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证考试《新闻基础知识》模拟试题二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新闻基础知识》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新闻基础知识》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把()性、()性、()性统一起来,是一个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
2、对一件文艺作品而言,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之中,第一位的是性。
3、文艺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是为()性服务的。
()性是艺术性、观赏性的灵魂。
4、简述文艺作品“三性”的关系。
参考答案1、思想艺术观赏2、思想3、思想思想4、(1)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起来,是一个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
(2)“三性”统一,第一位的是思想性。
文艺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是为思想性服务的。
思想性是艺术性、观赏性的灵魂。
(3)艺术性、观赏性同样重要。
如果没有艺术性和观赏性,作品的思想性就难以发挥作用,思想性就难以体现,也难以产生影响。
(4)只讲思想性,不讲艺术性、观赏性,作品会让人看不下去;只强调艺术性,不讲究观赏性,作品会让人看不明白。
(5)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是相统一的,密不可分的。
只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作品才是完整的,才能成为精品,才有生命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题目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要求新闻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作为新闻的本源,真正做到依据现实生活,依据物质存在,依据()来反映和报道新闻。
2、简述对“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的认识。
参考答案1、客观事实客观事实2、(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存在决定主观的思想意识。
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新闻工作中,就是要求新闻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真正做到依据现实生活,依据物质存在,依据客观事实来反映和报道新闻。
(2)新闻工作者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搞好调查研究。
有事实才能写新闻,没有事实就不能写新闻;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描述;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尚未变为现实的猜测和设想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
2023年记者证考试基础知识试卷

2023年记者证考试基础知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核心是()A.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D. 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的本源是()A. 政治。
B. 趣味。
C. 事实。
D. 技术。
A. 徐宝璜。
B. 邵飘萍。
C. 戈公振。
D. 范长江。
4.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受众的基本权利不包括()A. 知情权。
B. 表达权。
C. 批评建议权。
D. 新闻采访权。
5. 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接近性主要是指()A. 地理上的接近。
B. 利益上的接近。
C. 思想上的接近。
D. 以上都是。
6. 新闻敏感的主要内涵是迅速判断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以及()A. 准确判断新闻事实的政治意义。
B. 迅速判断新闻事实的导向作用。
C. 准确判断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
D. 迅速判断新闻事实的传播效果。
7. 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是()A. 准确、通俗、生动。
B. 简洁、明快、形象。
C. 具体、准确、精炼。
D. 通俗、形象、精炼。
8. 以下哪种采访方式最适合获取深度信息()A. 电话采访。
B. 网络采访。
D. 书面采访。
9. 新闻标题的主要功能不包括()A. 吸引读者。
B. 概括新闻内容。
C. 评价新闻内容。
D. 创造新闻事实。
10.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思想上()A.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 坚持实事求是。
C.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11. 在新闻摄影中,最重要的原则是()A. 构图美观。
B. 色彩鲜艳。
C. 新闻真实性。
D. 形象生动。
12. 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职责不包括()A. 组织报道。
B. 选择稿件。
D. 修改稿件。
13. 以下哪种媒体形式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A. 报纸。
B. 广播。
C. 电视。
D. 网络。
14. 新闻评论的主要作用是()A. 传递信息。
B. 解释政策。
C. 表明观点,引导舆论。
《新闻基础知识》模拟考试题

《新闻基础知识》模拟试题一、选择题(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横线处的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36分)1. 【】新闻活动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的提出者是。
A、徐宝璜B、李大钊C、陆定一D、范长江3.【】新闻工作者准确迅速地识别新闻事实的能力,称为。
A、政治敏感B、新闻敏感C、新闻价值D、新闻线索4. 【】新闻事业在本质上属于。
A、生产力B、经济基础C、政权机关D、意识形态5. 【】福克斯广播公司属所有。
A、时代华纳B、维亚康姆C、贝塔斯曼D、新闻集团6. 【】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
A、坚持党性原则B、坚持正确舆论导向C、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D、坚持政治家办报7. 【】舆论监督是社会的“排气阀”。
这指的是舆论监督的功能。
A、监测环境B、社会调节C、社会控制D、社会制衡8. 【】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
A、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C、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D、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9.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在每天使用种语言进行广播。
A、17B、38C、43D、6310. 【】“报喜不报忧”,实质上是一种。
A、正面宣传B、鼓动性宣传C、片面性宣传D、指导性宣传11. 【】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
A、徐宝璜B、邵飘萍C、黄远生D、邹韬奋12. 【】在我国,新闻真实性的完整含义,应该理解为。
A、事实为政治服务B、本质真实C、现象真实D、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一致13.【】在当代信息社会,通常所称的大众传播媒介,应包括。
A、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B、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C、报纸、广播、电视、摄影、通讯社D、报纸、广播、通讯社、特稿供应社、电视14.【】中国共产党出版的第一份日报是。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证考试新闻业务模拟题汇总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证考试——新闻业务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估计占10%,每小题1分,错选、多选、少选不得分1、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直接代表媒介编辑部,就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或重大问题发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指导性的评论体裁是:(BA.社论B.本台评论C.编后话D.谈话类评论2、说、听双方处于平等交流的位置,以谈话的方式展开的新闻评论,叫做(D。
A.广播评论B.广播漫谈C.编后话D.谈话类评论3、综合运用画面、音响、屏幕文字和解说、论述性语言以表情达意、叙事分析,是表现手段最为丰富的述评,也是最能体现电视传播特点、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电视评论形式,叫做(C。
A.新闻述评B.新闻调查C.电视述评D.舆论监督节目4、在新闻评论中,运用论据说明或印证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叫做(D。
A.评论的要素B.论据C.论点D.论证5、按照编排好的顺序,加上播音员或主持人的播音与串联,把分散的节目、稿件录制合成为完整的播出带,以备按时播出,这种播出方式就叫做(AA.录播B.录像C.播出D.直播6、新闻节目播出前的最后一个编辑环节,它根据媒体、栏目的定位和特色,把单独的稿件、节目按照一定的原则有序地组合成一个栏目整体,这一环节叫做(A。
A.新闻栏目编排B.统筹策划C.录制播出D.通联E.稿件编排7、运用电子编辑设备对前期摄录的音响、影像素材进行选择、剪裁、组合等处理,配以解说词、字幕、音响效果、音乐等而制作成一个完整的节目的过程叫做(A。
A.音像编辑合成B.栏目编排C.录制播出D.稿件编排E.修改稿件8、广播电视中播出时间、名称、内容范围相对固定的信息传播单元,即(E。
A.片头B.评论C.专题D.节目E.栏目9、广播电视中的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使用灵便的编辑部评论是(A。
A.本台短评B.编后话C.小言论D.脱口秀E.主持人评论10、为《焦点访谈》演播室赠言:“与人民同行,与祖国同在,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进”的是(AA.温家宝B.李鹏C.江泽民D.朱镕基E.李长春二、多项选择题(估计占10%,每小题2分,错选、多选、少选不得分1、评论的论据有多种,但按各种材料的性质来分,主要可归为(ABA.理论性论据B.事实性论据C.真实的论据D.新鲜的论据2、新闻传播内容的选择,离不开衡量标准。
全国资格考试《新闻基础知识》模拟试题

全国资格考试模拟试题-新闻基础(1)一、选择题(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横线处的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36分)1. 【】新闻活动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的提出者是。
A、徐宝璜B、李大钊C、陆定一D、范长江3. 【】新闻工作者准确迅速地识别新闻事实的能力,称为。
A、政治敏感B、新闻敏感C、新闻价值D、新闻线索4. 【】新闻事业在本质上属于。
A、生产力B、经济基础C、政权机关D、意识形态5. 【】福克斯广播公司属所有。
A、时代华纳B、维亚康姆C、贝塔斯曼D、新闻集团6. 【】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
A、坚持党性原则B、坚持正确舆论导向C、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D、坚持政治家办报7. 【】舆论监督是社会的“排气阀”。
这指的是舆论监督的功能。
A、监测环境B、社会调节C、社会控制D、社会制衡8. 【】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
A、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C、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D、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9.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在每天使用种语言进行广播。
A、17B、38C、43D、6310. 【】“报喜不报忧”,实质上是一种。
A、正面宣传B、鼓动性宣传C、片面性宣传D、指导性宣传11. 【】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
A、徐宝璜B、邵飘萍C、黄远生D、邹韬奋12. 【】在我国,新闻真实性的完整含义,应该理解为。
A、事实为政治服务B、本质真实C、现象真实D、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一致13. 【】在当代信息社会,通常所称的大众传播媒介,应包括。
A、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B、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C、报纸、广播、电视、摄影、通讯社D、报纸、广播、通讯社、特稿供应社、电视14. 【】中国共产党出版的第一份日报是。
记者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记者证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新闻记者在采访时,必须出示的证件是:A. 身份证B. 驾驶证C. 记者证D. 工作证答案:C2. 记者证的有效期通常为:A. 1年B. 2年C. 3年D. 5年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A. 报道新闻B. 传播信息C. 维护社会秩序D. 娱乐大众答案:D4. 新闻报道中,记者应遵循的首要原则是:A. 真实性B. 客观性C. 公正性D. 时效性答案:A5.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遇到受访者拒绝回答某些问题时,应该:A. 强行追问B. 放弃采访C. 尊重受访者意愿D. 诱导受访者回答答案:C6. 新闻报道中,以下哪项不属于新闻要素?A. 时间B. 地点C. 人物D. 情感答案:D7. 记者在撰写新闻稿件时,应避免使用的语言风格是:A. 客观B. 简洁C. 夸张D. 准确答案:C8. 以下哪项不是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素质?A. 敏锐的观察力B. 良好的沟通能力C. 强烈的个人主义D. 严谨的工作态度答案:C9. 新闻报道中,记者对事实的描述应该:A. 完全客观,不带任何个人情感B. 根据需要适当夸张C. 完全主观,表达个人看法D. 根据新闻价值进行选择性报道答案:A10. 记者在采访结束后,应该:A. 立即离开现场B. 与受访者进行深入交流C. 整理采访笔记,撰写新闻稿件D. 休息放松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新闻记者在报道突发事件时,应注意以下哪些方面?A. 保护现场B. 尊重受害者隐私C. 迅速报道D. 避免传播不实信息答案:ABCD12. 以下哪些行为违反了新闻职业道德?A. 捏造新闻B. 收受贿赂C. 泄露国家机密D. 公正报道答案:ABC13. 新闻记者在采访时,应避免以下哪些行为?A. 泄露采访对象的隐私B. 未经允许录音录像C. 强迫采访对象回答问题D. 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答案:ABC14. 新闻报道中,以下哪些内容属于敏感信息?A. 国家机密B. 个人隐私C. 商业秘密D. 社会热点答案:ABC15. 新闻记者在撰写新闻稿件时,应遵循以下哪些原则?A. 真实性B. 客观性C. 公正性D. 创新性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6. 新闻记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泄露新闻来源。
《基础知识》最后冲刺全真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பைடு நூலகம்
16.调频广播的广播方式意味着广播发射机高频正弦形载波的振荡频率受( 而变化。
A.低频调制信号 B.中频调制信号
4.“不怕上告,就怕上报”,其含义是( ) A.害怕公开曝光 B.不怕领导批评 C.不怕法律制裁 D.不怕纪律处分 【答案】A 【解析】“不怕上告,就怕上报”反映的是一些问题一旦经新闻媒介曝光,公之于众, 就会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从批评性的报道中受到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
5.对青少年中出现“追星现象”的批评属于( ) A.对决策出台过程的监督 B.对决策执行过程的监督 C.对决策者和执行者的监督
28.如何处理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 答:(1)正面宣传和新闻批评都是新闻事业运用新闻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2)正面宣传,指的是对社会主流与光明面所进行的肯定性和赞扬性的报道与评价;新 闻批评,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及落后反动势力所作的揭露和批 评。 (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要大量集中展示消极面。社会生活 中需要进行批评和揭露的事情,不能都搬到报纸、广播和电视上来,批评性报道的内容要有 所选择,不能搞“有闻必录”。一个时期内,批评性报道不能过于集中,以免引起副作用。
9.在新闻工作中,“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具体指的是( ) A.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B.新闻道德与新闻法制的关系 C.指导性与服务性的关系 D.党性与群众性的关系 【答案】B 【解析】在新闻工作中,新闻职业道德是对新闻传播活动中各方面关系的一种有效而特 殊的调节规范体系,通过自律方式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和处理新闻工作中的各种社会关 系,是一种内化的规范。新闻法规由国家权力机构制定,有强制作用。
记者证考试《新闻基础知识》模拟试题(二)

记者证考试《新闻基础知识》模拟试题(二)一, 选择题(从A, B, C, 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横线处的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36分)1. 【 C】对新闻的产生起确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 人的新奇心 B, 人的耳目喉舌 C, 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 D, 人类沟通新状况的意愿2. 【 C】“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肯定义的提出者是。
A, 徐宝璜 B, 李大钊 C, 陆定一 D, 范长江3. 【 B】近代新闻事业诞生于。
A, 16世纪初 B, 17世纪初 C, 18世纪初 D, 19世纪初4. 【 A】新闻事业最主要的功能是。
A, 传递新闻信息 B, 引导社会舆论 C, 供应文化消遣 D, 刊播商业广告5. 【 A】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接入服务供应商。
A, 时代华纳 B, 维亚康姆 C, 贝塔斯曼 D, 新闻集团6. 【 D】我国对外宣扬工作要坚持的方针不包括。
A, 以正面宣扬为主 B, 以事实为主 C, 以我为主 D, 以迎合对象国受众为主7. 【 C】“政治家办报”这一思想,最早是由明确提出的。
A, 马克思 B, 列宁 C, 毛泽东 D, 江泽民8. 【 D】中央电视台目前开办了套电视节目。
A, 12 B, 13 C, 14 D, 159. 【A 】在我国,“有偿新闻”的含义,指的是。
A, 谁出钱就报道谁,报道谁就向谁要钱B, 新闻机构向作者付的稿酬C, 记者向采访对象, 消息来源支付的材料费D, 报社向通讯社付的新闻稿费10. 【 B】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15年在马六甲创刊的。
A, 《开元杂报》 B,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C,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D, 《万国公报》11. 【 C】新闻是“易碎品”,因此新闻记者报道新闻要讲究。
A, 有抢有压 B, 有闻必录 C, 争取时效 D, 用事实说话12. 【 A】提出报纸具有“耳目喉舌”作用,可以“去塞求通”的资产阶级报人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者证考试《新闻基础知识》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横线处的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36分)
1. 【 C】对新闻的产生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人的好奇心
B、人的耳目喉舌
C、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
D、人类交流新情况的意愿
2. 【 C】“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的提出者是。
A、徐宝璜
B、李大钊
C、陆定一
D、范长江
3. 【 B】近代新闻事业诞生于。
A、16世纪初
B、17世纪初
C、18世纪初
D、19世纪初
4. 【 A】新闻事业最主要的功能是。
A、传递新闻信息
B、引导社会舆论
C、提供文化娱乐
D、刊播商业广告
5. 【 A】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
A、时代华纳
B、维亚康姆
C、贝塔斯曼
D、新闻集团
6. 【 D】我国对外宣传工作要坚持的方针不包括。
A、以正面宣传为主
B、以事实为主
C、以我为主
D、以迎合对象国受众为主
7. 【 C】“政治家办报”这一思想,最早是由明确提出的。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江泽民
8. 【 D】中央电视台目前开办了套电视节目。
A、12
B、13
C、14
D、15
9. 【A 】在我国,“有偿新闻”的含义,指的是。
A、谁出钱就报道谁,报道谁就向谁要钱
B、新闻机构向作者付的稿酬
C、记者向采访对象、消息来源支付的材料费
D、报社向通讯社付的新闻稿费
10. 【 B】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15年在马六甲创刊的。
A、《开元杂报》
B、《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C、《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D、《万国公报》
11. 【 C】新闻是“易碎品”,因此新闻记者报道新闻要讲究。
A、有抢有压
B、有闻必录
C、争取时效
D、用事实说话
12. 【 A】提出报纸具有“耳目喉舌”作用,可以“去塞求通”的资产阶级报人是。
A、梁启超
B、徐宝璜
C、邵飘萍
D、史量才
13. 【 A】延安时期发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的是。
A、陆定一
B、邓拓
C、胡乔木
D、范长江
14. 【 D】西方资产阶级报业进入“自由主义”阶段后,报业资本家把报纸主要看作的工具。
A、维护公众利益
B、充当政府喉舌
C、提供娱乐
D、赚钱赢利
15. 【C 】着名记者范长江出版的第一部通讯文集是。
A、《旅欧通讯》
B、《俄乡纪程》
C、《中国的西北角》
D、《陕北之行》
16. 【 D】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的社论《致读者》,所概括的党报工作的四项原则是。
A、党性、真实性、群众性、战斗性
B、党性、阶级性、思想性、倾向性
C、党性、客观性、鲜明性、生动性
D、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组织性
17. 【B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大型日报是。
A、《救亡日报》
B、《新华日报》
C、《全民抗战》
D、《观察日报》
18. 【 D】北宋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小报”首次出现于。
A、长安
B、邯郸
C、扬州
D、汴京
二、简答题(列出要点即可,每小题8分,共24分)
19. 简述反“客里空”运动的情况。
答:(1)“客里空”是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苏联话剧《前线》中一个特派记者的名字。
此人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虚构胡编的代名词。
(2分)(2)1946年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逐步深入,有的读者向《晋绥日报》投书,反映记者的有些报道失实。
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编辑部与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决定在该报开辟《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专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当天报纸向读者作了相关的介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虚假的新闻报道及其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
(3分)
(3)《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建设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了解放区新闻工作者的自我改造,对于坚持和发扬新闻工作实事求是的传统,维护新闻真实性,密切新闻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3分)20. 简述《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
答:(1)《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于1991年由中国记协制定并颁布,1994年和1997年经过两次修订,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分)
(2)《准则》要求中国新闻工作者必须(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c)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d)维护新闻的真实性;(e)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f)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6分)
21. 简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
答:(1)新闻自由是公民的一种民主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体现和运用,是公民政治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分)
(2)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而不是绝对的、抽象的。
在阶级社会里,新闻自由只能是具体的阶级的自由,或者是资产阶级的自由,或者是无产阶级的自由,抽象的、超阶级的新闻自由是没有的。
(2分)
(3)新闻自由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新闻自由和经济、政治斗争的总形势紧密相连。
(2分)
(4)新闻自由始终伴随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新闻自由权利的行使要首先考虑国家利益和全民族利益,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大局为重,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借口新闻自由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2分)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每小题12分,共24分)
22. 产业属性是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
答:(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3分)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产品的生产流通与市场规律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新闻产品也有进入市场进行流通的客观环节,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流通领域体现出较强的商品性,要按市场规律运行。
(3分)
(3)新闻事业从其基本功能来看,主要是报道和评价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它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式,本质上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
(3分)
(4)新闻媒体固然可以通过广告来获得巨额收益,但其广告功能或者说产业功能、经济功
能,是建立在其反映现实生活这一意识形态功能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新闻事业首先是一种意识形态,其次才可说是一种产业。
(3分)
23. 党性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改革的最大绊脚石。
答:(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3分)
(2)新闻工作的党性要求主要内容包括:在思想上,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在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在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
(6分)
(3)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新闻改革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
我们新闻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强化新闻媒体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性质,成为党和人民掌握得更加得心应手,更有战斗力的舆论工具。
这是新闻改革必须坚持的方向。
(3分)
四、论述题(16分)
24. 论述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
答:(1)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运用新闻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2分)。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闻舆论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有机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利用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民主权利而进行的监督活动。
(4分)
(2)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动力。
新闻舆论监督提高和深化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是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的有效手段。
(2分)
(3)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
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实行的舆论监督,是一种公众广泛参与、公开表达意见的社会监督,对于发扬人民当家做主的精神,保护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具有重要作用。
(2分)
(4)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维护和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言论自由权、舆论行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分)
(5)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社会公众可以在重大决策制定前后或实施过程中,对决策进行广泛的评议和论证,为政府部门提供可靠的民意和社情参照,从而为各项政策的制定与完善贡献力量。
(2分)
(6)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揭露腐败、反对官僚主义的有力武器。
新闻舆论监督在惩治腐败、倡导廉政、强化执法力度、保持政令畅通、加强行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监督干部尽职守责方面作用重大。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