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优质课一等奖
16、人教版《大自然的语言》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大自然旳语言
竺可桢
第1自然段 写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旳情况
春夏
摹状貌
冬秋
开头一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人们熟悉旳现象说起,可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地简介物候知识。既生动形象, 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学有直观旳 认识。
第2自然段
阐明什么是 大自然旳语言
杏花-传语-耕地 桃花-暗示-种谷子
布谷鸟-唱歌
举例子、引用
经度对物候旳影响 四月旳内蒙古草原 四月旳大连
高下旳差别对物候旳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旳差别
古今差别对物候旳影响 当代三月旳长城 古代三月旳长城
思索: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旳四个原因 旳阐明顺序能否调整?
请阅读这首古诗,指出诗中这种现象反应了 决定大自然语言出现旳哪一种原因?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因为高下旳差别,植物旳抽青、开花等 物候现象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 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阐明这一点。
1.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2.拟定农作物区划 3.拟定造林和采集树种旳日期 4.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旳地域 5.防止或减轻害虫旳侵害
(1--3) 由自然现象引出物候 (4--5) 对农业旳主要性 (6--10) 影响物候旳四个原因 (11--12)研究物候学主要意义
两个月前,在广州, 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 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 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 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麻雀屯食要落雪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泥鳅静,天气晴 蚂蚁垒窝要落雨
四、拓展延伸 交流农谚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大自然的语言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大自然的语言,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运动和变化,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
通过丰富的观察、实践和交流,学生将学会用大自然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自然中的声音:鸟鸣、风声、水流等;2. 观察大自然中的运动:树叶摇曳、云彩飘动等;3. 探索大自然的变化:四季更替、日出日落等;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单元一:大自然的声音(1)引导学生观察并聆听大自然中的声音,如鸟鸣、风声、水流等;(2)让学生形容这些声音,比如它们的音调、节奏等;(3)让学生模仿这些声音,进行声音创作。
2. 单元二:大自然的运动(1)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运动,如树叶摇曳、云彩飘动等;(2)让学生描述这些运动的方式和特点;(3)让学生模仿这些运动,进行身体动作创作。
3. 单元三:大自然的变化(1)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如四季更替、日出日落等;(2)让学生记录这些变化的规律和特点;(3)让学生用诗歌、绘画等方式表达大自然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用专注的眼睛观察大自然中的声音、运动和变化;2. 听力法:通过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3. 实践法:通过模仿声音和运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4. 表达法:通过绘画、写作、创作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想法。
五、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张贴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思考和联想;2. 单元一:大自然的声音(1)观察环节:带领学生到校园或户外,聆听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2)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声音,并进行口头表达;(3)创作环节:让学生模仿这些声音,创作自己的声音作品。
3. 单元二:大自然的运动(1)观察环节:带领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运动,如树叶摇曳、云彩飘动等;(2)讨论环节:让学生描述这些运动的方式和特点,并进行口头表达;(3)创作环节:让学生模仿这些运动,进行身体动作创作。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等奖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3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欣赏四季美景。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自然界的一切都显示出无限的魅力,请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去欣赏几个画面。
出示课件(四季)2、揭示课题。
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是呀,大自然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呀!它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每一处景物,每一种动物,每一种植物都是属于大自然的,都是大自然的代言人。
孩子们,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呢,刚才你们说的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大自然的语言)3、质疑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们一起来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诗配画朗读课文。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大自然的语言,认真听,仔细看,你听懂了什么?(诗配画范读)2、全班交流。
你听懂了什么?3、自由轻声地读这首小诗,想办法读准字音。
孩子们听懂了这么多东西,很了不起!如果我们再去把这首小首多读几遍,你会读懂更多的东西。
读好的孩子用行动告诉老师。
孩子们都会读了,有几个词语宝宝想出来考考大家。
我们开火车来读出它们,火车火车哪里开?火车要进入下一站了,现在进行小组比赛读这首诗,每一组只读一小节。
孩子们拿好书,火车火车哪里开?4、试着用“大自然用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的句式和同桌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5、谁愿来说给大家听一听?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适机板书:简笔画(略)三、精读课文,重点品评1、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孩子们读懂的大自然的语言真多呀,在大自然这么多的语言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呢?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就去读哪一小节,边读边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小节)2、全班交流,重点品读你喜欢大自然的哪一种语言呢?找出来读给我们听听。
以第四小节为例指导学生朗读。
(1)现在我们请出大自然的这种语言。
(2)你来读一读。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等奖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想法,并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观察方法指导下力图有所发现。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并读出诗歌的语气。
从而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
在此过程中深入体会本文是如何用平实的、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的知识的。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①能解读大自然语言的自然现象。
2、多媒体课件②气象谚语6条。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主题1、多媒体展示画面,给每一幅画面配上一句解说词。
(电闪雷鸣、公鸡打鸣、黄叶纷落、燕子低飞、腊梅花开……一幅幅出示后整体定格在一个大画面上。
)2、同学们,你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画面,其实画面上,天气、动物、植物告诉给我们的信息也是语言(板书:语言)这些都是谁的语言?(补充板书:大自然的)。
3、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小诗,写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二)师生共创研读小诗1、小黑板出示小诗①谁能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评议:听明白了什么?②既然你读懂了大自然的这种语言,那你能不能把这一小节再读给大家听听。
你肯定白云飘得高高的,明天就一定是个晴天吗?谁发现过?那请发现这种现象的同学肯定地给大家读一读这两句。
2、在大自然中有趣的语言多着呢!你们快看(大屏幕展示蚂蚁搬家)看着这副画面,结合一旁的提示词,仿照上一小节,你们能帮我写出第二小节吗?自由尝试,根据汇报出示第二小节(小黑板)。
①你们当中有见过蚂蚁搬家的吗?给大家说说,(听别人说的也行)。
蚂蚁搬家真的会下雨吗?那好,你们知道该怎么读这一小节了吧?每个人都给自己的同桌读一遍,看他(她)满意吗?②男女生比一比——师评:(停顿得很好,有节奏感,这么一读让我也更明白这大自然的语言)。
3、动物中可不是只有蚂蚁会说大自然的语言,更有趣的还在下边。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1一、导入:说到语言,我们首先会想到在生活中,我们用语言进行交流、表情达意。
那么,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如果有,他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说话,又会说些什么呢?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们随着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笔触,共同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文章后,大家对大自然的语言一定有了一些了解。
那么,“大自然的语言在文章中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学生跳读回答)引导:是自然现象。
古代劳动人民把这些自然现象称作是物候。
《大自然的语言》就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我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这篇文章原来并不是这个标题,你知道原来的标题吗?(“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那么为什么题目要这样改呢?我觉得还是原来的题目更直接更明白,你同意我的观点吗?明确: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将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趣,又很新颖,比“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
引导:那么这篇说明文介绍了哪些有关物候的知识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第一题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作适当的批注,完成问题。
(古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抓住主要内容,大家可以边读边勾画要点)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大自然的语言》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

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 “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 指的是“物候现象” 。 这是比喻的说法,也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 新颖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速读课文,从文中勾画出你认为有价 值的信息,并整理概括出来。比比看谁的 效率最高。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序
阐述研究意义
本质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赋予了 人的思想感情,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 的可读性。
如: “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 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 谷鸟开始唱歌……”
大自然的语言
——说明文
内容: 介绍知识
竺可桢 浙江上虞
人,气象学家、地理 学家。他在气象学、 气候学、地理学、自 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 诣都很高,而物候学 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 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 一。我国现代物候学 的每一份成就都是和 他的辛勤工作分不开 的。
竺可桢在20世纪30年代就倡议 应用新方法开展物候观测,从而更 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1963年,他 结合我国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 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 识,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 编纂了《物候学》一书。本文就是 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竺 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 学》一文改写的。
物候学
结构:
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 具体 物候 抽象 物候学
空间
纬度 经度
主
高下
时间 古今 次
重要性
逻 辑
顺
序
意义
用物候现象解释诗人这句感叹。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奖课件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
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 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单,
容易掌握。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
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事
活动上。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 哪些?
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 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请同学们读第一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开头的。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每个 季节安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 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以此 安排农事。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1、纬度; 2、经度的差异 3、高下的差异; 4、古今的差异。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的海南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古代三月的长城 现代三月的长城
这几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
不能,因为这四个因素是由:
(guān) (guàn)
播种 耕种
(zhŏng) (zhòng)
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
(luò) 差异 (là)
(chā) (chāi)
差劲
参差
(chà)
(cī)
差遣
(lào)
2、理解词义
• 翩然: 动作轻快的样子。 • 孕育: •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 销声匿迹: 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一个接一个。 • 次第: 种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 • 萌发: • 周而复始: 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1、《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
重点: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然的语言,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
难点:懂得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过程:一、导入大自然手中的画笔色彩斑斓,,大自然独有的.语言更是魅力无限。
今天,我们就来自主阅读戴巴棣的诗歌《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次自学诗歌。
1、认读生字词,并把诗歌读通读顺。
2、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诗歌讲了哪几部分内容?3、小组内交流、订正。
三、再次深入阅读诗歌,独立完成下面的检查题。
(一)字词练习1、选字填空。
燕雁(1)我家的屋檐下有个()子窝,里面新增的几只小雏儿,可爱极了。
(2)秋风一起,大()就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队伍向南飞了。
2、查一查鉴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照诗歌内容填一填。
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中的现象现象传递的信息大自然中的现象现象传递的信息(三)选择填空,并写出理由。
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________就能___(竖起耳睁开眼)(听见看见)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基米的洗澡的时候,学会了鉴别皇冠。
可别人也都洗澡,为什么不会__________(计算浮力。
把浮力计算?)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从词语采集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小组学习1、小组内交流检测题的答案,意见不统一时,询问老师。
2、自主评价检测题的完成情况。
3、交流、讨论问题(1)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你从课文中提到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克林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说一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优质课一等奖
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
重点: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然的语言,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
难点:懂得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手中的画笔色彩斑斓,,大自然独有的语言更是魅力无限。
今天,我们就来自主阅读戴巴棣的诗歌《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次自学诗歌。
1、认读生字词,并把诗歌读通读顺。
2、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
诗歌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3、小组内交流、订正。
三、再次深入阅读诗歌,独立完成下面的检查题。
(一)字词练习
1、选字填空。
燕雁
(1)我家的屋檐下有个()子窝,里面新增的几只小雏儿,可爱极了。
(2)秋风一起,大()就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队伍向南飞了。
2、查一查
鉴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照诗歌内容填一填。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中的现象现象传递的信息大自然中的现象现象传递的信息(三)选择填空,并写出理由。
别以为人才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________就能___
(竖起耳睁开眼)(听见看见)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基米的洗澡的时候,
学会了鉴别皇冠。
可别人也都洗澡,
为什么不会__________
(计算浮力。
把浮力计算?)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从词语采集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组学习
1、小组内交流检测题的答案,意见不统一时,询问老师。
2、自主评价检测题的完成情况。
3、交流、讨论问题
(1)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你从课文中提到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克林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说一说。
(2)你还从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五、朗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分小节朗读课文,评选出最好的,参加全班的赛读。
2、各组代表在全班进行赛读。
六、仿照29小节自创诗歌一节。
如:
哗啦,哗啦,风儿刮起,
小河里的冰悄悄融化,叶片飘落。
大自然的语言在小河中流淌,风与叶共同奏出,带给我们一个春天的童话。
秋天的乐章。
七、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