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
1.本专业培养具有地理学理论、技能和实践能力,能在政府、事业单位或企业从事与地理科学有关的专业活动及研究、开发和教学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2.培养掌握地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系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正规教育和半正规实践的系统性、贯通性、实用性运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地理科学专业培养计划
1.理论学科:
(1)基础理论:
地理学概论、数学地理学、信息技术地理学、物理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生态地理学、空间信息技术与GIS等。
(2)专业课程:
区域发展规划、国土资源调查、新型城镇化规划、森林地理学、贫困地理学、解译遥感影象处理、区域地理学研究、空间与环境关系、城市社会地理学等。
2.实践环节:
(1)地理实习:
地理学生实习是指在地理学科指导下,在社会实践中受到社会生活的熏陶,在运用地理学知识、技能和技术,通过实践活动,达到充分和正确体验现实的实习活动。
(2)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在学术研究上能得到实践的训练。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研究地球表层人地系统,阐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总体规律,重点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整治与保护、自然灾害防治、生产力综合配置、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和工程设施合理布局等方面为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性论证和科学依据。
将地理科学专业建成专业口径宽、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省内外同类院校特色鲜明的一流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教师素质和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具有自主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能在中等学校从事地理及环境教学、地理教育研究工作,也能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等各种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掌握教学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主要课程:地球概论、环境保护概论、地质学、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地图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
特色课程:洞庭湖区专题研究、地理教学技能、乡土地理。
四、实践教学环节集中实践:军事训练、地质与地貌实习、气象与水文实习、植物与土壤实习、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测量与地图实习、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类)一、专业代码070701专业名称:地理科学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教学科研机构、企业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研、规划、开发、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接受地理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研究、规划、开发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业务素质: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研究方法;掌握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具备从事地理教学的良好的教师素养;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进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野外考察及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具备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
3.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四、主干学科:地理学五、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测量与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经济地理学、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地理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实习支教:18周(汉语言、民考汉、双语班);2.教育实习:8周(民考民);3.人文地理综合实习:3周;4.自然地理野外实习:2周;5.毕业论文:8周;6.军事训练:2周;7.见习:1周七、修业年限:汉语言、民考汉、双语班学生为四年,民考民学生为五年(含一年预科)。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全面掌握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及其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熟练运用地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本专业科学研究和实验实践技能方面获得系统训练的专业人才。
适宜到国土、环保、交通、水利、农业等政府部门从事专业管理工作;到政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地质环境监测站、水文观测站、水土保持站等)从事与地理学有关的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自然灾害防灾与减灾,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到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公路工程、海洋工程、探矿工程等相关勘察研究设计院从事与地质灾害有关的调查勘察和研究工作;还可以继续攻读自然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将来进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一)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必要的军事训练和生产劳动,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二)业务方面系统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包括野外实习与室内实验)的训练;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态学、及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和绘图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本学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良好的从事实际应用工作的能力;较熟练掌握英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刊;熟悉文献检索和其它获取科技信息的方法。
(三)体育方面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的合格标准。
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心健康。
三、授予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与课内总学时五、专业核心课程测量与地图学、普通地质学、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普通水文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人文地理学六、专业特色课程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生态学、土地利用与规划、土地退化与整治、土地信息系统、灾害地理学、环境地球化学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附表一: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说明:①1、4、7、10学期分别指一、二、三、四年级的第一学期(秋季);2、5、8、11学期分别指一、二、三、四年级的第二学期(春季);3、6、9学期分别指一、二、三年级的短学期(夏季)。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方向)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200字以内)中山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遥感与GIS方向)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遥感科学和地图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国内外常用GIS软件与遥感软件的实践运用能力,以及一定的系统开发、维护和管理能力,能够在城市建设、区域规划、资源、环境、交通、人口、土地管理、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400字以内)本专业具有地理学、测绘学、信息科学、资源科学及环境科学等综合背景,兼有理工结合的复合性专业特色。
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遥感、计算机程序设计等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有GIS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以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GIS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GIS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掌握遥感基础理论与遥感应用的基本技能。
4.了解相邻专业如地理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测绘工程等的一般原理和知识;5.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与法规;6.了解GIS、遥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GIS产业发展状—1—况;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修业年限为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五、专业核心课程:按培养要求列出专业课程10门左右。
测量与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遥感概论、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定量遥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多元统计分析、高级程序设计。
2024级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2

2024级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2 2024级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22024级地理科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专业是以地理学科为基础,培养地理科学教师的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地理理论和知识基础,掌握一定的教育科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地理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培养目标1.具备坚实的地理基础理论和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具备较高的地理科学研究能力。
2.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能够承担地理学的中学教育工作,培养和指导地理学科学生。
3.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参与地理科学的科研项目,发表地理学论文。
4.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了解现代教育和教育政策。
二、培养要求1.必修课程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地理学原理、地貌学、气候学、环境学、资源与环境、地理国情调研等。
2.选修课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球物理学、环境地质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等。
3.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教育实践、参加科研项目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毕业论文独立完成一篇具备一定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展示个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模式1.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地考察等。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和方法。
2.开设地理实验室,提供现代化实验设备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3.与地理研究所、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研合作项目,加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
4.培养学生从事地理教学实践,参与地理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团队专业教师队伍由有丰富地理学科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其中包括研究领域涉及地球物理学、环境地质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各个方向的专家。
教师既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又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和教学经验。
五、实践平台开设地理实验室,配备现代化地理仪器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教学和科研实践平台。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地理教学和地理教学研究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为地方相关部门培养地理科学专门人才。
二、就业主要领域(方向)1、中等学校、教育部门进行地理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学教研、教学管理岗位。
2、与地理科学相关的机关(如国土资源管理局、旅游局、环保局等)、事业单位(如城乡规划设计院等)的管理和研究岗位。
三、培养规格(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1、学科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现代地理技术手段和基本思想方法。
2、专业面向的职业所需技能:(1)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并通过教学实践环节,获得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
(2)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科学修养。
(3)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富有科学创新精神,具备地理实际应用的基本能力,具备初步的科研素质和能力。
(4)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
(5)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3、关键能力(1)勤奋敬业的精神: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思想端正、定位准确、诚实守信、努力学习。
(2)学习能力:学习并掌握专业要求的课程知识、技能知识,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
(3)工作能力:胜任地理课堂教学的能力和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运用地理科学的相关知识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创新研究,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职业延展能力:能运用地理科学研究内容广泛的特点和学生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对其所在地区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核心职业能力1、语言:具备流利的中英文交流能力,必须取得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证书和相应的英语证书能力。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_5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_5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案_5一、培养目标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坚实的地理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地理调查能力,具有科学研究和地理分析能力,能够在地理实践、地理教育和地质资源管理等领域内有所建树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内容地理科学专业的主要培养内容包括地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地理调查与实践、地理分析与规划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内容:1.地理学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的体系框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地理规律等基础理论知识。
学生需要系统学习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之中。
2.地理调查与实践地理调查是地理科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学生需要学习地理调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地理调查的主要技巧和操作流程。
同时,学生还需要参与地理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地理分析与规划地理分析是地理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学生需要学习地理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地理分析的主要工具和技术。
地理规划是地理学的应用领域之一,学生需要学习地理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地理规划的实践经验和案例。
三、培养要求1.培养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严谨的学风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2.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地理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理调查和实验技术,掌握地理分析和规划方法,能够进行地理研究和地理实践。
3.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地理实践和实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地理调查和实验技术,掌握地理分析和规划方法,具备地理实践和规划能力。
四、培养实施1.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设置了地理学的基础理论课程、地理调查与实践课程和地理分析与规划课程。
其中,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地理学基础概论、地理学研究方法、地理统计学等;地理调查与实践课程包括地理调查方法与技术、地理实践和实验、地理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地理分析与规划课程包括地理分析方法与技术、地理规划原理与实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系教 师指导
专业选修课
分析化学(一)
Analytical Chemistry
2
(1)
分析化学实验(一)
Analytical Chemistry
1
Experiments(1)
环境地理学
Environmental
3
Geography
土壤环境学
专 Soil Environmental
3
Science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方
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 展,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全面掌握地理 科学基本理论及其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熟练运用地 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本专业科学研究和实验实 践技能方面获得系统训练的专业人才。
适宜到国土、环保、交通、水利、农业等政府部 门从事专业管理工作;到政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 (地质环境监测站、水文观测站、水土保持站等) 从事与地理学有关的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自然灾 害防灾与减灾,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到地质 工程、岩土工程、公路工程、海洋工程、探矿工程 等相关勘察研究设计院从事与地质灾害有关的调查 勘察和研究工作;还可以继续攻读自然地理学及相 关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将来进入高等院校和 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心健康。
三、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与课内总学时
课程类别 公共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毕业总学分
(实践
学分数 44 20 55 42
所占比例/% 27.32 12.42 34.16 26.08 不少于35学分
161
2
土地经济学 Land Economics
3
土地利用与规划
课 Land Use and Planning
3
生态学 Ecology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土地信息系统
Land Information
3
System
土地退化与整治
Land Degradation &
3
Regulation
环境地球化学
Environmental
3
3
土壤地理学实验
Soil Geography
2
Experiments
综合自然地理学
Integrated Physical
3
Geography
综合实习
Integrated Practical
2
Studies
地理学思想史
History of Geographic
2
Thought
毕业论文 Thesis
4
54 5/3 罗俊教 授
7 三年级:第一学期7门课程(21学时/周);第二学期7门课程(19 学时/周);短学期综合实习。
8 四年级:第一学期4门课程(8学时/周);第二学期(4周)毕业 论文。
3 学校规定:理论课程18学时为1学分;实践教学课程36学时或1周 为1学分。
4 学校规定:每门课程周学时数不超过学分的2倍;每周总学时数 18-26学时。
5 一年级:第一学期8门课程(24学时/周);第二学期9门课程(27 学时/周);短学期军训。
6 二年级:第一学期6门课程(19学时/周);第二学期9门课程(23 学时/周);短学期地质、地貌、土壤、植物课程实习。
3
生物地理学 Biogeography
3
课 生物地理学实验
Biogeography
1
Experiments
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
Field Work for Soil
1
Geography
生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Field Work for
1
Biogeography
数量地理学 Quantity Geography
张新长,易红,
54
5/3 刘小平,卓莉,
王静,博士生
54
5/3
姚爱军 副教授
54
5/3
李贞副 教授
36
5/2
李贞副 教授
1周
6/1
姚爱军 副教授
1周
6/1
李贞副 教授
胡华 54 7/3 颖、郭
文平
54
7/3
姚爱军 副教授
54
7/3
董玉祥 教授
2周
9/2
全系教 师指导
36
10/2
保继刚, 刘云刚
4周
11/
54
8/3
刘小航 讲师
54
10/3
董玉祥 教授
54
10/3
高全洲 教授
说明: 1 1、4、7、10学期分别指一、二、三、四年级的第一学期(秋 季);2、5、8、11学期分别指一、二、三、四年级的第二学期 (春季);3、6、9学期分别指一、二、三年级的短学期(夏 季)。
2 学校规定:通识课程占公共选修课学分,不少于6门通识课程共12 学分;公共选修课在各学期均匀选修,以夏季短学期选修为主。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 态学、及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和绘图等相 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了解本学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有良好的从事实际应用工作的能力;
较熟练掌握英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 刊;熟悉文献检索和其它获取科技信息的方法。 (三)体育方面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 的大学生的合格标准。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一)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 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树立辨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必要的军事训练和生 产劳动,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 务。 (二)业务方面
系统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包括野外 实习与室内实验)的训练;
Geochemistry
36
2/2
化工学 院
36
2/2
化工学 院
54
5/3
刘秋海 讲师
54
7/3
姚爱军 副教授
54
7/3
姚爱军 副教授
54
7/3
刘小航 讲师
54
7/3
周春山 教授
36
8/3
刘希林 教授
36
8/2
杜建会 讲师
36
8/2
何深静 讲师
54
8/3
刘宣讲 师
54
8/3
刘宣讲 师
54
8/3
李贞副 教授
郑卓教 1 1周 3/1 授,张柯
教授
1
1周
3/1
高全洲 教授
3
54
4/3
刘秋海 讲师
1
36
4/3
刘秋海 讲师
3
54
4/3
杜建会 讲师
必 概率统计(理工类)
3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概
论
3
修 Remote Sensing & GIS
土壤地理学 Soil Geography
不少于155学
课内总学时
2988
要求2700学时 右
五、专业核心课程
测量与地图学、普通地质学、地貌学、气象与 气候学、普通水文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人文 地理学
六、专业特色课程 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生态学、土地利用
与规划、土地退化与整治、土地信息系统、灾害地 理学、环境地球化学
地貌学野外实习 Field Work for Geomorphology
专
气象与气候学 Meteorology &
Climatology
气象与气候学实验 Meteorology & Climatology
业 Experiments
普通水文学 General Hydrology
3
54
2/3
高全洲 教授
地理学专业外语 English for Geography
3
土地资源学
业 Land Resources Science
3
城市地理学 Urban Geography
3
灾害地理学
选 Hazard Geography
2
中国地理 Geography of China
2
全球化视野下的世界地
理
修
World Geography Under Globalization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
附表一: 计划表
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
课
开课
程 类
课程名称/英文名称
总学 分
总学 学期/ 时 周学
课程负 责人
别
时
人文地理学 Introduction to Human Geography 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普通地质学 General Geology
李郇,曹小
3
54
1/3
曙,胡燕,何 深静,博士
生
3
54
1/3
化工学 院
郑卓教 3 54 1/3 授,张柯
教授
测量与地图学 Surveying and Cartography
黄德全,
易红,熊
3
72
2/4 首萍,博
士生
地貌学 Geomorphology
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 Field Work for General Ge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