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1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部分(对应专题一二)客观题及答案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部分(对应专题一二)客观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B、辩证思维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D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C3.理论联系实际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 B.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C.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D.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D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
A.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C.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D.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A5.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日趋激化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D.人类文明成果的最新发展A6.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
列宁认真总结了当时变化了的新情况,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
列宁得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依据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程度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C.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D.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C7.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C.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A8.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教学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教学参考书目
蒋红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辅学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5、高放等著:《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版
7、陈新汉主编:《警惕核心价值体系“边缘化危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11年版
8、韩喜平、吴宏政主编:《国家核心价值与公民文化研究》,吉林大学出版
社2010年版
9、赵德君:《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与当代价值观》,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0、(英)威廉·古德温著,郑博仁、钱亚旭、王惠译:《政治正义论:论政
治公正性及其对现代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11、(英)德里克·希特著,郭忠华译:《何谓公民身份》,吉林出版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
12、郭道晖:《社会权力与公民社会》,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
13、龙耀宏主编:《民族文化与文化软实力》,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册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册社科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制2010年8月专题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当代性一、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把握我们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难点:苏东剧变之后,西方对社会主义的态度;二、练习题1、单项选择题(1)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D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B、辩证思维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4)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C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2、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E、马克思主义法学(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CD)A、德国古典哲学B、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E、法国启蒙思想(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 E)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阶级斗争学说E、剩余价值学说(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E)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好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E、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5)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位列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一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专题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一、判断题1.19世纪30年代,英、法、德、俄同时完成了工业革命()。
选择一项:对错2.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说明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历史地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选择一项:对错3.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于康德,经费希特、谢林,由费尔巴哈集其大成,终结于黑格尔()。
选择一项:对错4.从17世纪到19世纪,产生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选择一项:对错5.1844年初,马克思在《德法年鉴》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使他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选择一项:对错6.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描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的必然性()。
选择一项:对错7.马克思恩、格斯于1846年,成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选择一项:对错8.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写了两份草案,其中,第二份草案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
选择一项:对错9.《共产党宣言》指出,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社会形态都具有暂时的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例外,这是由物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所决定的()。
选择一项:对错10.《共产党宣言》指出,迄今一切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生产力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选择一项:对错二、单选题1.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选择一项:A. 主要矛盾B. 次要矛盾C. 重要矛盾D. 基本矛盾2.十九世纪上半叶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欧文、圣西门和()。
选择一项:A. 傅立叶B. 费尔巴哈C. 李嘉图D. 费希特3.下列哪本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测验答案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测验答案专题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一、判断题(每题6分,共计60分)1.19世纪30年代,英、法、德、俄同时完成了工业革命(×)。
选择一项:●对●错2.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说明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历史地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
选择一项:●对●错3.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于康德,经费希特、谢林,由费尔巴哈集其大成,终结于黑格尔(×)选择一项:●对●错4.从17世纪到19世纪,产生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选择一项:●对●错5.1844年初,马克思在《德法年鉴》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使他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选择一项:●对●错6.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描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的必然性(√)。
选择一项:●对●错7.马克思恩、格斯于1846年,成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选择一项:●对●错8.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写了两份草案,其中,第二份草案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
选择一项:●对●错9.《共产党宣言》指出,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社会形态都具有暂时的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例外,这是由物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所决定的(√)。
●对●错10.《共产党宣言》指出,迄今一切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生产力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选择一项:●对●错二、单选题(每题8分,共计40分)1.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B )。
选择一项:A. 重要矛盾B. 基本矛盾C. 次要矛盾D. 主要矛盾2.十九世纪上半叶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欧文、圣西门和(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及讨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一、课程理论(共20学时)教学内容:专题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学时)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2、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一)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1 、资本主义发展的挑战2 、社会主义发展困境的挑战3、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二)马克思主义的两种命运1、成为历史文化的一部分2、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2、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专题二人类如何认识自然界?(世界观)(共6学时)一、自然界的本质2学时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2、物质的客观实在性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二、自然界的存在状态及规律1学时(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1、事物的普遍联系2、事物的永恒发展(二)、自然界发生发展的根本规律2学时1、对立统一规律3、量变和质变规律4、肯定和否定规律三、人类把握世界的范畴1学时1、原因和结果2、必然和偶然3、本质和现象4、内容与形式5、可能与现实专题三人类如何认识人类社会?(世界观)(共4学时)一、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1学时(一)、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2、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3、人类历史进程及特点二、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1学时1、经济结构:2、政治结构:3、观念(文化)结构:三、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发展的基本规律1学时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四、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1学时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3、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4、改革的作用5、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6、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五、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1、人类历史进程及特点2、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专题四人类如何认识人自身?(人生观)(共4学时)一、人的本质2学时二、人的价值三、人的自由2学时四、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专题五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价值观)(共4学时)一、认识真理2学时1、认识的本质2、认识的辩证过程3、认识运动发展的规律4、认识的真理性及检验真理的标准二、追求价值2学时1、价值与价值观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与视频教学相结合2、课堂提问与讨论相结合二、课程专题讨论教学内容、形式及学时安排(共12学时)专题讨论教学内容(一)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2学时)专题讲授及讨论要点:1、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2、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3、在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的指导意义(二)哲学与科学、艺术、宗教之间有什么关系?(2学时)专题讲授及讨论的要点:哲学与科学、艺术、宗教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不能取代,共同构成一个社会观念形态的文化。
(2020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1(专题测验一)答案_

《(2020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1(专题测验一)答案_》摘要:(00更新)国开放学电《马克思主义基原理概论》络核心课形考任(专题测验)答案专题测验、判断题题目 9世纪30年代英、法、德、俄完成了工业革命(),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工人运动说明无产阶级已成种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已历史地上升社会主要矛盾(),87年6月正义者盟伦敦召开次代表会(00更新)国开放学电《马克思主义基原理概论》络核心课形考任(专题测验)答案专题测验、判断题题目 9世纪30年代英、法、德、俄完成了工业革命()选择项错题目 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工人运动说明无产阶级已成种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已历史地上升社会主要矛盾()选择项对题目3 38世纪末至9世纪上半叶德国古哲学奠基康德费希特、谢林由费尔巴哈集其成终结黑格尔()选择项错题目从7世纪到9世纪产生了英国古政治济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卫•李嘉图()选择项对题目5 5 8年初马克思《德法年鉴》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使他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变()选择项对题目6 6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描述了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相关系以及这两阶级斗争必然性()选择项对题目7 7马克思恩、格斯86年成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选择项对题目8 8恩格斯共产主义盟写了两份草案其二份草案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选择项错题目9 9《共产党宣言》指出人类历史上任何社会形态都具有暂性质主义社会也不例外这是由物质生产力不断发展所定()选择项对题目0 题干 0《共产党宣言》指出迄今切有记人类历史就是部阶级斗争史生产力是阶级社会发展直接动力()选择项错二、单选题题目主义生产关系下生产社会化与生产主义私人占有矛盾是主义生产方式()选择项 B 基矛盾题目十九世纪上半叶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主要代表是欧、圣西门和()选择项傅立叶题目3 3下列哪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选择项《神圣族》题目 87年6月正义者盟伦敦召开次代表会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要会定将盟更名()选择项共产主义者盟题目5 5《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由无产阶级坚、先进分子组成始终代表整无产阶级和工人运动利益共产党人可以把己理论概括句话()选择项消灭私有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第二章 人类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与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核心地位体现在马克思哲学的各个方面。 在自然观中,它在确认自然界的先在性和客观实在性的同时,确认实践是人与自然 相互作用的基础; 在历史观中,它确认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的本质,是“社会的自然"与 “自然的社会",消除了“物质的自然”和“精神的历史”对立的神话; 在辩证法中,它在确认自然界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同时,确认实践本身就是一种 否定性的辩证运动,而思维的辩证运动是以之为基础的; 在认识论中,它确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真理性认识的标准和最终目的,实 践是价值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基础就是实践。总之,实践 犹如一根红线,贯穿马克思哲学的各个基本环节,把它的组成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 体。
实践既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又是一种客观的、物质的和感性的活 动。因此,实践活动内在地包含着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同时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 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主观见之于客观”这一概括,深刻地揭明了实践 活动的矛盾本性,就是说,它既揭示了实践活动的独特本质,又阐明了实践活动所内 含的基本矛盾。
1.实践与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以实践概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 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的实践本质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也就 逻辑上必然地要将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于社会历史的领域,使哲学唯物主义彻底化, 成为完备的唯物主义。
因此,当马克思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把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时,也就 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这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以科学实践观 为基础的马克思哲学,既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又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 史观的高度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
定义、阐述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含义: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
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
毛泽东:思想武器,理论依据
狭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蓝P1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的回答。
产生: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自然科学新发现:“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㈠社会经济根源黄P1 ㈡阶级基础P2 ㈢思想来源
黄P2-3
社会科新成就学: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的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是彻底而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个主体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黄P3-4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蓝P8
“与时俱进”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自我批判和后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补充、丰富、发展。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1.用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2.用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认识马克思主义
3.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方法:⑴理论联系实际⑵善于把握客观规律⑶高度重视、总结经验
发对将马克思主义神圣化、教条化、封闭化
题目: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3.谈谈怎样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在二战期间,萨特加入了法国共产党的地下抵抗组织,并被关进德国集中营,这段监狱生活对萨特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修正了自己在《存在于虚无》中个体自由的思想,写出了700多页的著作《辨证理性批判》,在书中,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存在着一个“人学的空场”他希望把存在主义的部分内容补充到马克思主义中,填补这一空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
编辑本段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完全的结合,但在本质上,它是存在主义的一种,因为萨特在阐发他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时,大量地阅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一度被马克思思想的博大精深所征服,并且萨特本人也曾是法共成员,在政治上有明显的左派立场,所以造成了学术界长期以来的一种误解,似乎萨特是一个用存在主义来补充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
的确,萨特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一个“人学的空场”,存在主义可以为马克思主义输进新鲜的血液。
事实上,萨特所作的工作恰恰相反,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存在主义思想家,他 50 、60 年代以后所作的工作,正是在用马克思主义来为存在主义“输液”。
应当承认,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从克尔凯郭尔到萨特和和庞蒂的存在主义与传统的存在主义有所不同,在《辩证理性批判》等著作中,萨特把个体的人放置到历史发展和社会环境之中进行考察,阐述了“融合集团的自由”但由于他的基本立场是存在主义,而不是唯物主义,所以萨特是不会站在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审视存在主义的,他所做的,是把存在主义马克思化。
当然,萨特也提出了历史总体化的构想,认为在人的实践中包含着历史的总体化。
但是,萨特认为历史的总体化同时又是人的异化,所谓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无非是历史的总体化和人的异化无限循环的空间。
因而,当萨特谈论历史的总体化时,他是一个乌托邦的浪漫主义者;当他思考人的异化时,他又是一个苦闷的悲观主义者。
而且,陷入这种二难困境本身也是一种痛苦,也是存在主义精神的体现。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萨特终其一生都未走出存在主义的理论设计。
编辑本段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失误
由于存在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人”为出发点的,所以存在主义是一种现实主义,它讨论的是社会生活和人的处境而不是自然哲学问题,所以,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问题上,存在主义哲学家一直在走中间路线,但事实上,一种哲学思潮,不是唯心就是唯物,本质上不会有第三种“现实主义”。
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是尼采的唯意志论和克尔恺郭尔的神秘主义所以,存在主义实际上还是一种唯心主义,而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则说明存在主义是一种独特的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这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矛盾的,所以,和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一样,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虽然可以相互借鉴,但完全的“改铸”是不可能的。
事实也证明,在思想斗争了数十年后,萨特终于和法共决裂。
最后,萨特总结自己的一生,依然把自己称作无政府主义者。
让-保罗·萨特,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
戏剧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萨特是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鼓吹者之一,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在战后的历次斗争中都站在正义的一边,对各种被剥夺权利者表示同情,反对冷战。
代表作品:《存在与虚无》《论想像》《论自我的超越性》
主要思想:萨特是二战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
其事业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代表作为《存在与虚无》(Being and Nothingness),他信仰人的基本自由,思考着他所看到难以忍受的自由的本性;他事业的第二阶段是作为一个政治贤人而闻名,他信奉共产主义,但并未正式加入任何共产党组织。
萨特毕生花费大量精力试图使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和他所思想的共产主义原则的统一。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
这一名词最早由法国有神论的存在主义者马塞尔提出。
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四大传统:(挪威)巴特等著第三部法语国家的人类学
第四章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第五章实践、阶序和后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