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8.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 第一次 月考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 第一次 月考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SO2与H2O2反应生成H2SO4,结论错误,故A错误;B.SO2与H2S反应生成S沉淀,SO2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SO2表现氧化性,故B正确;C.SO2有还原性,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使高锰酸钾褪色,故C正确;D.SO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减弱,溶液红色褪去,故D正确;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质,注意掌握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以及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2.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SO-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含有24B.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用稀盐酸洗涤后灼烧至火焰为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C.待检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NH+中一定含有4D.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CO-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23【答案】A【详解】SO-,还可能含A.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可能含有24SO-,所以A错误;有SO32-被硝酸氧化成24B. 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用稀盐酸洗涤后灼烧至火焰为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如果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故正确;C.加入NaOH 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说明有NH 3产生,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4NH +,故C 正确;D. 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CO 2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23CO -,故D 正确; 答案:A 。

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化学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共52分。

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共56分。

全卷满分108分,时间为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5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4220C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质子数为B.电子数为C.中子数为D.质量数为422.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A.H2O B.KOH C.CaCl2D.Cl23.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颜色B.状态C.原子核D.化学健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Ⅶ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A.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易形成-1价离子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酸性D.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周期表里,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B.在周期表里,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C.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原子半径也越大6.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则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A.H2XO3B.HXO3C.H3XO4D.H2XO47.已知R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

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A.ba R B.a+b-2a-2R C.a+b+2a+2R D.a+ba-2R8.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个电子结构的是A.BF3B.SiCl4C.H2O D.PCl59.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等人为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下列有关13C、15N的叙述正确的是A.15N与14N互为同位素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13C、15N具有相同的中子数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10.下列关于1H、2H、3H、H+ 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性质不同的氢原子B.同一种氢原子C.氢的四种同位素D.氢元素的不同微粒11、既可以在强酸性条件下大量共存又能在强碱性条件下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Al3+Na+NO-3Cl- B 、K+Na+Cl-NO3-C 、K+Na+Cl-AlO2-D 、K+HCO3-SO42-NO3-12、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又能与烧碱溶液反应的是①Na2CO3②NaHCO3③Al2O3④Al(OH)3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3、下列微粒中与OH-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相同的电子数,该微粒可能为A.F-B.Mg2+C.NH4+D.CH4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相化合时一定形成离子键C.化合物中只要含有离子键就一定属于离子化合物D.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质量数相同的原子,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B.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排布也相同C.金属性越活泼,其原子在反应中越易失去电子D.非金属性越活泼,其阴离子越难失去电子16、某种元素R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取该元素5.6g跟氧气充分反应,可得到12g化合物RO2,则该种元素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二周期第ⅣA族B、第三周期第ⅣA族C、第三周期第ⅥA族D、第二周期第ⅥA族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aSO4不溶于水,所以BaSO4不是电解质B.液态HCl不能导电,但它是电解质C.CO2溶于水能够导电,所以它是电解质D.O2是单质,所以它是非电解质18.下列粒子不具..有氧化性的是A.K B.Fe3+C.Cu2+D.Fe2+1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1molH2,转移的电子数是2N AB.醋酸的摩尔质量与N A个醋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C.在标准状况下,22.4LNH3含电子数是7N AD.在标准状况下,约1.806×1023个H2分子与0.7mol N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列试剂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A.Na2O2可在试剂瓶中敞口放置B.液溴以少量的水水封后用橡皮塞塞紧C.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D.碳酸钠溶液可保存在磨口的试剂瓶中21.根据反应式:(1)2Fe3++2I-=2Fe2++I2,(2)Br2+2Fe2+=2Fe3++2Br-,判断下列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r-、Fe2+、I-B.I-、Fe2+、Br-C.Br-、I-、Fe2+D.Fe2+、I-、Br-22.下列实验室中分离或除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升华法分离碘和碘化钠固体混合物 B.用加热法除去纯碱固体中混有的小苏打C.用饱和氯化钠溶液除去混在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D.用萃取法除去碘酒中的碘单质23.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F2+2OH-=RO4-+2F-+H2O。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答案解析)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答案解析)

【精品】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氯气、活性炭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它们的漂白原理相同B.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NH4+、I-可能大量共存C.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D.Fe(NO3)2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硫酸会变黄色2.将足量铁粉投入一定浓度的氯化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相同,则原溶液中氯化铁和氯化铜的浓度之比为( ) A.2:7 B.3;4 C.4:7 D.2:33.与氢硫酸反应有沉淀生成的电解质是()A.硫酸铜 B.氢氧化钠 C.硫酸亚铁 D.二氧化硫4.将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溶液质量增加,但没有气体放出的是A.稀硫酸B.CuSO4溶液C.FeCl3溶液D.稀硝酸5.用足量的CO还原32.0 g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 g沉淀,则该氧化物是A.FeO B.Fe2O3C.CuO D.Cu2O6.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备的是()① Fe3O4②FeCl2③ Fe(OH)2④Fe(OH)3⑤H2SiO3⑥FeS ⑦NaHCO3A.①④⑥⑦B.①②④⑥⑦C.①②③④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7.取xg铜镁合金完全溶于浓硝酸中,反应过程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8960mL的NO2气体和672mLN2O4的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为17.02g。

则x等于A.8.64g B.9.20g C.9.00g D.9.44g8.在Fe(NO3)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中Fe(NO3)3与Cu(NO3)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3∶1 B.1∶2 C.2∶1 D.1∶1 9.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有关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

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富县高级中学化学试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也已正式启动。

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He32,每百吨He32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

在地球上,氮元素主要以He42的形式存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e42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B.He32和He42互为同位素C.He32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D.He42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He42具有较强的金属性2.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M层的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1/2,则该元素的原子是( )A.LiB.SiC.AlD.K3.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4.某元素最高正价与负价绝对值之差为4,该元素的离子与跟其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 )A.MgO B.K2S C.MgS D.NaF5.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C.W的氢化物的沸点比X的氢化物的沸点高D.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6.下列氧化物按其形成的含氧酸酸性递增排列的顺序是()A.SiO2<CO2<SO3<P2O5B.SiO2<CO2<P2O5<SO3C.CO2<SiO2<P2O5<SO3D.CO2<P2O5<SO3<SiO27.同一主族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是H3XO4<H3YO4<H3ZO4,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X<Y<Z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H3<YH3<ZH3C.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X>Y>Z D.电子层数:Y>X>Z8.下列事实是由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结果的是()A.次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弱B.氯能置换硫化氢中的硫C.常温下单质硫为淡黄色固体,而氯气为黄绿色气体D.硫能在空气中燃烧,而氯则不能9.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A.铍(Be)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B.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C.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D.硒化氢(H2Se)是比硫化氢稳定的气体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相邻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B.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相互化合,都能形成离子键C.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比其离子半径小(氢除外),金属元素的原子的原子半径比其离子半径大D. 甲元素原子半径比乙元素原子半径大,则甲的离子半径一定比乙的原子半径大。

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锌与100 mL 18.5 mol·L -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甲33.6 L(标准状况)。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 ,测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 mol·L -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反应中共消耗1.8 mol 硫酸B .气体甲中二氧化硫与氢气的体积比为4∶1C .反应中共消耗97.5 g 锌D .反应中共转移3 mol 电子【答案】B 【分析】Zn 和浓硫酸先反应:Zn +2H 2SO 4(浓)=ZnSO 4+SO 2↑+H 2O ,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发生Zn +H 2SO 4=ZnSO 4+H 2↑,然后在具体分析; 【详解】A. Zn 和浓硫酸先反应:Zn +2H 2SO 4(浓)=ZnSO 4+SO 2↑+H 2O ,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发生Zn +H 2SO 4=ZnSO 4+H 2↑,反应后溶液稀释至1L ,测的溶液中c(H +)=0.1mol·L -1,说明硫酸过量,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12×1L×0.1mol·L -1=0.05mol ,总硫酸物质的量为100×10-3L×18.5mol·L -1=1.85mol ,即反应过程中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为(1.85mol -0.05mol)=1.8mol ,故A 说法正确; B. 令生成amolSO 2和bmolH 2,则有:24422Zn 2H SO =ZnSO SO Oaa()H 2↑+浓++2442Zn H SO =ZnSO H bb↑++得到2a +b=1.8mol ,反应后得到气体物质的量为(a +b)mol=33.6L22.4L/mol,联立解得a=0.3,b=1.2,即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SO 2和H 2的体积之比为0.3:1.2=1:4,故B 说法错误;C. 根据选项A 的分析,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H 2SO 4和ZnSO 4,根据硫酸守恒得出n(H 2SO 4)+n(ZnSO 4)+n(SO 2)=n(H 2SO 4)总,得出n(ZnSO 4)=(1.85mol -0.05mol -0.3mol)=1.5mol ,消耗Zn 的质量为1.5mol ×65g ·mol -1=97.5g ,故C 说法正确;D. 整个反应中Zn 失电子,反应中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5mol ×2=3mol ,故D 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

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 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 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1.将xmolNa2SO3和ymolNaS溶于水,用稀硫酸酸化后发生了反应,生成物:①为S和SO2,②为S和H2S,③只有S。

设x,y的比值a、b、c,若a>0.5,b=0.5,c<0.5,对应①②③三个反应正确的顺序是()A.a、b、c B.a、c、b C.c、b、a D.b、a、c【答案】B【分析】Na2SO3和Na2S溶于水,用稀硫酸酸化,发生反应:Na2SO3+2Na2S+3H2SO4=3Na2SO4+3S↓+3H2O,过量的Na2SO3或Na2S能与稀硫酸继续反应生成SO2或H2S,据此讨论过量问题解答。

【详解】混合溶液酸化,发生反应:Na2SO3+2Na2S+3H2SO4=3Na2SO4+3S↓+3H2O;当x:y>0.5时,Na2SO3有剩余,Na2S完全反应,剩余的Na2SO3再与硫酸反应生成SO2,生成物为S和SO2;当x:y=0.5时,Na2SO3和Na2S恰好反应,此时生成物只有S;当x:y<0.5时,Na2SO3完全反应,Na2S有剩余,剩余的Na2S再与硫酸反应生成H2S,生成物为S和H2S;故答案选B。

2.下列试剂能用于鉴别CO2和SO2的是A.BaCl2溶液B.NaOH溶液C.澄清石灰水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答案】D【详解】A、CO2、SO2均不能和BaCl2溶液反应,故BaCl2溶液不能用于鉴别CO2和SO2,A错误;B、CO2、SO2均能和NaOH溶液反应,但都没有明显现象,故NaOH溶液不能用于鉴别CO2和SO2,B错误;C、CO2、S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澄清石灰水不能用于鉴别CO2和SO2,C错误;D、SO2具有还原性,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O2不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用于鉴别CO2和SO2,D正确;故选D。

3.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常作还原剂B.金属在加热条件下都易与氧气反应C.加热条件下铜与硫蒸气反应生成硫化铜D.铁丝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亚铁【答案】A【详解】A、金属元素的最低价为0价,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故A 正确;B、金、铂等不活泼金属在加热条件不易与氧气反应,故B错误;C、硫的氧化性弱,加热条件下铜与硫蒸气反应生成硫化亚铜,故C错误;D、氯气的氧化性强,铁丝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故D错误。

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一、选择题1.将气体a通入溶液b中(装置如图所示),始终无明显变化的是选项气体a溶液bA CO2CaCl2B Cl2KIC SO2Ba(NO3)2D NO2FeSO4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由于酸性HCl>H2CO3,所以将CO2通入CaCl2溶液中不会产生碳酸钙沉淀,始终无任何明显现象反应,选项A符合题意;B.氯气通入碘化钾溶液中,发生反应: 2 KI +Cl2=2KCl+I2,导致溶液呈紫红色,选项B与题意不符;C.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由于SO2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H+、NO3-起硝酸的作用表现强的氧化性,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SO2+2H2O+3Ba2++2NO3-=3BaSO4↓+2NO↑+4H+,会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同时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选项C与题意不符;D.将NO2通入FeSO4溶液中,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4H++NO3-+3Fe2+=3Fe3++2H2O+NO↑,因此会看到溶液变为黄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选项D与题意不符;答案选A。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硫单质具有氧化性,故铁粉与硫粉共热可以生成Fe2S3B.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SO3C.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D.二氧化硫可用于抑制酒类中细菌的生长,可在葡萄酒中微量添加【答案】D【详解】A. 因为硫单质具有氧化性,但氧化性不强,铁粉与硫粉共热生成FeS,A错误;B. 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也是SO2,B错误;C. SO2的水溶液能导电,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电解质,二氧化硫不是电解质,C错误;D. 二氧化硫可用于抑制酒类中细菌的生长,可在葡萄酒中微量添加,D正确;答案为D。

【点睛】S具有弱氧化性,与Fe反应生成FeS。

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

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

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下表选项物质对应正确的是选项M N P QA NH3·H2O Ba(OH)2铜KSCNB Na BaCl2FeO KSCNC NaOH Ba(NO3)2铁粉KSCND Na2O2MgCl2锌粉KSCNA.A B.B C.C D.D【答案】C【分析】硫酸铁与M发生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红褐色沉淀为Fe(OH)3沉淀,M为碱或与水反应能生成碱的物质。

硫酸铁与N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为BaSO4沉淀,N可能含有Ba2+。

P 与硫酸铁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浅绿色微粒为Fe2+,P起到还原剂的作用;硫酸铁与Q作用溶液变为红色,则Q为硫氰化钾。

【详解】A. N不能是氢氧化钡,因为它与硫酸铁反应除了生成硫酸钡,还会生成氢氧化铁,二者的混合物为红褐色,不是白色沉淀,A错误;B. P不能为氧化亚铁,因为FeO不能与硫酸铁反应生成Fe2+,B错误C. M若为NaOH,与硫酸铁反应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N若为硝酸钡,与硫酸铁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P若为铁粉,还原+3价的Fe3+为+2价的Fe2+,C正确;D. N不能为氯化镁,它不能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铁元素的化学反应,注意各种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及常见物质的颜色及溶解性。

2.如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硫酸化学纯(CP)(500 mL)品名:硫酸化学式:H2SO4相对分子质量:98密度:1.84 g·cm-3质量分数:98%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18.0 mol·L-1B.1molZn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能产生22.4L H2C.配制230mL4.6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62.5mLD.若不小心将该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答案】C【详解】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wMρ=1000 1.894898%⨯⨯=18.4mol/L,故A错误;B.18.4mol/L的硫酸为浓硫酸,浓硫酸与Zn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会生成氢气,故B错误;C.配制230mL4.6mol·L-1的稀硫酸需要选取250 mL容量瓶,设需浓硫酸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则250mL×4.6 mol•L-1=V×18.4mol/L,解得V=62.5mL,故C正确;D.NaOH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会腐蚀皮肤,若不小心将该硫酸溅到皮肤上,应该用水冲洗后,再用稀的碳酸氢钠溶液涂抹,故D错误;故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择题(共 50分) 1. 19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原子学说B.提出分子学说 C . 发现元素周期律 在元素周期表中,第 3、4、5、6周期所含元素的数目分别是A. N 丿k B ・M 层 C ・L 丿云8. 下列顺序不正确的是(满分:100分 考试吋间:90分钟)2017. 3D. 发现氧气2.3. A. 8、32、32 B. 8、18、 18、 32 C.8、18、 18、 18 D. 8、& 偲、18电子在核外运动吋,离核最近、能量最低的电子是在4. 下列物质不存在共价键的是A 、CO2、NaOH、BaCL、NaNO 35. 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6. 7. A 、BF 3、NHs、CF4、PCIs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VIA 族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是据报道,放射性同位素钦Ho可有效冶疗肝癌,该同位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A • 32 B. 67 C. 99 D. 1669. 根据原子序数推断,下列各组元素化合时能以离子键结合的是A. 10 与 19B. 6 与 16C. 11 与 17D. 14 与 8A. RH 4B. RH 3C. H 2RD. HR"•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有8个电子B. 其原子与同周期VI A 、VHA 族元素形成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C.通常条件下,化学性质非常不 活泼A.微粒半径Na<K <CI2-<sB •稳定性 Hl> HBr>HCI>HFC.酸性 HSiO 4< HPO 4< HSO 4< HCIO4D.碱性 KOH > Ca(OH)2> Mg(OH)2> AI(OH ) 310.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是 HRO4,则其氢化物的分子式是D.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12.当今化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的 与足球有很相似的结构,它与石墨互为A.同位素B.同素异形体C. 同分异构体D.同一种物质13、X 和Y 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X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 Y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 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 Y 元素的原子半径。

X 、Y 、Z 三、Z>X>Y D 、Z>Y>XB •在气态单质分子中•不一定存在着共价键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才是离子化合物② CH 3—CH 2—CHz —CHz —CHz —CH S ④ CHj —CH 2—CH —CH 3 CH3C.①和②D.④和③一种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物质。

下列各物质融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与氮化硅熔化所克服的作用力都相同的是Z 和Y 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A 、X>Y>Z B 、Y>X>Z C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 15. 在下列结构的有机化合物中:① CH3—CH?— H?— H?— H3 ③ CH 3—CHz —CH 2—CH —CH 3CH 3⑤ CHs — H2—CH --CH2 CH3CH 3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 OX ②和④B.②、③和⑤16. 氮化硅是一种新合成的结构材料,它是A •硝酸钾和金刚石B ・晶体硅和水晶 C.冰和干冰D・氯化钠和蔗糖c 、d 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18. 已知下列元素的半径为: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A 、 a-c=m-nB 、 a 七二C 、c-d=m+nD 、 b-d=m+nA. -10m1.10 X 10C. 1.20 x 10-1°mD. 0.70 x 10-10m19. 对照元素周期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B. 在过渡元素中可以寻找制备催化剂及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元素C. 在地球上元素的分布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密切关系D. 在金属元素区域可以寻找制备新型农药材料的元素20. 目前含有元素硒(Se)的保健品已涌入市场,已知它与氧同主族,而与钙同周期,下列关于硒的有关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原子序数24B •最高价氧化物为SeO3,为酸性氧化物C .原子半径比钙小D .气态氢化物分子式为HSe,性质不稳定21. 下列叙述中,金属A的活泼性肯定比金属B的活泼性强的是A 、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B 、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 > 1 mol A 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的H比1 molB生成的H多D、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22. X.Y是元素周期表VII 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A. 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B. 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C. 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 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岀来23. 已知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W>XB. 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C. 由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w>z可推知元素的非金属性w>zD. 元素Y与元素Z可形成化合物YZ224. 按C、2 0、F的顺序,下列递变规律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 •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 D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大A 、Q、S Br2、g、KCI、SiO225. 下列各组物质按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是U Na、W NaCI 、HQ "S、HSe二、填空题26. CI4分)A、B、G D E、五种微粒,它们可能是原子或离子,并且所含的元素都在短周期。

A显负价时,不能被任何氧化剂氧化;金属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前一周期的同族元素多&其单质不能从CuSCU溶液中置换岀Cu; C元素有三种同位素,G、C2、G, Ci的质量数分别为J C3的1/2和1/3 ;D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显碱性;E是由两种不同元素组成的带负电荷的微粒,它共有10个电子,E极易与C结合成中性微粒。

回答:(1) 写指定种微粒的符号: E 。

写出中子数为12的B的原子符号(2) 画出A阴离子结构示意图o(3) C的指定同位素名称:Q 0写出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 o(4) A与B形成的化合物晶体是晶体;C和D形成分子的电子式为0(5) B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o27. CI6分)A、B、U D> E、F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质子数依次递增。

A元素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B元素原子和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2; B元素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2倍;B、U D三种元素可以形成化学式为0BC3的化合物,其焰色反应为黄色;0.5mol E23元素的单质与足量的酸反应有9.03x 10个电子发生转移;F与C同主族。

(1) 写出指定元素的名称: B _______ , D _______ 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2的电子式为_ ______________ , 0Q的电子式为—______ B A 4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A 4空间构型__ _______(3) E单质与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 写出B最高价氧化物与DQ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 写出两种均含有A、G D. F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相互作用逸出气体的离子方程式:28. (2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一4I・(1)将钠、钾、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0.1 mol- L 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 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_____ 与盐酸反应最慢。

(2) 将NaOH溶液与NH4CI溶液混合生成NHs・ HQ 从而验证NaOH的碱性大于NHs・H2Q继而可以验证Na的金属性大于N,你认为此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 ,n・利用下图装置可以验证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燥管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⑷实验室中现有药品Na2S> KMnO4>浓盐酸、MnQ,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装置A、B、C中所装药品分别为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⑸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A中加___________ 、B中加Na2CCh、C中加_________ ,观察到C中溶液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选择题二、填空题26. (1) 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 o⑶___________ , -------- ------ _ °(4)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 (1) ______ , ________ o(2) _ , 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⑴ ___________ , ________ o(2) ______ ,■(3) ------------ , -------------------------------------- —<>■(4)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5) A 中加_________ 、C中加 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C BD C C D A B C A A B D141516仃1819202122232425A B B D A D A A C D C B26. (1)0H ,钠原子符号略(共2分)(2分)⑵氟(2分)第2周期第V A族(共2分)HH:N:H⑶离子(2分);••(2分)⑷Cu 2+ + 2H + + Cu(OH)2| + H2 f (2 分)20 + 2Na = 2NaNH3・H2O 不是N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的水化物(2分)(4)浓盐酸(1分)KMnO4(1分)Na 2S (1分)淡黄色沉淀生成(1分)S 2+CI 2 S/+2CI(2分)(5)硫酸 (写盐酸、硝酸、 醋酸不给分) (1分)Na 2SQ3(1 分)有白II (3) 分液漏斗 (2分) 防止倒吸 (2分) 色胶状沉淀产生(1分)27. Cl )碳,钠 (共2分)(2)(3) (4) (5) 28. Io ::c ::o2AI + 2H 202CO 2 (1) (2)Na :0:0:+ 20H= 2AI0 2+ + 2Na2Q = 2N^2 CO3 + 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