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书教学实录
窦桂梅教学实录观后感

窦桂梅教学实录观后感看了窦桂梅老师的教学实录,就像是在教学的奇妙世界里来了一场超级刺激又充满惊喜的冒险。
首先得说,窦老师一出场就自带一种强大的气场。
她往讲台上一站,感觉整个教室都被她点亮了。
她的声音就像有一种魔力,学生们的注意力就像被磁石吸引一样,全都乖乖地集中在她身上。
在教学过程中,窦老师的问题就像一把把巧妙的小钩子。
她问学生的那些问题啊,可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就能回答的。
比如说,在讲解一篇课文的时候,她会从一个看似普通的字词入手,然后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我就在想,这哪是简单的提问啊,这简直就是带着学生在知识的迷宫里探险,而且还总能找到最有趣、最宝藏的角落。
还有她的课堂互动,那叫一个热闹又有序。
学生们就像一群活泼的小鸟,叽叽喳喳地争着发言。
窦老师呢,她就像是一个特别厉害的鸟妈妈,不管小鸟们怎么扑腾,她都能稳稳地引导着方向。
她对待学生的回答也是超级有智慧。
不管是回答得特别精彩的,还是有点偏差的,她总能找到其中的闪光点或者是能引导修正的点。
不像我以前见过的一些课堂,要是学生回答错了,老师可能就有点尴尬或者直接否定,可窦老师却能把这些都转化成教学的好机会。
窦老师在课堂上还特别会利用各种资源。
她不是干巴巴地照着课本念,而是把课本里的知识和生活中的例子、其他的书籍、文化故事什么的,全都像变魔术一样融合在一起。
这样一来,课堂就变得特别丰富多彩,学生们就像是在知识的大花园里玩耍,每一朵花都想闻一闻,每一片叶子都想摸一摸。
再看看我自己上学的时候经历的课堂,和窦老师的比起来,那真的是有点单调乏味了。
感觉自己就像是在一条窄窄的小路上被老师拖着往前走,而窦老师的学生们是在一片广阔的草原上自由驰骋。
这让我意识到,原来教学可以这么有趣、这么充满活力。
我也有点小担忧,我就在想,窦老师这么厉害的教学方法,是不是需要特别高的教学功底才能学得来呢?像我这种在教学上还在摸索的小菜鸟,要是想向她看齐,是不是有点像小蚂蚁想要搬动大山一样难啊?但是呢,不管怎么样,看了窦老师的教学实录,就像是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教学梦想的种子。
女娲补天课堂实录优秀4篇

女娲补天课堂实录优秀4篇《女娲补天》教学实录及评析篇一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
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三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这是以“神话、传说故事”为主题的第八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有两个: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可以说这一单元的内容突出了整合。
在这一单元的导语中指明了学习的途径。
在第一篇课文后布置了课外收集的任务。
完成了这一任务,也为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做好了准备。
在第四篇课文学完后,要求学生写感受。
目的是继续加深学生对专题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这样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落实。
单元内容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为了突出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实际及年段学习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体会、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4、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课文学习的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是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启发、探究等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学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空间。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19最大的书_人教版新课标-精选学习文档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19最大的书人教版新课标(2019)一、一读对话,初识“书”的外形1、回顾生活中的书,引出文中最大的“书”。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平常读的书,书上有字、有画、有丰富的知识,我们还知道读了书,将来能更好地建设祖国(师边说边板:书、字、画、知识、作用),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读读书,一起来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生: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的声音很响)师:如果声音稍微轻一点,可能更好听,试试。
(学生果然读得很好)师:下面请把书翻到83页。
2、师生分角色读课文1-4小节的对话。
师:谁愿意和我合作,一起来读1-4小节(学生小手如林)你叫什么名字?生:我叫×××师:如果我是地质勘探队员,那你就是谁?生:沉思片刻,我是川川。
师:一个很机灵的孩子。
师生分角色朗读1-4小节。
师:你读得很认真,谢谢你,谁愿意再和我合作,超过刚才的小朋友?师:你能超过刚才的小朋友吗?生:自信地点点头。
师:为什么能超过他?生:我相信自己能超过他。
师:好!有自信,咱们就成功一半了,其它小朋友有一个任务:边听边想,你明白了什么?师生合作再次朗读1-4小节,读完后,全班孩子鼓掌。
师:小朋友热烈的掌声说明了一切,你读得很不错。
从我们刚才的对话中你们明白什么?生:我知道了岩石就是一本书。
生:我知道了,这本最大的“书”就是岩石。
师随机板:岩石“书”。
3、认识岩石书,朗读指导。
师:孩子们,想不想看到这本“岩石书”呀?生:想!师:点击课件,出示岩石,这就是岩石书,多么神奇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生:读。
师:你读得不错,把句子后面的“?”都读出来了。
谁再来?生:读(没有读出厚厚的感觉)。
师:“岩石书”一层一层,厚吗?(师边说边做手势)。
生:厚师:如果你把“一层一层”、“厚厚”这两个词语放慢读,会更好,再试一试,好吗?生:认真地再读,有进步。
《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孔乙己》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其中涉及到社会现实,社会分层及其他问题,批判社会现实的社会秩序和显示阶层结构。
《孔乙己》是一门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本文重点介绍《孔乙己》在中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首先,《孔乙己》的课堂教学实录及主要的内容介绍:1.课堂教学重点:(1)首先,学生需要深入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包括主要人物、背景以及故事中的内容等。
(2)其次,学生要加深对课本的理解,重点理解书中的主题,及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3)最后,学生需要用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证。
2.教学难点:(1)首先,《孔乙己》这本书是一部古典文学,学生体会其语言风格及文笔上的差异,较难理解其语义及主题思想。
(2)其次,文章中所涉及的社会现实和社会秩序等问题,对于学生们来说,也较难从理论上理解和掌握。
3.课堂教学活动:(1)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各种细节,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作业应用: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检查自己的理解情况,并可以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对教学的效果进行一定的反馈。
(3)教师发言: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课文的理解及研讨结果进行解释,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就课文中出现的社会现实等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以上是本篇文章围绕《孔乙己》在中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所介绍的内容,其中重点介绍了课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课堂教学活动。
首先,要说明的是,《孔乙己》是一部有深刻启发意义的古典文学,涉及的社会问题及主题也非常复杂和有深度,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点理解其语义及主题思想非常重要。
另外,考虑到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差异,课堂教学活动也要针对性,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等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给学生提出正确的指导,让他们能够用正确的观点来认识社会现实,更好地思考社会秩序。
总而言之,《孔乙己》作为一部具有深刻启发意义的古典文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深度和系统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文学,特别是其语义及其对社会现实的见解,使学生能跳出自身认知的局限,开阔视野,深入思考社会发展问题。
三年级上册22《读不完的大书》教学实录

三年级上册22《读不完的大书》教学实录一、关于大书的问题1、书名?师:读书有时候要猜着读,有依据得来猜。
这个读不完的大书,书名叫什么?生:大自然,许许多多的知识我们想都想不到,想都想不完。
生:宇宙,无法了解所有宇宙里的知识。
师:读不完的大书,书名叫大自然。
图片师:这本书怎么样……,所以作者说这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图片2、内容?师:这本读不完的大书有哪些内容?生:树、动物、花花草草、植物师:作者介绍这本书里有什么?这就是大自然这本大书当中的内容。
先写了……(黄色部分)把这本大书的内容很有条理地介绍给我们看。
师:这本大书用一个词来形容,可以用哪个词概括?生:世间万物、世界、无穷无尽、数不胜数(课文当中用了哪个词来概括——世间万物)3、特点师:这本书有什么特点?师:什么叫沉思?生:静静地思考,要思考得很深很认真,很安静。
师:就是这个意思,用一个词表示就是(沉思)这本书让人沉思,沉思才会获得知识。
师:怎样的想才是遐想?生:安静得想,猜想,认真得想师:对,但是没说到点子上。
所谓遐想,就在这里自由自在得想象,甚至幻想,这样的想称之为遐想。
读特点句子。
师总结:这本书是……这本书包含……它的特点是……二、动物1、好玩的动物(1)边解释边猜师:咱们的作者看这本大书,就是看这本大书的好玩。
先写了(好玩的动物),我们先来猜,一边读一边猜。
师:声音、动作、感觉。
读了这三个词什么动物?(小麻雀)师:做个动作。
都是动作,连起来读,给人什么感觉。
什么动物?(老鹰)师:读,什么叫井然有序呢,我们的同学在教室里坐的端端正正,一排排,一列列,这叫(井然有序)。
对垒,就是打架。
忠诚,打战的时候永远不做叛徒。
敬佩的是它的(勇敢忠贞)这是一种精神。
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蚂蚁)(2)学生猜师:我们猜了几种动物。
但我们这个世间还有其他动物吗?敢不敢再猜一个。
出示两个学生猜,生:猫、豹子;又出示一个,松鼠尾巴像伞;出示第三个,生:猴子!(3)怎么写好玩?师:好不好玩?(好玩)这叫好玩的动物。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实录5篇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实录5篇最新学校语文名师教学实录篇1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故事情节,感受文章仆人公之间深厚的友情。
2、感受美丽的散文体语言的熏陶,对巴学园的学习生活场景绽开丰富的想象,感受童年的美妙。
教学预备:1、自备书籍一本。
2、教学课件。
一、导入:师:老师知道,我们五一班的同学最喜爱读课外书了!告知老师,新学期,你又阅读了哪些课外书?生1 生2 生3师:真是名不虚传!难怪你们眼神中流露的是睿智、聪颖!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再走进一本新书,兴奋吗?它就是《窗边的小豆豆》!(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兴奋地喊出它的名字吧。
生:齐读课题师:请大家再读一遍,读出你的兴奋来。
师:看到这个书名,我们来猜一猜:书中会描写些什么?生:书中会描写……师:是呀,你看(出示课件),一个小女孩正在窗边向外看着什么!关于这个画面,你想到了什么?生:回答师:在靠近窗户的地方,你观察了什么?有一只燕子在筑巢,有一个商品推销员在吹奏音乐,有……许多能够吸引你留意的东西,这时,你该怎么办?一个叫做豆豆的日本小女孩,却担心分地站起来,和燕子说话,听演奏,书中是这样描写的:一般说来,这个教室的窗户对小豆豆来说是很满意的,然而却使老师大伤脑筋。
由于教室在一楼,偏偏又紧靠公路所以小豆豆很简单就能同路上的行人搭话。
瞧吧,过路的那位化妆广告宣扬员被小豆豆这么一喊,果真来到了教室跟前。
这下小豆豆可乐坏了,冲着全班同学喊道:“来啦!来啦!”……就拿昨天来说吧,她又站到窗边去了,我以为又是扮装广告宣扬员过来了,就照旧讲课。
可她却突然大声嚷了一句:“你干什么哪?”很明显这是在向一个人问话啦!……因此我就走到窗边想看看她毕竟是在和谁讲话。
从窗口探出头向上一看,啊!原来是只燕子正在教室的屋檐下筑巢。
她是在跟那只燕子搭话呢!出示课件(关于画面描写的那段文字),我们先读为快吧!生:自由读。
师:你读出了什么?生1 生2 生3师:你看,无可奈何地老师、天真烂漫的小豆豆以及这些可爱的小事情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连续读下去一探毕竟。
《推荐一本书》习作指导课堂实录

《推荐一本书》习作指导课堂实录【引言】今天,我们课堂上进行了一堂关于习作指导的实际操作,主题是“推荐一本书”。
在这堂课上,我向学生们传授了如何撰写一篇推荐书籍的习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领悟了习作的关键要点,也发掘了自己的写作潜力和魅力。
以下是这堂课的实际记录和总结。
【一、习作指导】1. 引导思考在这节课开始之前,我先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为什么你会推荐这本书给别人呢?”这个问题的引导可以让学生们先迅速回想起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并在脑海里形成对这本书的认知和情感。
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更容易进入到推荐书籍的习作主题中,并且能够更自然、真诚地表达自己对这本书的喜爱和信念。
2. 分析书籍特点接着,我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些优秀的书评和书籍推荐文章,让他们在阅读这些文章的同时体会到作者是如何描述一本书、如何诠释书籍的魅力和特点的。
通过面对案例的学习,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领会了书评和书籍推荐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比如如何从内容、情节、人物、风格、口碑等方面来剖析一本书,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读者来做出不同的推荐等。
3. 创作习作在让学生们对书籍魅力有了初步认识后,我们进行了实际的写作习作。
我提供了一些关于不同类型书籍的主题,比如小说、传记、科普、历史、文学名著等,让学生们从中选择一个类型,并针对这个类型的书籍来进行推荐写作。
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作,并且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体验到这类书籍的魅力和特点,从而写出更加生动和具体的习作。
【二、学生操作】1. 思考选择在开始实际写作之前,学生们花了一些时间来思考自己要推荐的书籍,并且讨论了一些彼此推荐的书籍。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对书籍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还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灵感和启发。
在这个阶段,我也会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和讨论,听取他们对这本书的想法和看法,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进行写作。
2023最新-《我的“长生果”》课堂实录【优秀3篇】

《我的“长生果”》课堂实录【优秀3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3篇《我的“长生果”》课堂实录,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的“长生果”》课堂实录篇一教例简述:1、课时:一节课。
2、课型:句式学用课。
3、全课教学由理解一篇──突破一点──记诵一节三个板块构成。
4、教学任务:认读难字10个,品读、积累美词若干个,学习句式8种,背读精段1~2个。
一、第一个教学板块──理解一篇(13分钟左右)教师:预习时要求同学们从任何角度,用一句话说一说对课文的理解。
请大家发言。
同学们发言,教师进行小结,学生听记,学生复述。
二、第二个教学板块──突破一点(进行句式品读)(24分钟左右)教师先作示范讲析:这篇课文语言丰富,我们可以学习不少的写句的方法。
如:1、用富有表现力的单音节动词写句。
2、用生动而多情的双音节词写句。
3、用精练雅致的四字词语写句。
再由同学们独立活动:学老师的方法,找出课文中写句的其它方法:1、用连续设喻的方法写句。
2、用反复的方法写句。
3、用对举的结构写句。
4、用总分式排比的结构写句。
5、用突出主语的方法写句。
还有用倒装的方法写句、用引用的方法写句、用重叠词语的方法写句、用冒号提起的方法写句等等。
同学们进行写句实践。
三、第三个教学板块──记诵一节(8分钟左右)师生共同活动,就这些写句的方法析读文中的两个精段,并记诵这两个精段:段一: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
段二: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女,。
下课之前,教师总结这一节课的学法。
【评析】1、句式学用课──好新颖的课!2、以教材为例子,让学生充分地学用句式──多么新颖的思路!3、这种新颖,植根于教师对教材深入的挖掘和深刻的理解:《我的长生果》是怎样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美文,是一篇写阅读文学书籍与提高作文水平之关系的美文,是一篇情感真挚的美文,是一篇雅词、句式特别丰富的美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的书》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平时,你最喜欢读什么书?喜欢读书是一个好习惯。
多读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还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懂得更多的道理。
有一个叫川川的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特别喜欢读书。
有一天,他去爬山,居然在山上见到了一本和我们读的完全不一样的书——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
板书课题:最大的“书”学生齐读课题
大家注意看,这个课文题目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书,加了双引号)
为什么要把书字加上引号?(因为它不是真正的书)
不是真正的书为什么还要叫它书?是谁教川川读这本书的?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快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段落和不懂的地方。
二、读文学字
1.学生初读课文。
谁能告诉大家,这本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岩石)识字:岩
是谁教川川读这本岩石书的?(……)词卡出示:地质勘探队员
这个词当中有两个生字:谁记住它们了?质(……)质的部首是什么?贝字底勘kan 怎么记住这个字?
谁知道地质勘探队员是干什么的?
地质勘探是一种特殊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就是翻山越岭,到处寻找可以那些有开采价值的矿,比如煤矿,铁矿,金矿……。
然后报告给国家的地质部门,再由国家组织进行开采。
中国有一个最著名的地质学家叫李四光,就是他在不断寻找中发现了黑龙江的大庆油田,从此结束了中国只能向外国购买石油的历史。
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来读一遍:地质勘探队员
2.这位地质勘探队员叔叔是怎样教川川读岩石这本书的?
川川都提了哪些问题?叔叔又是怎么回答的?下面由老师为同学们读课文。
请同学们边想边听。
3.老师范读课文
4.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的方式?(对话)一问一答的方式,也就是对话方式。
川川一共提了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快点拿起笔,把川川的问题用横线画出来。
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第六个问题?
(小黒板出示6个问题)
川川提了这么多问题,都得到解答了吗?地质勘探队员叔叔是怎么回答这些问题的?你对川
川的哪个问题最感兴趣,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地质勘探队员叔叔的回答,并且认真地想一想,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5.学生自主学文。
6.随文识字
A、川川的问题都找到答案了吗?
好,那谁先来读一读川川的第一个问题?指名读:“叔叔,您在看什么?”
川川为什么这么问?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他的语气是怎样的?看到一个叔叔趴在大石头上看什么,他感到——很好奇。
所以他奇怪地问:~~~~
你能奇怪地问一问吗?指名:读出奇怪的语气。
叔叔是怎么回答的?————我在看“书”呢!
B、对于叔叔的回答,川川什么反应?他看到书了吗?所以,他的语气应该是怎么样?——更奇怪了。
明明只是一块大石头,叔叔怎么说在看书呢?所以他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哪里有书啊?
对于川川的第二个问题,谁找到答案了?指名答。
(出示小黑板: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指册:这个字读什么?它的部首是什么?查字典,找册的部首。
共三个。
出示字卡. 厚:厂里过日子。
反义词:薄。
你见过一层一层的岩石吗?想看看吗?课件出示:岩石书。
C、看了这样的岩石书,川川又提出了什么问题?指名:这上面有字吗?
什么语气?认真地谁能读得更认真些?指名读
你们说,这岩石书有字吗?叔叔是怎么给川川讲的?示小黑板:有。
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的、透明的,是矿物。
它们都是字呀!
认识生字:印,痕,
谁读懂了这段话?叔叔的话是什么意思?
下雨的时候,雨点落在软软的泥地上,或者是灰尘的地方,就留下了一个一个大大小小的坑,就是雨痕。
同样,在海边,湖边,河边,波浪一层一层地涌向岸边,在岸边的泥沙上就留下了一层一层的象波浪一样的痕迹,就是波痕。
这些雨痕,波痕,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之后,变成了坚硬的岩石,但是雨的痕迹波浪的痕迹却被清晰地保存了下来。
地质队员们通过对这些雨痕,波痕,还有矿物的分析,就可以了解到许多的事情。
所以,把它们叫做——字。
(师在小黑板上画出:雨痕,波痕,矿物,都是字。
一起读一遍:雨痕,波痕,矿物,都是字。
)
你们想看看这些特殊的字吗(课件展示雨痕,波痕,各种各样的矿物。
C、岩石书中光是有字吗?还有没有别的?(还有画!)从哪里看出来的?
第7、8自然段:川川又问:这上面有图画吗?
叔叔说:有。
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想看看岩石书中的画吗?(出示课件:树叶,贝壳,小鱼。
)
其实像这样的图画,岩石书里还有许多,想不想看?
大家看,(师点击课件,出示恐龙、虾、恐龙蛋、乌龟的化石…………)
同学们,你们知道岩石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图画吗?
有些动物和植物,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他们被包了起来,死后没有腐烂,埋在地底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就变成了象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
这些叫什么呢?(“化石”)
知道化石形成的时间至少要多少年吗?(至少,1万年)世界最早的动物化石,距今,5.8亿年。
叫贵州小春虫。
D、你觉得这些有意思吗?那你有没有问题要问呢?指名: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谁能通过读文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林的陆地。
后来,陆地沉下去,这里就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岩石告诉我们这里发生了什么?
地壳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
在运动着的。
在地壳的活动中,陆地-大海-高山它们之间在不断地进行着转变。
不同的是,这个过程是————非常非常漫长的。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很久很久以前,后来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慢慢)(师在小黑板上画出)
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让我们感受时间的漫长呢?
指名读词。
哦,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觉到了,这个变化的过程实在是太漫长了。
把这几个词放到句子中,再读一读,能不能读把这种漫长表现得更明显。
齐读
师:地壳的变化的程实在是太漫长了。
没有任何一种生命形式能亲眼见证这一过程。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亿万年前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发生了哪些事?(岩石书)对!就是这些岩石,用它们特殊的方式,也就是用这些字,画,矿物,清楚把这些过程完完整整地记录了下来。
现在的我们正是依靠这些岩石默默的记录,一点点地寻找寻找,去阅读,去发现历史的真相的。
谁能再来读一读?
E、听了叔叔的解释,川川满意了吗?(没有)从哪里看出他并不满意?他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了:读了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大家看看,川川从一开始遇到这位叔叔就开始提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接着一个,问个没完没了,非得把事情弄个明白。
这种做法,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叫什么?——
刨根问底。
(贴词条)刨,也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生字。
你有没有好办法记住它?还能组成什么词?
谁能替叔叔给川川解释一下?出示小黑板。
指名读:“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这一段话当中也有两个生字。
煤:宝。
家里有玉。
刚才我们看到了,那些矿物中有好多就是玉,谁家里要是有那么一块,会把它当成什么?——宝!对于爸爸妈妈来说,自已的孩子是比天下最贵重的玉石还要珍贵的,所以,每一个孩子也是家里的——宝。
还有一个多音字,你发现了吗?藏,多音字组词。
读懂了这本书,能找到哪些宝藏?这里有一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还有更多)那么你能不能说说,还能找到哪些宝藏?(……)
F、听了叔叔耐心的解释,川川有什么表现?大家一起来读读川川的话:太好了,太好了!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川川的话是什么意思?(长大后也当一个地质勘探队员)他的心情怎么样?(高兴地)你能读出川川那种高兴的心情吗?试一试。
指名读。
齐读。
6.你觉得川川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好学,爱问,爱思考,充满好奇心刨根问底)
对于勘探队员叔叔,你认为是一个怎样的人?(耐心,特别热情,)
从哪儿看出来的?(图,脸上笑咪咪的。
一连回答了那么多问题,解释得特别清楚。
)7.那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这两个人物的特点吗?
同桌练习。
8.角色朗读
A、指名读
B、分成两组读文。
女生:叔叔,男生:川川,老师:旁白。
三、总结
同学们,知识不仅仅可以从书店里买来的各种各样的书中去获取,还可以在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有声有色的“书”中得到。
小到蚂蚁的走路,大到太阳的升落……只要我们带上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一颗善于探究的心,勤学好问的习惯,我相信你们也会找到更多的“书”,发现更多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