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理念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及扎实的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地理信息系统软硬件技能及信息应用能力,能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GIS)建模和数据应用,以及无人机遥感等领域的
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要包括GIS原理、GIS应用、空间数据结构、空间分析方法、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模、遥感原理、遥感数据处理、无人机遥感技术、GIS数据应用等专业核心课程。
三、教学实践
本专业的教学实践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实习教学、实训教学等,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重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中强调实际应用,并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学生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四、毕业要求
毕业生在学术上要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信息应用技术及相关联系,具备一定的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与应用技能;在实践能力上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应用工作,具有较强的空间表达与分析能力,有能力完成各种地理信息系统的建模与应用,具备相应的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能力,具有一定
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学科门类:理学专业大类:地理科学类专业名称: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代码: 070504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知识基础、优良的创新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水利、国土资源、测绘地理、能源交通、城市规划、生态环境、教育等部门胜任地理信息的研究、管理、开发、分析、应用工作等生产实践或科研工作;为国内外地理信息及相关事业服务。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训练,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应用研究、系统设计与开发以及分析应用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 掌握数理、地理学识、信息类和应用学科等方面的学科基础知识;2. 掌握地理信息采集与管理、地理信息分析与处理、地理信息表达和地理信息应用等专业教育知识;3. 具备地理思维、地理实体表达、应用领域地理分析和文献检索等能力;4. 具备多源数据处理、时空数据分析表达、时空数据可视化探究、GIS系统设计开发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5. 初步具备地理数据多重表达与挖掘、地理本体的识别描述与表达、地理要素不确定性表达和模型重构方法等研究探索能力;6. 具备社会责任与思想道德、通识教育与艺术修养、身体健康与心理素养、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组织管理与执行能力、国际交流与国际视野以及终身学习与适应发展等综合素质。
三、主干学科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四、主要理论课程自然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遥感原理、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和空间分析等。
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遥感原理、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地图学等双语课程:遥感原理、文献阅读与写作研讨课程(含新生研讨课):空间认知与空间技术、3S集成与应用、地理信息科学进展创新创业课:ArcGIS开发与应用、GIS与物联网五、主要实践课程包括实验教学(物理实验、地理信息系统实验、遥感实验)、技能训练(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遥感图象处理与分析课程设计)、工程训练(测量学实习、自然地理学实习、人文经济地理学实习、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实习、遥感综合实习)及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是一门涉及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学科,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科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地理信息科学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以及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理空间分析等专业课程。
同时,还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操作、遥感图像处理等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相关技术。
二、实践教学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注重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相关技术。
可以通过开设实验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师资队伍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还应该注重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实践基地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实践基地应该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可以选择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作为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相关技术。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际应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地理信息科学人才。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方案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学科门类:理学专业代码:070504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地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等基本知识,具备扎实的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理论和较高的地理信息工程项目设计、管理、组织和实施能力,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管理素质、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继续学习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一)包括总体表述该专业需要学习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基础,需要具备的专业实践工作方法与技能,以及需要掌握的专业基本技能;分项表述毕业生应获得的具体知识和能力。
毕业生毕业5年左右应达到如下目标:应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知识并能够在地理信息、测绘、国土资源、城市管理、规划、交通、电力等领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教学和研究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知识方面: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结合自然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进行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相关科学研究,设计、开发和解决行业关键技术问题;能够实时把握地理信息科学领域发展前沿和动态。
(2)能力方面:具有创新意识和科学的探索精神,具有较高的企业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能力,具有地理信息工程中大型项目的设计、管理、监理、组织、实施等能力。
(3)素质方面: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精通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相关政策和法规,具备国家注册测绘师的基本素质,具备终身学习和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4)工程方面:具有较强的空间数据分析可视化与系统开发能力,紧跟行业科技发展,能够胜任专业技术骨干职位。
1知识要求1.1工具性知识1.1.1熟练掌握英语,具有一定的英文写作和表达能力;1.1.2了解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文献、资料检索的一般方法;1.1.3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高级编程语言和地理信息科学相关软件应用技术。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070504二、学科门类:理学三、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修业年限可为3-7年学位:理学学士四、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培养目标:毕业生应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及相关领域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专业技能。
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能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研究、管理等工作。
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基础、应用、提高三个层次,具有以下特色:1.强调测绘知识背景: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概念以及空间数据获取及处理能力。
2.依托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行业:根据学校定位,紧密结合学校优势学科,专业教学中突出地理信息科学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
3.注重学生开发能力的培养,加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学生具备从事高层次开发的基础;突出GIS网络化、移动化GIS的应用及开发能力。
五、培养规格和基本要求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2.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 掌握地理信息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前沿和发展动态。
具有空间数据采集、建库、分析的能力;GIS系统二次开发能力;地图编绘制作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4.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并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六、主干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七、主干课程1.主干基础课程(5门)(1)专业导论(2)数字地形测量学(3)地图学(4)遥感原理与应用(双语)(5)摄影测量基础2.主干专业课程(8门)(1)自然地理学(2)地理信息系统原理(3)空间数据库(4)卫星导航定位技术(5)空间分析与建模(6)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双语)(7)地理信息系统开发(8)WebGIS概论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要实验(1)空间分析与建模(2)空间数据库(3)C#程序设计(4)地理信息系统开发2.主要实践环节(1)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2)地图学实习(3)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实习(4)遥感原理与应用实习(5)C#程序设计实习(6)摄影测量基础实习(7)空间分析与建模实习(8)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实习(9)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实习(10)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实习(11)综合实习(12)毕业设计九、毕业合格标准本专业要求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为175学分,且每学期最低修读17学分。
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504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地理信息系统、测量学、地图学、遥感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利用GIS技术解决空间信息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城镇建设、区域规划、资源管理、数字农业、灾害监测、交通运输等领域从事与GIS、遥感和测量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科学、社会责任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测绘、3S集成技术、社会责任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数据获取、数据分析、地理制图及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了解地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主要方向,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2、系统地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测绘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4、了解相邻专业如土地管理、资源与环境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5、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较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生外语水平;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三、专业方向1、数字农业方向:学习掌握现代农业的数字应用技术,具备相应的软件操作管理能力,面向资源、环境和其他农业部门从事数字农业工作。
2、国土测绘与规划方向:学习国土测绘与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相应的软件操作管理能力,面向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地籍测量等部门从事信息开发与管理工作。
四、素质与能力分析表(表一)五、学制与学分1.学制:标准学制 4年,修业年限3-6年2.学分:最低修读169学分,其中课内教学环节必须修满128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必须修41学分。
地理信息科学 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学科门类:理学专业大类:地理科学类专业名称: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代码: 070504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知识基础、优良的创新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水利、国土资源、测绘地理、能源交通、城市规划、生态环境、教育等部门胜任地理信息的研究、管理、开发、分析、应用工作等生产实践或科研工作;为国内外地理信息及相关事业服务。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训练,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应用研究、系统设计与开发以及分析应用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 掌握数理、地理学识、信息类和应用学科等方面的学科基础知识;2. 掌握地理信息采集与管理、地理信息分析与处理、地理信息表达和地理信息应用等专业教育知识;3. 具备地理思维、地理实体表达、应用领域地理分析和文献检索等能力;4. 具备多源数据处理、时空数据分析表达、时空数据可视化探究、GIS系统设计开发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5. 初步具备地理数据多重表达与挖掘、地理本体的识别描述与表达、地理要素不确定性表达和模型重构方法等研究探索能力;6. 具备社会责任与思想道德、通识教育与艺术修养、身体健康与心理素养、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组织管理与执行能力、国际交流与国际视野以及终身学习与适应发展等综合素质。
三、主干学科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四、主要理论课程自然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遥感原理、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和空间分析等。
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遥感原理、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地图学等双语课程:遥感原理、文献阅读与写作研讨课程(含新生研讨课):空间认知与空间技术、3S集成与应用、地理信息科学进展创新创业课:ArcGIS开发与应用、GIS与物联网五、主要实践课程包括实验教学(物理实验、地理信息系统实验、遥感实验)、技能训练(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遥感图象处理与分析课程设计)、工程训练(测量学实习、自然地理学实习、人文经济地理学实习、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实习、遥感综合实习)及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Program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门类:理学,专业类:地理科学类,专业代码:070504)一、专业培养目标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是融合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学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地理信息系统、测绘、遥感、地图制图、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资源、环境、国土、海洋、城市、矿山、交通、规划等领域从事地理信息软件应用、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科学、地图制图学、测绘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接受各项专题实践训练,从而具备较好的科学和工程素养,掌握地理空间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存储与管理、查询与分析、制图与表达、系统开发与应用各个环节的知识、方法和技能。
通过本专业的系统学习,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地理学、测绘学和信息科学基本知识背景,兼具理科和工科相结合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终身学习态度和一定的国际视野。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体包括:(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是非判断能力;(2)热心帮助他人,爱岗敬业,遵守职业行为准则,具有较强的道德规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掌握理、工科领域基础学科知识,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具体包括:(1)掌握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地理问题的建模和求解;(2)掌握计算机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能够针对地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和成果表达;(3)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常识和素养。
3.“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主流专业软件进行GIS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70504)
一、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理学学士。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地理信息系统及信息化企业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基础空间信息建库、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1总体业务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3)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法律知识、国防知识,具有遵纪守法、团结合作、苦干实干、吃苦耐劳的思想品德,有较好的文化道德修养,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有文明的行为习惯及一定的公关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书刊,具有较好的外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5)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创造学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创造能力,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从事的业务范围
通过四年的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矿山、地质、土地、交通、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3知识、能力及技能要求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具有测绘学、地理学、土地科学及环境科学等综合背景,兼有理工结合的复合性专业特色。
经过本专业课程与实践环节的学习,本专业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及技能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数据库、地图学、遥感技术、数字矿山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及科学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和管理能力;
(4)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力法;
(5)精通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方面的主流应用软件,如ArcGIS、SuperMap、MapGis、ENVI及ERDAS等软件;
(6)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较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具有自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知识,具备阅读、翻译外语专业文献,用外语进行专业交流的基本能力。
(8)了解相邻专业如地理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测绘工程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9)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10)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状况;
四、毕业学分要求
五、教学总体安排
Ⅳ专业拓展课组教学计划进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