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食物链》标准教学设计(精品).doc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3. 有趣的食物链》

《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以及食物链的组成。
2、能够依据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写出简单的食物链。
3、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来自于绿色植物,认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4、能运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大自然中简单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发现自然界中的各种“吃与被吃”的现象,从而初步建立食物链的概念。
2、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探究有趣的食物链,了解生物间存在的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食物链被破坏后带来的危害,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知道生物间存在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难点:学会找、写食物链。
教学准备:各种与食物链相关的图片收藏和信息资料、本课课件教学过程: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要给你们打一个谜语,你们猜猜谜底是什么?听好了“龙生龙,凤生凤,我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中的“我”是什么?(老鼠)对,你们很聪明,是老鼠。
老鼠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喜欢老鼠的同学请举手?哇,人数不少哦! 那你们知道老鼠喜欢吃什么,老鼠又有那些天敌吗?(同学们各抒己见,老鼠喜欢吃庄稼、樱桃等,容易被蛇、猫头鹰、猫所食……)小结:老鼠和这些生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我们可以用简单点的方法来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2、(1)课件出示课本中樱桃、老鼠、猫头鹰三种生物图片再结合之前的讲解: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2)提问:你能用箭头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3)学生画图表示。
(4)师生交流总结:生物之间像这样靠食物连接起来的吃与被吃的一种链状连接关系,生物学家把它称为食物链。
也许有的同学会发现,刚刚老鼠的食物很多,能吃老鼠的动物也很多,因此,在自然界中单一的食物链是很少的,都是以密密交错在一起的网状联系出现的,刚刚有关老鼠的例子就是一个包含多条食物链组成的食物网。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有趣的食物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本课在《共同的家园》这一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前两课的延伸与扩展,又是下一课的基础。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分两部分:一是揭示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初步了解食物网。
二是思考破坏自然界食物关系造成的严重后果。
从教材结构看,本课内容逐渐递进,从具体的食物关系引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展现生物间复杂的食物联系,再由此启发学生思考食物关系的断裂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甚至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从而为下一课学习生态平衡做好准备二、学情分析:《有趣的食物链》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简单的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共生的关系。
六年级学生通过三年多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已形成了一定的科学素养,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也具有一些生活积累和解决问题能力,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本课内容所涉及的食物链等概念,学生并不陌生,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都是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例子,但具体到对一些生物之间“谁吃谁”、“谁被谁吃”,以及同一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不清楚,只要教师科学引领,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探究,就可以让学生了解生物间存在的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初步建立起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并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本课的学习内容贴近生活,教学设计中若增添一些情趣,在学习时更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学生在初步建构食物链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分析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简单的食物链。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3《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3《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4.3《有趣的食物链》一课,通过具体生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食物链,了解食物链的构成及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食物链的基本概念,又能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物知识,对生活中的动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生物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对食物链的概念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食物链的抽象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食物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食物链,了解食物链的构成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生活实例,学会构建食物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食物链的概念、构成及作用。
2.难点: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食物链的存在。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食物链的相关知识,准备生活实例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食物链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生活实例图片,如农田、森林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
提问:“你们认为这些生物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让学生发表观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食物链的概念,讲解食物链的构成及作用。
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食物链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活实例,尝试构建该实例中的食物链。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3有趣的食物链|苏教版(16)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3有趣的食物链|苏教版(16)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教案名称:有趣的食物链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食物链及其组成2. 掌握鱼类、蛇类、鸟类、狮子等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3. 发现并讨论食物链中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
教学重点:1. 掌握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2. 了解不同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教学准备:1.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2. 食物链相关的图片或图表3. 鱼、蛇、鸟、狮子等生物的图片教学流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食物链的兴趣。
2. 出示图片或图表,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
步骤二:呈现新知1. 向学生介绍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解释食物链中各个环节的关系。
2. 通过示意图或实物图片,给学生展示食物链的具体例子,如植物-兔子-狐狸。
步骤三:学习食物链的构成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特定的食物链,如植物-兔子-狐狸。
2. 每个小组要求列出所研究的食物链中各个环节的食物和被吃的食物。
3. 学生个别表述所研究的食物链。
步骤四:探究食物链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其中一环节的生物消失了,对整个食物链会有什么影响?2. 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出结论。
3.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食物链的现象,如种植物-果蝇-蜘蛛,果蝇-蜘蛛-蝙蝠等。
步骤五:拓展延伸1. 学生自主设计一个新的食物链,画出图示。
2. 学生讲述自己设计的食物链,说明各个环节的食物关系。
步骤六:总结回顾1. 概括食物链的定义和组成。
2. 回顾和总结不同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并强调相互依赖的关系。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并能够通过实例分析食物链中各个环节的食物关系。
同时,学生还能意识到食物链的相互依赖关系,增强了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3课《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成。
在于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它以观察、实验、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手段,使学生获得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相关方法的同时,接受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有趣的食物链》是本单元第三课,本课在《共同的家园》这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引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展现生物间复杂的食物联系,再由此启发学生思考食物关系的断裂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以及人类在其中可能发挥的破坏作用,为下一课学习生态平衡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进出小学高年级阶段科学课的探究学习。
所以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学生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我呢提。
学生对自然界的动植物充满着好奇,喜欢多方位的观察与了解动植物,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猜谜、看图、看视频、动手画图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理性的思考。
但是自然界中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与学生以往接触的动植物方面的知识相比,稍有难度。
三、教学准备各种生物图片、视频、课件四、学习目标1.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知道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3)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源自于绿色植物。
2.科学探究:(1)能把具体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能依据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简单的食物链。
3.科学态度:(1)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2)体会到要维护生态平衡,珍惜每一种生物。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生物间存在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难点:学会找、写食物链。
六、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出示谜语: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名称)。
然后又来了一只狼。
(再打一水果名称)。
2.揭示课题:这两则谜语生动地体现了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在科学上,我们可以用箭头来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3.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3.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明确食物链中各个环节的关系。
2.掌握如何构建食物链,能够画出食物链图。
3.了解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知道食物链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前置知识1.学习过生态系统基本概念。
2.掌握过一些常见的生物、动植物的共存关系。
重点内容1.食物链的概念和原理。
2.食物链的构建和示意图的绘制。
3.了解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角色的关系。
难点内容1.了解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方式。
2.能够理解和解释食物链中各个生物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介绍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引出食物链的概念。
讲授环节1.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食物链的组成和原理。
2.简单介绍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角色的关系。
3.演示构建食物链的方法,并让学生自己构建一个食物链。
4.引导学生绘制食物链示意图。
5.讲解食物链中能量的流动方式,让学生了解能量在食物链中的转化。
练习环节1.通过给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要求学生构建食物链和绘制示意图。
2.口头解释构建出来的食物链中各个生物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拓展环节1.通过视频和实地考察的形式,展示食物链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2.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环境下食物链的变化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学方法1.讲述和演示相结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食物链的组成和原理,然后让他们自己构建食物链,并讲解食物链中各个环节的关系和作用。
2.探究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构建食物链和绘制示意图,引导他们深入了解食物链的构建和图形表示方法,并且通过讲解食物链中能量的流动方式,使学生深刻理解食物链的原理。
教学评估1.课中口头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食物链的理解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寻找生活中食物链的例子,并绘制示意图。
3.课堂测试:通过小测验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4.3.有趣的食物链》教案_(2)【精品】

二、课前准备
教师:
不同种类分解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生: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构思与调整
一、导入
1.教师出示螳螂捕蝉的图片
:同学们,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一个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请学生用图画完成这个成语。
2.教师:你们能通过这幅画,找出画上这些动物的关系吗?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
有趣的食物链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科学知识)
科学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能从书刊.影视等途径搜集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事例;
2.能将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联系,探究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3.能对动.植物生存本领进行评议,并有所启发与创新。
学生齐读食物链组成部分的概念,知道食物链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的
三、认识食物网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食物链和食物链的组成部分,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能更深入认识食物链的活动。
2.教师介绍活动规则:
由几位学生扮演不同的动物及植物和细菌,围成一个圈。先由一个代表食物链顶级动物的同学手拿一捆塑料绳,当它想要吃哪一种动物时就把手中的塑料绳的另一头丢给哪一种动物,最后看看用塑料绳形成的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形成了食物网。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讲解食物链的概念。
学生画图
二、认识食物链及其构成
1.教师:你能根据食物链的有关知识为我们刚才完成的食物链加上一些动物或植物吗?(学生活动,并请部分学生上台画)
2.教师结合图,讲解有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学生说说课本54页里的动物哪些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并说明理由。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

课题:有趣的食物链
主备教师:
教学内容:4.3有趣的食物链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3、会找、会写食物链
教学重、难点:知道生物间存在错综复杂的事物关系,学会找,写食物链
教学方法:启发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一区域里往往生活着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它们有的是相互合作的“伙伴”,有的是相互敌对的“竞争者”,到底是什么把这些不同种类的生物连接在一起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四、看一看(先学)
学生观察,思考。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1.五、议一议(后教)
刚才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认真,下面请各组的代表发言,先说一说
1.什么叫食物链?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它反应了生物中最普遍最常见的食物链,在我们生活还有一些类似的成语,你们知道吗?
3.什么是生产者,什么是消费者?什么是分解者?如果没有了分解者,将会怎么样?
1、思考:课本46页最后一题,图中共有几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2、如果农民在地里喷上农药,下面的场景中会发生什么情况?
七、板书设计:
3、有趣的食物链
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自己制造食物的生产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消费者和分解动植物残骸或废物的分解者。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出示:齐读)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知道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广安区代市镇长五小学校黎树梅教材分析《有趣的食物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中第三课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从寻找生物的家园入手,去认识生物的栖息地;动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在形态和习性上的特征;同一栖息地上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要适应环境,同时又作用于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只有生态平衡,生物和环境才能共生共长。
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从生物间广泛的“伙伴”关系和“竞争”关系入手,深入到具体的食物关系,引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展现生物间复杂的食物联系,再由此启发学生思考食物关系的断裂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以及人类在其中可能发挥的破坏作用,为下一课学习生态平衡做好准备。
学情简析本班学生男生25名,女生36名,共61人,其中58名农村学生,另外3名学生已在农村生活了将近一年,对农村、农业生产有一定的了解,部分比较熟悉。
经过近三年科学课的学习,由于科学课的趣味性、知识性、探究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大多数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很高。
多数学生在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的基础上,知道植物主要靠光合作用获得营养物质,植物与人类关系密切,有初步的保护植物的意识;通过四年级下册《养蚕》的学习,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学会了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他们知道了生物之间广泛的“伙伴”关系和“竞争”关系。
从生产生活经验中,他们也对一些常见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有所了解,如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猫吃老鼠、老鼠偷吃粮食;青虫吃白菜,鸡啄青虫等等,但没有建立食物链的概念;部分学生通过电视、报刊、课外书了解到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知识,但没有深入思考,一般只能说出名词,个别的学生能讲出引入天敌防治病虫害的事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知道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会辨识。
3、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源自于绿色植物。
过程与方法1、能结合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链的食物关系。
2、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3、能够分析缺少分解者的后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知道食物链被破坏的后果,引导学生对生态的思考。
2、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3、体会到自然界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初步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
2、学会找、写食物链。
教学难点1、学会找、写食物链。
2、能区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不同种类分解者的图片、彩带。
游戏道具:印有各种生物头像的彩色图片,制作成头饰。
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图片、彩色铅笔。
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揭示生物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初步建立食物链的概念1、媒体出示三种生物(粮食、猫、老鼠图片):今天,有三位我们熟悉的朋友来到我们的课堂,请大家来会一会它们!问:“这三张照片中的生物放在一起,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2、请学生描述发生的事情。
3、师讲述:同一区域里往往生活着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这些生物之间有的是互相合作的“伙伴”,有的是互相敌对的“竞争者”。
但不管是那种情况,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为了表明“谁被谁吃的关系”我们可以用箭头表示:粮食→老鼠→猫(板书,提醒按“谁被谁吃”的方向来画箭头)4、小结:你们能给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起个形象的名字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趣的食物链”。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一)、理解食物链的概念1、讲述:你们看生物之间像这样以“谁被谁吃”的一种食物关系连接起来,好象链条一样,生物学家称之为食物链。
2、结合故事认识食物链讲述:有这么一则故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想不想听?教师讲述:螳螂捕蝉的故事提问:这个例子中,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板书:蝉→螳螂→黄雀)再次强调按“谁被谁吃”的方向来画箭头。
提问:螳螂为什么要捕蝉,黄雀为什么对螳螂虎视眈眈?那蝉吃什么呢?黄雀会不会被其它动物吃呢?(完善板书:树汁→蝉→螳螂→黄雀→老鹰)谈话: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
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羊入虎口、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3、在游戏中认识食物链游戏“找食物、找位置”出示:青菜、菜青虫、鸡、狐狸图片,认识吗?请几个学生上台戴上印有四种生物图片的小头饰,来扮演各种生物。
在“人群中”迅速找到“自己”喜爱的食物。
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再随意站成一排。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如果这四位同学按吃与被吃的关系就这样站,合理吗?提问:那你能不能到前面来,帮他们重新把顺序排一下?谈话:这样排同意吗?只是你们同意还不行,我得问问他们当事人。
教师现场采访表演游戏的四位同学现在这么站合不合理。
(完成活动后,请下面的学生按上面学生的活动写出相应的食物链,并请学生说出食物链)(板书:青菜→菜青虫→鸡→狐狸)(二)深入认识食物链,了解食物网1、出示插图(书P46)看图,上面有哪些动植物?你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的画食物链的方法画一条食物链?提问:还有没有其它食物链了?多不多?那怎么才能一个不漏的将所有的食物链画出来呢?你有没有什么好方法?用不同颜色的铅笔画不同的食物链。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汇报研究成果。
2、提问:仔细观察这几条食物链,你是否有什么新的发现?(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在凶猛的肉食动物)3、讲述:自然界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
因此生物间就存在很多食物链。
瞧,这么多的食物链纵横交错,像什么?(网)揭示“食物网”: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就可以发现一种生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三)、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1)讲述:食物网由众多的食物链组成,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在凶猛的肉食动物。
植物的养料又从哪里来呢?生物学家给食物链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你知道吗?(2)播放视频:分解者讲述分解者的作用:专门“吃”动植物的残骸或废弃的食物,同时留下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质,是大自然的清洁工,能为植物提供养料。
阅读教材P45插图1播放视频:生产者、消费者讲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概念。
(3)学生讨论分析45页图2上各种生物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
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划分理由。
(4)提问:你认为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各自起了什么作用?(四)、了解食物链破坏所带来的后果1、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植物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食物联系,但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到底有多紧密,其中一种生物对链上的其他生物影响有多大呢?请三名学生上台戴上小头饰,用彩带表演食物链:稻穗→老鼠→蛇提问:我们都不喜欢老鼠,老鼠几乎打绝迹了(中间的同学松开手),会有什么后果?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样所带来什么后果?(蛇会减少,稻谷丰收)曾经一段时间,人们非常喜欢吃蛇,不法商人大量地捕杀野生蛇类(扮演蛇的同学松手),这样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2、试着算一算:科学研究讲究证据充分。
如果一条蛇一年能吃400只老鼠,一只老鼠一年糟蹋5千克粮食,据不完全统计我们人类每年要吃掉200万条蛇,那么一年下来,等于放过多少只老鼠?损失多少粮食?老鼠:200×400=80000(万只)=8(亿只)粮食:8×5=40(亿千克)=400(万吨)提问:这种影响仅仅体现在这一条食物链上吗?其他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又会是怎样的?3、谈话:是啊,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某一链条断开,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中断甚至崩溃。
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最终会破坏良性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大量使用农药、排放污染也会给良性的食物链造成巨大的破坏。
三、巩固应用1.出示46页下图:这片庄稼地中如果农民在这里喷洒农药,那么这个场景中会发生什么?2.学生讨论,交流。
3.提问:你能将这幅图中的动植物包括人画出一条食物链吗?四、作业设计1、完成科学练习册相关内容。
2、教师分组发放三种小头饰,要求学生分组自编有关食物链的情景剧,在班级课外体育活动中演出、比赛。
3、思考:怎样防治病虫害?教学评价设计(一)听课教师评价量表(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使用观察法和检测法,做到重点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课堂评价与课后评价(作业及测验)相结合。
(三)、教师自评:根据评价量表、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及单元检测,写教学反思。
设计特色简述1、注重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本教学设计中的讲故事激发兴趣,小游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很自然的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积极性高。
2、结合实际挖掘教育资源,特别是教材。
立足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围绕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来展开研究活动。
整个课程的编排有扶有放,教师讲解与学生活动有机结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同时也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适当应用。
3、注重学科间的整合。
利用实际的数据来说明破坏食物链的后果,使学生能够更形象的认识到保护食物链的重要性,把科学的知识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注重了学科之间的整合。
课后作业中的“情景剧”更是把科学、语文、体育相结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板书设计3 有趣的食物链粮食→老鼠→猫树汁→蝉→螳螂→黄雀→老鹰青菜→菜青虫→鸡→狐狸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植物)(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