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外饰设计基础知识---IAT
汽车内外饰基础知识1

原料
成型设备
塑料制品
1.2塑料的种类和特点
●塑料的种类 按照受热时的行为和是否具有反复成型加工性,可以将塑料分为热塑 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大类。前者受热时熔融,可进行各种成型加工 ,冷却时固化。再受热又可熔融、加工,即具有多次重复加工性。后 者受热熔化成型的同时,发生固化反应,形成立体网状结构,再受热 不熔融,在溶剂中也不溶解,当温度超过分解温度时将被分解破坏, 不具备重复加工性。
1.2塑料的种类和特点
●什么是塑料?
●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已有近50年的历史,其对汽车的减重、安全、 节能、美观、舒适、耐用等功不可没。汽车的内外饰件中,塑料的使 用率高,覆盖面广,内外饰件基本都是在塑料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塑料—以树脂为主要成分,以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 加剂为辅助成分,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1.2塑料的种类和特点
4、电绝缘性和绝热性优良,是电和热的绝缘导体。 5、设计自由度大,外观多样,可制成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 的制品。着色性良好,可按需要制成各种各样的颜色。可以 进行表面涂装、印刷等特殊效果。 6、成型加工性能优良,复杂形状的制品可以一次成型,能采 用各种成型方法进行大批量的生产,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相同质量的零件,采用塑料制造费用仅为钢或铝的1/2~2/3左 右。 7、可回收利用,能满足环境保护、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 求 8、是节省资源、节能型的材料。
2 内外饰装配工艺知识
2.3粘接工艺 ●粘接胶的种类 使用工艺分为:车身用胶、涂装用胶、总装用胶、螺纹用胶
按基材类分为:环氧类胶、橡胶类胶、PVC胶、混合胶、聚氨酯胶、有
机硅胶 按固话工艺分:高温固话型、湿气固化型、常温固化型、非固化型 ●汽车用胶的要求 耐盐雾、湿热、腐蚀、紫外线、耐油污,密封性好
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分析

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分析摘要:汽车内外饰件的设计已成为人们购买汽车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重点论述了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
关键词: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成型工艺汽车生产属于高科技生产工艺,其程序复杂,不仅对内外饰结构设计有所要求,还需精妙的成型工艺。
因此,科学的工程设计能促进更好的人工制造,并与汽车生产的品质和质量密切相关。
所以,为了保证汽车产品的美感和品质,有必要掌握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的原则和基本内容,从而改善和提高成型技术与水平。
一、汽车内饰概述汽车内饰(AutomotiveInterior)是指汽车内部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这部分零部件不光只有装饰作用,其所涉及到的功能性、安全性及工程属性较丰富。
汽车内饰系统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饰系统的设计工作量占到车造型设计工作量的60%以上。
车身设计分为造型设计和工程设计两部分,其次就是内饰系统的设计,车身外观覆盖件的设计排在最后。
二、汽车内外饰件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汽车几乎成为每家每户的标配,人们在选择汽车时对其内外饰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不仅汽车的外观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关注,而且其内饰也是用户关注的重点。
舒适优美的车内环境无疑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而汽车内饰也不仅仅是为了赢得用户的视觉青睐。
除了装饰车内空间给用户带来良好的视觉、触觉体验外,更重要的是具备安全性能。
虽然汽车内外饰部件只是汽车组装中的一小部分,但汽车内外饰件的质量和外观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给用户带来的整体体验。
因此,汽车零部件的设计水平及专业化生产无疑是提高汽车满意度的科学途径。
内外饰是车身系统的重要部件,它属于车身系统的一大主要零部件组件,与车身壳体、车身附件、座椅等部件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车身系统。
内外饰关系到汽车产品的安全、舒适、视觉性。
内外饰分为内饰件和外饰件,内饰件是具有功能性、装饰性的部件,更强调舒适性和视觉性,通常为非金属件。
汽车基础知识培训内外饰

尺寸检测
使用测量工具检查内外饰件的尺寸是 否符合要求。
性能检测
进行耐候性、阻燃性等测试,确保材 料性能达标。
环保检测
检测内外饰件是否符合相关环保标准, 如无毒无害等。
05
汽车内外饰设计理念与趋 势
人性化设计
舒适性
汽车内外饰设计应注重提高乘客 的舒适感,如座椅的材质、空调
的温度和风量等。
易用性
设计应便于乘客使用,如控制面板 的位置、按钮的大小和颜色等。
除了基本仪表和指示灯外,现代汽车 的仪表板上还配备了各种控制开关, 如空调开关、音响控制开关等,方便 驾驶员进行操作。
座椅
座椅是汽车中最重要的舒适性 部件之一,它直接影响驾驶员
和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座椅的材质和工艺对舒适性有 很大影响,高档的汽车座椅通 常采用真皮或高级人造皮革制
成,触感舒适,透气性好。
车身材料
主要使用钢材、铝材和复 合材料等,不同材料对车 身重量和安全性有不同影 响。
车身结构
包括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 式车身,它们在结构和功 能上有显著差异。
车灯
前大灯
照明前方道路,包括远光 灯、近光灯、转向灯等。
后尾灯
包括刹车灯、后雾灯等, 用于提示后方行人或车辆 保障安全。
车内照明灯
为车内提供照明,提高驾 乘舒适度。
02
车门内饰通常采用与座椅相同的材质和工艺,以提供一致的视觉效果 和触感。
03
车门内饰的设计和结构也需要考虑实用性和安全性,如方便驾驶员开 关车门、提供足够的储物空间等。
04
车门内饰中还包括车窗升降开关、门锁开关等控制部件,这些部件的 设计和布局也需要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方便驾驶员操作。
方向盘与换挡杆
很全的汽车内外饰设计资料

手套箱总成
手套箱一般位于仪表台副驾驶侧的中下位置。手套箱一般由手套箱门、箱体、手套箱附件组成。 手套箱门一般由外板和内板组成,他们之间采用震动摩檫焊、热板焊和螺钉固定。 手套箱储物空间一般有两种形式,固定式和翻斗式。
翻斗式手套箱,储物空间在门上,打开时与内斗一起翻 出来,便于取物,但空间有限。
固定式手套箱,基本结构与翻斗式差不多, 只是内板上不带斗,储物空间做在手套箱 箱体上,能提供较大的储物空间,且能布 置手套箱灯等附件。
主仪表台总成 仪表台总成是内饰中结构和制造工艺最复杂的组件。车上各种驾驶仪表、操控踏板、控制开关、空 调、音响娱乐系统、安全气囊等附件都是安装在仪表板本体和管梁上。 仪表台通常由仪表台本体、组合仪表罩、中控面板、手套箱、风口、烟灰盒、储物盒等零件组成。
第10页
仪表台本体 仪表台本体按其表面质感可分为硬质仪表台和软质仪表台。
尼龙针刺地毯没有EVA重涂层和无纺布,采用热压工艺成型。 PVC地毯没有EVA重涂层和无纺布,同样采用热压工艺成型。 目前簇绒地毯和针刺地毯在成型后多采用水切割工艺来加工边界和开口。
汽车内饰地毯总成零件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1:地毯的颜色:地毯的颜色是整个内饰系统颜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满足整个内饰系统的要求。为满足耐脏要求, 颜色一般为深色,只有在使用条件比较良好的豪华车上才使用浅色。 2:地毯的环境和安全要求:环境要求包括使用温度(热带和寒带),尘土、湿度、耐腐蚀性、和色牢度等。地毯 还要满足内饰材料的燃烧性。 3:地毯的质量要求:一般要求是小于10KG,太重会导致安装不方便,不能满足人机工程要求。(为提高舒适感和 良好的隔声\吸音性能,地毯背面还有PU发泡层,这样会导致地毯太重,这样就需要将地毯分块。 4:地毯的定位及与周边钣金的配合:地毯一般由型面贴合钣金定位,必要时可增加固定件。地毯的制造公差较大 (包括型面公差和边界公差),所以地毯设计时在前后、左右方向与钣金和线束等零件应保留适当的距离,否则会产 生褶皱。对于地毯上面的覆盖件,如门槛饰板、副仪表台等,设计时需要与地毯留足够的搭接边与过盈量,保证地毯 被踩踏后不会露出毛边和间隙。
第3章 汽车内部装饰

薄钢板和铝合金冲压
分 整体式
形状简单, 采用冲压制造
类 组合式
比整体式大, 形状复杂,分 块加 工,然 后焊接起来
金属仪表板对汽 车装饰有什么 好处?
2、塑料仪表板
•材料:塑料
按总成方式分: 整体式 花纹形式复杂,装饰效果好 组合式 生产简单,组合方便
3、复合式仪表板
材料:PP、PE、PPO、AS、ABS、ABS/PC 等。一般多采用ABS和PVC片材。
二、 车门衬板的更换
三、粘贴法装饰车门衬板
一、车门衬板的特点
车门衬板的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轿车的正、 副驾驶员门的形状比较复杂,切面形状尺寸变化 大,有凹槽。
有的是整体式、组合式,有的还装有杂物袋。 供驾驶员放置常用的物品。
二、 车门衬板的更换
当原车门衬板损伤又不易修复时,需要对门 内护板进行更换。如果有同规格的车门衬板,直 接安装更换即可,如无同规格的车门衬板,则需 要制作车门衬板,再进行安装,其具体工艺过程 如下: 1.拆卸车门内衬板 拆卸车门内衬板首先要拆掉所有的紧固件, 然后把衬板从车门上拆下,用螺丝刀把锯齿形塑 料螺钉撬起。注意螺丝刀要顶住塑料螺钉的颈部 再撬它,千万不要撬到螺丝钉的纤维板盖上,以 免撬坏。
表皮材料:主要是聚氯乙烯,也有织物。吊装型 顶棚衬里,由铁丝网吊起来的结构,表皮材料是 聚氯乙烯膜或人造革、织物。
工作场合: 轿车小型车上
2、吊装型顶棚
内衬是用铁丝网吊起来的一种结构。 表皮材料:PVC片材或PVC人造革或纺织品材料。 优点:质量小,成本低 缺点:但软顶与金属顶盖间隙大,占用室内空 间;布袋与饰面连接处上凸,行车时软顶振颤, 整体装饰效果不理想。
乘客要求乘坐舒适, 但对调整方面无过多的要求, 一般的乘员座椅只有一些豪 华车上才有的角度调整机构。 即俯仰角度内的调节。
汽车内外饰设计详解

确配置。
功能性
内外饰设计应满足用户 的使用需求,如方便驾 驶员操作方向盘和换挡
杆。
舒适性
内外饰设计应提供舒适 的乘坐环境,如座椅应 柔软且符合人体工程学。
美观性
内外饰设计应与汽车整 体风格协调,提升汽车
的外观和品牌形象。
02
汽车内饰设计
车门内饰板设计
车门内饰板是汽车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为驾驶员和乘
客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护。来自在设计车门内饰板时,需要考虑其耐用 车门内饰板的设计还需与整体内饰风格
性、可清洁性和安全性。内饰板的材质、 相协调,以营造出舒适、美观的车内环
结构和细节处理等方面都需要经过精心
境。
设计和测试,以确保其能够承受日常使
成功案例二:某品牌SUV外饰设计
总结词
硬朗线条、时尚动感、空气动力学性能
详细描述
该品牌SUV外饰设计采用硬朗的线条,展现出强烈的肌肉感和力量感。同时,整体造型时尚动感,符 合当下潮流趋势。设计师还考虑到了空气动力学性能,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降低风阻,提高燃 油经济性。
失败案例
总结词
设计单调、缺乏创新、细节处理粗糙
车轮与轮胎设计
总结词
车轮与轮胎是汽车行驶的关键部分, 其设计需兼顾美观与性能。
详细描述
车轮包括轮毂和轮胎两部分,轮毂设 计需考虑强度和轻量化;轮胎需适应 不同路况,具备良好的抓地力和耐磨 性。同时,车轮与车身的配合需协调, 以提升整车的美观度。
04
汽车内外饰发展趋势
智能化设计
1 2
智能交互界面
功能
汽车内外饰不仅起到美观的作用 ,还具有保护乘员、提升驾驶体 验、增强汽车品牌形象等功能。
汽车内外饰工程设计要点

1、整车四大工艺:冲压、焊接、涂装、总装。
2、汽车动力性指标通常的评价参数: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3、典型的汽车总体结构包括:车身、发动机、底盘、内外饰、电器。
4、国际中规定汽车正面碰撞最低车速为:48km/h。
5、CNCAP(中国新车安全评定)中最高为5+。
6、驾驶舱布置需要与总布置(主要部门)协调。
7、汽车漏水的主要原因:车门变形不符合设计要求、密封条设计不合理、装配误差。
8、立柱类的小件装配到车身上时不需要设计专门的定位导向柱。
9、遮阳板的主要功能是遮挡强光影响,防止驾驶员眩晕。
10、与NVH性能关系密切的内饰件有:顶盖内衬、地毯、发动机仓隔热垫。
11、MOLDFLOW软件可以分析注塑件:变形情况、在模具中的流动情况、材料充模情况。
12、设计顺序:效果图、CAS面、油泥模型、A级面、工程化。
13、效果图分析内容:产品成型工艺性、安装可行性、成本可行性。
14、在车辆开发CAS面和模型阶段,仪表板设计人员需要配合其他部门对仪表板进行可行性分析:组合仪表视野分析、内部凸出物法规校核、前除霜风口、侧除霜风口位置可行性分析。
15、设计塑料件时某些地方可以不放拔模斜度,拔模斜度要考虑产品是否有皮纹。
16、2D图的功能包括:指导模具制作、指导零部件入厂验收、指导生产。
17、快速样件的作用:验证外观效果、验证设计结构、验证装配可行性。
18、运用START MODEL格式进行设计的好处:便于修改、提高设计效率、规范数据设计过程。
19、增加加强筋或安装点可以有效改善产品强度。
20、顶盖内衬成型方式:热压。
21、处理皮纹亮度高的方式:模具喷沙、产品工艺参数调整。
22、工装样件提供时如检具未验收,可采取全尺寸检测方式确认工装产品与设计数据的符合性。
23、不同材料、皮纹、光泽度的零件选用同种颜色时,应采用特殊产品单独封样方式保证试装成功。
24、能确保内饰板与座椅条纹绒面料(方向不同,色差不同)的一致性是:技术条件明确装配方向、封样。
汽车基础知识-内外饰

节能减排技术
轻量化设计
通过采用高强度材料和优化结构设计,降低汽车重量,从 而减少燃油消耗和排放。
混合动力技术
结合燃油和电动机,提高燃油效率和动力性能,降低排放。
智能启停技术
根据驾驶状况自动关闭发动机,减少燃油消耗和排放。
06
未来趋势
智能化
自动驾驶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汽车将实现更高程度的 自动驾驶,减少人为因素对驾驶的影响。
3
金属冲压成型
常用于金属外饰件制造,通过模具冲压金属板材, 形成所需形状的车身骨架和车门外板等。
05
安全与环保
安全设计
安全气囊
01
汽车内部配备的安全气囊能够在发生碰撞时迅速充气,为乘员
提供额外的保护。
安全带预紧器
02
安全带预紧器能够在碰撞发生前,迅速拉紧安全带,减少乘员
在碰撞时的移动距离。
防抱死刹车系统
车标和车牌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具有较高的 耐用性和抗撞击性。
保险杠
保险杠的作用
保险杠是汽车的前后保险 杠,用于吸收碰撞时的冲 击力和保护车身。
保险杠的材质
保险杠通常由金属或塑料 制成,具有较高的抗冲击 性和耐用性。
保险杠的保养
保险杠需要定期清洁和维 护,以确保其正常使用和 延长使用寿命。
车身线条与设计
现代汽车的仪表盘通常采用数字化显示,可以实时显示 车速、发动机转速、油耗、水温等信息。
仪表盘的设计和布局因车型和品牌而异,但都应符合人 机工程学原则,方便驾驶员读取信息。
座椅
座椅是汽车内饰中与驾驶员和 乘客接触时间最长的部分,其
舒适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座椅应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 能够调节高度、靠背角度和前 后位置,以适应不同体型和坐