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粉尘及其危害概述

合集下载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粉尘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细小固体颗粒物,它们可以来自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研磨、切割、破碎等活动,也可以来自于农业作业中的耕作、播种、收获等活动,此外还包括家庭环境中的灰尘。

虽然粉尘看起来微小无碍,但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对粉尘的危害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

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1. 呼吸系统疾病:吸入粉尘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和炎症反应,长期暴露还可能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气道阻塞、肺气肿和肺纤维化等呼吸系统疾病。

2. 心血管系统疾病:某些有害的粉尘颗粒进入人体后,可以产生炎症反应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发血液循环障碍或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食道癌:含有铬、镍等有害金属元素的粉尘被人体摄入后,可能在食道和胃中聚集长时间导致食道癌的发生。

4. 肝脏和肾脏损害:一些金属元素如铅、汞等会蓄积在肝脏和肾脏中,长期累积会导致肝脏和肾脏功能受损。

5. 眼睛和皮肤刺激:粉尘中的颗粒物会对眼睛和皮肤产生刺激,引起眼部不适、发红、干燥、瘙痒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结膜炎和皮肤炎症等。

6. 肺癌:一些含有致癌物质如石棉纤维的粉尘,可以通过吸入进入肺部并长时间滞留,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为了保护自身免受粉尘危害,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中,应佩戴适当的口罩、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防止粉尘进入呼吸道、眼睛和皮肤。

2. 做好通风工作:工作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使用通风设备将空气中的粉尘排出,减少粉尘的积聚。

3. 使用湿式除尘方法:湿式清洁可以将粉尘固定在地面或物体上,减少其在空气中的悬浮浓度。

4. 定期清洁和维护:定期清洁工作区域和工作设备,防止粉尘在环境中积聚。

5. 远离粉尘源:尽量远离粉尘产生的源头,减少暴露时间。

6. 接受职业卫生检查:定期接受职业卫生检查,及时监测身体状况,早期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三篇)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三篇)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粉尘是指在工业、建筑、农业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物质。

它常常被认为是可见的,但实际上,细微的粉尘颗粒往往会通过空气悬浮并被人体吸入,从而对健康造成危害。

本文将探讨粉尘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粉尘危害。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呼吸系统受损:吸入粉尘颗粒后,颗粒会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对呼吸道造成刺激和损害。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中,可能导致慢性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

2. 眼部刺激和损伤:粉尘进入到眼睛中后容易产生刺激,并引起眼结膜炎、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

3. 皮肤表面损害:在工作中暴露于粉尘环境中,粉尘会沉积在皮肤表面,引起皮肤瘙痒、干燥、湿疹等症状。

4. 消化系统疾病:某些工业粉尘中含有有害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长期接触可能对消化系统造成损害,引发肝脏病变、胃肠道疾病等。

针对粉尘危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良好的通风条件:在粉尘易积聚的工作场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使用排风设备或安装空气净化器,及时清理和更换空气中的粉尘颗粒。

2. 戴防护设备:在操作粉尘环境中工作时,应戴防护口罩、护目镜、手套等防护设备,减少粉尘直接接触人体的机会。

3. 装置粉尘收集器:对于产生大量粉尘的设备,可以安装粉尘收集器或吸尘装置,将粉尘直接收集和处理,减少粉尘扩散到空气中。

4. 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和意识,培训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以及正确清理、处理粉尘。

同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早发现健康问题。

5. 定期清洁和维护: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及时清理粉尘积聚,防止粉尘堆积。

6. 使用环保材料:尽量选择低粉尘产生的材料或者使用环保工艺,减少粉尘的产生。

总结起来,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小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保护工作者的身体健康。

这些预防措施包括保持通风、佩戴防护设备、安装收集装置、进行健康教育和培训等等。

只有重视粉尘危害的防范工作,才能更好地保护工作者的身体健康。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粉尘是指由固体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细小颗粒。

它们可以来自许多不同的源头,如建筑工地、工业厂房、农场、矿山等。

虽然粉尘看似微小,但危害却不可小觑。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炎症、眼睛疾病等。

因此,了解粉尘的危害及采取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粉尘对呼吸系统的危害是最常见且最明显的。

吸入粉尘的颗粒会进入呼吸道,沉积在肺部并引发炎症反应。

长期吸入高浓度的粉尘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尘肺等疾病。

尘肺是一种由矽尘、钨尘、煤尘等纤维物质引起的非特异性肺炎,其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和胸痛。

其次,粉尘还对皮肤产生刺激和炎症反应。

暴露于粉尘环境中,尤其是含有化学物质的粉尘,会引起皮肤干燥、瘙痒、炎症和红斑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皮肤疾病如湿疹和过敏性皮炎。

此外,眼睛也容易受到粉尘的伤害。

尘埃进入眼睛后会引起眼睛疼痛、灼烧感、红血丝、视力模糊等症状。

长时间暴露于粉尘中,还可能导致结膜炎和角膜炎等眼部疾病。

为了预防粉尘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接触控制措施:减少接触粉尘的机会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使用密封设备和操作台,将粉尘限制在操作区域内。

减少制造粉尘的工艺和设备,可以降低粉尘污染的产生。

2.空气净化措施:使用空气过滤器和通风系统,可以帮助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含量。

同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确保空气流通,以防止粉尘积聚在空气中。

3.个体防护措施:在操作过程中,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保护皮肤、呼吸系统和眼睛免受粉尘的侵害。

4.定期清洁: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是预防粉尘危害的关键。

进行定期的清洁工作,包括清除地面上的堆积物和清洁设备表面的积尘等。

同时,清洗和更换过滤器等设备也很重要。

5.培训和教育:提供良好的培训和教育,让员工了解粉尘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员工应该知道如何正确清洁粉尘以及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粉尘危害。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措施粉尘是指固体颗粒在空气中浮动和沉积形成的可见或不可见的微细颗粒。

粉尘的危害主要包括对呼吸系统、眼睛、皮肤和消化系统的刺激和损伤。

首先,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的人很容易患上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病、支气管炎、哮喘等。

粉尘进入呼吸道后,会在气道上形成一层黏膜,阻碍气道的通畅,导致呼吸困难。

另外,粉尘还可能含有各种有害气体、细菌和病毒,进一步加重呼吸系统的损害。

其次,粉尘对眼睛也有一定的伤害。

当粉尘进入眼睛时,会引起眼部不适,产生痛痒、烧灼感和红肿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此外,一些有害物质还可能导致眼睛的化学性损伤。

其次,一些粉尘具有刺激性,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和损伤。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皮肤容易出现红斑、瘙痒、脱皮和湿疹等症状。

另外,一些化学性粉尘还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和湿疹等疾病。

最后,粉尘还可能通过食物或水进入人体的消化系统,引起胃肠道不适、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些有害物质还可能对消化系统的黏膜产生刺激和损伤,导致消化系统疾病。

针对粉尘的危害,有以下几点防护措施:1.佩戴口罩:在各类粉尘场所工作时,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尘口罩。

选择防尘口罩时要根据具体工作环境和粉尘类型进行选择,确保有效过滤粉尘。

2.进行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通过通风设备将粉尘排出。

在需要清理粉尘的场所,要确保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转,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

3.戴护目镜:在粉尘较大的场所工作时,应佩戴密封性良好的护目镜,避免粉尘进入眼睛。

4.着防护服:对于需要接触大量粉尘的工作环境,应选择适合的防护服,避免粉尘直接接触皮肤。

5.维持清洁环境: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定期清扫和清理粉尘,防止粉尘沉积。

6.个人卫生:工作结束后及时洗手、洗脸,避免将粉尘带入室内或摄入体内。

综上所述,粉尘的危害包括对呼吸系统、眼睛、皮肤和消化系统的刺激和损伤。

为了保护自身的健康,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戴护目镜、着防护服等,同时也要保持室内清洁和个人卫生,减少粉尘对身体的危害。

粉尘类职业危害常识范文(二篇)

粉尘类职业危害常识范文(二篇)

粉尘类职业危害常识范文粉尘类职业是指那些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的行业,如矿山、建筑、木材加工等。

虽然这些行业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健康危害。

粉尘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固态颗粒物,它可能是来自原材料加工、工艺过程以及废弃物的产物。

这些粉尘带有许多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毒物、病原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以下将就粉尘类职业危害的常识进行阐述。

首先,粉尘类职业危害对呼吸系统的威胁是非常大的。

由于粉尘颗粒体积小,悬浮时间长,易进入人体呼吸道,引起阻塞和感染。

长期吸入粉尘可能导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同时,粉尘中的有毒物质还可能诱发肺癌、矽肺等严重疾病。

其次,粉尘类职业危害对皮肤的威胁也不可忽视。

在一些行业中,频繁接触粉尘会使皮肤干燥、粗糙,并可能引发炎症和过敏反应。

某些粉尘中的化学物质还可能造成皮肤化学灼伤。

此外,如果长时间接触含有有毒物质的粉尘,还可能引发慢性皮肤病,如湿疹、皮炎等。

另外,粉尘类职业危害对眼睛的威胁也需要引起重视。

在一些行业中,粉尘可通过空气中的颗粒物进入眼睛,并在眼睛表面形成异物感和炎症反应。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粉尘环境中,可能导致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一些特殊的粉尘还可能引起眼部化学灼伤和视力下降。

总之,粉尘类职业危害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预防和控制粉尘类职业危害,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措施。

首先,工作者应该戴上防护设备,如防尘口罩、防护手套、护目镜等,以阻挡粉尘进入身体。

不同类型的粉尘需要采用对应的防护设备,工作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防护措施。

其次,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保持工作场所空气流通,减少粉尘的积聚。

在必要的环境中,可以使用局部排风设备,将粉尘排出室外,降低对工作者的危害。

另外,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在关键区域增加防尘设施,如防尘帘、防尘罩等,以阻挡粉尘的扩散和飞散。

同时,对于废弃物的处理也要格外注意,避免二次污染和粉尘的再次扬尘。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范文(二篇)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范文(二篇)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范文粉尘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它们可以来自各种不同的源头,包括工业作业、建筑施工、农业活动等等。

然而,虽然细小,但粉尘对人体健康却有着严重的危害。

为了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降低粉尘对我们的危害。

首先,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下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当粉尘进入呼吸道后,它们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并导致炎症的发生。

一旦炎症变得慢性,它们就会引发气道阻塞、肺纤维化等疾病。

此外,粉尘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还会对呼吸系统产生更严重的损害。

其次,粉尘对眼睛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如果粉尘进入眼睛,它们会携带不同的细菌或病毒,导致眼部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此外,粉尘还可能导致眼睛干涩、眼疲劳等视觉问题。

粉尘还对皮肤造成了危害。

长期接触粉尘会使皮肤变得干燥和粗糙,容易产生皮疹和湿疹等皮肤问题。

某些化学成分的粉尘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为了预防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使用防护措施:当从事容易产生粉尘的工作时,应穿戴适合的工作服,并配备合适的呼吸器具、护目镜和耳塞等防护用品。

这些防护措施能帮助我们有效隔绝粉尘,减少对身体的影响。

2.保持良好的通风:在空气中存在大量粉尘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通风很关键。

通过打开窗户、使用通风设备来保持空气流通,能够有效降低粉尘的浓度,减少对呼吸系统的危害。

3.定期清洁工作环境:粉尘会积聚在室内的角落和表面上,定期清洁环境能够有效去除粉尘,减少污染源。

4.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粉尘危害的重要措施。

及时清洗手部、洗脸和用水冲洗眼睛可以有效减少粉尘对身体的危害。

5.教育和培训:提高人们对粉尘危害的认知和理解,并进行相关的培训,能够促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如何预防粉尘危害的发生,提高防护意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不可小觑。

为了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降低粉尘对我们的危害。

粉尘及其危害概述(1)

粉尘及其危害概述(1)

粉尘及其危害概述1. 什么是粉尘?答: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颗粒。

人类各种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中可产生大量的粉尘,自然界的分化腐蚀随着气体的流动也会产生粉尘。

2. 什么是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有哪几种?答: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多种职业性疾患。

按照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概括为两大类:(1)无机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铍、锡、锌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等。

(2)有机粉尘包括: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等;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谷物、亚麻、甘蔗、木、茶等粉尘;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粉尘。

在生产环境中,以单纯一种粉尘存在的较少见,大部分情况下为两种以上粉尘混合存在,一般称之为混合性粉尘。

3.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答:工业生产中用外力和机械对固体物质进行加工是生产性粉尘的主要来源,如矿石、石料的开采、钻孔、粉碎、研磨、打光、切削,粉碎的固体物质的筛分、搅拌、运输等,都可产生大量粉尘。

其次是固体粉末物质的包装、搬运、混合、搅拌,如水泥制造和运输;金属冶炼和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遇冷后凝集形成固体微粒状的烟雾,如电焊、铸造及金属加工产生的金属烟雾粉尘。

飘落的粉尘在空气流动或由机械振动再次漂浮于空气中,则可形成二次扬尘。

4. 粉尘是如何进入人体导致疾病的?答:粉尘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大部分又可通过呼吸被排出体外,只有少量粉尘能滞留在下呼吸道和肺泡内。

由于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不同,可使机体产生不同的病理改变。

长期吸入某些生产性粉尘,可引起以肺组织纤维性病变为主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尘肺。

5. 影响粉尘致病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粉尘在肺内的蓄积量决定了粉尘对人体危害的性质和程度。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标题: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引言概述:粉尘是一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了解粉尘的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一、粉尘的危害1.1 呼吸系统危害: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1.2 皮肤危害:接触粉尘会引起皮肤瘙痒、干燥等皮肤问题。

1.3 眼睛危害:粉尘进入眼睛会导致眼部不适、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二、粉尘的来源2.1 工业生产:工业生产中的粉尘来自于原材料加工、磨削等过程。

2.2 建筑施工:建筑施工中的粉尘主要来自于水泥、石膏等建筑材料的加工。

2.3 农业作业:农业作业中的粉尘主要来自于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

三、预防粉尘危害的措施3.1 佩戴防护装备:在接触粉尘环境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装备。

3.2 保持通风良好: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可以减少粉尘浓度,降低危害。

3.3 定期清洁环境: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和住宅环境,减少粉尘积累。

四、粉尘危害的应急处理4.1 紧急情况下迅速脱离粉尘环境。

4.2 立即用清水冲洗受污染的皮肤和眼睛。

4.3 就医治疗:如出现呼吸困难、皮肤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五、粉尘危害的监测与评估5.1 定期检测:定期对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监测,确保在安全范围内。

5.2 风险评估:对粉尘危害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3 健康监测:对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的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健康问题。

结语:粉尘的危害不容忽视,只有充分了解粉尘的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保护人体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重视粉尘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自身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尘及其危害概述1. 什么是粉尘?答: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颗粒。

人类各种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中可产生大量的粉尘,自然界的分化腐蚀随着气体的流动也会产生粉尘。

2. 什么是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有哪几种?答: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多种职业性疾患。

按照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概括为两大类:(1)无机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铍、锡、锌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等。

(2)有机粉尘包括: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等;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谷物、亚麻、甘蔗、木、茶等粉尘;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粉尘。

在生产环境中,以单纯一种粉尘存在的较少见,大部分情况下为两种以上粉尘混合存在,一般称之为混合性粉尘。

3.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答:工业生产中用外力和机械对固体物质进行加工是生产性粉尘的主要来源,如矿石、石料的开采、钻孔、粉碎、研磨、打光、切削,粉碎的固体物质的筛分、搅拌、运输等,都可产生大量粉尘。

其次是固体粉末物质的包装、搬运、混合、搅拌,如水泥制造和运输;金属冶炼和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遇冷后凝集形成固体微粒状的烟雾,如电焊、铸造及金属加工产生的金属烟雾粉尘。

飘落的粉尘在空气流动或由机械振动再次漂浮于空气中,则可形成二次扬尘。

4. 粉尘是如何进入人体导致疾病的?答:粉尘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大部分又可通过呼吸被排出体外,只有少量粉尘能滞留在下呼吸道和肺泡内。

由于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不同,可使机体产生不同的病理改变。

长期吸入某些生产性粉尘,可引起以肺组织纤维性病变为主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尘肺。

5. 影响粉尘致病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粉尘在肺内的蓄积量决定了粉尘对人体危害的性质和程度。

(1)粉尘的化学性质粉尘的化学组成是决定粉尘生物学作用的主要因素。

矿物粉尘致肺纤维化能力的强弱,主要决定于粉尘中致纤维化粉尘的性质及含量。

致纤维化粉尘的含量越高,其致纤维化作用越强,病变发生越快、进展也越快,其中致纤维化能力最强的粉尘是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2)粉尘的分散度分散度是指生产过程中物质被粉碎的程度,粉尘中小的颗粒越多,分散度就越高,大的颗粒越多,其分散度就越低。

不同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所产生的粉尘颗粒的大小组成比例是不同的。

粉尘颗粒的分散度越高,在空气中飘浮的时间就越长,被吸入的可能性就越大。

而较大的粉尘颗粒会很快在空气中沉降,吸入的可能性较低,即使被吸入,也会被阻留在上呼吸道,难以到达下呼吸道和肺泡。

真正能够进入肺泡而沉积于肺内引起生物学作用的是粒径小于5微米的粉尘。

小于5微米的粉尘称呼吸性粉尘。

(3)粉尘的浓度同样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其化学性质和分散度相同时,其致病作用的强弱主要和浓度有关。

粉尘的浓度,特别是呼吸性粉尘的浓度越高,吸入的量就越大,可能沉积在肺内的粉尘也就越多,越容易发病。

(4)粉尘的荷电性粉碎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往往具有荷电性,即带有电荷的粉尘。

另外,粉尘颗粒在流动过程中也可能因为互相摩擦或吸附空气中的其它离子而带电荷。

带相同电荷的粉尘,颗粒间就相互排斥,粉尘就不易聚集,便能更长时间的飘浮于空气中,因而其吸入的可能性就大;带不同电荷的粉尘,互相就能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因而能加速其沉降,结果吸入的可能性就减小。

(5)粉尘的形态和表面活性球形颗粒在空气中的阻力小,易于沉降,而形状不规则的颗粒相对来说沉降较慢,悬浮时间则较长。

致纤维化粉尘表面的生物活性也会影响致纤维化作用。

新产生的粉尘颗粒表面有较多的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作用更强。

(6)个体因素常常在同一工种粉尘接触量相同的工人中,有一部分人发病,也有一部分人不发病或发病较轻,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个体因素不相同。

一些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工人,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以及吸烟者容易受粉尘的危害,免疫状况差的人更易受粉尘的危害。

此外,尘肺和个体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7)个体防护劳动者个体防护意识的强弱以及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是否得当,也是影响粉尘致病作用的因素。

6. 粉尘作业可能导致哪些职业病?答:根据我国《职业病目录》,粉尘作业可导致的职业病主要有尘肺、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棉尘病。

另外,石棉还可导致肺癌、胸膜间皮瘤等。

一些粉尘则可引起职业中毒和职业性皮肤病。

7. 什么是尘肺病?答:尘肺病是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8. 我国法定的尘肺病有哪些?答:我国《职业病目录》规定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的法定职业病有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除最后一种外,大多数尘肺是以致病粉尘命名的,余下的少数几种是以工种或行业命名的。

矽肺和煤工尘肺是我国目前发病人数最多的尘肺病。

9. 目前我国尘肺病的发病情况如何?答:根据2006年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缺陕西,不含西藏),共诊断出尘肺病8783例,占确诊为职业病病例总数的76.25%,新诊断出的尘肺病的病例比例较2005年提高了1.44个百分点。

2006年新诊断尘肺病例接触粉尘时间不足10年的占诊断尘肺病例总数的22.62%,其中不足5年的占11.04%,不足2年的占1.57%。

截至2006年全国尘肺病累计发病616,442例,死亡146,195例,现患470,247例;近15年平均每年新发尘肺病人近1万例。

10. 除了肺脏,其他器官可能受到粉尘的损害吗?答:除了肺脏,其他器官如淋巴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等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11. 什么叫做可吸入颗粒物(PM10)?答: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能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记作PM10。

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以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毫克数表示。

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

12. 可吸入颗粒物有哪些危害?答:可吸入颗粒物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

一些颗粒物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烟囱与车辆。

另一些则是由环境空气中硫的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物,它们的化学和物理组成依地点、气候、一年中的季节不同而变化很大。

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来自在未铺沥青、水泥的路面上行使的机动车、材料的破碎碾磨处理过程以及被风扬起的尘土。

可吸入颗粒物被人体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

对粗颗粒物的暴露可侵害呼吸系统,诱发哮喘病。

细颗粒物可能引发心脏病、肺病、呼吸道疾病,降低肺功能等。

因此,对于老人、儿童和已患心肺病者等敏感人群,风险是较大的。

另外,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还是降低能见度的主要原因,并会损坏建筑物表面。

13. 沙尘暴及其危害是什么?答: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造成大气能见度低,极易导致交通延误或恶性事故,对人体还可能诱发过敏性疾病、增大流行病及传染病传播的危险度。

除此之外,还对照相机、计算机等精密仪器有较大影响。

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

通常情况下,人的鼻腔、肺等器官对尘埃有一定的过滤作用,但沙尘暴这种剧烈天气现象带来的细微粉尘过多过密,极有可能使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旧病复发。

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如果长时间吸入粉尘,也会出现咳嗽、气喘等多种不适症状。

此外,大风跨越几千公里,将沿途的病菌吹到下风向地区,其中可能包括一些传染病菌。

沙尘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危害最大,人们不可轻视。

特别是抵抗力较差的老年人、婴幼儿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更应该呆在门窗紧闭的室内,尽可能远离粉尘源。

必须在室外活动时,最好用湿毛巾、纱巾保护眼睛和口,但需要提醒的是,这种简单防护对病毒不起作用。

在沙尘暴退去前,建筑工人、清洁工人都应该暂时停止户外作业,建议人们多喝水,多吃清淡食物,不要购买街头露天食品。

14. 除了尘肺病,粉尘还会导致其他疾病吗?答: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还可能引起其它疾病。

例如:大麻、棉花等粉尘可引起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湿疹及偏头痛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破烂布屑及某些农作物粉尘可能成为病源微生物的携带者,如带有丝菌属、放射菌属的粉尘进入肺内,可引起肺霉菌病。

石棉粉尘除引起石棉肺外,还可引起胸膜间皮瘤、肺癌。

经常接触生产性粉尘,还会引起皮肤、耳及眼的疾患。

例如,粉尘堵塞皮脂腺可使皮肤干燥,易受机械性刺激和继发感染而发生粉刺、毛囊炎、脓皮病等。

混于耳道内皮脂及耳垢中的粉尘,可促使形成耳垢栓塞。

金属和磨料粉尘的长期反复作用可引起角膜损伤,导致角膜感觉丧失和角膜混浊。

在采煤工人中还可见到粉尘引起的角膜炎等。

一些化学性粉尘可引起中毒性疾病,如铅尘可引起铅中毒,农药粉尘可引起农药中毒等等。

15. 接触粉尘的职业及工种主要有哪些?答:目前粉尘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因此尘肺病也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

可以说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是随时随处都存在的,主要的职业及工种是:(1)矿山开采:各种金属矿山及非金属矿山的开采是产生粉尘最主要的行业,故也是尘肺病危害最严重的行业。

在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接触粉尘最多的工种是凿岩工、放炮工、支柱工、运输工等,在煤矿主要是掘进工、采煤工、搬运工等。

矿山开采业使用风动工具凿眼、爆破,特别是干式作业(干打眼)可产生大量的粉尘。

50年代的干式作业,导致了60年代尘肺病的高发,以后随着湿式(湿式凿岩机)作业的推广,粉尘浓度明显降低,尘肺病的发生亦随之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煤矿采用综合采煤机械后,由于作业面大,机械粉碎力大,煤矿粉尘浓度仍然很高,很多情况下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煤矿粉尘危害是我国尘肺病发生最严重的问题。

目前大量涌现的小煤窑、小金矿及其它矿山开采,由于技术条件限制,大量的农民工和流动工人从事此类工作,可能接触大量的粉尘;因此,必需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农民工和流动工人的健康。

(2)机械制造:机械制造业首先是制造金属铸件,即铸造业,铸造模具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天然砂,其次是黏土。

由于对铸件的要求不同,铸造模具所用的原料的成分也不同,有些二氧化硅可达70%-90%之间;黏土主要是高岭土和膨润土,为硅酸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