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
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柱应遵循的原则有这些

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柱应遵循的原则有这些
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柱利用填料技术。
此类小柱基于固相萃取原理开发,采用高洁净度填料,利用反相吸附和离子交换原理,可有效去除样品中的有机物和杂质离子等杂质,避免了杂质对离子色谱柱的污染和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柱应遵循如下原则。
1)为了使柱床的处理效果达到理想的目的,应该按照推荐的流速使样品溶液通过样品前处理柱。
对于基于吸附原理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只有当样品溶液的流速小时柱床才能获得有效的利用;而对于基于离子交换原理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只有当样品溶液的流速小时,柱床才能获得有效的利用。
而当处理的样品溶液的量小于他的容量时,则过样速度可适当加大。
2)不管是处理样品溶液还是标准溶液,都应该将开始的流出液弃去不用。
例如,将样品溶液加入注射器中后,应该将开始先流出的流出液弃去后,再收集下边的流出液,用来进样进行离子色谱测定。
3)在使用手动进行样品预处理时,为了对样品前处理柱提供必要的压力,应该使用注射器。
4)为了除去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柱上的微量离子性污染物并对柱填料进行
预处理,应该在使用前按照合适体积的去离子水或其他适当的溶剂对其进行冲洗。
当进行低浓度分析物的样品前处理时,应该先按照推荐的方法对处理柱进行冲洗。
然后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并将此过柱液注入注射进样进行离子色谱的空白实验。
如果空白值太大,表明冲洗不够充分,此时应该对柱进行重新冲洗并测定空白进行检验。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离子色谱检验法

离子色谱检验法
离子色谱检验法(Ion Chromatography,IC)是一种用于分离和测定溶液中离子物质的分析技术。
它基于溶液中离子与带电柱子表面的交互作用,利用色谱柱中的离子交换树脂对离子进行分离。
离子色谱检验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样品预处理:将待检测的溶液样品进行预处理,通常包括滤过、稀释、
调整pH值等步骤,以获得适合离子色谱分析的样品。
2.样品进样:将经过预处理的样品注入离子色谱仪中,通常使用自动进样
器或手动进样器进行。
3.分离:样品进入离子色谱柱,色谱柱内填充有离子交换树脂。
在离子交
换树脂上,溶液中的离子物质与树脂表面的离子交换位点发生作用,不
同离子根据其在交换树脂上的亲和性不同,被分离出来。
4.检测:分离后的离子逐一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电导
检测器、光学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器。
5.数据分析:离子色谱仪会将检测到的信号转换为离子浓度的计算结果,
并将结果显示或记录下来。
根据分析需求,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后续处理
和分析。
离子色谱检验法在环境监测、水质分析、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对溶液中的无机阳离子(如钠、钾、钙、镁等)、无机阴离子(如氯离子、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和有机阴离子(如酒石酸根离子、柠檬酸根离子等)进行准确分离和测定,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
需要注意的是,离子色谱检验法需要使用专门的离子色谱仪和相关试剂、色谱柱等设备和耗材,操作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准确的分析结果。
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

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
离子色谱法作为如今重要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分析等领域,在使用分析的过程前,还要进行样品的前处理,前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电渗析是指在电场作用下进行渗析时,溶液中的带电的溶质粒子过膜而迁移的现象,它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最初用于海水淡化,现在广泛用于化工、轻工、冶金等领域。
电渗析可以有效去除颗粒物、有机污染物,而且也可以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污染物。
固相萃取简称SPE,近年发展起来一种样品预处理技术,由液固萃取柱和液相色谱技术相结合发展而来,主要用于样品的分离、纯化和浓缩,与传统的液液萃取法相比较可以提高分析物的回收率,更有效的将分析物与干扰组分分离,减少样品预处理过程,操作简单,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等领域。
在两种不相容液体或相之间通过分配对样品进行分离而达到被测物质纯化和消除干扰物质的目的。
在大部分情况下,一种液相是水溶剂,另一种液相是有机溶剂。
可通过选择两种不相容的液体控制萃取过程的选择性和分离效率。
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甲酸、乙酸和乙二酸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环境空气颗粒物中甲酸、乙酸和乙二酸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环境空气中甲酸、乙酸和乙二酸的测定可以使用离子色谱法进行。
下面是使用离子色谱法测定这些有机酸的步骤:
1样品准备:将环境空气样品收集并转移到液体相中。
这可以通过吸取样品气体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来实现。
2样品预处理:为了去除干扰物质和杂质,可以使用一些预处理步骤,例如过滤、稀释和pH 调整。
3进样:将样品溶液注入离子色谱仪中。
通常使用自动进样器或手动进样器。
4色谱分离:通过离子色谱柱实现有机酸的分离。
离子色谱柱通常选择具有特定功能基团的树脂材料,可以吸附和释放有机酸分子。
5检测:在通过色谱柱的过程中,有机酸分子将按照其特定的化学性质被分离和释放。
使用合适的检测器(例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检测和记录有机酸分子吸收的信号。
6数据分析和结果计算:根据样品中有机酸的吸收峰面积或浓度,进行数据分析和浓度计算。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使用离子色谱法准确测定环境空气中甲酸、乙酸和乙二酸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实验中可能还需要校正、质检和控制实验条件等。
离子色谱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离子色谱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摘要关键词随着离子色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可以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的样品越来越多[1]。
但是,由于样品的种类繁多、组成及浓度复杂、物理形态多变,常常需要对样品进行过滤、萃取、稀释、浓缩甚至需要经过超滤、渗析、吸附、解吸以及化学转化等手段才能制备出离子色谱法可以直接测定的样品[2]。
样品处理过程中大量溶剂的消耗和废液的处理,被测组分的损失、污染,被测组分的化学变化等,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也造成了分析结果的误差。
因此,针对不同的样品研究相应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做到样品处理过程简单、快速、真实,已成为离子色谱工作者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
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遵循的原则有:(1样品处理后待测组分的含量应不低于检测器的检出限[3];(2样品中各组分的分离必须达到色谱定量要求;(3样品中不能含有机械杂质和微小颗粒物,以免堵塞色谱柱;(4尽可能避免待测组分离子发生化学变化,防止和减少待测组分损失;(5待测组分进行化学反应时其化学计量关系必须明确并且反应彻底;(6避免和减少无关离子和化合物的引入,防止待测组分被污染并增加分离难度。
笔者根据工作中遇到的不同样品结合其他离子色谱工作者的经验,分别介绍化学反应基体消除法、萃取法、化学提取法、膜处理法、分解处理法等典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1化学反应基体消除法化学反应基体消除法是根据样品中干扰基体和待测组分化学性质的不同,利用化学反应的特点、化学计量关系将干扰基体通过化学反应实现与待测组分分离。
常用的化学反应有氧化还原、络合、沉淀、离子交换等。
采用该方法应弄清楚基体的化学状态和存在形式,并应注意在消除原有基体干扰的同时尽量避免新的干扰组分产生。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灵活,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缺点是容易带入化学试剂的杂质,操作费时,解决的问题有局限性;适用范围是基体化学组分比较明确、具有固定化学计量反应关系的样品。
测定铬酸酐中F -、Cl -、S O 42-时,铬酸酐溶于水后生成Cr O 42-离子[4],由于溶液中存在大量Cr O 42-离子干扰,为了实现F -、Cl -、S O 42-等微量杂质离子的准确测定,可以选择水合联氨作还原剂,将Cr O 42-还原为Cr 3+,以沉淀的方式除去。
离子色谱操作规程

离子色谱操作规程
《离子色谱操作规程》
一、目的
离子色谱是一种用于分离和检测离子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对离子色谱仪进行正确和安全的操作,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二、操作准备
1. 检查仪器和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准备所需的试剂和标准溶液。
3. 设置和检查离子色谱仪的工作参数。
三、样品处理
1. 确保样品是准备好的,并且已经被适当稀释或前处理。
2. 样品处理过程中,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和防止交叉污染。
四、仪器操作
1. 打开离子色谱仪前,清洁采样器和管道系统。
2. 投入标准样品进行校准和调试。
3. 确保流动相和探测器的运行稳定,并进行记录。
五、样品分析
1. 将样品注入到色谱仪中,保证流速和温度稳定。
2. 根据实验要求设置色谱柱和检测参数。
3. 监控色谱图谱的产生,确保结果符合预期。
六、数据分析
1. 对色谱图谱进行解释和分析,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
2. 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包括样品标识、分析条件、分析结果等。
七、仪器维护
1. 在操作完成后,清洁和维护离子色谱仪。
2. 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仪器的稳定和准确性。
八、安全注意事项
1.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制度。
2. 禁止操作人员在未接受培训的情况下进行离子色谱操作。
以上是《离子色谱操作规程》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够对离子色谱操作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离子色谱样品处理

消解
对于阳离子分析,多种矿化手段可以使 用。干法消解、加酸后干法消解、湿法 消解等等。 无论哪种方法,都要确保: 1 含量变化尽量小(空白值) 2 有机基体要完全破坏 3消解试剂要尽可能完全赶掉
消解
铂金坩埚中灰化已用于多种样品。残渣 用少量硝酸溶解后稀释,然后测定。 湿法灰化的空白较高,但在某些情况下 生成的残渣溶解性会好一些。 对于阴离子分析,不能使用开放式消解。 应当在密闭容器中消解,然后碱性介质 吸收。 Na2CO3/K2CO3熔融法可用于测定硅酸盐 样品中的二价阳离子和硅酸盐。
离子交换剂(柱)的处理
1 IC-H 样品预处理柱( 6.1012.010 ): 用注射器推或真空吸的方法使10mL HCl (10%)通过交换柱,然后用超纯水洗 去Cl-。 如果再生的交换柱一段时间不用(2 天),应该在使用前用5mL超纯水再次 冲洗。 根据测定的离子,也可以用别的酸(例 如15%的HNO3)代替10%的HCl。
燃烧法
燃烧法可用于测定有机物中的卤素及硫。 该方法不适合痕量分析。样品含量应在 百分范围内,至少0.01…0.1%。
萃取法
分析油或溶剂样品中的离子,建议使用 水或淋洗液萃取的方法。 带入水相的溶剂可以通过固相萃取的方 法去除。 如果要测定全部元素含量,则需要燃烧 法。
前处理柱货号
IC-RP 样品预处理柱:6.1012.000 IC-H 样品预处理柱:6.1012.010 IC-Ag 样品预处理柱:6.1012.020 IC-OH 样品预处理柱:6.1012.030
三、固相萃取
并非每次都经历所有步骤。 通常的情况是,干扰组分被保留在萃取柱上, 而被测离子不被保留,这样清洗和淋洗都不必 要。 通常,杂质存在的基体决定萃取的类型。对于 水相基体,非极性的或含有离子功能基团的物 质一般可以用非极性或离子交换吸附剂来萃取。 极性吸附剂适于从非极性介质中萃取极性物质。
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方法!

IC IC 六、离子色谱中的样品前处理IC IC概述样品预处理的目的:z保护分离柱z改善谱图处理的目标:z使被测组分在溶液中呈离子形态;z消除干扰组分IC IC常用的处理方法1 稀释2 过滤3 固相萃取4 消化5 燃烧6 萃取IC IC一、样品稀释阴离子分析z稀释剂:水、淋洗液z淋洗液稀释的优点:可以减小系统峰z对于低含量分析(< 0.5 mg/L),建议用淋洗液稀释z通常,也可以用水加浓淋洗液进行稀释IC IC一、样品稀释阳离子分析z稀释剂:C(HNO3)=1 mmol/Lz稀释后的pH值应当在3左右(可以用pH计检查)(尤其是高价态离子)z样品的处理应当在塑料容器中进行(玻璃中的Na 离子会被硝酸溶出)IC IC何时需要稀释?z当被测离子浓度大于100mg/L时要进行稀释;z理想的直接进样范围:0.5~50 mg/L;z阳离子分析时使用10uL进样环;z当阴阳离子总浓度大于1000 ppm时要稀释;z含量未知的样品:首先高度稀释IC IC二、过滤z使用0.45 um的过滤膜,可能的话用0.22um过滤膜;z为保护分离柱,建议对所有样品过滤;z对于某些难溶样品,可以先进行粗滤或离心以除去大颗粒成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被颗粒吸附带走的离子将不被检测。
IC IC三、固相萃取固相萃取利用的是选择性保留的原理。
萃取柱内的填料有多种(吸附剂)。
固相萃取的过程:z平衡z保留z清洗z洗脱z再生IC IC三、固相萃取z并非每次都经历所有步骤。
通常的情况是,干扰组分被保留在萃取柱上,而被测离子不被保留,这样清洗和淋洗都不必要。
z通常,杂质存在的基体决定萃取的类型。
对于水相基体,非极性的或含有离子功能基团的物质一般可以用非极性或离子交换吸附剂来萃取。
极性吸附剂适于从非极性介质中萃取极性物质。
IC IC几种固相萃取柱1 H+柱(IC-H)2 OH-柱(IC-OH)3 Ag+柱(IC-Ag)4 Ba2+柱(IC-Ba)5 非极性固相萃取(IC-RP)6 极性固相萃取7 吸附柱IC ICH+柱(IC-H)z柱填料:R-SO3-H+z用于阴离子分析IC ICH +柱(IC-H )应用举例:z 样品中阳离子(例如Ca 2+,Mg 2+)含量太高,谱前峰太宽,使得前面的阴离子峰被掩盖;z 除去样品中的CO 3 2-/HCO 3-;(也可以用超声或通氮气去除)z 碱性样品的基体消除;NaOH + R-SO 3-H + ÆH2O +R-SO 3-Na +z离子排斥色谱中消除样品中的阳离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
随着离子色谱日益广泛的应用,许多样品已经无法用传统的方法采用采样、稀释、过滤后直接进样的模式来进行离子色谱的分析。
对于大量复杂基体的样品,离子色谱可以采用合适的方法,通过预处理后再用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样品复杂基体对离子色谱柱的污染,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提高复杂基体样品测定结果和准确性,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有关样品预处理方法,随着国内离子色谱的用户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大量相关离子色谱的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大部分样品前处理方面,采用国产材料进行,预处理的成本很低,更能适合于中国国情,可以在国内广泛推广使用;
(2)大部分样品预处理方法采用离线方法,不需要昂贵的在线设备;但相对而言,样品处理的时间比较长,需要的样品量也比较多一些;
(3)与国际上出现的一些样品预处理方法相比较,国内出现的样品前处理绝大多数均出自于基层单位,实用性强;但相关的理论方面的探讨比较少。
因此,许多国内采用样品前处理方法,一方面可以再进一步从理论角度进行讨论,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适当改进配合包括国内和国外的仪器用于在线样品的预处理。
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遵循的原则
(1)样品处理后待测组分的含量应不低于检测器的检出限 ;
(2)样品中各组分的分离必须达到色谱定量要求;
(3)样品中不能含有机械杂质和微小颗粒物,以免堵塞色谱柱;
(4)尽可能避免待测组分离子发生化学变化,防止和减少待测组分损失;
(5)待测组分进行化学反应时其化学计量关系必须明确并且反应彻底;
(6)避免和减少无关离子和化合物的引入,防止待测组分被污染并增加分离难度。
1.膜处理法
1.1.滤膜或砂芯处理法
滤膜过滤样品是离子色谱分
析最通用的水溶液样品前处
理方法,一般如果样品含颗
粒态的样品时,可以通过
0.45或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
由于一般的滤膜不能耐高压,因此滤膜过滤只能用于离线样品处理。
有时需要在线样品处理,或者将该方法用于仪器管路中,必须采用砂芯滤片。
但滤膜过滤方法只能去除颗粒态不溶性物质,对于极小颗粒或有机大分子可溶性化合物和金属水溶性离子,照样能够进入色谱柱干扰样品的测定并沾污色谱柱。
1.2.电渗析处理法
在国内比较的特色的工作是采用电渗析法,与其它的膜处理方法相比,电渗析处理法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不仅可以有效去除颗粒物、有机污染物,而且也可以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污染物。
是处理复杂基体样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3.电解中和法
强酸、强碱中微量离子的测定是离子色谱较难解决的问题,电解中和法的应用使问题迎刃而解。
该方法是利用水电解产生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对高浓度
的酸或碱进行中和处理,是降低高浓度酸碱基体的理想方法。
1.4. 超滤与纳滤
超滤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膜技术之一,也是我国国产化率最高的膜品种。
主要用来处理含有大分子的生化样品,膜的使用以一次性为主,以避免样品的交叉污染。
纳滤膜介于反渗透和超滤膜之间,膜表面的分离层可能具有纳米级微孔结构。
纳滤膜主要用于去除一个纳米左右的溶质粒子,其截留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为100~2000。
纳滤膜只对特定的溶质具有脱除率。
目前对纳滤的机理、特征等的认识还不充分。
在分析测试领域主要用于脱除水溶液中烷烃、异味、色度、农药、合成洗涤剂、可溶有机物等。
2.化学反应基体消除法
化学反应基体消除法是根据样品中干扰基体和待测组分化学性质的不同,利用化学反应的特点、化学计量关系将干扰基体通过化学反应实现与待测组分分离。
常用的化学反应有氧化还原、络合、沉淀、离子交换等。
采用该方法弄清楚基体的化学状态和存在形式,并应注意在消除原有基体干扰的同时尽量避免新的干扰组分产生。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灵活,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缺点是容易带入化学试剂的杂质,操作费时,解决的问题有局限性;适用范围是基体化学组分比较明确、具有固定化学计量反应关系的样品。
3.固相萃取法
固相萃取是国内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对不同的溶液中的污染物,可以分别利用反相、离子交换、螯合树脂等多种手段进行,从而萃取手段上也可以利用常规的固相萃取法和固相微萃取法,但固相微萃取法一般是利用了在液相色谱上样品浓缩和去除基体干扰的反过程,因此固相微萃取法用于离子色谱中,更为方便,而且一个固相微萃取柱可以多次使用。
3.1.反相和吸附固相萃取法
对于反相或吸附固定相,可以有多种类型,从固定相颗粒大小上,可以分为常规吸附树脂,也可以用固相微萃取,所不同的是处理样品量上有所差异;而固定相也可以采用硅胶型或聚合物型,但要注意的是,对于高pH值的样品,宜采用聚合物型的固定相。
3.2.离子交换树脂法
不同类型的离子交换树脂可以有效去除不同有针对性的污染物,如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去除金属离子的污染,而特定形式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去除过高含量的阴离子,如银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将过量氯离子或其它卤素阴离子去除,而钡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将过量的硫酸根离子去除。
有时,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也可以将一些有机物去除,而将离子交换树脂与吸附或反相树脂混合使用,可以同时去除有机物和离子态化合物。
下表为近年来国内所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固定相萃取。
3.3.螯合树脂
鳌合树脂法可以用于复杂基体中痕量过渡金属和镧系金属离子的浓缩和富集。
该方法的选择性好,使用适当的淋洗液可以在线去除金属离子的干扰。
目前所使用的鳌合树脂的官能团大多为弱酸(COOH)和弱碱(NH) ,因此淋洗液的pH 值对其鳌合能力有较大的影响
离子色谱的样品前处理涉及多种不同原理和类型,涉及各种不同类型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包括过滤、沉淀、吸附、电化学和化学反应等,且越来越多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被离子色谱所采用,通过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可以有效拓宽离子色谱的应用范围。
另外,样品前处理直接影响到离子色谱分析的速度、灵敏度、精密度。
因此,在测定实际样品时应根据样品的性质,测试要求及仪器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从而达到快速,准确分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