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精选10篇)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精选10篇)欣赏《小步舞曲》篇一教学目标1.模唱、记忆小步舞曲第一主题旋律,听辨和标记乐曲段落。
2.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有兴趣自己收集相关资料并向同学介绍。
教学重、难点1.能听辨出乐曲的结构,并用简单的图式表现。
2.模唱记忆第一段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不想长大》,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师:这么时尚的歌曲中的有些旋律出自离我们有200多年之久远的作曲家莫扎特。
让我们来走进莫扎特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
2.教师介绍作者。
(莫扎特简介)二、欣赏小步舞曲1.教师介绍小步舞曲的风格特征。
“小步舞”是一种起源于欧洲民间的三拍子舞蹈,原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
“小步舞”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
《小步舞曲》的音乐特点是旋律流畅、优美、华丽,节奏多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也有的作曲家在作品中选用带符点的节奏,使得乐曲更具有推动力,伴奏简单清晰。
2.初次聆听乐曲《小步舞曲》。
教学要求: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整体段落,听辨乐曲的演奏乐器。
3.分段欣赏。
(一)听赏第一部分。
(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一部分音频)①教学要求:熟悉乐曲第一部分。
师:听辨第一部分有几种不同的旋律。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讲解:再次聆听第一部分,感受乐曲第一部分两种旋律宛如对话般呈现的形式。
宛如公主和王子在舞会中相识,你一言我一语在对话在舞蹈。
教师指导:学生先以较慢的速度读出节奏,然后跟琴进行演唱,注意空拍处要做到声断气不断,这样才能表现乐曲轻巧俏皮的感觉。
师:第二旋律宛如王子娓娓动听的话语,我们来感受一下旋律线的方向,感受乐曲的情绪。
②完整听第一部分音频。
(二)听赏第二部分。
(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二部分音频)师:请跟着乐曲划拍,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特点。
生:每拍四个音,节奏紧凑,旋律流畅华丽。
师:我们来当一名钢琴家怎么来演绎一下莫扎特的音乐。
(用OO节奏来演奏一遍。
)(三)听赏第三部分。
新版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学设
计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音乐是什么
第一课:认识音乐
教学目标
- 能够理解音乐的定义和作用
- 能够识别不同类别的音乐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音乐
- 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 音乐的作用和价值
2. 音乐的分类
- 中国传统音乐
- 西方古典音乐
- 流行音乐
教学步骤
1. 导入
- 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
- 提出问题:“你认为音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 研究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 通过简单的例子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讨论音乐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3. 认识不同类别的音乐
- 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并播放示范音乐
- 介绍西方古典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并播放示范音乐
- 介绍流行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并播放示范音乐
- 听音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音乐类型的风格和氛围
4. 总结和展示
- 回顾研究到的内容,让学生回答问题:“你最喜欢哪种类型的音乐?为什么?”
- 学生自愿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展示
教学资源
- 音乐记录仪器(如播放器或电脑)
- 音乐示范音频
- 图片和简单例子的幻灯片
教学评价
- 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 学生对不同音乐类型的感受和理解程度- 学生参与展示的表现和分享内容。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三篇

【导语】⾳乐只能⽤声⾳来表现,⽤听觉来感受,但这并不等于说⼈们在创作和欣赏⾳乐时,⼤脑⽪层上只有与听觉相对应的部位是兴奋的,⽽其他部位都处于抑制状态之中。
实际上,⾳乐家不⽌是通过听觉的渠道,⽽是⽤整个⾝⼼去感受和体验、认识和表现⽣活的,这同其他门类的艺术家并没有什么区别。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乐活动“新年⾳乐会” 教学⽬标: 1、⽤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愿,激发学⽣对美好幸福⽣活的热爱之情。
2、进⼀步了解不同民族的⾳乐⽂化,激发学⽣对祖国民族⾳乐的热爱之情。
3、以班级召开⼀次“迎新年⾳乐联欢会”表达同学们对未来的美好祝福。
教学过程: ⼀、导⼊:新年快要到了⼤家想⽤怎样的⽅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呢? ⼆、分⼩组进⾏准备。
1、看⾳乐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乐⽂化。
2、教师检查学⽣准备的节⽬及资料。
3、学⽣分成⼩组活动,把⾃⼰准备的节⽬表演给⼤家,让⼩组同学进⾏审议,评定。
4、学⽣进⾏合作排练,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活动。
1、请各组同学把⾃⼰的节⽬与⼤家进⾏交流。
2、⽤不同的⽅式进⾏“迎新年⾳乐联欢会”。
四、教师进⾏⼩结 五、根据⾳乐会顺利进⾏的情况,评选“组织奖”让学⽣很有⾃信的展⽰⾃⼰创作,编导的节⽬。
学习歌曲《平安夜》 教学⽬标: 1、⽤优美、和谐的声⾳演唱歌曲,感受宁静,祥和的⽓氛,了解歌曲的创作经历。
2、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
教学过程: ⼀、导⼊。
1、播放歌曲《铃⼉响叮当》设问:什么节⽇能听到这⾸歌? 2、与圣诞节有关的⾳乐你们还知道哪些? ⼆、学习歌曲。
1、教师带领学⽣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学习⾼声部旋律,学习⽤⼝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3、学习低声部的旋律,学习⽤⼝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4、练习合奏 三、分组⽤各种形式演唱歌曲 四、各组汇报展⽰ 五、欣赏吉他演奏《平安夜》和电⼦琴演奏《平安夜》。
欣赏《蓝⾊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标: 1.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泛了解异国⽂化,丰富学⽣的情感体验,提⾼舞曲⾳乐的鉴赏能⼒。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优秀13篇)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优秀13篇)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1、演唱嗯嗨呀2、听赏阿里郎3、练一练合唱练习教学目标1、能用愉快、风趣的情绪学会演唱歌曲《嗯嗨呀》,认识朝鲜民歌“安旦长短”的韵律,并能为歌曲伴奏。
2、能认真聆听朝鲜民歌《阿里郎》,体验朝鲜族人民的思乡之情,并能与管弦乐曲《阿里郎》进行对比听赏,加深对作品的认识。
3、能与同学一起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合唱小品《小鸟在歌唱》,逐步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和协调、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用高亢、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嗯嗨呀》,表现歌曲愉快、热闹的劳动场面。
2、认识朝鲜民歌“安旦长短”的韵律特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感受朝鲜族音乐文化的魅力1、导入: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段少数民族的舞蹈,仔细听听,猜猜是哪个民族的?(欣赏长鼓舞片段)A、谁来说说?(朝鲜族)B、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服饰图片)(他们穿的衣服很有特点,是短衣长裙,以白色为主,这是朝鲜族人民在节日或民族集会时喜欢穿的素白衣服,这个民族有“白衣民族”的美称。
)C、他们的舞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时而优美典雅,时而热情奔放,很有活力。
)这就是朝鲜族的长鼓舞。
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很多民歌的`音调和节奏常常和轻盈飘逸的舞蹈动作紧密结合,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朝鲜族,感受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播放朝鲜族音乐特点介绍)2、(出示长鼓图片)朝鲜族的姑娘在跳舞时,胸前常常挂着一面鼓,这就是朝鲜族独特的乐器——长鼓。
想不想跟老师来学几个长鼓舞的动作?在跳长鼓舞时通常右手拿鼓棒,左手拍打鼓面,身体和肩膀随着音乐有节奏的摆动。
A、我们可以这样表演(老师示范)B、我们也来试试,在大腿上轻轻拍一拍C、看看老师是怎么拍的?对了,要拍出强弱,跟老师来模仿(用身势动作拍击,并突出强弱。
)这种节奏在朝鲜族音乐中叫“安旦长短”。
三、学唱歌曲《嗯嗨呀》1、导入:朝鲜人民喜欢用欢乐的歌舞表达着自己的心情,即使是在劳动当中也充满着歌声,朝鲜民歌《嗯嗨呀》就是其中一首韵味儿十足的劳动歌曲。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5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方案5篇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方案1本学期教学目标与内容: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拟深入的欣赏。
这个阶段我会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后知识的衔接工作。
我会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
并要注意防止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
教学分析:1、唱歌是学习一些适合小学生延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
注重学生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现歌曲情感,能够独立、自信地唱歌。
2、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3、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
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
防止单纯而枯燥的讲授,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
4、综合训练为本课本的重要特色之一,旨在通过某一种形式〔如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和音乐创作等〕的练习、到达多种技能训练或知识运用的要求,依照各课教学目的、既抓住训练重点,又要有所兼顾,充分发挥每一条练习中所包含的训练作用。
学生根本情况分析:五年级共有学生100人左右,这些学生大都来自于居峪村,一少局部转于其他乡镇学校,他们都是少先队员。
这些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
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
再加上五年级时期的学习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本学期,学生将稳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几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
本学期教材在乐理方面又加深了难度,如一个升号的调,升记号和复原记号等,使学生学习起来确实不容易,但它又为今后的五线谱学习做好了伏笔。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优秀10篇)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优秀10篇)五年级上音乐教案人教版篇一教学目标: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以班级召开一次“迎新年音乐联欢会”表达同学们对未来的美好祝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年快要到了大家想用怎样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呢?二、分小组进行准备。
1、看音乐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2、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节目及资料。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自己准备的节目表演给大家,让小组同学进行审议,评定。
4、学生进行合作排练,教师到各组指导三、展示活动。
1、请各组同学把自己的节目与大家进行交流。
2、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迎新年音乐联欢会”。
四、教师进行小结五、根据音乐会顺利进行的情况,评选“组织奖”让学生很有自信的展示自己创作,编导的节目。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二教学内容:复习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演唱歌曲《快乐的嚓嚓嚓》并用二拍子指挥图式。
2、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3、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4、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快乐的小队》。
5、复习升记号、“D.”、“Fine”、二拍子指挥图式、三拍子的指挥图式。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组织教学三、复习歌曲1、齐唱《快乐的嚓嚓嚓》。
2、分男女声唱《快乐的嚓嚓嚓》。
3、齐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4、小组派代表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5、齐唱《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6、分男女声唱《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7、指名演唱《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8、齐唱《快乐的小队》。
9、指名演唱《快乐的小队》。
10、复习升记号、“D.”、“Fine”、二拍子指挥图式、三拍子的指挥图式。
四、课程结束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体验歌曲中主人公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能力目标:在学唱歌曲中,使学生对台湾校园歌曲有初步的了解,并感受其清新、轻松、亲切的特点。
知识目标:了解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初步感受和声的美妙。
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感受和声的美妙。
歌曲分析本课是由台湾著名的民谣创始人叶佳修创作的一首民谣歌曲。
歌曲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美好童年时光的怀想。
歌曲为4/4拍,宫调式,两段体结构。
歌曲的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节奏跳跃富有动感,即刻使人联想到,漫步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上,留下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情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
歌曲的第二部分,节奏顿时拉宽,旋律舒展,情绪亲切热情,切分音的运用,较强的表达了对家乡充满着激情的抒发,在“阳光”和“沙滩”的句中出现一拍休止符,更近一步的表达了对童年时美好时光的怀想,句末的旋律在变拍子中有高音,下行结束,表现了那时的童年回忆还是那么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教学方法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对比法,分组合作式教学准备手风琴,课件养成教育训练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要养成认真倾听,勇于发言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台湾校园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师生一起唱。
(目的:为后面引出民谣这种歌曲的形势做铺垫,同时也是为了活跃气氛。
)2.师:你对台湾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师:台湾省是由台湾岛及其周围的绿岛、澎湖列岛等几十座岛屿组成,是我国第一大岛。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优秀5篇

动听的音乐就像是飞舞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也像是叮咚的泉水在山间流淌,有时候,也像是璀璨的星辰,在夜空用闪烁。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5篇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一教学内容分配建议表略。
二教学要求(一)单元总要求1.通过欣赏歌曲演唱及组织音乐会的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从小有爱心,把心中最美好的祝福带给自己的长辈老师和小伙伴。
2.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在音乐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组织新年联欢会的活动。
(二)具体要求1.以赞美感恩的心情,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平安夜》,并了解歌曲的来历。
2.以充满深情的歌声,喜悦的心情演唱歌曲《难忘今宵》。
初步了解词曲及演唱者的情况。
3.体验感受民乐《花好月圆》带给人们的欢乐情绪。
4.分组准备新年联欢会。
三教学准备教具1.钢琴、录音机、录音带、多媒体设备、VCD光盘、录像资料等。
2.沙锤、双响筒、铃鼓、碰钟、响板等打击乐器;口风琴或竖笛。
3.圣诞节的贺卡、圣诞树、圣诞老人。
四教材分析(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1.用真挚的情感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难忘今宵》;用和谐优美宁静的声音演唱歌曲《平安夜》,表达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之情。
2.小组合作组织新年音乐会。
本单元的'难点:1.根据音乐的情绪为乐曲《花好月圆》分段。
2.为新年音乐会设计海报节目单等策划活动。
(三)音乐材料分析2.《花好月圆》(民族管弦乐曲)彭修文根据黄贻钧同名管弦乐曲改编,是一首采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轻音乐作品。
ABA结构。
全曲在热烈的快板引子中开始。
A主题柔和轻盈,先由笛子以明亮音色呈示,然后转入高胡和二胡变化重复,描绘了一幅轻歌曼舞的画面。
B主题先在扬琴上出现,轻快活泼;然后经过笛子和二胡高胡的变化重复,通过一个切分节奏的变音“降7”,乐曲由G调转入C调,低音乐器以深厚的音色演奏出有舞蹈性的节奏型,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月下花丛尽情欢舞的场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单元目标:1、体验热爱生活的情趣,享受祖国母亲怀抱里幸福童年的快乐。
2、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校园的早晨》,欣赏歌曲《赤足走在田埂上》、《OK星期天》,领略校园歌曲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3、结合身体动作跟手音乐的节拍和情绪;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还原记号”和“从头反复记号”等音乐符号;学习二拍子指挥图式;感受无伴奏合唱的表现力。
通过欣赏《祝你快乐》,感受各种铜管乐器的音色。
4、以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尝试音乐情境小品的设计和表演。
通过唱好校歌等活动分享身边的课程资源。
二、单元教学内容:课时第一课时《微笑波尔卡》《快乐的嚓嚓嚓》《露一手》(1);人:升记号、二拍子指挥图式第二课时《赤足走在田埂上》《校园的早晨》认识“从头反复记号”和“省略记号”《露一手》(2)了解台湾校园歌曲、唱唱学校的校歌第三课时《春之歌》《把心儿种在春天里》采集与分享:我们的校歌;认:还原记号;《露一手》(3)第四课时《OK星期天》《快乐的小队》《露一手》(4)第五课时《祝你快乐》机动复习我的创造《露一手》(5)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听《微笑波尔卡》2、唱《快乐的嚓嚓嚓》3、认:升记号;二拍子指挥图式二、教学目标:1、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感受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
2、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学会二拍子指挥图式。
三、教学难点:唱准半音的音高四、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五、教学过程:(一)欣赏《微笑波尔卡》1、师播放《微笑波尔卡》手风琴曲师:刚才我们听了手风琴版的《微笑波尔卡》,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管弦乐版的《微笑波尔卡》(请学生讨论一下两种版本的波尔卡的不同风格)2、师介绍波尔卡的有关知识师: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的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
是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2/4拍的对舞。
(师教学生简单的波尔卡舞步)3、再次欣赏让学生分辨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
生讨论。
师总结:乐曲第一主题轻快、跳跃;第二主题,流畅、舒展。
4、师生共同讨论,说说还有哪些比较有名的波尔卡乐曲,师播放《闲聊波尔卡》片段,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学唱歌曲1、导入2、初听歌曲,感受临时变化音。
3、一起唱一唱如:sol—--#fa、la—#sol、#fa—mi4、师讲解升记号,“#”是比原音升高了半个音。
5、再听歌曲,跟师边听边指挥。
6、学习二拍子的指挥图式7、让学生跟唱前半部分。
8、跟师唱后半部分。
(注意变化音和附点节奏的唱法)9、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指导用轻巧、有弹性的掌声为歌曲伴奏,师指挥)10、让学生随歌曲节奏律动,感受歌曲情绪。
(三)小结师:今天我们学唱了《快乐的嚓嚓嚓》还欣赏了波尔卡乐曲。
请同学们回去,再找一找适合跳集体舞的歌曲或一些波尔卡乐曲,给他们配上合适的舞蹈,下次有机会一起分享。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听歌曲《赤足走在田埂上》2、唱歌曲《校园的早晨》3、认:认识“D.C.”、“ ”、“Fine”等记号。
4、拓展:了解台湾校园歌曲,唱唱学校的校歌。
二、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知道“从头反复记号”和“省略跨越记号”在歌曲中的用法以及正确的演唱顺序。
2、欣赏歌曲《赤足走在田埂上》,感受无伴奏合唱的意境。
3、了解更多的校园歌曲,领略校园歌曲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学唱歌曲时,歌曲中“直到长成参天大树”乐句中切分节奏的掌握;“和我共享阳光雨露”乐句和上句的衔接。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欣赏校园风景照片四幅,配以校歌录音作为背景音乐。
师:这是什么地方?看到这些照片你想说些什么?生:(说出自己看了照片后内心的感受)师:有这样一首歌曲就能够表达同学们现在的心情,这首歌就是《校园的早晨》。
听老师来唱一唱好吗?(二)新歌教学1、教师跟随伴奏范唱歌曲《校园的早晨》,请学生听完后说说歌曲的情绪。
(前半部分欢快、跳跃,后半部分优美连贯)2、用多媒体出示歌谱,请学生再听,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3、请学生说说歌曲的演唱顺序,教师指导认识“从头反复记号”和“省略跨越记号”。
4、学唱歌曲A、跟随琴慢速轻唱前半部分。
教师提示:注意“声断气连”和前半拍休止。
师:“沿”后面的休止符应该怎样唱?换气还是声断气连?(教师师范两种唱法,请学生分辨,并能正确地唱出来)师:“初升的太阳”处前半拍休止一般用什么办法来唱准呢?生:(可以用拍手、吸气、跺脚等办法)B、跟着琴轻声唱B段,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
师:有没有哪个地方每次都唱不好?师弹琴并师范,学生分句模唱两个“直到长成参天大树”乐句,注意切粉节奏。
前半拍休止时拍手吸气,“直”要唱一拍,不能抢拍。
叫个别学生单独唱,学生进行评价。
C、学唱结束句D、全曲连唱师:用什么样的声音唱最合适?5、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完整地跟伴奏演唱歌曲。
6、变换演唱形式:用领唱、齐唱的方式唱,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分别在哪里领唱、哪里齐唱。
请一学生上来领唱,其他学生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三)欣赏教学师:《校园的早晨》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谷建芬和音乐人高枫创作。
在台湾,有一位音乐人叫叶佳修,也创作过许多首好听的校园歌曲,其中有一首在祖国大陆广为流传,那就是《赤足走在田埂上》。
1、学生欣赏歌曲。
2、师:有没有觉得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师生讨论,了解无伴奏合唱。
3、师:歌词也很美啊,轻轻地读一读吧。
4、再听,可以跟着录音轻声哼唱。
(四)拓展师:在上一世纪七八十年代,有许多首校园歌曲不但在校园内广为流传,而且也传唱在各地的大街小巷,其中还有好多首现在仍然盛唱不衰。
(多媒体链接校园歌曲网页)请个别学生上来操作电脑,选取网页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一段文字读给同学听。
链接歌曲《乡间的小路》、《童年》、《外婆的澎湖湾》、《踏浪》等,让学生自己选择最想听的歌曲。
(五)小结师:今天我们学唱、欣赏了几首好听的校园歌曲,我想问问同学们,是不是校园歌曲就只是适合在校园内演唱呢?那么再想一想,这些二三十年代的歌曲为什么到现在仍然流传甚广?台湾、大陆两地的校园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外可以自己去搜集这些歌曲的音响资料。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一)听《春之歌》(二)唱《把心儿种在春天里》(三)认:还原记号;《露一手》(3)教学目标:(一)通过对作品欣赏、演唱、配乐诗朗诵,体现文化艺术多元化的特点,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沉浸于浓郁的诗情画意中。
(二)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三)认识还原记号;学习三拍子的指挥图式。
教学重、难点:用和谐、圆润、均衡的声音唱出少年儿童追求未来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反复播放《春之歌》A段旋律(二)导入教学比一比,赛一赛:1、说出带有“春”的成语。
引导:同学们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师:提到春天,人们总喜欢用温暖、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等词语,写它带给人的美好。
2、说出古诗词中关于“春”的诗句。
3、配乐诗朗诵《推开春的大门》听到鸟叫了在城效,有几只报春鸟它们不敢进城只在效外欢呼和跳跃它们朴素得像乡下的农民让我萌发一种亲近它们是我的朋友啊又仿佛是我巧遇的亲人它们在寻找不知名的虫子向同伴发出亲和的声音在效外,我爱上了鸟的声音在鸟的争鸣中我推开了春的大门(音乐《春之歌》A段旋律)(三)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1、跟琴轻唱A段主旋律。
认识还原记号:表示将已升高或降低的音恢复到原音高。
2、初听乐曲问:A、在听到主题旋律的时候作出表示B、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3、再次欣赏。
要求学生用色彩表示听不同段落时的感受,并说明理由。
4、揭题、简单介绍乐曲创作背景及作者。
(四)学习歌曲《把心儿种在春天里》1、让学生描述自己所做过的美好的梦,谈谈自己的理想。
2、听教师范唱歌曲。
3、学生用LU跟琴哼唱旋律。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歌词,感受歌词抒发的情感。
5、再次听录音范唱。
注意第一乐段各乐句的相似之处的区别,并唱一唱。
6、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
7、自学第二段歌词。
8、学习三拍子的指挥图式。
9、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划拍。
(五)表现歌曲1、讨论用什么样的力度来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情绪。
2、采用多种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比如:领唱,合唱;轮唱;接口唱等3、在歌曲后半部分用拍手为歌曲伴奏。
节奏型“0 XX X”可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一组伴奏。
(六)课堂小结第四课时一、教学内容:1.听《ok星期天》2.唱《快乐的小队》3.动:露一手二、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快乐的小队》,并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以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尝试音乐情境小品的设计和表演。
三、教学重难点:歌曲《快乐的小队》学唱中四度、七度下行跳进的音准掌握,两处#fa的接唱。
四、教学准备:钢琴,音响,vcd,录音机,磁带等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礼仪歌相互问好(二)歌曲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熟悉的歌曲,但是我有一个小要求,请你们在聆听的时候用你们喜欢的身体动作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好吗)?录音机播放乐曲《哦,十分钟》。
(师:刚才老师看到你们用各种方式聆听了这首歌曲,凡是用最放松的姿态来感受的同学都是对的。
比如跟着歌曲轻轻扭动身体,左右点头,按节奏跺脚。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另一首轻松愉快的校园歌曲,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思考给这首歌曲取个歌名,好吗?) (三)新课教学1.听《ok星期天》a.多媒体出示学生周日游玩各地时欢快场景。
配以《ok星期天》的音乐。
b. (谁能给这首歌起个合适的名字?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老师也起了个歌名叫《ok星期天》)请学生畅谈自己旅游时的感受,说说周末丰富的课外生活。
c.再次聆听《ok星期天》,感受歌曲轻快的气氛2.唱《快乐的小队》a. (同学们,我们中国的小朋友用各种方式度自己的节日,那外国的,全世界的小朋友是如何来过他们的节日的呢?我们一起到前苏联去看一看吧。
)欣赏童声合唱《快乐的小队》,听赏后讨论他的演唱形式、歌曲的情绪、内容等。
b. 复听:随着歌曲的旋律律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出强拍,并用左脚踏在强拍上。
c.在分句处标上“v”记号,提示学生正确换气。
d. 教师示范演唱全曲,要求找出变化音。
e. 反复跟琴演唱变化音和四度、七度下行跳进的音准,并分组赛一赛,奖励音准最好的一组。
f. 教师带领学生跟录音唱全曲,做律动,在分句的地方变换行走方向。
(四)露一手同学们,你们听过故事《彼得与狼》吗?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欣赏音乐剧《彼得与狼》,并请你们演一演故事里的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