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影与编辑(终稿)

合集下载

电视摄像与编辑实验报告

电视摄像与编辑实验报告

电视摄像与编辑实验报告篇一: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实践报告教育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专业广播电视编导班级教师评语阅分数日期:篇二:电视摄像课程小结电视摄像课程小结何峻峰 XX210722课程小结通过本学期对于《电视摄像》课程的学习和几次非常宝贵的实验实践学习经历,我对电视摄像在技术层面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我不但掌握了一些摄像机设备如SONY1500C 和各种三脚架的使用技巧,另外我也学习了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拍摄手法等摄像基本知识,也了解了景别、光线、角度、色彩光学镜头等各种因素对拍摄画面的影响,还初步形成了将叙事语言表意分解成镜头语言以及将镜头语言串联成叙事语言的意识。

其中,给我最大帮助的莫过于老师每节课老师播放的视频和实验课上的自我实践,我一直觉得只有通过看别人的还有自己去拍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嘛。

通过一次次实际拍摄,我对于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特别是摇镜头理解又上到了更高的层次。

同时,我还学到了到达拍摄现场第一要务是观察环境,然后根据环境制定合适的拍摄计划,例如,当拍摄主体要从右往左移动时,那么我们摄像师也应该提前掌握他的移动轨迹,以此来调整自己的站位走位调整画面构图。

其次为了拍摄画面稳定,脚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没有脚架,那么我们最好能寻到合适的支撑物,接着开机,调节白平衡,然后拍摄,而且要谨记的是,拍摄镜头长度的规律:固定画面至少为5秒,运动镜头则至少为15秒,若要拍摄文字,则不能低于观众全部浏览一遍文字所需的最短时间,等等。

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和课外教学实践,我明白了确定画面主体的重要性,主体是画面表现的主要对象,承担着叙事和表现的直接责任,如果一个画面缺少主体,那么即使拍摄角度、手法等其他环节控制得再好,这个画面也无疑是失败的,不能用于后期编辑的。

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总复习)

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总复习)

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总复习)名词解释1.记录现实时空:通过电视摄录系统拍摄记录正在发生的事情。

2.传递真实时空;也被称作“即时传真”。

3.入画:拍摄对象进入画框围之。

4.出画:从画框围之出去。

5.画外空间:观众依据“画空间”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画外空间在画面并不展现。

6.头顶空间:被摄人物在画面中其头顶和画框上边意见的距离。

7.鼻前空间:拍摄时就应该注意在画面中人物的鼻前留下一定的空间。

8.朝向空间:在拍摄侧面角度运动物体时,也应该在运动方向的前面留有一定的朝向空间。

9.主体:画面当中被拍摄的主要对象,是镜头主要思想的表现者,在画面中起到主导作用,也是画面的视觉重点,是电视画面存在的基本条件。

10.陪体:是和主体密切相关并构成一定关系的画面构成部分,陪体的目的主要是陪衬、烘托突出、解释和说明主体。

11.前景:电视画面中,位于主体前方或者靠近镜头的景物、人物。

12.留白:电视画面中,除了实体对象以外的起衬托实体作用的其他部分。

13.景别:电视画面空间造型中对平面关系的考量。

是指通过摄像机所拍摄的画面,其表现的主体在整个电视画面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围。

14.远景:主要用来表现环境、空间、景观、气势、场景等宏大的场面。

15.全景: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用来表现被拍摄主体的全貌或者人物的全身,表现相对于局部而言的整体景观和场面。

16.中景:主要用来表现被拍摄主体的局部以及成年膝盖以上的部分。

17.特写:主要用来表现被拍摄主体细部特征的景别,是视距最近的画面。

18.景深:距离摄像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19.拍摄高度: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体在垂直方向上相对位置或相对高度。

根据摄像机在垂直方向上位置的不同,一般分为(平拍)、(俯瞰)、(俯拍)、(仰拍)。

20.平拍:摄像机与被拍摄主体在同一水平线上,其画面效果相当于人眼的平视,与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见到的绝大多数视角一样。

21.俯瞰:摄像机与被拍摄主体所在水平线大致成垂直关系,形成一种凌驾于被拍摄主体之上的感觉。

《电视摄像与编辑》教学大纲

《电视摄像与编辑》教学大纲

引言概述:电视摄像与编辑是一门涉及电视制作和后期编辑技术的重要课程。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帮助他们掌握电视摄像和编辑的基本原理、技巧和流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将能够在电视制作领域中胜任各种摄像和编辑工作,为电视节目的制作和制片方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正文内容:一、摄像基础知识1.光学原理:介绍光线的传播特性、光的三大特性(波动性、能量性和矢量性等),以及如何利用光线进行摄像工作。

2.摄像机原理:详细介绍摄像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感光元件(CCD/CMOS)、镜头系统、取景器、图像传感器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二、摄像技巧1.摄像机操作:指导学员正确使用摄像机,包括稳定持机、焦距调节、曝光和白平衡设置等。

2.摄影构图:介绍如何通过合理的摄影构图技巧来营造艺术效果和视觉冲击力,包括对称构图、透视构图、景深控制等。

3.摄像语言:讲解摄像语言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包括镜头语言、移动语言、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关系等。

三、拍摄操作技术1.光线控制:介绍如何合理利用光线对画面进行控制,包括室内外拍摄光线的调节、反差控制等技巧。

2.剧情拍摄:针对电视剧、电影等叙事性作品的拍摄技巧,包括场景切换、角度选择、运动方式等。

3.新闻拍摄:教授新闻报道类节目的拍摄技巧,包括快速准确的定位、追踪拍摄、镜头切换等。

四、后期编辑技术1.编辑软件:介绍目前常用的后期编辑软件,如AdobePremierePro、FinalCutPro等,并详细讲解其界面布局和基本操作。

2.视频剪辑:指导学员学习如何进行视频剪辑,包括素材导入、剪辑时间轴操作、特效添加等。

3.音频处理:教授学员音频编辑的基本技巧,包括音频导入、音轨编辑、音效添加等。

五、实践案例分析1.电视剧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成功的电视剧作品,探讨其摄像与编辑手法对剧情和视觉效果的贡献。

2.新闻节目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新闻节目案例,探讨其摄像与编辑技术如何提高节目的传递力和表现力。

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设计

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设计

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视摄像的基本原理,掌握摄像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2. 学生能掌握电视编辑的基本流程和技巧,包括剪辑、特效、音频处理等。

3. 学生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包括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和后期制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摄像技巧进行拍摄,捕捉合适的画面,具备一定的构图审美能力。

2.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编辑软件,完成视频剪辑、特效添加和音频调整等操作。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电视节目制作,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视媒体制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欲望。

2.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倾听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激发兴趣和引导学习。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有趣实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视摄像与编辑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电视摄像基础知识:包括摄像机的工作原理、摄像设备的使用方法、拍摄技巧和构图原则。

- 教材章节:第一章《电视摄像基础》- 内容安排:讲解摄像机种类、镜头、曝光、聚焦等基本概念,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2. 电视编辑技巧:介绍编辑软件的使用、视频剪辑、音频处理、特效制作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电视编辑技巧》- 内容安排:学习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剪辑技巧,了解音频编辑和特效制作。

3. 电视节目制作流程:讲解电视节目的策划、拍摄和后期制作过程。

- 教材章节:第三章《电视节目制作》- 内容安排:分析电视节目制作案例,讨论策划方案,学习拍摄和后期制作流程。

《电视摄像与编辑》笔记

《电视摄像与编辑》笔记

《电视摄像和编辑》第一章思考题:1电视画面的摄取过程与电影画面有何不同?答:电视画面的摄取是依靠电视摄像机来完成的,它在电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像电影机在电影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影像感觉和影像纪录的方式。

电影摄影机所利用的影像感觉是电影胶片,电影胶片是一种精细的化工产品、是依靠光化学反应的原理来获的影像的电视摄像机的影像感觉体则是CCD【ChargeCoupledDevice】它是一种电子传感器。

电影摄影机之所以能够获得每秒24格的运动画面,是因为它利用了间歇机械机构使胶片在暴光时静止、而在非暴光时运动。

而电视摄像机对运动画面实现则是依靠CCD的电荷转移功能。

电视摄像机区别于电影摄影机的另一大特点是它的磁带纪录格式,电视摄像机的CCD只承担光学影像的感应和影像信号的转移任务,而并不负责承载影像。

在电视摄像中(通常指摄录一体机)形象的直接承载者是磁带(与之相比较电影胶片既是影象的感应者又是影象的承载者)。

磁带本身的物理几何属性以及它对信号的记录格式将直接影响电视画面的再现质量。

2电视系统中常用的导线有哪几种?接口有哪几种?接头有哪几种?答:主要连接导线:1.视频线:输出、输入电视画面信号的导线。

2.音频线:输出、输入音频信号的导线。

3.射频线:传输被调制后的视频和音频导线。

4. S—端线:输出、输入较高画面质量信号的导线。

5.xx头三芯插头导线:输出、输入画面及音频信号的导线。

6.xx头三芯插座导线:输出、输入画面及音频信号7. 1394数据传输导线:数据信号线。

8.三根莲花头视/音频导线:输出、输入画面及音频信号的导线。

主要接口:常见的有卡侬头座、莲花座、Q9座、射频座等。

主要接头:xx头、莲花头、Q9头、射频头等。

3摄录一体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的作用如何?答:摄像镜头、寻像器、摄像头、录像包、随机麦克、电池包、电缆接口七部分。

镜头:“镜头”是摄像机的眼睛,是取景与拍摄的重要光学装臵(一般都是变焦距镜头)。

电视摄影与编辑(终稿)汇总

电视摄影与编辑(终稿)汇总

电视摄影讲座一、电视画面第一部分:电视摄像机与电视画面摄像机是电视工作者的工具和武器,它不仅是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最主要、最基本的设备,也是决定电视节目技术质量的前提和关键。

摄像机是利用设想器材的光电转换原理和电视技术中的电子扫描方法,将镜头所摄取的光信号转换为相对应的电信号,这些电信号经过一系列的编码处理后,合成为标准的彩色电视信号。

一、摄像机的组成与分类摄像机的技术进展,经历了真空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微电子固体摄像器件等几个阶段。

但不管型号如何,装备怎样,电视摄像机的基本机构和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

通常,摄像机是由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图像信号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组成。

摄像机的光学系统是由变焦镜头、色温滤色片、红绿蓝分光系统等组成,可以得到成像于各自对应的摄像器材靶面上的红(R)、绿(G)、蓝(B)三幅基色光像。

摄像机的光电转换系统的作用是将成像于靶面上的光像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经图像信号处理系统放大、校正和处理,并同时完成信号编码工作,最终形成彩色全电视信号输出。

在摄像机开拍前和拍摄过程中,需要做很多的调整工作。

为了操作方便和使用灵活,一般的摄像机上都有自动和电动控制装置,即自动控制系统。

比如自动白平衡调整、自动黑平衡调整、自动光圈、电动变焦、自动增益控制、自动聚焦等装置。

除了上述几个主要工作系统以外,摄像机还有一些附属部件,主要有寻像器、彩条发生器、交直流电源等。

由于摄像机品种繁多,生产厂家各异,因此分类的方法也不一样,有时候同一类摄像机会出项许多不同的名称。

随着科技的进步,元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摄像机的种类和用途也越来越多。

根据质量性能和各自用途的不同,摄像机可以分为广播级、专业级和家用级三类。

广播级的性能最好,但价格高、体积大、重量重。

专业级的价格适中,小巧灵便,比较适合新闻采集等灵活机动的摄像工作。

家用级的价格便宜,操作简便,但成像质量较差。

根据使用的场合不同,摄像机又可分为演播室拍摄用的座机和室外用的便携式机两类。

电视摄像与编辑(编)

电视摄像与编辑(编)

剪法:上个镜头主体跑到画面的边缘处剪,下个镜头, 主体进画以后切用(同样注意左右脚步的合理)。 这里也可以采用两镜头间插接朋友的近景。如果这样, 第一个镜头主体跑两步就可剪,第二个镜头主体跑两步就来 到朋友面前,这是一种压缩时空的办法。 (二)不同时空内主体动作的剪接方法 不同时空,也就是说,主体活动是在不同环境、不同地 点、不同时间内所进行的,它们之间的组接属于不同时空内 主体动作的组接。 比如:一个人从家里到单位,从学校到电影院,从城市 到农村,从厦门到广州,从国内到国外等等。 剪法多种,可根据具体情况及所拍摄的素材进行合乎剧 情的镜头组接:(见下页)
8、起卧 这个镜头的剪接点应选在上个镜头人物起身到动作的 瞬间停顿处,将停顿的1—2帧保留,下个镜头从停顿后的 第一帧用起,这与前面讲的起坐是一个道理。 9、走路 走路的剪接是主体动作接主体动作。这里并不一定是 本人接本人,也许是本人接旁人,旁人再接旁人。总之, 是人物动作接人物动作。在剪接人物的走路时,无论是本 人接本人,本人接旁人,左右脚的起幅落幅一定要合理。 也就是说,上个镜头左脚踩定后,在右脚的抬起的第一帧 之前剪,下个镜头从右脚抬起的第一帧用起。 在镜头转换时,如果景别里看不见主体人物的脚步动 作,那就看人物动作的左右肩;如果左右肩也看不见,就 看人物主体的头部动作。无论看哪方面的动作,都要在主 体动作的起幅落幅处剪,不可在动作的一半处剪。
2、转身 舞蹈、戏曲中的人物的转身动作有音乐、节拍的制约, 而生活中人的转身动作是随意的,可快可慢,没有规律。 按常规的人物转身剪法是90度在45度处剪,180度在90度 处剪,360度在180度处剪。 影视片中,由于景别、角度不同,演员表演的速度不一 致,因此剪辑时要把近景、中近景多剪掉一些。也就是说, 360度要多剪掉头30度,即画面的确1—3帧;180度要多 剪掉队15度,即画面的1—2帧;90度的转身视情况而定。 人物转身动作多数是近景、中近景接全景或远景,所以通常 剪上面的镜头多、剪下面的镜头少。只要上个镜头剪去应剪 的度数,下个镜头的全景、远景就不要剪了。 歌舞片剪辑时应结合音乐的旋律、节拍,整的动作不间断而 又流畅、无跳跃感地通过不同景别表现出来。 一般说来,人物在表演动作时,如速度均匀,快慢一致, 镜头景别、角度有无特殊变化的都可以用分解法来处理。 1、起坐 一坐、一起,这个完整动作中间都有人们视觉上感觉不 到的一瞬间的停顿,而这一瞬间的停顿在一个完整动作中只 有一处。在电视磁带上有1---2帧,抓住这个特点,剪辑时, 在过渡的停顿处选点,就会使动作达到连贯、流畅。 注意:上个镜头必须把停顿的瞬间(1—2帧)全部保 留,而后一个镜头要从停顿后动起的第1帧用起。

《电视摄像与编辑》

《电视摄像与编辑》

拍摄全景的注意事项
❖构图时应重视特定范围内某一具体对象的视 觉轮廓形状并使之处于画面视觉中心的地位。
❖构图时要特别注意保留被摄主体的全部外延 轮廓线 , 使线条在画面中保留完整。
❖注意表现周围环境与主体的呼应关系 , 注意 空间深度的表达。可适当选择前景帮助内容 表达和加强表现画面纵深感 , 可以利用具有 不同色调的背景来衬托和突出主体。
中景的造型特点与表意功能
❖在有情节的场景中 , 中景常用作叙事性描 写,因为中景既能展现人物形体动作和情 绪交流活动的空间 , 又不与周围的环境、 气氛脱节。
中 景 ( 淮 海 战 役 )
拍摄中景的注意事项
既要注意抓取具有本质特征的现象、表 情和动作 , 又要注意场面调度富于变 化 , 使人物和镜头都富于变化、构图生 动优美。
一、电视景别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 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 围。
一、电视景别
决定一个画面景别大小的因素有两个方面: 1、摄象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 2、摄象机所使用的焦距长短
影响景别大小的因素
❖摄像机与被摄主体间的实际距离:距离近则 被摄主体成像大、景别小;距离远则被摄主 体成像小、景别大。
2 2 3 8 鹤 青蛙 3 水鸟 4 叫声 3 10 9 海鸥 7 叫声 5 4
2、摄录阶段
❖根据文案(分镜头稿本、拍摄大纲或故事板)进行 现场拍摄和录制,将画面内容与现场音响录制下 来。它是对第一阶段构思创作意图和设想的实现 并加以具体化、形象化的记录过程。
❖在正式开拍前,摄制组要按照分镜头稿本的要求 分头开展各项工作:摄制组成员进一步明确自己 的职责;准备相应的设备,包括摄像机、录音设 备、灯光等;演员或主持人等进行彩排或走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摄影讲座一、电视画面第一部分:电视摄像机与电视画面摄像机是电视工作者的工具和武器,它不仅是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最主要、最基本的设备,也是决定电视节目技术质量的前提和关键。

摄像机是利用设想器材的光电转换原理和电视技术中的电子扫描方法,将镜头所摄取的光信号转换为相对应的电信号,这些电信号经过一系列的编码处理后,合成为标准的彩色电视信号。

一、摄像机的组成与分类摄像机的技术进展,经历了真空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微电子固体摄像器件等几个阶段。

但不管型号如何,装备怎样,电视摄像机的基本机构和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

通常,摄像机是由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图像信号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组成。

摄像机的光学系统是由变焦镜头、色温滤色片、红绿蓝分光系统等组成,可以得到成像于各自对应的摄像器材靶面上的红(R)、绿(G)、蓝(B)三幅基色光像。

摄像机的光电转换系统的作用是将成像于靶面上的光像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经图像信号处理系统放大、校正和处理,并同时完成信号编码工作,最终形成彩色全电视信号输出。

在摄像机开拍前和拍摄过程中,需要做很多的调整工作。

为了操作方便和使用灵活,一般的摄像机上都有自动和电动控制装置,即自动控制系统。

比如自动白平衡调整、自动黑平衡调整、自动光圈、电动变焦、自动增益控制、自动聚焦等装置。

除了上述几个主要工作系统以外,摄像机还有一些附属部件,主要有寻像器、彩条发生器、交直流电源等。

由于摄像机品种繁多,生产厂家各异,因此分类的方法也不一样,有时候同一类摄像机会出项许多不同的名称。

随着科技的进步,元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摄像机的种类和用途也越来越多。

根据质量性能和各自用途的不同,摄像机可以分为广播级、专业级和家用级三类。

广播级的性能最好,但价格高、体积大、重量重。

专业级的价格适中,小巧灵便,比较适合新闻采集等灵活机动的摄像工作。

家用级的价格便宜,操作简便,但成像质量较差。

根据使用的场合不同,摄像机又可分为演播室拍摄用的座机和室外用的便携式机两类。

二、摄像机的技术特点与机械时代的产物---电影摄影机不同,摄像机是电子时代的高科技产物。

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微处理技术的发展,目前摄像机的模拟量自动控制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进,摄像机的质量还将会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1、由于摄像机是能够完成光--电--光图像转换过程的高科技电子设备,所以说摄影作品是立等可见的。

2、摄像机具备色温滤色装置和黑、白平衡调整系统,对操作和摄录工作产生了一些相关要求。

由于摄像机是根据光线色温3200K来规范基本光谱特性和标准工作状态的,因此当摄像机在不同色温的照明条件下拍摄同一物体,就会发生骗色现象。

因此,通常都在镜头与分色棱镜之间安装了几个滤色片,利用其光谱响应特性为补偿因色温不同而引起的光谱特性变化。

比如5600K的滤色片呈橙色,用以降低蓝光的透过率,从而保持总的光谱特性不变,使其色温恢复到3200K。

与此相联系,如果摄像机在光源色温正好是3200K的基准之下,那么它输出的红、绿、蓝三路电信号应相等,即白平衡。

在这种情况之下,摄像机的图像输出质量才是最好的。

但通常我们拍摄时的光源色温都不是基准色温,因此每当光源色温发生了变化,我们都必须进行白平衡的调整。

当然,黑平衡的调整也很重要,如果红绿蓝三基色视频信号的黑电平不一致,也会出现黑非纯黑、偏向某色的情况。

如果这样,必须对黑平衡进行调整。

色温的预置和黑、白平衡的调整是摄像操作的重要工作环节。

这里有个色温的概念问题,大家可以上网查查。

在讨论彩色摄影用光问题时,摄影家经常提到“色温”的概念。

色温究竟是指什么? 我们知道,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

但其中有些光线偏蓝,有些则偏红,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和计算光线的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开尔文所创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

对这个问题我也不太懂,大家有所了解就行了。

3、电视摄像机的宽容度通常为1:32,即相对规定了摄像机所能正确反映在景物的最高亮度和最低亮度之间的范围比例。

电影中黑白胶片的宽容度是1:128,彩色片的宽容度是1:64,由于电视摄像机的宽容度比较低,所以说通常情况下电视屏幕的影调层次远不如电影银幕的效果好。

三、电视画面的地位和作用就电视摄像而言,电视画面就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的拍摄记录下的一个片段,这也叫电视镜头。

电视画面具有时、空两个层面上的意义。

电视画面是以一定数量的画幅以每秒25帧的连续运动中体现出来的。

电视画面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是电视摄像的成果体现。

从本体意义上讲,电视画面是视听一体的。

画面及附载其上的同期声、现场环境音响等,特别是在新闻纪实性节目的拍摄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

在电视艺术的表现元素中,画面是第一位的。

大家可能都看过卓别林的无声电影,全片可以没有音乐、音响、文字和语言,甚至没有色彩,但却不能没有换面,离开了画面,卓别林再好的戏也出不来。

电视画面是电视片结构、连接的载体和主干,它既是表现的内容,同时也是表现的形式。

虽然有的电视片的内部结构的主要线索可能是语言和文字,但都必须依附构架在电视画面的基础之上,在与画面的对位中完成连接、结构整体以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画面与解说词不能“两张皮”。

第二部分:电视画面的特性电视画面既是视听同步的,又是时空一体的。

它不仅能再现客观现实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而且还能够再现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节奏感,它不仅是空间艺术,同时也是时间艺术。

丧失了时间上的连续性,离开了运动特点和对空间的“虚拟”再现,电视画面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一、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电视画面在现在的技术基础和物质材料的限定下,无论采用多机位拍摄,用怎样的多信息渠道传送,它仍然最终呈现在一个明显的有边缘的平面上,一种立式横向矩形框架结构的电视屏幕上。

无论他的立体感有多么逼真,事实上它仍然是各个平面的连续展示,我们无法在屏幕的侧方和后方看到画面物象的侧面和后面。

所以说,屏幕显示、平面造型和框架结构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电视画面特定的空间形态和特性。

现阶段,电视画面的造型表现和视觉美感都是在这个大前提下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二、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电视画面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形态,同时,它还要占有一定的时间,并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形态。

电视画面的时间和空间是结合在一起的。

单一的一个电视画面就称为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电视镜头。

它所具有的特性表现为单向性、连续性和同时性。

1、单向性电视画面的空间表现是三个向度的,包括高、宽、深三个方面。

而时间表现却只有一个向度,向一个方面运动。

2、连续性电视画面以每秒25帧静态画幅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变换画面内容,利用人眼睛的视觉惰性,也就是视觉暂留现象,使画面更真实地描绘运。

其实客观事物运动的连续性也就决定了电视画面记录表现的连续性。

3、同时性现在的电视传播技术早已经达到了直播战争的水平。

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就实现了直播。

在当时的战争中,虽然伊拉克、科威特境内的国际电信线路全部遭到毁灭性的切断,但是美国有线电视网(CNN)的记者靠手提式的卫星信号发射器将在战场上拍摄到的镜头直接送上卫星,绕了半个地球进入CNN设在美国本土的总部并传输出去,使各国的电视观众同步看到了海湾战。

第三部分: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任何一种造型艺术都有其造型表现的优势与不足,并形成该造型艺术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不同特点。

充分认识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是摄像人员发挥优势,避让不足,更好的完成造型表现的重要前提。

概括的说,电视画面造型热点大体有三个方面。

一、表现具象电视画面在屏幕上表现的形象是具体的,可视的,它不同于文学作品或音乐作品通过抽象的文字符号或音乐旋律来调动人们的想象以塑造艺术形象,而是通过直观的画面形象作为传递信息中的中介来叙述情节、阐述主题、表达思想。

再现和表现具象事物并调动人们的视觉感知是电视画面传递信息的一大优势。

不论拍摄什么题材、什么体裁的电视片或电视节目,提炼形象,在屏幕上表现好形象是电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我们应当善于通过形象的画面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用形象来说话,用画面语言在构架电视片或电视节目,发挥电视画面的具象优势。

二、表现运动这个比较容易理解。

简单地说就是摄像机不动,被摄主体动。

但表现运动并不如此简单,电视画面的造型特性使绘画、图片摄影等造型艺术的构图规律在这里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

例如我们在电视画面上看到一朵花蕾正在开放,一棵嫩芽破土而出等等。

电视画面可以说是一个展现运动之美的全景式舞台。

电视画面不但能够传达出现实生活中最富有美学价值的人的运动美感,(比如说运动会体育比赛的拍摄),而且能够展现出生活中各种运动过程的完整性和丰富性。

三、运动表现这个可以这样理解。

就是拍摄主体不动,摄像机动。

也就是说摄像机在运动中表现物体。

摄像机的运动是摄像工作者发挥创造性的重要手段,由摄像机运动的轨迹、速度、方向等所体现出来的运动表现是电视画面造型的重要方式和重要特点。

通过摄像机的运动表现使画面内部语言更加丰富,极大地扩充了运动画面的表现含义。

注意:表现运动和运动表现不是同义语的反复,而是电视画面造型表现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有时两者是结合在一起运用的。

比如说在张艺谋拍的《秋菊打官司》中一个长镜头,在熙熙攘攘赶集的人群中,秋菊始终是被摄主体,这时的秋菊一直在走动,而摄像机的机位也在随之移动,这就是表现运动和运动表现的结合运用。

镜头的综合运用能够形成一个电视镜头中多景别、多角度的多构图画面,从而展现出流动的、富于变化的表现形式。

第四部分: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电视画面既包括一定的空间构成,也包含一定的时间构成;电视画面既是一种技术产品,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作品。

因此,当我们拿起摄像机录制电视画面的时候,应该做到艺术地掌握各种电子、电器和光学等技术设备,利用丰富多样的各种造型手段,拍摄出技术上合格、艺术上到位而又具备充足的信息量的电视画面。

但是,什么样的画面才是合格的呢?达到怎样的取材要求才称得上是优秀的电视画面呢?这并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

摄像无定法,画面无定规。

况且电视节目种类繁多,对摄像工作的要求各异,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很难有什么言之确凿的规范。

对我们干摄像的而言,根据工作环境和现场情况的不同,随机应变,择善而从,择优而摄,才是合乎情理的。

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问题,只能从一定意义上出发,对画面取材加以宏观的关照,从换面质量和观众收视的角度加以分析说明。

1、电视画面的时空信息应清晰准确,简明集中。

简单地说就是要突出主题,突出被摄主体。

正确处理好画面中的前景、后景,主体、陪体的相对位置,在视觉表现中掌握好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功夫,而不能以杂乱、复杂的画面来影响和干扰观众的视听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