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铝和硫酸铝

合集下载

常用的混凝剂有哪些

常用的混凝剂有哪些

常用的混凝剂有哪些1、无机混(絮)凝剂无机低分子絮凝剂有氯化铝、硫酸铝、硫酸铁、氯化铁等。

其聚集速度慢,形成的絮状物小,腐蚀性强,在水处理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问题,而逐渐被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所取代。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是在传统铝盐、铁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剂,价格较低廉,净水效果好。

PAC聚合氯化铝的混凝性能好,生成的矾花大,投药量少,效率高,沉降快,适合水质范围较宽。

主要用于饮用水和工业给水的净化。

同时还能用于去除水中所含的铁、锰、铬、铅等重金属,以及氟化物和水中含油等,故可用于处理多种工业废水。

PAFC聚合氯化铝铁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高分子净水剂,产品中铝铁二者的配比是可调的,以适应不同水质的需求,已分别在石化、钢铁、煤炭工业等废水的净化处理中得到应用。

结果表明,该药剂质优、价廉,是一种新型、高效、稳定的净水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有人通过实验比较得出PAFC的净水效果稍好于PAC,但PAFC加药成本比PAC 少得多。

PFS聚合硫酸铁具有良好的絮凝和吸附作用,广泛应用于原水,饮用水、自来水、工业用水、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处理。

聚合硫酸铝(PAS)是一种使用最广的混凝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净化处理。

2、有机高分子混凝剂与无机絮凝剂相比,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用量少,絮凝速度快,受共存盐类、介质pH及环境温度影响小,生成污泥量也少;而且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分子可带—COO、—NH—、SO3、—OH等亲电基团,可具链状、环状等多种结构,利于污染物进入絮体,脱色性好。

一般有机絮凝剂的色度去除较无机絮凝剂高20%左右。

3、微生物混凝剂微生物絮凝剂是利用生物技术,从微生物或其分泌物提取、纯化而获得的一种安全、高效、能自然降解的新型水处理剂,至今发现具有絮凝性的微生物已超过17种,包括霉菌、细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等。

它分为:(1)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剂,如某些细菌、霉菌、放线菌和酵母,他们大量存在于土壤、活性污泥和沉积物中;(2)利用微生物细胞壁提取物的絮凝剂,如酵母细胞壁的葡聚糖、甘露聚糖、蛋白质和N-乙酰葡萄糖胺等成分;(3)利用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的絮凝剂,微生物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代谢产物是细胞的荚膜和粘液质,除水外,其主要成分为多糖及少量多肽、蛋白质、脂类及其复合物。

聚合氯化铝主要成分

聚合氯化铝主要成分

聚合氯化铝主要成分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um chloride,简称PAC)是一种常用的无机高分子混合物,主要由氯化铝和铝酸盐组成。

在水处理、污水处理和污染控制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聚合氯化铝的主要成分。

一、氯化铝氯化铝是聚合氯化铝的主要成分之一。

它的化学式为AlCl3,是一种无机盐。

氯化铝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可以迅速溶解在水中,形成Al3+和Cl-离子。

这些离子在水处理过程中起到凝聚、絮凝和沉淀的作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浑浊物质、悬浮物、颗粒和胶体等。

二、铝酸盐铝酸盐是聚合氯化铝的另一个重要成分。

它是由铝离子(Al3+)和酸根离子(如OH-)组成的盐类。

在聚合氯化铝中,铝酸盐的存在可以提高溶液的酸碱度,调节pH值。

同时,铝酸盐还能与水中的硅酸盐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胶体,进一步增强絮凝效果。

铝酸盐的种类包括铝矾土、氢氧化铝等。

三、其他成分除了氯化铝和铝酸盐,聚合氯化铝中还可能含有其他辅助成分,如硫酸铝、硫酸盐、硝酸盐等。

这些成分在聚合氯化铝的制备过程中起到辅助调节溶液性质、增加絮凝效果和稳定性的作用。

不同厂家和不同应用领域的聚合氯化铝配方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

聚合氯化铝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处理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厂、饮用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城市供水等领域。

通过调节聚合氯化铝中的成分比例和使用条件,可以实现对水中不同污染物的高效去除。

聚合氯化铝具有絮凝速度快、絮凝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水处理工程。

总结起来,聚合氯化铝的主要成分包括氯化铝、铝酸盐和其他辅助成分。

这些成分在水处理过程中起到絮凝、凝聚、沉淀等作用,能够高效去除水中的悬浊物质、颗粒和胶体等污染物。

聚合氯化铝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良好的处理效果,是一种重要的水处理剂。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对聚合氯化铝成分的了解和认识。

初中常见有色溶液及化学式

初中常见有色溶液及化学式

初中常见有色溶液及化学式
初中常见有色溶液及化学式一直以来就是初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有色溶液及其化学式:
棕色溶液:氯化铝,AlCl3;硫酸铝,Al2(SO4)3;铜硫酸钾,K2CuSO4;硫酸镍,NiSO4。

红色溶液:氧化铁,Fe2O3;硝酸铅,Pb(NO3)2。

橙色溶液:氯化铜,CuCl2;硝酸锌,Zn(NO3)2。

黄色溶液:氯化钾,KCl;硫酸钠,Na2SO4;硫酸锌,ZnSO4。

蓝色溶液: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硫酸锂,Li2SO4。

绿色溶液:氢氧化钠,NaOH;硫酸铜,CuSO4;氯化铵,NH4Cl。

以上就是初中常见有色溶液及化学式,所以要想正确地使用这些溶液来进行实验,就需要正确地掌握其化学式。

几种化学除磷药剂效果分析

几种化学除磷药剂效果分析

几种化学除磷药剂效果分析水体中磷含量的高低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直接相关。

废水除磷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

本文简单介绍下化学除磷法。

化学除磷法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去除水中磷的方法。

化学除磷法中最重要的是化学除磷药剂的选择,化学除磷药剂主要是铝盐、铁盐、和钙盐。

常用的有石灰、硫酸铝、氯化铝、三氯化铁、硫酸铁、硫酸亚铁、聚合硫酸铁等。

几种化学药剂的除磷效果分析:铁盐除磷反应分析:铁盐除磷的代表有聚合硫酸铁、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等。

铁盐除磷反应方程式:主反应:Fe3++PO3-4=FePO4↓Fe2++PO3-4=Fe3(PO4)2↓副反应:Fe3++3HCO-3=Fe(OH)3↓+3CO2铁盐除磷的过程如下:铁盐溶解于水中后,三价铁与水中的磷酸根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磷酸盐,同时铁盐溶解吸水后发生水解反应和聚合反应,生成具有较长线性结构的多核羟基络合物。

这些含铁的羟基络合物能有效降低或消除水体中胶体的ξ电位,通过电中和,吸附架桥及絮体的卷扫作用使胶体凝聚,再通过沉淀分离将磷去除。

铝盐除磷反应分析:铝盐除磷的代表为:聚合氯化铝、硫酸铝等。

铝盐除磷的机理主要是利用氢氧化铝的吸附作用。

铝盐除磷的反应方程式如下:Al3++HnPO(3-n)4=AlPO4↓+nH+铝盐除磷的原理是:当铝盐投加于水体中时,三价铝与磷酸根发生反应,同时三价铝水解生成单核络合物,单核络合物通过进一步的碰撞组合,形成多核络合物。

这些多核络合物都具有较高的正电荷和较高的比表面积,能够凝聚沉淀,中和水中的胶体电荷,降低水中的ξ电位,促进了胶体和悬浮物等快速脱稳、凝聚,再通过沉淀将磷去除。

钙盐除磷反应分析:钙盐除磷的反应方程式:Ca2++HCO-3+OH-=CaCO3↓+H2O5Ca2++4OH-+3HPO2-4=Ca5(OH)(PO4)3↓+3H2O钙盐通常是以石灰的形式投加的,石灰投加到水中后可以与水中的碳酸根发生反应生产不溶物碳酸钙,同时过量的钙离子还可与水中的磷酸盐发生反应生成羟基磷灰石沉淀物,碳酸钙同时作为增重剂有助于磷酸物的沉淀,从而将磷除去。

给水处理絮凝剂聚合氯化铝与硫酸铝比较应用

给水处理絮凝剂聚合氯化铝与硫酸铝比较应用

给水处理絮凝剂聚合氯化铝与硫酸铝比较应用摘要:聚合氯化铝(PAC)与硫酸铝都是给水处理中常用的絮凝剂,二者在处理效果上有着一定差异,本文通过实验对两种絮凝剂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

在源水水质、净水工艺以及混凝剂品种相同的条件下,使用聚合氯化铝的混凝效果优于硫酸铝,而且在稳定性、处理成本等方面也是聚合氯化铝优于硫酸铝。

在对生活饮用水进行处理时,可以优先选择聚合氯化铝,这可以有效的提高处理厂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保证给水处理的质量,从而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

关键词:给水处理;絮凝剂;聚合氯化铝;硫酸铝;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行业发展越来越快,但是很多人缺乏环保意识,所以在平时的生产与生活中,造成了较多的污染,为了有效的处理这一情况,给水单位需要采用有效的措施保障生活饮用水的质量与安全。

聚合氯化铝与硫酸铝都是常见的给水处理絮凝剂,二者有着一定相似性,也有着一定区别,在选用的时候需要了解两种产品的特点,以降低处理成本、保障给水处理质量为前提。

下面笔者对聚合氯化铝与硫酸铝的应用效果进行简单介绍。

1、实验概述由于当前社会对生活饮用水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处理单位需要保证水处理的质量,还要降低水处理的成本。

合理使用絮凝剂可以保证混凝工序的有效进行,还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无机高分子净水机,硫酸铝也叫明矾,其在空气中放置,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湿气,在水中有着良好的絮凝效果,但是容易受到水温的影响。

在生活饮用水以及废水的处理中,聚合氯化铝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在过量投加后也不会产生副作用,而且能保证水处理的安全性。

在给水处理过程中,需要经过混凝这道工序,聚合氯化铝与硫酸铝都是应用比较多的絮凝剂,通过混凝土可以对水中的杂质进行沉淀与过滤,降低水的浑浊程度,降低色度,去除水中的悬浮物以及杂质。

混凝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混凝的效果与絮凝剂种类、水的pH值、水温、药剂投入量等都有着一定关系,现保证源水水质一定,采用不同的絮凝剂,对处理的效果进行对比,从而了解聚合氯化铝与硫酸铝在应用效果方面的区别。

聚合氯化铝的原料是什么

聚合氯化铝的原料是什么

聚合氯化铝的原料是什么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um chloride,简称PAC)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学产品,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污水处理、纸浆制造、染料工业等领域。

它可以快速净化水质,去除悬浮物、混浊物和有机物质,改善水质,保护环境。

那么,聚合氯化铝的原料是什么呢?下面将对聚合氯化铝的原料进行介绍。

聚合氯化铝的原料主要包括铝酸盐、盐酸和水。

具体来说,聚合氯化铝的主要原料有以下几种:1. 铝酸盐:聚合氯化铝的主要原料是具有铝酸盐结构的化合物,比如硫酸铝、铝矾石等。

其中,硫酸铝是一种无色结晶性固体,它含有较高的铝含量,是制备聚合氯化铝的重要原料之一。

铝矾石是一种常见的铝矿石,在工业上可以通过提取铝矾石中的铝酸盐来制备聚合氯化铝。

2. 盐酸:盐酸是聚合氯化铝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反应剂。

它可以与铝酸盐反应生成聚合氯化铝,同时也参与了聚合氯化铝的水解反应。

盐酸需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到反应体系中,以确保反应的正常进行。

3. 水:水是聚合氯化铝制备过程中的溶剂和反应介质,同时也是产品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

在聚合氯化铝的合成过程中,铝酸盐与盐酸在水中进行反应,生成聚合氯化铝。

水的纯度和质量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聚合氯化铝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铝酸盐的溶解:将铝酸盐溶解于水中,形成含有铝离子的溶液。

此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铝酸盐的添加量和溶解条件。

2. 盐酸的加入:将盐酸按照一定比例加入铝酸盐溶液中,触发铝酸盐与盐酸的反应。

盐酸的加入量对最终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

3. 水解反应:在盐酸的催化下,铝酸盐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聚合氯化铝。

水解反应可以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反应时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控制。

4. 过滤和干燥:将反应产生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分离,去除杂质和固体沉淀。

过滤后的产物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得到最终的聚合氯化铝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盐酸在聚合氯化铝的制备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最终的产品中并不含有游离的盐酸,具有一定的环保性。

聚合氯化铝和硫酸铝水处理混凝效果对比试验

聚合氯化铝和硫酸铝水处理混凝效果对比试验
碱 固体粉 末纯 度 > 88 ,用 自来 水 配置 成 4 9 .% %的溶
液 ( 为质 量分 数 ) 均 。净 水剂 和助 凝剂 均为 食 品级 。
收 稿 日期 :0 5 1— 4 20 — 0 2
从 表 l可 知 ,在 相 同 的原 水 水 质情 况下 ,A PC
维普资讯
机物 含量 的变化 适应性 强 ,过量 投加 后 不 易产 生 副 作用 , 有较高 的净水 安 全性 。硫 酸铝 又名 明矾 , 具 分
后测定上层清夜 的浊度和 p H值。
2 实验 结果 和讨 论
21 P C最 佳投 加量 . A
子式 A2 0) 1H0, 1S 4 ・8 : 在空气 中长期存放易吸潮结 (
20 年第 1 卷第 2 06 3 期
化工生产与技术
C e i l r ut nadT cnl y h mc o c o n eh o g aP d i o
・1 6・
的最 佳 投加 量 为 3 ms L / ,硫 酸 铝 的最 佳投 加 量 8
实 际生产 中 ,A P C试 验 2虽 然 出水水 质较 P C试验 A
验 , 明使 用聚 合 氯化 铝 的混 凝 效 果 好 于 硫 酸 铝 的 混 凝 效 果 : 征 配制 P C和 纯碱 的质 量 分 数 A
分 别 以 11%和 3 3 .1 . %为 宜 , 以保 证 出厂 水 的 混 浊度 小 于 1 , 3 可 . 处理 的 稳 定 性较 好 , 采 用 O 比 硫 酸铝 成 本 低 , 益 明 显 。 效 关键 词 聚 合 氯化 铝 ; 酸铝 ; 凝 ; 活饮 用水 硫 混 生
表 1 P C投 加 量 对 水质 的影 响 A
混 凝剂 在水处 理工 艺 中混凝效 果 的对 比 ,实 现既 能 提 高供水 水质 , 又能 合理 降低药 耗 的 目的 。

硫酸铝制铝锭的原理

硫酸铝制铝锭的原理

硫酸铝制铝锭的原理
硫酸铝制铝锭的原理是通过氯化法进行的。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氯化铝(AlCl3)和氯化钠(NaCl)加入硫酸铝溶液中,生成双氯化物溶液(AlCl3·6H2O + 3NaCl →AlCl3·3NaCl + 6H2O)。

2. 将双氯化物溶液进行高温电解,使其中的碱金属离子(主要为钠离子)在熔融电解质中还原成金属钠(2Na+ + 2e- →2Na)。

3. 熔融电解质中的氯离子与铅箱负极的铝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金属铝(2Al3+ + 6e- →2Al)。

4. 反应产生的金属铝沿铅负极逐渐下降,最终得到纯净的铝锭。

这个过程中,硫酸铝溶液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和电解,将硫酸铝中的铝离子还原成金属铝,得到铝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化铝配位键的形成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10-8-7 12:02AlCl3为缺电子分子,Al倾向于接受电子形成sp3杂化轨道,两个AlCl3分子间发生Cl->Al 的电子对授予而配位,形成Al2Cl6分子。

为什么说氯化铝是缺电子分子呢?且铝有三个价电子,和氯共价键连接后是6个电子,为什么氯只配位一个给氯呢?不是8电子稳定体系吗?最佳答案Al是ⅢA族元素,电子排布:K 2,L 8,M 3;最外层有3个电子,Cl是ⅦA族元素,电子排布:K 2,L 8,M 7;最外层有7个电子,按正常情况,Al只能形成3条化学键,即最外层3个电子分别形成共用电子对,这样Al的最外层就只有6个电子,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缺少1对电子,就造成Al最外层的缺电子而Cl最外层有7个电子,只要再得到1个电子就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在氯化铝(AlCl3),3个Cl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分别得到Al的一个电子从而达到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而Al原子最外层则只有6个(3对电子,有3个是Al提供的,有3个是Cl原子提供的),未达到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又因Al原子的的电子能力弱于Cl原子,所以Al原子已经不可能从与它直接相连的3个Cl原子上面再获得共用电子对了,唯一可能的途径就是Al原子通过与另一个AlCl3分子中的Cl形成共用电子对而达到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共用电子对由另一分子中Cl单独提供,形成配位键,所以AlCl3容易双聚形成Al2Cl6。

Al2Cl6分子成键示意图:■■■■■■■■■■■■Cl■■■■■■■■ |■■■■■■Cl- Al -Cl■■■■■■■↑■■↓■■■■■■Cl- Al -Cl■■■■■■ |■■■■■■■■Cl■■■■■■■■■■■■硫酸铝则是离子化合物,主要原因是,硫酸铝中的硫酸是个基团,是一个整体,而氯化铝含两种元素,他没有那么多的元素来相互作用,没有太多的极性键,非极性键。

共价化合物只有一二主族和铵根离子与活泼非金属(O,P,N)形成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铝盐是共价化合物化学键”中的定与不定1.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但不一定不含共价键。

例如,离子化合物NaOH和NH4Cl 分别含有O-H共价键和N-H共价键。

2.共价化合物一定只含共价键,一定不含离子键。

3.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例如,NH4Cl,NH4NO3。

4.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例如,AlCl3( 共价化合物)5.破坏化学键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但发生化学反应一定破坏化学键。

例如,NaCl溶于水破坏了离子键,但未发生化学反应。

6.离子键在形成过程中不一定有电子的得失。

例如,NaOH+HCl=NaCl+H2O,在这里形成了Na-Cl离子键,但并没有发生电子的得失。

7.不同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不一定是极性共价键。

例如,氢气H-D(H、D互称同位素)。

8 .由非极性共价键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由极性共价键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例如,H2,Cl2,HCl。

9.由极性共价键组成的多原子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例如,CCl4,CO2,CH4,BF3等是非极性分子,而SO2,H2S,H2O等是极性分子。

10 .单质分子中不一定含化学键,例如He、Ne等稀有气体。

11.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分子内的共价键不一定被破坏;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离子键一定被破坏。

例如,蔗糖(C11H22O11)、酒精溶于水后,化学键没有被破坏。

12.通过离子键化合而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但通过共价键形成的晶体不一定是原子晶体。

例如,CO2是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分子晶体。

13.原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高于离子晶体。

例如,SiO2(原子晶体,熔点1732 ℃)低于MgO(离子晶体,熔点2852 ℃)。

氧化铝是原子晶体,共价化合物,不溶于水为何又是强电解质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9-3-5 21:53提问者:天狼隐士- 五级最佳答案关于氧化铝一直存在争议:氧化铝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优)2007-05-31 22:54傍晚,《数字世界报e教育》的夏编辑来电话,说是请教个问题:“氧化铝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这不好说,氧化铝有三种晶型——” 我当时回道。

“按中学的知识该是啥?”他又问。

“是过渡型的吧,有离子化合物的成分,也有共价化合物的成分。

”“那如果是高考题,该怎么答题?”他追问。

我说:“看题目信息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他听了很高兴,说:“就是您了,我想请你马上就这个问题写一篇文章,要结合高考的题目来分析。

”原来,K12教学区化学论坛贴了张有意思的帖子,引起了热气腾腾的一场讨论——“氧化铝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最终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落了个没结论。

敏锐的夏编辑一看是个好话题,便想让我来做个终结版。

我这才明白,自己惹上麻烦啦。

可刚应下来,不好打退堂鼓吧。

便硬着头皮向K12论坛而来。

一看,里边的讨论果然热乎,观点嘛分成了三大门派——第一门派是“离子门”,他们认定“氧化铝是离子化合物”,人数众多,气势最盛,一副不容置疑的样子,说出了三大理由:①大多数的金属氧化物均属于离子化合物;②氧化铝熔融电解制金属铝,可知它熔融时电离出铝离子、氧离子,非离子晶体莫属;③查书、问老师,都说是“离子化合物”。

此外,还用了一些超过中学知识的理由——电负性的差很大;三方晶系,六方紧密堆积结构等。

虽说是一知半解,却可以看出该派人强马壮,弹药充足。

而且,他们更祭出了一招杀手锏——2000年上海高考题的标准答案。

第二门派是“原子门”,人数不多,弹药不足,更有个别人见势不妙,中途叛逃,他们提出的理由是:①从物理性质看:硬度仅仅次于金刚石,可用作手表的轴承,熔点也非常的高,非原子晶体莫属。

②用了类推的招:NaCl是离子化合物,Na2O是离子化合物:AlCl3是共价化合物Al2O3 肯定是共价化合物了。

以上两派争得不可开交之际,“过渡门”的人来了,呵,他们的观点与老夫却有些相似(你们看过前文便知)。

主要代表物是江西的“bird”,他的帖子我转摘于下:氧化铝有多种变体,其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α型氧化铝和γ型氧化铝,二者均为白色无定形粉末。

自然界存在的刚玉为α型氧化铝,该晶体属于六方紧密堆积构型,氧原子按六方紧密堆积方式排列,6个氧原子围成一个八面体,在整个晶体中有三分之二的八面体孔穴为铝原子所占据。

由于这种紧密堆积结构,再加上晶体中铝离子与氧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强,晶格能大,所以α型氧化铝的熔点(2288K)和硬度(8.8)都很高。

结论是:刚玉属于离子晶体。

γ型氧化铝只在低温条件下存在,强热至1273K可转化为α型氧化铝, γ氧化铝晶体属于立方面心紧密堆积构型,铝原子不规则地排列在由氧原子围成的八面体和四面体孔穴中。

还有一种为β型氧化铝,有离子传导能力(允许钠离子通过)金属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为氧化铝的另外一种变体。

严格地说,氧化铝属于过渡型化合物,其主要为离子型而含部分共价型。

应该说:这位网友说得蛮完整的,诚如这位网友所言:“氧化铝属于过渡型化合物”,但主要表现为共价性还是离子性呢?却是众说纷纭,并没有形成定论——科学界向来提倡“百花齐放”,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其实,铝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当高,主要以铝硅酸盐矿石存在,以铝-氧共价键为其特征。

这也正是氢氧化铝两性电离的原因。

限于中学知识,这问题很难说清楚。

不过,夏编辑盛情相邀,我也只好勉为其难了。

还好,我看到许多同学用了“电负性”、“三方晶系”、“密堆积”、“八面体空隙”等术语,知道有许多同学通过化学竞赛学了好多东西,对下面的讲解便觉得有些信心了。

有位“niutao989”网友的说法,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其实共价、离子没有严格的界限,典型的离子晶体CsCl也只有92%的离子成分……;这便是问题的要害,共价键与离子键之间本并没有绝对的区别。

我曾看过外国的一些中学课本,里面对化学键的描述与我们的教科书完全不同——书中没有极性键的概念,用“含有30%的离子键成分”等说法来表述。

一般把“含有60%以上离子键成分”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

还有一种理论则从另一角度来阐述这一问题——就是许多网友提到的“离子极化”,这一理论首先把化合物中的不同原子看成离子,然后阴、阳离子之间的互相作用使它们逐渐靠拢,甚至重叠为共价键。

所以,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之间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那么,一般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判别呢?判别的方法不外乎以下两种:(1)根据晶体结构微观知识来确定:①理论推理:可以用一些网友提到的“电负性差”及“离子极化”等理论,不过,用的是大学知识,而且只是一些估测方法,缺乏严谨的定量体系。

②结构测定:晶体结构的测定(如:x射线衍射法等)近年来发展神速,测定方法与数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涉及比较高深的内容,不说也罢。

(2)根据晶体的宏观性质来判断:就中学知识而言,这倒是一条捷径。

①熔融导电问题:许多网友已提到这个问题;②熔点高低问题:熔点较高的是离子晶体,熔点较低的是分子晶体,熔点非常高的往往是原子晶体。

对于氧化铝,用以上两条根据一套,糟了,出现矛盾。

出现矛盾啥办?抓主要矛盾嘛:以上②的标准有人为规定之嫌(有的书规定“熔点200℃”为离子晶体与分子晶体的分界,有的书则规定的更高些),①一般视为更充分的理由——“离子门”之所以门徒众多,盖因此耳。

但是,且慢——氧化铝的的电解是真正意义上的“熔融电解”吗?其实,熔融的是冰晶石,氧化铝只是分散质,分散于液态的冰晶石中而已,熔液中的阴离子是复杂的原子团,并非简单氧离子。

查一查前几年的全国化学初赛的试题,有一题考的是“将氯化铝熔于氯化钠的熔融液中电解会生成铝”的知识点,能因此说:“氯化铝是离子化合物吗?”同样的,盐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能因此说氯化氢是离子化合物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那书上不是明明白白写着——“刚玉型结构的离子晶体”吗?“离子门”的众门徒很有底气地说:“随便翻开哪本书,看看去!”是的,你只要翻开大学《结构化学》课本,就可以找到这白纸黑字。

这又能说明什么呢?说明“刚玉就是离子晶体”?参加化学竞赛的同学都知道,离子晶体的四大典型晶体类型之一硫化锌型,所有的参考书都特别提示:硫化锌是共价化合物。

其实,硫化锌型的“离子晶体”绝大多数是共价化合物。

正应了张老师前面说过的一句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造化如此之奇妙,又岂是区区几种类型所能了之?说到这里,有同学发问了——张老师,你究竟是什么意思?呵,我的意思清楚得很——学化学,要掌握精髓,而不是死记硬背。

“氧化铝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这个问题,不该是中学讨论的问题,科学家尚且众说纷纭,一个中学生能搞懂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以人为控制条件来实现晶体类型的转化,已不是一件难事——1985年,科学家通过激光汽化石墨,使之转化为富勒烯;1999年,在高压下把干冰转为原子晶体已获得成功;目前,科学家正在努力将分子晶体的氢转化为金属氢,金属氢是理想的高温超导材料和太空能源,这项成果一旦走出实验室,我们的生活面貌将会为之一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