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机械制造工艺学

合集下载

船舶制造工艺学

船舶制造工艺学

船舶制造工艺学
《船舶制造工艺学》是一门研究船舶建造过程中各种工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它涵盖了船舶制造的各个环节,包括船体建造、机械设备安装、涂装、下水等。

这门学科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船体建造:涉及船体结构设计、板材加工、焊接技术、船体型线放样等。

2. 机械设备安装:包括主机、辅机、舵机、推进系统等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3. 涂装工艺:研究船舶防腐涂料的选择、涂装方法和涂层质量控制。

4. 下水与试验:探讨船舶下水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安全措施,以及船舶的各种试验和检测。

5. 质量控制与管理:关注船舶制造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体系、检验标准和质量管理方法。

通过学习《船舶制造工艺学》,学生可以了解船舶建造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点,掌握相关的工艺技能,为从事船舶设计、制造、维修等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这门学科也有助于提高船舶建造的质量和效率,保障船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船舶机械零件的深孔工艺及其改进方法

船舶机械零件的深孔工艺及其改进方法

船舶机械零件的深孔工艺及其改进方法船舶机械零件的深孔工艺是船舶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

深孔加工是指孔径大于3倍长度的孔。

深孔工艺在船舶制造中应用广泛,深孔零件主要包括船用柴油机气缸体、船用主轴承壳、船用齿轮箱壳体等。

深孔工艺的加工难度大,加工精度要求高,所以深孔加工一直以来都备受制造技术工作者的重视。

本文将围绕船舶机械零件的深孔工艺及其改进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一、船舶机械零件深孔工艺深孔加工主要包括钻削、铰削、镗削、磨削、滚压等几种方法。

由于船舶机械零件的深孔工艺要求精度高,加工难度大,所以一般采用数控加工中心、车床等设备进行深孔加工。

深孔加工时,要根据零件的材料、尺寸以及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切削用量、切削速度等参数,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深孔工艺。

由于船舶机械零件的深孔零部件一般精度要求高,所以在深孔工艺中也需要运用一些特殊的工艺技术,如采用自动进刀、退刀系统,选择适当的润滑冷却剂等。

在实际船舶机械零件的深孔工艺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工难度大:深孔加工一般要求切削刀具要足够刚性,并且要有很好的冷却润滑条件,而且还要有适当的进刀、退刀系统。

这些条件对加工设备和技术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长时间加工:由于深孔工艺的特殊性,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一件零件的深孔加工,所以一般都采用自动化生产线,以提高加工效率。

3. 加工精度要求高:船舶机械零件的深孔工艺一般都要求加工精度很高,所以加工过程中不能出现偏差、振动等情况。

4. 钻屑排除难度大:由于深孔加工的特殊性,加工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钻削屑,其排除是一个难点。

以上几点问题,制约着船舶机械零件的深孔工艺的进一步提高。

为了解决船舶机械零件深孔工艺的上述问题,提高深孔加工的效率和质量,可以运用以下一些改进方法:1. 刀具改进:针对船舶机械零件的深孔工艺要求,钻削刀具可以选择加工性好、刚性高的刀具,如合金钢、硬质合金等。

2. 流体力学辅助:可以采用流体力学辅助削削技术,通过外加压力,改善切屑的排除,并降低刀具的运动阻力。

船舶机械制造与修理工艺学朱以松

船舶机械制造与修理工艺学朱以松

船舶机械制造与修理工艺学朱以松发布时间:2021-06-03T13:53:22.11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作者:朱以松[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造船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促进我国船舶运输和军事部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江苏扬州 225200摘要:随着我国造船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促进我国船舶运输和军事部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船舶的使用特性,部件可能会有所不同,无论使用哪种船舶,都必须保证完整的机器维护技能,以确保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首先阐述了船舶机械维修的理论,分析了船舶机械维修技术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我国船舶机械维修水平提供了参考资料。

关键词:船舶;机械维修;理论;维修技术引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朝着专业、快速、智能和数字化的方向逐步发展,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确保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船舶的航行环境相对较差,因此船舶的机械设备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磨损、海水腐蚀、风吹和日光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故障,从而影响到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此,有必要加强船舶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

由于船舶使用特性的不同,对机械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的要求也不同,这需要船舶维修人员了解船舶机械的操作。

了解常见故障的原理和类型,制定有针对性的维护计划。

通过对船舶机械维修理论的分析,可以更加明确机械维修的方向和内容,采取有效的维修技术措施,提高船舶的维修效率。

1与船舶机器维护相关的理论对船舶机械设备维护理论的分析有助于最大程度地降低机械设备故障的可能性,提高机器维护效率,并为船舶安全稳定航行创造有利条件。

1.1可靠性维护理论可靠性维护主要是指船舶机械设备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维持各种功能正常运行的能力,主要包括内在可靠性,使用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三个部分。

内部可靠性主要是指设计阶段机械设备的可靠性指标,使用可靠性主要是指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主要是指特殊环境下的机械设备。

船舶建造工艺课件

船舶建造工艺课件

船体装配
总结词
船体装配是将加工好的船体零件和分段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装的过程。
详细描述
船体装配是船舶建造的关键环节,需要保证装配的精度和质量,以确保船体的整 体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装配过程还需要考虑生产效率和成本等因素。
船舶下水与试航
总结词
船舶下水与试航是在船体装配完成后进行的,是对船舶性能的全面检验。
验、完工检验等方面的质量控制方法。
输标02入题
材料检验是质量控制的基础,涉及到原材料、外购件 、焊接材料等方面的检验和控制,以确保材料的质量 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01
03
完工检验是质量控制的最后环节,涉及到船舶整体性 能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船舶的整体性能符合设计要
求和规范标准。
04
工序检验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涉及到船体结构焊 接、设备安装、涂装等方面的检验和控制,以确保各 道工序的质量符合要求。
船体设计
高速客轮的船体设计需要采用轻质材料和高强度材料,以减小船体重量和阻力。同时,需 要考虑船体的线型和船体结构,以提高航速和稳定性。
推进系统
高速客轮需要配备大功率的发动机和推进器,以确保在短途航行中能够快速到达目的地。 同时,为了减小噪音和振动,需要选择低噪音、低振动的发动机和推进器。
案例三:高速客轮的建造工艺
内部装修
豪华游艇的内部装修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工艺的处理和细节的处理。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精细的工 艺,打造豪华、舒适的内部空间。同时,还需考虑船员的居住和工作空间,以确保航行的顺利进行。
案例三:高速客轮的建造工艺
总结词
高速客轮主要用于城市间或岛屿间的短途运输,其建造工艺注重船体的轻巧和高速性能。 同时,为了提供良好的乘客体验,对船体的隔音和减震性能要求也很高。

船舶建造工艺课件161精度控制

船舶建造工艺课件161精度控制
• 余量:相对工件基本尺寸多加放的量值
• 该值使后续工序所积累的尺寸偏差,以 及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弹塑性变形与热塑 性变形的伸长、收缩作部分抵偿,其余 部分在船体建造的某一阶段在公差范围 内必要的切除
• 余量是在未认识尺寸偏差规律的情况下, 为控制尺寸精度的一种方式
• 分加工、焊接收缩和装配三种余量
涉及的名词术语(5)
船体建造精度控制的内容
• 以船体建造精度标准为基本准则,通过科 学的管理方法与先进的工艺技术手段,对 船体建造进行全过程的尺寸精度分析与控 制,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现场修整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
• 精度管理的实施,在生产技术上是为了减 小装配工序的现场修正,缩短建造周期, 提高造船生产效率;在质量上则是通过提 高精度使生产稳定,以确保造船质量
• 零件余量:是整个船体结构余量的基础
• 其他要求余量:为满足设计或工艺的特殊 需要而设,在图纸或工艺文件中专门标出
三、尺寸精度的补偿
• 尺寸精度补偿就是在工件的基本尺寸上增 加一个量值,供船体建造过程中各道工序 配合时使用,并最终在满足工件配合尺寸 精度要求下被各道工序所弥合
• 尺寸精度补偿以补偿量取代余量,从而在 各工艺阶段不必实施二次号料切割和二次 定位,即可保证零部件和分段的尺寸,以 及船体主尺度的尺寸精度要求
尺寸精度的物理意义
• 的物理意义
• 补偿量是弥补在船体建造过程中所有热输入引起 的工件基本尺寸的收缩
• 弥补扭曲、上翘、下垂等变形引起的工种基本尺 寸的不足
• 引起工件基本尺寸的收缩变性因素众多,相应的 尺寸精度补偿也有多种类型
• 归纳起来,分为非系统补偿和系统补偿两大类
• 相对基本尺寸而言,补偿量也是余量

船制造工艺

船制造工艺

船制造工艺
船制造工艺是指制造船舶的技术和方法。

船舶是一种复杂的机械设备,其制造工艺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包括设计、材料选择、加工、装配、试航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介绍船制造工艺。

船舶的设计是船制造工艺的第一步。

设计师需要根据船舶的用途、载重、航行条件等因素,确定船舶的外形、尺寸、结构等参数。

设计师还需要考虑船舶的稳性、强度、耐久性等因素,以确保船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材料选择是船制造工艺的关键环节。

船舶的材料通常包括钢材、铝合金、玻璃钢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如强度、耐腐蚀性、重量等。

制造船舶时需要根据船舶的用途和航行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

第三,加工是船制造工艺的重要环节。

船舶的加工包括钢板切割、焊接、钻孔、铆接等。

这些加工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技术,以确保船舶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四,装配是船制造工艺的关键环节。

船舶的装配包括船体、船舱、机舱、甲板等部分的组装。

装配需要高度的协调和精度,以确保船舶的结构完整和稳定。

试航是船制造工艺的最后一步。

试航是为了测试船舶的性能和安全性。

试航需要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以确保船舶的质量和安全性。

船制造工艺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和方法,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精细操作。

只有在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才能制造出高质量、安全可靠的船舶。

船舶制造工艺探索现代船舶建造的先进技术

船舶制造工艺探索现代船舶建造的先进技术

船舶制造工艺探索现代船舶建造的先进技术船舶制造工艺一直以来都是船舶行业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船舶建造亟需采用先进技术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将探索船舶制造工艺中的一些先进技术。

1.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在船舶制造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船舶设计师可以准确地创建船体模型和部件设计,辅之以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可以将模型数据转化为实际制造所需的机械指令,从而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制造过程。

2. 自动化焊接技术在船舶制造中,焊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手工焊接存在着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而自动化焊接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大幅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

例如,船舶制造企业采用机器人焊接系统,可以实现对焊接路径的精确控制和高速焊接,同时保证焊缝质量的稳定性。

3. 激光切割技术激光切割技术是一种精准的材料切割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船舶制造领域。

激光切割技术可以快速而精确地切割不同类型的金属材料,如船体结构中的钢板。

相比传统的机械切割方式,激光切割具有更高的切割质量和更快的切割速度,大大提高了船舶制造的效率和精度。

4. 三维打印技术三维打印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先进制造技术,也在船舶制造中得到了尝试。

船舶制造企业可以使用三维打印技术制造船舶组件,通过将材料逐层堆叠来实现船舶部件的快速制造。

利用三维打印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制造成本和时间,而且可以实现更复杂和个性化的设计。

5. 船舶智能制造技术船舶智能制造技术涵盖了多个方面,如物联网、传感器技术、云计算等。

通过将多个智能设备和传感器应用于船舶制造过程中,可以实现生产数据、设备状态等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这有助于船舶制造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船舶制造工艺中的先进技术对现代船舶建造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自动化焊接技术、激光切割技术、三维打印技术以及船舶智能制造技术,都为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船舶机械制造工艺学》

《船舶机械制造工艺学》

船舶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一. 填空题1.加工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及随机误差;2.系统误差可分为:常值系统误差及变值系统误差;3.加工误差的统计方法主要有分布曲线法及点图法;4.机械制造系统一般由物质子系统、信息子系统与能量子系统等组成;5.工艺过程由铸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工艺过程组成;6.机械加工过程由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走刀组成;7.生产类型可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8.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9.影响加工精度的机床误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机床主轴的误差;机床导轨的误差;机床轴线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机床传动链误差;10.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形式:纯径向跳动、纯角度摆动和纯轴向窜动;11.车削时轴承孔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小;主轴颈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12.镗孔时主轴颈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轴承孔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小;13.工艺系统由机床、夹具、工件所组成的系统;14.工件定位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15.工件在机床上的安装方法有:直接找正安装、划线找正安装、采用夹具安装;16.夹具的组成:定位元件、夹紧机构、夹具体、其他元件及装置;17.钻床夹具的组成: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对刀引导元件、连接元件及夹具体 ;18.一批零件的加工工序数目,随一定条件下的工艺特点和组织形式而改变;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采用原则上完全不同的方法,即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19.零件加工工艺基准主要有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三种;20.工序加工余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前道工序的表面粗糙度、前道工序的尺寸公差、前道工序造成的空间偏差、本工序的安装误差等四个方面;21.当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常将工艺路线分成四个阶段,包括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光整加工阶段 ;22.按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用途,可将零件的基准分为设计基准、工序基准两大类;23.再生颤振是自激振动的一种解释机理;产生再生颤振的两个基本条件是重叠切削、振动频率与工件转速的比值 ;24.当依此加工一批零件时,误差的大小保持不变,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前者称为常值系统误差,后者称为变值系统误差;25.工序尺寸的公差标注一般采用入体原则P9526.在机加工中,切削速度、吃刀量切削深度和走刀量称之为切削用量;27.一般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下列过程: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毛坯制造过程、加工过程、产品装配过程、辅助劳动过程;28.零件在加工以后的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零件的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称之为加工精度;29.装配精度包括: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和接触精度;30.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保证产品装配质量、满足装配周期要求、钳工装配工作量尽可能小、减少装配成本;31.装配组织形式分为:固定式装配及移动式装配;32.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互换法、选择装配法、修配法及调整法;33.调整装配法分为:可动调整法、固定调整法及误差抵消调整法;34.装配工艺中选配法还可分为三种:直接选配法、分组选配法、复合选配法 ;35.加工机座轴承孔时,为了实现基准重合应选择上平面、侧边缘作为定位基准;36.为了保证主轴颈的加工精度,它的精加工应安装排在曲柄销的精加工后;37.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包括: 表面粗糙度及表面波度 ;38.加工表面的表面物理力学性能包括: 表面层的冷作硬化、表面层的金相组织变化及表面层的残余应力 ;39.影响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刀具几何参数因素有:刀尖圆弧半径、主偏角及副偏角 ;40.影响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因素主要有: 冷却润滑液、砂轮的粒度和硬度、磨削速度以及磨削径向进给量与光磨次数及工件圆周速度和轴向进给量 ;41.磨削烧伤包括: 回火烧伤、淬火烧伤及退火烧伤 ;42.磨削烧伤表现主要有: 彩色氧化膜、残余应力及微裂纹 ;43.磨削加工时,磨削表面去除材料可分为三种模式:、及 ;44.光整加工方法包括:超精研加工、珩磨、研磨及抛光 ;45.机械加工中的振动包括:自由振动、强迫振动及自激振动 ;46.防治自激振动产生的装置有: 阻尼减振器、动力式吸振器及冲击式减振器 ;二.问答题1.什么是生产纲领确定生产批量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因素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考虑因素:市场需求及趋势生产组织安排的方便性产品制造的工作量生产资金的投入制造的生产率和成本2.何谓生产类型生产类型对工艺过程有何影响●是指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根据生产纲领和产品品种的多少,可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影响:生产类型不同,产品和零件的制造工艺、所用的设备、工艺装备和生产组织形式也不同;例:夹具、技术人员方面不同;3.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的含义是什么两者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生产过程:从原料或半成品转变成为成品的多种劳动过程,分为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2毛坯制造过程; 3加工过程; 4产品装配过程; 5辅助劳动过程;工艺过程:生产过程中,按一定顺序逐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铸造、锻造等、尺寸机加工、位置装配和性质热处理及表面处理,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这部分主要过程;分为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工艺过程;4.为什么普通车床床身导轨在水平面的直线度要求高于垂直面的直线度要求画图分析明书上第15页下面的图和分析;5.零件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使用性能有何影响●粗糙度过大,凸峰接触,压强大,油膜破坏,处于干摩擦;●粗糙度过小,接触面间产生较大亲和力,润滑油储存困难;6.零件表面质量对零件的耐蚀性有何影响1)表面质量对耐磨性的影响a)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越小,耐磨性越好b)表面纹理:圆弧状、凹坑状表面纹理耐磨性好;尖峰状表面纹理耐磨性差c)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冷作硬化能使零件耐磨性提高2)表面质量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a)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越小,工件疲劳性越好b)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适度冷作硬化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过度冷作硬化降低工件疲劳强度3)表面质量对两件耐腐蚀性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凹谷处表面裂纹腐蚀最严重4)表面质量对零件配合性质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冷作硬化、表面金相组织变化都影响工件的装配5)表面质量对零件接触刚度的影响表面粗糙度越小,工件接触刚度越高7.何谓“基准重合”与“基准统一”,请各举一例,并画简图加以说明;1)基准重合:尽可能采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2)基准统一:尽可能使多的加工表面都用同一组精基准定位;建议仔细阅读课本P84-85辅助理解8.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主要有哪些作用铣床夹具有什么特点1)作用:a)保证加工精度,降低工人技术要求b)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c)扩大机床工艺范围d)减轻工人劳动强度2)铣床夹具特点:a)夹紧力大,足够的强度和刚度b)设有定位键c)设有对刀装置9.为什么说夹紧不等于定位1)定位:在进行机加工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据某一正确位置的过程2)夹紧:工件定位后,通过一定的机构给工件施以一定的力,避免工件因受切削力或重力等力的作用而改变原有的位置10.零件加工的过定位是否允许为什么举例说明;1)过定位将使工件定位不确定,在夹紧后,工件或定位元件变形,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过定位;在一定条件下,视为重复限制的自由度的支承点之间并未相互干涉,可采用过定位;2)例如在滚齿机或插齿机上加工齿轮时,常常是以齿坯的孔和端面为定位基准,用心轴及支承定位;1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原则有哪些答:1零件的工艺过程要能可靠地保证图纸上所有技术要求的实现;2确保以最经济的办法获得所要求的年生产纲领,也就是说,人力、物力消耗最少而生产率足够高;12.何为误差复映规律请用此规律说明多次走刀可以提高零件加工尺寸精度的原因;答:在生产中,任何一种工件的毛坯的尺寸、形状都有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在机加工时使切削深度不断地变化,因而引起切削力的变化,使工艺系统产生相应地变形;切深大时,切削力及产生的位移也大;切深小时,切削力及产生的位移也小;故加工后工件表面上仍留着与毛坯表面相类似的,但数值已经大大缩小的尺寸或形状误差,这种现象称为“误差复映”;原因25页;13.气缸套为铸件,其内孔与外圆面严重不同轴即壁厚不均匀;请分析加工时,粗基准如何选择为什么答:气缸套为铸件,壁厚不均匀时,其粗基准应选内腔,以它定位来加工外圆面,再以外圆面定位来加工内腔,这样可以保证气缸套的壁厚均匀,使用中气缸套表面性能基本相同,磨损均匀;14.夹具设计时,工件夹紧基本要求有哪些答:1保证夹紧可靠;2夹紧力合适;3加紧机构应结构简单、紧凑,应具有适当机械化程度,制造容易、维修方便、减轻劳动强度、缩短辅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152页15.活塞为铸件,其内孔与外圆面严重不同轴即壁厚不均匀,请分析加工时粗基准如何选择答:由于壁厚不均匀,用内腔作为粗基准车出外圆,再以外圆作以后各工序的精基准,在这种方案中活塞的壁厚将是均匀的,但加工余量不均匀;16.车床与磨床的夹具设计特点有哪些答:1.一般用于加工回转件,所以大部分是定心夹具,如卡盘类及定位心轴;2.结构紧凑、尺寸小、重量轻、重心尽可能靠近回转轴线;3.对回转轴线不规则工件要有平衡措施;4.夹具与机床连接方式因机床而异;采用长柄锥柄连接夹具;采用过渡盘连接夹具;5.去除外缘尖角及凸出部分,必要时加防护罩;17.什么是特种加工试述特种加工对材料可加工性和零件结构工艺性等的影响1提高材料的可加工性2.改变零件的典型工艺路线3.改变了试制新产品的模式4.影响了零件的结构设计5.改变了传统零件工艺结构的评价标准6.成为微细加工的主要手段18.试述电解磨削的原理及特点,并绘出电解磨削的原理图;答:电解磨削是靠金属的溶解95~98%和机械磨削2~5%的综合作用来实现加工的;特点:1.磨削力小,生产率高2.加工精度高,表面质量好3.设备投资较高4.加工范围广,效率高原理图见书P12519.试述电火花线切割的原理及特点,并绘出电火花线切割的原理图;答:状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产生脉冲放电蚀除金属进行切割加工,并通过它与工件之间产生预定的运动轨迹达到规定的切割形状要求;加工特点:1.一般采用水或水基工作液乳化液:不会引燃起火等,电解效应→Ra↓;2.一般没有稳定电弧放电状态,由于工具电极和工件始终有相对运动;3.电极与工件之间存在着“疏松接触”式轻压放电现象;4.省掉了成型的工具电极,电极的制造费用↓,加工周期短,适合于新产品的试制;5.电极丝细,可加工微细异形孔、窄缝和复杂形状的工件;6.由于单位长度金属丝的损耗较少,从而对加工精度影响小,工具电极的损耗对工件加工精度影响小;7.工件蚀除量小,材料利用率和生产率高,适合于Cu-W、Cu-Au电极的制造;8.自动化程度高;20试述激光加工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答:激光加工是利用光能量进行加工的一种方法,通过一系列光学系统、把激光束聚焦成一个极小的光斑,获得105~1013W/cm2的能量密度以及万度以上高温,从而能在千分之几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使各种物质熔化和气化,在工件表面形成凹坑,同时熔化物被气化所产生的金属蒸气压力推动,以很高的速度喷射出来,以达到蚀除被加工工件的目的;特点:1.不存在刀具损耗和机械加工所引起的变形2.加工范围广,不受材料和形状的限制3.加工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热影响区小,精微加工一孔时间为0.001s;4.可穿过空气、惰性气体和光学透明介质对工件加工,工艺柔性大;应用范围:1.激光打孔;2激光切割;3.激光焊接;4激光热处理21柴油机机座轴承孔加工有哪些技术要求,如何选择定位基准技术要求:保证各孔的尺寸精度、同轴度和轴承座孔的轴线与机座上平面平行度等精度要求;定位:下平面与侧边缘作定位基准,孔轴线与上平面平行度误差上升粗基准;上平面与侧边缘作定位基准,孔轴线与上平面平行度误差下降精基准;22柴油机连杆加工有哪些主要技术要求如何选择定位基准答:技术要求:1尺寸、形状精度1大小端孔采用H7;2圆度、圆柱度、两孔距的要求;2位置精度1大小端孔轴线平行度;2大小端孔轴线与杆身轴线垂直并相交;3表面粗糙度定位基准选择:1以大小端平面、小端孔和大端侧面工艺凸台优点:实现定位基准统一,实现端面夹紧;2以大端孔、大端的端面和小端孔定位;3大、小端面,大端侧面及小端孔定位;4以小端上2个凸台+大端一侧面凸台,可保证基准统一;23.试述柴油机曲轴的加工特点与定位基准选择答:加工特点1曲轴形状复杂多曲柄、曲柄销和主轴颈不在同一轴线上;多曲柄在空间互成120°,不平衡;2曲轴刚性差细长轴,长径比L/D=10~20,采用中心架,双边同时转递扭矩机床;3技术要求高平行度要求:以主轴颈main journal为基准,加工曲柄销;主轴颈径向圆跳动主轴颈应在同一安装中进行加工;为了达到曲柄夹角和曲柄半径尺寸的要求,采用专用夹具;定位基准选择:通常用:顶针孔+主轴颈1.小型模锻曲轴:主轴颈、法兰外圆和端面加工-顶针孔;曲柄销加工: 以主轴颈与角度定位销;2.中大型自由锻曲轴:主轴颈、法兰flange外圆、端面的粗加工以顶尖孔为定位基准3.铸造整体式:主轴颈粗加工以顶针孔为定位基准;法兰外圆+小端顶针孔;曲柄销粗加工: 主轴颈、法兰外圆和端面以及曲柄销的轴线为定位基准24.柴油机曲轴零件的位置精度要求有哪些在加工中如何保证曲轴的位置精度要求答:位置精度1主轴轴线径向圆跳动:高速机: 0.02~0.04mm;大中型: 0.04~0.08mm;2曲柄销与主轴颈平行度≤0.01mm/100mm;3曲柄交角≤±15’ ;4法兰端面与曲轴轴线垂直:端面跳动误差≤0.03~0.05mm5法兰外圆对曲轴轴线的径向圆跳动≤0.02~0.05mm ;6臂距差: 0.075~0.1mm /m;25.在船舶柴油机的装配过程中,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有哪些试分析它们的特点及应用场合;答:1互换法1完全互换法complete interchangeability特点:装配容易、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装配生产率高,装配时间定额稳定,易于组织装配流水线生产,企业间协作、维修与备品问题也易于解决;多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少环数尺寸链;2大数互换法不完全互换法不完全互换法应用于大批大量生产中,在装配精度要求高和尺寸链环数较多的情况下使用,显得有优越性;2)选择装配法(1)直接选配法direct trial and error procedure优点:事先不分组,达到很高的装配精度;缺点:装配工人技术要求高,装配时间不易控制,不适合大批量生产;2分组装配法packet assembling特点:一般可用于组成环公差都相等的装配链,分组数不宜太多,否则增加检验工时与费用;3复合选配法特点:提高装配精度,减少分组数;3)修配法特点:高的装配精度,但增加一道修配工序,要求技术熟练工人,修配时间难定,且不易保证装配流水线生产要求;用于单件、小批、组成环较多,装配精度又高;4)调整法method of adjustment(1)可动调整法(2)固定调整法(3)误差抵消法26.阐述装配工艺规程制定的基本原则;答:1保证产品装配质量;2满足装配周期要求需保证机械零件加工基础之上;3钳工装配工作量尽可能小,实现装配自动化;4减少装配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机械制造工艺学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船舶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一. 填空题1.加工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及随机误差。

2.系统误差可分为:常值系统误差及变值系统误差。

3.加工误差的统计方法主要有分布曲线法及点图法。

4.机械制造系统一般由物质子系统、信息子系统与能量子系统等组成。

5.工艺过程由铸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工艺过程组成。

6.机械加工过程由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走刀组成。

7.生产类型可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

8.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

9.影响加工精度的机床误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机床主轴的误差;机床导轨的误差;机床轴线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机床传动链误差。

10.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形式:纯径向跳动、纯角度摆动和纯轴向窜动。

11.车削时轴承孔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小;主轴颈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

12.镗孔时主轴颈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轴承孔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小。

13.工艺系统由机床、夹具、工件所组成的系统。

14.工件定位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

15.工件在机床上的安装方法有:直接找正安装、划线找正安装、采用夹具安装。

16.夹具的组成:定位元件、夹紧机构、夹具体、其他元件及装置。

17.钻床夹具的组成: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对刀引导元件、连接元件及夹具体。

18.一批零件的加工工序数目,随一定条件下的工艺特点和组织形式而改变。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采用原则上完全不同的方法,即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

19.零件加工工艺基准主要有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三种。

20.工序加工余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前道工序的表面粗糙度、前道工序的尺寸公差、前道工序造成的空间偏差、本工序的安装误差等四个方面。

21.当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常将工艺路线分成四个阶段,包括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光整加工阶段。

22.按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用途,可将零件的基准分为设计基准、工序基准两大类。

23.再生颤振是自激振动的一种解释机理。

产生再生颤振的两个基本条件是重叠切削、振动频率与工件转速的比值。

24.当依此加工一批零件时,误差的大小保持不变,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

前者称为常值系统误差,后者称为变值系统误差。

25.工序尺寸的公差标注一般采用入体原则(P95)26.在机加工中,切削速度、吃刀量(切削深度)和走刀量称之为切削用量。

27.一般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下列过程: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毛坯制造过程、加工过程、产品装配过程、辅助劳动过程。

28.零件在加工以后的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零件的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称之为加工精度。

29.装配精度包括: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和接触精度。

30.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保证产品装配质量、满足装配周期要求、钳工装配工作量尽可能小、减少装配成本。

31.装配组织形式分为:固定式装配及移动式装配。

32.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互换法、选择装配法、修配法及调整法。

33.调整装配法分为:可动调整法、固定调整法及误差抵消调整法。

34.装配工艺中选配法还可分为三种:直接选配法、分组选配法、复合选配法。

35.加工机座轴承孔时,为了实现基准重合应选择上平面、侧边缘作为定位基准。

36.为了保证主轴颈的加工精度,它的精加工应安装排在曲柄销的精加工后。

37.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包括: 表面粗糙度及表面波度。

38.加工表面的表面物理力学性能包括: 表面层的冷作硬化、表面层的金相组织变化及表面层的残余应力。

39.影响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刀具几何参数因素有:刀尖圆弧半径、主偏角及副偏角。

40.影响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因素主要有: 冷却润滑液、砂轮的粒度和硬度、磨削速度以及磨削径向进给量与光磨次数及工件圆周速度和轴向进给量。

41.磨削烧伤包括: 回火烧伤、淬火烧伤及退火烧伤。

42.磨削烧伤表现主要有: 彩色氧化膜、残余应力及微裂纹。

43.磨削加工时,磨削表面去除材料可分为三种模式:、及。

44.光整加工方法包括:超精研加工、珩磨、研磨及抛光。

45.机械加工中的振动包括:自由振动、强迫振动及自激振动。

46.防治自激振动产生的装置有: 阻尼减振器、动力式吸振器及冲击式减振器。

二.问答题1.什么是生产纲领确定生产批量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因素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考虑因素:市场需求及趋势生产组织安排的方便性产品制造的工作量生产资金的投入制造的生产率和成本2.何谓生产类型生产类型对工艺过程有何影响是指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根据生产纲领和产品品种的多少,可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

影响:生产类型不同,产品和零件的制造工艺、所用的设备、工艺装备和生产组织形式也不同。

例:夹具、技术人员方面不同。

3.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的含义是什么两者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生产过程:从原料或半成品转变成为成品的多种劳动过程,分为(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2)毛坯制造过程。

(3)加工过程。

(4)产品装配过程。

(5)辅助劳动过程。

工艺过程:生产过程中,按一定顺序逐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铸造、锻造等)、尺寸(机加工)、位置(装配)和性质(热处理及表面处理),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这部分主要过程。

分为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工艺过程。

4.为什么普通车床床身导轨在水平面的直线度要求高于垂直面的直线度要求(画图分析明)书上第15页下面的图和分析。

5.零件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使用性能有何影响粗糙度过大,凸峰接触,压强大,油膜破坏,处于干摩擦。

粗糙度过小,接触面间产生较大亲和力,润滑油储存困难。

6.零件表面质量对零件的耐蚀性有何影响1)表面质量对耐磨性的影响a)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越小,耐磨性越好b)表面纹理:圆弧状、凹坑状表面纹理耐磨性好;尖峰状表面纹理耐磨性差c)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冷作硬化能使零件耐磨性提高2)表面质量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a)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越小,工件疲劳性越好b)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适度冷作硬化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过度冷作硬化降低工件疲劳强度3)表面质量对两件耐腐蚀性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凹谷处表面裂纹腐蚀最严重4)表面质量对零件配合性质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冷作硬化、表面金相组织变化都影响工件的装配5)表面质量对零件接触刚度的影响表面粗糙度越小,工件接触刚度越高7.何谓“基准重合”与“基准统一”,请各举一例,并画简图加以说明。

1)基准重合:尽可能采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

2)基准统一:尽可能使多的加工表面都用同一组精基准定位。

建议仔细阅读课本P84-85辅助理解8.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主要有哪些作用铣床夹具有什么特点1)作用:a)保证加工精度,降低工人技术要求b)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c)扩大机床工艺范围d)减轻工人劳动强度2)铣床夹具特点:a)夹紧力大,足够的强度和刚度b)设有定位键c)设有对刀装置9.为什么说夹紧不等于定位1)定位:在进行机加工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据某一正确位置的过程2)夹紧:工件定位后,通过一定的机构给工件施以一定的力,避免工件因受切削力或重力等力的作用而改变原有的位置10.零件加工的过定位是否允许为什么举例说明。

1)过定位将使工件定位不确定,在夹紧后,工件或定位元件变形,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过定位;在一定条件下,视为重复限制的自由度的支承点之间并未相互干涉,可采用过定位。

2)例如在滚齿机或插齿机上加工齿轮时,常常是以齿坯的孔和端面为定位基准,用心轴及支承定位。

1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原则有哪些答:(1)零件的工艺过程要能可靠地保证图纸上所有技术要求的实现;(2)确保以最经济的办法获得所要求的年生产纲领,也就是说,人力、物力消耗最少而生产率足够高。

12.何为误差复映规律请用此规律说明多次走刀可以提高零件加工尺寸精度的原因。

答:在生产中,任何一种工件的毛坯的尺寸、形状都有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在机加工时使切削深度不断地变化,因而引起切削力的变化,使工艺系统产生相应地变形。

切深大时,切削力及产生的位移也大;切深小时,切削力及产生的位移也小。

故加工后工件表面上仍留着与毛坯表面相类似的,但数值已经大大缩小的尺寸或形状误差,这种现象称为“误差复映”;原因25页;13.气缸套为铸件,其内孔与外圆面严重不同轴(即壁厚不均匀)。

请分析加工时,粗基准如何选择为什么答:气缸套为铸件,壁厚不均匀时,其粗基准应选内腔,以它定位来加工外圆面,再以外圆面定位来加工内腔,这样可以保证气缸套的壁厚均匀,使用中气缸套表面性能基本相同,磨损均匀。

14.夹具设计时,工件夹紧基本要求有哪些答:1)保证夹紧可靠。

2)夹紧力合适。

3)加紧机构应结构简单、紧凑,应具有适当机械化程度,制造容易、维修方便、减轻劳动强度、缩短辅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152页15.活塞为铸件,其内孔与外圆面严重不同轴(即壁厚不均匀),请分析加工时粗基准如何选择答:由于壁厚不均匀,用内腔作为粗基准车出外圆,再以外圆作以后各工序的精基准,在这种方案中活塞的壁厚将是均匀的,但加工余量不均匀。

16.车床与磨床的夹具设计特点有哪些答:1.一般用于加工回转件,所以大部分是定心夹具,如卡盘类及定位心轴。

2.结构紧凑、尺寸小、重量轻、重心尽可能靠近回转轴线。

3.对回转轴线不规则工件要有平衡措施。

4.夹具与机床连接方式因机床而异。

采用长柄(锥柄)连接夹具;采用过渡盘连接夹具。

5.去除外缘尖角及凸出部分,必要时加防护罩。

17.什么是特种加工试述特种加工对材料可加工性和零件结构工艺性等的影响1提高材料的可加工性2.改变零件的典型工艺路线3.改变了试制新产品的模式4.影响了零件的结构设计5.改变了传统零件工艺结构的评价标准6.成为微细加工的主要手段18.试述电解磨削的原理及特点,并绘出电解磨削的原理图。

答:电解磨削是靠金属的溶解(95~98%)和机械磨削(2~5%)的综合作用来实现加工的。

特点:1.磨削力小,生产率高2.加工精度高,表面质量好3.设备投资较高4.加工范围广,效率高原理图见书P12519.试述电火花线切割的原理及特点,并绘出电火花线切割的原理图。

答:状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产生脉冲放电蚀除金属进行切割加工,并通过它与工件之间产生预定的运动轨迹达到规定的切割形状要求。

加工特点:1.一般采用水或水基工作液(乳化液):不会引燃起火等,电解效应→Ra↓。

2.一般没有稳定电弧放电状态,由于工具电极和工件始终有相对运动。

3.电极与工件之间存在着“疏松接触”式轻压放电现象。

4.省掉了成型的工具电极,电极的制造费用↓,加工周期短,适合于新产品的试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