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10首赏析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龟虽寿》曹操1、默写: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豪情。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1、默写: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1、默写: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表现了后禅院环境清幽的特点,蕴含了哲理只有经历磨难才能达到更深的境界。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表现了作者欢快空灵的心境。

4、“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这种写法是以声衬静的写法,更显环境的清幽,所以上下句不矛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默写: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渲染了伤感的气氛。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拟人的修辞,把明月人格化了,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夜雨寄北》李商隐1、默写:2、设想明日相逢,足见今日离情之深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1、默写:2、全诗以叙事带出议论,但议论并非指向歌女,而是指向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物。

3、“烟笼寒水月笼沙”这一句景色描写给读者夜色浓厚,清冷、寂静的感觉,渲染迷蒙冷寂的气氛,表达了伤感情怀。

两个“笼”字表现了河岸景色朦胧。

4、“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另有弦外之音,本文讽刺了王宫大臣,官僚贵族。

理由是:当时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们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不在意亡国之忧。

5、本诗主旨: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浣溪沙》晏殊1、默写:传达出一缕若有若无的淡淡闲愁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

3、“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可以看出是怀人之作。

4、“小园香径独徘徊。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一、《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②。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③。

老骥伏枥④,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⑤,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⑥,不但在天⑦;养怡之福⑧,可得永年⑨。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龟虽寿》又称《神龟虽寿》,是三国时期政治家曹操的《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写在建安十三年一月,当时他已五十四岁了,正是赤壁之战前夕。

《龟虽寿》是一首极富哲理意味的咏怀诗,诗中表现了曹操乐观自信,顽强进取的精神,对后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全诗十四句,除末两句为与诗句内容无关的乐谱套语外,其余十二句每四句为一节。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这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

“神龟虽寿”,说命长;“腾蛇乘雾”,言技高,不管命有多长,本领多么高,最后都逃不掉死亡的命运,也就是违逆不了客观自然法则。

人亦如此,长命百岁,官高位隆,最后都要成为土灰。

死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由此却引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一种认为人既然都要死,死后一切皆空,倒不如及时行乐;另一种则认为既然要死,就应该使生活有意义、有价值。

而诗人是怎样认为的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千里马已老,且又伏在槽枥之间,可是它不因年老而衰疲,不因不在草原而意懒,还是“志在千里”,这就显示了千里马的素质和气概。

这两句是比喻,是为了引发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暮年”和“老骥伏枥”相呼应,“壮心不已”和“志在千里”相映照。

曹操这时已击败了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的乌恒,准备举兵南下攻东吴,因此他豪情勃发,壮志凌云,对建功立业信心百倍。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上课外古诗词赏析【峨眉山月歌】李白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答:“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4、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答: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不只是写景。

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1、这首诗写了重阳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九日、登高、饮酒、菊等词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诗人一是直接抒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

一、山水田园诗1、山亭夏日2、客至二、边塞战争诗3、雁门太守行三、咏史诗4、题乌江亭5、临江仙四、咏物诗6、蝉五、即景抒情诗7、忆秦娥·娄山关8、行路难9、浪淘沙10、莫种树11、嫦娥12、秋夕1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4、望月怀远15、回乡偶书16、苏幕遮六、先秦诗歌17、诗经·击鼓七、乐府诗歌18、王孙游19、迢迢牵牛星20、将(qiāng)进酒一、山水田园诗1、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赏析】这首诗写在山间幽静的庭院里,入眼都是绿树浓阴,楼台在水池中留下倒影,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的香气也在随之荡漾开来,充盈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

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的描绘了夏日山亭的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客至①【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②。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③。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④。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⑤。

【注释】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县令的美称。

②舍:指家。

但见:只见。

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④市远:离市集远。

兼味:多种美味佳肴。

无兼味,谦言菜少。

樽:酒器。

旧醅:隔年的陈酒。

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⑤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余杯:余下来的酒。

⑥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赏析】《客至》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写的。

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面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
哀愁。
语文
理解默写: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借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
惨凄凉的句子是:
回乐烽前沙似雪 , 受降城外月如霜 。
2.由听觉形象地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的句子
是: 不知何处吹芦管 , 一夜征人尽望乡

谢谢观看
语文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 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语文
理解默写: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
优美意境的一句是: 峨眉山月半轮秋 ;明写月映清江美景
,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影入平羌江水流 。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
岑参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 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
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诗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人一是直抒其情,“遥怜”一词将诗
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
出来;
语文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二是以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
思的两句是: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语文
二、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岐王宅里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寻常见,
赏析: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 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诗人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 的感慨是很深的,但写到“落花时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1《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竟时,终结,这里指死亡。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螣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够乘云雾升天。

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会变成灰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骥,良马。

枥,马槽。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盈缩:原指木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怡,调养身心。

永年,长寿。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选自《乐府诗集》,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这是曹操晚年写作的一首富于哲理的诗,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过故人庄》孟浩然(过:拜访,探访,看望)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具:准备,置办。

黍(shǔ):黄米饭。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合:环绕。

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轩,窗户。

场圃,打谷场和菜园。

桑麻,泛指庄稼。

)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

(就:靠近、赴。

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承上文而来,诗人为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所吸引,酒足饭饱之后意犹未尽,简单的两句诗就将故人的热情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10首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10首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10首1.龟虽寿(曹操)字词掌握:竟:终结、死亡;骥:良马;枥:马槽;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盈缩:指人寿命的长短;养怡:调养身心。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槽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依然)不会停止)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注意调养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赏析: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第一层: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揭示了生物有生就有死的自然规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第二层:以“老骥”作比,抒发了诗人自己“壮心不已”的情怀,是本诗的核心所在。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第三层:指出了一个人的自我修养以及主观努力等可以延年益寿的重要性。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附文:与本诗内容没什么联系。

)主题思想:本诗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情壮志和他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2过故人庄(孟浩然)译文:老友备好了好饭好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做客。

村庄周围绿树环绕,四周是青山横卧。

推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端起酒杯闲聊着庄稼。

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还来与你饮酒与赏花。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写友人邀我作客。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写农村的优美风光。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写你家的劳动生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写出了友情之深: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主题思想: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了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出了老朋友之间的情谊。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3题破山寺后禅院(题壁诗)(常建)译文:清晨,我步入破山寺,初升的太阳照在高高的林梢上。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⑴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竟:完毕,结束,这里指死亡。

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骥:良马,千里马。

伏:趴,卧枥(11):马槽。

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增长。

缩,亏,引申为短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怡,愉快、和乐【背景】《龟虽寿》是东汉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作品富于哲理,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笔调兴会淋漓,有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

写这一组诗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这四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有自己调养好身心,才可以延年益寿。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

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而写的。

【考题链接】1.《龟虽寿》中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表现出自己积极进取的旷达胸襟的是哪句?并作简要的赏析。

答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这四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2.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诗,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它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思想?全诗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答案:《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㈠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人以老马自喻,写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表达了追求伟大理想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2、“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㈡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请自选角度,对“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进行赏析。

示例1: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2、这两句诗用词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斜”字形象描绘出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突出了环境的优美,画面感强。

2、下列有关这首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作者孟浩然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他与同时代的诗人王昌龄并称。

B、《过故人庄》从诗歌的形式上看是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田园诗。

C、全诗由“邀”到“至”“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D、整首诗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园生活简朴亲切。

点拨: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

2、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朗读尾联,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说说理由。

示例一:应重读“还”。

“还”是“再”的意思,诗人深为农庄的美景和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花。

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人的深厚友情,体现了回归自然的情趣。

3、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延伸向远方。

㈢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竹从小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唱经礼佛的禅房,掩映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2、“但余钟罄音”中“但”为何意?这句诗为我们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但”是“只”的意思。

“万籁俱寂”的时候,只有钟罄之音,袅袅不绝,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创设了一种肃穆庄严的意境。

2、通过对后禅院幽静美妙环境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3、从诗歌朗读的角度看,“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应重读哪个词语?为什么?
示例:应重读“过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这一带是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

“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4、通读全诗,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人李白写作此诗时的情景。

示例:南国暮春三月,诗人寄游在外,眼前是随风飘零的柳絮,耳边是子规鸟的声声悲啼,使人心生悲凉。

这时突然传来老友不幸遭贬的讯息,诗人不禁同情牵挂老友,内心无比忧愁,挥笔写下这四句诗。

㈤《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

”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暗示了诗人漂泊之愁,相思之苦。

1、诗歌后两句为什么想象未来相逢的情景?
以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充分抒发了诗人思念亲人、盼望团聚的感情。

3、“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秋”点明了季节,渲染了寂寥、凄清的氛围。

4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试分析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

巴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愁思的景物来表达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时空变幻。

“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感。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之情。

㈥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景致。

示例: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煞是空冷愁寂。

2、“笼”字为何意?为全诗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笼”是笼罩之意,“笼”的主语是“烟”和“月”,都是朦胧的物象,创设了一种夜色的迷蒙、冷寂的感伤、忧愁的氛围。

2、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借古讽今,深切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民众的同情及对统治者贪图享乐的鞭挞。

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两句哲理深刻,试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山”喻指人生路途中的困难与挫折。

这两句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

1、试赏析“赚得行人空喜欢”一句中“空”字的妙处。

“空”是“落空”“白白地”意思。

这里是诗人情感的直接表达,是对那些困难估计过轻的人的一种劝慰和警示。

㈧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上联写景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的?诗人用方塘的感性形象比喻什么?
将方塘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

诗人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的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

2、谈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诗的含义。

诗人借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以源头活水比喻在学习中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才能不断进步,只有多读书,才能使自己才思敏捷,情操高雅。

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中最为人称道又最能确切地表达词人浓重而深沉的伤春怀人之情的句子是:无可
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独”字的含义。

“独”是“独自一人“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孤寂、失意的情怀,是他因怀念友人而抑郁伤感之情的体现,传达出一缕若有若无的淡淡闲愁。

3、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词人伤春感时、孤寂失意的情怀。

㈩如梦令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如梦令》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讲述了夏日泛舟郊游,流连忘返,导致酒醉后迷路误入荷花丛中的欢乐情景,反映了词人无忧无虑的生活,抒发了热爱生活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2、想象并描述藕花深处的画面。

示例:荷塘深处,亭亭的荷叶层层叠叠像一个个绿色的圆盘,连成一片,粉色的、白色的荷花粲然开放,清幽的香气在荷塘弥漫,似飘着淡粉色的雾气。

3、“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有着怎样的表达作用?
这两句似乎是面对着一位知己娓娓的叙述,同时点明了地点“溪亭”,时间“日暮”。

“沉醉”二字透露出词人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写出了词人流连忘返的情致。

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整体感知,把握全诗的情感基调及风格特点。

局部探究,理解诗中关键词句的内涵和意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