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学原理与实践第二版
杨波, 《现代密码学(第2版)》02

• 初始状态由用户确定。 • 当第i个移位时钟脉冲到来时,每一级存储器ai都将 其内容向下一级ai-1传递,并计算f(a1,a2,…,an)作为 下一时刻的an。 • 反馈函数f(a1,a2,…,an)是n元布尔函数,即n个变元 a1,a2,…,an可以独立地取0和1这两个可能的值,函数 中的运算有逻辑与、逻辑或、逻辑补等运算,最后 的函数值也为0或1。
例2.3 图2.11是一个5级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其 初始状态为(a1,a2,a3,a4,a5)=(1,0,0,1,1),可求出输 出序列为: 1001101001000010101110110001111100110… 周期为31。
图2.11 一个5级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
n级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状态周期小于等于2n-1。 输出序列的周期与状态周期相等,也小于等于2n-1。
又由p(x)A(x)=φ(x)可得p(x)q(x)A(x)=φ(x)q(x)。
所以(xp-1)A(x)=φ(x)q(x)。 由于q(x)的次数为 p-n,φ(x)的次数不超过n-1,
所以(xp-1)A(x)的次数不超过(p-n)+(n-1)=p-1。
将(xp-1)A(x)写成 xp A(x)- A(x),可看出对于任意正整 数i都有ai+p=ai。 设p=kr+t, 0≤t<r,则ai+p=ai+kr+t=ai+t=ai,所以t=0,即 r | p。(证毕)
分组密码与流密码的区别就在于有无记忆性。 流密码的滚动密钥z0=f(k,σ0)由函数f、密钥k和指定 的初态σ0完全确定。 由于输入加密器的明文可能影响加密器中内部记忆 元件的存储状态,σi(i>0)可能依赖于k,σ0,x0, x1,…,xi-1等参数。
育明考博-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密码学专业考试大纲保录报录比难度经验复习方法

二、北邮密码学专业目录及导师
专业、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备注
110505 密码学
01 现代密码理论与技术、量 子密码
温巧燕 高飞
①1101 英语 ②2201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 ③2205 近世代 数 ④3312 软件工程 ⑤3313 计算机网络 ⑥3314 现代 密码学
三、2014 年北邮网络技术研究院博士录取人数及考试内容
①外国语听力 ②外国语口语 ③综合面试 (总分 100 分)
同等学力考生初试加考政治理论,复试须加试两门所报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
最终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
四、2014 年公开招考博士生初试合格标准
1、单科不低于 35 分,总分不限。 2、初试成绩有一科或两科成绩低于 35 分,低于部分累计不超过 10 分(含),复试 成绩优异且获得省部级(含)以上科研学术奖励;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 SCI、EI、 CSSCI 收录;或获得发明专利以及其它反映考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获奖证明等。 符合第 2 条考生须经拟录取导师推荐,学院招生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提交学校研究生 招生委员会讨论。
1、《实用软件工程》(第 2 版)郑人杰,殷人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年。 2、《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 5 版) 梅宏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软件工程模型与方法》肖丁 等,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年。 4、《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影印第二版)Grady Booch,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 1、《计算机网络》(美)特南鲍姆 着,潘爱民 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2、《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 1、《密码学原理与实践》Douglas R Slinson 着,冯登国 译,电子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2、《应用密码学(协议算法与 C 源程序)》Bruse Schneier 着,吴世忠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密码学原理与实践答案

密码学原理与实践答案1.1 几个简单的密码体制注:小写代表明文,大写代表密文分组密码:单表代换密码:移位密码,代换密码,仿射密码多表代换密码:维吉尼亚密码,希尔密码非代换密码:置换密码流密码:同步流密码,异步流密码1.1.1 移位密码密码体制:令 P = C = K = Z 26 P=C=K=Z_{26} P=C=K=Z26 有 e K ( x ) = ( x + K ) m o d 26 d K ( y ) = ( x −K ) m o d 26 e_{K}(x)=(x+K)mod 26 \quad d_K(y)=(x-K)mod 26 eK(x)=(x+K)mod26dK(y)=(x−K)mod26 并且当K=3时叫凯撒密码。
密钥空间为261.1.2 代换密码密码体制:令 P = C = Z 26 P=C=Z_{26} P=C=Z26 对任意的置换π ∈ K \pi \in K π∈K,有 e π ( x ) = π ( x ) d π ( y ) = π − 1 ( y ) e_{\pi}(x)=\pi(x) \quadd_{\pi}(y)=\pi^{-1}(y) eπ(x)=π(x)dπ(y)=π−1(y)。
密钥空间为 26 ! 26! 26!1.1.3 仿射密码加密函数形式: e ( x ) = ( a x + b ) m o d 26e(x)=(ax+b)mod 26 e(x)=(ax+b)mod26,要求仿射函数必须是单射,也就是同余方程 a x ≡ y ( m o d 26 ) ax\equivy(mod 26) ax≡y(mod26)有唯一解。
上述同余方程有唯一解⇔ g c d ( a , 26 ) = 1\Leftrightarrow gcd(a,26)=1 ⇔gcd(a,26)=1 ,证明略。
此时a的取值为0~25之间与26互素的数,共12个,b的取值为0~25。
这时密钥空间为312。
密码学参考书

密码学参考书
以下是几本密码学相关的参考书:
1.《密码学:理论与实践》(第二版),作者:王小云、刘明洁。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密码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包括对称密码、非对称密码、混合密码、公钥基础设施、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密钥管理等。
此外,该书还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实验,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密码学的应用和实践。
1.《图解密码学全书》,作者:平冈稔。
该书以图解的形式,全面介绍了密码学的原理和应用。
从基本的加密算法到高级的公钥基础设施,从传统的密码学到现代的云计算安全,该书涵盖了密码学的各个方面。
此外,该书还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练习题,帮助读者加深对密码学的理解和掌握。
1.《应用密码学:原理与实践》(第二版),作者:张焕国、王越、黄传河。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应用密码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包括密码算法、协议、安全协议、安全协议的设计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该书还提供了丰富的实验和实践案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应用密码学的应用和实践。
以上这些参考书都是系统介绍密码学的书籍,适合作为教材或参考书使用。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优秀的密码学书籍,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和学习。
1。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方向与课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方向与课程(2006级用)(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23 学分)(二)指定选修课程(按研究方向设置)(三)任意选修课程(四)补修课程注:1.各方向研究生可选其它方向的指定选修课作为其任选课2.本专业研究生可跨学科、专业选修其它课程。
3.任选课5人以上才开课。
五.教学实践本专业硕士生的教学实践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时间为4周左右。
讲授本专科生专业课程部分章节,或承担一门本科生专业课的全面辅导工作(包括答疑、上实习课、批改作业、上机辅导等),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
六.调查研究安排在第五学期,时间为4周左右,由导师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安排。
调研工作前,导师应指导研究生拟定调研计划,调研工作结束,研究生应写出调查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至少有2篇论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
2.专业硕士生最迟应在第4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作开题报告。
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选题应是本学科专业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的问题;内容丰富,数据翔实;理论阐述充分、严密,逻辑性强;观点明确,结论科学,有个人独到见解;结构严谨,格式规范,语言流畅。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采取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要夯实研究生的理论基础,拓宽其知识面,着力培养其科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九.其它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
不计学分。
2.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并根据其笔记,评定成绩。
3.本专业硕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 1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
密码学基础教学大纲完整版

《密码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310620)课程简介密码学基础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的信息安全课程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将来从事信息安全研究和安全系统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
该课程主要讲授流密码(古典密码学)分组密码学、公钥密码学、密钥分配与管理、信息认证和杂凑算法、数字签名以及网络加密与认证等几个部分,在其中将学习各种加解密、散列函数、单向函数、签名模式及伪随机发生器等多种密码学工具,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工具设计一个实现基本信息安全目标的系统(目前学时不够,没有安排)。
基本密码学工具的掌握和应用这些工具构造安全服务就是本课程的基本目标。
本课程具有如下特点:(一)依赖很强的数学基础本课程需要数论、近世代数、概率论、信息论、计算复杂性等数学知识作为学习的基础。
这些数学基础的讲解既要体现本身的体系性,同时还要兼顾密码学背景。
(二)可扩展性强各种具体方法的学习不是本课程的最终目标,背后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这些原理设计新工具的能力才是本课程的最终目标。
(三)课程内容复杂且涉及面广由于密码学内容丰富,且包含许多复杂的知识点,所以本课程的讲授以线为主,即在基本主线的勾勒基础上对授课内容及复杂程度做出取舍。
本课程先修课程有:数据结构、近世代数、概率论、高等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
后续课程有信息安全扫描技术、PKI技术、病毒学等专业课程。
课程教材选用国内信息安全优秀教材杨波编著的《现代密码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同时参考国外优秀教材:《经典密码学与现代密码学》,Richard Spillman,清华大学出版社、Douglas R. Stinson著,冯登国译的《密码学原理和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2月第二版。
另外还向学生推荐国内的一些具有特色的操作系统教材如胡向东编写的《应用密码学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等。
实验教材选用自编的实验指导书,同时参考上海交大的“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系统实验指导书”,除了这些教材之外,学校的图书馆为师生提供了相关的学术期刊和图书。
完整word版现代密码学课后答案第二版

现代密码学教程第二版谷利泽郑世慧杨义先欢迎私信指正,共同奉献第一章1.判断题2.选择题3.填空题1.信息安全的主要目标是指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认证性和不可否认性。
2.经典的信息安全三要素--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是信息安全的核心原则。
3.根据对信息流造成的影响,可以把攻击分为5类中断、截取、篡改、伪造和重放,进一步可概括为两类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
4.1949年,香农发表《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为密码系统建立了理论基础,从此密码学成为了一门学科。
5.密码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传统密码学和现代密码学。
6.1976年,W.Diffie和M.Hellman在《密码学的新方向》一文中提出了公开密钥密码的思想,从而开创了现代密码学的新领域。
7.密码学的发展过程中,两个质的飞跃分别指 1949年香农发表的《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和 1978年,Rivest,Shamir和Adleman 提出RSA公钥密码体制。
8.密码法规是社会信息化密码管理的依据。
第二章1.判断题答案×√×√√√√××2.选择题答案:DCAAC ADA 3.填空题1.密码学是研究信息寄信息系统安全的科学,密码学又分为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
2.8、一个保密系统一般是明文、密文、密钥、加密算法、解密算法5部分组成的。
3.9、密码体制是指实现加密和解密功能的密码方案,从使用密钥策略上,可分为对称和非对称。
4.10、对称密码体制又称为秘密密钥密码体制,它包括分组密码和序列密码。
第三章5.判断6.选择题填空题7.a)在1949年香农发表《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之前,密码学算法主要通过字符间的简单置换和代换实现,一般认为密码体制属于传统密码学范畴。
b)传统密码体制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指置换密码和代换密码。
c)置换密码又叫换位密码,最常见的置换密码有列置换和周期转置换密码。
d)代换是传统密码体制中最基本的处理技巧,按照一个明文字母是否总是被一个固定的字母代替进行划分,代换密码主要分为两类:单表代换密码和多表代换密码。
杨波,_《现代密码学(第2版)》第五章 5.4-5.5节

5.4.1 随机数的使用
很多密码算法都需使用随机数,例如: 很多密码算法都需使用随机数,例如: • 相互认证。在密钥分配中需使用一次性随机数来 相互认证。 防止重放攻击。 防止重放攻击。 • 会话密钥的产生。 会话密钥的产生。 • 公钥密码算法中密钥的产生,用随机数作为公钥 公钥密码算法中密钥的产生, 密码算法中的密钥, 密码算法中的密钥,或以随机数来产生公钥密码算 法中的密钥。 法中的密钥。 在随机数的上述应用中, 在随机数的上述应用中,都要求随机数序列满 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 足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
一种方法是将高质量的随机数作为随机数库编 一种方法是将高质量的随机数作为随机数库编 辑成书,供用户使用。 辑成书,供用户使用。然而与网络安全对随机数巨 大的需求相比,这种方式提供的随机数数目非常有 大的需求相比,这种方式提供的随机数数目非常有 再者, 限。再者,虽然这时的随机数的确可被证明具有随 机性,但由于敌手也能得到这个随机数源, 机性,但由于敌手也能得到这个随机数源,而难以 保证随机数的不可预测性。 保证随机数的不可预测性。 网络安全中所需的随机数都借助于安全的密码 网络安全中所需的随机数都借助于安全的密码 算法来产生。但由于算法是确定性的, 算法来产生。但由于算法是确定性的,因此产生的 数列不是随机的。然而如果算法设计得好, 数列不是随机的。然而如果算法设计得好,产生的 数列就能通过各种随机性检验,这种数就是伪随机 数列就能通过各种随机性检验,这种数就是伪随机 数。
如果取a=7,其他值不变,则产生的数列为 5, 25, ,其他值不变,则产生的数列为{1, 如果取 29, 17, 21, 9, 13, 1,…},周期增加到 。 ,周期增加到8。 周期尽可能大, 应尽可能大 应尽可能大。 为使随机数数列的周期尽可能大 为使随机数数列的周期尽可能大,m应尽可能大。 普遍原则是选 接近等于计算机能表示的最大整数 接近等于计算机能表示的最大整数, 普遍原则是选m接近等于计算机能表示的最大整数, 如接近或等于2 如接近或等于2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员,技术,操作; 技术框架焦点域:
保护本地计算机,保护区域边界,保护网络及基础 设施,保护支撑性基础设施
2019/11/19
第1章 信息安全保障综述
1.4信息安全保障基本实践 1.4.1国内外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概况
教材阅读
1.4.2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内容
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人为和环境的威胁 1.2.5信息安全的地位和作用
2019/11/19
第1章 信息安全保障综述
1.2.6信息安全技术 核心基础安全技术:
密码技术 安全基础设施技术:
标识与认证技术,授权与访问控制技术 基础设施安全技术:
主机系统安全技术,网络系统安全技术 应用安全技术:
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 人类生活 消极: 信息泛滥 信息污染 信息犯罪
信息爆炸与选择困难 甚至网瘾等不良后果
海量不加甄别的信息淤积在我们大脑里, 往往使人变得更懒惰,越来越丧失信息 处理的能力——选择、分类、归纳、总 结和反思。
中国每年由于网络与信息安全犯罪 (包括电信诈骗)导致的损失达千亿
人民币,而美国是千亿美元!
技术,管理,工程,人员 安全特征:
机密性,完整性,可用障综述
1.3.2信息系统安全模型与技术框架
P2DR安全模型:策略(policy),防护,检测,响 应;防护时间大于检测时间加上响应时间,安全目 标暴露时间=检测时间+响应时间,越小越好;提高 系统防护时间,降低检测时间和响应时间
《信息与网络安全》课程介绍
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 数据安全、信息隐藏、密码学 信息安全与密码学-理论研究方向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工程技术方向
2019/11/19
《三级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介绍
第1章 信息安全保障概述 第2章 信息安全基础技术与原理 第3章 系统安全 第4章 网络安全 第5章 应用安全 第6章 信息安全管理
网络与系统安全攻击技术,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与响应 技术,安全审计与责任认定技术,恶意代码监测与防护技术 支撑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评测技术,信息安全管理技术
2019/11/19
第1章 信息安全保障综述
1.3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1.3.1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生命周期:
规划组织,开发采购,实施交付,运行维护,废弃 保障要素:
python安全技术、Web安全、黑客攻防技术、
2019/11/19
确定安全需求, 设计和实施安全方案 进行信息安全评测 实施信息安全监控
2019/11/19
习题一
自主完成课本习题+三级信息安全题库 实验一、网络安全命令的使用 参考实验教材或《网络安全实验 第二章》 实验报告:每周发布1个(实验截图原创) 博客链接: CSDN,新浪,优酷视频… 15个系列形成方向如:密码技术、网络安全、
2019/11/19
第1章 信息安全保障综述
1.2信息安全保障基础
1.2.1信息安全发展阶段(I)
通信保密阶段(20世纪四十年代): 机密性,密码学
计算机安全阶段(20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 机密性、访问控制与认证,公钥密码学
(DiffieHellman,DES),计算机安全标准化(安全 评估标准)
2019/11/19
学习内容与考核方式
信息安全与密码学: 论文,三级考核 网络安全技术方向:实验报告+演示 信息安全密码理论 50%-90% 论文 实验、课程设计、动手能力50%-90%
2019/11/19
第1章 信息安全保障综述
1.1信息安全保障背景
1.1.1信息技术及其发展阶段 信息技术两个方面:
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2019/11/19
第1章 信息安全保障综述
1.2.2信息安全的含义 一是运行系统的安全, 二是系统信息的安全: 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 制、审计跟踪、数据加密等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
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可控制性、不可否认性 1.2.3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 1.2.4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
生产:信息技术产业; 应用:信息技术扩散 信息技术核心: 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第一阶段,电讯技术的发明; 第二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第三阶段,互联网的使用
2019/11/19
第1章 信息安全保障综述
1.1信息安全保障背景 1.1.2信息技术的影响 积极:
2019/11/19
第1章 信息安全保障综述
1.2.1信息安全发展阶段(II) 信息安全保障阶段: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IA) PDRR模型: 保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响应(response)、 恢复(restore) 我国PWDRRC模型:
保护、预警(warning)、监测、应急、恢复、反击 (counter-attack), BS/ISO 7799标准(代表性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