。
[3]他所指的“不同的路线”,就是为确保安全,美国不卷入欧洲事务,孤立于欧洲纷争之外,集中力量发展自身实力。
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让美国人感到一种安全感,他们认为,生活在这里是受上帝指引,美国是高高在上的“灯塔”,是可以为其他国家树立榜样的“楷模”,是世间的例外。
二、例外论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美国例外论”是美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有很大影响。
(一)理想主义。
例外论给美国的外交政策添上了高度理想化的色彩。
与欧洲传统外交政策不同,美国人自认为是一个高尚的民族,有着崇高的利他主义动机,他们认为自己有帮助那些未开化民族和国家摆脱愚昧落后的使命。
对于19世纪时美国的领土扩张行为,他们认为这并不是侵略,而是以“善良的方式照顾这些不幸者”,他们的目的是无私的。
例外论使得美国人认为美国在国际行为中是清白无暇和乐善好施的。
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人声称参与战争是要“打一场结束所有战争的战争”,美国人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为了使
世界摆脱法西斯主义的奴役,在“四大自由”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美国人坚信他们在世界各国中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动机是好的,行为是道德的,目的是纯洁的。
这在美国的理想主义外交原则中很明显的体现了出来。
(二)单边主义。
单边主义是“美国例外论”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另一个重要体现。
美国人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是一个例外的国家,不能用衡量其他国家的标准来衡量美国,其他国家不可以做的事情,美国可以做。
它以新国际秩序的建立者和国际行为的裁判者自居,认为自己有理由超越现有国际体系和国际法。
它需要不断超越当前国际秩序、建立新秩序来推动国际社会的进步。
1998年,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这样解释向伊拉克发射巡航导弹的行动:“如果我们不得不使用武力,那是因为我们是美国。
我们是不可缺少的国家。
我们站的高,看的远。
”[4]这很明显体现了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径。
单边主义在美国外交史上还有很多表现。
比如,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绕开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等。
“美国例外论”深植美国人的思想中,并对美国的外交行为有复杂而深刻的影响。
通过了解它的历史渊源和在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体现,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知己知彼,从而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