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基本知识

LED背光源基础

黄驹

深圳帝晶实业有限公司

主要内容v白光背光源色度区分

v CIE色度坐标图

v主要结构

v主要物料介绍

v设计参考

v LED背光源生产流程

v检验标准

白光背光源色度区分

0.339

0.3600.3050.2950.3180.3390.2950.276y 0.330.3300.2830.2870.3300.3300.2830.296x 暖白色区冷白色区坐标

CIE色度坐标图

LED背光源主要结构

扩散片

v1、扩散片

扩散片的作用除了修正光行进的角度外,对于破坏全反射面的光学结构也具有覆盖作用,扩散片的主要光学参数有透过率和舞面程度,耐UV性能,抗刮、耐磨性,耐侯性,增光效果。

扩散片主要是将一些微小的扩散粒子涂布在高透光性的膜片(PET,PC)上,其光学行为是利用光通过扩散粒子产生光扩散效果

扩散片的结构

扩散片

扩散片

扩散片

v扩散片除了扩散颗粒涂布分式,还有利用压印的微小结构来打散图象造成模糊效果。

v下扩散片的主要作用将导光板折射出来的光线打模糊,以避免某些位置光线强,某些位置光线弱的问题

v上扩散片的主要作用是消除上下增光膜造成的光衍射现象(牛顿环现象)和保护增光膜以避免表面划伤

牛顿环现象

增光膜

v利用材料和结构物理特性改变光的行进方向,而使在某一角度范围内的光线得以聚集。以达到增亮效果。是由特殊材料和镀膜技术以及成型技术作成的薄膜,一般厚度50-100微米。

v目前增光膜类型主要有BEFⅡ,BEFⅢ,

BEFⅡ

v在PET基材上COATING锯齿或波浪型的PMMA结构

v作用是改变光的行进方向以达到聚集效果,因而提高亮度,一张BEF单一方向增量是60%,两张垂直方向重叠可增亮120%,但同时会牺牲部分视角的亮度

BEFⅡ

BEFⅢ

v BEFⅢ与BEFⅡ不同之处在Randon pattern 可避免MOIRE

v集光效果:单一方向增亮59%,两张垂直方向可增亮111%

v将BEFⅢ-T外贴一层matte的扩散层,避免静电以及干涉想象

BEFⅢ

DBEF

v3M的专利,具有偏光的特性,结构有多层可反射的偏极光的薄膜贴付而成,可改善光的极化方向,经由反射后再加以利用,避免BEFⅡ直角结构在组装上因外力而破坏Prism而设计出圆弧形结构

v DBEF-M 主要是将DBEF表面外加Coating一层Matte,防止因静电而产生Moire的现象

v DBEF-D 为防止DBEF易浮曲变形而再加厚且增加上下两层扩散层

增光膜

v上下BEF裁切角度除了一般常见0°90°还有其他角度,但上下BEF角度差异都是90°。如果上下BEF的角度差异不等于90°,那么就会出现干涉现象。如下图

增光膜

v增光膜的角度确认,确定增光膜的角度是配合需要的玻璃(LCD+偏光片),将上增光膜(BEF)进行旋转,当不会出现干涉时,此角度便是上BEF的裁切角度,另外根据上下BEF角度差为90°来确定下BEF的角度。

基于单片机的RGBLED背光源设计

摘要:为设计背光源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根据三原色原理,利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元件、结合NCP 5623三原色控制芯片,设计了一种RGB LED背光源。对于NCP 5623的控制所用的I2 C总线的实现上,采取利用单片机任意2个通用I/O管脚和NCP两5623的I2 C引脚连接,作为I2 C总线,通信协议实现上采用软件模拟的方式,且单片机作为控制单元,只需实现最小系统的功能。这种方式简化了设计,节约了I2 C总线主控制器器件,降低了成本。在软件设计上,在此给出了软件模拟I2 C协议方式下的NCP 5623每一个功能的实现程序模板,给出了NCP 5623应用的一种通用方法,组合使用可实现三原色及亮度可调的基本功能。对教学和实践都有深刻意义。 0 引言 液晶显示器(LCD)是光调制器件,自身并不发光,所以为了可以清楚地看到透射式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内容,需要给液晶屏匹配一个背光源。目前的背光模组一般使用冷阴极管(CCFL)为光源,包含了红、绿、蓝等各色光的频率。CCFL因辉度高、成本低廉、技术成熟等优点被广泛的运用在平板显示器上。随着发光二极管(LED)亮度的改善,LED背光模组显示出CCFL无法比拟的优点,如色彩还原性好、寿命长、不含汞、有利于环境保护,这些使其成为LCD背光模组中的研究热点。LED背光模组的设计主要包括光学结构设计,驱动电路设计以及程序设计,显示性能主要表现在亮度、色度、均匀性等方面。本文将从驱动电路和软件设计的角度进行阐述,讲述了设计所采用的元器件、硬件原理及其软件编程,详细地探讨了RGB LED背光源的设计方案。 1 硬件设计 本设计采用单片机作为LED的控制核心器件,选用NCP 5623实现LED背光源的静态显示。单片机主要实现的功能是通过I2C协议控制NCP 5623芯片,NCP 5623根据单片机发送的命令调节3种颜色的LED的亮度从而达到背光的效果。NCP 5623是安森美半导体日前推出的高能效3路输出LED驱动器,带有I2C接口,并且内置渐进调光功能,3路LED可独立控制,总LED电流9可达0mA,并且是一种无铅器件。 该器件特别适用于驱动手机和MP3播放器等便携产品中的3色RGB(红、绿、蓝)LED 装饰光和增强型LCD背光。硬件结构图如图1所示。

插件作业指导书

精心整理插件作业指导书 一、生产用具、原材料 生产线、元件切脚整形机、镊子、电子元件、线路板、自熄管 二、准备工作 1、将需整形的元件整形。 2、了解新产品插件注意事项,对特殊材料对人员的职能培训。 3、投料前检查品保检验合格单,产品批号,了解物料的完整性及可靠性。 三、操作步骤 1、按PCB板标识图及样品整流器,把各元件插入PCB板中,达到样品或要求的规定的成型高度。 四、工艺要求 1、元件的整形、排列位置严格按文件规定要求,不能损伤元器件。 2 3 4 5 6 7 1 2 3 4 1 2 3 4 5 6 1 2、用夹子夹住插好件的线路板,铜泊面喷少许助焊剂,用刮刀刮去锡炉锡面上的氧化层,将喷好助焊剂的线路板铜泊面浸入锡炉,线路板板材约浸入0.5mm,浸锡时间为2-3秒。 3、浸好锡后,手斜向上轻提,并保持平稳,不得抖动,以防虚焊、不饱满。 4、5秒后基本凝固时,放入流水线流入下一道工序。 5、切脚机开始进行切脚操作,观察线路板是否有翘起或变形。 6、切脚高度为1-1.2mm,合格后流入自动波峰焊机 7、操作设备使用完毕,关闭电源。 四、工艺要求 1、助焊剂在线路板焊盘上要喷均匀。 2、上锡时线路板的铜板面刚好与锡面接触0.5mm即可,不得有锡尘粘附在线路板上。

3、不得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铜铂起泡现象,锡炉温度为255-265度(冬高夏低),上锡时间2-3秒。 4、焊点必须圆滑光亮,线路板必须全部焊盘上锡。 5、保证工作台面清洁,对设备定时进行记录。 五、注意事项 1、焊接不良的线路必须重焊,二次重焊须在冷却后进行。 2、操作过程中,不要触碰锡炉,不要让水或油渍物掉入锡炉中,防止烫伤。 3、助焊剂、稀释剂均属易燃物品,储存和使用时应远离火源,发泡管应浸泡在助焊剂中,不能暴露在空气中。 4、若长期不使用,应回收助焊剂,密闭。发泡管应浸在盛有助焊剂的密闭容器中。 5、焊接作业中应保证通风,防止空气污染,作业人员应穿好工作服,戴好口罩。 6、链爪清洁储液箱体应经常添加与定期更换,液面高度为槽高的1/2—2/3处,注意调整毛刷与链爪间隙。 7、换锡时,注意操作员工安全,避免烫伤。 8 9 1 2 3 1 2 3 4 5 6 1 2 3 4 5、对过高元件,如工字型电感、电解、三极管焊盘必须补焊到饱满。 6、电烙铁在焊盘上停留时间不能太长,在2秒左右,整流器轻拿轻放、不能用电烙铁戳或挑线路板元器件、焊盘,以免损伤器件及板子。 7、每测试5000个镇流器更换一支测试灯管,测试前灯管先燃点至少10分钟。 8、测试时,功率表输出端必须安全防止,地板使用绝缘材料填起。 9、测试回路串联短路灯泡。 10、完工后清理好台面工作现场,关闭使用电源。 五、注意事项 1、补焊烙铁、功率表输出电源测试端注意放置,防止事故发生。 2、发现电参数异常时,及时与技术部仪器校对,避免误判。

背光源设计思路参考

背光设计思路参考 以下是以RGB的LED背光源为例来设计的,我们仅考虑白光LED背光源,设计起来比这个要简单一些,下面的内容作参考。 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学腔(腔壁采用高效漫反射片)混合后,再经过各种必要的光学膜片后,得到屏前(FOS)要求亮度。光学膜片一般包括扩散板(diffuser)、集光片(BEF)、增亮片(DBEF)、TFT屏和减反层等,如图1所示。 图1直下式LED背光示意图 1光学设计 显示模组的基本光学性质为屏前的白光色度、最高亮度及均匀性等。在背光系统里面,增亮片、集光片、扩散板、底反射片及LED(R、G、B)均称为光学元件,具有各自的光学性质,这些性质是光学设计时的重要参数。LED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各层膜片及TFT时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知道了这些参数后,就可以根据需求亮度和产品基本尺寸,按式(1)估算(lambertian型LED)背光所需的总光通量。 ΦLED=L FOS/ηLCD*A*2π*(1-cosφ1/2)/∏Ti(1) 式(1)中ΦLED为光通量,L FOS为屏前亮度,ηLCD为TFT透过率,A为TFT有效显示面积,φ1/2为(BEF与diffuser之间)亮度峰值的50%时的偏轴视角;∏Ti为各背光膜片亮度增益乘积。以6.4英寸显示模组为例,要求亮度为1000nit时,所需光通量总计约750lm。 接下来,必须把计算的总光通量分别分配到R、G、B三基色LED中,设计分配方案时,需要考虑的参数为产品白光色度要求(需根据经验考虑光学组件的色度偏移),及三基色色坐标(CIE1931),并按式(2)进行估算。

(2) 式(2)中ΦR、ΦG、ΦB为所需三基色LED的光通量,xR、yR、xG、yG、xB、yB、xW、yw为三基色LED和要求白光的CIE1931色坐标(三基色LED色度选取时,应先参考与彩膜(CF)的透射光谱匹配,再经视觉函数校正),分别取主波长625nm、530nm、470nm,经估算后取ΦR145lm、ΦG500lm、ΦB105lm。 现在,可以根据LED的规格(光效)大致计算出单色LED的工作电流和个数。以6.4英寸(4×5)背光为例,选取额定功率均约为1W(大功率的LED要求芯片面积增加,这样会出现电流密度不均匀,会造成整体效率下降,产生较高热量)的三基色LED,经估算,决定采用RGGBB方案,共6组,总共采用30颗LED。 最后,背光模组光学设计要做的是,保证混光的均匀性。在这里,我们采取底部均匀分组分布的排列形式(2×3),根据经验,背光腔高度大于15mm,均匀性可达80%。如果想进一步改善均匀度和结构厚度,可参考如图2所示的“植入地板架”设计。 图2植入地板架背光模组示意图 2热设计 LED工作时会发出大量的热,如果不解决散热问题,会导致发光亮度减弱和使用寿命的衰减。特别注意的是,温度对亮度的影响是线性的,而对寿命的影响呈指数性。 如式(3)所示,可以根据光通量和发光效率估算出背光模组的功耗。

【优质文档】产品设计规范

1、目的: 为更好地管控本公司之产品在设计时有规可循,特对设计作出此《产品设计规范》。 2、适用范围: 本公司内与产品相关之图纸均适之。 3、定义说明: 3.1成品图:指的是整个项目的所有部材的合成图纸,是产品出货前的标准图 纸。它反应了客户的最终需求(包括结构、电气或技术要求) 。3.2部材图:由成品拆分出来的每个零部件的结构及技术性能要求图。它是 本公司采购物料的依据。 4、设计规范内容: 4.1 成品图的设计规范如下: 4.1.1 产品在功能、外观、结构尺寸方面都必须先满足客户的需求。对于客 户需求于各因素状况下不能达到的,设计人员应首先提出来,并对它 作出相应的修正后用红色或手指符号明示出来, 并注明是什么原因修 改,以供客人重点审核和确认。 4.1.2 重点尺寸:长.宽.高要用“*”明示出来,参考尺寸要用“()”明示出 来.做参考不用量测.如图面有修改需用△表示出来修得次数 ,并用红色标明. 4.1.3 产品挡墙设计: a.非胶一体化产品:档墙高度高于1.4mm 时,档墙厚度要求大于0.45mm 如小于此值要与客人商讨看看能否加宽到此数值以上.(如图一) b.胶铁一体化产品:当挡墙厚度小于0.2mm 时,需与客户商讨将胶框料 去掉以铁框做为产品的挡墙。 4.1.4 为防止产品漏光,V.A 区视区到挡墙的距离: a.正常背光产品:V.A 视区到挡墙的距离必须要> 1.35mm,小于此尺寸时 图一四面档墙宽度大于0.45, 则小于需要与客人沟通

要与客人商讨挖挡墙来补足宽度。(如图二) b.窄边框背光产品:因为窄边框无挡墙故V.A视区到边框距离必须> 1.1mm,小于此尺寸时要与客户商讨将V.A视区尺寸做小来补足宽度。 4.1.5 FPC的定位尺寸因为是贴装与FPC本身的尺寸误差的积累,比较难控制,所以通常公差定义为:+/-0.3mm。(如图三) 通常标准 图三 4.1.6 客户没有要求时,基板上金手指露铜部位正反两面必须错开0.3mm以上,而其上的导电孔也必须错开0.5mm以上。如果客人有要求的,则按客户的要求来做。当导电孔距离露铜边线少于0.1时要做圆环。 4.1.7 卡LCD的四个角如客人没有要求时,我们要做方形的避空位。 4.1.8 LED间距以中间暗区小于等于两侧边暗区为最佳,原则H小于等于L,E大于等于 3.0mm,F小于13mm。(如图四)

背光模组的介绍

背光模组的介绍 1.什么是背光模组?是用来干什么的? 背光模组(Back Light Modul)为液晶显示面板(LCD Panel)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此,必须在LCD面板底面加上一个发光源,方能达到饱满的色彩显示效果,背光模组之功能即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平面光源,使LCD能正常显示影像。 目前,背光模组的主要产品种类有:发光二极管(LED)、卤钨灯、电致发光(ELD)、冷阴极荧光灯(CCFL)、阴极发射灯(CLL)、和金属卤化物灯等。其中工艺成熟、性能稳定,在彩色液晶显示器(TFT-LCD)上普遍使用的背光源是冷阴极荧光灯(CCFL);在面积较小的LCD上普遍使用的是LED背光源,尤其以发光均匀、高效的侧背光为主,LED背光源主要的应用范围:如手机、PDA、游戏机、家用电器、仪表、仪器、数码产品、汽车应用部件等产品的LCD显示面板。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 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 2.LCD或LCM背光模组到底是什么? LCD 液晶显示器是Liquid Crystal Display 的简称,LCD 的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当中放置液态的晶体,两片玻璃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透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杆状水晶分子改变方向,将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 LCM液晶显示模块是一种将液晶显示器件、连接件、集成电路、PCB 线路板、背光源、结构件装配在一起的组件.英文名称叫“LCD Module”,简称“LCM”,中文一般称为“液晶显示模块”。实际上它是一种商品化的部件.根据我国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只有不可拆分的一体化部件才称为“模块”,可拆分的叫作“组件”。所以规范的叫法应称为“液晶显示组件”。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都已习惯称其为“模块”。 即可以得出lcd和lcm的区别,那么lcd和lcm有什么不同:lcd是显示屏,lcm是包含了lcd在内以及控制lcd显示方式、内容的芯片、线路板等各种器件的集合。可以说lcd是显示内容的前台,lcm是包含了前台在内整个运作系统。 3.啥是LED背光模组

LED背光源基础知识

LED背光源基础知识 时间:2008-08-01 19:56:16来源:中国光学网文号:大中小 一、光源模组的技术: 光源模组中最核心技术为导光板的光学技术,目前主要有印刷形和射出成型形二种导光板形式,其它如射出成型加印刷,激光打点,腐蚀等占很少比例,不适合批量生产原则。印刷形因为其成本低在过去较长时间内成为主流技术,但合格品不高一直是其主要缺点,而目前LCD产品要求更精密的导光板结构,射出成型形导光板必然成为背光源发展主流,但相应的模具技术难题只有少数大厂能够克服。伟志公司导光板的光学技术主要采用印刷形和射出成型形二种导光板形式。 二、背光源的分类: 背光源目前按光源类型主要有EL、CCFL及LED三种背光源类型,依光源分布位置不同则分为侧光式和直下式(底背光式)。以下是它们的简单介绍。 1、边光式。即将线形或点状光源设置在经过特殊设计的导光板的侧边做成的背光源。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又可做成双边式,甚至三边式。边光式背光一般可做的很薄,但光源的光利用率较小,且越薄利用率越小,最大约50%。其技术核心是导光板的设计和制作。边光式最常用的有LED灯背光和CCFL背光。伟志LED边光式背光源有WU、WH、WN 类为单边式,WL、WJ、WK、WB类为双边式。随着lcd模组不断向更亮、更轻、更薄方向发展,侧光式CCFL式背光源成为目前背光源发展的主流。WQ类产品为伟志CCFL边光式背光源。

1)、LED灯背光。 LED灯又称发光二极管,比起其它光源,单个LED灯的功耗是最小的。从蓝到红,LED 灯有很多种颜色,常用的如“表一”和“表二”;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颜色是白色,“表三”给出了其常用的色度范围。在各种颜色里,可大致分为高亮和低亮的两种:基本上,“表一”里是属于低亮的(虽然琥珀色、橙色和红色里也有稍高亮的),“表二”和“表三”里是属于高亮的。 由于白色是混合色,无可标识的波长值,因此,以其在色度图上的坐标值来表示。我们自定义为“冷白色”和“暖白色”两种。在各种颜色里,都存在颜色偏差的问题,其中蓝色和白色表现的较为明显,尤其是白色,现在LED的供应商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2)、CCFL背光。 此种背光的最大优点是亮度高,所以面积较大的黑白负相、蓝模负相和彩色液晶显示器件基本上都采用它。理论上,它可以根据三基色的配色原理做出各种颜色。其缺点是功耗较大,还需逆变电路驱动,而且工作温度较窄,为0~60度之间,而LED等其它的背光源都可达到-20~70之间。 2、底背光式。 是一个有一定结构的平板式的面光源,可以是一个连续均匀的面光源,如EL或平板荧光灯;也可以是一个由较多的点光源构成,如点阵LED或白炽灯背光源等。常用的是led 点阵和EL背光。 1)EL背光。即电致发光,是靠荧光粉在交变电场激发下的本征发光而发光的冷光源。

背光源 简介

一、背光源的起源及发展: 背光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用超小型钨丝灯作为飞机仪表的背光源。这是背光源发展的初始阶段。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如今背光源已经成为电子独立学科,并逐步形成研究开发热点。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器特别是彩色液晶显示器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受液晶显示器的市场拉动,背光源产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二、背光源的分类: LCD为非发光性的显示装置,须要藉助背光源才能达到显示的功能。背光源性能的好坏除了会直接影响LCD显像质量外,背光源的成本占LCD模块的3-5%,所消耗的电力更占模块的75%,可说是LCD模块中相当重要的零组件。高精细、大尺寸的LCD,必须有高性能的背光技术与之配合,因此当LCD产业努力开拓新应用领域的同时,背光技术的高性能化(如高亮度化、低成本化、低耗电化、轻薄化等)亦扮演着幕后功臣的角色 LCD面板的光源。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用膜片、塑胶框等组成。背光源具有亮度高,寿命长、发光均匀等特点。目前主要有EL、 CCFL及LED三种背光源类型,依光源分布位置不同则分为侧光式和直下式。随着LCD模组不断向更亮、更轻、更薄方向发展,侧光式CCFL式背光源成为目前背光源发展的主流。 电致发光(EL)背光源体薄量轻,提供的光线均匀一致。它的功耗很低,要求的工作电压为80~100Vac,提供工作电压的逆变器可把5/12/24Vdc的输入变换为交流输出。但EL背光源的使用寿命有限(在50%亮度条件下的平均使用寿命为3000~5000小时,在更高的亮度水平上使用寿命将大为缩短),因此,理想的EL 背面照明用逆变器允许输出电压和频率随着EL灯泡的老化而增加,从而延长采用EL的背面照明光源的显示器的有效使用寿命。SupeSite/X-Space官方站EL背面照明对于像手表、数字台式钟和单色PDA等需要极度微弱的照明以便在光线朦胧或昏暗条件下使用的小型反射式LCD应用而言是较为适用的。然而,低效率、低亮度以及短寿命使其不适用于诸如膝上型电脑和平板桌上型监视器所要求的大型LCD这样的透射型背面照明用途。 LED背光源的使用寿命比EL长(超过5000小时),且使用直流电压,通常应用于小型的单色显示器,比如电话、遥控器、微波炉、空调、仪器仪表、立体声音频设备等。但是,其亮度目前也不足以为大型透射式显示器提供背面光源。LED 背光源与CCFL背光源在结构上基本是一致的,其中主要的区别在于LED是点光源,而CCFL是线光源。 0小型冷阴极荧光灯(CCFL)提供了用于大型LCD所需的亮度和寿命(以及灯光管制能力),这就是它至今仍是背光照明最为常用的方法的原因。但是,热量堆积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导光板的作用在于引导光的散射方向,用来提高面板的亮度,并确保面板亮度的均匀性,导光板的良优对背光板影响甚大,因此,侧光式背光板中导光板的设计制作是关键技术之一。导光板是利用射出成型的方法将丙烯压制成表面光滑的板块,然后用具有高反射且不吸光的材料,在导光板的底面用网版印刷的方式印上扩散点,冷阴极荧光灯位于导光板侧边的厚端,冷阴极管所发出的光利用反射往薄的一端传导,当光线射到扩散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利用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扩散点,可使导光板均匀发光。反射板的用途在于将底面露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中,用来提高光的使用效率。

电子元器件焊接作业指导书

作业准备: 2 焊接条件 2.1被焊件端子必须具备可焊性。 2.2被焊金属表面保持清洁。 2.3具有适当的焊接温度280~350摄氏度。 2.4具有合适的焊接时间(3秒中),反复焊接次数不得超过三次,要求一次成形。 3 焊点的基本要求 3.1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3.2焊点上的焊料要适当。 3.3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3.4焊点光泽、亮度、颜色有一定要求。要求:有特殊的光泽和良好颜色;在光泽和高度及颜色上不应有凹凸不平和明暗等明显的缺陷。 3.5焊点不应有拉尖、缺锡、锡珠等现象。 3.6焊点上不应有污物,要求干净。 3.7焊接要求一次成形。 3.8焊盘不要翘曲、脱落。 4应避免常见的焊点缺陷如:拉尖、桥连、虚焊、针孔、结晶松散等。 5操作者应认真填写工位记录。 1操作者将工作台擦试干净,将被焊件、烙铁、焊锡丝、烙铁架等准备好,摆放在工作台上,并接通烙铁的电源。 2将溶锡的烙铁头放在吸水海绵或松香上擦拭,以除去烙铁头上的氧化物,然后再在烙铁头上加锡,使其处在待焊状态。 3操作者根据相应的(样品)和(PCB板元件布局图)将要焊接的元器件摆放在工作台上。 4操作者戴上腕连带和手指套准备工作,以防腐蚀器件。 作业方法: 1操作者按接插原则:先小后大、先轻后重、先低后高、先里后外将元器 插入PCB板相应的焊盘孔内,将PCB板放入托盘转入焊接工序。 2将烙铁头放在被焊件的焊盘上,使焊点温度升高(有利于焊接)。如果烙铁头上有锡,则会使烙铁头上温度很快传递到焊接点上。 3用焊锡丝接触到焊接处,熔化适量的焊料。焊锡丝应从烙铁头侧面加入,而不是直接加在烙铁头上。 4从焊锡丝开始熔化数3秒后,先移开焊锡丝,再移开电烙铁。 5焊点冷却后,用斜口钳子将元器件的管脚剪掉,剪去管脚的长度依(结构图)的要求而定。 注事事项: 1移开烙铁头的时间、方向和速度,决定着焊接点的焊接质量,正确的方法是先慢后快,烙铁头移开沿45°角方向移动,及时清理烙铁头。 4 通孔内部的锡扩散状态: 通孔内部填70%以上锡为合格品,否则为虚焊不允许。

背光源简介

背光源 背光源(BackLight)是位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LCM)视觉效果。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 用于背光源的光源 在背光源的设计中,所用光源的选用是很重要的。所用的光源决定了背光源的功耗、亮度、颜色等光电参数,也决定了其使用条件和使用寿命等特性。下表为可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源的光源及其特点简单对比介绍:光源形状光源种类颜色功耗(W)(瓦特)寿命(h) (小时)特点 点状光源 Lamp(灯泡) 2800K左右 1.0以上 2,000 简单、小型、价低体积大、发热严重 LED(发光二极管)蓝~红430~700nm 0.038以上 100,000 寿命长、低发热亮度稍低 线状光源 CCFL(冷阴极荧光管)红、绿、蓝及其混合色 1.0~10.0 25,000 亮度高、寿命长逆变器驱动电压高 HCFL(热阴极荧光管) 4.0~220 5~7,000 发热严重 面状光源 VFD(扁平荧光灯) 200mW/cm2以下5,000 亮度高、均匀性好双电源驱动 EL(电致发光片)20mW/cm2以下 5,000 薄、均匀性好寿命短、亮度低 OELD(有机电致发光片)1,000以上薄、均匀性好、亮度高寿命短FED(平板场发射)10,000以上亮度高开发中 光源模组的技术 光源模组中最核心技术为导光板的光学技术,目前主要有印刷形和射出成型形二种导光板形式,其它如射出成型加印刷,激光 打点,腐蚀等占很少比例,不适合批量生产原则。印刷形因为其成本低在过去较长时间内成为主流技术,但合格品不高一直是其主要缺点,而目前

背光试验作业指导书

1.0目的:检查化学沉铜孔壁上铜层是否完整和致密. 2.0试验范围:沉铜生产线的在线生产板. 3.0沉铜背光测试要求: 3.1保养后或停机后重新开始生产,第一缸到第四缸的板沉铜后每缸板都需要打切片测试背 光,如果连续4缸板的背光都合格,则可以正常连续生产,后续按正常频率监控。 3.2双面板≥8级、多层板≥9级控制,测试频率为1次/小时,背光低于标准值需要返工处理。 4.0试验设备及材料: 取样机(手动冲床)、研磨机、显微镜、背光箱。 5.0实验步骤: 5.1取样:在沉铜生产线抽取在线生产板,然后在啤机切取适当位置的样本,从最小的孔开始, 应保证每个样本的孔数不少于3个,。 5.2研磨:将切好的样本用研磨机打磨至适当位置(一般磨到圆孔一半为佳),半孔的的底弧与 板边距离约2-3mm。 5.3观察将磨好样本放在背光台上用5倍显微镜观察(灯光不得有滤光器)将观察的结果与附 图比较,确定样本级数,各孔的级数均应符合要求值。 5.4记录:将测量结果填写在记录中,并将样本粘贴好。 6.0接收标准及背光级数说明:(6级~10级说明) 双面板≥8级、多层板≥9级控制。(见附图:背光级数图) A、10级:每个孔内星状透光点数不多于3个。 B、9.5级:每个孔内星状透光点未连成线状或条状,且透光点总数不多于20个。 C、9级:每个孔内透光区域连成线状及条状不多于2处。 D、8.5级:每个孔内透光区域连成线状及条状不多于4处。 E、8级:每个孔内透光区域连成条状不多于5处。(透光区域已成鱼眼状,鱼眼状处透光达60%) 或横向纤维透光点达2处。 F、7级:每个孔内透光区域连成条状不多于7处。(透光区域已成鱼眼状,鱼眼状处透光达70%) 或横向纤维透光点达3处。 G、6级:每个孔内透光区域连成条状不多于7处。(透光区域已成鱼眼状,鱼眼状处透光达80%) 或横向纤维透光点达4处。 7.0备注: 取样时须取样本上最小孔径及不同孔径测试。 附图:背光级数图 8.0相关表格 《沉铜背光检测表》

背光源部材选用参考标准

程序名称:背光源部材选用参考标准 文件编号:WI-48B4006 生效日期:2006/09/29 编写人: 日期: 审批人: 日期: 如此印章并非红色<受控文件>, 代表此文件不会受到控制及更 新,请使用受控制之文件

1.0目的 规范产品设计选材的标准。 2.0范围 适用于光技术事业部开发的的背光产品。 3.0定义 不适用 4.0资历及训练要求 执行该程序无特殊要求 5.0内容 常用的功能性材料按其功用大致划分如下: 1.胶框 2.导光板 3.PCB及FPC 4.膜片类 3.1胶框的特点、分类、材质及应用范围 3.1.1胶框的特点:其它功能性材料起支撑或封装作用的部材,同时也是与客户模块组装及定位客 户LCD的主要部材,并兼有封闭光线的作用。它是背光源的主要部材之一。广泛应用于白 光产品及非白光产品上。 3.1.2分类:胶框按其功用分为REF及Housing。 3.1.2.1REF (1)定义:组成上无反射片,主要靠胶框来反射光线的胶框称为REF。 3.1.2.2HOUSING ①-定义:组成上有反射片,只起侧面反射封装光线作用的胶框或根本不起反射光线作用 的胶框。 3.2导光板的特点,材质及应用范围 3.2.1导光板(L/G)的特点:主要具有传播及扩散光线的作用的部材,对其它功能性材料起支撑作 用,有些也是与客户模块组装及定位客户LCD的主要部材,是背光源的主要部材。 3.2.2材质及应用范围见下表:

3.3PCB的材质,特点及应用范围 6.3.1材质及特点:构成----玻纤,铜,硅胶等。 材料:FR-4,厚度系列:0.2、0.4、0.6、0.8、1.0、1.2、1.6等 FR-4强度及韧性好, 薄厚均有, 广泛应用于有光源的普通底背光、普通侧背光上。 PCB类的特点:因材质较硬,所以可连接各种电子组件如:LED、CHIP、LAMP、电阻、导线、连接头等等,此外还可连接PIN等。 6.3.2与主体(胶框或导光板)的连接方式: 多以结构固定,很少用双面胶来粘接固定。用于导光板类时表面大多刷白漆,用于感知器类表面大多刷绿漆。 6.4FPC的材质,特点及应用范围 6.4.1材质组成: ①.Polyimide ( FEP、Polyester、Epoxy) Film ②.copper ③.adhesive 6.4.2特点:厚度薄,最薄可达0.078+/-0.03 (单面)。 因为材质较薄,所以FPC上焊接的电子组件也有限,,它不能焊接PIN,连接头及LAMP等。 6.4.3应用: 用于彩屏背光产品上,特别是对厚度要求严格的产品。 6.4.4与主体(框盖或导光板)的连接方式: 由于厚度较薄,所以可用双面胶固定在导光板或胶框上。 6.4.5使用FPC比使用PCB更能简化导光板或胶框的结构,且有效降低厚度,但较PCB单价高。 6.5膜片类的分类及常用材质,特点及应用范围 6.5.1分类: 膜片类的部材种类繁多,性能也各异,经常用到的膜片规格按其功用大致分为以下五大类: 1.反射片 2.扩散膜 3.增光膜 4.遮光片 5.双面粘胶带 6.5.2反射贴布的特点,常用材质及使用范围 6.5.2.1反射贴布的特点:具有反射光线的作用,本身不含背胶。从外观上看有白色及银色两 种。 6.5.2.2常用材质及使用范围见下表:

LED-LCD大屏幕技术要求

大屏幕系统技术要求 一、设计依据 《LED显示屏通用规范》SJ/T 11141-2003 《LED显示屏测试方法》SJ/T 11281-2003 《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 50252-94 [1994.12.];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115-87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GB/T5465-1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16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F232-92 《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 《电子产品防静电放电控制大纲》;GJB 1649-1993 《防静电工作区技术要求》等国家标准;GJB 3007-1997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19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1994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1994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总则》;GB24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名词术语》;GB242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产品试验规程,低温试验方法》;GB2423.l 《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 《微型数字电子计算机通用技术条件》GBJ98113-88 《总线局域域标准》IEEE802.3 《环型局域域标准》IEEE802.3 《建筑与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 72.95 《蓝皮书K11建议“过电压和过电流防护的原则”》CCITT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通信电路和通信设备的防雷手册》CCITT 《计算机通讯技术条件》GB9813-88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4943-95 《电力子操作工作站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国际串行通讯标准》EIARS-232-C 《工业操作工作站系统安装环境条件》ZBN18-001 《UTP电缆芯线定义》EIA/TIA-T568B 《电磁兼容》GB/T17626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8 《远动设备及系统工作条件环境条件和电源》GB/T 15153-94

背光源基础知识讲解

背光源基础知识讲解 2006-5-10 HXWHL收集 Email:hisensewhl@https://www.360docs.net/doc/224859036.html, 背光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对伟志人应该比较熟悉,因为伟志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背光源行业中的佼佼者。所谓背光源(BackLight)应该是位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LCM)视觉效果。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 一、用于背光源的光源: 在背光源的设计中,所用光源的选用是很重要的。所用的光源决定了背光源的功耗、亮度、颜色等光电参数,也决定了其使用条件和使用寿命等特性。 下表为可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源的光源及其特点简单对比介绍: 光源形状光源种类颜色功耗(W)(瓦特)寿命(h)(小时)特点 点状光源Lamp(灯泡) 2800K左右 1.0以上2,000 简单、小型、价低体积大、发热严重 LED(发光二极管)蓝~红430~700nm 0.038以上100,000 寿命长、低发热亮度稍低 线状光源CCFL(冷阴极荧光管)红、绿、蓝及其混合色 1.0~10.0 25,000 亮度高、寿命长逆变器驱动电压高 HCFL(热阴极荧光管)4.0~220 5~7,000 发热严重 面状光源VFD(扁平荧光灯)200mW/cm2以下5,000 亮度高、均匀性好双电源驱动 EL(电致发光片)20mW/cm2以下5,000 薄、均匀性好寿命短、亮度低 OEL(有机电致发光片)1,000以上薄、均匀性好、亮度高寿命短 FED(平板场发射)10,000以上亮度高开发中 二、光源模组的技术: 光源模组中最核心技术为导光板的光学技术,目前主要有印刷形和射出成型形二种导光板形式,其它如射出成型加印刷,激光打点,腐蚀等占很少比例,不适合批量生产原则。印刷形因为其成本低在过去较长时间内成为主流技术,但合格品不高一直是其主要缺点,而目前LCD产品要求更精密的导光板结构,射出成型形导光板必然成为背光源发展主流,但相应的模具技术难题只有少数大厂能够克服。伟志公司导光板的光学技术主要采用印刷形和射出成型形二种导光板形式。 三、背光源的分类:

贴FPC双面胶和撕离型纸作业指导书

工艺规范文件名称贴FPC双面胶工序作业指导书共 1 页 第 1 页文件编号HX-QR-006版本:实施日期2013-7-4 深圳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1.目的:规范本公司生产工艺,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彩屏背光源产品贴FPC双面胶作业工序; 3.工作内容: 3.1 工作环境:温度:23±5℃,湿度:45%~75% 3.2 使用辅料:手指套,镊子; 3.3 使用工具:离子风机; 3.4 使用物料:FPC双面胶,FPC; 3.5 作业步骤: 3.5.1 打开离子风机,将离子风机摆放于划分区域,使离子风机有效的吹到工作区上(图一),最佳参考距离40CM±5CM; 3.5.2 贴FPC双面胶 3.5.2.1 一整条条形灯以有灯面朝上放置防静电皮垫上,右手用镊子从双面胶底膜上夹起FPC双面胶,双面胶开口对齐条形灯LED 发光口(图二),右手用镊子将FPC 双面胶对齐条形灯的边缘,并用左手食指将双面胶左侧压住,右手用镊子将双面胶紧靠LED 放下并压实,用同样的方法把整个连片内的条形灯(左右两排)贴完。; 3.5.3 撕FPC双面胶离型纸 3.5.3.1 右手拿镊子从左边起离型纸边缘,然后把整片离型纸撕掉。 3.6.注意事项: 3.6.1 操作前须先戴好手指套,注意FPC双面胶贴下后不可有异物、折痕、翘起、贴斜、漏贴、超出条形灯边缘等不良现象。 3.6.2 贴FPC 双面胶时,双面胶不能遮挡LED 发光面,否则有灯暗或亮度达不到现象。 3.6.3 在作业过程中每完成一片产品应作好自主检查,避免不良品流出。 3.6.4 镊子不可刮伤LED和FPC。 更 改 记 录 版本更改内容 拟制:审核:批准: 发放:生产部首次发布日期:有效期: 图一图二图三

背光模组简介

背光模組簡介 壹、前言 背光模組(Back light module)為液晶顯示器面板(LCD panel)的關鍵零組件之一,由於液晶本身不發光,背光模組之功能即在於供應充足的亮度與分佈均勻的光源,使其能正常顯示影像。LCD面板現已廣泛應用於監視器、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及投影機等具成長潛力之電子產品,因此帶動背光模組及其相關零組件的需求持續成長,在面板低價化的刺激下,又以筆記型電腦及LCD監視器等大尺寸用面板需求最大,為背光模組需求成長的主要動力來源。全球大型LCD背光模組產值將較2002年成長23%,達26.19億美元,且逐年增加,到2006年產值將達到37.26億美元。在國內LCD面板廠商積極擴產下,國內內需市場持續擴大,由於國內廠商生產的背光模組已與國際大廠的製造水準相當,加上在量產規模及就地供應上之優勢,國內背光模組自給率將可再往上提升。 貳、背光模組簡介 : 一、背光模組為LCD 面板第二大關鍵零組件 LCD面板主要係由彩色濾光片、背光模組、驅動I C、補償膜及偏光板、玻璃基板、I T O膜、配向膜、控制電路等零組件所組成,由於液晶面板本身不具發光特性,必須藉助背光模組來達到顯示的功能,LCD面板製造商在產生玻璃面板之後,須先結合彩色濾光片,兩者封合後灌入液晶,再與背光模組、驅動I C、控制電路板等組件,組合成LCD模組出售給下游的筆記型電腦或LCD監視器製造商。由於背光模組為僅次於彩色濾光片之LCD面板第二大關鍵零組件, 為因應國內面板廠商對關鍵零組件的大量需求及尋求降低成本要求下,如瑞儀、中強、

輔祥、科穚等廠商紛紛投入, 致在LCD上、下游產業之中, 背光模組現已成為本土化速度最快的一項零組件。 二、背光模組亦即顯示器光源提供者 背光模組其主要由光源(包括冷陰極螢光管(CCFL))、熱陰極螢光管、發光二極體(LED)等)、燈罩、反射板(Reflector)、導光板(Light guide plate)、擴散片(Diffusion sheet 1-2片)、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1-2片)及外框等組件組裝而成,其中光學膜片與導光板為最主要之技術和成本所在。液晶顯示器由於其厚度薄、質量輕且攜帶方便,且相較於目前得CRT更有低輻射的優點,近年來需求快速的增加,己能在顯示器的市場佔有一席之地。隨著液晶顯示器製造技術的提昇,在大尺寸及低價格的趨勢下,背光模組在考量輕量化、薄型化、低耗電、高亮度及降低成本的市場要求,為保持在未來市場的競爭力,開發與設計新型的背光模組及射出成型的新製作技術,是努力的方向及重要課題。 三、背光模組類別 : 一般而言,背光模組可分為前光式(Front light )與背光式(Back light)兩種,而背光式可依其規模的要求,以燈管的位置做分類,發展出下列三大結構: (1)側光式(Edge lighting)結構:發光源為擺在側邊之單支光源,導光板採射出 成型無印刷式設計,一般常用於18吋以下中小尺寸的背光模組,其側邊入射的光源設計,擁有輕量、薄型、窄框化、低耗電的特色,亦為手機、個人數位助理(PDA) 、筆記型電腦的光源,目前亦有大尺寸背光模組採用側光式結構。 (2)直下型(Bottom lighting)結構:超大尺寸的背光模組,側光式結構已經無法 在重量、消費電力及亮度上佔有優勢,因此不含導光板且光源放置於正下方的直下型結構便被發展出來。光源由自發性光源(例如燈管、發光二極體

LCM技术规范

手机显示屏技术规范 1.目的:规范本公司手机显示屏设计及检测。 2.适用范围:适用于研发设计开发、样品认证测试及品质来料检验。 3.技术要求 使用环境: 工作温度:-20℃~55℃ 储存稳定:-30℃~65℃ 相对湿度:≤93% 大气压力:70~106kpa 技术参数 显示类型:TFT、CSTN、OLED等 显示模式:透射、半透半反射等 TFT: 视角:一般3:00 6:00 12:00 全视角 点阵:QQVGA,QCIF,QVGA,WQVGA,HVGA,VGA等 尺寸规格(英寸):1.0,1.1,1.5,1.8,2.0,2.2,2.4,2.6,2.8,3.0 ,3.2等工作电压:一般2.8V I/O电压:1.8V或2.8V,需和工作电压分开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的定义: T R:上升时间,透过率从90%(白色)变化到10%(黑色)的时间; T F:下降时间,透过率从10%(黑色)变化到90%(白色)的时间;

STN 响应时间一般在300-400ms; (低温下的相应时间及显示效果,需给出一个标准)CSTN响应时间一般在200-300ms; (低温下的相应时间及显示效果,需给出一个标准) 手机小尺寸TFT 响应时间一般在30-50ms. 主要影响因素是三者由上到下盒厚递减,液晶分子扭转力递减;且液晶电压递增,加电电场递增。 数据接口:CPU或RGB 显示效果判断 目测颜色较鲜艳 1、GAMMA测试 测试方法: (测试设备) ⑴将64阶灰度图片拷入手机,并显示图片、使用仪器测试结果、记录数据。GAMMA曲线比较平滑, 且DIFF-GAMMA曲线的差异在0-20灰阶小于5,在20—63灰阶小于13; ⑵在20-50灰阶之间不可以有交点; ⑶ CSTN暂不做要求。 判定标准: DIFF-GAMMA曲线的量化,用测的曲线减去2.2标准曲线的差值绘成曲线图,将GAMMA曲线改为:0为黑色,63为白色。 2、RGB GAMMA测试 测试方法: ⑴ RGB GAMMA曲线变化平缓且蓝色曲线在曲定书线上方,RGB差异曲线的差异小于20; ⑵ CSTN暂不做要求。 判定标准: RGB GAMMA曲线变化平缓且蓝色曲线在曲线上方,RGB差异曲线的差异小于20。 3、对比度测试 测试方法: 测试设备DT-101 、BM-7、CS200,黑色和白色图片 ⑴将黑、白图片拷入手机,并显示该图片; ⑵使用仪器测试结果、记录数值。 判定标准:

技术协议

技术协议 需方: 供方: 供方为需方配套生产各机型变频空调用电子控制器。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为确保产品性能指标符合要求,经双方共同协商,特签订如下技术协议: 一、配套产品名称:电子控制器 二、协议内容按如下《空调电子控制器技术标准》执行。 空调电子控制器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空调电子控制器的基本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单、双面印制线路板、空调电子控制器(显示板和控制板)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以及运输和贮存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文件,其最新版本均适用于本部分。 GB 2828-2003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T1019-1989 家用电器包装通则 GB/T2421-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1部分:总则 GB/T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GB/T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T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 GB/T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GB/T2423.17-199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 GB/T2423.22-200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N:温度变化试验方法 GB/T2423.29-198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 GB4343.1-2003 电磁兼容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第一部分:发射 GB4343.2-1999 电磁兼容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第2部分:抗扰度——产 品类标准 GB4706.1-199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4706.32-2004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 GB/T4798.1-2005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贮存 GB/T4798.2-2005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运输 GB/T5465.2-1996 电子设备用图形符号 GB14536.2-1996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家用电器用电控制器的特殊要求(已作废,

背光源原理及简介

背光源(Backlight)原理及简介 背光 背光源(Backlight)原理及简介 背光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所谓背光源(BackLight)应该是位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LCM)视觉效果。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背光源的发展可以追朔到二战时期。当时用超小型钨丝灯作为飞机仪表的背光源。这是背光源发展的初始阶段。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如今背光源已经成为电子独立学科,并逐步形成研究开发热点。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器特别是彩色液晶显示器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受液晶显示器的市场拉动,背光源产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LCD为非发光性的显示装置,须要藉助背光源才能达到显示的功能。背光源性能的好坏除了会直接影响LCD显像质量外,背光源的成本占LCD模块的3-5%,所消耗的电力更占模块的75%,可说是LCD模块中相当重要的零组件。高精细、大尺寸的LCD,必须有高性能的背光技术与之配合,因此当LCD产业努力开拓新应用领域的同时,背光技术的高性能化(如高亮度化、低成本化、低耗电化、轻薄化等)亦扮演着幕后功臣的角色 背光源是提供LCD面板的光源。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用膜片、塑胶框等组成。背光源具有亮度高,寿命长、发光均匀等特点。目前主要有EL、CCFL 及LED三种背光源类型,依光源分布位置不同则分为侧光式和直下式(底背光式)。随着LCD模组不断向更亮、更轻、更薄方向发展,侧光式CCFL式背光源成为目前背光源发展的主流。 电致发光(EL)背光源体薄量轻,提供的光线均匀一致。它的功耗很低,要求的工作电压为80~100Vac,提供工作电压的逆变器可把5/12/24Vdc的输入变换为交流输出。但EL背光源的使用寿命有限(在50%亮度条件下的平均使用寿命为3000~5000小时,在更高的亮度水平上使用寿命将大为缩短),因此,理想的EL背面照明用逆变器允许输出电压和频率随着EL灯泡的老化而增加,从而延长采用EL的背面照明光源的显示器的有效使用寿命。 EL背面照明对于像手表、数字台式钟和单色PDA等需要极度微弱的照明以便在光线朦胧或昏暗条件下使用的小型反射式LCD应用而言是较为适用的。然而,低效率、低亮度以及短寿命使其不适用于诸如膝上型电脑和平板桌上型监视器所要求的大型LCD这样的透射型背面照明用途。 LED背光源的使用寿命比EL长(超过5000小时),且使用直流电压,通常应用于小型的单色显示器,比如电话、遥控器、微波炉、空调、仪器仪表、立体声音频设备等。但是,其亮度目前也不足以为大型透射式显示器提供背面光源。LED背光源与CCFL背光源在结构上基本是一致的,其中主要的区别在于LED是点光源,而CCFL是线光源。 小型冷阴极荧光灯(CCFL)提供了用于大型LCD所需的亮度和寿命(以及灯光管制能力),这就是它至今仍是背光照明最为常用的方法的原因。但是,热量堆积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导光板的作用在于引导光的散射方向,用来提高面板的亮度,并确保面板亮度的均匀性,导光板的良优对背光板影响甚大,因此,侧光式背光板中导光板的设计制作是关键技术之一。导光板是利用射出成型的方法将丙烯压制成表面光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