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人口政策问题的解决方案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和家庭带来了许多挑战,但与挑战相对应的是机遇。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的解决方案。
一、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当前,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存在不足。
为了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应该加大养老院和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设力度。
政府可以加大对养老院的投入和补贴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人员配置。
同时,也可以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方便、贴心的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二、鼓励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的根源是低生育率。
为了解决老龄化问题,我们需要鼓励家庭生育。
国家可以适当调整生育政策,提供各种优惠措施和政策支持,鼓励年轻夫妇生育二孩甚至多孩。
同时,还可以提供育儿服务和教育优惠,减轻家庭的育儿负担,增加生育的积极性。
三、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方面。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水平,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增加养老金发放额度,并提供老年人专属的医疗服务和优惠政策。
此外,还需要加强老年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四、推动老龄人才培养与就业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的智力和经验是宝贵的资源。
为了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作用,我们需要鼓励并推动老年人才的培养和就业。
可以设立老年人学习机构,提供各种培训和学习机会,使老年人能够持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
同时,还可以鼓励企业提供适应老年人特点的岗位,并提供就业机会。
五、加强社会关爱与互助老年人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帮助。
我们应该加大对老年人的关爱力度,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照顾老年人的良好氛围。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惠老政策,鼓励社会机构和民众参与到关爱老年人的活动中来。
同时,也可以推动建立老年人互助组织和社区服务大篷车,为老年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综上所述,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综合施策。
提高养老服务、鼓励生育、提高医疗保障、推动老年人才培养与就业、加强社会关爱与互助,这些都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中国的人口问题的方法

中国的人口问题的方法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人口国家,人口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口问题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策、教育、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探讨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方法。
一、政策调控政策调控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计划生育政策调控人口增长速度。
例如,限制生育和延迟生育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生育率,降低人口增长速度。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人口流动调控,缓解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净流入导致的人口失衡问题。
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管理,提供更多的城市化机会,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可以有效地调控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二、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可以帮助提高人口素质和减少人口负担。
政府可以加大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水平,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宣传,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和子女教育意识,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和应对人口问题。
三、医疗保健医疗保健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政府应该加大医疗保健资源的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为人们提供及时、有效的生育和生活照顾服务。
同时,加强计划生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生育观念,减少因为健康问题而导致的生育困难,降低不良出生率。
四、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老年人、残疾人和特殊群体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和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减轻人们的养老压力和生育压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女性的保护和关爱,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益保障,减少因为生育而带来的职业和家庭压力。
综上所述,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需要从政策调控、教育改革、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
中国的人口问题

中国的人口问题近年来,中国的人口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人口结构的变化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分析中国人口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人口增长的挑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数量巨大给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很大压力。
首先,人口过多导致就业压力加大。
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涌入劳动市场,但就业机会有限,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此外,人口多样化也给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医疗保健、教育、住房等方面供给不足,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日益突出。
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下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这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挑战,因为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养老金和医疗保健费用的增加。
此外,老年人口的增多还意味着劳动力的减少和生产力的下降,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压力。
三、人口流动的影响中国面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象,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这种流动带来了机会和挑战。
城市就业机会较多,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农村人口的流失也导致农业发展面临困难,农田撂荒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四、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案为了应对人口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
通过控制人口出生率,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压力。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计划生育政策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调整和完善。
其次,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改革。
加大对老年人口的关爱力度,增加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金额,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
此外,中国政府还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
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就业机会,吸引农民留在农村,缓解了农村人口流失问题。
最后,中国政府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为人口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支持。
人口发展与人口政策的研究与解决方案

人口发展与人口政策的研究与解决方案人口是指一个区域或国家内的居民总数,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口数量及其结构的变化,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世界各地的人口普遍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如人口数量的增长、老龄化、少子化等。
这些变化不仅对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更催生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这就需要各国政府制定相关人口政策,科学谋划人口发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人口问题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人口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和动力,但也是压力和挑战的源头。
目前,世界各地普遍出现人口数量增长的现象,但增长速度和方式不同,比如某些国家老龄化、少子化、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比较突出,需制定合适的人口政策解决。
(一)老龄化问题随着人口普遍寿命的延长以及生育率的下降,世界许多国家都出现了老龄化的现象,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的现象。
老龄化往往伴随着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家庭养老等方面的问题,如何维持社会稳定,如何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应对老龄化,政府应该从改善社会保障、提高生育率、促进教育等角度入手。
首先,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政府多措并举,倡导年轻人尽早结婚生子。
最后,加强老年人智力培训和康复性教育,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二)少子化问题随着社会发展,许多国家出现了少子化问题,少子化是指出生率远低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情况。
那么,少子化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呢?首先是人口数量的下降,其次是劳动力短缺和老年人口增多,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少子化问题的解决,需要克服社会观念对婚姻、生育的消极影响,提高生育意愿,建立切实可行的生育扶助政策,在社会、经济、法制等方面给予父母充分的支持和帮助。
(三)性别比例失衡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超声波检查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许多国家的性别比例失衡现象更加严重。
中国人口增长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国人口增长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人口问题一直是引人注目的话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增长的速度也是全球最快的之一。
虽然人口增长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积极影响,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口增长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一、人口增长的问题1.自然资源紧张人口增长导致中国的自然资源压力越来越大。
人口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需求和消耗,例如能源、水资源、食品等自然资源。
中国的水资源不足,沙漠化逐年加剧,导致水源枯竭和荒漠化进一步扩大。
随之而来的还有大气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食品供应不足人口的增加也会带来食品供应短缺的问题。
尽管中国是世界上一大农业国家,但随着农村人口流失和经济结构的改变,农业生产的效率下降。
加之城市化进程加速,好的土地资源进一步被城市占用,导致了食品供应压力越来越大。
3.就业压力人口的增加也带来了就业压力的问题。
中国的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而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城市。
这导致了大量农民外出打工,从而造成不稳定的就业情况。
此外,随着技术革新和自动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行业和职业正在消失,尤其是非技术含量的工作。
4.社会问题人口增长也会对社会带来很多问题,例如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由于人口的增加,教育和医疗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也随之扩大,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二、解决方案1.完善计划生育政策近年来,中国已经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鼓励夫妻生育两个孩子。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问题,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多的人口增长压力。
因此,需要完善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人们生育适量的孩子,保持人口增长的合理水平。
2.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人口增长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关政策措施可以鼓励农民进入城市,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推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平衡发展。
同时,这样的政策也可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3.优化产业结构人口增长也与中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密切相关。
关于中国人口增长的对策建议

关于中国人口增长的对策建议
1. 制定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可以适度调整这一政策,鼓励年龄适宜的夫妇生育二孩,增加新生代人口数量。
2. 实施全面的教育和宣传: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生育观念意识。
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广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提醒人们注意合理的生育观念。
3. 优化人口结构:注重提高人口素质和结构,加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
此外,鼓励年轻人婚后生育,有助于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4. 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建立健全的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以减轻家庭生育的经济负担,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
5. 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品质: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降低生育压力,增强人口自主调控能力。
6. 加强老龄化问题的应对: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需要加大对老年人的照顾和保障力度,推动养老服务的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总之,中国需要制定全面的人口政策来应对人口增长问题,包括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加强人口教育和宣传、优化人口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品质等多个方面。
中国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中国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一直面临着人口问题。
为了解决人口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措施和政策:一、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是中国政府早期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
从1980年开始,中国实行了严格的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以控制人口增长。
该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大大放缓。
二、晚婚晚育政策为了延缓生育年龄,中国政府也推行了晚婚晚育政策。
这项政策旨在减少人口出生率,让夫妻可更晚结婚生育。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提高结婚年龄的法定标准、加大对晚婚晚育夫妇的奖励等。
三、优生优育政策为了提高人口素质,中国政府也实施了优生优育政策。
这项政策鼓励夫妇进行优生优育,包括普及优生知识、提供优生技术和服务、加强母婴保健等。
政府还加大对残疾孩子和贫困家庭的关注,提供医疗援助和社会福利。
四、教育和宣传为了普及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政策,中国政府通过教育和宣传来提高人们的意识和认识。
政府在各级学校和机关组织了大量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宣传资料等传媒进行宣传,提高了人们的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意识。
五、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政府不断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对孩子的养老负担。
政府加大对养老金的投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建设更多的养老院和医疗机构,提高老年人的福利待遇。
六、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为了解决人口问题,中国政府还实施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
这项政策旨在减少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异,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吸引农民进城发展。
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服务。
总的来说,中国政府采取了多个层面的措施来解决人口问题。
通过计划生育政策、晚婚晚育政策、优生优育政策等,中国成功控制了人口增长。
政府还通过教育宣传、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来提高人口素质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024年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工作方案

2024年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工作方案____年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工作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口问题逐渐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人口问题不仅与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还涉及到资源配置、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因此,在____年,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统筹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二、总体目标:____年,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三、具体措施:1. 积极推进计划生育政策:继续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加大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计划生育意识和执行力。
同时,对于计划生育政策中的政策漏洞和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2. 加强教育宣传:加强人口问题的教育宣传,通过学校、媒体等途径增加人口问题的普及度和重要性,提高公众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同时,加强性教育和生育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生育意识和生育知识水平。
3. 提高生育政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灵活性的生育政策。
比如,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适当放宽生育政策,鼓励人口增长;而在发达地区,可以严格控制生育政策,推进小家庭理念,实现人口数量的优化。
4. 提供全面的生育保障:加大对生育保障的投入,建立和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确保生育的经济和医疗保障。
同时,加强对婴幼儿期的照护和教育,增加对新生儿和儿童的福利保障,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生育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5. 鼓励人口流动和适度城镇化:引导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城镇地区流动,促进人口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实现人口的优化分布。
同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发展扶持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福利,减少农村人口流向城镇地区的压力。
6. 加强老龄化问题的应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们需要加大对老年人的关注和照顾。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人口政策问题的解决方案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鲁荣辉200603008岳英200603048殷志韬200603024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
虽然中国已进入低生育率国家,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调整人口生育政策势在必行。
本文建立了总人口数、老龄化程度、劳动力人口模型对21世纪的中国人口进行了研究。
问题一中,根据查得数据,利用直观图表(表一、二、三)从数量、结构方面给出中国人口现状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
问题二中,根据历年出生率和死亡率,利用Mathematica 程序对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计算公式,并最终确定总人口数的计算公式:此公式能够较好反应中国近期及预测未来50年内的人口数量。
根据公式得出相应图(图四、五),发现人口数先缓慢上升后下降,并在2028年达到人口高峰13.92亿,之后利用有关数据,拟合并计算出人口老龄化(2.2)与劳动力人口数的计算公式(3.2),根据直观图七得出中国老龄化指数在未来50年内一直呈上升趋势,劳动力人口在未来35年内上升之后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图8)。
基于以上数据及分析,确定在21世纪初是我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的最佳时机,并提出具体的调整方案。
在提出的四个方案中,比较并分析了各自对人口变化的影响,最终确定方案A 为最佳方案,由此对未来50年中国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估计了现行生育政策“微调”后的影响。
最后对建模过程中未考虑到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模型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
提出了人口经济模型,分析了不同情况下人口增减、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了解不同人口过程的经济意义,从人口与经济的数量关系方面研究中国人口发展问题。
e 1.34661t 0.00033477t t 1351.6e0.000001266t 30.00779t 215.9758867t 10917.20.5174Q (t )=问题的重述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坚持不懈地在全国范围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晚婚晚育。
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等现象的出现,使得我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成为可能。
现在需要做的是:(1)利用有关数据,给出我国人口现状的统计结果;(2)试建立模型,给出我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的时机、具体方案并预测结果。
问题一中国人口现状的统计结果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转变,对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数量、结构来看,中国人口的现状如下:一、人口数量由表一数据得到: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617万人,出生率为12.40‰;死亡人口849万人,死亡率为6.51‰;自然增长率为5.89‰。
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一定时期内还为正值,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增长。
图二二、人口年龄结构从人口年龄结构看,在2005年末全国总人口129988万人中,15-64岁人口为92184万人,占71.3755%;65岁及以上人口为9857万人,占9.07264%。
▲ 2001、2002年的数据未找到由表二数据得到:第一,当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而且最近几年劳动年龄人口还将继续增长。
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表二图三第二,2001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7%以上,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
由于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在今后还将增大,对未来社会抚养比、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问题二一、基本假设1994—2005年(含2005年)的人口死亡率为0.0065,2005年后人口死亡率方程为二次抛物线 ,2050年的人口死亡率为0.016。
二、符号说明B(t)表示出生率(‰) D(t)表示死亡率(‰) r(t)表示自然增长率(‰) Q(t)表示人口总数 (亿) Q 0表示起始年份人口总数 (亿) t 表示年份 L(t)表示劳动力数量(亿) l(t)表示劳动力比例(%)O(t)表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α、β人口修正值 a 、b 、c 、d 、m 、n 、p 、q 、k 、s 、v 为待定常数三、模型建立A 、总人口数模型:根据对1987—2005年出生率统计数据(表一、图二)的观察,设B(t)= (1.1),利用下面的Mathematica 程序按照(1.1)对数据进行拟合。
b1={{1987,0.02333},{1988,0.02237},{1989,0.02158},{1990,0.02106},{1991,0.01968},{1992,0.01824},{1993,0.01809},{1994,0.0177},{1995,0.01712},{1996,0.01698},{1997,0.01657},{1998,0.01564},{1999,0.01464},{2000,0.01403},{2001,0.01338},{2002,0.01286}};at+b (t<=2002) ct+d (t>=2003)Fit[b1,{1,t},t];b2={{2003,0.01241},{2004,0.01229},{2005,0.0124}}; Fit[b2,{1,t},t];得到:B(t)= (1.2) ,假设D(t)=根据假设可得到:D(t)= (1.3) ,因为r(t)=B(t)-D(t), 所以由(1.2)、(1.3) 得到:r(t)= (1.4) ,在t 到t+△t 的过程中,当△t 趋近于0时,r(t)可以看作是恒定的 因此总人口数的增量为:Q(t+△t)- Q(t)=r(t)Q △t (1.5) , 对等式两边取极限得:dQ/Q=r(t)dt (1.6) , 所以当Q 0=12.9227,t=2003时,由(1.4)、(1.6)得到: =0.5174Q(t)= (1.7)▲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函数的分段情况不同,根据拟合程度高低选择t=2004为断点。
e 1.34661t 0.00033477t t 1351.6e 0.000001266t 30.00779t 215.9758867t 10917.20.5174(t<=2004) (t>=2005) 1.35311 -0.000669544 t (t<=2002)0.022********t (t>=2003)1.34069-0.000669544t (t<=2002)0.0000038t 20.01558t 15.9758867 (t>=2003)0.0065 (t<=2005)px 2qx k (t>=2006)0.0065 (t<=2005)0.0160.0000038t 20502(t>=2006)1994—2004年总人口曲线拟合状况图示图四1994—2050年总人口变化图示图五B、人口老龄化程度模型根据对1997—2005年出生率统计数据(表二、图三)的观察,设O(t)=mt+n (2.1) ,利用下面的Mathematica程序按照(2.1)对数据进行拟合。
old={{1997,7.03863},{1998,7.4312},{1999,7.63281},{2000,6.96065},{2003,8.5082 8},{2004,8.56332},{2005,9.07264}};Fit[old,{1,t},t]得到:O(t)= -475.167+0.241423 t (2.2) ,1997—2005年老龄化程度曲线拟合图示2010—2050老龄化程度预测图示C 、劳动力人口模型根据对1996-2005年劳动力比例数据(表二、图三)的观察, 设l(t)=st+v (3.1) 利用下面的Mathematica 程序按照(3.1)对数据进行拟合。
l={{1996,0.671998},{1997,0.679852},{1998,0.682616},{1999,0.684271},{2000,0.701460},{2003,0.711552},{2004,0.713363},{2005,0.713755}};图七图六年份Fit[l,{1,t},t]得到:l(t)= -9.12059+0.00490711 t 根据L(t)= β*Q(t)*l(t) 得到:β=0.9, L(t)= 0.9*(e0.000001266t 30.00779t 215.9758867t-0.5174)*(0.00490711t-9.12059)(3.2)2010—2035年劳动力人口数量图示四、调整时机与调整方案根据人口模型,若保持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变,总人口将会在2028年左右达到最大值13.92亿,在这以后人口数将会减少。
从未来劳动力数量的变化趋势角度来看,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会一直增加,到2030年左右达到最大值。
之后劳动力数量开始下降,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并不会长久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的优势在不久的将来会转化为沉重的负担。
从人口老龄化的曲线可以看出,在未来的20多年,人口老龄化呈现迅速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怎样减缓人口老龄化的上升趋势,如何应对几十年后劳动力人口的下降,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在现阶段着手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如劳动人口的减少和人口的迅速老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生育政策调年份整的最佳时机为21世纪初。
我们积极主张控制人口数量的政策。
根据现行和未来可能出现的生育政策,我们只考虑假定死亡率水平条件下的四种生育率假定方案。
A方案:在现行政策基础上,在全国允许双方独生子女夫妇生育二孩27个省份现行生育政策中关于独生子女夫妇可以生二孩的规定将对生育率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将从2005年开始逐渐显现。
由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量出现的独生子女目前开始进入法定婚育期,21世纪初尚不会有太多的待生二孩的妇女“堆积”。
从现在就开始执行此政策不会引起生育率的大幅度波动。
但是实施的越晚,堆积的数量则越大。
因此,各地执行夫妇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允许生二孩的政策,起始年最好不要迟于2005年。
假如从2005年开始在全国普遍实行独生子女夫妇可以生二孩的政策,2010年总人口约为13.4亿,2030年前后总人口达到峰值约14亿后开始进入负增长,2050年总人口将减少到13.5亿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