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PPT【完美版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链接(二)
•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 居承天寺,他虽屈居主簿之类的 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 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 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 位品格清高超逸之人。
第三次先学后教:品读欣赏 合作探究
• 自学指导:
•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 2、为什么找张怀民一起游,而不找别人呢?
作者名片
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市) 人。与父ຫໍສະໝຸດ Baidu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 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 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赠刘景 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常用文言词语。 • 2、赏读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清幽宁
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 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当堂训练:
一、解释划线词语。 1、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2、念无与乐者。( 想到 ) 3、遂至承天寺。 (于是 就) 4、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 ) 5、相与步于中庭。 ( 共同 一起 ) 二、找出并翻译句子。 1、描写中庭月色的句子。 2、表现作者微妙而复杂情感的句子
2.领悟“闲”之情
问题:这“闲”字背后隐藏着作 者怎样复杂的情感?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 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 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 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 的悠闲、人生的感慨都包含在其中。
结构梳理
• “念无与乐者”
有点遗憾
• “遂”“寻”
不加思索中有点激动
• “相与步于中庭”
从容 闲适
• 2、作者自称“闲人”,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 的闲?它表现苏轼怎样复杂的情感?
(合作探究)
1.领悟“闲”之意
问题:这清闲之意,在文中是如 何体现的?
入夜即解衣欲睡
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
与怀民于庭中散步

欣赏月下美景
运用比喻。“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 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 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第四次先学后教:研读讨论 把握情感
• 自学指导:
• 1、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先找关键句,再体会作者心情。)
• “欣然起行”
欣喜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写作背景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 。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 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 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 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经过 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掉了脑袋。由于范镇、 张方平等的营救,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 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 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 篇短文,真实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 出他在贬谪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第二次先学后教:译读课文 疏通文意
自学指导:看注释,查资料,译读课文。 (如有疑问,小组成员可以交流、探究。)
翻译方法参考: 1、单音节补双音节; 2、省略内容要增补; 3、语序颠倒要调整; 4、增删补改是规律。
译读课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静的意境。 • 3、结合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
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第一次先学后教: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 自学指导: • 1、自由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2、听课文朗读,注意字音,把握节奏。 • 3、赛读课文,比谁读得准确流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高兴的样子
考虑, 行乐,
想到
寻乐
副词,就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和,跟 ……的人

院子里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共同,一起
形容水的澄澈
均为水生植物
大概是
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交错纵横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清闲的人
语气词,相当于 “罢了”
• 3、作者所见夜景如何?找出本文描写庭中月色的句子, 并说说用了什么手法,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境界?
• (结合背景分析以上问题)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 了月色怎样的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境界?
月色入户
记 叙事——赏月缘由 怀民相与 贬居寂寞

天 寺
写景——庭下月景
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 景色宜人
夜 游
处处皆景 抒情——触景生情 闲人得赏
闲情雅致
豁悲 达凉 乐苦 观闷
我的感悟: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 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 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 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 条。
本课件设计思路: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 式,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对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要求 ,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出示学习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感 知→译读课文、疏通文意→品读欣赏、合作探究→研读讨 论、把握情感→总结全文、当堂训练等,中间适当配以图 片及资料链接,该设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学生不仅感 到月夜美景,还感悟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且无形 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积累重点词语及句子
一、掌握下列词语。
1、户(门 )
2、欣然(高兴的样子)
3、念( 想到)
4、相与( 共同 一起 )
5、交横( 交错纵横 ) 6、但( 只 不过)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乐者。 2、庭下如积水空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资料链接(一)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当时作者被 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1079), 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络罪名,投入 监狱。四个多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 军事助理官),无薪俸,并规定不得签署公事、 不得擅离职所,其实就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 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