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解 名解+简答题及论述题 重点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名词解释:实证主义(孔德):基本信念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无根本区别,应当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研究社会科学。
基本原则:(1)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假设;(2)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假设;(3)知识论都经验主义原则;(4)“价值中立”的要求;(5)社会科学是社会工程的工具与基础,科学使预测成为可能,而预测则有助于控制社会都过程与结束它的自发性与破坏性。
因此社会知识本质上是实践取向的。
社会静力学(孔德):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理论,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机体的哥哥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在孔德看来,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系统的运转就会发生障碍,造成社会病态。
社会动力学(孔德):关于人类自然进步的一般理论,主要是运用关于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
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的基本内容。
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理论(孔德):孔德认为,他通过研究人类的智力在各个方面和各个时代的发展,发现了一条人类智力必须遵循都根本规律,它是建立在我们的机体发展和历史经验事实所提供的充分根据的稳固基础之上的。
这个规律是:我们的每一个主要观念,我们的每一个知识部门,都相继经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
由于孔德认为智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因此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或历史时期:远古时代的神学阶段,中世纪以来的形而上学阶段,18、19世纪之交开始逐步进入的科学阶段。
社会有机体论(斯宾塞):1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论观点,即一个社会或社会结构被视为一个“活的有机体”。
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特征的关系,例如法律、家庭、犯罪等等,当它们与其他的社会特征相互作用时,通常会受到检验以满足社会需要。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及论述题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一)1、胸骨角:胸骨柄和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称胸骨角,侧方连结第二肋。
2、2、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3、上消化道: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
4、咽淋巴环:围绕鼻腔、口腔和咽腔连通处的周围,存在有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具有防御功能。
5、齿状线:将连接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行线称为齿状线(或称肛皮线)。
肝门:肝脏面有H形三条沟,其中横沟位于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为肝门。
6、胆囊三角:肝总管、胆囊管其上方的肝下面之间共同围成一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
三角内有胆囊动脉通过。
7、胸膜腔: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延续,在左、右两肺周围分别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胸膜腔。
胸膜腔内成负压,只有少许浆液。
8、支气管肺段:左右主支气管在肺门附近按肺叶分出肺叶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入肺叶后再分为肺段支气管,并在肺内成树枝状反复分支,形成支气管树。
肺段支气管是肺叶支气管的分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和它所属的肺组织共同构成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9、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有一椭圆形的凹陷称为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以及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的地方。
10、喉口:喉的入口称为喉口。
朝向后上方,由会厌软骨上缘、勺状会厌襞和勺间切迹等围成11、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结绨组织的总称12、肾门:肾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部位,称为肾们。
13、肾窦:肾门向肾内续一个较大的腔隙,称为肾窦,窦内含有肾动脉的主要分支、肾静脉的主要属支、肾小盏、肾大盏。
14、膀胱三角: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此处由于无粘膜下组织,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古无论在膀胱充盈或空虚时,均无粘膜皱襞,是膀胱结核、肿瘤好发部位。
系解简答题及答案

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各题1.分布于上肢的神经有哪些?它们属于哪个神经丛?分布于上肢的神经有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腋神经,桡神经,它们都是臂丛的分支.2.试述房水的产生及其循环.房水产生:睫状体.循环途径: 睫状体→眼球后房→瞳孔→眼球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3.唾液腺包括哪些?各开口何处?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腮腺开口于口腔前庭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应颊粘膜处,下颌下腺导管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腺大管开口于舌下阜,小管开口于舌下襞.4.输卵管分部及意义。
输卵管由外向内可分四部:(1)输卵管漏斗部:末端形成指状突起称输卵管伞.(2)输卵管壶腹部:一般为受精部位.(3)输卵管峡部:为临床常用结扎术部位,(4)子宫部:为穿子宫壁的一段.六、问答题:回答下列各题1.正常未孕子宫的位置(毗邻)如何?固定子宫的韧带有哪些?其作用如何?答:子宫位于小骨盆腔中央,前有膀胱,后有直肠,下端突入阴道,两侧连有输卵管,子宫底位于小骨盆上口平面以下,子宫颈下端在坐骨棘平面稍上方,正常子宫呈前倾前屈位。
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韧带有:子宫圆韧带,主要维持子宫前倾,子宫主韧带,中防止子宫下垂,子宫阔韧带,可限制子宫向两侧移位,骶子宫韧带,可牵拉子宫向后上,与子宫圆韧带共同维持子宫的前倾前屈位。
2.内囊的位置、形态结构如何?一侧内囊损伤产生什么症状和体征?答:在大脑髓质内,尾状核、豆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投射纤维在此集中成较厚的白质板称内囊. 在水平切面上内囊呈〉〈状。
通常把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的部分称内囊前肢;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的部分,称内囊后肢;前,后肢之间的结合部称内囊膝,当一侧内囊受损时,就会出现对侧半身浅,深感觉丧失;对侧半身痉挛性瘫痪;对侧视野偏盲,称"三偏症".1.脊柱是何如构成的,有哪些生理弯曲?由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借软骨、韧带和关节连接而成的柱样结构,脊柱可作屈、伸、侧屈、旋转及环转运动。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一、名词解释1、集体协商:是指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就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进行商谈,并签订集体合同的行为。
2、特殊群体:是指谋求职业有困难或需要特殊就业服务的人群,包括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少数民族、未成年人及其他需要特殊对待的群体。
3、工资:是指基于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按照法律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4、行政处分也称纪律处分:是指对劳动行政部门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情节轻微,不够追究刑事责任而给予的一种行政制裁。
5、劳动争议的和解:是指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之间自行协商,就争议的解决达成一致意见的处理方式。
6、劳动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并且有劳动愿望的劳动者依法从事有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的权利。
7、下岗职工:是指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任何工作,在社会上没有再就业,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8、津贴:是指在特殊情况下工作的职工所付出的额外劳动消耗和生活费用进行合理补偿的附加劳动报酬和物质鼓励,是劳动报酬的一种补充形式。
9、工作时间:是指依国家法律规定劳动者在一昼夜之内和一周之内用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
10、疾病保险:是指劳动者及其供养的亲属由于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后,在医疗和生活上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二、简答题1、简述劳动者休息时间的种类。
答:关于我国休息时间的种类,是依据生产经营特点、民族传统习惯、劳动者的基本活动的需要等因素,由立法加以规定的。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间。
这是劳动者用膳和工间休息,恢复体力和脑力的时间。
(2)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
为了确保劳动者休息权的全面实现,每个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得少于16小时。
(3)公休假日,是指劳动者工作满一个工作周以后的休息时间。
教育技术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及补充资料(配合教材和背诵版笔记使用)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AECT’94教育技术:美国教育与传播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and Technology)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EACE’05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3、教育技术学(技术化教育学)相对比较科学的表述: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理论和实践。
4、ATI研究:是“能力——处理——交互作用”(Aptitude Treatment Interaction)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此类研究从媒体的物理特征转移到媒体对人类学习可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研究人的学习和教学干预之间的关系。
5、元方法:也称“关于方法的方法”,属于方法论的范畴。
是指导研究的观念思想体系,包括基本的理论假设,研究的哲学取向和原则,是在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具体“方法”逐渐积累丰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方法本身的认识再认识,思考再思考,评价再评价。
6、教育技术的元方法:教育技术学作为方法论层次的学科,寻找归纳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的理念、模式和方法就是教育技术的元方法。
7、系统科学:是从现代工程科学,生物科学,物理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理论,是研究一切系统的原理、模式和规律的交叉学科。
8、正反馈:如果反馈信息能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则成为正反馈,它可以使教学系统越来越偏离原来的目标,使系统发展变化。
9、负反馈:如果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则称为负反馈,它是使教学系统保持稳定的因素,使其表现出合乎教学目标的行为,是可控过程。
10、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式,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药理学_名词解释_简答题_论述题

首过效应)指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半衰期: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或效应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是决定临床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指理论上药物均匀分布所需容积。
生物利用度(F):指药物实际被利用的程度。
即进入血液的药量与给药量之比。
最低抑菌浓度(MIC) 指细菌短暂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持续一定时间耐药性:生物病原微生对抗生素等药物产生的耐受和抵抗能力耐受性(Tolerance):指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治疗指数:TI)= LD50/ED50 代表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全半数致死量(LD50):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对应的剂量,半数有效量(ED50):50%的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的剂量。
副反应,系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
柯兴征:皮质醇增多症,一种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坪浓度:给药速度等于消除速度时,血药浓度维持在基本稳定的水平称血药稳态浓度,坪值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代表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全肝药酶肝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促使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
毒性作用;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的时机发生的危害性反应,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可以避免的一种不良反应。
后遗作用;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的加剧特异质反应;少数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变态反应:指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异常的免疫反应。
反跳现象: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在症状基本控制或临床治愈后突然停药,由此造成的疾病逆转叫药物“反跳”现象一级动力学消除:first-order 药物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即单位时间内消除某恒定比例的药量。
系解重点知识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1.标准解剖学姿势(anatomical position):身体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2.翼点(pterion):颅骨侧面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汇合处最为薄弱,形成的“H”形骨缝,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胸骨角(sternal angel)侧接第2肋软骨,是数肋的重要标志,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4.关节(joint):全称为滑膜关节,是骨连接的最高分化形式。
相对骨面间有滑液腔隙,充以滑液,因而一般具有较大活动性,骨面间相互分离,仅借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相连。
5.斜角肌间隙(scalene fissure):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6.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ament):腹外斜肌肌腱的下缘增厚卷曲,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腹股沟韧带,形成腹股沟管的下壁。
7.角切迹(angular incisure):是胃小弯最低点弯度明显转折处,是胃体和幽门部在胃小弯的分界。
8.肝门(porta hepatic):肝脏面近似“H”形的横沟,它是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9.胆囊三角(calot 三角)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该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0.纵膈(mediastinum):是左、右纵膈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其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界为纵膈胸膜;上界是胸廓上口;下界是隔。
11.胸膜腔(pleural cavity)胸膜的脏、壁两层之间形成的一个密闭、狭窄、呈负压的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
12.胸膜(pleural):覆盖在肺表面、胸廓内面、膈上面及纵隔侧面的一薄层浆膜,可分为脏胸膜与壁胸膜两部。
脏胸膜被覆于肺的表面,壁胸膜贴附于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隔表面及突至颈根部等处。
13.膀胱三角(trigone of bladder) :在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现当代文学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

冰心写作特点
1小说风格随意婉转又不落俗套
2结构特点是单纯
3在描写手法上多用白描
4语言上 典雅自由的文字,清丽流畅,笔调甜美婉转,很善于体察人物的内心活动,有着情真意切的抒情成分
《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
1富有独特的艺术构造。曹禺总是带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和理想的情绪去观察和描写生活.他不是先有主题,而是在朦胧的诗意般的感受和想象中,抓住最激动人心的创作冲动或灵感开始创作构思.他的创作类似于诗人写诗,是从自身体验出发的。因此,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主观因素,表现出强烈的抒情特征
2内涵丰富的戏剧意象。曹禺对雷雨意象似乎情有独钟,雷雨意象在其作品中频繁出现,在其代表作《雷雨》中更是高度集中。曹禺利用这一独特意象,多方面展示了雷雨到来之前的特有氛围;从光与声两方面描绘雷雨的强大声势,强化雷雨意象的特征;随着剧情的逐渐推进,写出了雷雨由远及近、由弱到强、渐行渐进的到来过程。
主题:与20世纪西方的存在主义,现实主义有一定的联系。首先从文本的层次看,表现一种情感的困境。其次,从深层意义看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宿命感,痛感自己的无能,把人生困噩归于命运的嘲弄。
艺术特色:1表现出对人物、心里讽刺的高超技巧.为了达到讽刺幽默的效果,作者对主人公所见所闻所感的一切事物无不进行另类的诠释和无情地批判。如作者对文凭的戏说“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遮盖起来。”2小说大量运用明喻和警句,富有知识容量。钱钟书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更是一位渊博的学者。书中内容涉及到诸如文学、历史、哲学、生物学等许多学科门类,也谈到古典诗词、新诗、书画、中外典故以及许许多多的三教九流的东西。深而广的知识容量,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兴味,而且加强了讽刺的效果,开掘了作品题材的意义,使这部小说有着发人深省的思想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重点运动系统第一章骨学名词解释1、胸骨角:胸骨柄上缘有颈静脉切迹,胸骨柄和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称胸骨角,两侧连第二肋软骨。
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翼点:在额骨、顶骨、颞骨、蝶骨的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椎间孔: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简答题1、简述颅中窝的结构。
答:颅中窝由蝶骨体和大翼、颞骨岩部等构成。
中央是蝶骨体,上面有垂体窝,窝前外侧有视神经管。
其两侧由前向后,依次有眶上裂、圆孔、卵圆孔和棘孔等。
2、鼻旁窦包括哪些?其位置、开口如何?答:鼻腔周围有四对鼻旁窦,为额窦、上颌窦、筛窦、蝶窦。
分别位于相应的骨内。
其中额窦、上颌窦和前筛窦、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3、颅内底面有哪些沟、管、裂、孔?各通行什么结构?答:(1)视神经管——视神经、眼动脉;(2)破裂孔——颈内动脉;(3)圆孔——上颌神经;(4)卵圆孔——下颌神经;(5)棘孔——脑膜中动脉;第二章关节学名词解释1、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及其连结构成。
骨盆被骶骨的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上缘所围成的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额下方的小骨盆。
2、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连接而成,构成人体中轴。
简答题1、试述膝关节的构成,关节腔内、外主要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答: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
关节腔内有前交叉韧带连于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之间,限制胫骨向前移位。
后交叉韧带连于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之间,限制胫骨向后移位。
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之间还有内、外侧半月板,内侧半月板呈“C”形,外侧半月板呈“O”形,半月板起缓冲压力、吸收震荡、起弹性垫的作用。
髌骨下缘滑膜向关节腔突入形成翼状襞,起充填关节腔的空隙作用。
髌骨上缘滑膜向上突入至股四头肌与股骨下端之间形成髌上囊,髌韧带与胫骨上端之间有髌下深囊,滑膜囊起减少两接触面摩擦作用。
膝关节囊外有髌韧带、精测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第三章肌学名词解释1、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2、腹股沟管:为腹前外侧壁三层扁阔肌和腱之间的一条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由外上斜向内下,长4~5cm,男性精索或女性的子宫圆韧带由此通过。
简答题1、哪些肌能张口?哪些肌能闭口?为什么下颌神经收到刺激时,常导致牙关紧闭?答:(1)张口肌:翼外肌、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2)闭口肌:咬肌、翼内肌、颞肌;这些肌大多数由下颌神经支配,且闭口肌的力量大于张口肌的力量,所以下颌神经受到刺激,常导致牙关紧闭。
内脏学第五章消化系统名词解释1、咽淋巴环:由咽扁桃体、腭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舌扁桃体等淋巴组织组成,对消化道和呼吸道具有防御功能。
2、咽峡:由腭垂、腭帆的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区域,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3、麦氏点(McBurney Point):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为脐与右骼前上棘的连线中、外1/3的交点处。
4、肝门及肝蒂: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以及神经和淋巴管出入之处等。
出入肝门的结构,即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以及神经核淋巴管等,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共同构成肝蒂。
简答题1、简述大唾液腺的组成及其腺管的开口部位。
答:大唾液腺由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大腺体组成。
其中腮腺通过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黏膜上的腮腺管乳头。
下颌下腺借导管开口于舌下阜。
舌下腺借舌下腺大导管开口于舌下阜,借舌下腺小导管开口于舌下襞表面。
2、食管有哪几处狭窄?各距上颌中切牙距离如何?答:食管有三处狭窄,第一狭窄为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六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牙15cm;第二狭窄为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第5胸椎之间水平,距中切牙25cm;第三狭窄为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40cm。
三个狭窄处是异物容易滞留及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3、简述胆汁的产生及其排出途径。
答:胆汁由肝细胞产生后,经肝左管、肝右管输送到肝总管,经胆囊管进入胆囊内贮存。
进食后,尤其是进食高脂肪食物,在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下,胆囊收缩,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使胆汁自胆囊经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排入十二指肠腔内。
4、简述阑尾切除术中如何寻找阑尾。
答:阑尾的位置一般常与盲肠一起位于右髂窝内,但变化较大。
国人阑尾的位置以回肠后位和盲肠后位多见,由于结肠的三条结肠带均在阑尾根部集中,故沿结肠带向下追踪,是手术中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
5、简述咽的交通情况。
答:咽分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其中鼻咽借鼻后孔与鼻腔相通,借咽鼓管咽口与咽鼓管相通;口咽借咽峡与口腔相通;喉咽借喉口与喉腔相通,借食管与胃相通。
6、腹膜炎症或腹部手术后的病人多采取半卧位,为什么?答:使有害液体流至下腹部,腹膜有吸收的功能,因下腹部腹膜的吸收能力较弱,以减少腹膜对有害物质的吸收。
7、腹膜腔积液时在患者仰卧位和坐卧位时各自最易停留在何处?答:仰卧位时,最易停留在肝肾隐窝。
坐位时,最易停留在直肠子宫陷凹(女),直肠膀胱陷凹(男)。
8、咽可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有哪些结构特点?答:咽可以分三部分,软腭平面从上称鼻咽,软腭平面与会厌上缘之间称口咽,会厌上缘从下称喉咽。
鼻咽部有咽鼓管咽口,平对下鼻甲的后方,咽鼓管圆枕是确认咽鼓管咽口的标志,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喉咽部有腭扁桃体;口咽部两侧有梨状隐窝,是异物滞留的部位。
综合论述题1、一幼儿误食一分硬币后,过两天在粪便中发现,请按顺序写出该硬币都经过哪些器官排出体外。
答:硬币经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肛门排出体外。
2、患者,男性,35岁。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钝痛,5小时后疼痛转到右下腹急诊入院,伴恶心。
体格检查:体温38.5℃,脉搏90次/分,血压14.1/10.1kPa(106/76mmHg)。
心肺检查未见异常。
体格检查:右下腹麦氏点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85,淋巴细胞0.15。
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
请思考问题:(1)阑尾根部体表投影位于何处?手术时如何寻找阑尾?答: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为标志,此点在临床上称为麦氏点(McBurney),阑尾炎症时,此处常有明显压痛。
有时也以左、右髂前上棘的连线的中、右1/3交点Lanz点来表示。
由于三条结肠带均汇集于阑尾根部,临床做阑尾手术时可沿结肠带向下追寻,这是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
第六章呼吸系统名词解释1、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上呼吸道;把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内的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2、肺门:肺内侧面(纵膈面)中间有一凹陷,称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神经、淋巴管出入肺的位置。
3、肋膈隐窝:肋胸膜在膈胸膜相互转折之处的胸膜隐窝,在深吸气时,肺下也不能到达其内,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腔积液常聚积于此处。
4、胸膜与胸膜腔:胸膜为被覆于胸腔内面和肺表面的浆膜,可分为脏、壁两层。
脏、壁两层胸膜在肺根部互相延续,围成完全封闭的胸膜腔。
5、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神经、淋巴管由结缔组织包绕在一起,称为肺根。
6、纵膈:是左右两侧纵膈胸膜之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前到胸骨,后到胸段脊柱,上为胸廓上口,下至膈。
简答题1、左、右主支气管有什么区别?有何临床意义?答:左主支气管较细长,走向倾斜;右主支气管较粗短,走向略直。
气管异物易进入右主支气管内。
2、胸膜分哪几部分?肋膈隐窝如何形成?有何临床意义?答:胸膜分壁胸膜和脏胸膜。
壁胸膜按所附着部位分肋胸膜、膈胸膜、纵膈胸膜、胸膜顶四部分。
肋膈隐窝为每侧肋胸膜和膈胸膜反折形成,位置较低。
临床意义是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处,故胸膜炎症的渗出常积聚此处。
同时该处为胸膜腔穿刺或引流的部位。
3、喉腔分哪几部分?其标志是什么?答:分喉前庭、喉中间腔、声门下腔三部。
喉前庭位于喉口至前庭裂平面之间的部分。
喉中间腔位于前庭裂平面至声门裂平面之间的部分。
声门下腔位于声门裂平面至环状软骨下缘之间的部分。
4、试述肺和胸膜下界的投影。
答:肺下界在锁骨中线与第6肋相交,腋中线与第8肋相交,肩胛线与第10肋相交,脊柱旁平第10胸椎棘突。
胸膜下界在锁骨中线与第8肋相交,腋中线与第10 肋相交,肩胛线与第11或第12肋相交,脊柱旁平第12胸椎棘突。
第七章泌尿系统名词解释1、肾窦:肾门向肾实质内深入,由肾实质围成的腔隙称肾窦,内含肾动脉分支、肾静脉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组织等。
2、膀胱三角:在膀胱底部,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区域,此处由于缺少黏膜下层,无论膀胱充盈或空虚时,均平滑无皱襞,是膀胱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3、肾区:竖脊肌外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内,临床称此处为肾区。
4、肾门:内侧缘中部凹陷,有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称肾门。
5、肾蒂:内侧缘中部凹陷,有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称肾门。
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总称为肾蒂。
简答题1、输尿管全程3处生理性狭窄位于何处?答:输尿管全长有三处狭窄,分别在起始处、与髂血管交叉处和入膀胱壁内段处。
第八章男性生殖系统名词解释1、精索:精索由腹股沟管腹环,至睾丸上端的圆索状结构。
内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动脉、输精管静脉、神经、淋巴管和腹膜鞘突的残余部等。
简答题1、试述男性尿道的特点。
答:男性尿道分三部分,即尿道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
有三处狭窄,即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
两个弯曲是耻骨前弯和耻骨下弯,耻骨前弯在导尿时可以改变。
三处膨大即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尿道舟状窝部。
2、试述精子成熟后排出体外的过程。
答:睾丸精曲小管、精直小管、睾丸网、输出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
3、输精管分为哪几部分?何处是结扎的部位?答:睾丸部,精索部,腹股沟管部和盆部。
精索部是结扎选择的部位。
综合论述题1、一名男性患者经B超检查,发现肾盂处有结石。
请写出该结石经处理后经过哪些器官排出体外?该结石经过哪些狭窄排出体外?答:经过的器官: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
经过6个狭窄:第一处:输尿管起始处;第二处:输尿管与髂血管交叉处;第三处:输尿管膀胱壁内段;第四处:尿道内口;第五处:尿道膜部;第六处:尿道外口。
第九章女性生殖系统名词解释1、子宫峡:子宫体与子宫颈阴道上部的上端之间较为峡细的部分,非妊娠时,长约1cm,妊娠末期可延长至7~1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