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防治 现状和挑战

合集下载

艾滋病防治工作背景参考

艾滋病防治工作背景参考

艾滋病防治工作背景参考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严重传染病。

自艾滋病首次被发现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一、艾滋病流行态势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球累计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3800万,其中逾2600万人生活在非洲。

虽然经过多年来的努力,艾滋病在一些国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在一些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艾滋病的传播依然呈现出快速蔓延的趋势。

二、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挑战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防控难度较高。

其次,艾滋病病毒的潜伏期长,感染者可能多年无症状,这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

再次,艾滋病的社会歧视与偏见仍然存在,给病毒感染者带来了心理上的负担,并妨碍了防治工作的开展。

三、国际合作与措施面对艾滋病的威胁,国际社会积极展开了艾滋病防治合作。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艾滋病的全球防治策略,鼓励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同时,各国政府投入资金用于研发抗艾滋病药物、开展宣传教育,促进公众的认知和理解。

四、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进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在多个方面积极推进。

通过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加强对高危群体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进艾滋病的科研工作,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力争早日取得突破。

五、艾滋病未来的挑战与展望虽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艾滋病病毒不断变异,疫苗的研发仍然存在困难。

另外,艾滋病的歧视问题也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和解决。

综上所述,艾滋病防治工作背景参考。

艾滋病的传播具有多样性和隐秘性,不仅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也需要各国政府以及公众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应对。

2024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结(通用6篇)

2024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结(通用6篇)

2024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结(通用6篇)2024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结(篇1)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通过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得患者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由于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影响,开展有效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艾滋病防治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宣传教育、监测检测、干预救助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教育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制定宣传计划和材料:根据目标人群的不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宣传计划和材料,包括宣传册、海报、视频等。

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利用世界艾滋病日等契机,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培训与教育:对医务人员、教师、青年学生等重点人群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预防能力。

二、监测检测工作监测检测是及时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的关键措施。

我们通过加强监测检测网络建设,提高检测覆盖率和检测质量。

建立监测检测体系:加强与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实验室等机构的合作,建立覆盖全区的监测检测网络。

提高检测可及性:推广快速检测技术,增加检测点数量和覆盖范围,方便公众进行检测。

加强信息管理:建立监测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疫情态势。

三、干预救助工作干预救助是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的重要措施。

我们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救助活动,减少传播风险。

性行为干预:针对青少年和性活跃人群,开展性教育、性健康咨询等服务,增强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性行为能力。

毒品控制: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管理和救助,提供戒毒治疗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戒除毒瘾。

母婴传播阻断:为感染HIV的孕妇提供母婴阻断服务,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社会救助:对感染HIV的贫困人群提供医疗救助、生活救助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状况。

2024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结(4篇)

2024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结(4篇)

2024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结(4篇)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结(篇1)一、工作目标达成情况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针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我们成功地完成了这些目标,包括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增加艾滋病检测的数量,以及为艾滋病感染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关怀服务。

二、防治策略实施情况我们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策略,包括预防教育、检测和筛查、治疗和关怀等。

这些策略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艾滋病的传播,提高了公众的健康水平。

三、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包括线上和线下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这些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增强了公众对艾滋病的了解和认识。

四、检测与筛查工作我们加大了艾滋病检测和筛查的力度,提高了检测的覆盖率和准确性。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成功地发现了更多的艾滋病感染者,并为他们提供了及时的治疗和关怀服务。

五、治疗与关怀服务我们为艾滋病感染者提供了全面的治疗和关怀服务,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和生活支持等。

这些服务得到了感染者的认可和好评,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六、社区参与与合作我们积极与社区合作,共同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通过社区的力量,我们更好地了解了社区居民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七、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尽管我们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仍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部分艾滋病感染者的治疗和关怀服务仍需改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公众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同时加强治疗和关怀服务的力度,提高感染者的生活质量。

八、下一步工作计划未来一年,我们将继续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二是加强检测和筛查工作,发现更多的艾滋病感染者;三是优化治疗和关怀服务,提高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四是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共同开展防治工作。

九、总结与展望总体来看,我们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艾滋病防治现状和挑战

中国艾滋病防治现状和挑战

总书记关心艾滋病防治工作
2004 2007
2 0 0 8
2 0 0 9
15
总理关心艾滋病防治工作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6
第二十一个世界艾滋病日(2008年)前夕,国务院防治艾 滋病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党和政府对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关 怀落实到综合防治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上,使艾滋病防治 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18
(二)依法科学防治
• 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年) • 第一、第二个五年行动计划 (2001、2006年) • 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 • 献血法(1997年) • 禁毒法(2008年)
19
(三)建立工作机制
建立了“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 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30个部委成员 单位),明确部门职责
问题,执政理念、水平、能力
2
主要内容
一、中国艾滋病疫情流行现状
二、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主要进展
三、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和 对策
四、新闻媒体的作用与希望
3
一、中国艾滋病疫情 流行现状
4
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网络直报 :
2009年底 累计HIV 32.6万例,AIDS 10.7万例,死亡5.4万
2009年 HIV 4.8万例,AIDS 2.0万例,死亡1.2万。 4000例。以性传播为主,占45% 每月 HIV 疫情估计 2009年,存活HIV/AIDS约74万人,其中: AIDS 10.5万 2009年, 新感染 4.8万,因AIDS死亡 2.6万

浅谈当今国内艾滋病研究与防治现状

浅谈当今国内艾滋病研究与防治现状

浅谈当今国内艾滋病研究与防治现状艾滋病是一种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其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多年来,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和社会问题。

在中国,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治艾滋病,但该病在国内仍然广泛传播。

本文将就当今国内艾滋病研究与防治现状进行浅谈。

一、艾滋病研究的进展近年来,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下,国内的艾滋病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首先,针对HIV的研究不断深入,有助于揭示病毒的机制和特性。

科学家们发现,HIV与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复杂而微妙,这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次,在抗病毒治疗方面,国内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目前,常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已经进入到第三代,与第一代相比,这些药物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副作用。

此外,国内研发的新型抗病毒药物也已经投入临床试验,预计将为艾滋病的治疗带来更多希望。

此外,一些科研机构还致力于疫苗的研制。

疫苗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虽然目前尚未有可以根治艾滋病的疫苗问世,但一些前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

这些研究为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并为未来的疫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艾滋病防治的现状尽管国内的艾滋病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要想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还需要加强防治工作。

当前,国内关于艾滋病的防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宣传教育:政府和各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广泛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特别是面向高风险群体的宣传,以达到减少感染风险的目的。

2. 病毒检测与筛查:加强艾滋病病毒的检测与筛查工作,尤其是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检查。

通过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和疾病的发展。

3. 安全用药:确保抗病毒治疗的安全和可靠性,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监测和指导。

同时,加强对合并症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

2024年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结(2篇)

2024年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结(2篇)

2024年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结____年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结自从____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卫生系统遭受了巨大冲击。

然而,艾滋病疫情作为另一场全球性的传染病,也在____年至____年期间持续肆虐。

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这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总结____年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经验教训,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建议。

一、总体情况____年至____年期间,我国艾滋病疫情依然严峻。

据统计,截至____年底,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已接近100万,其中约50万人已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近30万人已死亡。

尽管我国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艾滋病疫情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二、存在的问题1.公众教育不足:尽管我国加大了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力度,但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理解仍然不够,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仍然存在误解和难以改变的观念。

2.防控措施不力:虽然我国政府加强了艾滋病防控措施,但是病毒传播的途径多样,政策措施尚未全面覆盖。

尤其是在一些高危人群中,如男男性行为者、静脉吸毒人群等,防控措施的覆盖率和针对性不足。

3.艾滋病病人的权益保障不够:艾滋病病人在生活和就业方面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歧视。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保障病人的权益,但执行不力和社会歧视等问题仍然存在。

4.医疗资源不均衡:我国医疗资源在城乡之间以及各个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在诊疗、监测和康复服务等方面的能力有限,导致一些艾滋病患者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三、取得成绩尽管在上述问题中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在____年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我们国家仍然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绩。

1.政策措施的加强:国家加大了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比如,完善了艾滋病防控法律法规,加强了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和监测,提高了医疗救助和康复服务的覆盖率等。

2.宣传教育的加强:政府加大了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力度,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

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总结6篇

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总结6篇

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总结6篇篇1一、背景与目标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艾滋病带来的挑战,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报告旨在总结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防治措施与成效1. 宣传教育: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利用多种渠道传播艾滋病防治知识,如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以及社区、学校等场所。

同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如青少年、农民工等。

2. 疫情监测:建立健全艾滋病疫情监测系统,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监测。

定期收集、整理、分析艾滋病疫情信息,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 科研攻关:加大科研投入,开展艾滋病疫苗、药物等科研攻关。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撑。

4. 关怀救助:建立完善艾滋病患者关怀救助机制,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生活帮助和医疗救助。

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疫情依然严峻:尽管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疫情仍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部分地区和特定人群中疫情较为严重。

2. 防控意识有待提高:部分地区和人群对艾滋病防控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和歧视现象,给防控工作带来困难。

3. 服务体系不完善:艾滋病防治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匮乏,难以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

4. 科研成果转化不足:尽管科研攻关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成果转化和应用不足,制约了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四、建议与对策1. 加强组织领导: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 强化宣传教育: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创新宣传方式和方法,扩大宣传覆盖面。

3. 完善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艾滋病监测体系,加强实验室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监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2023年艾滋病防治工作汇报工作总结

2023年艾滋病防治工作汇报工作总结

2023年艾滋病防治工作汇报工作总结2023年,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下面对2023年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总结,主要从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检测治疗、社会支持和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政策法规方面2023年,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健全。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鼓励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

同时,我国还加强了对性工作者、男男同性恋者和吸毒人员等高风险人群的关注和帮扶力度,改善了他们的接受治疗和支持的环境。

二、宣传教育方面2023年,宣传教育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各级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积极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加强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

通过宣传活动,使全社会形成艾滋病防治的共识,减少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提高社会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支持度。

三、检测治疗方面2023年,我国艾滋病的检测和治疗工作有了重大突破。

各级卫生部门加大了对艾滋病的筛查力度,提高了艾滋病的检测率。

同时,我国还大力推广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减少了艾滋病的传播,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社会支持方面2023年,我国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和支持进一步加强。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艾滋病患者的经济援助力度,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同时,社会各界和非政府组织也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

这些举措都使得艾滋病患者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和治疗。

五、国际合作方面2023年,我国加强了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进全球艾滋病防治工作。

我国积极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艾滋病防治计划,并与其他国家共同研究艾滋病的治疗方法和疫苗研发。

通过国际合作,我国提高了艾滋病防治的水平,也为其他国家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

然而,2023年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化,且高风险人群的数量庞大,这给教育宣传和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CT
共有VCT点 7335个 共有VCT点 个 VCT PITC工作全国开展 工作全国开展
检测前咨 询人次数 1,630,926
2009年全国艾滋病检测咨询工作统计 年全国艾滋病检测咨询工作统计
检测人次数 1,605,079 筛查阳性 人数 阳性结果 告知人数 阴性结果 告知人数 1,332,395
-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30个部委成员 单位),明确部门职责 - 全国31个省(区,市),绝大部分地(市)级 政府,疫情严重的县(区)级政府均成立了艾 滋病防治领导机构,明确职责 - 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各部门结合部门优势和职 责,主动开展工作,既明确分工,又密切合作 20
(四)提供经费保障
中国艾滋病防治 现状和挑战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 郝 阳 2010年 2010年5月8日, 北京
1
艾滋病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重要性:对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重要性: 长期性:慢性传染病,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 长期性:慢性传染病, 扩散,性传播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扩散,性传播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疫苗和药物的研发 复杂性:法律,传统观念遇到挑战 复杂性:法律, 挑战性:科技瓶颈,干预手段,引发新的社会 挑战性:科技瓶颈,干预手段, 问题,执政理念,水平, 问题,执政理念,水平,能力
25
20,885
19,604
(八)抗病毒治疗
1821个县开展抗病毒治疗工作,治 个县开展抗病毒治疗工作, 个县开展抗病毒治疗工作 疗成人数达7.99万人.目前在治 万人. 疗成人数达 万人 63887例 例 100000 27个省 个省276个县开展儿童治疗,人 个县开展儿童治疗, 个省 个县开展儿童治疗 80000 数达1793人 数达 人 二线治疗试点: 二线治疗试点 2155名艾滋病人更 60000 名艾滋病人更 40000 换为二线治疗方案 中医药治疗: 省的 省的5972病人 中医药治疗:17省的 病人 (截至 截至2009年6月底) 月底) 截至 年 月底 母婴传播:扩大到 个县, 母婴传播:扩大到453个县, 覆盖 个县 万孕产妇人群, 约270万孕产妇人群, 检测 万孕产妇人群 7746942名孕产妇,检出9565艾滋 名孕产妇,检出 名孕产妇 艾滋 病感染阳性孕产妇
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的变化 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的变化
1985年 1985年 1995年 1995年
1989年 1989年
1998年 1998年
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1998年全国所有省份报告有 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 年全国所有省份报告有HIV感染者 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 年全国所有省份报告有 感染者
9
网络直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传播途径构成
历年传播途径构成比( ) 历年传播途径构成比( %)
100 13.5 90 1.1 80 17.0 70 60 29.2 50 40 44.2 30 20 30.6 10 0 1985-2005年 异性传播 2006年 同性传播 2007年 注射毒品 2008年 经血途径 2009年1-9月 母婴传播 不详 10 0.3 11.3 2.5 46.3 38.9 40.3 34.1 3.4 5.9 8.3 29.6 27.9 14.3 1.5 1.5 9.5 17.5 16.9 1.3 7.7 11.9 1.3 5.6
8
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 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二) 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
异性传播 + 同性传播 2009年存活 万感染者 病人 44.3% + 14.7% = 59% 年存活74万感染者/病人 年存活 % % 2007年5.0万新发感染者 年 万 2009年4.8万新发感染者 年 万 44.7% + 12.2% = 57.9% % % 42.2% + 32.5% = 74.7% % %
17
承诺
2003年 2003年9月,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作出五项 四免一关怀" 庄严承诺, 庄严承诺,即"四免一关怀"政策 –免费为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艾滋病病人提 免费为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艾滋病病人提 免费 供抗病毒药物; 供抗病毒药物; –免费为自愿检测的人员提供初筛检测; 免费为自愿检测的人员提供初筛检测; 免费为自愿检测的人员提供初筛检测 –免费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母婴阻 免费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母婴阻 免费 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 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 –免收艾滋病致孤儿童上学费用. 免收艾滋病致孤儿童上学费用. 免收艾滋病致孤儿童上学费用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 救助范围 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 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 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 救济. 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
2
主要内容
一,中国艾滋病疫情流行现状 中国艾滋病疫情流行现状 二,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主要进展 三,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和 对策 四,新闻媒体的作用与希望
3
一,中国艾滋病疫情 流行现状
4
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网络直报 : 2009年底 累计 年底 累计HIV 32.6万例,AIDS 10.7万例,死亡 万 死亡5.4万 万 万 2009年 年 HIV 4.8万例,AIDS 2.0万例,死亡 万. 万 死亡1.2万 万 4000例.以性传播为主,占45% 例 以性传播为主, 每月 HIV 疫情估计 2009年,存活HIV/AIDS约74万人,其中 AIDS 10.5万 年 存活 其中: 约 万 万 2009年, 新感染 4.8万,因AIDS死亡 2.6万 年 万 死亡 万
18
(二)依法科学防治
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年) 艾滋病防治条例( 年 第一,第二个五年行动计划 第一, (2001,2006年) , 年 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 传染病防治法( 年 献血法(1997年) 献血法( 年 禁毒法(2008年) 禁毒法( 年
19
(三)建立工作机制
建立了"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 建立了"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 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中国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项目经费
中国2000-2008年中央补助地方艾滋病专项经费及国际合作项目经费投入情况 中国2000-2008年中央补助地方艾滋病专项经费及国际合作项目经费投入情况 2000 21
(五)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广泛,
-大众人群宣传教育 -重点人群宣传教育
流动人口,农民工,青少年,大学生,妇女儿 童,少数民族等重点人群.
26.6
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 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三) 全国艾滋病总体呈低流行态势, 全国艾滋病总体呈低流行态势, 部分地区疫情严重
2009年疫情估计全人群感染率为0.057% 2009年疫情估计全人群感染率为0.057% 年疫情估计全人群感染率为 疫情较严重地区:云南,四川,广西,新疆等 疫情较严重地区:云南,四川,广西, 2007年以来病例报告数增加较快的地区:四川省凉 2007年以来病例报告数增加较快的地区: 年以来病例报告数增加较快的地区 山州, 山州,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及贺州市 报告病例数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的地区:云南省德宏 报告病例数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的地区: 州和红河州, 州和红河州,新疆自治区伊宁市和乌鲁木齐市
12
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 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四) 全国受影响人群增多, 全国受影响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多样化
<15岁病例报告数逐年增多; <15岁病例报告数逐年增多; 岁病例报告数逐年增多 – 50岁以上年龄组病例报告数增加 50岁以上年龄组病例报告数增加 – 职业为学生的报告病例逐年上升; 职业为学生的报告病例逐年上升; – 异地或异国婚姻造成的外来媳妇引起的输入性病例在一些地区出现. 异地或异国婚姻造成的外来媳妇引起的输入性病例在一些地区出现.
7
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 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一) 艾滋病疫情上升幅度进一步减缓
疫情估计结果显示: 疫情估计结果显示: 2005年 2007年 2009年 2005年 2007年 2009年 估计HIV/AIDS总数 65万 估计HIV/AIDS总数 65万 70万 70万 74万 74万 HIV/AIDS 5万 4.8万 新发感染人数 7万 4.8万
5
1985-2009年全国历年报告HIV/AIDS变化趋势 1985-2009年全国历年报告HIV/AIDS变化趋势 年全国历年报告HIV/AIDS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AIDS
3
0
2
3
5
23
29
52
38 126 136 230 233 714 1028 6120 12652 7550 7909 107421450920056
百 1000 万 元 900
810 944 850 801 950
800 700 600
646
525
522
500 400 300 200 100
15 100 44 8 122 80 91 190 392
469
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份
中央补助地方艾滋病专项经费
-领导干部的宣讲22 Nhomakorabea我国大众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2008年中期评估结果显示 2008年中期评估结果显示
城市居民: 城市居民:84.3% 农村居民: 农村居民: 75.5% 校内青少年:85.1% 校内青少年: 校外青少年: 校外青少年:82.3% 农民工: 农民工: 74.5%
23
(六)完善数据报告和管理
HIV/AIDS 22 171 299 216 261 274 531 1567 2649 3343 3306 4677 5201 8219 9732 21691476064071144070481616008168249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