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曲十四首

合集下载

陈力.催人泪下的87版《红楼梦》女声主唱插曲14首

陈力.催人泪下的87版《红楼梦》女声主唱插曲14首

陈力.催人泪下的87版《红楼梦》女声主唱插曲14首LT陈力.催人泪下的87版《红楼梦》女声主唱插曲14首精选电视剧《红楼梦》插曲14首作品下载地址:/upfile/file/2015/4/25/499a0a22-0fed-47b2-a8cf-642da107963a.swf红楼梦曲笛音乐专辑14首连播--云杜红叶编辑制作下载:红楼梦(序曲)引子枉凝眉题帕三绝紫菱洲歌葬花吟聪明累分骨肉红豆曲晴雯歌秋窗风雨夕叹香菱枉凝眉(民乐版)好了歌附:催人泪下的《红楼梦》插曲毛牧青/文87版《红楼梦》剧照作曲家王立平先生陈力.87版《红楼梦》女声主唱“林妹妹”陈晓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我国文艺刚从“文革”中苏醒并进入到迄今为止最为繁荣的黄金时间。

当时,无论是小说、诗歌、戏剧,还是音乐、美术、影视等方面,都出现许多传世精品。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就是当年的传世经典。

《红楼梦》是一部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经典文学瑰宝,她塑造了众多具有独特鲜明个性的人物,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位置。

20年前,曹雪芹在经过两百年后终于有了真正知音——著名的词曲家王立平先生,用他美妙的乐谱为世人重新演绎了《红楼梦》。

当《红楼梦》电视剧播出时,举国轰动。

尤其是《枉凝眉》、《葬花吟》等旋律优美、凄婉深沉、主题鲜明的插曲,为全剧增添了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至今一提《红楼梦》,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这些耳熟能详、催人泪下的旋律,同时沉浸在如诗如梦的情怀和幻境中。

电视剧《红楼梦》的全曲是王立平的代表作。

王先生在潜心研读原著后,经过慎重选词和反复推敲,没有用任何现成的素材,纯粹按《红楼梦》本身的内容,运用了今人所能理解的全新的、只属于《红楼梦》的音乐语言,呕心沥血,历时四年半,创作出《枉凝眉》、《葬花吟》、《红豆曲》、《秋窗风雨夕》等曲子,都堪称传世经典。

回想当年,王立平曾感慨道:“《红楼梦》音乐不是我凭空想象的,而是在书中苦寻而得,可谓倾尽我的所律我经常低吟哼唱。

《红楼梦》12支曲及赏析

《红楼梦》12支曲及赏析

2.1 红楼梦·引子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诗词鉴赏】这首曲和以下诸曲中,都隐含着一种对命运不可知的唱叹,说明作者有更深广的寄托。

《红楼梦》的内容是复杂的,主题也是多层次的,其中之一就是表现了作者的妇女观。

作者认为,妇女无论就天资、才干等任何一方面说,都不让须眉,只是那个社会把她们的聪明才智压抑埋没了。

特别是随着封建家族的衰落,那么多无辜的女孩子随着一齐毁灭,这是作者痛惜不已的。

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红楼梦>是一曲女儿们的颂歌和挽歌。

--2.2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诗词鉴赏】这是拟贾宝玉的口气咏叹薛宝钗的。

薛宝钗是一个特殊的悲剧人物。

她“德言工貌”样样俱全,才智也出众,是封建淑女的典范,而“罕言寡语”、“安分随时”的处世哲学,也使她与那样的环境、社会绝无冲突,相反倒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机会。

曲中称薛宝钗为“山中高士晶莹雪”,就是以“雪”“薛”的谐音暗喻她的冷漠和超然,书中还多次以“冷香丸”、“冷美人”、“任是无情也动人”等隐喻来强调她性格的这一特点,我们读到金钏投井,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及抄检大观园等震撼人心的章节时,不难发现她超乎常人的冷静以至冷酷。

她对贾宝玉并非全无感情,但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却大相径庭。

因此,“金玉良缘”对他们来说,只是一杯没有爱情的苦酒。

尽管薛宝钗能克尽妇道,象传说中的孟光那样“举案齐眉”,几近完美,但贾宝玉仍不能忘情于悲凄而逝的林黛玉,最后怀着不平之意撒手出家,而薛宝钗也不免在孤寂冷落中抱恨终身。

薛宝钗的悲剧很难引起人们的同情,却自有其发人深思之处。

--2.3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红楼梦十二曲

红楼梦十二曲

红楼梦十二曲红楼梦十二曲《红楼梦十二曲--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红楼梦十二曲--终身误》(宝钗)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红楼梦十二曲--枉凝眉》(黛玉)一个是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红楼梦十二曲--恨无常》(元春)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红楼梦十二曲--分骨肉》(探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红楼梦十二曲--喜冤家》(迎春)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

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

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红楼梦十二曲--世难容》(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红楼梦十二曲--乐中悲》 (湘云)襁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 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红楼梦十二曲--虚花悟》(惜春)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解读《红楼梦》十二支曲

解读《红楼梦》十二支曲

解读《红楼梦》十二支曲解读《红楼梦》十二支曲解读《红楼梦》十二支曲作者 : 刘心武《红楼梦》十二支曲,实际上加上引子和收尾,一共是十四支,那第十二支,曲名叫《好事终》,说的是秦可卿。

“画梁春尽落香尘”,这是对秦可卿在天香楼悬梁自尽的诗化描绘。

“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是说秦可卿不安分,她不该在藏匿期间跟贾珍淫乱。

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秉月貌”的措辞,月貌当然是花容月貌的意思,就是说秦可卿她非常之美丽,但是我上几讲已经告诉你了,在《红楼梦》的文本里,月喻太子,因此这样措辞,我以为也是在点明秦可卿跟“月亮”的亲缘关系。

下面的句子,跟那判词一样,也说到秦可卿跟贾家败落的关系,“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家事消亡首罪宁”跟“造衅开端实在宁”意思一样,好懂。

不好懂的是“箕裘颓堕皆从敬”,“箕裘”就是指家族的正经事,“箕裘颓堕”就是家族的正经事因为不去负责,都乱套了,颠倒了,但是这怎么能说是贾敬的问题呢?有的红迷朋友就跟我讨论,说贾敬跟秦可卿有什么关系呀,他根本就不在宁国府里待着,他跑到都城外的道观里跟道士胡羼,炼丹,打算升天当神仙,怎么这支说秦可卿的曲子里,竟会责备起他来了呢?应该说“箕裘颓堕皆从珍”才是啊。

贾珍一味享乐,把宁国府都翻了过来,也没人敢管他;他又跟秦可卿乱来,他有责任嘛!怎么会这里不去说他,反倒去说贾敬呢?曹雪芹在关于秦可卿的这支曲里,他就是要透露这样的信息,就是要告诉我们,对宁国府藏匿秦可卿这桩关系到家族命运的大事,贾敬竟然采取了逃避的态度,他居然就不负责任;如果他负责的话,他留在府里,对贾珍起到抑制的作用,也许事情就不至于闹得那么乱乎,焦大也就不至于骂出那样一些丑事来;但是他逃避了,任凭箕裘颓堕,不闻不问,他连府里给他过生日,都坚决不回来,他对宁国府后来的倾覆,负有头等的罪责。

这个贾敬应该也是有生活原型的,最初接收那个秦可卿原型的时候,他的父亲,也就是书里贾代化的原型还活着,跟贾代善、贾母的原型他们共同决策,决定由宁国府的原型来藏匿秦可卿的原型。

《红楼梦》12支曲子概要

《红楼梦》12支曲子概要

《红楼梦》12支曲子概要红楼梦里的12支曲十二金钗曲演,乃是警世之笔。

一部《红楼梦》,分判词,那是人物提纲;分曲演,那是主题和人物通过曲的方式,展现给读者;分语村言,那便是红楼梦全书。

曲演的根据是判词,是把判词具体化。

人生一世,努力固然重要。

燕雀尚有摩天志,人生怎可不求飞?谁不努力?可经历了人生苦痛之后,谁都体会得到:“别人的事,我说了不算;我自己的事,也不是我自己说了算”。

渐渐,智者总结出八个字来:诸法无常,三世因果。

《红楼梦》作者,正是以这八个字,作为自己写作的思想基础的。

正是这八个字,把“诸欲还真莲”的主题,表现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红楼梦曲•《红楼梦曲》十二支,加上前面的引子和后面的尾声,共十四支曲子。

中间十二曲分咏金陵十二钗,暗寓各人的身世结局和对她们的评论。

这些曲子同《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一样,为了解人物历史、情节发展以及四大家族的彻底覆灭提供了重要线索。

•曲子是太虚幻境后宫十二个舞女奉警幻之命“轻敲板,款按银筝”唱给宝玉听的。

宝玉拿着《红楼梦》原稿,“一面目视其文,一面耳聆其歌”,但听了以后仍不知道它说些什么。

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把《石头记》改名《红楼梦》,就是因为此曲。

•这支曲子不讲任何人,而是讲一“情”字。

一种对生命的无可奈何,一种伤感、孤独、寂寞的深情。

•怀金悼玉——“金”指薛宝钗,也指史湘云;“玉”,指林黛玉,也指贾宝玉。

因为他们身上有金有玉,更因为他们有金玉一般的质地和品格。

曲子的作者说他缘于怀念伤悼,故演出此《红楼梦曲》。

〖收尾曲•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收尾曲•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湘云富贵的,金银散尽;宝钗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无情的,分明报应。

红楼梦所有歌曲

红楼梦所有歌曲

87版电视剧《红楼梦》里的几首比较经典,有:《序曲》、《引子》、《枉凝眉》、《葬花吟》、《紫菱洲歌》、《红豆曲》、《秋窗风雨夕》、《晴雯歌》、《聪明累》、《分骨肉》、《叹香菱》、《题帕三绝》、《好了歌》等13首歌曲。

新红楼梦插曲:1、《开辟鸿蒙》片头曲演唱者:杜薇2.《飞鸟各投林》片尾曲演唱者:林申3.《黛玉琴曲》黛玉琴曲演唱者:杜薇4.《可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演唱者:蒋梦婕5.《大梦归》贾元春的判词演唱者:马晓灿6.《一梦遥》贾探春的判词演唱者:阚清子7.《楚云飞》史湘云的判词演唱者:马晓灿8.《欲洁何曾洁》妙玉的判词演唱者:高洋9.《凡鸟偏从末世来》王熙凤的判词演唱者:杜薇10.《情天情海》秦可卿的判词演唱者:杜薇11.《空牵念》晴雯的判词演唱者:周毅12.《公子无缘》袭人的判词演唱者:李艳13.《葬花词》黛玉葬花演唱者:李沁14.《春梦歌》警幻仙子唱的歌演唱者:杜薇15.《终身误》红楼梦十二曲之一演唱者:郭思达空牵念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空...牵...念...主题曲《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片尾曲《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啊……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潇湘夜雨不解女儿泪笔墨粉黛是细娥眉轻扇摆弄向我频频挥浑然是檀木香味错认为是那段经历让你憔悴还是你疲惫不说疲惫后悔不说后悔只是重复着那句相思无味我看你小气开颜大方喝醉小声倾诉大言不愧只能把命中的我给开罪辗转不睡难分错对纸贱书贵看遍几回还不知美人心恨谁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潇湘夜雨不解女儿泪笔墨粉黛是细娥眉轻扇摆弄向我频频挥人说道大观园四季如春我眼中却只是一座愁城看风过处落红成阵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杨柳带愁桃花含恨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我一寸芳心谁共鸣七条琴弦谁知音我只为惜惺惺怜同命不教你陷落污泥遭蹂躏且收拾起桃李魂自筑香坟葬落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潇湘夜雨不解女儿泪笔墨粉黛是细娥眉轻扇摆弄向我频频挥莫非是戏文重演错认为是那个人还在这个世界还是我相信不会改变相信一个永远只是平静默然湿润了双眼我看你小气开颜大方喝醉小声倾诉大言不愧只能把命中的我给开罪辗转不睡难分错对纸贱书贵看遍几回还不知美人心恨谁我看你小气开颜大方喝醉小声倾诉大言不愧只能把命中的我给开罪辗转不睡难分错对纸贱书贵看遍几回还不知美人心恨谁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潇湘夜雨不解女儿泪笔墨粉黛是细娥眉轻扇摆弄向我频频挥轻扇摆弄向我频频挥《晴雯歌》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第5讲 红楼梦曲(上)-《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诗词曲赋名篇鉴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5讲 红楼梦曲(上)-《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诗词曲赋名篇鉴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说明】
《红楼梦曲》十二支,加上前面的引子和后面的尾声,共十四支曲子。中 间十二曲分咏金陵十二钗,暗寓各人的身世结局和对她们的评论。这些曲 子同《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一样,为了解人物历史、情节发展以及四大 家族的彻底覆灭提供了重要线索。曲子是太虚幻境后宫十二个舞女奉警幻 之命“轻敲板,款按银筝”唱给宝玉听的。宝玉拿着《红楼梦》原稿, “一面目视其文,一面耳聆其歌”,但听了以后仍不知道它说些什么。
5.水中月、镜中花:都是虚幻的景象。说宝、黛的爱情理想虽则美好,终于如 镜花水月一样不能成为现实。
6.“想眼中”几句:写黛玉“泪尽夭亡”。她就用全部泪水报答了神瑛侍者用 甘露灌溉她的恩惠,实现了眼泪还债的诺言。故曲中所写“想眼中能有多少泪 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并非泛泛之言。
【鉴赏】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之死与续书中所写的完全不一样,在 第八十回后的原稿中,黛玉之死与婚姻问题无关,她既不 是死于外祖母及其周围的人对她的冷淡厌弃,或者在给宝 玉娶媳妇时选了宝钗,也不是由于误会宝玉对她的薄幸变 心。黛玉的“泪尽”,与“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的 “贾家之败”密切相关,具体指的应该是贾府获罪、宝玉 流落他乡等事。宝玉被迫出走,音讯渺茫,黛玉痛惜忧忿 却无能为力,她为宝玉的不幸而不幸,因宝玉的受苦而受 苦,她担心牵挂,日夜悲啼,毫不顾惜自己,终至将她衰 弱的生命中的全部炽热的感情化为泪水,报答了她平生唯 一的知己。
【注释】
① 宋元说唱艺术在演唱时的第一个曲子通称引子。在这里,它用 以概说此曲创作的缘由。
② 开辟鸿蒙:开天辟地以来。鸿蒙,古人设想中的大自然的原始 浑沌状态。
③ 情种:即所谓情痴,感情特别深挚的人。
④ “趁着这”句:“趁着这”三字庚辰本、程高本等皆脱漏,戚 序本抄成双行,混同批语。由此知原稿这三字是用小字写的, 表示曲中衬字。

红楼梦十四首曲子详解

红楼梦十四首曲子详解

(《红楼梦》引子)【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大故事的开篇,最开始当然是开天辟地,这也跟书前的女娲补天的神话有照应。

这又是一本言人间之前的书,是写人间“情种”的书,所以曲子开头就是讨论,自从盘古开天地,这茫茫天地之间,谁又是真正的“情种”?这是劈空而来的大问题!“风月”原本是清风明月,后来借指色情场所,又再进一步借指人间男女之情,所谓的“情种”,不过是男女之间在情到浓处时的称呼。

《红楼梦》写“情种”,歌颂“情种”,但在“引子”里,作者首先提出的,是对“情种的怀疑!这人世间亘古以来,哪里有什么情种呢,只不过是男女之间情彼此情浓的缘故罢了。

《红楼梦》一书的成因,是因为作者要在无可奈何的日子(奈何天)、伤心悲痛、孤独寂寞的时刻(伤怀日、寂寥时),试着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怀(试遣愚衷)。

《红楼梦》总的人物命运走向是贾宝玉的“怀金悼玉”,即:娶了薛宝钗(既身上佩有金锁,名字里有“钗”)又在内心深处悼念林黛玉(名字里有“玉”)的故事。

(终身误)【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薛宝钗当然也是《红楼梦》的主角,你看,第一首主题曲子,实际上就是说她,只不过,她也并不是人生幸福者,而是被“金玉良缘”误了终身的人。

这首曲子是说宝玉宝钗的婚姻,却模仿贾宝玉的语气:你们都说“金玉良缘”(宝钗是有名中有钗,胸前有锁,宝玉名中有玉,胸前戴玉,所以,他们两个是命定的“一对儿”),我却只念“木石前盟”(“木”指黛玉的前世是绛珠仙草,“石”指是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借指宝玉)。

这是响亮的口号,当然也是叛逆的宣言。

薛宝钗自然也不差,她也是正经的“山中高士”,因为她既清高、洁身自好,又善于藏愚守拙,实在是个时俗意义上好“媳妇”,薛正是“雪”的谐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曲十四首(节选)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诗词鉴赏】曲子一开头就对男女情爱发出慨叹,这同第一回里说的“大旨谈情”是一致的。

但我们不能据此就把《红楼梦》视为一部言情小说。

如果仅仅是写爱情故事,作者为什么又有“谁解其中味”的担心这首曲和以下诸曲中,都隐含着一种对命运不可知的唱叹,说明作者有更深广的寄托。

《红楼梦》的内容是复杂的,主题也是多层次的,其中之一就是表现了作者的妇女观。

作者认为,妇女无论就天资、才干等任何一方面说,都不让须眉,只是那个社会把她们的聪明才智压抑埋没了。

特别是随着封建家族的衰落,那么多无辜的女孩子随着一齐毁灭,这是作者痛惜不已的。

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红楼梦>是一曲女儿们的颂歌和挽歌。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诗词鉴赏】这首曲唱的是宝玉、宝钗、黛玉三个人。

本来曲牌名都是固定的,如《山坡羊》、《寄生草》之类,按其格式往里填词。

《红楼梦曲》的这些曲名全是作者临时撰杜的,既像曲牌,又是对内容的概括或提示。

像这首《终身误》的曲牌名,就是对宝、黛爱情悲剧的感慨,可作标题看。

曲中的“俺”,当然是宝玉。

薛家到了荣国府后,就有一种舆论说,宝钗带的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

宝钗具备封建阶级女性的一切“美德”,她比黛玉更符合荣府少奶奶的标准,不管她自己是否有意去争取,她都是胜利者。

然而宝玉一心只在从小一起长大的林妹妹身上。

第三十六回,宝玉睡中觉时连喊带骂地说出这样的话:“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宝、黛志向一致,趣味相投,在大观园长期生活中建立起死生不渝的爱情。

有情的不能成为眷属,无情的反倒硬被拉在一起,这是封建时代常见的婚姻悲剧,贵族社会也不例外。

黛玉在那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里淌着眼泪度过了短暂的一生,死了。

宝玉同冷美人宝姐姐结了婚。

没有爱情的婚姻能有什么幸福他对黛玉刻骨铭心的爱情一刻不停地折磨着他,加上家业破败,他亲爱的姐妹们或死或散,全部被抛入黑暗的深渊。

他对这个世界彻底幻灭了,最后毅然“悬崖撒手”,当了和尚,一定了之。

宝钗要孤独凄凉地去熬未来的岁月,其实也是个失败者。

宝、钗、黛三人的爱情悲剧,实质是社会悲剧。

整部《红楼梦》像一个巨大的生活长流,各种矛盾自然地交织在一起,自然地演进,自然地激化,自然地结束。

作者很少安排巧合的情节。

高鹗的续书把黛死钗嫁扭在一起,“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一边极喜,一边极悲,很富戏剧色彩,但这未必符合曹雪芹原意。

曹雪芹究竟怎样安排、处理宝、钗、黛三者结局的具体情节,已不易推知了。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范葩,一个是美玉无理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磋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诗词鉴赏】这首曲是专门咏叹宝玉和黛玉的。

《枉凝眉》,意思是白白地皱眉头,命运就这样无情,追悔、痛苦、叹息、遗憾,全都无用。

那一僧一道对顽石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是大有深意的,宝黛爱情的幻灭就是一条注脚。

一个是绝色佳人,一个是翩翩少年;一个聪明绝顶,一个博学多才;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一个从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整天为她牵肠挂肚;她心里只有他,他心里只有她——这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然而在荣国府那样的牢笼里,他们的爱情始终被压抑着。

张生还可跳过粉墙去同莺莺幽会,杜丽娘还可在梦里同柳梦梅结成夫妻,宝玉和黛玉最终连这点幸运也没有。

封建道德观念在贵族之家就是天条,窒息了人的一切天性。

“父母之命,媒的之言”,以及贾家的败落最终隔断了他们的缘分。

黛玉这个多情善感的女孩子,像一支柔嫩的小草在“风刀霜剑”凌逼之下枯槁了。

她和宝玉的恋爱过程,始终伴随着痛苦和烦冤,最终还是一场虚幻,“命运”把他们大大地捉弄了一场。

这出和着血泪的恋爱悲剧,不仅使作者为之“泪尽”,二百年后的今天仍是人们谈论不尽的话题。

通灵宝玉与金锁铭文通灵宝玉铭文: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金锁铭文: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诗词鉴赏】这四句铭文分别铭刻在宝玉佩带的通灵玉和宝钗佩带的金锁之上,出现在第八回中。

这两句铭文恰好是对仗工整的一副联语,也是所谓“金玉良缘”的根据。

从字面上看,这是两句好话,但用在“二宝”身上就带有明显的嘲讽意味。

将来一个要出家当和尚,一个要守活寡,长寿又有什么用说是“仙寿恒昌”,宝玉并没有成佛作主;说是“芳龄”永继,宝钗同样要衰老贫病。

其实不过是表面吉利的两句空话而已。

谜语十首(节选)贾母谜语猴子身轻站树梢。

【诗词鉴赏】元妃有兴致特意从宫里送出谜语并赐物,使贾母特别高兴,于是组织了个灯谜会,连贾政也来“承欢取乐”,在上房悬灯结彩,“设了酒果,备了玩物”,为荣华富贵的生活又添了一番情趣。

然而,在这种热闹的气氛中,又透出一股悲凉的气息,看下面诸谜语便知。

这是贾母带头作的谜语,谜底是荔枝。

这首谜语不难猜,也不高明。

因为是“老祖宗”作的,贾政“便故意乱猜别的”,让贾母罚他,逗贾母高兴。

这种“尽孝”的方式,只令人觉得做作。

猴子身轻站树梢,很容易令人联想起秦可卿托梦给凤姐说的“树倒猢狲散”那句俗话。

此时此刻,贾家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猴子”们还都在树梢上无忧无虑地嘻闹,丝毫没有“树倒”的危机感。

作者用这句谜语又作了一次讽刺性的暗示。

黛玉谜语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两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借,风雨阴晴任变迁。

【诗词鉴赏】这首谜语的谜底是更香。

更香用于计时,即在香上标出刻度,以燃烧的长短计算时间。

通行的《红楼梦》(即“程乙本”)以这首谜语属黛玉。

脂本系统中,有的(庚辰本)属宝钗,有的(甲辰本)属黛玉。

这就形成一件小“公案”。

如把这些诗句理解成日后宝钗寡居的苦况,也无不可;但从“焦首”、“煎心”等句看,似乎更像黛玉的口吻。

“琴边衾里两无缘”,也不像说宝钗,因为她就竟还是同宝玉结了婚,不能说一点夫妻的缘分没有。

在无更确凿的根据证明定属宝钗的情况下,暂认定属黛玉。

句句说的是更香,又句句在说人。

“琴边衾里两无缘”,是说黛玉和宝玉没有夫妻恩爱的情份,白白地恋爱一场。

“晓筹不用鸡人报”,似乎有写黛玉忧思不眠之意。

第七十六回写湘云去潇湘馆过夜,湘、黛二人同时失眠,黛玉说:“我这睡不着也并非今日,大约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满足的。

”黛玉多病、多愁、多泪,焦首煎心,日日年年,正是她的特点。

最后两句是同情怜惜的话:要珍惜青春的时光,周围生活中的风雨阴晴、是非纠葛任它去,不要挂在心上。

这类诗,说谜语是很巧的谜语;丢开谜底去欣赏,就是很有味道的诗。

宝玉谜语南面而坐,北面而朝。

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诗词鉴赏】谜底是镜子。

有的早期《石头记》抄本上没有这首谜语,而且又见于明代冯梦龙编的《挂枝儿》中,所以有的研究者认为是后人增补的。

这是一首很巧妙的谜语,为打灯谜的聚会增加了兴味。

贾政看后连说:“好,好,如猜镜子,妙极。

”待贾母告诉他是宝玉作的,他才不言语了。

林黛玉葬花辞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诗词鉴赏】《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

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曾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

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

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

’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批语指出:没有看过“玉兄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

所谓“后文”毫无疑问的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

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

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

这一点,我们从作者的同时人、极可能是其友人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得到了证明。

诗曰;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以前,我们还以为明义未必能如脂砚那样看到小说全书,现在看来,他读到过后半部部分稿子的可能性极大,或者至少也听作者交往的圈子里的人比较详尽地说起过后半部的主要情节。

如果我们说,明义绝句中提到后来的事象“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之类,还可由推测而知的话;那么,写宝王贫穷的“王孙瘦损骨嶙峋”,和写他因获罪致使他心中的人为他的不幸忧忿而死的“惭愧当年石季伦”等诗句,是再也无从凭想象而得的。

上面所引之诗中的后两句也是如此:明义说,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让宝、黛两个有情人成为眷属,把已断绝的月下老人所牵的红丝绳再接续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