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课时练习题 附加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1. 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

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

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

A .hé dòng rén d ānB .gù dèng rèn d ānC .hé dòng rèn t ānD .gù dèng rén t ān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B .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戮了..一个坑。

C .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簿..的酬劳..。

D .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菏..。

3.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féng)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

趁这个机会,我刨.(páo)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C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w ō)土。

D .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虚..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人们挖了水渠.(qú)。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父母对儿女从来都是慷慨无私....的,但并不代表你可以无限制地索取。

B .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初三的同学却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 .此地由一块不毛之地....,变成了瓜果飘香、生态环保的“绿洲”,吸引了窗内外众多观摩团前来“取经”。

D .近日,一男子在地铁抢夺他人财物,警方刨根问底....,4天后将其抓获。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时同步练》(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时同步练》(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时同步练》(部编版)一、字词书写(共7 分)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在倒蹋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_____)(2)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了。

(______)(3)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______)(4)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逢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_____)【答案】(1). 蹋—塌(2). 暴—爆(3). 躁—燥(4). 逢—缝【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需要逐字审题,认真审读,巧用排除,注重积累。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倒塌”建筑物墙壁倾倒,塌落下来;“爆发”指的是突然发生;“干燥”意思是缺乏水分;“缝隙”意思是裂开的狭长的空处。

二、选择题(共7 分)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请帖.(tiě) 心弦.(xián) 琢.磨(zuó) 深恶.(wù)痛绝B.纤.(xiān)细烙.(1ào)印卡.(qiǎ)脖子参差.(cī)不齐C.调.(diào)换酣.(hān)睡畜.(xù)牧业刚劲.(jìng)有力D.哄.(hōng)笑分.(fēn)外超负荷.(ha) 薄荷.(bó)【答案】D【详解】D.“分”读作fèn;“荷”读作hè;故选D。

三、字词书写(共7 分)3.下面各句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在这个字下面画横线,并写出正确的字。

(1)如果他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

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2)他不住帐蓬,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3)他没有拿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长、大拇指粗的铁锟。

(4)他靠一个人的体力和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州。

【答案】(1)慷(2)篷(3)棍(4)洲【详解】(1)康慨无私——慷慨无私;慷(kāng)慨(kǎi):意思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不吝啬。

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附答案

《植树的牧羊人》一、选择题。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植树的牧羊人》节选自武娟译的《植树的男人》一书。

B.《植树的男人》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电影编剧让·乔诺。

C.《植树的牧羊人》这是一篇真实的故事。

D.《植树的男人》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植树的牧羊人》故事是虚构的。

二、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美的化学反应邓迎雪①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

②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

③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在我眼里,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像都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样子。

④有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秋明又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

只见他端着一杯棕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色的墨水。

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轻轻一搅,淡蓝色的墨水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

⑤“哇——”我们惊呼连连。

⑥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⑦众人摇头。

⑧秋明嘴边绽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说:“这是因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绿矾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体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⑨“停——”我们大叫,“赶快再变个更好玩的。

”⑩看我们对那些枯燥的化学知识不感兴趣,秋明遗憾地皱皱眉,把没有讲完的知识咽了回去。

然后又做了一个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的化学实验,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

⑪我不由得感叹:“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你这家伙以后不当化学家就亏了!”⑫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说:“对呀,我的理想就是当化学家,以后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

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 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 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含解析)13 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的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tān)塌了。

( )(2)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gù)了。

(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B.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C.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博的酬劳。

D.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自我市实施“旅游东融"战略政策以来,吸引了大量粤港澳游客,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B.2019年北京世园会,是世界的绿色盛会,也是中国的绿色盛会。

C.父母能否监督孩子学习是在线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

D.春节假期结束后,图书馆逐步恢复对市民开放。

4.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谷文昌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将不毛之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生态旅游海岛。

B. 我们应该对“欠薪”问题“刨根问底",找出真正的症结,并对症施治。

C.“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校长夸夸其谈,让学生们深受教育。

D. 我们坚信教育可以成为一件美好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而不再急功近利追求结果。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B. 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C.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 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6. 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_________ 相信我们一定能不负先辈重托,不辱历史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14 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14  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及答案

14植树的牧羊人【课前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干涸.()琢.磨()山毛榉.()tān塌()废xū()缝xì()2.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坍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废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酬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4.结合有关文句,说说植树的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5.是什么精神支撑着这个农夫数十年如一日种植树木,最终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美丽富饶的田园?【课堂检测】阅读《植树的牧羊人》(节选)完成1—5题。

(15分)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

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

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

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

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眼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

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03 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03 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3植树的牧羊人》课时练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慷慨..(kānɡkài)栋.(dònɡ)拣.(jiǎn)乍.(zhà)B.薰.衣草(xūn)干涸.(hé)废墟.(xū)坍.塌(tān)C.帐篷.(penɡ)山毛榉.(jǔ)酬.劳(chóu)呼啸.(xiāo)D.刨.根问底(páo)溜.达(liù)微薄.(bó)硬.朗(yìnɡ)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流淌光秃秃张扬琢磨B.滚烫造就不毛之地呼啸C.荒漠逢隙倒塌茂盛D.毁灭鲜嫩挺拔干燥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全国助残日上,残疾人展示技能张扬..自信,市民纷纷点赞。

B.父母对待儿女从来都是慷慨无私....的,但并不代表你可以无限制地索取。

C.此地由一块荒秃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瓜果飘香、生态环保的“绿洲”,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观摩团前来观摩“取经”。

D.近日,一男子在地铁上抢夺他人财物,警方刨根问底....,4天后将其抓获。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B.他添置了大约一百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

C.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5.下列句子标点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B.第二天,我向他提出,要在他家再住一天。

C.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D.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植树的牧羊人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帐篷.(péng)干涸.(hé)坍塌.(tān)缝隙.(xī)B.忠.厚(zhōng)山窝.(wō)橡.子(xiàng)做.伴(zuò)C.琢.磨(zuó)应.征(yìng)薄.雾(bó)扰.乱(rǎo)D.硬.朗(yìng)毁.灭(huǐ)流淌.(tǎng)鲜嫩.(nèn)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了一个坑。

(戳、挖、捣)(2)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出的神秘泉水。

(流、淌、涌)(3)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的。

(完成、造就、竣工)3.指出下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 )A.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B.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

C.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

D.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

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2)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

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

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3)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

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5.古今中外,也有许多类似于艾力泽·布菲老人种树的故事或神话传说,请列举一二。

二、课内语段阅读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

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

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

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

《植树的牧羊人》课后练习题与答案

《植树的牧羊人》课后练习题与答案

《植树的牧羊人》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废墟()干涸()坍塌()戳() 酬劳() 流淌()帐篷() 水渠()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在倒蹋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2)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了。

()(3)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4)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逢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3.请你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写相应的成语。

(1)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________(比喻追究底细),恐怕谁也解释不清。

(2)自从开渠引水之后,从前的________(贫瘠荒凉不长庄稼的地方)就成了肥沃的良田。

(3)他是一个________(充满正气,不吝啬)的人,总是会想尽办法帮助其他人。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B.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C.在我1913年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D.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B.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

C.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6.请你结合本文的内容,仿照下面句式续写一句话。

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下的智慧的花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5月26日,以“中国梦——公益力量”为主题的首届宁夏大学生公益文化节在宁大新华学院启幕,来自全区12家社会公益组织、32家大学生公益社团的成员齐聚一堂,展示爱心书包、春雨行动等公益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树的牧羊人》
课时训练
1.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1)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 )
(2)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比喻人性格内向。

( )
(3)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 )
(4)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

()
2.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流淌:液体流动。

B.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酬劳:酬谢,给出力的人的报酬。

转悠:漫步,无目的地闲逛。

C. 溜达:散步,闲走。

乍看:刚刚开始看。

D. 富饶:物产多,财富多。

3.下面各句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错字并在后面的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字。

(1)如果他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

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________
(2)他不住帐蓬,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________
(3)他没有拿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长、大拇指粗的铁锟。

________
(4)他靠一个人的体力和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州。

________
4.下列句子没有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是()
(1)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像一只饥饿的野兽了出的吼叫。

(2)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绿洲。

(3)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4)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中水井,或是一
眼泉水吧。

阅读课文下列文段,完成下列问题: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房子里。

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

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渥。

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很干干净净。

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

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

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

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

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

我抽着烟,想帮他挑。

但他说不用我帮忙。

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

过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

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

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5.文中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屋间的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 。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牧羊人”的性格特点。

6.“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接着,一颗一颗地仔细地挑选起来。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试分析有什么作用?
7.“我抽着烟,想帮他挑。

但他说不用我帮。

”“牧羊人”为什么不让我帮他呢?
课时训练答案
1. (1)坍塌(2)沉默寡言(3)刨根问底(4)不毛之地
2.D“乍看”是突然看到或猛然看到。

3. (1)“康”应为“慷”(2)“蓬”应为“篷”(3)“铁锟”应为“铁棍”(4)“绿州”应为“绿洲”。

4. (3)是同类相比而不是比喻。

5.餐具、地板、猎枪、炉子,热汤生活井井有条,做事认真
6.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棵发不了芽,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放”“仔细地埋”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作了铺垫。

7.不让我帮他挑选橡子,一是因为我是借宿的客人,是对我的关照,更主要的是怕我挑选的橡子不够好,担心种下后不能发芽生长。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
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
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八、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掌握题型很重要。

九、古文阅读,课内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内)、课外文各一篇。

十、诗歌鉴赏。

十一、作文。

一、字词部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我最喜欢用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

很多家长很怕孩子查这种小字典不够,于是就给孩子买了很多大部头的字典,殊不知最权威的字典就是《新华字典》,携带方便,又容
易查阅。

有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又经常读错的字词,举个例子:电饼铛,豆豉。

很多人都在念:电饼当,豆gu正确的读音是:cheng,chi。

又比如:呱呱坠地,很多人在念:gua正确的读音是:gu.
再举个例子:龟一共有几种读音呢?宿一共有几种读音呢?
查字典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其实查字典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

查字典,不要求查一遍就能记住,第一遍也就是有个印象,第二遍、第三遍查的时候才能彻底记清。

初中阶段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总共也就是几页,初一初二两年的时间,分阶段,分步骤地去查,到初三的时候就不会再为这些字词发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