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砌体一般构造要求

合集下载

砌筑工程标准要求

砌筑工程标准要求

砌筑工程标准要求
1、宜2~3层石块组成一工作层,每工作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

立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应选择大尺寸的片石砌筑砌体下部;转角外边缘处应用较大及较方正的片石长短交替与内层砌块咬砌。

2、墙体外圈定位行列与转角石应先选择表面较平、尺寸较大的石块,浆砌时,长短相间并与里层石块咬紧,上下层竖缝错开,缝宽不大于,分层砌筑应将大块石料用于下层,每处石块形状及尺寸应合适。

竖缝较宽者可塞以小石子,但不能在石下用高于砂浆层的小石支垫。

排列时,应将石块交错,坐实挤紧,尖锐凸出部分应敲除。

3、砌筑处露面应选择有平面的石块。

使砌体表面整齐,不得使用小石块镶垫。

4、砌体中的石块应大小搭配、相互错叠、咬接牢固,较大及较方正的片石应宽面朝下,石块之间应用砂浆填灌密实,不得干砌。

5、勾缝:勾缝具有防止有害气体和风、雨等侵蚀砌体内部,延长构筑物使用年限及装饰外形美观等作用。

本分项工程挡土墙勾缝采用凹缝进行施工。

勾缝宜采用1:1.5~1:2的水泥砂浆,并应嵌入砌缝内约。

勾缝前,应先清理缝槽,用水冲洗湿润,再在缝内抹适量水泥净浆。

勾缝应保持砌后自然缝,不应有瞎缝、丢缝、裂纹和粘结不牢等现象。

成活的灰缝水平缝与竖直缝应深浅一致、交圈对口、密实光滑,搭接处平整,阳角方正,阴角处不能上下直通,不能有丢缝、瞎缝现象。

灰缝应整齐、拐角圆滑、宽度一致、不出毛刺,不得空鼓、脱落。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标准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标准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合理选用结构方案和建筑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的下列砌依的结构设计,特殊条件下或有特殊要求的应按专门规定进行设计。

1砖砌体,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无筋和配筋砌体;2砌块砌体,包括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砌块无筋和配筋砌体;3石砌体,包括各种料石和毛石砌依。

第1. 0.3条本规范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规定的原则制订。

设计术语和符号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83 的规定采用。

第1.0.4条按本规范设计时,荷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规定执行;材料和施工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要求;结构抗震设计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

第1.0.5条砌依结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2章术语和符号2.1主要术语第2. 1・1条砌体结构masonry structure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是砖砌体、砌块砌体和石砌体结构的统称。

第2. 1. 2 条配筋砌体结构reinforced masonry structure由配置钢筋的砌体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是网状配筋砌体柱、水平配筋砌体墙、砖砌依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组合砌体柱(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和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的统称。

第2. 1. 3条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reinforced concrete masonry shear wall structure 由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和混凝土楼、屋盖所组成的房屋建筑结构。

砌体结构构件设计及构造要求

砌体结构构件设计及构造要求

• 墙体 (斜拉破坏通过构造措施避免,
hw )/ l0 0.4
V2 12 (0.2 hb / l0 ht / l0 )hhw f
V2 : Q2
作用下支座边缘的剪力设计值;
(5-33)
1 :翼墙或构造柱影响系数
单层1.0 多层 无洞口1.0
b f / h 3 时1.3 b f / h 7 或有构造柱时1.3
有洞口
边支座0.7 中支座0.8
自承重
无洞口0.45
有洞口0.5
第18页/共55页
4.托梁上部砌体局部承压
Q2 fh
(5-35)
0.25 0.08bf / h 局压系数
5.托梁在施工阶段的验算
施工阶段砌体中砂浆尚未硬化,不考虑共同工作,托梁按受弯构件进行正截 面、斜截面计算。
荷载包括:①托梁自重及本层楼盖的自重; ②本层楼盖的施工荷载; ③墙体自重(可取高度为1/3跨度的墙体重量)
混凝土砌块砌 体
砖和小型砌块 砌体
hw<ln/2
按墙体的均布自重 采用
hw≥ln/2
按高度为ln/2的墙 体的均布自重采用
hw<ln hw≥ln
按梁板传来的荷载 采用
梁板荷载不予考虑
第4页/共55页
第5页/共55页
正截面承载力:
M ftmW
斜截面承载力:
z I /S
V fvbz
为内力臂,对矩形截面
②③

当墙中主拉应变达到砌体极限拉应变时将出
现裂缝②;
斜裂缝将穿过墙体和托梁的交界面,在托梁端部 形成较陡的上宽下窄的斜裂缝,临近破坏时在托 梁中段交界面上将出现水平裂缝③。
第12页/共55页
•破坏形态

砌体的构造要求

砌体的构造要求

(11-34)
①砖砌平拱过梁的受剪承载力按式(11-25)计算。
②砖砌平拱受弯承载力按式(11-24)计算。
(3)钢筋混凝土过梁的计算。
1.3 墙梁
砌体的构造要求
1)墙梁的类型
(1)按承受的荷载分类。
①承重墙梁。除了承受托梁和顶面以上的墙体自重外, 还承受由屋盖或楼盖传来的荷载的墙梁,如建筑物底层为 大开间、上层为小开间时设置的墙梁。
图11-28 组合拱受力体系
砌体的构造要求
1
2 (2)
无洞口墙 梁的破坏 形态。
3
弯曲破坏。 剪切破坏。
局部受压破坏。
砌体的构造要求
图11-29 简支墙梁的破坏形态(试验结果)
3)有洞口墙梁
砌体的构造要求
1.
弯曲破坏。
2.
3.
剪切破坏。
局部受压破坏。
砌体的构造要求
图11-30 开洞墙梁的破坏形态(试验结果)混凝土Leabharlann 构与砌体结构砌体的构造要求
1.1 墙、柱高厚比
1)高厚比验算的基本概念
砌体结构房屋中,作为受压构件的墙、柱除了应满足承载力要 求之外,还必须满足高厚比的要求。墙、柱的高厚比验算是保证砌 体房屋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稳定性与刚度的一项重要构造措施。
砌体墙、柱的允许高厚比[ β ]是指墙、柱高厚比的允许限 值(见表11-7),它与承载力无关,而是根据实践经验和现阶段的 材料质量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综合研究而确定的。
砌体的构造要求
图11-31 偏洞口墙梁的破坏(试验结果)
砌体的构造要求
4)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
(1) 墙梁支座 反力和内力 分布。
(2) 托梁的受力
特点。
(3) 中间支座上方 砌体的局部受

建筑工程砌体一般构造要求

建筑工程砌体一般构造要求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
表 2 各类砌体允许高厚比提高系数 µc 的最小值比较
砌块强 构造柱
bc/s
砌体种类
度砂浆 混凝土 强 度 强度
1/20
1/15
1/12
1/10
1/8
1/4
C10
1.063 1.084 1.103
1.123
1.152 1.286
烧结普通砖 烧结多孔砖
MU30 M10
C15 C20 C25
1.085 1.101 1.113
1.111 1.133 1.148
1.138 1.164 1.182
1.164 1.194 1.216
1.201 1.238 1.264
1.373 1.437 1.481
C30
1.122 1.160 1.197
1.233
1.284 1.516
C10
1.117 1.153 1.188
MU20
1.347 1.393 1513 1.558 1.626 1.805 1.964 2.072 3.349
MU15
1.402 1.451 1.585 1.641 1.714 1.910 2.094 2.208 2.510
4
MU10
1.488 1.547 1.700 1.768 1.855 2.075 2.292 2.425 2.759
6.2.13 修编时没有作修改
11
一般构造要求
6.2.14(新增条)装修打墙、穿槽对砌体的承载力影响较大,造成了一 定的安全隐患,必须引起重视。故本条规定了有关要求:
1.边长小于500mm的承重墙体或独立柱内,不应埋设管线;
2.墙体中应避免穿行暗线或预留、开凿槽洞。

二级建造师考试《建筑工程》重点:砌体结构的特点及构造要求

二级建造师考试《建筑工程》重点:砌体结构的特点及构造要求

砌体结构特点:(1)容易就地取材;(2)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良好的耐火性;(3)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好;(4)施工方便,工艺简单;(5)具有承重与围护双重功能;(6)自重大,抗拉、抗剪、抗弯能力低;(7)抗震性能差;(8)砌筑工程量繁重,生产效率低。

一、砌体的力学性能影响砖砌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砖的强度等级;砂浆的强度等级及其厚度;砌筑质量(包括饱满度、砌筑时砖的含水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典型题型:砌体结构的特点不包括(C)。

A.保温隔热性能好B.抗震性能差C.造价高D.施工方便,工艺简单二、砌体结构的静力计算横墙应满足下列要求:(1)横墙中开有洞口时,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不应超过横墙截面面积的50%;(2)横墙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验算墙、柱高厚比的来进行墙、柱稳定性的验算。

10真题6砌体结构墙、柱高厚比验算,是为了保证墙、柱满足(D)要求。

A.受压承载力B.受剪承载力C.局部受压承载力D.稳定性规范规定,对于跨度大于6m的屋架和跨度大于4.8m的梁,其支承面下为砖砌体时,应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

典型题型:当梁端下砌体的局部应力过大时,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梁端下设置(C)。

A.构造体B.窗过梁C.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D.圈梁三、砌体结构的主要构造要求墙体的构造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伸缩缝、沉降缝和圈梁。

伸缩缝两侧宜设承重墙体,其基础可不分开;沉降缝的基础必须分开。

圈梁的作用:(与抗震有关)圈梁可以抵抗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内产生的拉应力;可以增加房屋结构的整体性;防止因振动(包括地震)产生的不利影响。

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h≥240m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2h/3。

四、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1.构造柱应伸入室外地面标高以下500mm;2.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190mm×190mm;3.多层小砌块房屋的女儿墙高度超过0.5m时,应增设锚固于顶层圈梁的构造柱或芯柱;墙顶应设置压顶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60mm,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φ10;4.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砌体工程施工构造要求

砌体工程施工构造要求

砌体工程施工构造要求一、施工准备1. 材料准备:根据施工图计算材料用量,分清各种材料规格,并上报计划。

砌块进场后,厂家需及时提供产品的出厂合格证、产品检测报告等相关资料。

砖应色泽均匀,边角整齐,无弯曲、裂纹,规格基本一致,敲击时声音响亮,并需有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单。

2. 机具准备:根据施工需要,准备相应的施工机具和工具,如砌块切割机、砌筑砂浆搅拌机、水平尺、垂直尺、钢尺、锤子、斧子等。

3. 劳动力准备:根据施工进度和工程量,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并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4. 现场准备:砌筑施工所在的施工层,在施工前应先进行结构验收,办理好施工隐蔽验收手续。

清理施工场地,确保施工通道畅通。

二、施工构造要求1. 砌体结构施工要求:(1)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墙体,应先绑扎构造柱钢筋,然后砌砖墙,最后支模浇筑混凝土。

(2)砖墙应砌成马牙槎(五退五进,先退后进),墙与柱应沿高度方向每500mm 设26水平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m。

(3)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2/3。

(4)中小型砌块墙体应对孔错缝搭砌,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

承重墙严禁采用断裂小砌块,小砌块应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针对盲孔砌块)。

2. 填充墙结构施工要求:(1)填充墙采用轻质砌体材料。

填充墙砌体材料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

(2)填充墙砌体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拉结筋,拉结筋的锚固长度和布置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

(3)填充墙与承重墙、柱的连接处应采取加固措施,确保连接牢固。

(4)填充墙砌体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

三、施工质量控制1. 墙体灰缝饱满、灰缝厚度均匀一致、墙面清洁。

2. 构造柱浇筑密实、后塞口高度和砌块斜度一致。

3. 门窗过梁浇筑密实、搁置长度满足规范要求。

4. 砌体成形质量达到相关规范标准。

四、施工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应按照相关安全规范操作,佩戴安全帽、手套等防护用品。

砌体结构构造要求.

砌体结构构造要求.

(2)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400mm在水
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φ4、横筋间距不大于200mm的焊接 钢筋网片。
(3)混凝土砌块房屋,宜将纵横墙交接处、距墙中心 线每边不小于300mm范围内的孔洞,采用不低于Cb20灌孔混 凝土将孔洞灌实,灌实高度应为墙身全高。 (4)混凝土砌块墙体的下列部位,如未设圈梁或混凝
径6mm的钢筋;或采用焊接钢筋网片,埋入长度从墙的转
角或交接处算起,对实心砖墙每边不小于500mm,对多孔 砖墙和砌块墙不少于700mm。
3.砌块砌体房屋
(1)砌块砌体应分皮错缝搭砌,上下皮搭砌长度不 得小于90mm。当搭砌长度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水平 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φ4的焊接钢筋网片(横向钢筋间距 不应大于200mm),网片每段均应超过该垂直缝,其长度 不得小于300mm。
① 对砖砌体为9m;
② 对砌块和料石砌体为7.2m。
(5)填充墙、隔墙应采取措施与周边构件可靠连接。
一般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预埋拉接筋,在砌筑墙体时,
将拉接筋砌入水平灰缝内。
(6)山墙处的壁柱宜砌至山墙顶部,屋面构件应与山墙 可靠拉结。 (7)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沿竖向每隔400mm ~500mm设拉接钢筋,其数量为每120mm墙厚不少于1根直
②对砌块、料石墙为4.8m。
(3)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的支承长度
不应小于80mm;板端伸出的钢筋应与圈梁可靠连接,且同时 浇筑;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100mm, 并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连接: ①板支承于内墙时,板端钢筋伸出长度不应小于70mm,
且与支座处沿墙配置的纵筋绑扎,用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预制梁
装配式楼盖梁的截面有矩形、T形、倒T形、L形、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3 8 5
1 .4 6 5 1 .8 1 4
C 10
1 .0 3 0 1 .0 4 0 1 .0 4 9
1 .0 5 9
1 .0 7 3 1 .1 4 1
单 排 孔 混 凝 土 M U 20
C 15
小型空心砌块
M 10
C 20
C 25
1 .0 4 3 1 .0 5 4 1 .0 6 1
1 .0 5 8 1 .0 7 1 1 .0 8 1
C 10
1 .0 7 2 1 .0 9 4 1 .1 1 7
1 .1 3 9
M U15
1.157 1.178 1.237 1.205 1.232 1.307 1.295 1.332 1.435
M U10
1.194 1.220 1.289 1.252 1.285 1.371 1.360 1.405 1.524
M U30
b c/s = 1 /7 1.279 1.321 1.423
M U30
1.106 1.123 1.166 1.140 1.161 1.217 1.202 1.233 1.311
M U25
1.118 1.136 1.183 1.155 1.178 1.238 1.224 1.257 1.341
M U20
1.134 1.153 1.205 1.175 1.200 1.266 1.253 1.287 1.379
b c/s = 1 /4 1.454 1.518 1.672
b c/s = 1 /2 1.797 1.900 2.143
M U25
1.309 1.352 1.463 1.499 1.566 1.731 1.870 1.976 2.234
M U20
1.347 1.393 1513 1.558 1.626 1.805 1.964 2.072 3.349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
“构造要求”修编情况介绍
报告提纲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 一般构造要求 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
2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
6.1.1墙、柱的允许高厚比[β]值
本次修编因M0.4和M1两种强度砂浆的砌体强度已经取消, 故[β]中也取消了相应的墙柱允许高厚比值。
取消该两项 砂浆强度等级
C 30
1 .1 2 2 1 .1 6 0 1 .1 9 7
1 .2 3 3
1 .2 8 4 1 .5 1 6
C 10
1 .1 1 7 1 .1 5 3 1 .1 8 8
1 .2 2 2
1 .2 7 1 1 .4 9 4
蒸压灰砂砖
C 15 M U 25
蒸压粉煤灰砖
M 10
C 20
C 25
1 .1 5 0 1 .1 7 6 1 .1 9 4
M U15
1.402 1.451 1.585 1.641 1.714 1.910 2.094 2.208 2.510
5
M U10
1.488 1.547 1.700 1.768 1.855 2.075 2.292 2.425 2.759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
表 2 各 类 砌 体 允 许 高 厚 比 提 高 系 数 µc的 最 小 值 比 较
砌块强 构造柱
b c/s
砌体种类
度砂浆 混凝土 强 度 强度
1 /2 0
1 /1 5
1 /1 2
1 /1 0
1 /8
1 /4
C 10
1 .0 6 3 1 .0 8 4 1 .1 0 3
1 .1 2 3
1 .1 5 2 1 .2 8 6
烧结普通砖 烧结多孔砖
C 15 M U 30
C 20 M 10
C 25
构造柱的宽度、间距
砖强度等级
表 1 粘 土 砖 、 空 心 砖 砌 体 的 c
b c/s = 1 /2 0
b c/s = 1 /1 5
砂浆强度等级
砂浆强度等级
b c/s = 1 /1 0 砂浆强度等级
≥ M 7.5 M 5 M 2.5 ≥ M 7.5 M 5 M 2.5 ≥ M 7.5 M 5 M 2.5
1 .0 7 2 1 .0 8 9 1 .1 0 1
1 .0 8 5 1 .1 0 5 1 .1 2 0
1 .1 0 6 1 .1 3 0 1 .1 4 8
1 .2 0 2 1 .2 4 7 1 .2 7 8
C 30
1 .0 6 7 1 .0 8 9 1 .1 1 0
1 .1 3 1
1 .1 6 1 1 .3 0 3
3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
窗间墙间距s
s
a)无构造柱 H0、I1、E1
bc
bc
bc
构造柱
h
H0 E1 I1
x
x
Pcr1
Pcr2
y1
y2
H 0C E2 I2
h
窗间墙间距s
s
b)有构造柱 H0c、I2、E2
y
a)无构造柱
y
b)有构造柱
根据压杆稳定理论,得柱纵向变形曲线为:
y1H0s源自nxH0(1)
x
y0


M0.4
16
12
M1
20
14
M2.5
22
15
M5.0
24
16
≥M7.5
26
17
6.1.2 设构造柱墙允许高厚比提高系数 由于抗震设计的要求,砌体结构房屋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并靠拉结筋、马牙槎等措施与墙体形成整体,使墙体刚度增加、 承载力提高。
构造柱虽有这一作用,但构造柱的纵向配筋率一般较小, 当 柱距为0.9~4.8m,墙厚为240mm时,配筋率都小于0.2%。因此这 种墙体纵向弯曲的影响按无筋砌体考虑。
1 .1 9 6 1 .2 2 9 1 .2 5 1
1 .2 4 0 1 .2 7 9 1 .3 0 7
1 .2 8 3 1 .3 2 8 1 .3 6 0
1 .3 4 4 1 .3 9 8 1 .4 3 6
1 .6 1 7 1 .7 0 6 1 .7 6 7
C 30
1 .2 0 8 1 .2 6 9 1 .3 2 8
H0c
sin H0c
(2)
对两式分别求一阶、二阶导数并根据能量法分析压杆稳定的理论,
可求出设构造柱墙在相同临界荷载下允许高厚比提高系数为
c c

1bc 1
l
(3) (4)
Ec E1
4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
从公式(3)\(4)得 c 的影响因素:
块材强度等级
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1 .0 8 5 1 .1 0 1 1 .1 1 3
1 .1 1 1 1 .1 3 3 1 .1 4 8
1 .1 3 8 1 .1 6 4 1 .1 8 2
1 .1 6 4 1 .1 9 4 1 .2 1 6
1 .2 0 1 1 .2 3 8 1 .2 6 4
1 .3 7 3 1 .4 3 7 1 .4 8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